人体头部解剖图解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大脑颞极层面
关键结构: 前额区、扣带回、眶 颞极、翼腭窝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红核黑质层面
关键结构: 侧脑室、内囊、红核、黑质、
大脑沟、回
侧脑室在本层面切及侧脑室中央部。侧
脑室在冠状断面上以室间孔为界,前为 前角,后为中央部。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垂体层面
关键结构: 垂体、Broca区、隔区
伏隔核、内囊、蝶鞍 、海绵窦
本层面额中回切及后部,为书写中枢; 额下回也切及后部,为岛叶表面的盖部, 盖部连同前一层面的三角部合称Broca区, 为说话中枢。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头部的解剖(共28张PPT)

(二)面侧区
位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和胸锁乳突肌上分前缘之间,
包括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1、腮腺咬肌区 (1)腮腺咬肌筋膜
(2)腮腺
1)腮腺位置、形态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浅部覆盖于咬肌后份;
深部有茎突诸肌及颈内动、 静脉和后4对脑神,构成腮腺床。
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
2)浅筋膜: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将其内 (1)的皮肤脂:移肪动性分大。为无数小格,血管、神经穿行其间。
做一纵行切口。 3、掌握腮腺的局部位置、面神经干的局部位置及其分支的解剖标志。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乳突、枕外隆突。
向上与额动脉相滑连,车向下上与面神动脉经相连、。 血管
锯下颌骨时,已经切断,可以从下颌孔处把它找出来, 进行检查。 ⑶ 肌支:检查到咬肌,颞肌及翼内、外肌的肌支。
⑷ 在下颌后窝内,翻开腮腺,清理茎突舌骨肌及二腹肌后
腹,在它深处解剖枕动脉及耳后动脉。
(三)颅顶部软组织的解剖 1、切口
沿着面部已做的上界切口,将头部的皮肤用刀剥离,
向上翻起。
2、层次解剖 ⑴ 在颅部的皮肤很是致密,生有许多毛发在皮下组织里,有
2)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
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 穿颊肌开口于乳头。 3)腮腺淋巴结:位于的表面和腺实质内,注入颈外侧淋巴结。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
颞浅动、静脉、 下颌后静脉、
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上颌动、静脉、
面横动、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②眶上切迹
③眶下孔 ④颏孔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室底即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
其后部有一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 下隙(如图13、14所示)。
(三)间脑
2.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 状结构。
⑴灰质:分散成团块状和不连续的柱状, 主要集中于脑干背侧,可分为两部分。
1)脑神经核:脑干内有第Ⅲ~Ⅻ对脑神经 核,核团神经元的胞突在脑干表面构成脑
神经根,因此脑神经根所连的脑部内都存
在相应的脑神经核。概略而言,中脑存在 Ⅲ、Ⅳ对脑神经核,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其 中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核是一对较长的灰 质柱,贯穿整个脑干(如图8所示)。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 侧部上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 下行经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
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分纤维走向对侧,
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成皮质脊髓
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脊髓 前束。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侧丘 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该室前方
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经中脑水管通 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被"Y "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群的腹面后 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内侧核
2)传导通路的中继核:主要有中脑上部的 红核、大脑脚深处的黑质和延髓背侧的薄 束核与楔束核。
大脑解剖图谱

9.
颞前动脉:布于颞上回、颞 中回前部。
10. 颞极动脉:起源常有变异, 可发自大脑中动脉主干、脉 络丛前动脉,或与颞前动脉 共干,分2~3支布于颞极。
部及缘上回。
5. 顶后动脉:越缘上回至顶 间沟或其附近,布于缘上 回及顶上小叶下部。
78 精选课件ppt
79 精选课件ppt
80 精选课件ppt
53 精选课件ppt
54 精选课件ppt
55 精选课件ppt
56 精选课件ppt
脑池
5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池
小脑延髓池:位于后颅窝的后下部,小脑和 延髓之间,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 蛛网膜下腔
58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池
桥池: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 斜坡之间,其内有几根动脉。此池向上通向 脚间池,向后通入小脑延髓池。
间脑
2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大脑半球 分界不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脑)、后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功
能复杂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28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松果体
小脑上面观
精选课件ppt
小脑下面观
45
46 精选课件ppt
47 精选课件ppt
正常解剖 脑室系统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 窄的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 第Ⅳ脑室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 第Ⅲ脑室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 脑下部组成(矢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 窝),顶为中间帆,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头颅横切面断层解剖

头(颅脑)寰枢关节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 解剖图片(1)鼻中隔(2)下鼻甲(3)上颌窦(4)鼻咽(5)咽鼓管腭襞(6)咽隐窝(7)咽扁桃体(8)下颌支(9)颞肌(10)翼外肌(11)翼内肌(12)腭帆张肌(13)翼突(14)腮腺(15)咬肌(16)头前直肌(17)胸锁乳突肌(18)二腹肌后腹(19)茎突(20)咽外侧间隙(21)颈内动脉(22)颞浅动脉(23)下颌后静脉(24)上颌动脉(25)寰椎侧块(26)寰椎前弓(27)寰椎横突(28)椎动脉(29)枢椎椎弓(30)齿突(31)寰枢正中关节(32)寰椎横韧带(33)翼状韧带(34)寰枢外侧关节(35)脊髓颈段头(颅脑)寰枕关节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鼻中隔(2)中鼻甲(3)上颌窦(4)鼻后孔(5)咽鼓管圆枕(6)咽鼓管软骨(7)腭帆张肌(8)腭帆提肌(9)咽隐窝(10)咽扁桃体(11)颞肌(12)翼外肌(13)翼突外板(14)下颌颈(15)翼内肌(16)乳突(17)腮腺(18)咬肌(19)颈内静脉(20)茎突(21)颈内动脉(22)颈外动脉(23)上颌动脉(24)枕骨髁(25)寰枕关节(26)髁管(27)延髓(28)椎动脉(29)枕动脉(30)头前直肌(31)头长肌(32)头后大直肌(33)头半棘肌(34)头夹肌头(颅脑)枕骨大孔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鼻骨(2)鼻泪管(3)鼻中隔(4)上鼻甲(5)上颌窦(6)下直肌(7)下斜肌(8)颧弓(9)翼突(10)翼腭窝(11)腭降动脉(12)颞肌(13)翼外肌(14)翼内肌(15)上颌动脉(16)上颌神经(17)翼静脉丛(18)鼻咽(19)咽鼓管软骨(20)腭帆张肌(21)腭帆提肌(22)前纵韧带(23)头前直肌(24)头长肌(25)颈内动脉(26)颈内静脉(27)鼓部、茎突(28)下颌头(29)腮腺(30)颞浅动脉(31)下颌后静脉(32)枕骨大孔(33)延髓(34)枕大池(35)椎动脉(36)小脑扁桃体头(颅脑)眦耳线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角膜(2)巩膜(3)晶状体(4)外毗(5)眶脂体(6)翼腭窝(7)上颌神经(8)鼻骨(9)鼻中隔(10)筛窦(11)鼻泪管(12)蝶窦(13)翼突(14)蝶骨大翼(15)翼管(16)卵圆孔(17)棘孔(18)颞肌(19)枕骨基底部(20)颈静脉窝(21)颈动脉管(22)外耳道(23)颞下颌关节(24)下颌头(25)延髓(26)小脑扁桃体(27)二腹小叶(28)乙状窦(29)颈静脉结节(30)外耳廓(31)头后大直肌(32)头后小直肌(33)头半棘肌头(颅脑)蝶窦、筛窦、鼓室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鼻骨(2)鼻中隔(3)筛小房(4)筛骨眶板(5)颧骨(6)蝶骨大翼(7)眼球(8)巩膜(9)巩膜筛板(10)上睑(11)内直肌(12)外直肌(13)眶脂体(14)眶下裂(15)蝶窦(16)上颌神经(17)颞肌(18)颜肌(19)颞筋膜(20)枕骨基底部(21)颈静脉结节(22)颈静脉窝(23)颈内动脉(24)下颌神经(25)蜗螺旋管(26)听小骨(27)外耳道(28)乳突小房(29)延髓(30)小脑半球(31)延髓前池(32)基底动脉(33)脑神经(34)小脑延髓池(35)第四脑室(36)小脑扁桃体(37)小脑谷(38)乙状窦(39)颞下颌关节(40)枕内隆凸(41)鼓膜(42)枕动脉(43)头后大直肌(44)头上斜肌(45)头夹肌(46)颈内动脉(47)锥体束(48)下橄榄核(49)下橄榄核门(50)橄榄小脑纤维(51)三叉神经脊束(52)小脑下脚(53)孤束、孤束核(54)舌下神经核(55)前庭神经核(56)舌下神经(57)迷走神经头(颅脑)蝶窦、海绵窦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眉间(2)额窦(3)筛小房(4)蝶窦(5)筛骨眶板(6)额骨颧突(2)(7)蝶骨大翼(8)视神经(9)眼动脉(10)眼球(11)巩膜(12)上睑(13)眶脂体(14)内直肌(15)外直肌(16)眼球鞘(17)泪腺(18)蝶窦顶(19)斜坡(20)海绵窦(21)颞叶(22)岩部尖(23)三叉神经腔(24)颈内动脉海绵窦部(25)面神经(26)动眼、滑车神经(27)眼神经(28)展神经(29)三叉神经(30)前庭蜗神经(31)内耳道(32)小脑半球(33)鼓室上隐窝(34)乳突窦小房(35)脑桥基底部(36)基底动脉(37)桥池(38)小脑脑桥池(39)脑桥被盖(40)第四脑室(41)颞肌(42)小脑蚓(43)小脑谷(44)枕内嵴(45)绒球(46)小脑扁桃体(47)二腹小叶(48)下半月小叶(49)乙状窦(50)骨半规管(3)(51)蜗螺旋管头(颅脑)蝶鞍、垂体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鞍结节(2)前床突(3)鞍背(4)后床突(5)腺垂体(6)神经垂体(7)视神经(8)动眼神经(9)颈内动脉(10)海绵窦(11)海绵窦间后窦(12)基底动脉(13)桥池(14)小脑脑桥角池(15)小脑幕(16)眶上缘(17)滑车凹和棘(18)额骨(19)眉间、额窦(20)直回(21)嗅束沟(22)上斜肌(23)上睑提肌(24)上直肌(25)泪腺(26)眶脂体(27)眶上裂(28)蝶骨大翼(29)颞叶(30)钩(31)颞骨岩部(32)颞肌(33)脑桥基底部(34)脑桥被盖部(35)三叉神经(36)小脑中脚(37)齿状核(38)蚓锥体(39)蚓垂(40)小脑镰(41)乙状窦(2)(42)侧脑室下角(43)杏仁体(44)第四脑室(45)小脑半球头(颅脑)鞍上池、视交叉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视交叉、视束(2)视隐窝(3)漏斗(4)动眼神经(5)颈内动脉(6)大脑前动脉(7)大脑中动脉(8)基底动脉(9)大脑后动脉(10)终板前池(11)外侧窝池(12)桥池(13)小脑脑桥角池(14)直回(15)嗅束沟(16)嗅三角(17)眶回(18)眶上壁(19)颞叶(20)钩(21)侧脑室下角(22)杏仁体(23)海马足(24)海马旁回(25)小脑幕(26)脑桥(27)脑桥基底部(28)脑桥被盖部(29)第四脑室(30)正中沟(31)大脑纵裂(32)外侧沟(33)小脑半球(34)小脑镰(35)颞肌(36)小脑上脚(37)小脑蚓(38)齿状核(39)横窦(40)乙状窦头(颅脑)鞍上池、下丘脑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第三脑室(2)视束(3)灰结节(4)乳头体(5)大脑纵裂(6)大脑前动脉(7)颞叶(8)侧脑室下角(9)杏仁体(10)钩(11)外侧沟(12)蝶嵴(13)大脑中动脉(14)小舌(15)中央小叶(16)山顶(17)山坡(18)蚓叶(19)齿状核(20)小脑幕(21)脚间窝(22)大脑脚(23)海马旁回(24)额叶(25)直回(26)眶回(27)眶沟(28)侧副沟(29)枕颞沟(30)枕颞内侧回(31)枕颞外侧回(32)颞上回(33)颞中回(34)额下回(35)小脑半球(36)横窦(37)窦汇(38)终板前池(39)视交叉池(40)颈动脉池(41)外侧窝池(42)脚间池(43)环池(44)中脑水管(45)管周灰质(46)小脑上脚(47)小脑上脚交叉(48)黑质(49)脚底(50)滑车神经核(51)下丘(52)内侧纵束头(颅脑)四叠体池、上丘层面横断位断层标本(1)前连合(2)穹窿柱(3)第三脑室、下丘脑(4)乳头丘脑束(5)视束(6)尾状核头(7)内囊前肢(8)豆状核(壳)(9)外囊(10)屏状核(11)前穿质(12)最外囊(13)岛叶皮质(14)大脑纵裂(15)额叶(16)外侧沟和蝶嵴(17)终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19)扣带回(20)额上回(21)额中回(22)额下回(23)海马旁回(24)海马(25)海马伞(26)尾状核尾(27)侧副隆起(28)皮质脊髓束(29)黑质(30)红核(31)内侧丘系(32)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34)颞叶(35)枕极(36)小脑蚓(37)小脑半球(38)四叠体池(39)环池(40)窦汇(41)枕内隆突(42)小脑幕头(颅脑)第三脑室下部、前联合层面横断位标本(1)胼胝体膝(2)扣带回(3)额上回(4)额中回(5)额下回眶部(6)大脑纵裂(7)前连合(8)终板旁回(9)穹窿柱(10)侧脑室前角(11)尾状核头(1)第三脑室(13)中脑水管(14)顶盖前区(15)上丘(16)内侧膝状体(17)外侧膝状体(18)下丘脑(19)乳头丘脑束(20)内囊膝影像园(21)内囊后肢(22)豆状核(23)壳(24)苍白球(25)外囊(26)屏状核(27)最外囊(28)岛叶皮质(29)外侧沟(30)蝶嵴(31)颞叶(32)枕叶(33)小脑蚓(34)小舌(35)中央小叶(36)山顶(37)小脑幕(38)四叠体池(39)海马沟、海马(40)侧脑室下角(41)毯和视辐射(42)尾状核尾(43)海马旁回(44)海马伞(45)侧副隆起(46)侧副沟(47)枕极(48)直窦(49)窦汇(50)枕内隆突头(颅脑)第三脑室上部、松果体层面横断位标本(1)胼胝体膝(2)透明隔(3)弯窿柱(4)侧脑室前角(5)尾状核头(6)室间孔(7)第三脑室(8)背侧丘脑(9)后丘脑(10)豆状核(11)苍白球(12)壳(13)内囊(14)内囊前肢(15)内囊后肢(16)内囊膝(17)内囊豆状核后部(18)外囊(19)最外囊20)屏状核(21)岛叶(22)海马旁回影像园(23)僵三角(24)僵连合(25)松果体(26)大脑大静脉池(27)枕叶(28)侧脑室三角区(29)脉络丛(30)海马、海马伞(31)毯、视辐射(32)侧副隆起(33)小脑蚓(34)直窦(35)上矢状窦(36)大脑纵裂(37)大脑镰(38)大脑内静脉(39)额上回(40)额中回(41)额下回(42)颞叶岛盖头(颅脑)丘脑、基底节核团与内囊层面横断位标本(1)胼胝体膝(2)额钳(3)胼胝体沟(4)扣带沟(5)扣带回(6)额内侧回(7)额上回(8)额中回(9)额下回(10)透明隔(11)穹窿柱(12)侧脑室前角(13)尾状核头(14)室间孔(15)第三脑室(16)背侧丘脑(17)前背侧核(18)内侧背核(19)外侧背核(20)豆状核(21)内囊(22)内囊前肢(23)内囊膝(24)内囊后肢(25)外囊(26)屏状核(27)最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额、顶叶岛盖(31)颞横回(32)胼胝体压部(33)枕叶(34)颞叶(35)侧脑室后角(36)毯(37)视辐射(38)禽距(39)距状沟(40)扣带回峡(41)舌回(42)侧脑室脉络丛(43)穹窿脚(44)尾状核尾(45)小脑蚓(46)直窦(47)上矢状窦头(颅脑)胼胝体下、侧脑室中央部层面横断位标本(l)胼胝体膝(2)大脑纵裂(3)额钳(4)胼胝体压部(5)枕钳(6)大脑镰(7)上矢状窦(8)直窦(9)穹窿(10)侧脑室中央部(11)侧脑室前角(12)侧脑室后角(13)侧脑室脉络丛(14)室间孔(15)尾状核头(16)背侧丘脑(17)尾状核尾(18)毯(19)视辐射(20)内囊(21)屏状核(22)岛叶(23)中央沟(24)岛盖(25)额下回三角部和眶部(26)外侧沟(27)缘上回(28)角回(29)顶枕沟(30)枕叶(31)距状沟(32)扣带回(33)额内侧回(34)额上回(35)额上沟(36)额中回(37)额下沟(38)扣带回峡(39)丘纹上静脉(40)额骨(41)顶骨(42)颞肌肌(43)枕骨头(颅脑)侧脑室顶部层面横断位标本(1)头皮(2)颅盖(3)大脑纵裂(4)胼胝体干(5)胼胝体压部(6)上矢状窦(7)大脑镰(8)下矢状窦(9)尾状核体(10)侧脑室(11)中央沟(12)中央前回(13)中央后回(14)外侧沟(15)缘上回(16)角回(17)顶枕沟(18)楔叶头(颅脑)胼胝体上、半卵圆中心层面横断位标本(1)头皮(2)颞肌(3)额鳞(4)顶骨(5)枕鳞(6)大脑纵裂(7)大脑镰(8)上矢状窦(9)半球髓质(10)中央沟(11)额叶(12)顶叶(13)中央后回(14)缘上回(15)枕叶(16)楔前叶(17)中央前回(18)扣带回(19)顶枕沟(20)中央前沟(21)中央后沟头(颅脑)额顶叶下部层面横断位标本(1)中央沟(2)中央前沟(3)中央后沟(4)额上沟(5)额上回(6)额中回(7)顶内沟(8)顶上小叶(9)顶下小叶(10)大脑纵裂(11)大脑镰(12)上矢状窦(13)额鳞(14)顶骨(15)冠状缝头(颅脑)额顶叶中部层面横断位标本(1)大脑纵裂(2)大脑镰(3)上矢状窦(4)中央沟(5)中央旁小叶(6)中央前沟(7)额上沟(8)中央前回(9)额上回(10)中央后沟(11)顶内沟(12)中央后回(13)顶上小叶(14)额鳞(15)顶骨(16)冠状缝(17)头皮头(颅脑)额顶叶上部层面横断位标本(1)头皮(2)颅盖(3)额鳞(4)顶骨(5)冠状缝(6)矢状缝(7)大脑镰(8)上矢状窦(9)中央沟(10)中央前回(11)中央后回(12)中央前沟(13)中央后沟。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颞 肌剖
翼 内 肌 和 翼 外 肌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翼 内 肌 和 翼 外 肌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咀嚼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颅
底
外
面
肌
肉
的
附
着
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位置 •相通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
➢ 是一个小的锥形间隙,位于眼眶尖的下方,含有 血管和神经。
➢ 由后方的蝶骨翼突、内侧的腭骨垂直板、前方的 上颌骨体围成。
➢ 向前借眶上裂通眼眶; ➢ 向内侧经翼腭孔通鼻腔; ➢ 向外侧经翼腭裂通颞下窝; ➢ 向后经圆孔通颅中窝; ➢ 经髁管通颅外; ➢ 向下经腭大孔通口腔。
舌下间隙: 位于舌肌与下 颌舌骨肌之间。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咬肌间隙
Masseteric space
位置 内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翼颌间隙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下颌下间隙
舌下间隙
sublingual space
位置 内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胼 胝 体 前 冠 状 层 面
丘脑中人部体断、层解乳剖学头头部断体层解冠剖 状层面
丘脑后部人体、断层大解剖学脑头部脚断层解冠剖 状层面
胼胝体压人体、断层松解剖果学头体部断冠层解状剖 层面
(通过基线后1cm×6mm)
蝶窦、筛窦、鼓室横断层面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眦 耳 线 横 断 层 面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人的头部结构解剖头骨ppt课件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立方体
1、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1/3,脑颅部的前额区构成方形体。面颅部则由 颧骨区的扁平体块,上颌骨区的圆柱状体块、下 颌部区的三角形体块组成,约占头部2/3。
了颜面部分的宽窄,下颌骨呈楔形向前突出至下巴,上下颌
骨结合成圆柱状。额丘、眉弓、颧骨、下颌角在外形上有明
显突出的骨点。
颅骨前面观
颅骨侧面精观品课件 颅骨上面观 颅骨后面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头部立方体约15.24CM 宽,20.32CM高和从前到后 19.05CM厚,立方体的底面 19.05CM长,15.24CM宽。部 分底面被脖颈挡住,但是从 下巴和下颚的下面能看到, 再从背面看它就是头骨的底 边。
精品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精品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头骨各组成部分的形体结构
A、前额:方形,顶部进入头盖骨 B、颧骨部位:扁平 C、形成嘴和鼻的直立圆柱形状 D、下颌:三角形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

(1)胼胝体膝 (2)额钳 (3) 胼胝体沟 (4)扣带沟 (5) 扣带回 (6)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额中回 (9)额 下回 (10)透明隔 (11)穹 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 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 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 背核 (19)外侧背核 (20) 豆状核 (21)内囊 (22)内 囊前肢 (23)内囊膝 (24) 内囊后肢 (25)外囊 (26) 屏状核(27)最外囊 (28) 岛叶 (29)外侧沟 (30)额、 顶叶岛盖 (31)颞横回 (32) 胼胝体压部 (33)枕叶 (34) 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 毯 (37)视辐射 (38)禽距 (39)距状沟 (40)扣带回 峡 (41)舌回 (42)侧脑室 脉络丛 (43)穹窿脚 (44) 尾状核尾 (45)小脑蚓 (46) 直窦 (47)上矢状窦
1)前连合(2)穹窿柱 (3)第三脑室、下丘脑 (4)乳头丘脑束(5)视 束(6)尾状核头(7)内 囊前肢(8)豆状核(壳) (9)外囊 (10)屏状核 (11)前穿质(12)最外 囊 (13)岛叶皮质(14) 大脑纵裂(15)额叶(16) 外侧沟和蝶嵴 (17)终 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 (19)扣带回(20)额上 回 (21)额中回(22) 额下回 (23)海马旁回 (24)海马(25)海马伞 (26)尾状核尾 (27) 侧副隆起 (28)皮质脊 髓束(29)黑质 (30) 红核(31)内侧丘系(32) 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 (34)颞叶 (35)枕极 (36)小脑蚓 (37)小 脑半球 (38)四叠体池 (39)环池 (40)窦汇 (41)枕内隆突 (42) 小脑幕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 侧丘脑 (9)后丘脑 (10) 豆状核 (11)苍白球 (12) 壳 (13)内囊 (14)内囊 前肢 (15)内囊后肢 (16) 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 部 (18)外囊 (19)最外 囊 20)屏状核 (21)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 僵三角 (24)僵连合 (25) 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 角区 (29)脉络丛 (30) 海马、海马伞 (31)毯、视 辐射 (32)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大脑纵裂 (37)大脑镰 (38)大脑内 静脉 (39)额上回 (40) 额中回 (41)额下回 (42) 颞叶岛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