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下列各组句中加括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夫学须静(也)②贤哉,回(也)!B ①学而时习(之)②君子(之)行。

C ①静(以)修身②可(以)为师矣。

D ①思而不学(则)殆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2.选出下列括号中词语用法与“温故而知新”的“新”用法相同的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非学无以(广)才D.非宁静无以致(远)3.下面句中“以”字用法与“静以修身”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非宁静无以致远。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否定的形式肯定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强调只要能做到“淡泊”“宁静”就可以“明志致远”。

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指出放纵懈怠、轻薄浮躁带来的恶果将使人追悔莫及,警示儿子不要浪费光阴。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的“静”不是单纯的安静、沉静,而有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摇的意味。

5.阅读《颜氏家训·勉学篇》选段,完成文后练习。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宁静无以致远..()(4)多不接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能力】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

16 诫子书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 (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岁月)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初一语文诫子书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诫子书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诫子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诫子书》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曹操C. 王羲之D. 陶渊明答案:A2. 《诫子书》主要告诫子女什么?A. 要勤奋学习B. 要谦虚谨慎C. 要诚实守信D. 要孝敬父母答案:B二、填空题3. 《诫子书》中提到“________”,意在告诫子女要谦虚。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 《诫子书》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子女的期望。

答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三、简答题5. 请简述《诫子书》中提到的“三戒”是什么?答案:《诫子书》中的“三戒”是指戒奢、戒躁、戒骄。

诸葛亮告诫子女要戒除奢侈、急躁和骄傲,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谦逊。

四、阅读理解阅读以下《诫子书》的节选,回答问题。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 这段文字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修身养性的方法?答案: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修身养性的方法。

7.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放纵和懒惰不能激励精神,而轻率和急躁不能培养性情。

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不良行为,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精神。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诫子书》的主要内容,还深入理解了诸葛亮对子女的教诲和期望。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一、填空每空1分)《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4、非志.无以成学()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6、非学无以广.才()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励:)8、年与时驰.()9、将复.何及()10、诫.子书.(诫:书.:)四、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6、将复何及:五、阅读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答: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答: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2)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6)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5%(每空1分)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5%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24分(每个解释1.5分)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
..(宁静:致:远:)..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慢.: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五、阅读32%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5%(每空1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5%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24分(每个解释1.5分)
1、静.以修身(1、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淡.泊.无以明志(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非宁静
..(3、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的目标)..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4、立志)
5、险.躁则不能治.性(5、险:轻薄治.:修养)
6、非学无以广.才(6、使……广博,增长)
7、淫慢
..则不能励.精(7、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8、年与时驰.(8、疾行,指迅速逝去)
9、将复.何及(9、又)
10、诫.子书.(10、诫:告诫、劝勉书.:书信)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如果)做不到精神集中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立下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华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了,意志随同时光而消失了,最终凋落、衰残。

6、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五、阅读32%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
对比论证论证方法。

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懈怠、浮躁。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宁静的力量;“俭以养德”是节俭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超脱(淡泊名利)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
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志和学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更要学习。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本句话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淡泊和宁静看似无所作为,实则为了将来能有更大的作为。

本句话表明诸葛亮对儿子很高的期望。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立志、学习、惜时。

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习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云,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有”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1、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2、一个人要修身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1.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习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云,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有”
3.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只有内心世界如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动力,才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静又是学习的前提,摒除杂念,安宁专一才可以心无旁鹜地学习。

要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淡泊才能使志向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