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每课知识点归纳(1-7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我与名著1.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了解名著的基本知识,欣赏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1.2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重点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1.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重点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1.4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重点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5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主要讲述了宋江、武松、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反抗腐败政府的故事。
重点人物:宋江、武松、林冲。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一组2.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人物描写的目的和方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
2.3 《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自传体文章。
讲述了作者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讲家。
2.4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魏巍的一篇散文。
描述了作者在战争年代遇到的一位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老师。
2.5 《散步》《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小说。
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带着智障儿子散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第三单元:散文诗两篇3.1 课程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会欣赏散文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3.2 《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一篇散文诗。
描述了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捉迷藏的故事,展现了母子和亲密无间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每课重点知识整理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济南的冬天》ຫໍສະໝຸດ 作者: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3.雨的四季
作者:刘湛秋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代表作: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4.《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
作者: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代表作: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点拨: 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shùn) 瞬间(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 隐蔽, 不外露。
(2)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 “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1.在山的那边, 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 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1.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 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 《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小心(yìyì) 翼翼(sǒng) 耸立3. 解词。
(1) 纳罕:惊奇, 诧异。
(2) 啜泣:抽噎, 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 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 小憩qì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 辜负3.解词。
(1) 擎天撼地: 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 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 没有作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理解及易错知识点(带★号为重点理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理解及易错知识点(带★号为重点理解)1课《春》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句中。
★抖擞: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褒义词。
指精神抖擞,不是指身体抖擞。
呼朋引伴:招呼朋友,引来伙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摇摆;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不能用于形容男士及环境等描写。
重点考。
2课《济南的冬天》安适:安闲舒适。
着落:事情有归宿、有结果‚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宽敞:指宽大、开阔、宽阔。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小巧灵便。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澄清: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
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3课《雨的四季》娇媚: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句中。
常考。
粗犷:豪放;豪壮。
静谧:寂静;安静。
凄冷:淒涼、寒冷。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不能用于自己及同事等,常考。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句中,重点考。
5课《秋天的怀念》侍弄: 整治;料理;‚喂养;ƒ摆弄。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乞求。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略有贬义。
★诀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不能用于分别等场合。
常考。
淡雅:素净雅致。
高洁:高尚纯洁。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烂漫:色彩鲜丽。
喜出望外: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6课《散步》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粼粼: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
一霎时:很短的时间。
各得其所: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匿笑:偷偷地笑;掩口暗笑。
祷告: 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遮蔽:遮挡;拦挡。
★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七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切实关系到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门学科。
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七年级上册语文每课知识点。
第一课:《课文背景》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论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哲学。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语文学科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课:《飞鸟集》本课主要介绍了诗歌的起源和本质,以及如何欣赏诗歌和朗诵诗歌。
学生可以通过本课了解到诗歌的艺术特点,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三课:《三个和尚》本课主要介绍了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起源和传统,以及它所要传达的道德理念。
通过阅读和分析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课:《盼望》本课主要介绍了现代诗歌,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分析和欣赏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第五课:《闪闪的红星》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历程。
通过阅读和分析革命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第六课:《荷花》本课主要介绍了写景文学和田园诗歌,让学生了解写景文学和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七课:《母亲》本课主要介绍了家庭文学和亲情题材,让学生了解家庭文学和亲情题材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第八课:《望庐山瀑布》本课主要介绍了写景和旅游文学,让学生了解写景和旅游文学的特点。
通过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九课:《春》本课主要介绍了季节文学和美景描写,让学生了解季节文学和美景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每一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每一课的笔记**第一课:**我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页就是这篇课文,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生机勃勃世界的大门。
这篇课文呀,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那是充满了活力。
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钻”字用得多妙啊,就好像小草是个调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师在课上还让我们模仿这个写法呢,我写“星星悄悄地从云里探出头来”,是不是也有点那味儿?**第二课:**嘿,再看。
老舍先生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像个温暖的小摇篮。
这篇课文里那些描写山啊、水啊的句子,就像一个个小暖炉,让我读着心里都热乎乎的。
比如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济南的冬天就像一个睡美人似的,多迷人啊。
我跟同桌讨论的时候,同桌还说他都想去济南过冬天了呢。
我就打趣他:“你去了可别舍不得回来。
”**第三课:**可真是一篇写雨的佳作。
这雨在作者笔下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春雨像个温柔的母亲,轻轻地滋润着大地。
文中说“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这描写简直绝了。
我当时就在想,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妙的句子呢?我和前桌就这篇课文聊的时候,前桌说:“这作者是不是住在雨里啊,怎么这么了解雨的脾性?”我就回答:“人家那是善于观察,你也学学。
”**第四课:**那可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就拿来说吧,曹操写的那是多么有气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感觉就像曹操站在宇宙的中心,指挥着日月星辰呢。
我在背这首诗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个古代的诗人,对着大海慷慨激昂。
我跟小组同学一起背诗的时候,有个同学老是背错,我就调侃他:“你是不是被曹操的大军吓懵了,连诗都背不好。
”**第五课:**这篇课文可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就像一条潺潺的溪流,在字里行间流淌。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清单【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重点知识清单第1课朱自清《春》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黄晕(huáng yùn)蓑笠(suōlì )繁花嫩叶(fán huānèn yè)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第2课老舍《济南的冬天》镶(xiāng)单单(dān dān)安适(ān shì)着落(zhuó luò)慈善(cí shàn)肌肤(jīfū)秀气(xiù qì)宽敞(kuān chǎng)贮蓄(zhùxù)澄清(chéng)空灵(kōn g líng)地毯(dì tǎn)发髻( jì ) 响晴(xiǎng qíng)绿萍(lǜpíng)水藻(zǎo)济南(jǐnán)看护妇(kān hùfù)伦敦(lún dūn)第3课刘湛秋《雨的四季》蝉(chán)花苞(huā bāo)娇媚(jiāo mèi)棱镜(léng)粗犷(cū guǎng)睫毛(jié máo)衣裳(yī shang)铃铛(líng dāng)端庄(duān zhuāng)静谧(jìng mì)屋檐(wū yán)凄冷(qī lěng)化妆(huà zhuāng)莅临(lì lín)造访(zào fǎng)吝啬(lìn sè)淅沥(xīlì)干涩(gān sè)草垛(cǎo duò)绿茵茵(lǜ yīn yīn)咄咄逼人(duō duō)高邈(gāo miǎo)池畦(chí qí)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碣石(jié)水何澹澹(dàn 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xiāo sè)幸甚至哉(zāi)第5课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 暴怒(bào nù )沉寂(chén jì )捶打(chuí dǎ )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 qiú ) 絮叨(xù dāo) 诀别(jué bié ) 淡雅(dàn yǎ) 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 )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仿膳(fǎng shàn)第6课莫怀戚《散步》信服(xìn fú)嫩芽(nèn yá)分歧(fēn qí)取决(qǔ jué)一霎(yī shà)粼粼(lín lín)两全(liǎng quán)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第7课《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匿笑(nì xiào )并蒂(dì)梗上(gěng)沐浴(mù yù)祷告(dǎo gào)姊妹(zǐ mèi )亭亭(tíng tíng)烦闷(fán mèn )徘徊(pái huái )遮蔽(zhē bì)覆盖(fù gài )心绪(xīn xù)流转(liú zhuǎn)荫蔽(yìn bì)敧斜(qī xié)菡萏(hàn dàn)第8课刘义庆《世说新语》俄而雪骤(zhòu)撒盐空中差可拟(chā)柳絮(xù)即公大兄无奕女(yì)尊君在不不,通假字,通“否”读音fǒu【文学常识】1、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第一课繁星一、课文重点字词纳.凉(nà)半明半昧.(mèi)摇摇欲坠.(zhuì)霎.眼(shà)模.糊(mó)模.型(mó)模.样(mú)静寂.(jì)梦幻.(huàn)萤.火虫(yíng)仿佛.(fú)佛.教(fó)相似.(sì)似.的(shì)方便.(biàn)大腹便便..(pián pián)半明半昧:一半明亮一半昏暗。
霎眼:眨眼。
纳凉:乘凉。
二、课文内容回顾。
1.《繁星》一文的体裁是散文,课文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
作者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四川成都人。
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灭亡》、《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时间依次为从前、三年前、如今),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即家乡自家的院子、南京的菜园、海上行舟中)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哲学的启示和美感。
3.“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引起下文。
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和、静寂和梦幻。
5.“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猎户星座比喻为巨人,这样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还表露了作者内心涌动的激情。
第二课冰心诗三首一、课文重点字词。
妄.弃(wàng)嫩.绿(nèn)鸟巢.(cháo)折叠.(dié)抛.下(pāo)惊讶.(yà)悲哀.(āi)倘.若(tǎng)牺牲.(shēng)载.歌载舞(zài)记载.(zǎi)卷.土重来(juǎn)卷.起(juǎn)手不释卷.(juàn)试卷.(juàn)贡.献(gòng)妄弃:随意丢弃。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二、课文内容回顾。
1.《冰心诗三首》中的三首诗体裁是现代诗,课文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真,歌颂母爱,成为冰心创作的永恒主题。
2.《母亲》、《纸船》这两首诗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嫩绿的芽儿》是一首鼓励青少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三首小诗都运用了“托物言情”的写法,第一首诗中的物是鸟儿,第二首诗中的物是纸船,第三首诗中的物是“芽儿”、“花儿”、“果儿”。
3.《母亲》: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首诗把母亲的怀抱比作能遮风挡雨的鸟儿的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这首诗中的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依恋之情。
4.《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如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zài)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仿写:这首诗用“叠纸船”这个细节寄托对母亲的挚爱,你会用“送贺卡”、“帮捶背”等细节表达对母亲的挚爱,我会写这样的句子:我从不会妄弃一次机会,总是记着——记着,送一张亲手做的贺卡,轻轻放在母亲的枕边。
5.《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这首诗借植物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表达了作者鼓励青少年要努力奋斗、积极奉献。
6.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的诗我还知道:《致词》,还记得其中的诗句:假如我走了,彗星般的走了——母亲!我的太阳!七十年后我再回来,到我轨道的中心五色重轮的你时,你还认得这一点小小的光明么?假如我去了,落花般的去了——母亲!我的故枝!明年春日我又回来,到我生命的根源参天凌云的你时,你还认得这一阵微微的芬芳么?她凝然……含泪的望着我,无语——无语。
母亲!致词如此,累你凄楚——万全之爱无别离,万全之爱无生死!7.赞美母爱的古诗我还知道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其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课安恩和奶牛一、课文重要字词。
腼腆..(zhě zhòu)木屐.(jī)..(xiū qiè)褶皱..(miǎn tiǎn)羞怯撂.下(liào)锃.亮(zèng)瘦骨嶙峋..(lín xún)翩.然起舞(piān)熙.(xī)来攘.往(rǎng)嘈.杂(cáo)蹭.着(cèng)翕.动(xī)反刍.(chú)找茬.(chá)脊.梁(jǐ)瑕疵..(xiá cī)粗粝.(lì)屠宰.(zǎi)挑剔.(tī)锱.(zī)铢.(zhū)必较谦恭.(gōng)惶惑.(huò)踌躇..(chóu chú)不决血迹斑驳.(bó)死乞白赖.(lài)窘.迫不安(jiǒng)刨.根究底(páo)拴.牛(shuān)臀.部(tún)不屑.(xiè)供.不应求(gōng)供.认不讳(gòng)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瑕疵:微小的缺点。
瑕:玉上的斑点;疵:小毛病。
锱铢必较: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刨根究底:追究底细。
二、课文内容回顾。
1.《安恩和奶牛》选自《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中的《希默兰的故事》。
课文作者是约翰尼斯·延森,他是丹麦小说家、诗人。
他的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丹麦人》、《卡塞亚的宝物》等等,他的小说、诗歌和散文被誉为“丹麦文坛三绝”。
1944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这篇小说记叙了老妇人安恩牵奶牛到交易场,却不是为卖奶牛,而是怕奶牛孤单,让它和同类相聚、散心的故事,刻画了安恩老太太慈悲、善良、有爱心的形象,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同时告诫人们一切生命都渴望被爱与关怀,要学会关爱一切生命。
本课的文眼是“孤独”。
3.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有(1)设置悬念,构思巧妙。
作用是激发读者兴趣,一波三折,引人入胜;(2)形象描写,细微传神。
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征。
比如“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句运用外貌描写,表现出安恩是一个朴素勤俭而并不富有的人。
(3)运用伏笔和铺垫手法。
比如“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交代奶牛的特征,为下文诸多顾客争相购买做了铺垫。
第四课古代寓言二则一、课文主要内容回顾。
1.背诵、默写《郑人买履》:第1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其坐.。
..足,而置之【字词解释】:欲:想要,打算。
履:鞋子。
度(duó):量长短。
其:他的,指郑人的。
之:指量好的尺码。
置:放。
坐:同“座”,座位。
【翻译】:有个郑国人想要买鞋子,他先量了自己脚的大小,又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第2句:至之..。
..市,而.忘其操之【字词解释】:至:等到。
之:到……去。
而:连词,表转折,却。
操:拿,携带。
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翻译】:等到去集市时,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第3句: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字词解释】:已:已经。
乃:才。
曰:说。
持:拿,带。
度(dù):名词,指量好的尺码。
【翻译】: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才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第4句:反.归取之.。
【字词解释】:反:同“返”,返回。
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翻译】:他于是返回家去拿尺码。
第5句: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字词解释】:及:到,等到。
反:同“返”,返回。
遂:终于。
【翻译】:等到他又返回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第6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字词解释】:何:为什么。
之:代词,指履(鞋子)。
以:用。
【翻译】: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第7句: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字词解释】:宁(nìng):宁可。
度(dù):名词,指量好的尺码。
无:不。
【翻译】: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应该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2.背诵、默写《刻舟求剑》:第1句: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字词解释】:涉:过。
坠:坠落,掉落。
其:他的,指楚人的。
自:从。
遽:立即,匆忙。
契:用刀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之:结构助词,无实义。
【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了水里,他急忙在船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第2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字词解释】:止:停止。
之:代词,指宝剑。
【翻译】:船停了,他就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第3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字词解释】:若此:像这样。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翻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生活中做事不能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3.《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体裁都是寓言故事。
我知道的寓言故事有: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4.《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后人称为《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