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
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

由于当下短视频产业发展迅猛,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 材逐渐衍生出传播速度快、制作成本较低、时长5-30 分钟的纪实类短视频,内容创作主要以PGC为主 微纪录纳入纪录片下“新媒体纪录片”范畴
微纪录 Short Form Record
纪录片内容类型
三大类型各具特色,协同发展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纪录片从制作平台与传播领域上划分可分为电视纪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三大类型。其内容 各具特色,协同发展。1.电视纪录片是以电视节目形式为创作载体,电视台专业纪录频道、省级卫星综合频道等为主要发 行、传播平台,内容类型多以宣教型为主,致力于以平民视角与真情实感出发,引起时代共鸣。2.新媒体纪录片艺术形式多 样,以主流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平台、自媒体平台为发行、传播平台,以极强的活力扩宽了纪录片的题材方 向、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3.纪录电影作为纪录片在电影领域的分支,以电影形式为创作载体,以电影院线为主要发行、传 播平台。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2019年纪录电影市场仍在持续发展中。
由新媒体平台自制或参与合制,具有较 为完善的运作模式与品牌建设方式,正 尝试探索寻更多样的IP运营策略 《舌尖上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 《人生一串》等
目录
纪录片概念与定义
1
纪录片产业发展背景
2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现状
3
中国纪录片产业链分析
4
中国纪录片产业困境与发展趋势
5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总体向好,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格局与价值:以电视台为产业主力,多角色入局方能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形成电视台为主力,以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纪实 +”“品牌+”“产品+”三个维度将有效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
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电影的本体特征与产业格局

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电影的本体特征与产业格局*The O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Pattern of ChineseDocumentary Films since the New Century◎牛光夏 汉 瑶Niu Guangxia Han Yao摘要: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市场力量的积极推动下,纪录影片从世纪之初的持续低迷到第一个十年之后逐步向好,其类型、题材和风格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尤其是近几年可谓佳作频出。
中国纪录电影在相对恶劣的院线发行环境下向市场挺进,打造了多种营销发行渠道和放映机制,以此来突破重围。
在新的发展语境下,纪录电影的本体特征和产业格局正日渐呈现出新的气象与格局。
关键词:纪录电影;本体特征;产业格局;新世纪Abstract:Since the new century,under the strong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and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market forces,from the continuous downturn at the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to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in the first decade,thetypes,themes and styles of documentary films have made breakthroughs andinnovations.In recent years,good works of documentary movies have appearedfrequently.In the relatively harsh cinema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Chinesedocumentary films have moved towards the market,created multiple marketingdistribution channels and screening mechanisms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heavy encirclement.I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text,the ontological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pattern of documentary films are graduallyshowing new meteorology and pattern.Keywords:documentary films,o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ndustrial pattern,the new century*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类型与风格的多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BC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抓住四大发展新机遇实现电影强国梦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抓住四大发展新机遇实现电影强国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亟需抓住发展新机遇实现强国之梦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乘风破浪,于改革中发展,在挑战中进取。
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繁荣态势、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产业格局,电影产业逐步成熟: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日益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化;电影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电影产业发展日益规模化,电影企业集团实力增强,头部电影不断产生;电影的衍生开发规模效益显现。
未来,中国电影产业若能及时抓住电影技术创新、内容精品打造、分众与衍生消费趋势、智慧影院建设等机遇,就定会乘势而上,加速实现电影强国之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生产单位转企改制、组合院线、民资入影、融资上市、“互联网+”融合等重大产业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以法律形式体现出我国推动电影产业化、实现电影强国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观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
但要清醒认识到,在电影产业收益、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我国电影产业与世界电影强国仍有差距,同时也存在巨大潜力。
在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更需把握电影产业发展新机遇。
乘风破浪、百舸争流,中国电影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规法律相继出台。
电影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新老电影公司百舸争流、竞争奋进的局面。
电影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纷纷建立,数字影院普及到县,我国3D银幕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通过“一带一路”交流、电影节、国际展映等方式,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高。
一系列数字见证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蓬勃的产业活力:201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已超6.6万块。
在电影制作数量方面,我国稳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2018年取得609.76亿元的票房成绩;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取得优势地位,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62.15%……2012-2019年我国电影银幕数量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面向未来,中国电影观众与市场的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金太阳广东省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金太阳广东省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生产的国产剧中,现实题材占比超过了63%。
“现实题材热”已成了电视剧创作的一脉主流,不过我们的电视剧现实题材多而精品太少。
目前一些作品中,存在着部分情节和人物设定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烟火气欠缺的现象,导致人物、情感、逻辑都难以触碰人心。
因为缺乏生活、远离人民,“伪现实”败坏了生活的质感,也由此被观众抛弃。
电视剧该承载怎样的内容?“时代说书人”这个比喻异常生动。
当剧作不能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叙事的脉络,在历史感、时代进程感缺失的前提下,剧中人物动机不明,精神力量便无法彰显。
值得注意的是,“献礼”不是方法论,也不是生硬地喊口号,更不是“时也势也”的投机主义。
献礼剧的本质依旧是剧、是故事,用故事打动人心才是有效的献礼。
(摘编自《现实题材剧热发出提醒:我们离精品剧还差几步?》)材料二:2015年—2018年电视剧类节目点击量及占全网各类视频节目点击量百分比走势图(资料来源:中国电视剧2018年产业调查报告)(资料来源:中国电视剧2019年产业发展报告)材料三:对于擅长跟风的影视行业来说,2017年现实题材一火,好多影视公司都打出“现实主义”的旗号。
但一个巨大的误区是,很多影视公司把现实主义和现实题材混为一谈,以为拍了现实题材,就必然是现实主义。
于是,今年的所谓“现实主义题材”剧,很多是“伪现实”的。
这些作品,充斥太多的谈情说爱,却再没掀起观众对都市生活的如潮讨论。
产业视角下的中国新媒体纪录片发展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不断重塑传媒生态,产业版图发生重构。
新媒体平台在纪录片板块的整体投入于2018年就已达到10亿元量级,并呈现连年增长趋势,2020年局部生产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整体投入仍然与2019年基本持平,约为13亿元。
[1]新媒体在纪录片产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这个历史节点重新梳理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脉络和态势,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后疫情时代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未来面貌。
下面本文将侧重在产业视角下,从历史沿革、内容生产、传播趋势和运营模式等角度对其发展态势进行辨析。
一、历史沿革与概念生成互联网与纪录片并非初次相遇就碰撞出了火花。
从刚起步时的被动地位,到如今纪录片产业的核心力量,新媒体纪录片经历了一段不断升级的发展历程。
根据平台的发展特征,大致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2005年到2010年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新媒体主要扮演传播平台的角色,传统媒体的纪录片内容被直接搬运到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片源主要依赖采购和用户上传。
[2]2005年前后在线视频的出现为新媒体纪录片划出了开端,但前面四年其实只是预热,2009年才真正起跑。
搜狐网和央视网率先于2009年成立纪录片频道,爱奇艺、网易、凤凰网、腾讯网、激动网和酷6网等多家网络平台随后在2010年也成立纪录片频道,“网络纪录片(online documentary)”于2010年在海外也成为热词。
2011年到2014年是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纪录片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增强和自制内容发力。
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视频高度普及,尤其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为纪录片传播插上了起飞的翅膀,新媒体不再是纪录片播出的一种辅助手段,而逐渐成为更加独立而专门的播出渠道。
[3]2012年央视首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成为现象级IP 就与互联网助推密不可分。
[4]在这一阶段,新媒体平台更多体现的依然是技术侧的优势,主控内容生产的能力还偏弱,网民自发上传的UGC 作品和平台购入的产品成为平台主要内容。
2019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 强,对外宣传国家形 象、 实现 中国精神文化的“走出去”成 为了日益重要的 课题 。在 国际传播领域,中国纪录片正在持续地探索建立自己的 传播平 台、推广中国 纪录片在国 际 市 场的 销 售、制作出符合国 际 文化 环境的优质纪录片,努力构建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以中央电视 台为代表的中国主流 频道搭建起中国国 际电视台( CGTN ) , 截 止 2017 年 11 月 , 手 机 客 户 端 下 载 量 超 310 万 , Facebook粉丝量达5269万,YouTube全球点击突破三亿次。 纪录片《与非洲同行》通过记录发生在普通非洲人身上的动人细 节,讲述中国与非洲真 诚合作、命运与共的感人故事, 传递“和 谐共生”的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友爱互助的国际形象。
18
19
纪录片面临的痛点与挑战
20
宣传方式与力度:
宣传渠道:
21
<
22
•
•
• • •
23
纪录片行业未来机遇
24
•
•
25
26
用户对非虚构材类视频的内容 以及时长偏好%
28
•
•
•
29
•
•
30
31
纪录片 在新媒体市场环境下 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 变与不变
市场将重新定义纪录片
人文
36
37
建立健康的产业生态
与新媒体互补
体系化 融合度
未来的蓝海市场
商业化 忠诚度
平衡内容与商业
38
谢谢观看
6
纪录片行业发展趋势
7
观影人数逐年增长 在线视频与短视频成为主流观影渠道
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2019年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2019年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文/韩 飞2019年,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势头旺盛,贡献了整个纪录片行业的核心增量。
以头部网络视频平台为中坚力量的新媒体纪录片产业,在不断突破纪录片类型边界,探索多元内容的同时,不断完善纪录片产业链,拓展各品类纪录片的潜在商业价值。
借助互联网强大势能,新媒体纪录片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一、“网生时代”的发展图景当下,中国纪录片正进入“网生时代”,呈现出产业格局上的“融媒化”,生产创作上的“网络化”,内容形态上的“网感化”和观看受众上的“年轻化”相结合的特质。
首先是产业格局上的“融媒化”。
当前,纪录片的生产创作告别了电视一家独大的格局。
在国家媒体融合战略不断走深的语境下,电视纪录片积极自我调试,更加主动迎合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和收看特点。
国内优酷、腾讯、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争相布局新媒体纪录片版图,从版权购买到联合出品,从联合制作到实现自制,再到品牌和商业模式探索与创新,网络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除传统电视机构之外纪录片制播的又一重要力量,不少优质网络纪录片开始返销电视媒体,两者界线逐渐模糊。
产业格局上的“融媒化”,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化,中国纪录片产业在互联网浪潮下已经被重构。
从生产创作上看,新媒体纪录片占纪录片的总比例明显提升,播出量增长较快。
根据美兰德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首播的近200部纪录片中,率先在新媒体平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幅提高。
单从数量来看,头部网络媒体已经取得领先优势。
此外,电视纪录片在经历近几年政策加持下的渠道与播出量扩容后,进入结构性调整的平台期,主要平台的纪录片播出量接近饱和,在内容产品推出和商业模式上亮点有限。
纪录片的“院线化”回归之路依然没有显露出足够的可持续性。
在电视、电影院线、新媒体构成的纪录片制播的三驾马车中,新媒体贡献了纪录片产业的主要增量,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趋向基本坐实。
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新媒体纪录片重塑主体性的过程。
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众对深度内容的需求增加,中国纪录片行业在2019年达到了新的高度。
本文将从创作内容、市场变化、技术进步和观众体验四个方面,对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创作内容方面1. 多元化的题材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复杂多元,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关注更多的社会议题。
在2019年,纪录片创作涉及环境保护、社会问题、民生话题等多个领域,包括“新时代”、探索祖国边疆、城市变迁等一系列题材。
2. 专业性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多的专业纪录片团队在2019年涌现,并采用了更加专业、精细的拍摄和剪辑手法。
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和剪辑技巧,他们更好地呈现了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和视觉冲击力。
二、市场变化方面1. 媒体平台的兴起2019年,网络媒体平台成为纪录片的重要发布渠道。
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平台推出了更多优质的纪录片内容,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
同时,网络平台的崛起也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宣传和传播渠道。
2. 影院市场表现出色2019年,中国纪录片在影院市场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一些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在全国范围内上映,吸引了大量观众。
例如,《山海情》、《中国机长》等作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票房成功,进一步提升了纪录片在大众观众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三、技术进步方面1. 高清摄影技术的应用2019年,高清摄影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纪录片图像的质量和生动感。
4K、8K摄像机设备的普及,使纪录片创作者可以拍摄更为细腻、真实的影像内容。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2019年,一些纪录片团队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提高内容的编辑和剪辑效率。
四、观众体验方面1. 不同年龄群体受众的增加2019年,纪录片的观众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中老年观众,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也开始关注纪录片,尤其是网络平台上的短片纪录片更加吸引年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
概念:纪录片范围正在扩大,囊括诸多类型
纪录片是以非虚构纪实内容为核心,具有认知及娱乐等特征的视频作品。
主要有电视记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三大部分,内容分为宣教型、审美型、工业型三大类型纪录片
发展背景:多方因素共促产业发展,公共广播与新媒体是国际纪录片产业发展方向政策驱动、通信文娱支出增长、教育水平提升、网络视频发展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四大驱动力,以Netflix为首的新媒体正推动全球传统媒体数字化发展,NHK与BBC 试图在公共广播领域再创新高
发展现状:台网同步传播下产业平稳发展,商业模式仍以广告销售为主
新媒体纪录片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纪录电影头部效应明显。
商业模式多元化,但仍主要以广告销售为主,预计2020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
格局与价值:以电视台为产业主力,多角色入局方能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形成电视台为主力,以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纪实+”“品牌+”“产品+”三个维度将有效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
趋势与困境:收支分离与纪录电影冷淡成为产业困境,国际化传播成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目前专业纪录频道依然是收支两条线运营模式,商业化效果较差;纪录电影市场信心不足,观众付费习惯仍需培养;未来国际化传播将成为纪录片传播新主场,新媒体发展依旧看好纪录片范围与特征
纪录片范围正在扩大,多种衍生类型殊途同归
传统纪录片是以展现非虚构纪实内容为核心,通过艺术的加工与展现,具备完整的影视结构、制作水准精良的电影、电视或新媒体艺术形式,兼具认知与娱乐功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纪录片出现多种衍生类型,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概念相互融合,在纪录片领域中共同发展。
纪录片内容类型三大类型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纪录
片从制作平台与传播领域上划分可分为电视纪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三大类型。
其内容各具特色,协同发展。
1.电视纪录片是以电视节目形式为创作载体,电视台专业纪录频道、省级卫星综合频道等为主要发行、传播平台,内容类型多以宣教型为主,致力于以平民视角与真情实感出发,引起时代共鸣。
2.新媒体纪录片艺术形式多样,以主流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平台、自媒体平台为发行、传播平台,以极强的活力扩宽了纪录片的题材方向、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
3.纪录电影作为纪录片在电影领域的分支,以电影形式为创作载体,以电影院线为主要发行、传播平台。
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2019年纪录电影市场仍在持续发展中。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驱动力多方因素共同驱动纪录片行业发展当前,
中国纪录片正由产业链条各方驱动实现快速发展。
1.“加强版限娱令”规定了纪录片在各大电视台的播放时段的硬性指标,为记录片内容创造了巨大缺口2.新媒体平台开始关注纪录片受众人群背后蕴藏的商业价值,开始向上游生产端前进,逐步从外购转为自制,极大的促进了纪录片的内容供给。
3.在社会高速发展下,用户知识需求越发强烈,纪录片蕴含的高浓度知识、深层次内容的价值逐渐被用户挖掘,纪录片得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4.经过多年发展,成熟的纪录片服务平台开始在内容、传播、资本三大维度服务中国纪录片产业,驱动整个纪录片产业蓬勃向上发展。
核心参与者驱动新媒体平台加大纪录片投入,用户市场价值潜力巨大
潜力巨大的用户市场促使新媒体平台在纪录片领域加大投入,留住高质量人群,为年轻用户定制内容成为新媒体平台入局上游制造方的重要目的。
一方面,纪录片受众整体质量较高。
去年《风味人间》尝鲜会上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透露,纪录片用户整体画像以男性为主,高于大盘15%左右,无论职业特点、收入特点、内容品味上,均是平台质量最高的用户,当有《蓝色星球2》《大猫》等头部作品出现时,用户比例会从10%上升到15%-20%。
另一方面,年轻用户有较大培养价值。
根据B站2017年招股书显示,其82%的用户都是出生于1990-2009之间。
当下纪录片成为B站最受欢迎的频道之一,足以当下年轻用户对纪录片拥有浓厚的兴趣。
为吸引年轻用户,腾讯视频2019年推出《风味人间2》《宵夜江湖》《潮city》《决胜!无人机》等纪录片,紧扣当下年轻一代物质条件优越,有较好的
审美基础和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特点。
产业服务端驱动支持平台成熟,全方位促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专业
平台的诞生为中国纪录片产业搭建了更专业的舞台,吸引全球媒体的关注提高纪录片产业的曝光度,助力中国纪录片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创始于2003年,是国内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专业平台与国际化影视节展。
一方面,为全球纪录片提供专业服务,包括优秀纪录片推选(金红棉奖)、市场交易、融资、专业论坛、国际培训和公众展播(金红棉影展)六大维度。
另一方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还与国际上著名纪录片专业电影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流程,为中国电视平台提供国际合作的全流程服务。
国际纪录片发展现状
新媒体发展与公共广播价值挖掘为国际纪录片企业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