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常见的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

常见的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

常见的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无线网络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的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无线网络技术及其特点。

1.Wi-Fi(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是指基于IEEE802.11协议族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它使用2.4GHz或5GHz频段的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并采用CSMA/CA协议进行碰撞避免。

Wi-Fi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易用性,能提供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并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连接。

此外,Wi-Fi还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可通过WEP、WPA和WPA2等加密协议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

2. 蓝牙(Bluetooth):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小范围通信。

它采用2.4GHz频段,支持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连接。

蓝牙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低复杂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无线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家居等设备中。

蓝牙还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如BLE(低功耗蓝牙)和EDR(增强数据速率),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4GLTE(第四代长期演进):4GLTE是一种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宽带技术,采用OFDMA和MIMO等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它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适用于高清视频流媒体、在线游戏和远程办公等应用。

4GLTE还支持多用户接入,并具备较好的信号覆盖性能,能够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实现广域覆盖。

4. 5G(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热点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高速传输、低延迟和大容量。

5G采用了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如mmWave)和高效的编码调制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性能。

此外,5G还支持网络切片和物联网等新特性,将为智能交通、智能工厂和智能城市等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总的来说,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而在未来,随着5G和其他新兴无线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无线网络将进一步提升传输速率、延迟和网络容量,助力数字化社会的建设。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是指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高质量的网络接入服务的技术。

我们将介绍以下8种常见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1. 数字用户线路(DSL):DSL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分为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和VDSL(Very high bit-rate DSL)。

ADSL适用于家庭用户,具有较高的下行速率和较低的上行速率;而VDSL适用于企业用户,具有更高的上下行速率。

2. 电缆网络:电缆网络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数据信号,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用户。

其特点是速度较快,使用方便,但由于带宽是共享的,可能会受到网络拥堵的影响。

3. 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户是将光纤网络直接连接到用户家庭或企业的终端设备上。

它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和高速互联网接入的用户。

4. 卫星网络:卫星网络通过卫星传输数据信号,适用于地理条件复杂或无法铺设光纤的区域。

它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覆盖,但由于信号传输存在一定的延迟,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有一定影响。

5.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的网络,适用于办公室、家庭和公共场所。

它具有灵活性高、便于移动的特点,但受到信号覆盖范围和干扰的限制。

6. 移动网络:移动网络是通过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适用于移动设备和移动用户。

它能够提供移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速率可能受到网络拥塞和信号强弱的影响。

8. 光纤到线(FTTC):光纤到线是将光纤网络延伸至距离用户较近的地方,然后通过铜线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它兼顾了光纤的高速率和铜线的成本效益,适用于一些需要高速率但离光纤接入点较远的用户。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需要高速的宽带网络接入。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目前有多种不同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本文将对其中的8种常见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进行解析。

1. 拨号接入:拨号接入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之一。

通过电话线路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服务器,用户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数据发送到ISP,实现互联网接入。

这种技术简单易用,但速度较慢,仅适用于个人用户。

2. 数字用户线(DSL):DSL是一种通过电话线路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DSL技术使用高频信号的方式将电话线路分为两个频段,一个用于传输电话信号,另一个用于传输数据信号。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较高的下载速度,适用于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

3. 电缆调制解调器: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是通过电缆电视网络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用户通过电视有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将数据传输到ISP,实现互联网接入。

电缆调制解调器可以提供较高的下载速度,适用于家庭和中小型企业。

4. 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通过光纤网络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的技术。

光纤接入采用光信号传输数据,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延迟。

由于光纤的传输带宽较大,可以满足大型企业和机构的需求。

5. Wi-Fi接入:Wi-Fi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通过无线路由器将互联网连接传输到用户的设备上。

Wi-Fi接入适用于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具有便捷和灵活的特点。

6. WiMax接入:WiMax是一种广域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无线互联网接入。

WiMax技术可以支持大规模用户同时访问互联网,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接入。

7. 3G/4G接入:3G和4G是移动通信技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接入。

3G和4G技术适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互联网接入,可以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宽带网络服务。

8. 卫星接入:卫星接入是通过卫星通信提供互联网接入的一种技术。

虚拟网络技术:SD-WAN、SDN、NFV等技术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场景对比分析

虚拟网络技术:SD-WAN、SDN、NFV等技术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场景对比分析

虚拟网络技术:SD-WAN、SDN、NFV等技术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场景对比分析虚拟网络技术是指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可编程、可控制和可管理,从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分别从SD-WAN、SDN、NFV三个方面对这些虚拟网络技术的特点、功能和应用场景进行对比分析。

一、SD-WAN技术1.特点(1)基于软件定义技术:SD-WAN是软件定义广域网,其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传输平面分离,通过控制器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

(2)多链路负载均衡:SD-WAN可以同时利用多条宽带、4G、LTE 等网络连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3)智能路由和应用优化:SD-WAN能够根据网络流量和应用需求进行智能路由和优化,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4)安全性和隐私保护:SD-WAN支持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并提供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管理功能。

2.功能(1)负载均衡和路径优化:SD-WAN可以根据网络流量和业务需求自动选择最佳路径,实现负载均衡和性能优化。

(2)安全策略管理:SD-WAN支持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和访问控制,实现安全的网络传输和数据保护。

(3)应用性能优化:SD-WAN可以智能识别和优化关键应用的性能,提高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4)集中管理和配置:SD-WAN集中管理平台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减少手动配置和管理成本。

3.应用场景(1)企业办公网络建设:SD-WAN适用于企业多地点的办公网络建设,能够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连接和应用优化。

(2)云服务接入:SD-WAN可以连接企业内部网络与公共云服务,实现安全稳定的云服务接入。

(3)分支机构网络建设:SD-WAN可以连接不同分支机构的网络,实现统一管理和优化网络性能。

(4)移动办公网络建设:SD-WAN适用于移动办公网络的建设,支持移动用户的接入与管理。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毕业论文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网设计----毕业论文

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设计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宽带技术以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信息化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更新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们的思维习惯上,信息化正逐渐成为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而体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

本文结合北京居民小区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通过对FTTX+LAN、ADSL、HFC、WLAN、WIMAX等有线、无线接入技术加以比较,在满足小区宽带需求条件下最终选择FTTX+LAN方式组建小区宽带接入网,并从小区宽带接入网拓扑图、设备选型、IP地址划分、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几方面对小区FTTX+LAN宽带接入组网方案进行设计。

关键词: FTTX+LAN;小区宽带;接入网;方案设计。

1 绪论 01.1 课题背景 01.2 建设宽带接入网的必要性 01.2.1 业务需求 01.2.2 市场需求 01.3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1)1.4 课题主要内容 (1)2 几种常用的宽带网接入技术比较 (1)2.1 接入网概念 (1)2.2 接入网的特点 (2)2.3 有线接入技术 (2)2.3.1 ADSL接入技术 (2)2.3.2 HFC接入技术 (3)2.3.3 FTTX+LAN接入技术 (4)2.4 无线接入技术 (5)2.4.1 WLAN (5)2.4.2 WiMAX (6)3 小区FTTX+LAN接入网组网方案设计 (7)3.1 需求分析 (7)3.1.1 小区情况 (7)3.1.2 宽带需求 (7)3.2 接入技术的选择 (7)3.3 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拓扑结构选择 (7)3.4 设备选型 (8)3.5 IP地址划分 (10)3.6 网络安全与管理 (11)3.6.1 防火墙 (11)3.6.2 网络管理 (11)4 总结 (13)谢辞 (14)参考文献 (15)1.1 课题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宽带接入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

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解析宽带网络是指广域网(WAN),一般是指广域网(通常称为Internet),通过宽带技术来支持这种高速网络连接。

目前市面上的宽带技术有以下8种:1.有线数字电视(Digital TV):以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信号为基础的宽带接入技术,可在家中实现全高清数字电视收看,同时也具备宽带接入功能,可支持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应用服务,是一种对多媒体应用有较好的支持的宽带接入技术。

2.ADSL:即模拟数字用户环路,以太网协议的宽带接入技术,可以可靠的实现宽带网络的链接。

是最常用的宽带接入方式,因为技术成熟,可满足一般的宽带接入用户要求,最高速到上百兆的,是最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3.VDSL:指双绞线同极性电缆,即一种有线传输技术,比ADSL要高出数倍,最高支持25Mb/s下载,适合宽带网络接入用户快速下载视频等内容。

4.FTTH:即光纤到户,基于光纤宽带技术,可以实现以太网协议的高速宽带网络接入,最高支持1Gb/s的速度。

5.HFC:即同轴电缆宽带网络,主要利用同轴电缆来传输数据和多媒体,可以满足家庭用户的多媒体应用服务和宽带网络的高速接入。

6.Wi-Fi:一种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在家庭用户实施过程中,利用无线接入器,布置到指定的区域,实现客户的宽带接入服务。

7.无线广域网:是基于CDMA技术来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客户只需要安装CDMA技术的无线接入装置,即可实现宽带接入服务,适合拥有一定信号覆盖范围的客户使用。

8.3G/4G: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来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具有宽带的覆盖范围广、距离远的优势,是移动网络技术中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技术。

以上就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8种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因宽带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今后会有更多种新技术投入市场,以满足用户需要。

无线通信各种方式对比表

无线通信各种方式对比表

投资少,开通快,维护简单,适应性强 无中转通信距离达70 ,扩展性好 公里
可靠性有待改进、受环境影响较大 电力, 油田、煤
,传输距离短(500m~3Km),不适 于组成大规模无线网络.使用的频点 需要向无线电管委会申请,经批准后
矿,城市水处理、 集中供热等市政 工程
新疆油田石西、 陆梁作业区
方可使用.
6 数传电台 DSP 技术和无线电技术实现的高性能 Modbus ASCII 235.000MHz、
专业数据传输电台。
821MHz~870MHz
54Mbps
11Mbps 20Mbps 600Mbps
N*64K~N*E1
11Mbps
1-11Mbps 1-20Mbps 300-
19.2Kbps
根据天线功率来决定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7
GPRS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它 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
ETSI制定的GSM
GSM900M频段,资源 匮乏
2G网络
数据业务。
114—171kbps
20—40kbps
理论最大覆盖可以达 到121公里
传输速率高,接入时间短,支持IP协议 和X.25协议
适合于城市室外 应用。写字楼、 乡镇政府大楼、 网吧、话吧、休 闲场所
智邦SMC台湾玉 山国家公园
802.11b标准
13
WIFI 全称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 (无线局域网标 2.4GHz附近
准)
短距离通信 11Mbps
最大优点就是传输速度较高,可以达到
带宽可调整 开放性区域:可达 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离也很长,同

十大无线网络技术对比

十大无线网络技术对比

十大无线网络技术对比目前,无线网络连接技术按照传输距离远近可分为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和长距离无线连接技术。

下面分别列举了各自的5种主要技术,包括蓝牙,Wi-Fi,NFC,ZigBee,UWB以及GPRS,5G,NB-IoT,LoR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

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人们生活的便利度已经被极大的提高。

在家有Wi-Fi,出门有4G,定位有GPS等等,似乎网络已经成为继衣食住行之后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万物互联时代,网络连接技术需要进一步迭代。

物联网架构一般被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网络层处于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枢纽位置,在物联网设备连接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联网的最终目标仍然是服务于人,因此,具有更高便携性的无线网络连接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发展出一大批无线网络技术,面向万物互联,无线网络连接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云里物里科技目前,无线网络连接技术按照传输距离远近可分为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和长距离无线连接技术。

下面分别列举了各自的5种主要技术,包括蓝牙,Wi-Fi,NFC,ZigBee,UWB以及GPRS,5G,NB-IoT,LoR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

下面就随着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云里物里科技一起来了解下这十大无线网络技术的优缺点。

一、短距离无线连接1.蓝牙蓝牙(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

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从音频传输、图文传输、视频传输,再到以低功耗为主打的物联网传输,蓝牙应用的场景也越来越广。

前两代蓝牙技术都是技术的塑形阶段,将蓝牙技术发展成为一种可靠、安全、实用的传输通信技术。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蓝牙技术也迈入高速率传输的第三代。

第三代蓝牙技术传输速率高达24Mbps,核心是使用AMP技术,允许蓝牙协议栈针对任一任务动态地选择正确射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络巨头们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围绕着不同的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

Wi-Fi: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Wi-Fi技术包括已经批准的IEEE802.11a、b和g规范以及等待批准的802.11n规范。

Wi-Fi是第一项得到广泛部署的高速无线技术。

Wi-Fi首先在笔记本电脑中顽强地站稳了脚跟,笔记本电脑快速上升和移动办公模式的逐渐深入人心奠定了Wi-Fi进一步流行的基础。

在英特尔、IBM、AT&T等众多IT和电信运营商的努力下,Wi-Fi被广泛部署在全球机场、酒店、咖啡馆等场所。

然而,Wi-Fi能够支持的范围非常有限,用户只有保持距离无线接入点设备(AP)300英尺的范围内才能实现高速连接。

尽管以目前的情况,希望通过公共服务来盈利还不够现实,但这些热点的存在无疑对Wi-Fi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Wi-Fi有着“无线版本以太网”的美称。

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如此高的带宽几乎赶上了线缆的连接,大大超过同类型的无线网络技术。

IEEE 802.11的影响不仅源于IEEE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于802.11n将会使其应用格局跃上一个新台阶。

IEEE 802.11系列规范主要从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两方面来制订无线局域网标准。

其中物理层标准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信号等基础规范,如IEEE 802.11b、802.11a、802.11g、802.11n等;而媒体访问控制层则在物理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用要求规范,如IEEE 802.11e、802.11f、802.11i等。

目前,802.11n标准是横跨MAC与PHY两层的标准,预计带宽将达到108Mbps,最高速率或许会达到320Mbps,并加入服务质量管理功能。

以此看来,WLAN从IEEE 802.11b发展到IEEE 802.11g,只不过是升级;而到IEEE802.11n,才能说是换代。

虽然Wi-Fi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它存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田学军 湛江教育学院长期以来,无线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有线技术的补充,不可能取代有线技术。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宽带无线技术已经带领无线技术走向关键应用领域。

以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以太网为代表的有线网络技术不但极大地扩展和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模式和效率,促使互联网蓬勃地发展,也给后来的技术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现在的无线技术与当初有线网络初创时期的环境极为相似,面临着标准林立、市场错综复杂、带宽不足等等挑战。

而且,今天无线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长距离传输的信号衰减、成本、辐射、QoS、安全脆弱和更高的带宽需求等。

相比起有线技术,无线应用的环境和需求也更加复杂,这也决定了无线技术必然是以多种不同的技术标准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众多的无线技术中,Wi-Fi、WiMAX、UWB、IEEE 802.20/3G成为不同领域的无线技术的代表,非常引人注目。

由于目前无线领域标准众多,即使是一种技术也可能存在多种竞争的标准。

为了争夺未来市场的主导权,制定标准的网在的安全隐患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

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无线电波能穿透墙壁和隔板,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Wi-Fi崛起虽然迅速,但是面对WiMAX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有舆论认为WiMAX将取代Wi-Fi,但也有人认为WiMAX不会取代Wi-Fi,双方将在无线接入中互补。

WiMAX与Wi-Fi最明显的区别是覆盖范围存在巨大差别,Wi-Fi最高只能达到300英尺的覆盖范围,而只能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使用,而WiMAX802.16e通常可以达到几英里,主要定位在移动无线城域网环境中使用。

WiMAX:城域网无线技术WiMAX技术是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的缩写(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认证,消除IEEE802.16标准应用的障碍,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

802.16是由IEEE802开发的无线接入技术空中接口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包括802.16d固定无线接入和802.16e移动无线接入标准。

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802.16d主要定位于企业用户,提供长距离传输的手段,而802.16e的用户群则定位于个人用户,支持用户在移动状态下宽带接入网络。

802.16d可支持TDD(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两种无线双工方式,根据使用频段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物理层技术与之相对应,即单载波(SC)、OFDM(256点)、OFDMA(2048点)。

其中,10-66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主要采用单载波调制技术,而对于2-11GHz频段的系统,将主要采用OFDM和OFDMA技术。

OFDM和OFDMA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且在抵抗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OFDM和OFDMA是低频段802.16系统采用的主要物理层方式。

802.16e的物理层实现方式与802.16d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差别是对OFDMA进行了扩展。

在802.16d中,仅规定了2048点OFDMA。

而在802.16e中,可以支持2048点、1024点、512点和128点,以适应不同地理区域从20MHz到1.25MHz的信道带宽差异。

在802.16标准中,MAC层定义了较为完整的QoS机制。

MAC层针对每个连接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QoS参数,包括速率、延时等指标。

为了更好地控制上行数据的带宽分配,MAC层定义了四种不同的上行带宽调度模式,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提供实时、非实时的不同速率要求的数据传输服务。

按照人们原来的理解,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它能把信号传送几英里之远,网络连接速度达到70Mbps。

实际上,整个行业对WiMAX的看法并不一致。

有些人把它看作是Wi-Fi未来的替代品,有些人认为它将取代目前的DSL和CATV有线宽带接入方式。

如果说Wi-Fi的成功是因为前无古人,那么以WiMAX无线技术所代表的新型无线WAN技术将强烈冲击传统的电信通信和运营架构。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Wi-Fi占领的是无线局域网市场,WiMAX则进军无线城域网和广域网。

WiMAX网络的建设成本更低,能为用户提供更经济的数据服务,尤其适合没有传统有线网络和偏远的地区。

WiMAX甚至能在50公里范围内提供75Mbps的连接速度,并能为成百上千用户同时访问提供足够的带宽。

更为吸引人的是,WiMAX还能作为Wi-Fi的备份,快速而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

笔记本电脑、PDA、手机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从而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

将WiMAX技术内置于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功能也许将于未来2~3年内实现。

UWB:超宽带无线技术超宽带(UWB)由Ultra Wideband缩写而成,它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

它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有人称它为无线电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进展,认为它将成为未来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流技术。

传统的“窄带”和“宽带”都是采用无线电频率载波来传送信号,载波的频率和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利用载波的状态变化来传输信息。

相反的,超宽带以基带传输。

实现方式是发送脉冲无线电信号传送声音和图像数据,每秒可发送多至10亿个代表0和1的脉冲信号。

这些脉冲信号的时域极窄(0.1至1.5纳秒),频带极宽(数Hz到数GHz,可超过10GHz),其中的低频部分可以实现穿墙通信。

UWB脉冲信号的发射功率都十分低,仅仅相当于一些背景噪音,不会对其他窄带信号产生任何干扰。

由于UWB系统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因而被截获概率很小,被检测概率也很低,与窄带系统相比,有较好的电磁兼容和频谱利用率。

超宽带无线技术本来是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而巨大的商机使FCC批准其开始民用化,并将3.1GHz~10.6GHz作为其使用频带。

UWB被批准民用后,众多家电厂商和个人电脑厂商蜂拥而上,在产品研发上展开竞争。

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UWB具有传输速率高、系统容量大、抗多径能力强、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

UWB以极宽的频带换取高速、大容量、低功耗和低成本的优点。

一个相同作用范围10米的UWB通信系统,其速率可达到IEEE 802.11b的10倍,蓝牙的100倍,而其平均功率仅为上述系统的1/10~1/100,而且还具有更低的成本。

但这并不能说超宽带系统可以取代其他系统,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UWB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室内通信、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无绳电话、安全检测、位置测定、雷达等。

尤其是适用数据速度:低速(几十kbps) ̄超高速(数百Mbps),通信范围在几米(约10米)之内。

由于脉冲发生的电路结构简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在芯片组中集成。

目前,英特尔公司正在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便将UWB集成到个人电脑芯片组中。

UWB是在笔记本电脑与外围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接口连接的物理层技术,所以英特尔将UWB定位于“无线USB2.0”,将其作为10m以内的近距离高速无线传输接口使用,目前已达到100Mbit/s。

IEEE 802.20:新无线宽带标准2002年11月,IEEE 802标准委员会成立了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工作组。

工作组宣称,该标准在保留WLAN优势的基础上又具新的特点:它将在与蜂窝网络相当的覆盖范围内实现可与Wi-Fi媲美的传输速度。

802.20定位于提供一个基于IP的全移动网络,提供高速移动数据接入,业务定位与使用范围与3G系统相似。

按照设计者初衷,IEEE 802.20被用来与“传统”移动通信技术竞争而开发的技术标准,目标是弥补现有WMAN、WLAN、WPAN技术与蜂窝移动通信间所存在的不足,为无线城域网中移动速度较快的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IEEE 802.20标准中将提供更高的QoS保障,以此实现频谱效率和更小的延时,给用户带来可媲美有线连接效果的高速数据应用;当然,802.20与各运营商推出的3G服务不同,它是一个基于IP的系统,因此更有利于数据传输。

在技术内核方面,IEEE 802.20标准将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实现高速的移动数据服务。

IEEE 802.20标准是面向基于IP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网而制订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种基于移动空中接口、可以实现IP包高效传输的技术,以期为IP业务的传输寻找一种高度优化的移动解决途径,同时也希望发展成为一种可实现全球普及、可漫游且实时在线的公共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