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合集下载

宽带无线接入(WiMAX)技术应用

宽带无线接入(WiMAX)技术应用

1 Wi MA X的慨 念
接到最好的 中心站 , Wi MAX固定应用模式的用户及场景包括 ; 小
I / I P 的承载线路 , 作 为D S L 的替代者进 行无 线宽 带接入 网络覆 Wi MAX 称为全球微 波互联接入 , 又称I E E E 8 0 2 . 1 6 标准或者宽 区E 盖 , 作为有线 网络无法进入 的地方链路备份 。 带无线接入标准 。 Wi MAX 是采用无 线方 式来 代替有 线实现“ 最后 采 用O F D M、 MI MO 技 术 以后 , 增 强 了抗 多径 的能 力 , 能够 非视 公里” 接入的宽带无线接人 技术 , 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来提

提高频谱利用率 。 出 的 一 种 空 中接 口标 准 。 可用于将I E E E 8 0 2 . 1 6 a 无线 接 入 热 点 连接 距 传输 , 2 . 3工作 频 段 到互联 网, 还可作为线缆和D S L 的无线扩展技术, 实现无 线宽带接 人。 Wi MAX作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 能提供 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 接, 传输距离可达4 8 Km, 还具有Q O S 保 障、 传输速率高等 。
OFDM A 。
Wi MAX传输速率更快 , 传播距 离更远 , 可供使用用户数更多 , 许多地方无任何宽带 网络 接入 , Wi MAX能消除这些盲区 。 Wi MAX系统组成 ; Wi MA X发射塔 , 从慨念上看和移动手机发 射塔相似 。 单台Wi MAX发射塔可覆盖约8 , 0 0 0 平方公里 。 Wi MA X
通 信 技 术
l }

宽带无线接入( Wi MA X) 技术应用
马能 艾 丽娜
( 东川 区文体广 电局 云 南 昆明 6 5 4 1 0  ̄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

它可以使用户在没有受到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享受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

二、分类1. 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它采用2.4GHz或5GHz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优点。

Wi-Fi技术可以通过路由器、热点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2. 3G/4G技术3G/4G技术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采用CDMA、WCDMA、TD-SCDMA等多种制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移动性强等特点。

3G/4G技术需要通过SIM卡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3. 5G技术5G技术是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5G技术采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和设备接入。

5G技术需要通过5G基站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4. 光纤到户技术光纤到户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

它将光纤线路延伸到用户家中,可以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服务。

光纤到户技术需要通过光猫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5. 卫星互联网技术卫星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可以覆盖全球范围,适用于偏远地区和海上航行等场景。

卫星互联网技术需要通过卫星天线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三、总结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包括Wi-Fi技术、3G/4G技术、5G技术、光纤到户技术和卫星互联网技术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

无线接入技术PPT课件

无线接入技术PPT课件

WPAN是一种采用无线连接的个人局域网。现通常指覆盖范围 在10m半径以内的短距离无线网络,尤其是指能在便携式消费 者电器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特别连接的自组织网。 WPAN被定位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IEEE802.15工作组负责WPAN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IEEE 802.15.1标准协议主要基于蓝牙(Bluetooth)技术,由蓝牙小 组SIG负责。IEEE802.15.2是对蓝牙和IEEE 802.15.1标准的修 改,其目的是减轻与IEEE802.11b 和IEEE802.11g的干扰。 IEEE 802.15.3旨在实现高速率,支持介于20Mbps和1Gbps之 间的多媒体传输速度,而IEEE 802.15.3a则使用超宽带(UWB )的多频段OFDM联盟(MBOA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联盟 )的 物理层,速率可达480Mbps。IEEE802.15.4标准协议主要基于 Zigbee(紫蜂)技术,由Zigbee联盟负责,主要是为了满足低功 耗、低成本的无线网络要求,开发一个低数据率的WPAN(LRWPAN)标准。
)和MB-TDD(时分双工) 。IEEE802.20弥补了802.1x协议 族在移动性方面的不足实现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速率 数据传输。在物理层技术上,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为核 心,在设计理念上,强调基于分组数据的纯IP架构,在应 对突发性数据业务的能力上,与现有的3.5G(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EV-DO:全称为CDMA20001xEV-DO,是 CDMA20001x演进(3G)的一条路径的一个阶段 )性能相 当。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第1章宽带接入网概述1、在通信技术中,什么是带宽?什么是宽带?答: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

宽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于窄带来说的,就目前情况,2Mbps以上的都可以定义为宽带,但除此以外,宽带并不只是带宽很宽,而是要承载数据业务,宽带应能满足话音,图像,视频等大量数据信息的传递。

5、宽带接入技术有哪些?当前的主流技术有哪些?宽带接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宽带接入技术有:基于PSTN的接入技术(ADSL和其它xDSL技术);基于LAN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基于光纤的接入技术(FTTX、宽带PON技术、FTTH);基于同轴电缆的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网络电视;家庭网络。

主流技术:铜缆接入的各种数字用户线(xDSL)、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和以太网为主流技术,其中,xDSL为现阶段的主导技术。

最终目标是:光纤到户。

11、通信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答:融合趋势;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接入技术;无线技术。

13、说明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答:QoS技术;多点接入控制技术;传送技术;第2章接入网中的基础技术12、说明接入网中二线双工的方法。

答:一种是基于时分(TDM)双工原理的时间压缩法;另一种是传统模拟二线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回拨抵消法。

13、在时间压缩复用(TCM)中,为什么实际的速率高于两倍的有效速率?答:因为有效时间里还包括了传输延时和为了防止两个方向的信号相互干扰而在两个“突发”信号之间增加的一个保护时间。

19、V5接口中是如何进行通信通路时隙分配的?答:一个2.048Mbit/s链路通常被分为32个时隙,其中0时隙用于帧定位。

26、如何保证在单个2M链路出现故障时,所有活动C通路都能够被保护?答:在出现故障时,把逻辑通信通路切换到其他物理通信通路上,从而维持各种协议的C路径。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WiMAX802.16e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WiMAX802.16e
wa y-
K y r s W i AX  ̄ r a b n r l s c e s OF e wo d : M b o d a d wie e sa c s ; DM A ; G 3
1 引 言
1 0Mb s的数 据 速 率 , 适 合 在 人 口密 集处 提 供 宽 带 0 / 最
化使 固定 宽带 接 入服 务 和 移 动 服 务 在 技 术 和业 务 上 呈
广域
本地
现 融合趋 势 , 宽带 移 动化 和移 动 宽带 化逐 渐 成 为两 个领
域技 术发 展 的趋 势 , 互 为补 充 、 相促 进 。 并 互 随着 传输 核 心 网络 的超 高速 化 、 容量 宽 带化及 通 超
Wi MAX技 术 的前 进 。8 2 i e设 备 可 作 为 一 个 路 由 0. 6
无线 接 口标准 , 被认 为 是 宽带 无 线 接 入 的 标 准 , 为 他 是 解决 无线 宽带 接 入 “ 后 一 公 里 ” 问题 而 设 计 的 。从 最 的
灵 活迅速 以及 高 速 双 向数 据 传 输 等 优 点 逐 渐 成 为 宽 带
无线 接 入技术 的发展 热 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Wi MAX 8 2 1 e网络 结构 0 . 6
从 图 2中可 以 看 出 整个 8 2 1 e网络 结 构 由接 入 0.6
2 Wi X 8 2 1 e 无 线标 准 中 的位置 [ MA 0 . 6 在 1 ] Wi MAX是 针 对 微 波 和毫 米 波 段 提 出 的一 种 新 的
xu b n TI Yi i g, AN n FAN h n s a Xu a , Z oghn
( l C mm u iai nI si t xi l, 1 1 6 Chn ) Xi l o a n c t n t u e, 7 0 0 , i a o t a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互联网需求的不断增加,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市场等方面来探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趋势1、5G技术的普及5G技术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将带来更高的频段、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相比于4G技术,5G技术的传输速率将达到10Gbps,延迟降低到1ms以下,这将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行业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因此,5G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Wi-Fi 6技术的应用Wi-Fi 6技术是Wi-Fi联盟为解决高密度场景下Wi-Fi网络拥堵问题而推出的新一代Wi-Fi技术。

相比于Wi-Fi 5技术,Wi-Fi 6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稳定性。

此外,Wi-Fi 6技术加强了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力,可以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连接更多的设备,解决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高密度场景下设备连接问题。

因此,Wi-Fi 6技术也是未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应用趋势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将是未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使得家居生活更加智能、舒适、便捷。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控制灯光亮度、颜色和开关,智能家电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开关和定时。

未来,智能家居将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和管理,还会通过AI技术实现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人机交互。

2、智慧城市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

通过无线接入技术,城市各设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共享和交互,最终实现城市运营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城市交通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拥堵管理、路况优化和车辆管理,城市安全可以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监测和管理,城市环境可以通过智能环保系统实现环境监控和资源管理。

三、市场趋势1、产业链合作产业链合作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接入网技术-补充

接入网技术-补充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V5接入模型


CPE
ISDN rDS
入 网
FTS(光)
换 机
LLDN
LLDN:本地线路分配网 CPE:用户前端设备
FTS:馈线传输系统 rDS:远端数字段
图7.1 V5接入模型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1、V5.1接口
由一条单独的2.048Mbit/s链路构成; 交换机(LE)与接入网(AN)之间可以配置多个 V5.1接口。
V5.2
永久租用线 业务网络
图7.2 V5.2接口支持的业务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V5.2接口支持的接入类型:
(1)模拟电话(PSTN)接入。 (2)ISDN基本接入(ISDN-BRA或ISDN-BA),NT1可综 合在AN内或与AN分离。 (3)ISDN一次群接入(ISDN-PRA),NT1可综合在AN内 或与AN分离。 (4)用于半永久连接、不加带外信令的其它模拟接入 或数字接入。 (5)永久租用线业务,由于永久线业务网络旁通,所 以V5接口没有影响
该功能使SN即时地根据协商好的连接属性(如业 务量鉴别语和QoS参数),请求AN建立、修改和释放 AN中的虚信道(VC)链路,实现有限的SNI带宽支持 多个UNI。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4、OAM流 提供了与层相关的OAM(操作管理与维护)‘信息 的交换。OAM信息流既可以存在于ATM层,也可以存 在于物理层。
TE ISDN-PRA
TE ISDN-PRA
TE 模拟租用线
TE 数字租用线
TE
Z
T NT1

局域网组网技术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第6章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网络技术在很多方面存在 有不足之处,但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 发展,局域网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太网技 术是局域网技术的典型代表。本章主要介绍局域网 的组网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本章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2.3 共享式以太网
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使用10Base2/10Base5的总线型网络和以集线 器为核心的星型网络。在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中,集线器将很多以太网设备 集中到一台中心设备上,这些设备都连接到集线器中的同一物理总线结构中。
6.2.4 交换式以太网
1.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结构 2.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
ATM介绍 6.1.2 ATM介绍
ATM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 ATM是一项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B-ISDN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2 以太网技术
6.2.1 以太网的工作机制
CSMA/CD的工作过程: 1 (1)载波侦听 (2)多路访问 (3)碰撞检测 (4)回退算法和回退区间
1.网络级防火墙 2.应用级防火墙
6.3.4 宽带接入网络技术
1.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 2.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3.5 代理服务器技术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是个人网络和Internet服务商之间的中间代理 机构,它负责转发合法的网络信息,对转发进行控制和登记。代理服务器作 为连接Internet与Intra net的桥梁,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 可用于多个目的,最基本的功能是连接,此外还包括安全性,缓存,内容过 滤,访问控制管理等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6.4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6.4.1 无线局域网特点与标准 1.无线局域网特点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 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安装方便、高移动性、易扩展性、可靠性
19
室内:10~100米
AP
室外:300米
5~30个用户 AP
2
本章从基本概念出发,重点介绍固定宽带无线 接入系统的分类、特点业务以及几种主要的无 线接入技术,最后介绍无线接入技术的新进展。
3
6.1 宽带无线接入分类与特点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接入网的某一部分或全 部使用无线传输媒质,向用户提供固定和 移动接入服务的技术。
个人电脑、手机、PAD的普及。
4
6.1.1 宽带无线接入分类
支持全球范围的广泛移无线局域网(WLAN) 几十米到数千米,对有线局域网进行无线
扩展,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 有线局域网的 功
能。 (2)固定无线接入(FBWA)
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实现端到端的连接 (3)移动无线接入(MBWA)
几千米以内,高速(120~250Km/h)
主要有以下几类: ➢ 模拟无线接入 ➢ 微蜂窝无线接入技术 ➢ CDMA无线接入技术 ➢ 一点多址微波技术 ➢ 卫星无线接入技术
5
1 按照覆盖区域分类
(1)无线个域网(Wireless Home Network, WHN)
覆盖范围,几米到几厘米,为不同设备间提 供双向短程通信。
使用蓝牙技术、红外技术、超宽带UWB无线技术等。 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 科学、医学)频段。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s。时分双 工传输方案被用来实现全双工传输。 使用IEEE802.15 协议。
6.2.1 LMDS的概念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LMDS),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微波宽带业务。24~26、38~40GHz,可用频
谱1GHz,传输速率64kbit/s~2Mbit/s,甚至高达 155Mbit/s,“无线光纤”。
空中接口
WT
WA
STA
网元管理单元
WM
AP
AC
Portal 服务器 WP 站点登录服务器
WU IP城域网
端网站
接入点 WB 接入控制器 WS
无线局域网网络参考模型
AAA 服务器
认证计费服务器
22
接口: WT—输入接口 WA—空中接口 WB—10/100Base-T接口 WU—100Mbit/s或1000Mbit/s以太网接口 WS—逻辑接口,可以不对应物理接口 WP—逻辑接口,可以不对应物理接口 WM—支持一定的协议的接口
传输特性,导致 (1)服务区覆盖范围小,2~5公里。 (2)波长短,受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影响大。 (3)基站设备相对比较复杂,价格较贵。
17
6.3 MMDS 接入技术
微波多路分配系统(Microwave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s,MMDS)固定无线宽 带接入
一点对多点,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 接口:T1/E1、100Base-T和OC-3 用户端接口: T1/E1、100Base-T 工作频段:2~5GHz,比LMDS低 业务:互联网接入、数据交换、语音、VOD、 数据广播、数字电视(标清或高清)
6
(2)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覆盖范围几米到数百米(如大学校园)提 供共享无线接入服务(无障碍区90米内,有
障 碍区20米内)。
7
(3)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LAN)
覆盖范围几千米到几十千米,本地多点分 配业务LMDS、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全 球通用微波接入WiMAX。 (4)无线广域网
23
2.网络单元功能 端站—无线接入终端——用户设备 接入点—有线连接AC,无线连接STA 接入控制器—无线接入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网
关 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 站点服务器—
24
6.4.3 IEEE 802.11空中接口 1.物理层技术
2.4GHz频段:2400~2483.5MHz分成 13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2MHz,可用带宽 83.5MHz。
11~54Mbit/s
20
2. 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
(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802.11系列WLAN标准。
21
6.4.2 IEEE 802.11体系结构 1.网络参考模型
用 户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PSTN、 ISDN、 ADSL
12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Internet
2.基站 3.用户终端设备 4.网管系统
13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PSTN、 ISDN、 ADSL
14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Internet
9
6.1.2 宽带无线接入特点
(1)覆盖范围灵活。 (2)应用频度范围广。 (3)频谱利用率高。 (4)灵活的链路自适应技术。 (5)介质访问机制MAC层具备调度机制。 (6)动态带宽分配能力。 (7)安全性。 (8)纯数据业务的转化。IP承载为主。 (9)应用模式从固定向移动方向转化。
10
6.2 LMDS接入技术
“本地”:基站覆盖的范围,5Km以内。 “多点”:基站到用户是点对多点的广播方式。 “分配”:基站按业务分类将信号分配给用户。 “业务”:业务提供与使用关系。
11
6.2.2 LMDS系统的组成 1.基础骨干网:基于光纤传输网、 ATM或IP
交换、IP over ATM构成交换平台,与互联网和 电信网(PSTN、ISDN、 ADSL)互联。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组成
15
6.2.3 LMDS系统的优点 (1)工作频带宽,可提供高宽带接入。 (2)初期投资少。业务提供速度快。 (3)用户发展灵活。 (4)提供多种业务。 (5)频率复用度高,系统容量大。
主要体现了无线的优势
16
6.2.4 LMDS系统局限性 系统采用了微波波段的频率,微波波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