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

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
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

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

王帆

2012-12-28 14:52:10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8年3期作者简介:王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北京 100037)

内容提要: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制于竞争与相互依存两个变量的互动。竞争与相互依存共存于中美关系之中,从而导致中美关系的复合性。从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变化来看,中美竞争的性质在变化,非零和竞争在上升;中美相互依存中的安全依存正在发展。竞争与相互依存既作为中美关系的自变量,也互为因变量。作者认为,中美两国必须避免对立与相互分割的两个极端做法,从竞争与相互依存的复合视角来审视中美关系。竞争与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中美关系竞争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竞争性相互依存

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正呈现出缓慢的嬗变,中美之间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对手,“非敌非友”也难以界定中美关系的性质。中美关系正呈现出涵盖对手与朋友的双重性质。中美关系未来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既可能退为对手/敌手关系,也可能上升为真正的伙伴关系。

以往看待中美关系,往往采用单一的视角,难免出现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又常常导致观点的左右摇摆。从今后看,中美关系的变化取决于竞争与相互依存这两个变量的此消彼长。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发生了如下变化:其一,竞争的性质在变化,非零和竞争在上升。其二,相互依存中的安全依存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上还没有充分体现。其三,竞争与相互依存互动关系的

特征和趋势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把握。其四,必须避免对立与相互分割的两个极端做法,从竞争与相互依存的复合视角来审视中美关系,竞争与相互分割的视角均不足以全面把握中美关系,必须从竞争与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中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

一中美两国关系中的竞争变量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中美两国关系中竞争变量的变化,分别表现为竞争性质的变化和竞争模式的转变。

(一)中美之间竞争的性质和内涵均出现嬗变

说到竞争,所谓“竞”是互争高低,竞争是“为了自己或本集团的利益而与人比赛”。①韦氏词典关于这个词的解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有意或无意地为了一个目标而进行斗争(比如职位、利益或者奖励);第二层含义是处于敌对的状态。②从概念上看,竞争具有多重性,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既可能是零和博弈也可能是非零和博弈。中美之间存在竞争,但出现两种倾向:其一,不影响别国发展的自我竞争在加强。许多大国关注国内自身发展,立足于内部挖潜和完善内部机制。这种自我超越式的发展不会激化与别国的矛盾和冲突。其二,随着沟通、交流以及协调机制的逐步增强,各国间的竞争正在规避零和博弈模式,向着双赢共赢的合作模式发展。在以上两种趋势下,中美之间的竞争也经历着历史嬗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特征一:中美竞争是现实存在,历史造成的结构性因素仍在发挥作用。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的利益都在拓展,中国的“走出去”

战略使得美国面临着前未所有的利益竞争局面。

特征二:中美之间的竞争存在不对称性。所谓“潜在的战略竞争”是由美国引发的,是由于霸权主导国对于可能出现的未来大国的防范所引起的,而中国一直试图避免这种竞争的出现,避免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一直努力将这种竞争限制在合作与依存的主流之下,使竞争不至于出现失控。正因为如此,中美之间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竞争,但结构性的战略竞争格局并未真正形成。目前中美之间的竞争不是全球战略竞争,不是争夺主导权的竞争,中美之间的竞争虽然在广度上有所延伸,却远远没有上升到战略竞争层面。中国不仅没有挑战现存体制,反而成为积极参与和维护现存体制的重要力量。西方舆论认为,“与前苏联不同的是,中国根本没有兴趣同美国争夺在世界上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控制权,中国关心的是建设一个21世纪的经济发动机。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是不利于贸易发展的。换句话说,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一个维护现状的大国。”③中国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也不是冷战时的中国,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

特征三:中美战略博弈更多是在多边猎鹿博弈的框架下展开的。中美之间面对共同威胁的严峻性使得中美互为对手的现实可能性减少。双方的博弈正呈现出新的双重博弈的特征。既有交叉与重叠区域,也有对立的区域。中美战略博弈呈现的特殊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更趋理性,竞争中的理性博弈正在成为共识。第二是中美竞争处于多重博弈之中。中美之间既有多边猎鹿博弈中的合作与协调,也有双边博弈。中美之间的双边博弈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多边猎鹿博弈所取代。一方面,竞争中有合作;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均出现了新的合作增长点,如防核扩散问题、地区安全稳定、能源安全合作等。

特征四:中美之间的竞争呈现出多元性,总的趋势是由过去单一的军事竞争转向多元化的竞争。“尽管民族国家仍然在互相‘竞争’,但那种竞争已经离开军事领域(政府在这个领域占支配性地位)而转向经济领域了,在经济领域,国际组织在协调和谈判方面日益占据支配性地位,例如发达经济体组成的‘G8/G7集团’或世界贸易组织。那就是说,传统经济力量和竞争向上转移,或者说从国家转向了系统”。④

总之,在中美竞争中出现了非对抗性竞争和对抗性竞争交织的状况。所谓对抗性竞争,是指可能引发直接军事冲突的竞争;而非对抗性竞争,更多涉及经济、环保等领域,引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从中美关系的竞争来看,非对抗性竞争在无形领域的竞争越来越多,非对抗性冲突成为新的冲突形式。

(二)从权力竞争模式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已由权力竞争模式向软权力竞争模式转化

软权力竞争更多体现为影响力的竞争,影响力更多体现为吸引力,而不直接等同于强制力和控制力。同时软权力竞争也体现在制度构建领域,即面对如何维护与完善现有制度,或不同制度间如何共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更需要合作与沟通来实现。国际制度是一项软权力资源,而软权力资源转化为软权力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在国际制度建设中所能提出的理念、议题、感召力和动员能力。软实力竞争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与共存性,软实力竞争也为合作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以上变化带来了中美之间竞争观的改变。多元竞争分散了矛盾焦点,竞争中的合作减少了原有竞争的对立成分。中美关系虽然具有竞争性,却向着良性竞争方向转变。中美之间有对抗,但对抗程度大大降低。这应该成为理解中美战略关

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不会轻易失控,亦可称为“竞而不破”。这已经成为中美之间竞争关系的一个新特点。

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中军事安全领域的潜在竞争仍存在变数,并有可能带来双方关系的恶化。现在美国一些人仍强调中美意识形态对立,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尤其按照实力政治原则,视中国为最具潜力的军事竞争者,强调对中国的防范,对于中国国防自卫能力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做出应对反应。正如米尔斯海默所言,“当一国考察它的环境,以决定哪些国家对自己构成威胁时,它主要关注潜在对手的进攻‘能力’,而非意图,因此出于对生存的忧虑,国家必须对对手的意图做出最坏估计。然而,实力不仅可以得到测量,而且决定了他国能否成为一个严重的威胁。总之,大国制衡实力,而非意图”。⑤

在军事上的防范和竞争表明,中美关系并没有消除对手/敌手的担忧,还存在成为对手/敌手的可能性。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美国一些人仍然相信,传统的国家威胁从长远看比非传统安全威胁更能够威胁到美国的世界地位和生存。两国实力差异的缩小,强化了美国的防范意识,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一旦实力增长,就可能会改变和平政策。“至早到2015~2020年,至迟到2020~2025年,中国可能开始新的安全战略”,“到那时,中国可能会变得不是更愿意合作,而是更自负,要求更多的利益,甚至企图修改现行的国际游戏规则”。⑥

简而言之,一些美国战略决策者仍以“中国战略未定论”来看待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中国,视中国处于“战略十字路口”,这使得中美竞争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⑦

二中美两国关系中相互依存变量的新特征

中美之间具有竞争性,却不再像冷战时期美苏关系那样具有对抗性,而呈现出新的非零和特征。其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未所有的程度。同时,正是因为竞争性质的转变,才使得两者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而新世纪以来的中美相互依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笔者对于相互依存的理论假定是:首先,中美间的相互依存是复合相互依存;其次,中美相互依存虽然具有不对称性,但相互影响程度很高,在经济与安全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意识。中美相互依存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美国已经意识到无法孤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美国无法排斥与中国的合作。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维持现状的行为离不开中国的协调。第二,中美相互依存是全球相互依存普遍加深的体现。⑧在一定程度上,中美关系既是双边关系也是多边关系,出现了双边与多边相互交织的情况。第三,国际经济全球化也导致了国际安全全球化甚至是国家安全的外化。

由于有关中美经济间相互依存的论证已较为详细,笔者在此更多从中美安全的相互依存角度来加以分析。

首先,中美两国在安全上的互助与互利正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助与自行其是的行为。安全困境的基本前提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而中美之间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范围的相互依存正在化解无政府状态,相互依存本身正在有效地制约自行其是的行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国之间敌对的传统模式不可能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不仅是因为先进技术的传播使社会面临更大的危险,而且也因为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改变了安全问题的性质。暴力的扩散比传统的大规模侵略更容易构成威胁,这驱使各国不得不为了共同的安全而进行复杂的合

作。甚至那些最不情愿的国家也不得不如此。通过军事部署保持力量均势的传统概念将不得不被更为微妙的合作概念所取代”。⑨

阿瑟?斯坦(Arthur Stein)认为,博弈论强调利益的相互依赖,也体现为决策的互动影响,形成了一种限定性合作,即没有合作,自己的利益也无法独自获得。⑩这使得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多表现为协调性或协作性博弈。利益攸关者的概念是认识中美关系的另一个新的角度。中美两国在制定政策时都不得不从这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更加重视“大国协调合作(concert of powers)”对付各种新型威胁的重要性,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安全环境上的“机会之窗”。(11)传统现实主义强调的国际社会“自助体系”之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互助体系。

其次,安全上的复合相互依存促进了中美安全合作。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性质强化着中美之间的安全合作。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交织的领域是中美安全合作的重点,包括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卫生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它们具有跨国性、相互制约性和综合性,一国无法单独应对和解决。“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世界的未来。在经济增长、地区安全、反恐、防扩散、人权、公共卫生以及环境等关键领域,美国与中国的紧密、坦率和合作的关系将使美国有机会在其全球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毫无疑问,只有在中国的建设性参与下,美国才能最好地驾驭它所面临的核心国际公共政策挑战。”(12)中美在这类领域的合作才刚刚开始,这种合作尤其在亚太地区表现出十分迫切的势头。同时,中美在共同创立新的安全机制和制定安全规则上正在开展程度不断加深、范围日益广泛的合作,合作的依存度在深化。(13)马丁?怀特认为,大国之间关系能否超越实力政治,主要是看大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具有共同利益。(14)中美之间安全利益的扩大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美之间超越传统权力政治的

对立与分割,从而形成安全共存与互利的有机关系。

再次,中国主动融入国际安全体制,强化了中美之间在安全制度层面的相互依存。中国加入了包括核不扩散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安全机构,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均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冷战结束前夕,中美合作的意识和形式日益模糊,仅仅局限在妥善处理大国关系以避免地区形势的不稳定和潜在冲突等议题上,尽管中美双方在安全议题上没有重大矛盾,但双方缺乏在一些地区冲突中寻求合作的意愿和迫切性。(15)但冷战之后,中美之间在地区以及全球层面合作的意愿和现实可能性都大大增强。国际安全制度层面的合作使得双方的信任度得到加强,合作的效益更大,也为双方可持续合作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最后,中美之间不仅仅存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而且处于安全复合体之中。巴里?布赞(Barry Buzan)认为,如果以太平洋区域为界,中美之间应同处于一个“安全复合体”之中,在这个复合体中,中美之间形成了安全相互依存。“无论这个所定义的‘安全相互依存’是被敌意还是被友善所驱动。这个消极的末端存在着冲突的形式,相互依存从恐惧、竞争以及共享威胁的认知中产生。这其中包含着安全机制,国家仍然将彼此当做潜在的威胁,但是为了减少它们之间的‘安全困境’,已做了保障性安排。”(16)“安全相互依存”的模式尽管不是永久性的,但肯定是持久而影响纵深的(例如,远远多于一次性互动)。(17)在这个安全复合体之中,中美安全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两国安全合作的日益机制化,这种状况显示了依存程度的加强。这种机制化是使得两国关系不可能轻易引向对抗与对立的保障。由于突发事件引发中美关系戏剧性变化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中美关系经受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中国台湾海峡危机的多次考验。美国在安全上开始意识到中国核心利益(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尽量避免事态的扩大,2007年5月,美国和日本公开将“协防台湾”从其联合计划

中删除,(18)2007年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反对中国台湾所谓的“入联公投”,并称“入联公投”是一项“挑衅性的政策”。(19)其二是在热点问题上达成了更多安全共识,有些甚至是全球战略共识。比如在台海稳定问题上、在反对台湾“入联公投”的立场上,中美双方保持了高度一致。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中美双方均达成高度共识,意识到中美双方在安全上已经形成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美在安全领域已形成安全合作惯例、危机处理惯例,针对非国家威胁和跨国威胁的合作不断增强。中美决策者都清楚,中美冲突是最危险的一项选择。另外还要看到,中美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广度和深度正在超越一些局部问题所带来的困境。

从目前看,由于中美需要共同面对的威胁不断增大,中美之间的依存度已经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20)自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虽然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没有完全消除,但中美成功避免彼此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时间长达50多年之久(越南战争中的中美军事力量对抗与抗美援朝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中美在这场战争中只能算是间接的冲突)。

诚然,安全上相互依存的国家并不必然会进行合作,有广泛共同安全利益的国家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合作。国家间进行安全合作必须有合作的意愿、途径及可能性。在安全上存在相互依存的国家间既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和交叉利益,又存在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同时也存在着合作中的主导权争夺问题。当双方利益一致时,合作会成为主流,反之,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上升。

总之,由于中美之间在安全上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休戚与共关系,虽然中美两国之间还面临着由于美国遍布全球的传统联盟所导致的结构性障碍,但仍然不应错估或低估两国安全相互依存的作用,中美安全相互依存不仅存在,而且正在

进一步深化。中美关系进程表现出强烈的不可逆性,其合作趋势呈缓慢的梯形递进势头(见图1所示)。

双方有识之士均相信,安全合作上的倒退将导致安全成本的巨大损失。中美之间曾出现多次有可能导致危机升级的突发性事件,但没有像冷战时期那样引发更大程度的裂变效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美安全依存关系的制约使然。无疑,美国还在防范与遏制中国,(21)但接触与合作也在增加,而且随着接触与合作面的扩大,冲突有可能被抑制,竞争面有可能被缩小。

三竞争性相互依存——对立统一视角下的中美关系

中美之间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相互依存性。竞争不可避免,但又彼此依存,这就造成了中美关系之间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的出现。

中美之间的竞争性相互依存是一种新型的对立统一,这种关系的最大特点是中美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已经大大提升,相互依存关系对竞争的制约作用也大大提升。中美之间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可以用共同目标合作理论来加以解释。共同目标合作理论是国际政治心理学界的热点。心理学家多伊奇等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他认为,只要冲突双方进行共同目标的合作,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就能形成某种无形的“统一整体”,而在这“统一整体”的范围之内,冲突自然会得到抑制。多伊奇认为,冲突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重要的是“不要强行压倒世界上的冲突,而应使之文明化”。(22)据此,我们可以将中美之间的对立理解为双方的差异和利益的不同需求,而将依存理解为中美关系基于共同的利益,双方对立关系的转化则可以视为观点的趋同和利益的共赢。

美国与中国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彼此相竞争的利益。中美之间的竞争有可能增加冲突的危险,但也有可能促进合作,而这种竞争中的合作也可以促进相互依存的深化。中美关系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在于,中美竞争变量的变化无法完全由竞争本身决定,而取决于与相互依存变量的互动。竞争与相互依存既是中美关系变化的自变量,也互为因变量。

从竞争与相互依存两个变量来看,首先,出现了竞争与相互依存变量互为因变量的情况。相互依存无法消除竞争,反而可能使竞争频度增加。随着中美合作的增多,竞争的领域与范围也有所增加,这可以从双方首脑和战略对话讨论的议题中得到证明。然而,相互依存强化了机制建设,促使竞争的范围和性质发生转变,从而使竞争限制在良性循环的轨道内。相互依存有可能激发竞争但同时也对竞争产生了抑制作用,而竞争既可能削弱相互依存也可能进一步强化相互依存。从目前来看,相互依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抑制了恶性竞争的势头,而两国间的竞争基本没有对相互依存的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竞争趋向良性,依存在加深。两国关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由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更大风险的发生,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机制化安排。我们以安全依存度和竞争度来综合说明竞争性相互依存度的变化。如果安全依存度高,竞争度低,则竞争性相互依存度高,若竞争度高,则竞争性相互依存度降低(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竞争度与依存度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几乎很少出现竞争度和依存度双高的情况。但自2002年出现相互依存度持续走高而竞争度下降的趋势,从而造成中美双方竞争性相互依存度走高的状况。中美安全合作的机制化

安排从1997年开始,但随后由于中美两次危机事件而中断。2002年开始,中美安全相互依存关系保持高水准,并且抑制了冲突事件的发生。其中中美撞机事件促进了中美安全合作的机制化安排。(23)竞争与相互依存变量中的相互依存变量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以上变量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并不必然带来冲突。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利益分歧的必然,但这一竞争并不必然外溢为安全利益的竞争。如果我们明确了安全利益的相互依存,然后再来分析中美之间的安全关系,就会发现,中美安全上的竞争体现为一种责任上的竞争。在一些热点问题和安全问题的解决上,中美之间的分歧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思路和策略的不同,而不必然会带来利益上的争夺与分割,这类竞争不会引发权力争斗和国家间的对抗。中美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但不一定会必然引发对抗。

中国台湾问题与朝核问题实际上都是中美齐抓共管的典型案例。由于中美之间安全上的相互依存,中美之间由一个热点问题引发为中美直接对抗或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到2020年,中国几乎将成为其所有邻国的主要进口国,或许还将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国家,因此几乎不容怀疑中国将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两国之间将出现一段战略抗争期。不过,这种抗争不大可能演变成公开冲突”。(24)

中美之间不是盟友,无法保证中美之间避免战略与安全层面的竞争,但中美之间又正在形成一种大国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类似于因事联盟或专项联盟的关系,即在某些共同关注的国际安全问题上强化了协调一致、彼此负责,而不是相互拆台与相互对立。美国有识之士强调,在重视盟友的同时,不能忽略中国。(25)

中美之间“打不起来”或“打不起”的现状决定了中美必须保持理性的、良性的竞争与对话,必须从地区和全球角度负起更多责任。中美之间既承受不起战争,也承受不起对抗带来的风险。可以说,中美关系的重点已经不是避免战争,而是避免对立或对抗。中美关系风险的警戒线不是升高而是降低了。中美关系的复合性已经较大地改变了中美关系在对立与合作两个极端摇摆的状况,两者关系的稳定性大大增强。“中国目前不是敌人,将来也不应该成为敌人。美国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与中国为敌”。“只有双方犯下大错时,中美之间才会变成战略对手”。

(26)

当然,美国对中国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认知仍然存在,双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战略疑虑。虽然美国对华战略不确定性的认知正在随着中美全方位合作尤其是军事领域的合作而逐渐减少,但意识形态分歧的因素还远没有消除。也有人认为竞争和冲突只是被抑制。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马修斯直言,九一一事件并“没有改变美中之间最基本结构和意识形态冲突源,只是把它们暂时搁置起来罢了”。中美之间围绕中国台湾问题、核不扩散、人权、导弹防御及美军在亚洲的存在等主要分歧和相互猜疑依然存在,“仍可能出现(中国)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的一天”。(27)

第二,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要求中美双方辩证地看待中美关系,更加全面务实地理解对方政策。中美关系之中竞争与依存并存是一个重要特点,突出地体现为不可分割性和全面性,不是有的领域竞争,有的领域依存,而是在多数领域均出现竞争与依存关系,是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很强的辩证色彩,竞争必须置于依存关系的基础上来理解。竞争性相互依存在传统上是指政治安全竞争,经济上相互依存,而现阶段中美间的竞争与相互依存却适用于所有领域。

竞争与依存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无法中断。中美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合作的深入客观上要求中美两国联系在一起。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间的相互依存带来双边关系的互动与相互促进,不再是一方有求于另一方。

辩证看待中美关系有助于理解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变化。美国对中国政策一度在接触与遏制两者间徘徊,从遏制、遏制加接触到接触、接触加遏制、有限接触等。遏制是传统竞争意识的体现,而接触是相互依存现实的必然选择。目前美国关于对华政策接触、借重、威慑还是遏制等手段的讨论仍在继续,“两面下注”和“防范性融合”就是这种讨论的体现,这些词汇本身表明美国事实上承认中美之间存在竞争与相互依存的复合关系。起码在现阶段,美国无法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也无法将中国列为孤立或打击的对象。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接触与合作将会明显占据上风,而且如果这种势头得以继续,对抗与对立的可能将会进一步降低。

在竞争与依存这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下,政治决策与经济决策既联系又分割。一方面,由于经济依存,政治决策的门槛提高,底线不断上移;另一方面,经济冲突可能十分激烈,却不大可能影响政治决策,所谓“政经分离”。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围绕这一竞争性相互依存框架而展开。

竞争依存模式强化了利益共存与利益分享的意识,也改变着对抗的结构,双方都意识到如果竞争失去限度,将会共同受损,因而双方的风险意识都在增强,趋利避害成为理性决策的必然选择。结构性对抗的因素正在逐渐消解于合作竞争结构之中。

四结语

中美竞争的性质已经改变。在相互依存条件下的竞争趋向于可控的良性竞争。在相互依存条件下引发的竞争很难导致尖锐的冲突,因为任何一方都会不堪重负。相互依存促进了竞争性问题的解决。中美之间的竞争变成了相互依存条件下的竞争。竞争不会引起单纯的对抗,有些竞争性问题也有可能促进合作,也要求双方进行合作。长期以来,由于对中美关系的复合性缺乏深入认识,使得双方对彼此利益的共存互利的一面认识不足。相互依存所带来的利益的相互渗透与延伸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拓展,这在客观上要求中美双方应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充分把握中美复合关系性质的变化,认清这一关系性质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机遇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中美矛盾将继续,但合作空间可能增大。中美关系已经更趋成熟与理性。相互依存无法消除竞争,但会发挥“减压舱”的作用,(28)抵制恶性竞争,使之趋于良性。

现实主义设想的世界是无法实现真正长久合作的,而自由主义又坚信合作可以化解权力之争。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合作与竞争在并行发展。现实主义忽视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力,而相互依存又认为权力政治会自动让位。因此这些认识都存在片面性。在看待中美关系时,应避免对立两分法,而强调辩证统一与多元共存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此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是以前未有过的现象。也许是一种阶段性的现象,但却是可能长期存在的现象,或许也是国家间关系在当今时代的真实反映。从未来看,相互依存与竞争两个因素很难分割而独立存在,或出现一方占绝对地位的情况,这两个矛盾因素将长时期地交织在一起。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竞争对相互依存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相

互依存的局面更为有效化解竞争中的冲突与矛盾。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新华大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27页。

②Stuart Berg Flexner and Leonore Crary Hauck, eds. , 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7, p. 417.

③布雷默(Ian Bremmer)认为,美国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国内问题,而不是中国的国际实力。参见[美]伊恩?布雷默:《看不见的冷战》,载西班牙《国家报》,2007年4月15日。

④[美]托马斯?巴尼特著,王长斌等译:《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⑤[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⑥Michael D. Swaine, Ashley J. Tellis, "Interpreting China' 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RANDReport, 2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3003085.html,/publications/MR/MR1121/index.html.

⑦近一段时间,一些美国官方人士强调中国是其利益攸关者,承认中国正在越来越负责任,但防范中国的言论和做法从未因此而减少或停止。

⑧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曾表示,他在20世纪70年代所撰写的关于相互依存的著作,未必是从全球的角度来审视相互依存的。全球化实际上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存。约瑟夫?奈认为“全球化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存”,转引自陈舟编:《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⑨[美]约翰?斯坦布鲁纳著,贾宗谊译:《全球安全原则》,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⑩[美]阿瑟?斯坦:《协调与合作:无政府世界中的制度》,转引自[美]大卫?鲍德温主编,肖欢容译:《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0页。

(11)陈东晓:《“复杂性”与中美关系结构的新变化》,载《美国研究》,2006年2期,第36~37页。

(12)Carla A. Hill and Dennis C. Blair, " Engaging the new China,"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 April 27, 2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3003085.html,/articles/2007/04/26/opinion/edhill.php.

(13)中美安全合作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在九一一事件之后与美国结成反恐统一战线时,美国将信将疑;当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坚持半岛无核化原则并坚决谴责朝鲜核试时,美国方面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认知度在上升。

(14)[英]马丁?怀特著,宋爱群译:《权力政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15)刘学成、李继东主编:《中国和美国——对手还是伙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16)[英]巴瑞?布赞、奥利?维夫、迪?怀尔德著、朱宁译《新安全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17)巴瑞?布赞、奥利?维夫、迪?怀尔德:《新安全论》,第21页。

(18)邱江波:《美日同意删除共同战略目标中有关台海问题的内容》,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3003085.html,/military/txt/2007-05/02/content_8203312.htm。

(19)严锋:《赖斯重申美国反对“入联公投”》,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3003085.html,/newscenter/2007-12/22/content_7293686.htm。

(20)从美国国内政治看,中国因素已经不再是美国政党政治炒作的话题,原因在于中美关系必须稳定的大局难以改变。

(21)比如在亚太范围内举行美、日、澳、印等国参加的外长与国防部长的“2+2”会议,谋划“亚洲小北约”等,但澳大利亚等国明确表示这并不是针对中国。

(22)[美]M.多伊奇《国际冲突的心理研究》,载[美]斯贝拉罗主编:《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第1页,转引自朱永新、袁振国:《政治心理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298页。

(23)布什对华政策由强硬转向务实早在九一一事件爆发前半年即已开始,双方在理性处理撞

机事件的过程中已显示出中美关系所具有的韧性和弹性。此后,美国官方已经公开放弃将中国继续称为战略竞争对手。鲍威尔多次举例说明,在处理撞机事件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美关系正走向成熟的因子。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至今,中美关系保持了六年多稳定而未出现大波折。

(24)[英]维克托?托马斯:《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载《参考消息》,2007年1月23日,第16版。

(25)[美]戴维?芬克尔斯坦:《二次大战后的一个教训就是别在亚洲打地面战》,转引自陈舟主编:《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页。

(26)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艾什顿?B.卡特认为预防性防御意味着美国今天没有任何敌人,转引自陈舟主编:《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27)Jessica T. Mathews, September 11, One Year Later: A World of Change, Policy Brief, Special Edition 18,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02, pp. 4-5.

(28)虽然有观点认为,中美关系中原有的压舱石和绊脚石出现了变化,中国台湾问题由绊脚石成了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而经济问题有可能由压舱石变成绊脚石,但没有改变中美关系中竞争性相互依存的复合关系的定位。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意识形态,区域稳定,共同利益,合作共存 一、中美关系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以从世纪之初的罗曼蒂克到当前的恶毒拒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的提升,这些与美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均衡与国内的选举因素交织在一起,迫使布仕政府调整对华经贸的政策。再有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的停滞不前,也加大了布仕政府对华贸易问题的压力。但是,中美两国领导都充分看到了中美关系的利与弊,美国对中国更是既爱之又恨之。中美的贸易关系正处于微妙之中,美国的发展要靠中国,中国的发展亦离不开美国。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呢? 二、具备友好发展的基础 1、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中方统计,在贸易领域,今年1至10月,中美贸易额达10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其中中方自美方进口27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在投资领域,今年1至10月,美新增对华投资项目330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中方企业对美投资也在增加。据美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9月美对华口增幅达18.5%,大大超过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肿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三、关系的核心问题 中美关系为何从罗曼蒂克步入了当前的恶毒拒绝?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贸易收支方面,由于美国对华年年贸易收支逆差,且贸易逆差额逐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美关系分析 回眸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在美国新政府任内,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中美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 就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虽然有合有分,有聚有散,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维系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终归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缔造新的中美关系,需要登高望远,着眼大局,以图开创新的局面。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中美关系,似乎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割舍不开又带有一定排斥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很独特,它不同于昔日的英美关系,也不同于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它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国倡导和平图强理念的必然产物。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浅谈中美关系之文化差异

浅谈中美关系之经济对话 2010年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战略对话中美双方着重讨论了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战略对话在设计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众多领域达成26项具体成果,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经济对话达成了五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美之间的差异,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话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就美国而言,在谈全球合作时,除中国外找不到一个同等级别的全球参与者。不管是俄罗斯、欧盟或者日本,都只是区域参与者,美国没有其他的候选人。但是,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全球力量,中美目前缺少战略互信,在很多领域都缺乏共同利益。” 对于未来的合作,中美双方各有诉求。第一,中方想要追求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和关税能有所减少”;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的关系源于国际战略,源于美国实现强大的霸主政权,然而现今中美关系存在着重大的矛盾与密切的合作,而中美之间关系的矛盾,全在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由于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

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一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保霸权所开的药方。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

浅析当今中美关系

浅析当今中美关系 工管1310 方桥云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准确认识、把握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实现双方共赢,进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双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一致,但是也会出现立场不一样的情况。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整个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都肩负重大责任,有义务开展全方位的全球治理,并且和整个国际社会一道来解决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之间互相合作与协调,寻找利益之间的汇合点,相互之间沟通与协调,逐渐形

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

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 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我认为未来中美俄三国的互动,首先取决于中国的未来发展。美国的影响虽然近年有所下降,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还将保持优势。俄国的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看好,军事保持传统优势,加之人口素质比较高,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中国凭借高速发展的经济及巨大的人口数量,应当是三国中最有活力的国家,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同样艰巨。经济模式缺乏后劲,人口数量大但人口素质低。此外,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前述问题能够圆满解决,那么二十一世纪就无愧于中国世纪这一称号,中国将带领世界走向未来。反之,前述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社会就会陷入动荡,国力必将受

浅谈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 摘要:中美关系一直是一个既重要而又敏感的的话题。历史证明,中方对美国政策一直连贯一致,中国各届领导人为发展健康中美关系所作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当前形式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大的是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无限发展的潜力,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发达国家。再加之一些类似于“中国威胁论”的舆论,中美关系一直很微妙。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虽然中美关系之船一直风雨飘摇,跌宕起伏,但航向却一直没变,也没有过搁浅触礁。究其个中原因,就是两国利益使然。中美两国的关系处理的好与否,不仅关乎两个国家,甚至关乎整个亚太地区,更有甚者是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安全。 关键词:经济封锁、曲折中发展、互惠互利、中美关系 正文: 一、中美关系发展简史 中国与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交, 当时毛泽东在会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如果尼克松来中国我还是愿意和他谈的,次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一再表示想要建交的意向。1973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中美的建交,是迫于国际新形式和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且两国的建交仅限于领导人的互访和经济之间的往来。建交后冷战的来临使中美之间的关系再次陷入冷淡,而且冷战时期美对华进行所谓经济制栽,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中美关系略有回温,两国的外交还是只限于经济之间的交往。之后我国同美国产生多次的摩擦,根据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积极谋求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针为特征的新大国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共同利益的会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坚持对话不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着想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我国同美国的外交可谓在曲折中发展。之后,两国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和1998年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成功互访。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9年11月中美双方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2001年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长期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度审议问题宣告解决。2002年10月江泽民成功访美,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科技,文化人员等其他各方面联系不断发展。 在努力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我国对美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行为作出了坚决回应。建国初期,美对我国领空多次侵犯,我国军队共击落u2侦察机达4架之多。1999年5月7日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重大伤亡。2001年4月,战机在我国领空与我国战机相撞,造成我方机毁人亡。2006年4月7日,吴仪与美国高层商务部长埃文思和贸易代表佐立克共同主持第15届中美商贸联合会议,共同商议中国对美倾销事件等其他对华商贸政策。2011,美又对台实行大规模军售,中方也对此作出了坚决的回应。 二、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xx格局是21世纪国际体系的理想境界 近年来,人们——至少是那些具有起码洞察力的国际问题观察家们——就国际政治经济前景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世界正在从作为冷战时代基本标志的大致两极的格局,迅速地向多极格局转变。〔1〕多极格局不仅将有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2〕因而有利于各国的独立自主和经济成长,还将为世界上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尽可能平等的交流提供必要保障。在现代国际体系初创年代即所谓欧洲国家体系的生成时期里,由荷兰和英国领头的欧洲多数国家联盟以“欧洲自由”(the Liberty of Europe)为道义依据,凭借与之休戚相关的均势机制,先后挫败了一度占有巨大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王路易十四建立“普遍君主国”(universal monarchy)的称霸努力。〔3〕与此相似,即将步入21世纪的人们有理由期望和追求并非两极、更非单极的世界自由和世界均势,虽然此类目标的实现不像过去那般往往有赖于战争。 二、xx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 从拒斥到不情愿的接受 在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时,必然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亦可称为唯一的世界强国)美国对这一趋势持什么态度。在冷战时代,除了主要从冷战需要出发支持西欧、日本经济成长和同样从冷战需要出发改善对华关系外,美国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真正的多极化动向,以至于社勒斯把第三世界国家的中立主义和不结盟——世界多极化的萌芽之一——斥责为“不道德的”。〔4〕即使那赋予美国空前的世界政治和战略权势的两极格局,也是美国鉴于严酷的美苏军事对峙逻辑(尤其是核恐怖平衡逻辑)很不情愿地忍受的,哪怕这一格局在美苏关系相对缓和时期里,因其包含的超级大国共同控制机能而使美国获得不少额外便利。苏联解体加上海湾战争大胜造就的兴奋感和陶醉感,导致美国朝野当真规划起美国权势及其价值观一统天下的图景来,其状若撇开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末期不谈,肯定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正如思想颇为激进的著名国际法学者理查德·弗尔克不无厌恶地描述的那样,从行政当局领导到大多数政治家,精英们“容光焕发地谈论全球安全

中美关系走向--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意版】.docx

专业课件1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 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就我個人而言的看法是"美国最终也不会拿中国怎么样"。这种态度算是一种对中美关系侥幸的心理。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模式也来越突出,中美之间肯定要出现更多的矛盾,也会发生冲突,但是归根到也不会形成全面的战略对抗,更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只要我们不去挑战美国的霸权,不触动美国的霸权体系,不染指美国的战略领地,美国就不会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美国还有更多的敌人需要对付。美国或许还要时不时地整我们一下,但不会处心积虑地想把我们整垮整倒,更不会往死里整。支持这种主张的根据也有两点:一是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以解决世界上的许多问题。二是中国也拥有巨大的核毁灭能力,人类发展到了今天,再也不会发生世界性的大战了,中美之间不可能形成全面和全方位的对抗。中国只有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准备就可以了,就完全能保证中国的发展强大.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美之间究竟能不能和平相处,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严峻的斗争,最终走上战略对抗的道路. 中美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國必須抓住機遇,處理好與美國的核心問題,達成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為穩定世界格局和和平做出貢獻.

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2013:中美关系迎来新“窗口期” 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快速发展的一年。中美间一系列高层交往和民间互动都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将成为中美关系的第二个开局之年。对双方来说,能否为未来5-10年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新的基础,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美中关系将是“3C混合体” 中美建交34年来,双边关系既有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合作、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关系的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的牵制和影响。但也正是在这种碰撞和磨合中,中美关系日趋成熟,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两国能否友好相处,其影响远远超出双边关系范畴,关乎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美中关系始终存在明显的特点:一面是合作,另一面是竞争,以前相对保持平衡,但现在这种平衡发生了转移,竞争在上升,在加剧。现在的美中关系就是“竞争共存”。这种态势注定了美中关系将是“3C混合体”,即合作(Cooperation)、竞争(Competition)、碰撞(Conflict)并存。 避免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冲突 美国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还有很大的崛起空间,美国既无法阻挡,也无法颠覆。因此,最有效的共处方式就是双方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继续寻找共同点,探索共同利益的深层内涵。 中国顺利完成了领导人交接,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奥巴马应该抓住机遇,迅速改善美中关系,趁势加强美中关系新的“窗口期”,通过明智的外交战略,减少美中之间的冲突,加强合作,扩大两国贸易和投资。

面临不容忽视的干扰和挑战 就目前形势而言,中美关系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干扰和挑战:一是美国国内政治争斗殃及中美关系,此外,售台武器、西藏、人权等问题仍是中美关系间挥之不去的阴影;二是美中在亚太的战略竞争,中国的快速上升使美国感到其在亚太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挑战;三是合作中存在分歧与矛盾,中美两国在诸多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是维系双边关系的重要纽带,但这些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对美中两国来说,努力降低各种负面的政治成本,将是美中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管控分歧推进合作是明智的选择 美中两国应建立新的战略对话,将包括更广泛的话题,就合作、关切和分歧进行直接交流,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意图,以提升互信,降低互不信任。中国和美国不可能事事都有一致的看法,包括人权问题和如何对待叙利亚的暴力政治动荡。中美双方应学会如何处理并有效地管理分歧,在出现误解时,开诚布公地解决它,并保持尽可能透明和清晰的交流,与不健康的竞争相比,两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将为两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3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

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

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一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中国外交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所以,中美关系的变化,不仅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和平与稳定。 目前中美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权问题:一方面,美国为了稳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导位置,与要为其代言,即向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推销其人权理论,美国当权者这也需要以此来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出于自己立场已的考虑,在很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有不得不忽略中国的问题,拖延时间以换得中国得支持。 二,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引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第二,面对全球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质,加剧了内外需失衡。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 三,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牵一发动全身,是我们最重要的外交事务,也是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是“使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其他手段促使台湾一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为国家的快速崛起赢得宝贵时间。当我国综合国力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形势与政策)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此举本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从以上发展历程来看,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方的合作还会更加密切。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会不可避免的被美方认为侵害美国利益或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最大威胁。这显然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有直接关系。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以后的一个时期里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将更加凸显。美国对中国是“既爱又恨”,这似乎听起来很矛盾,可如果你仔细的研究一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后,就不会再感到惊讶了。事实上,美国对华的大政策没变,可中国却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变得日益强大了,而中国的强大无论以何种方式展现出来,都会不可避免的“侵害”美国利益。但另一个方面,美国和中国的依存度,以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让美国不敢采取过于激烈的措施。由于这种“萝卜加大棒”的情况的存在,在暂时的时期内萝卜被时局推到最前沿,但也应注意的是大棒也在悄然的逐渐强硬起来。这一切决定了中美关系必须在前进与曲折的二重奏里前行。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

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强。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两国本身,而且关系到整个世界局势的安全与稳定。然而,事实并不总象人们希望的那样。自从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起几落,甚至曾经遭受过可以称得上是危机的重大挫折,从政治、经济、战略等不同角度探讨中美关系,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回顾过去,综述现在,展望未来。只有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才会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抓住发展的机遇,保持世界和平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中美关系继续朝着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看来,一个发展迅速的大国不是盟友,便是敌人。前者以英法为例,而后者有前苏联作证。因此当美国遭遇如今的中国,传统的美国外交战略思维往往会在中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中迷失方向。假如中国的实力继续增长,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与美国的冲突。但是中美关系的未来会受一系列共同联系在一起的多种成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只要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和政权类型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中美两国就很难达成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妥协。中美关系的未来很可能会由一些互相矛盾的趋势彼此“抵消”以及一些

能够起到互补作用的趋势的彼此“聚合”这两种状态来共同决定。这些相互矛盾的力量的冲突将导致中美关系的性质继续表现为一种有限竞争的性质。就像中美两国现在所做的那样,两国将继续进行贸易往来,并且在一些问题上进行会谈与合作,但两国仍将以深刻的不信任的态度看待对方,并为了防范今后可能会发生的对抗而采取行动谋求外交优势和加强军事力量。 美国是世界大国,所以国际对它的影响,在国际上遭遇的困难,比我们要更多一些。在软实力方面,美国的实力在于世界,而中国是国家的实力。很难设想在未来十年,中国有一位歌星去世会像杰克逊去世一样那么轰动。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剧烈内部动荡将会持续,比如说阿富汗、巴基斯坦,还有朝鲜十年之内很难说会完全稳定。这样对中美关系形成新的考验。此外,缅甸和南中国海等,都是中美有可能发生碰撞的地方。如果双方要达成军事战略互信的话,那必须两国民意基础要跟得上这样一种战略互信。跟得上政府战略互信的速度,不然的话产生两个社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对立状况。 而在国际机制和全球治理的问题上,比如国际安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建立。对此,中国应积极参与,不能让美国去做主导。 我们首先要看到一个未来十年的世界大背景:世界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新时期---全球性的结构型变革开始。结构型变革从南北关系也好、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 中美建交已经三十多年,在这些年里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有蜜月期也有冷淡期。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还将长期保持。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屡屡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违背不干涉中国政治的诺言,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给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屡屡蒙上阴影。美国政府支持台独势力、向台出售武器的行为正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挑衅,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致使中美间在此问题上摩擦不断。 二、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中国加速崛起,在周边地区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上升,美国则受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拖累和金融危机冲击,软硬实力受到削弱,两国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对美产生巨大心理冲击,美国内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和危机感,警惕和制衡中国的论调开始回潮,对中方谈论“美国衰落论”极为敏感,产生过度反应,认为中国正利用美国衰落谋取利益。 第二,美始终认为中国发展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内心将中国视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担心中国利用日益增长的实力与美对抗,挑战和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在亚洲实施“中国版门罗主义”,威胁美在亚太和世界的霸权地位和战略利益,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美国全球和亚太战略的重点目标之一。美国内始终有一股右翼保守势力,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强大,妄图对中国实施全面遏制战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现实、安全等原因,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并可能主导亚洲感到不安,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主动迎合美国,拉美抗衡中国。双方一拍即合。 第三、美国政府对中国在某些领域发挥作用的期望值很高。中国更关心的问题是强调尊重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期望美国在台湾、涉疆、涉藏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和国力出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美国却认为中国做得不够,并开始有所抱怨和指责。 (四)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预测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关系发展走向 (空一行)摘要(居中)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各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发展,合作,战略布署,竞争(下面空一行) 一、稳定的中美关系是发展的需要(居中)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二、竞争与合作 (一)发展历程(顶格)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实际上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主要的任务都是发展.只是美国的国内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要弱一些.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 (二)竞争与合作(顶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