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p复习课程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p复习课程

polyester
聚酯
脲醛树脂 urea-formaldehyde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酯 醇酸树脂 alkyd resin
电玉
多数是杂链聚合物
己二胺
己二酸
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
尼龙(nylon-66) 涤纶(dacron)
双酚A
光气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2)带芳环耐高温聚合物
缩聚反应特点
带不同官能团的两分子都能相互反应, 无特定的 活性种, 各步反应速率常数基本相同, 无基元反应。
许多分子可同时反应, 缩聚早期单体消失很快, 生成低聚物, 转化率C很高, 后期反应在低聚物间 进行, 分子量分布也较宽。
[转化率]转变成聚合物的单体部分占起始单体量的百分率
在缩聚过程中,Xn稳步上升。延长t主要 目的在于提高产物M,而不是提高C。
3. 线形缩聚动力学 以二元酸和二元醇的聚酯化反应为例,应用 等活性概念,来处理线形缩聚动力学。
1)不可逆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
酯化或聚酯化是酸催化反应。
其机理为: 羧基先质子化
质子化种
减压、脱出副产物

聚酯化每一步都是可逆平衡反应
由于k1 k2 k5>k3,考虑不可逆,k4不存在, 则
聚酰亚胺 polyimide 梯形聚合物
有机硅树脂(硅醇的缩聚物)
3)天然生物高分子—通过缩聚反应合成
氨基酸 酶催化 蛋白质 缩聚
单糖
糊精、淀粉、纤维素
缩聚
核酸(DNA、RNA)的合成
4)无机缩聚物
硅酸盐玻璃,聚磷酸盐
2. 非缩聚型的逐步聚合反应
polyurethane
芳核取代
polysulfone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chapter-2+缩聚和逐步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chapter-2+缩聚和逐步聚合
9
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聚合度 是指高分子中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数目
可见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 , 聚合度逐步增加,并且反应程 度越高时,聚合度随反应程度 的增长速率越快。
10
(2) 可逆平衡
大部分线型缩聚反应是可逆反应,但可逆程度有差别,可逆 程度可由平衡常数(K)来衡量,如聚酯化反应:
OH + COOH
以(Xn)2对 t 作图,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常数k。
22
3. 可逆平衡线形缩聚动力学
聚酯化反应在小分子副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时,逆反应不能忽 视,令羟基和羧基等物质的量,起始浓度为1,t时浓度为c: O k1 COOH + HO + H2O C O
起始 1 1
k -1
0
0
t 时水未排出 c 水部分排出
c
讨 论
Xn与反应时间 t 呈线性关系,由斜率可求得 k’ 工业生产总是以外加酸作催化剂来加速反应
20
(2) 自催化聚酯化动力学
无外加酸,二元酸单体作催化剂,[HA] = [COOH], 羧基与羟 基浓度相等,以c表示,将式中的所有常数及[A-]合并成 k:
d [COOH ] k 1k 3[COOH ][OH ][HA] - dt k 2 K [ A-]
n HORCOOH H ORCO nOH + (n-1) H2O
4

2-3、2-4官能度体系 如:苯酐和甘油反应 苯酐和季戊四醇反应
体形缩聚物
2. 缩聚反应分类 (1) 线形缩聚:参与反应的单体只含两个官能度(即双 官能度单体),聚合产物分子链只会向两个方向增长, 生成线形高分子。 (2) 体形缩聚:聚合产物分子链形态不是线形的,而是 支化或交联型的。聚合体系中必须含有带两个以上官能 团的单体,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或三个以上方向 增长,得到体形结构的聚合物。

高分子化学第7章缩聚和逐步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7章缩聚和逐步聚合
醇酸树脂(alkyd resin)
邻苯二甲酸酐(f=2)和甘油(f=3)缩聚可制得醇酸树脂。
主要用作涂料,在原料体系中加入一些二元醇甚至一元 酸,以降低体形结构的交联密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柔软 度。
2)结构预聚物(structural prepolymer)
定义: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的预聚物称为结构 预聚物。 结构预聚物往往是线形低聚物,它本身不能进一步聚 合或交联。 在第二阶段,须加入催化剂或其它反应性的物质使其 交联固化。 如热塑性的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均属于重要的结构预聚物。
Carothers 的分类依据:单体 与聚合物的结构、组成的变 化;有无小分子生成等。
单体和聚合物组成和结构 变化
加聚反应
聚 合
缩聚反应


连锁聚合
聚合机理或动力学
20世纪50年代Flory 提出
逐步聚合
逐步聚合反应的分类
1、聚酯化反应 2、聚加成 3、开环反应 4、氧化偶合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ndensation)
可逆缩聚(反应物等当量)
●封闭体系
p K K 1
1 Xn 1 p K 1
●部分排水体系
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
1.反应程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Xn
1 1 p
2. 缩聚平衡对聚合度的影响
封闭体系
Xn
1 1
p
K 1
部分排水体系
K Xn
nW
3. 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控制
反应程度和平衡条件是影响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重 要因素,但不能用作控制手段。
线形缩聚
单体条件 机理
反应动力 学
聚合度
不可逆反 应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N0
N0
反应程度与转化率的区别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是指已 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例如: 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 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 仅50%
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聚合度是指高分子中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数目
聚加成:形式上是加成反应,但反应机理是逐步反应。 如聚氨酯的合成(p17)。
开环反应:部分开环反应为逐步反应,如水、酸引发的己内 酰胺的开环反应。
氧化-偶合:单体与氧气的缩合反应, 如 2,6-二甲基苯酚和氧 气形成聚苯撑氧,也称聚苯醚。
2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
官能团间的反应,无特定的活性中心;无所谓的引发、 增长、终止等基元反应;反应逐步进行,每一步的反 应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 H + ][ A- ] KHA =
[ HA ]
[ HA ] [ H + ] [ A- ] = KHA
代入式
-d [ COOH ] = k1k3[ COOH ][OH ][ H+]
dt
k 2KHA
催化用酸HA:可以是二元酸本身,但反应较慢,也可以是 外加酸,如H2SO4,大大加速
自催化缩聚反应
无外加酸,二元酸单体催化剂,[HA] = [COOH]
Flory对此进行了解释: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是近似的,不是绝对的,这一理论大大简化了研 究处理,可用同一平衡常数表示,整个缩聚过程可以用两种官 能团之间的反应来表征
COOH + HO
k1
OCO
k1
2. 线型缩聚动力学
不可逆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缩聚及逐步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缩聚及逐步聚合
2.2.2 缩聚反应分类
l 按反应热力学的特征分类 平衡缩聚反应 指平衡常数小于 103 的缩聚反应 不平衡缩聚反应 平衡常数大于 103
l按生成聚合物的结构分类 线型缩聚 体型缩聚
2.2.3 特点
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缩合反应多 次重复结果形成缩聚物的过程。 1、典型缩合反应——形成低分子化合物
3 、反应程度与数均聚合度的关系
数均聚合度是指高分子中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数目。
Xn

起始单体数目

达到平衡时同系物数目(大分子数)
N0 N
代入反应程度关系式
P = N0-N = 1- N
N0
N0
P = 1- 1 Xn

1 Xn = 1-P
一般 Xn 100~200 P提高到
0.99~0.995
300 250 200
a. 密闭体系中,nw=P
Xn

1 P
K=
1 nw
K
当M n 104 , P 1, X n
K nw
平衡缩聚中数均聚合度与平衡常数
及小分子副产物浓度三者关系
Xn只与温度有关,与其他无关。(因为nw平衡时为定值)
b. 敞开体系,水排出,则 nw为体系中剩余的。
说明:X
的影响因素
n
密闭体系,只与T有关 敞开体系,与排出的水有关
3、缩聚中的副反应 副反应
消去反应 化学降解 链交换反应
消去反应
HOOC(CH2)nCOOH
HOOC(CH2)nH + CO2
二元酸脱羧温度(℃)
己二酸 300~320 庚二酸 290~310 辛二酸 340~360 壬二酸 320~340 癸二酸 350~370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答案完整版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思考题2.1简述逐步聚合和缩聚、缩合和缩聚、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自缩聚和共缩聚的关系和区别。

解(1)逐步聚合和缩聚逐步聚合反应中无活性中心,通过单体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缩聚是指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缩聚物为主产物,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缩聚物和单体的元素组成并不相同。

逐步聚合和缩聚归属于不同的分类。

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来看,聚合反应可以分为缩聚、加聚和开环三大类。

按聚合机理,聚合反应可以分成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类。

大部分缩聚属于逐步聚合机理,但两者不是同义词。

(2)缩合和缩聚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分子,并常伴有失去小分子(如水、氯化氢、醇等)的反应。

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的简称,是指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主产物为大分子,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

l-1、1-2、1-3等体系都有一种原料是单官能度,只能进行缩合反应,不能进行缩聚反应,缩合的结果,只能形成低分子化合物。

醋酸与乙醇的酯化是典型的缩合反应,2-2、2-3等体系能进行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

(3)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根据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进行分类,可以将缩聚反应分为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

线形缩聚是指参加反应的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得到线形缩聚物的反应,如涤纶聚酯、尼龙等。

线形缩聚的首要条件是需要2-2或2官能度体系作原料。

体形缩聚是指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含两个以上官能团,并且体系的平均官能度大于2,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成三维交联结构聚合物的缩聚反应。

如采用2-3官能度体系(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或2-4官能度体系(邻苯二甲酸酐和季戊四醇)聚合,除了按线形方向缩聚外,侧基也能缩聚,先形成支链,进一步形成体形结构。

(4)自缩聚和共缩聚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进行分类,可以将缩聚反应分为自缩聚、混缩聚和共缩聚。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缩聚及逐步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缩聚及逐步聚合
b. 敞开体系,水排出,那么n w 为体系中剩余的。
说明:Xn的影响因素 密闭体系,只与T有关 敞开体系,与排出的水有关
水排出多,则nw ,K / nw ,则Xn
K小时,可通过排水提高Xn
2.4.4 影响缩聚平衡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lnK2 K1
RHT11
1 T2
对于吸热反响,△H>0,假设T2>T1,那么K2>K1 ,即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
n HO-R-COOH H2O
H-(ORCO)n-OH + (n-1)
2、体形缩聚反应(K值通常大于103的缩聚反应)
n a-A-a + n b-B-b b
~A-B-A~
A
A~
~A-B-A-B-A-B-A-B-A-B-A~
A
A
A
~A-B-A-B-A-B-A-B-A-B-A~
A~
A~
参加聚合反响的单体至少有一个含有两个
1、线型逐步聚合反响〔K值通常小于103的缩聚反响〕
参与反响的单体只含两个官能团〔即双官能团 单体〕,聚合物分子链只会向两个方向增长,分子 量逐步增大,体系的粘度逐渐上升,获得的是可溶 可熔的线型高分子。
双官能团单体类型:
a. 两官能团一样并可相互反响
b. 如二元醇聚合生成聚醚
c. n HO-R-OH
与醛缩合,官能度为 3
单体官能度的影响
• 单官能度只发生缩合反响而不能发生缩聚反响。 • 多官能度〔f = 2〕形成线型构造的缩聚物。 • 多官能度〔f > 2〕形成体型构造的缩聚物。 •
2 、双官能度体系的成环反响
在生成线型缩聚物的同时,常伴随有 成环反响
• 成环是副反响,与环的大小密切相关 • 环的稳定性如下:

2-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反应

2-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反应

7810 1112如二元酸和二元醇,生成线形缩聚物。

通式如下:许多阶段性的重复反应而生成高聚物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得到稳定的化合物。

实际过程中含有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任何一个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产物聚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示意图聚合度与反应程度的关系37凝胶点的预测实验测定时通常以聚合混合物中的气泡不能上升时的反应程度为凝胶点。

凝胶点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预测。

多官能团单体参加反应只是体形缩聚反应产生凝胶化过程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反应单体的平均官能度大1.纤维:世界上约l/2的合成纤维是用PET制造的。

2.片材和薄膜PET片材是继PVC片材之后,用于医药品包装的片材,而在欧洲一些国家禁止PVC用于一次性包装之后,PET更成为主要的医药主链含碳酸酯结构的聚合物。

工业化仅限双酚A聚碳酸酯,耐热,强度好的工程塑料。

由于其抗冲性能和透明性特好,是热塑性可用作门窗玻璃,PC层压板广泛用于银行、使馆、拘留所和公共场所的防护窗,用于飞机舱罩,工业安67,前期进行水溶液聚合,达到一定聚合度后转盐,以防胺挥发,并达到等基盐可加少量单官能团醋酸或己二酸微过聚酰胺主链中引入芳环,增加耐热性和刚72以及由亚甲基桥连接的多元酚醇。

酚醛预聚物形成:酚醛缩聚平衡常数极大,可看作为不可逆反应,进行水溶液缩聚并不妨碍低分子预聚物的形成,为无规预聚物。

不碱性酚醛树脂主要用作粘合剂,生产层压板。

醛树脂。

8182其它缩聚产物的例子:89n C=N-R-N=C O O + n HOR'OH C-N-R-N-CO OOR'OH H96残留的羧基和亚胺基继续反应固化。

106107109115116界面缩聚由于需采用高活性单体,且溶剂消耗量大,设备利用率低,因此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工业上实际应用并不型聚碳酸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2(NAfANCfC) NANBNC
判断是否形成凝胶
2 pc f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Example
9
❖ Carothers方程在线型缩聚中聚合度计算的应用:
将式2-47重排,得:
Xn
2 2 pf
p 2 (1 1 )
f
Xn
式2-47
可由平均官能度及反应程度求出 X n
10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A—| AB—| BA—| A
BA B—| B
B A A—| A
AB—| B B
2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凝胶点(Gel Point)的预测 出现凝胶时的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 预聚物的制备阶段和交联固化阶段,凝胶点的预测
和控制都很重要。预聚时,超过凝胶点,将固化在聚合 釜内而报废;成型时,须控制适当的固化时间或速度。
A — | A+B — | B A — | .— | B
AB
AB
A和B反应一次,消耗一个B基团,产生2个新的生 长点B,继续反应时,就支化。
c pc 1/2
13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4-4体系:
反应一次,则产生3个新的生长点
cpc1/3
A-A体系,A>2
c
1 f 1
f:支化单元的官能度,一般f>2。
A、B二组分体系:
nA ≠ nB, f 定义为量少的功能基总数乘2再除以全部的单
体分子总数。假设nA < nB, 则
f 2NA f A NA NB
2 pc f
7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两种以上单体非等基团数时的平均官能度也可作类似 计算:
A、B、C三组分体系:
f 2(NAfANCfC) NANBNC
pc是体型缩聚中的首要控制指标
实验测定时通常以聚合体系中的气泡不能上升时的 反应程度为凝胶点。凝胶点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预测。
3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1)卡罗瑟思法(Carothers)凝胶点的预测
理论基础:出现凝胶点时的数均聚合度为无穷大, 即:Xn ,此是时的反应程度p即为凝胶点pc。Carothers方 程关联了凝胶点pc与平均官能度的关系。
物的根本原因,故多官能单体又称为支化单元。
支化系数:大分子链末端支化单元上某一基团产 生另一支化单元的几率,以α表示。
12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 A、B等基团数体系: 产生凝胶的临界支化系数αc:
3-3体系:
对于两个新的支化点B 而言,每个支化点的 支化概率均等于1/2。
这就是临界支化系数 αc ,或凝胶点pC
Carothers法的不足之处: ❖ 忽略了功能基实际存在的不等反应性和分子内反应; ❖ 假设Xn无限大是才发生凝胶化。过高地估计了出现凝 胶点时的反应程度,使pc 的计算值偏高。
11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2)Flory统计法 Flory等根据官能团等活性的概念和无分子内反应
的假定,推导出凝胶点时反应程度的表达式。 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是产生支化并导致形成体形产
两末端为支化单元,方括号内为线形链段。
端基Af与B-B缩聚;端基B与A-A缩聚,端基A与B-B 缩聚,反复n次;最后端基B与多官能度Af缩聚。上式的总 几率就是各步反应几率的乘积,
16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对于A-A,B-B和 Af(f=3)的聚合反应
A AA+BB+AA
A
A
A B BA A nB BA
A
A
式中,n为从0至无穷的整数,设官能团A和B的反应程度为 PA(B官能团单体只一种),官能团B和A的反应程度为 PB(A官能团单体有两种), 为支化单元中A官能团占全 部A的分数, (1- )则是A-A单元中A官能团占全部A的 分数。
2-2体系 A—A + B—B
2-3体系 A—| A + B—B A
3-3体系 A—| A + B—| B
A
B
A—AB—B A—AB—BA—A---- B—B
A—| AB—B A
A—| AB—| B AB
A—| AB—BA—| A
A
A
A—| AB—BA—| A
A B
|
AB—BA—| A A
B
A
A—| AB—B
❖ 等基团数
平均官能度 f :单体混合物中每一个分子平均带有的官
能团数
f Ni fi Ni
Ni:官能度为fi的单体i的分子数。 例:2mol甘油、3mol邻苯二甲酸酐
4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反应程度p:参加反应的官能团分率 凝胶点以前参加反应的基团数
Xn N0 / N
p2 (N 0N )22N2(11)
14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3-2体系:
A — |A +B — B A
A — | A
A — |.— B A A — |.— .— |B
A
AB
反应一次,消去一个基团B,只产生一个生长点, 还不能支化。需要再与A反应一次,才能支化。
2次反应的几率为pc2=c =1/2,因此pc=(c)1/2=0.707。
pc
2 f
NA、NB、NC:单体A、B、C的分子数,
fA、fB、fC:单体A、B、C的官能度。单体A、C 含 有相同的官能团,单体B官能团数过量,即 (NAfA+NCfC)<NBfB 。
8 高化亚麻仁油酸 邻苯二甲酸酐 甘油 1,2-丙二醇
原料量/mol 1.2 1.5 1.0 0.7
N 0f
f N 0f f X n
起始基团数,体系总官能团数
N0:体系中混合单体起始分子数; N:t 时残留单体分子数。
5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p 2 (1 1 )
f
Xn
pc
2 f
Xn
Carothers方程联系了凝胶点与平均官能度的关系。
6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 两基团数不相等
平均官能度:非过量组份的基团数的两倍除以体系中分 子总数
一个新的支化单元的概率为1/2,而它应该等于两个支 化点生成概率的乘积。
15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 普遍情况: 体型缩聚通常采用两种2官能度单体(A-A+B-B)另加
多官能团单体Af(f>2,与单体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A-A + B-B + Af → A(f-1) -A•[B-B•A-A]n•B-B•A-A(f-1)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分子化学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Polycondensation and Stepwise Polymerization
1 高化学缩聚和逐步聚合
2.7 体型缩聚和凝胶化作用(Gelation)
定义: f=2单体与另一官能度f≥3单体缩聚时,先产生支链,而后
交联成体形结构的缩聚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