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家
岭南针灸名家梁慕周及其《针灸学讲义》钩玄

岭南针灸名家梁慕周及其《针灸学讲义》钩玄黄伟萍;李乃奇【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244-1245)【关键词】针灸学;名医经验;梁慕周;文献研究【作者】黄伟萍;李乃奇【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92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梁慕周是民国时期岭南地区的针灸名家,他博学多才,著书立说,潜心中医教育和临证,精于内科针灸,在岭南地区享有盛誉。
笔者试就其生平和针灸著作作一钩玄。
梁慕周(1873—1935),字湘岩,广东南海西樵人,是近代岭南针灸名家。
梁慕周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少从儒,擅诗词。
在目睹家乡疫病流行,致乡中宗族十数人染病身亡后,梁慕周便决心研习岐黄之术,潜心攻读《素问》《灵枢》等,并四处拜访名医,得邻乡名医黄赤诚指导,医学造诣渐深[1]。
光绪三十二年广东地区第一个中医社团——医学求益社成立,梁慕周系该社第六期(1913年)同人。
其时梁慕周擅用华佗针灸法,精于内科、妇科诸症,在广州西关洞神坊四十三号设诊授徒,并受聘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和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教员,主讲针灸学,兼授病理学、药物学等课程,同时,梁氏还任广东中医公会执行委员兼文牍员、广东中医公会编辑主任、广东医学卫生社董事等职。
1929年,在反对“废止中医案”的全国性中医风潮中,梁慕周执笔起草《告海内外同胞书》,广为散发,影响很大。
1930年,梁慕周等7位广东中医药界代表被聘为中央国医馆发起人并代表广东出席南京中央医馆成立大会,其后梁氏还出任全国教材编委会委员[2]。
梁慕周精通医理,长于文笔,文学修养极高,有“中医秀才”之称,现存著作有《医学明辨录》《病理学讲义》《针灸学讲义》《内经病理学讲义》等。
作为岭南地区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针灸医家,《针灸学讲义》[3](以下简称《讲义》)是梁慕周结合个人经验并为教学所需而编著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针灸特点,以下就概述作一钩玄。
针灸鼻祖皇甫谧

针灸鼻祖皇甫谧.1l中国.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中唯一保留至今并继续发挥医疗保健作闻的瑰宝..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00●:llll---lll■|l_一..:00_'==_:.-0ll_0.■.0.l_lllll.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汉时期'以((内经的成书为标志,.中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作为国粹之÷的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0后汲友魏晋是中医药学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等杰.出l的医学家中国舌代十大名医之÷的皇甫谧是古代甘肃大地奉献给中国和世界的针灸学鼻祖ll.----…l1.0:毫-.-:...:_00lll0.笺奋苦读成大嚣0皇甫谧公无5薯年西晋安定朝那l(_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八.汉太尉皇静嵩之曾孙.幼时过继给叔父:随乏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岁耐受旗母任氏的激励i拜席坦为师:;发奋读书带经而农手不释卷,:后来成为着名学者,不断有着诈问世0|_...0t-..'-t-■0Ill_1. 0.l_由子皇甫谧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晋武帝多次各他为官≥皇甫谧露已多痈为.商零词辞谢i武帝按照其意愿送聋书与之::;:晋都洛阳..当时有世界土规模最犬: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壹甫谧博览精研.宁静致远l,以着逑为_务在史史哲及医:学诸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l《(普书称他__所着.《帝董母纪》(《年历≤《高士:《(选士--烈女)):等传《玄晏春秋甲'l乙经:及诗赋诔颂论难着重于世0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皇甫谧成为,当时文坛泰誊;共着柞数量之丰学术和艺术价值高:涉取范:固之户:,影响之深连:穷晋代无能与≦磷拟00===:=-l_llll_l--0.000_ll洛阳纸责传佳诺0I《晋书》还记蔽了皇甫谧举贤荐能的故事太康袁坛的杰出作家左思成名前曾构恩十年',在自家门庭墙院,厕所都放着笔和纸一旦想起佳便及时书写卞来终于写戍:三都赋l,但人微言棼不受重视,且时人互甫'讥讽.左思请教于文坛名家张华张华指点弛:..然君寒未垂手世宜绎高名之士左总t力询象手皇:莆谧::锰范芝嗟咬0遂l为拆序:蕾手获得蔓莆磕酌赞誉那些.1'先相贰考羹来欲箍赞遂蔫:::芰欠篆蒉蔓箱籀:|({≥斌瓣致蕊斌裕森蘸:由.等落氏蒉精佳话:左思因皇甫谧延誊而名噪≥时左思的((三都赋》:和皇甫谧的强善都赋序》这两:篇千古传诵的佳作至今依然奋受美爱llllll0:0:0l_llIlllllll1.0:0Ill0一lIl0__.0Illlll'__00llllllll_l0:睾枣攀的寒学毒£锋:::帝善世绝零攀:岛蓬毫蓐交≥都薹起;望枣道汉魏盼着名:史书:j:在唐寒前{艮爱重视麟.学考莲鞋用.j:近代蔓擎雾霜舞毵诲侪熏箫谧好≥童五蒂箜凌魏数警年:间:扔J最黄帝剪攀孝赋期的熏蓉痨史事每聊:享较笃遣羹为讳荩的案穗和基建:龙其莛诗薹皇童:带的世零和舞会遘动等进稀警j邑栽精杀}莞誊:好:更箭菱酶辩竞领域徕荐誊许多砾足碜簧的拐.吏资糌把申四历:走起源提裁:两手多年皇甫罐在地理:塞野凌历代垦冉::尊筹方面校核精审:进行:彳专.门研究:傣存:童文囊学等学科资料j皇甫谖的许多徽交佳作和医;学着祚:.'阿烁着羌神论及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论酌:恶想光辉≥作为着名.的擘者和思想家莹甫谧在其史擎着作申:反睫7:进步韵社会发展吏观他论逑从远古时期酌:羞皇羞蒂0夏禹:商:汤筒文薹等朝代的:更替表胡-7社会的缓展和进.步j:鹅认为'涎高藕瑚都建蓬:西瀑统毒画:家的劫劳超过夏商廊毒代:_=氆遗充分肯定了::西晋统:国:家●:的.重要意:义游:茂:与洎:港≧漕彼与治砖漕:寒与语誓游离:与治謇≥泰有递而甚冶者::夫晦顺:而:已:矣曩.'_l皇甫谧认识到痨'炙发展期律韵:永奇逆转;睡:告诚久确!必须尊重扇史发展的客观见律00.,缝》耩海两孙÷0皇甫谧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溱感:若茶精通午医道?;:轰有忠孝乏往惹之性:君父危田赤子涂地秃以济之0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板论尽英理也.?他::蔓博综典籍百家之言,习览经方,遂臻至妙%::皇甫谧:自:近知天命之年开始:积二十年交努力:精研:《豪问.::针经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总结晋前的:申医理论及针灸学成就结合已的.临床寞践经验着成划时代的针灸学.巨着《针灸甲.:乙经势:0:((:甲=:乙经将.《《经:谰发的古代医:学理论整理发展形成更扣系统完整的针灸理论基础,:并将.《孵堂孔穴针灸治要韵宝贵经验提:高升华为取穴处方:;针灸操作'的治疗'学规范,从而成为我国医学更上最早的:最为:完备的针灸学专着:;.:暂甲_乙经韵问世使针灸学进童步:系统化:专.科化麟范粥:誊实用弛;:成为针灸学发展史善重要的里程磷≥蕾0:薯薯0叠叠≥:?:誓::0.■0甲;经的究威和剞行=;_=艇太椎动了.我圆针灸学的发展煎基雀鹫界针灸擎史上蠼有:卓越的嚣欲≧雀由朝蕊精磨时期:甲经耶囊到:霹学家的掘天重穰:并鸯蟛呼为i蓐者学习和考核的重要教材公霜毒避纪鹭譬世缓:甲缓抟瓤了朝鲜和目本;被规定为!当聍蓐学教育的:麓修书0:此后蚕久;:针灸学相继传人法茸及欧洲英弛:国家≧甲::经)》:多攘被节译或参泽为:荚等多:种囊字雀国瞎广为流传≧自:善卡世纪i卡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针灸舛芳蠛卡多:种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汉来世界上已有冀苜四十多餐雷寨应词斜灸疗:法:许多:禽家派留学堂到我:国学:习针灸参针灸疗法文摩为:各国.人民的卫生保键发挥着重要榷甩:--::■0.:.:参I__≧奠:''i:0:0::-----.蔓0::?..::---'≧.__ 00毒午七:苜多年前诞生手甘肃炙地的杰:出詹孥家堂莆谥≧:釜夸饿受截表们酌:敬仰≧:传熙撰着的:.《甲::刍簪》:善今锻爱中::医备科重要的参考:共籍≥静茭譬:葶馕孝枣;画菰簪重拳t藤:煎蓼垂枣为警乔娄:越习聱妁零晦参瞄臻拳避:攀攀警孝誊嚣碜谚枣燕聋攀誉萋爨:磐錾爨萼曼攀学茬内:的博滚酌砖统交他传承善!并本断缓扬籀寒惹我独蓦偿誊黪毒:的每≤叠:j 骂秘范京聱肃省:警:蓐院童诺噻蛳潘囊恭鼙表鲞摩.药禽勖害傍::r。
针灸名家——周楣声

针灸名家——周楣声周楣声(1917—)主任医师出生于安徽天长市的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周树冬是晚清安徽知名中医,尤以针灸见长。
周楣声自幼不仅接受儒学教育,而且受到祖传中医的熏陶,曾行医于皖东、苏北一带。
1943年参加新四军方毅举办的新医班,学习西医知识,之后在新四军卫生组织的半塔“保健堂”当医生。
1946年蒋军进攻淮南,奉命回家隐蔽,在解放军北撤时脱离了队伍,落伍后当上了国民党乡公所副所长。
解放军渡江前夕,离家出走江南。
南京解放不久辗转在江苏省第七、八康复医院工作。
肃反中,被押送回乡,经查实无民愤,属一般历史问题,管制3年,后又安排工作。
1958年反右运动中,因“历史问题”,赭服加身15年。
直到1979年,调入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
周老在学术上不守旧不畏难,敢于推陈致新,奇思妙想,发明多项专利,痛砭空谈,讲实话,干实事,穷治医经,精研医理,尤其在灸法理论和临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整理继承发扬针灸医学精华作出了贡献;曾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顾问,安徽省灸法学会会长。
现将其主要贡献介绍如下。
1 注重实践,专于临床研究与灸疗器械创新灸法治病,周老往往出奇制胜,他对癫狂、哮喘、心脏病、癌症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在取得痈疽疔疖等热证施灸经验基础上,他大力提倡热证贵灸。
1985年12月10日,安徽砀山暴发流行性出血热,周老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来到疫区,运用灸法及火针代灸针对本病的发热期、低血压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6个临床分期进行辨证施治,从而截断了本病的6个转变过程,控制了病情变化,促进了疾病痊愈,缩短了病程。
通过对200余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总有效率97.18%的良好疗效,比单纯采用西医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这是用灸法治疗危重热证的一次成功的探索,从而破除了热证禁灸的陈腐见解,为灸法治疗热性传染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忆针灸大师王居易

追忆针灸⼤师王居易⼈⽣难得⼀知⼰,踏遍千⼭难寻觅;三⼗年前促膝谈,君⼦之交记⼼⾥。
王居易⽼不幸远去天堂,幽讯飞来令⼈肝肠⼨断!近三⼗年的⼀位针灸界的⽼友,便这样默默⽆闻地⾛了,留给⾃⼰的是深深的怀念!⽽在⾃⼰的⼼中,王居易⽼是⼀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师。
能被⾃⼰这样称谓者,为数不多!王居易⽼是北京著名的针灸学家,学验具丰。
不仅是北京针灸临床经验厚积的名家,⽽且曾经担任《中国针灸杂志》的主编多年。
看病⼤家只要跟着⼀位名师,只需要三到五年,均可成为名医。
⽽《针灸杂志》的主编则⾮同⼩可,必须有渊博的中医、针灸与西医相关的系统知识;⽽且还需要不断提⾼⾃⼰的学术素养,⽅能把握好杂志的质量。
王⽼⼋⼗年代末期在针灸界⾝居⾼位,⽽我隐⾝⼭林。
由于⼋⼗年代初从事⽿针研究并参与⽿针的推⼴,和中国针灸学会与王岱教授任职的针灸⾻伤学院接触较多,了解到王居易⽼是北京针灸界名家。
⼼存仰慕虽有谋⾯,但所交不多。
1990年后写了⼀篇”腹针疗法原理“的长⽂,发给《北京中医杂志》等待数⽉之后,收到修改稿件的建议书。
⽂章的审稿⼈是王居易教授他的修改意见⾮常简洁: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难得的⼀篇好⽂章,可惜⽂章太长,建议⼀篇改写三篇。
腹针疗法是1992年发明,王⽼提出的建议后,于1993年⼜发两篇⽂章。
其中”先天经络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也在其内,还有⼀篇”腹针对机体稳态的影响“是在王居易⽼的建议下,进⾏分解后较早发表的⽂章。
对于王⽼的提醒⼀再感恩,并多次在后来的交往中当⾯致谢!由于在学术思想上,王居易⽼和⾃⼰对中医的感悟⾮常贴近,所以⼤家以⽂会友,成了莫逆之交。
总是在各⾃推⼴⾃⼰学术思想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与⽀持。
对于王⽼近些年来⼀直为中医药⾛向世界奔⾛深受感动,他在美国多年推⼴针灸也留下了极佳的⼝碑,只要偶然相遇⼤家都会⾮常热情地深度交流。
中医针灸界流派众多,理法各有千秋,⽅法各成流派。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研究,思想⽅法最彼此接近者:莫过于王居易⽼和腹针疗法的整体观。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张旭东;李瑞【摘要】目的:归纳总结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诊治郁证的方法以裨益临床.方法:选取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对其生前诊治郁证医案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按照生年依次为王乐亭,杨永璇,夏寿人,彭静山,邵经明,郑魁山,程莘农,师怀堂,于书庄,贺普仁,共25则医案.结论:10位针灸名家诊治郁证注重疏调情志,畅达神志,重视培补后天脾胃,健固中焦之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并且内关穴运用较为普遍.%Objective:To conclude and summarize ten late acupuncturists's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treating melancholia in modern times,therefore to benefit clinical work.Methods:Ten late famous acupuncturists in modern time were chosen, and their medical case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lancholia were collected and organized. Results: Ten late famous acupuncturists in modern time in proper order according to the year of birth were:Wang Leting,Yang Yongxuan,Xia Shouren,Peng Jingshan,Shao Jingming,Zheng Kuishan,Cheng Zinong,Shi Huaitang, Yu Shuzhuang and He Puren, and altogether 25 medical cases. Conclusion: Ten famous acupuncturists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lancholia emphasize regulating the emotions and smoothing the spirits,the tonification of spleen-stomach,invigorating middle-energizer Qi and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and how to get the disease, treating the disease along the syndromes,and using Neiguan(PC6)more commonly.【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郁证;名家;医案;针灸【作者】张旭东;李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郁证是以心情抑郁不舒、胁肋胀满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由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所致。
我国古代十大针灸名医(图)

古代十大针灸名医1、扁鹊(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春秋国时期名医。
扁鹊精通内外、妇产、小儿、五官、针灸各科,特别在望脉和切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其所著。
《难经》全书以问答的形式注释了《素问》、《灵枢》中的疑难,并且在《内经》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与发挥,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分脉诊、经络、脏腑、腧穴、针刺及疾病等十三部分,书中有大量的关于针灸的论述,其中直接论述针灸学理论的共有二十七难,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篇幅,对针灸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2、皇甫谧(215-283),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人。
皇甫谧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撰有《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针灸甲乙经》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在针灸学发展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为六百五十四个(包括单穴四十八个),记述了各部位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一向被列为学医者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
3、王惟一(987-1067),亦作王惟德,汉族,北宋医家,中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惟一在宋仁宗(赵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
王惟一对针灸医学有三大贡献,一是考定《明堂针灸图》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二是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三是刻《图经》于石。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全书共三卷,公元1026年成书。
书中把三百五十四个穴位,按十二经脉联系起来,注有穴位名称,绘制成图,为铜人注解。
图样完整,内容丰富,经穴较多而系统。
按照图可查到所需用的穴位,按照穴位可查到所治之症候,是我国古代针灸典籍中一部很有价值的针灸学专著。
4、王执中(约1140-1207),字叔权,是南宋著名针灸医家。
王执中反对迷信前人的旧说,主张针灸和用药相结合,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
不皎不昧 大医精诚——记当代中国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

不皎不昧大医精诚——记当代中国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摘要]杨甲三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少年习医,17岁独立悬壶,一生致力于发展针灸学术,师古不泥,勇于创新,成功地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针灸相结合,在针灸取穴方法、针刺技术、穴理研究、临床用穴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临床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技术,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以针灸名世,但方药的应用也炉火纯青。
担纲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为针灸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承担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并多次为外国高级领导人治愈顽疾,为祖国赢得了声誉。
[主题词]传记;针灸师;杨甲三杨甲三(1919—2001)教授1919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自幼耽嗜医学,13岁时因慕吴中名医吴秉森之名,遂执师徒大礼,受业于吴氏门下。
3年师满,旋又师从于针灸大家承淡安先生,专修中医针灸,于1936年毕业于无锡针灸传习班。
其后,即于江苏县悬壶济世。
复受岳翁华庆云先生亲传,悉承衣钵。
60多年来精勤不辍,殚精竭虑,探微索奥,尊求古训,博览群书,致力发展针灸学术,创三边三间取穴法、毫针单手压式进针法,深得穴理,精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根植临床,勤奋耕耘60多年,至80高龄仍亲历亲为,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杨甲三教授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首任系主任,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科委医学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腧穴组组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针灸协会顾问等职。
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主席团成员。
自1993年9月,笔者有幸拜师学习,对杨甲三教授的从医经历,渐有了解,现略述于后,希冀对针灸后学者有所启迪。
[转载]针灸名家
![[转载]针灸名家](https://img.taocdn.com/s3/m/a565fc70b84ae45c3b358c94.png)
[转载]针灸名家转载]针灸名家----针圣彭静山(2012-02-21 13:33:25) 转载▼标签:转载分类:中医学习原文地址:针灸名家----针圣彭静山作者:闲在居士目录一、简介二、人生经历三、我的老师和我的学医道路四、彭静山针灸秘传十绝招一、简介针灸专家。
奉天(今辽宁)开原人。
自幼从师学医,后开业行医。
建国后,历任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
善于运用针灸术治疗脑血栓等症,疗效显著。
1970年首创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等疗效亦较明显。
著有《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等。
二、人生经历彭静山(1909~2003),著名针灸临床家、教育家。
15岁学医,受教于一代名医马二琴先生,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验丰富。
建国后,历任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
在1960年代,彭静山先生因遭受迫害而失去听力,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听诊受挫,他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望诊极限,根据《黄帝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于1970年代创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自1982年公布予世后,不少学者分别对眼针进行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其临床和解剖学结果均肯定彭氏的眼针穴区划分和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使眼针疗法得到推广应用,并在海内外针灸界产生较大影响。
三、我的老师和我的学医道路我学习中医是在二十年代,那时候全东北没有一所公、私立中医学校。
学习中医只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家传。
我的先人并没有做医生的,这当然是谈不到了。
二是自学。
古语说:"秀才学医,罩里捉鸡"。
然而,我还是不到十六周岁的孩子,文言文都看不懂,那里比得上秀才。
这条道也不通。
三是师承。
就是拜老师,从头学起。
我只好走这个途径。
学医经过我的第一位老师刘景川先生,是不第秀才。
在辽宁省开原县那l佯的荒僻小县,只有两位凤毛嶙角的进士,举人一位没有,秀才也不多,因此不第秀才也算名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名家名家:李学武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武,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近40年,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生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现仍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包括韩、日、德、美、英等国家的学生)。
李学武曾应邀到欧洲、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地讲学,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针灸专家。
李学武教授具有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胃肠病,以针灸为主治疗头痛、失眠、耳鸣、面瘫、腰腿痛、肩周炎、颈椎病、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均有独到之处。
名家:黄龙祥黄龙祥,1959年5月12日生,安徽桐城人。
1983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获中医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中医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职务:针灸文献研究室主任,兼任科研处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针灸文献分会第一副主委、中国针灸学会中医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
1997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现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学术史、中医经典及中医文献及方法学研究。
代表著作:《黄帝明堂经辑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7年)、《针灸甲乙经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中国针灸证治通鉴》(青岛出版社,1994年)、《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青岛出版社,1996年)、《针灸名著集成》(华夏出版社,1997年)等。
现主持的课题:心包经、心经与心相关研究(九五攀登项目“经络的研究”第二专题组长)、经络问题的史学研究及经穴主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分课题组长)、十二经穴主治形成、演变及规律性研究(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组长)【专题论文】1.“经络学说”究竟说什么2.经络学说演变3.经脉病候考源4.十二“经脉穴”源流考5.腧穴归经源流初探6.中医古籍版本鉴定常见问题例说7.建国以来古医籍整理若干问题的初步考察8.经络学说的由来9.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名家:赵京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获针灸学专业硕士学位。
从事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
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院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要从事中医针灸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传统针灸理论与针灸学术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00年出版学术专著《针灸经典理论阐释》,在针灸界引起关注,被国家教育部评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合著《针灸经论选》,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主编《中国针灸》(英汉对照)、《针灸学基础》等。
主持或主要参加各类级别科研课题14项,其中包括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等。
现任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针灸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江苏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等。
名家:王雪苔研究员。
1944-1948年就读于锦州医学院于沈阳医学院。
毕业后在华北卫生学校任教,开始研究针灸学术,后又系统学习了中医。
历任华北人民医院针灸科负责人、针灸疗法实验所教研组长、中医研究院编审室副主任、文献及历史研究室负责人、针灸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
现任中国中医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前任主席、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顾问等职。
是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的主要发起创建人之一。
在针灸学领域,对经络、穴位都有所研究,尤其重视应用灸法治疗疾病,对古代灸法做了大量的发掘整理工作。
亲手鉴别过中国中医研究院收藏的7000余种中医线装书,还主持编写《汉语主题词表》的中医药部分,该词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医学史领域,重视实物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对针灸医学史、中医图历史有较深的研究。
主要著作,包括主编的著作,有《针灸学手册》、《中国针灸荟萃》、《中国针灸大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针灸学辞典》、《针灸史图录》、《针灸史提纲》、《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等。
名家:梁繁荣梁繁荣,男,针灸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12月生于湖南省安化县,l974年开始从事医疗工作,1977年就读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由于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湖南中医学院执教。
1984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在著名针灸学家、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王雪苔教授门下攻读针灸学研究生,成为王雪苔教授得意门生之一,1987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
尔后来成都药大学工作,先后任针灸系主任、针灸推拿研究所所长、针灸推拿学院院长。
1991年响应中国政府紧急抢救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号名,拜著名针灸学家博士导师杨介宾教授为师,成为杨介宾教授学术经验的继承人,通过三年的跟师临证学习,系统学习和掌握了杨介实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因工作政绩突出,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现任中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四川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成都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学术部部长等职。
梁繁荣先生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1、经络理论研究:长期从事经络理论和经络实质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攀登项日“经络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国家重大项目《中华大典•针灸总部》的研究,以及省重点项目“西汉人体经脉漆雕研究”,在经络规范化、经络病机学、十二经络实质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先后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2.针灸治病原理研究:长期事针灸临床研究,立足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使其具有确定性、可更重复性,通过针灸临床研究,揭示针灸治疗痛证规律。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简明其作用机理。
本人主研的省中医局课题“不同针灸疗法镇痛后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水针、刺血等对AA所致的疼痛均有镇痛效应,尤以电针疗法为好,这一结果为临床上优选镇痛疗法,提高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意义。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省科委重点项目“液压针刺补泻手法仪的研制”和省教委课题“代针膏的研制”、“下丘脑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等,为改良针灸方法、提高针灸疗效等作了一定探索。
在机理研究方面,围绕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人体存在有针刺镇痛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
3、教学研究:长期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先后承担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多门课程(中医基础、中医内科、针灸学、针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经络学、腧穴学、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经选)的主讲任务,创立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获“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先后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教委教学研究课题三项,获四川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近年来,梁繁荣先生主持或主研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级二项,省厅级7项,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9部,编写全国规范教材一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研究生7名。
名家:胡玲胡玲,女,教授。
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针灸系)主任,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安徽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教委陈香梅教育奖获得者。
从事针灸教学、临床与科研2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编写并出版学术专著近十部,并任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21世纪全国规划教材《针灸学》(人卫出版社)编委。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讲《经络腧穴学》、《针灸学》等课程。
在教学研究方面,主持省教育厅教研课题“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科研方面,主要参加国家“九五”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膀胱经背俞穴与相应脏腑联系途经的研究”。
主持国家中管局和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腧穴主治规律研究,尤其是腧穴作用的协同配伍研究。
作为第一导师培养国内、外研究生5人,参与培养研究生多人。
毕业生中有的已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
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针药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名家:刘家瑛出生于1952年,陕西人,副主任医师,任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针灸研究所。
1971年开始从医,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一直从事中医科研与针灸临床治疗工作。
工作期间曾参加过全国高级针灸提高班、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西学中班等专修科的学习,并亲自得到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等多位专家的临床指导。
因工作需要,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两年。
近30年来,由于不懈的努力,对中医理论有较深的认识,对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擅治脑血管病、头痛、癫痫、颈椎病、腰腿痛、神经衰弱、精神抑郁、各种痛症以及针刺美容、过敏性疾病等。
主编<<实用针灸自学指南>>,合编<<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等专著三部。
在<<中医杂志>>、<<中国针灸>>等多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亲自主持了“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综合症”课题的研究工作。
同时也参加了“针刺对外、化疗副反应的分析研究”的课题研究。
该课题荣获中国中医研究院二级成果进步奖。
随着中国针灸在世界的日益发展,近10多年来还担任着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外宾带教任务及国内进修生的临床指导工作,并公派前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医疗中心、德国针灸医疗中心从事教学和医疗工作两年半,均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
名家:邓良月邓良月教授,男,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工作者水平考试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杂志》社社长,《中国针灸》杂志主编等职。
1998年被国家科委聘为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他自1972年至今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在临床方面,熟练掌握和创新了中医针灸对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和处理,形成了对某些病症治疗的独特方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