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血液循环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重点

生理学血液循环重点

第3单元血液循环重点提示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40题,心脏的泵血功能13道,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11道,血管生理5道,心血管活动的调节8道,器官循环3道。

此部分题量较大,每年4~5道。

本单元非常重要,须全面、熟练掌握。

特别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肌电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可和专业综合内容联系起来复习。

考点串讲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外语学习网(一)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1.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2.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问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3.心脏泵血过程(以心室为例)(1)心房收缩期:使心室继续充盈。

(2)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2003、2006)。

(3)快速射血期:室内压最高。

(4)减慢射血期: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

(5)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心室内压最低(2007)。

(6)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快速增大(2007),室内压小于房内压。

(7)减慢充盈期:室内压开始上升。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心力贮备。

1.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为60~80ml。

2.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x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2000、2001、2005),为5~6l。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为55%~65%。

4.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血量(2004、2005)。

正常3.0~3.5/(min·m2)。

5.每搏作功和每分作功左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每搏作功(搏功)。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血液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血液

第三章血液考纲要求: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止血栓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1、红细胞:1212红色结晶,水溶性。

人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可利用的维生素B12,来源主要依靠动物性食品,肝、肾和心含量最多,植物性食品含量极少。

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在胃内经盐酸和胃蛋白酶作用分离出来后,先与胃内来自唾液的R-蛋白结合。

到十二指肠后,在胰蛋白酶的参与下,与胃底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F)结合形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体。

该复合体可抵抗肠道消化酶和肠道细菌、寄生虫对维生素B12的破坏和摄取。

维生素B12-IF 复合体在有Ca2+、Mg2+及pH 5的条件下,与回肠末端肠粘膜绒毛上的特殊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维生素B12进入肠上皮细胞,然后在线粒体等细胞器内与转钴蛋白Ⅱ(TCⅡ)结合进入门静脉,被运到组织中,参与红细胞的生成。

当胃大部分被切除或胃腺细胞损伤,机体缺乏IF,或体内产生抗IF的抗体时,可发生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MA)。

成人每天约需要维生素B12的量为2~5µg,而体内贮存量约为4~5mg,可供3~5年使用,故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维生素B12。

(2)叶酸是以碟酰单谷氨酸的形式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在双氢叶酸的催化下,形成四氢叶酸。

进入组织细胞后,转变为多谷氨酸盐,才具有参与DNA合成的活性。

叶酸吸收障碍后2~7个月内导致叶酸缺乏,也引起与维生素B12缺乏时相似的MA。

叶酸的活化需要维生素B12的参与,因此,维生素B12的缺乏时,叶酸的利用率下降,可引起叶酸的相对不足。

(3)铁铁是合成Hb所必须的原料,也是肌红蛋白、红细胞色素酶、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铁的来源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

生理学总结 第四篇 血液循环

生理学总结 第四篇 血液循环

第四篇血液循环总结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按心率75次/分计算,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

首先心房收缩,0.1s后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慢速射血期。

在等容收缩期,心室有收缩的趋势,而房室瓣关,动脉瓣关,心室容积不变,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

当室内压高过主动脉压时,进入快速射血期,动脉瓣冲开,血液快速射入动脉,室内压下降。

当室内压下降到与主动脉压相等时,进入慢速射血期。

此后射血的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为0。

此后心室进入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慢速充盈期。

在等容舒张期,心室有舒张的趋势,而动脉瓣关,房室瓣关,心室容积不变,导致室内压急剧下降。

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压时,房室瓣冲开,血液快速进入心室,室内压上升。

当室内压上升到与主动脉压相等时,进入慢速充盈期。

心房的收缩、舒张原理与心室类似,不过心房的收缩期占0.3s,舒张期占0.5s。

心脏的工作具有很多评价指标,比如心脏的搏出量是指每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心脏的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占心室充盈血量的百分比,还有每分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功和每分功等,这些指标对心脏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心脏的输出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称为心力储备,包括搏出量的储备和心率储备。

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搏出量与心率影响心输出量。

而博出量取决于心室的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等。

二.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与骨骼肌神经细胞类似。

而动作电位可分为5个时期:去极相的0期和复极化相的1、2、3、4期。

0期去极化主要是因为电压门控钠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的,持续时间很短。

1期复极化则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

在2期复极化,由于Ca2+内流和K+外流处于相对平衡,形成一个平台,因此也叫平台期。

由于Ca2+逐渐停止内流和K+增加外流,膜电位再次下降,出现3期复极化。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2024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2024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运动科学等领域。

对于考研生物学考试来说,生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部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生理学考研笔记(一),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正文:一、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2. 神经元传递: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递3. 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4.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分支、调节循环、呼吸和消化等生理过程二、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细胞、心房、心室及心血管循环2. 心脏电生理学: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脏节律的调节3. 血压调节机制:血压的测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 血管功能:血管收缩、舒张调节、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5. 血液循环和输运:血液成分、血液流动和输送氧气、营养物质的机制三、呼吸生理学1. 呼吸器官:鼻腔、喉、气管、肺及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2. 呼吸机制:肺通气与外呼吸、气体扩散、气体运输3. 呼吸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呼吸的影响4. 氧合作用:氧气在肺中的吸收和血液中的运输5. 二氧化碳的调节:CO2的产生和排出机制四、肌肉生理学1. 肌肉结构和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特点与功能2. 肌肉收缩机制:肌肉纤维和肌动蛋白的调节3. 肌肉力学:肌肉张力、肌肉力的调节和肌肉工作4. 运动生理学:肌肉的代谢、肌肉配合和运动调节机制5. 肌肉病理生理学:肌肉失调与疾病五、消化生理学1. 消化道结构: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的功能2. 摄取和消化:食物的摄入和碎化、消化酶和酸的作用3. 营养吸收: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与转运4.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与肠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5. 肝脏功能: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胆汁的合成和分泌总结:本文介绍了生理学考研笔记(一)的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肌肉生理学和消化生理学。

考研西医:生物学基础知识之血液循环(二)

考研西医:生物学基础知识之血液循环(二)

医学考研由于难度大,准备工作多,门槛,更是需要考生们加倍努力,每个知识点都复习到,希望考生都能准确的把握住知识点,下面考研分享“2020考研西医:生物学基础知识之血液循环(二)”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心肌细胞的类型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为快反应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2.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除结区),但无收缩性。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1)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希区)——慢反应细胞。

其中,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无自律性,传导速度慢,是形成房—室延搁的原因。

(2)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快反应细胞3.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标准:动作电位0 期上升的速度。

快反应细胞0 期去极化速度快。

多由Na+内流形成,慢反应细胞0 期去极化速度慢,由Ca2+内流形成。

六、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1.静息电位——K+外流的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复极化复杂,持续时间较长。

0 期(去极化)——Na+内流接近Na+电化平衡电位,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1 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所致。

2 期(平台期)——Ca2+、Na+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很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 期(快速复极末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多所致。

4 期(静息期)——工作细胞3 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在静息电位水平,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维持依靠Na+—K+泵的转运。

自律细胞无静息期,复极到 3 期末后开始自动去极化,3 期末电位称为大复极电位。

七、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1.自律性:(1)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由到低顺序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2)窦房结细胞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搏点。

生理学血液循环笔记

生理学血液循环笔记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基本要求掌握: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及机制,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

2、工作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理。

3、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掌握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递质,受体及作用。

5、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熟悉:1、心脏泵功能的评价指标。

2、自律性心肌动作电位及形成机理,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3、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4、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

了解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5、熟悉心肺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射。

了解:1、心脏泵功能贮备,心音、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2、动脉脉搏,微循环、淋巴循环、器官循环。

3、了解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

二.基本概念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舒张末期容量(end-diastolic volume) 、收缩末期容量(end-systolic volume)、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心指数(cardiac index )、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兴奋性(excitabil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vity)、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血压(blood pressure)、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 )、脉压(pulse ressure)、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三.学习要点1.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次心动周期。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生理学笔记一:绪论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①肾,脑血流量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⑤球管平衡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⑥管球反馈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闻到香味,唾液分泌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以上,都是前馈调节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

这题反过来了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只要记住一句话: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笔记二:细胞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生理学笔记】血液循环

【生理学笔记】血液循环

【生理学笔记】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率:单位时间心跳的次数。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s)1)心房收缩期(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特点:房内压升高;房室瓣为开、动脉瓣为闭的状态。

2)心室收缩期(心室的射血功能)——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动脉瓣仍为闭合状态。

快速射血期:室内压进一步升高、室内压>动肪压;动脉瓣打开、房室瓣闭合状态(由于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主动脉压相应增高。

)减慢射血期:室内压下降;房室瓣闭合状态、动脉瓣打开。

(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都相应由峰值逐步下降。

)3)心室舒张期(心室的充盈过程)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急剧↓、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房室瓣为闭合状态。

快速充盈期:室内压降<房内压;房室瓣打开。

减慢充盈期:室内压降<房内压;房室瓣开。

(此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心房开始收缩并向心室射血,心室充盈又快速增加。

)时相压力瓣膜心室容积变化血流变化心房心室动脉AV SV等容收缩期Pa<Pv<PA关关无变化无快速射血期Pa<Pv>PA关开迅速减少心室到动脉减慢射血期Pa<Pv>PA关开缓慢减少心室到动脉等容舒张期Pa<Pv<PA关关无变化无快速充盈期Pa>Pv<P开关迅速增加心房到心室A开关缓慢增加心房到心室减慢充盈期Pa>Pv<PA开关继续增加心房到心室心房收缩期Pa>Pv<PA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1)心室→动脉:心室收缩形成心室-动脉压力梯度2)心房→心室:主要依靠心室的舒张 + 心房收缩心泵血过程中,心房与心室之间及心室与主动脉的压力梯度变化是推动血液在相应腔室内流动的主要动力,而心室肌额收缩和舒张所形成的室内压力变化是造成房室之间以及心室与主动脉间压力梯度的最根本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血液循环
【考纲内容】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脏及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8.心血管中枢。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10.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

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第一节心脏的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