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教育介绍
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

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
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
对于计划去德国留学的小伙伴们来说,除了选好学校,挑好专业,准备money之外,要想顺利完成在德国的学业,还有一项“任务”必不可少,那就是了解清楚德国大学的学制。
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德国高等教育依据1976年《联邦高等教育基准法》(Bundeshochschulrahmengesetz, HRG)放宽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定范围,将所有具Hochschule之名的学校都概括称为大学,而高等教育人口也在社会大量需求下迅速扩充膨胀。
06/07冬季学期登记在册的德国高等教育人口供1974932人,其中944673是女性,245786为外国留学生,他们分布在四所综合大学、90所大学、6所教育学院、16所神学院中,这四类机构是真正具有大学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此外尚有46所艺术学院、146所专门高等学校和30所公共行政专门高等学校。
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一下几种类型:
(1)大学: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而且还是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
大学通常有权授予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各大学开设的专业通常包括:医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学、法律、神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农业和林业学。
大学崇尚纯科学,期望造就具有科学观念和素养的大学生。
(2)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在综合大学、教育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有时还包括艺术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
浅谈德国的高等教育及特点

科研 方面的成果较少,目前该校在 世界和德国的知名度 已大为 下降, 落后于柏林 , 慕尼黑, 阿亨等大学 。因而并非我 国所提的教 授治校, 即教授管理学校, 实际是教授治学, 教授的科研创新能力 决定 了学校 的发展 、 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 5一 . 与企业 良好的合作 德国的高校在科研方面不仅从政府研究 发展获得项 目, 更 重要的是从企业获得大量的研究项 目。这样不仅 为企业解决发 展的问题 , 也为企业培养 了有创新意识 的优秀人才。 尤其是工科 院校的教授大都有在企业工作过 5 1 — 0年的背景 , 能够承接和完 成企业交给的科研任务, 从而获得研究经费为研究所购置设备 和支付博 士研究生 的工资。企业通过与学 校的合作获得 了科研 成果和优秀 的人才, 因此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 , 支持高等学校 的
全德 国约有 3 0多高等学校 ,其大学教育基本有以下几种类 型 0 和模式 。 () 1综合大学 : 如我国的北京大学 、 浙江大学 、 南京大学等以 文、 、 、 理 医 财经 、 法律等为主 , 学制为五年。 () 2 专业技术学 院 : 学制 为四年 , 以理 、 为主 , 工 主要 为企 业 培养工程师和应用型人才。
() 3 双元制 大学 : 随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获得社会 的良好评价 , 近年来 已有部分实验型双元制大学 , 即部分时间在 大学学 习 , 部分时 间在工厂企业工作, 由企业出资为 自己培养人 才 。毕业后大部分 留在企业工作 , 其学制为 4年 。 () 4 向英美靠拢的新 型学制 : 近五年以来为 了与国际接轨 , 在 德国进行 了大学教育的学制改革 , 即大学三年获学 士 , 再加两 年 获硕士 , 但这种试 点 目前遇到 了许多大学的反对 , 认为丢掉 了 德 国传统的、 秀的教育方法和体制 , 优 因而 目前仅处于实验阶段 。 () 5 博士培养 : 在德 国通 常为大学毕业后在大学 的研究所 从 事科研工作 , 经五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 但通常为带薪 工作 。 德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德国高等院校类型简介

德国高等院校类型简介Germany is home to a wide varie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fering divers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pursuing their academic goals. 德国拥有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为追求学术目标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机会。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typ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Germany is universities, known as "Universitäten." These institutions offer a wide range of academic programs and are focused on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learning. 德国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是大学,被称为“Universitäten”。
这些机构提供广泛的学术课程,侧重于研究和理论学习。
In addition to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or "Fachhochschulen," are another popular choice for students in Germany. These institutions focus on practical, hands-on learning and are often more closely connected to industry. 除了大学,应用科学大学或“Fachhochschulen”也是德国学生的另一种流行选择。
这些机构侧重于实践性、动手能力的学习,通常与行业联系更为紧密。
德国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制度德国教育制度是世界上非常知名和受到尊重的教育制度之一。
德国的教育制度注重学生发展全面的素质,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制度包括三个主要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包括小学(Grundschule)和中学(Sekundarstufe I)。
小学通常为4年制,学生在小学接受基本学科的教育,如德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体育和音乐。
中学则通常为6年制,分为Realschule和Gymnasium 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
Realschule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而Gymnasium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升学准备。
中等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包括Berufsschule(职业学校)和Gymnasiale Oberstufe(中学高年级)。
职业学校为那些希望学一门具体职业技能的学生提供培训,学生可以学习各种不同的职业,如工程、医学、商业等。
中学高年级则是为那些希望上大学的学生准备的,学生需要选择一些具体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语言学等,以准备大学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是德国教育的最高阶段,包括大学(Universität)和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德国的大学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提供了广泛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德国大学通常有严格的入学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进入。
应用科学大学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与现实世界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工程学、商业管理、设计等。
除了这些正规教育渠道外,德国还有很多职业培训机构和师范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各种不同职业技术培训,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技能。
师范学校则主要培养教师,为德国教育系统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
总而言之,德国的教育制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不同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学科,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德国教育体系结构需划分清楚

德国教育体系结构需划分清楚引言德国教育体系是世界闻名的,其在教育质量和创新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教育体系结构的混乱和不清晰。
本文将讨论德国教育体系的结构,并提出清晰划分的建议。
根底教育阶段德国的根底教育阶段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幼儿园主要是为了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开展的场所。
小学包括小学一至四年级,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根本技能和知识。
中学那么分为五至九年级,旨在提供更深入的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完成根底教育阶段后,学生可以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高中。
德国高中包括三种类型:普通高中〔Gymnasium〕、职业高中以及综合高中。
普通高中主要为进入大学做准备,提供广泛的学科课程。
职业高中那么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准备。
综合高中那么提供了综合性的课程,既包括职业课程,也包括学术课程。
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要,被视为培养有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主要途径。
职业教育体系由双元制组成,既包括学校培训,也包括实习制度。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获得实际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职业教育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证书和职业资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在完成高中或职业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德国的大学或专科学院继续学习。
德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提供各种学位和学科选择,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商科等。
德国的大学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前来学习。
教师培训德国的教师培训十分重要,以确保教育体系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大学教育和实习。
学生需要在大学学习教育学相关课程,并进行实习来获得教学经验。
这样的培训确保了德国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结论为了使德国教育体系更加清晰和有序,我们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明确的划分。
根底教育阶段应该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高中阶段应该有不同类型的高中可供选择。
职业教育应该被视为培养有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综述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综述高职教育材料汇编面对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60年代中,德国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革。
其中之一,就是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教育。
基于这一主张,1968年,联邦政府召开全国11个州总理会议,通过了《联邦各州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协议》,从法律上,确立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
短短三年间,首批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专科学校诞生了。
它们是在原工程师学校、中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充实办学条件而改建的。
这些学校的产生,为德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7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多变,在德国的巴符州,创办了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
1989年,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了职业学院的地位,明确了职业学院毕业文凭与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文凭具有同等的职业价值。
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行政管理、信息服务、职业代理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又建立了一批文科性质的行政管理高等专科学校。
经过短短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数量上看,三类学校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德国高等教育中可谓是异军突起,形成了绝对优势,学校数已达130多所,约占高校总数的一半过,且呈发展趋势;从就学人数的分布看,约1/2的新生进入大学,1/3的新生进入高专和职业学院,1/6的新生进入综合大学、艺术、师范学院。
全国最大规模的科隆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在校生已达15000余人;从调查结果看,60 %的学生期望就读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业,失业率低于大学,使公民把矛头指向大学,原有支持高等学校的各利益团体纷纷转向对高等专科学校的关注,从而加速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德国高等教育总法明确规定专科教育、职业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应用型、非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从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来看,其突出特点是,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办学形式强调与企业合作,专业设置强调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针对职业岗位,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桥梁式职业人才;从学制看,学习年高职教育材料汇编限大都为三年,三年中有两个学期为实践技能训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从入学资格来看,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主要接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引言:德国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关注和赞扬。
德国有着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育资源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内容,并探讨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四个大部分:早期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为儿童提供基本的教育和照料;基础教育从小学开始,涵盖6到9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基本的科目知识;高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等;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技术学院和专业学校等,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术和职业培训。
二、义务教育德国的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为期9年。
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并且法律规定所有居住在德国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根据德国的教育法,家长有责任确保孩子接受教育,如果不履行此义务,家长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高等教育德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大学是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技术学院和职业学校则注重职业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实践性的教育和培训。
德国的高等教育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的入学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学生通过入学考试或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
四、职业培训德国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途径。
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学徒制度是德国职业培训的独特特点,学生在公司实习并接受雇主指导,同时还要参加相关的职业学校授课。
学徒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在于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和理论结合。
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平等与公正,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教育体系基于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幼儿教育通常开始于3岁,提供游戏和社交活动的机会,以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小学教育开始于6岁,并且在四年内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这个阶段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基本学科的学习。
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参与艺术、音乐和体育等课外活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中学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通常持续6年。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术能力来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最常见的中学类型是"Gymnasium",它提供学术导向的课程,为进入高等教育做准备。
此外,还有综合中学和职业技术中学等不同类型的中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高等教育在德国非常重视,并且享有国际声誉。
德国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和专业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以及各种不同的领域,包括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
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德国的教育体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系是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
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未来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3000字,至此结束)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体系正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
德国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旨在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高等教育介绍-- 德国高校!!!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有多所世界著名学府,古老的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年,是德国高校的长者;19世纪由洪堡兄弟成立的洪堡大学为人类文明培养过25名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学者。
德国高等教育是19世纪世界高教发展的楷模。
当前,德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许多古老的学府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德国许多大学均有数百年的历史。
近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先驱者威廉••冯•洪堡特(1767-1835)提出的“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
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有用人才。
因此,近二、三年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很强,因此受到企业的欢迎。
艺术院校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德国高等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
同时实行“学术自由”。
除少数必修课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志趣安排学习计划。
“保姆式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入学后往往感到茫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情况。
因此,想到德国去读大学,除经济条件外一定要有优良的学习成绩,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健康的体魄。
否则,即便入了大学出很难完成学业。
为尽快适应这种情况,扎实的德语知识和熟练的运用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到1998年,全德有高校344所,其中综合大学92所、师范学院6所、神学院16民,艺术学院46所;高等专业学院152所、高等行政专业学院31所、混合大学(Gesamthochschule)1所。
344所高校中,私立学校75所。
1996/1997冬季入学新生为26.9万(其中7%为外国留学生)。
159所大学中的100所和176所专科学院中近150所可接受外国留学生。
目前在校生180多万,占总人口的2.25%。
高等学校绝大多数由国家办,但国家也鼓励私人和民间组织办高等教育,并给以必要的指导和资助。
⒈高校的任务和作用《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学校的任务是通过科研与教学来扶植和发展科学艺术,使学生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或艺术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⒉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和经费来源德国是联邦国家,16个州在高等教育教育领域有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当然也为此投资。
为保证各州高教发展能基本协调一致,《基本法》于1969年赋予联邦政府以高等教育原则立法权。
1975年德国诞生了第一部《高等学校总法》,该法确定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框架。
各州也相继根据《总法》调整了自己原有的高教法。
除总体立法权外,联邦在高教方面的发言权有限,参与范围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读书贷款、与有关州共同资助高校建设和促进高校科研及对外合作。
除法律外,协调高校发展的主要机构有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及联邦和各州教育规划和促进科研委员会。
高校发展的重要咨询机构是科学评议会,有关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针方案通常要由该机构事先从专家的角度做出评议,该评议会也经常主动就高教的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传统德国大学享有行政自治权和学术自主权,即高校根据其章程选举产生的管理机构可以就本校或本系的事业做出决定,不过高校行政方面的自主权在过去40多年中已受到政府的很大限制,因为学校的财政受控于政府,政府通过控制学校经费运转直接干预到学校的行政决策。
因此,德国高校的自主权实际上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在学术问题上如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方法,争取社会资助和评价及传播科研成果等方面。
⒊高校招生德国没有全国或全州的高校入学考试,13年制或相当13年制完全中学的毕业生在其中学毕业的同时即获得普通大学入学资格。
按各州达成的协议,高校有义务接受所有取得这一资格的年轻人上大学。
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适龄青年上大学,每年新生25万人上下。
一般来说,新生可以自由选择所学专业,但随着入学人数的逐年增加,不少专业已人满为患,导致某些专业不得不实行入学名额限制,这主要是涉及医学、法学、企业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热门专业。
德国大学不仅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那些职业高级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高等专业院校学习,以保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贯通。
如今,高专以其学制短和学习内容实用性强等特点也吸引了许多具有上大学资格的年轻人来此就读。
⒋高等院校的种类⑴综合大学(Universitat)主要是指传统的多学科大学和工业大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至今仍是其最重要的部分。
根据1993年统计,德国规模最大的前五名大学依次是:慕尼黑大学(学生63369人)、柏林自由大学、科隆大学、明斯特大学和汉堡大学。
西部大学的学生数一般都在万人左右。
大学的专业领域通常包括神学、人文科学、法学、经济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
工业大学原本只设理工学科,但是现在多数已扩大其它专业如社会科学和医学以及其它非专业基础课程,已具有传统综合性大学的特点。
综合大学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
此类大学设有工科(Ingenieurwissenschaft)、理科(Naturwissenschaft)、文科(Geisteswissenschaft)、法学(Rechtswissenschaft)、经济学(Wirtschaftswissenschaft)、社会学(Sozialwissenschaft)、神学(Theologie)、医学(Medizin)、农学(Agrarwissenschaft)以及林学(Forstwissenschaft)等学科。
它包括有: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t,TU)、师范大学(Paedagogische Universitat / Hochschule,PU/Ph)、混合大学(Gesamthochschule,GH)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等。
⑵师范学院(PAEDAGOGISCHE HOCHSCHULE)是在1945年以后由原来不属高校范畴的师范学校和师资培训机构发展而来,主要是培养小学和初中师资,而完全中学和职业学校的师资则主要由大学的师范系培养。
⑶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主要开设造型、雕塑和建筑等专业。
⑷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主要培养从事音乐舞蹈职业的人才,也负责培养普通中小学音乐师资。
⑸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也翻译为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与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开设面向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如工程学科、社会事务学科、经济和食品等领域。
高专是目前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备受重视的领域,未来的目标是使高专的招生数占整个招生数的40%以上。
⑹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边学习边科研,最后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文凭。
高专毕业生获得高专毕业文凭(DIPLOM,FH),他们在毕业后不能继续申请攻读博士学位,可以进入综合大学攻博。
大学教师的职称结构通常分为教授、大学助教和科学工作人员。
此外,州法律还规定高校可以根据教学和科研的特殊需要聘用大学讲师、编外教授和特聘教员等。
这些职称的含义,与中国并不相同。
比如,德国的大学聘请的私人讲师,其实已经具备教授的资格,但由于教授位置有限制,不能受聘为正式的教授,只能临时以讲师的身份授课。
根据1998年统计,德国高校共有教师52071人,学生1801200人,师生比为1:34人(其中高等专业学院教师13027人,学生404100人,师生比为1:31)。
⒍德国大学的学分制德国大学的学习分许多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中间阶段考试(Zwischenprufung)及在此之前的一切课程。
中间阶段考试的目的是要大学生证明他是否已具有继续学习所需的初步知识。
中间阶段考试前,学生必须取得足够的学分。
中间阶段考试前的基础课程学习一般需要两年时间。
通过阶段考试的学生方能开始第二阶段,即主修课程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至少也要两年时间。
参加中间阶段和毕业考试的条件是,学生必须取得足够的学分。
每个学生的学分是由他所学的专业而定的。
所谓学分就是由任课老师所签发的一张证明(Schein),证明某学生已得到某一课程所必须的知识。
在Schein上通常会注明学生的分数,1分为最好,5分为最差。
⒎德国大学的授课形式德国大学有三种基本授课形式:讲座课(Vorlesung)、讨论课(Seminar)和练习课(Ubung)。
讲座课的特点是教师就关题目作报告,学生只是听讲,这就是说,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般不进行讨论,最多在课后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练习课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工作,适应于低年纪学生。
讨论课,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要写论文,要在课堂上口头报告,做家庭作业和参加书面考试。
大学毕业考试有三种形式:理工科大学毕业考试,文科硕士学位考试和国家考试。
理工科硕士学位考试是由与专业有关的口试和笔试,以及毕业论文两个部分组成。
国家考试是国家一级的毕业考试。
德国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均可参加。
对德国籍学生来说,国家考试可以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国家公务人员,或从事由国家监督的职业。
如药剂师,医生,律师,教师和法官。
国家考试根据特别制定的考试条例,由国家任命的考试机构的官员和高等学院的教师一起负责进行。
德国大学每年分为两个学期,即冬季和夏季学期。
冬季学期一般从10月中旬至来年2月中。
夏季学期一般从4月中旬到7月中旬。
大学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1)础阶段(Grundstudium):通常为4个学期,主要学习基础课程。
(2)专业阶段(Hauptstudium):因专业而异,一般为4-8个学期,学习专业(硕士)课程,做毕业设计以及撰写毕业论文。
修完基础阶段的课程,积累足够的学分单(Scheine)后,必须通过“中期考试”(Zwishenprufung,Vordiplomprufung,Diplomvorpu-fung)才能进入专业阶段。
修完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论,通过毕业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位。
毕业考试根据不同学科分为高校考试、国家考试和教会考试三种。
大学的理科、工科、经济学和社会学某些专业的学历文凭为Diplom;语言、文化、法律和部分经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MagistraArtium(M.A.);考取教师、律师、医生和药剂师等则授予“国家考试(Staatsexamen)证书;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历文凭为Diplom(FH);艺术和音乐院校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或相应的证书。
以上文凭均具有同等的“职业鉴定资格”。
高校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如果成绩优异,经教授(博士导师Doktorvater)同意,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