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思路与技巧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病例会诊经验体会

例感染性疾 病和 1 例 疑似感染性疾病会诊 , 分析患者治疗方 案调整及 疾病 转归情况 。结果 为临床 医生提供 了合理性建议 , 2 例患者均痊愈 。结论
是 医 院 诊疗 活 动 的 一 个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 关
键
词] 临床 药师 ; 感染性疾病 ; 会诊 ; 合理用药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9 6 3 8 ( 2 0 1 4 ) 0 5 —0 3 0 4 —0 2
[ 中图分类号] R 9 6 9 . 3
卫 生部 2 0 1 1 年抗 菌药 物整 治活 动开展 以来 , 二
生化 : 免疫 球蛋 白 I g g 1 9 . 6 g / I ( 十) , I g M 1 . 2 g / L,
I g A 1 . 6 g / L , 类 风湿 因子 8 . 0 I U/ m L, 抗 “ O”
・3 0 4 ・
中国 感 染控 制 杂 志 2 0 1 4年 5月 第 1 3卷第 5 期
C h i n J I n f e c t C o n t r o l Vo l 1 3 No 5 Ma y 2 0 1 4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9 6 3 8 . 2 0 1 4 . 0 5 . 0 1 4
粒细胞 4 . 6 0 ; 骨髓像诊 断 : 嗜酸性 粒细胞 偏多 。
用抗 菌药 物治 疗 1周 , 症 状 未 见 好 转 。8月 1 4 l, E
整 患者治 疗方 案情 况及 治疗 效果报 告 如下 。
1 病历 资料 1 . 1 病例 1 患者 , 女性 , 7 9岁 , 3 d前 无 明 显诱 因
临床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的分析

临床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的分析作者:余梅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5期余梅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药械部,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 目的对临床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进行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在2013年1月—2014年5月参与我院临床会诊的90例患者与临床药学会登记表进行分析。
结果 9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d的有36,占40%,使用两联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1例,占12.2%,多重耐药或者是泛耐药菌患者43例,占47.8%,11例患者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占12.2%,发热待诊患者5例,占5.6%。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目的以抗菌药物的选择为主,抗菌药物的停用次之。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科室以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以及重症医学科为主。
90例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均接受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治疗有效率为84.4%。
结论临床药师要根据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对于感染较严重的疾病,多选用联合治疗方案,还应根据药物组织穿透性合理选用药物,以提高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药学的会诊,充分发挥了药师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药学的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临床药师;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影响[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143-02参与科室会诊,讨论危重患者的病案与救治措施,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建议,已经成为我国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1]。
现阶段,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并发感染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普遍,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因此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机会增加[2]。
笔者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笔者参与我院临床会诊的90例患者与临床药学会登记表进行分析,以对临床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临床药师参与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引言:儿童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参与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的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临床药师的参与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病情预后的影响。
一、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选择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变化快、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并且免疫系统较成人不完善,容易并发其他疾病。
因此,在药物选择方面,临床药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及其他病情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
另外,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临床药师需要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方案,确保疗效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二、临床药师参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关键作用1. 临床药师在临床会诊中给予药物选择建议临床药师通过深入了解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给予医生合理的药物选择建议。
例如,在会诊中遇到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例时,临床药师可以根据微生物学及药物学知识,结合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给予医生药物种类、用药剂量以及给药间隔等方面的建议,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指导和教育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药师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提供用药指导和教育,解答他们关于用药的问题,如用药时间、药物剂量、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疑虑。
同时,临床药师还可以关注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并提供相关的辅助措施,以确保患儿能够按时、正确地服药,提高治疗效果。
三、典型案例分析通过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会诊,我们选取其中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体会

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体会摘要目的:介绍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会诊体会。
方法:从药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准备、会诊步骤、会诊技巧、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药敏试验、病原学检查、抗生素新作用特点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结果:药师参与临床会诊,提出用药方案,基本被医生采纳,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结论:药师参与查房,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15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抗感染药物系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可以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等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
抗感性药物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其中β-内酰胺类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等,药师需要掌握每一类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等特点,但这些特点都有共性,药师需要归纳总结,以便记忆。
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的共性是大多数较短,t1/20.5~2小时,维持4~6小时,99%以原形迅速经尿排泄,若想达到好的疗效,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间隔时间,对中度以上感染,最好每隔6小时给药1次,使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水平。
但头孢曲松t1/27~8小时,每天给药2次即可。
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泄,尿药浓度高,约为血浆峰浓度的25~100倍,在某些临床情况下提倡每日给药1次,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大环内酰类(红霉类)、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药物共同的作用特点是:时间依赖性,需要血药浓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占2次给药间期的40%~50%(t>mic≥40%~50%),细菌清除率可达85%以上,并且由于半衰期短,每天需要使用3~4次,糖肽类(万古霉类)、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类)药物共同的作用特点也是依赖性,衡量这些药物疗效的指标为auc0~24/mic,但由于半衰期长,每天使用1~2次即可。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用药会诊的实践与体会

病情变化: DAY 2
T 39℃
血液分析:白细胞计数 13.26×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4.80%↑, C反应蛋白 78.755mg/l↑,血沉 19↑, 尿液分析:白细胞 83.20/HPF↑, 补降充钙诊素断原:6感.0染8n性g/发ml热↑、,下酮尿体路-。感染 。 更行换血用、药尿:细菌培养。 左氧氟沙星 0.3g qd ivgtt
135
2.6
38
%
1 仅使用头孢唑林
94
20.2%
7.4
%
19 10
仅使用万古霉素
使用万古霉素后更改为头孢唑林
用药例数 死亡例数
MSSA菌血症使用头孢唑林的患者死亡风险比明 显低于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
从万古霉素改为头孢唑林治疗也能有效降低死亡 率。
[2]王颖.头孢唑林与万古霉素治疗非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4):1167-117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 MSSA耐药性不及MRSA,但其致病毒力却强于MRSA。原因在于溶血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之 一,MRSA在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的同时,其产溶血素基因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其溶血素毒力有所减弱。 MSSA的临床死亡率要高于MRSA,因此一旦确认为MSSA感染的菌血症,应尽早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用药 会诊的实践与体会
XX医院
临床药师:XX
一 背景介绍
主
要
二 案例分享
内
三体 会
容
四小 结
一 背景介绍
新的医疗环境赋予临床药学服务更多的发展空间!
抗感染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

2.2作为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临 2.2作为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临 床思维不应仅局限在抗感染药物上。
必须经常监测病人的能量代谢,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营养 支持。有资料表明:感染时,能量、氮量比原需要量增加 10%~30%,伴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再增加能量消 耗10%,然而,感染病人的病情是不断变化的,能量代谢 也随之而变化。 再如,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还会致使组织缺氧,导致厌氧 菌的感染并且降低组织中药物浓度,因此增加重要脏器的 血流灌注,维持其正常功能对抗感染意义重大 。
三.应具备护理的专业思维
护理人员在临床药学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她们不仅是药物治疗方案的最终执行者、病人用 药前后的监护者 同时也是病人标本的采集者,并曾一度承担着部 分临床药学工作,与其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必将 提高抗感染的效果
如对肺部疾病患者:经常督促患者排痰引流,利 于康复;清洁口腔后,咳痰时应取深部咯出之痰, 咳痰后应及时送检及反复痰检的意义,取得病人 的理解、配合。 在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时,除针对本次病情提供 咨询服务,提高用药依从性外,还应提供全程化 的用药相关的教育,如:生活中不可随意应用抗 菌药物、尽量不食用可能含有激素、抗菌药物的 食品等,使病人拥有一定的用药常识和健康的饮 食、卫生习惯。
耐药菌的筛选、传播应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抗感 染目的的实现,尚有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因 此,还应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针对健康人群加 强抗感染用药的教育,如进入社区、老年大学,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进行宣传。
总之,感染性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细菌耐 药趋势的增加,使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已不再仅仅 是药物本身抗菌效果的简单概念,而必须从医、药、 技、政、食多个角度认真分析临床病例和药物等 多方面因素
最后,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药敏试验仅仅是体外结 果,体外耐药则体内也耐药,体外敏感则体内不 一定敏感。 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药时,一定要考虑到药物在 体内的分布情况。据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知 识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剂型、恰 当的剂量、疗程和用药间隔,确保既杀灭致病菌, 又尽可能保护正常细菌微生态,既治愈疾病,又 不至于筛选出耐药菌株。
临床药师参与141例感染性疾病会诊的分析与体会

从 而 融 入 治疗 团 队 。方 法 统 计 、 分析 2 0 1 2年 8月 一 2 O 1 5年 3月 临 床 药 师 参 与会 诊 的 1 4 1例 感 染 性 疾 病 患 者 的 基 本 情 况 、 科
室分布 、 会 诊 目的 、 病原学检查情况 、 药 师 建 议 采 纳 情 况 以及 患 者 治 疗 结 果 等 。 结 果 以及 神 经 外 科 会 诊 数 量 居 前 三 位 , 构 成 比分 别 为 2 6 . 9 5 、 2 1 . 9 9 及 1 7 . 7 3 ; 会 诊 目的 中 , 居 前 三 位 的有 特 殊 用 药 会 诊 、 药 物 治疗方案调整 以及药物选择 , 分别 占 8 5 . 8 2 、 7 4 . 6 2 %及 5 9 . 5 7 ; 会诊 意见全部 被采纳 、 部 分 被 采 纳 以 及 未 被 采 纳 者 分 别 为
药学实践杂志
2 0 1 7年 1月 2 5日第 3 5卷 第 1 期
8 9
J o u r n a l o f P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Pr a c t i c e , Vo 1 . 3 5,No. 1 ,J a n u a r y 2 5 , 2 01 7
Cl i ni c a l pha r ma c i s t s i nv o l v e me n t i n c o ns u l t a t i o n:a na l y s i s a nd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1 4 1
c a s e s o f i nf e c t i o u s di s e a s e
床 药 师 可 发 挥 专业 优 势 , 与 医 师一 起 为 确 保 患 者 用 药 安 全 、 有效贡献力量 。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实践和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实践和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药师在医疗团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中,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是他们发挥专业技能、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实践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参考。
临床药师在参与会诊前需要充分了解会诊请求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观点,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作用。
在会诊过程中,临床药师需要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充分沟通。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药学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同时,还会对药品使用进行监督,确保用药安全。
在会诊结束后,临床药师需要对会诊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同时,他们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持续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他们可以从药学角度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建议,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还能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决策,使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可以增强医疗团队协作能力。
他们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使整个团队更加协调一致。
这种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是促进药学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他们可以了解临床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药学服务工作。
这不仅可以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还可以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水平。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途径。
通过充分的参与准备、积极的会诊实践以及会后的总结评估,临床药师可以有效发挥自身专业作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广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做法,有必要加强药学服务培训、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思路与技巧
随着2005年11月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建立,2008年1月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开始,临床药学逐渐得到了医院领导和临床医生的认同,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机会增多,尤其在感染性疾病方面。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极易导致细菌耐药和二重感染的发生,临床难治性感染逐渐增多,临床药师参与会诊面对复杂的感染问题不仅要有丰富的抗菌药物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知识,而且要有很好的临床思维和会诊技巧。
下面谈谈笔者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体会,以供同仁参考。
1 会诊思路
临床药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深入临床,首先要认真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是否怀孕或哺乳等) ,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病情演变过程,体内炎症反应情况(包括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等),心、肝、肾功能,辅助检查,目前用药情况等。
接着去探视患者,详细的查体,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然后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有关问题。
1.1明确感染性疾病诊断,排除非感染的发热疾病〔1〕
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前,需首先明确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遇到发热性疾病时,除了排除病毒感染外还需排除非感染性疾病。
如血液病、实体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神经源性发热、组织坏死、大的手
术或创伤、甲亢等。
这些疾病患者因发热而常常最初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不退,就造成感染难以控制的假象,经仔细观察,可发现这些患者往往没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毒性症状不严重,发热与全身一般状况不相称,用消炎退热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退热,除血液疾病外,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往往不高,正规予抗感染治疗无效。
1.2 评估患者,判断感染的场所、感染部位、感染性质
明确为感染性疾病后,应通过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判断是院外感染还是院内感染;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明确感染的部位;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细胞变化、呼吸功能变化、凝血功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1.3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正确判断感染及其致病菌性质
从临床标本中培养出致病原对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固然重要,但需要时间长且培养阳性率低,此时依据感染部位和患者临床表现特点,正确判断致病菌性质,有助于尽早选用有效的用药方案。
如感染部位有气体产生、组织缺血坏死、脓液恶臭,常提示由厌氧菌所致,脓液呈带荧光的黄绿色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3 难治性感染原因分析
临床药师会诊的病例往往都是使用过高档抗菌药物,且使用时间较长,我们要从病原菌、药物、患者三个基本环节寻找感染难治性原因,以便对制定新方案提供依据。
①病原菌是否明确。
病原菌不明确要积极规范地取材标本,寻找致病菌,尽早开始目标治疗;②是否耐药菌感染。
可能的耐药机制是什么;③是否有特殊病原菌感染,如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等其他病原菌;④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是否合理。
要分析药物选择是否不当、药物剂量用法是否不当、是否应该联合用药,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⑤病人因素。
是否气道阻塞、是否无力咳痰、是否免疫力低下、是否混合感染等。
1.4 拟定最佳的用药方案
在明确病原菌或根据经验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后,在分析难治性原因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是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关键。
①针对致病原,选择抗菌作用独特的品种;②针对耐药菌的治疗;③针对严重感染,选择恰当的联合治疗方案;④选择容易到达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⑤根据PK/PD原理给药。
2.会诊技巧
2.1 经验用药遵循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指南
临床药师缺乏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实践经验,面对复杂的感染,在病原菌不明确、无药敏报告的情况下,要根据感染性疾病治疗指南制定用药方案,供临床参考,避免医疗风险。
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指导意见》、《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等。
2.2仔细分析,合理利用药敏报告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难治性感染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受标本取材、实验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诊时对药敏报告应仔细分析,合理利用。
首先药敏结果应结合临床,根据感染症状、体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种类和正常菌群的种类等特点仔细分析其真伪,确认是污染菌、定殖菌还是致病菌,一般无菌体液培养出细菌可信程度较高,如果有细菌定值体液多次培养为同一菌种也可采纳;其次药敏可报告ESBLs、MIC等,可根据MIC和血药浓度值以及感染部位的药物分布选择药物,以达最佳疗效;还要掌握以临床疗效为主原则,而不是根据药敏报告简单的对号入座;另外要了解“60”和“90”原则,即体外药敏报告敏感的,体内一般90%敏感,体外药敏报告耐药的,体内也可能有60%敏感。
2.3 掌握特殊耐药菌的治疗方案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逐渐增多,临床药师应掌握这些特殊耐药菌的治疗方案,以便能很好地提出会诊意见。
难治的G+菌感染: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A)首选万古或去甲万古霉素,难以耐受万古霉素者可考虑用替考拉宁,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磷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使用高剂量的氨苄西林/舒巴坦(18~24g/d)和联合用
药或新上市药物奎奴普利/达福普丁、利奈唑胺;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抗菌活性较高的品种有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新氟喹诺酮类等。
难治的非发酵G-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选用抗假单胞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尿路感染外通常联合用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对于有可能形成生物被膜的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大环类脂类药物。
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可选高剂量氨苄西林/舒巴坦,单用舒巴坦对部分鲍曼有效,宜采用联合用药,如泰能与氨基糖苷类或利福平、氨基糖苷类与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替加环素与泰能联合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泰能天然耐药,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
2.4 “重拳出击”策略的应用〔2〕
对严重感染或需要立即控制感染,通常采用“重拳出击”的策略,待感染控制后,行降级处理。
疗程长短视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原体等来决定,一般是7~10 d。
但败血症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疗程应适当延长。
在多数情况下,应选用“低耐药潜能”的头孢吡肟、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等,尽量避免使用“高耐药潜能”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等,也不宜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推向一线用药。
2.5 采用综合治疗原则
感染控制与治愈并非单靠抗菌药物可以解决,而是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措施,提高抗病能力。
如外科局部病灶应采取脓液引流,对于危重症患者除了强有力抗感染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水盐电解质平衡和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措施。
3.跟踪会诊后疗效,积累临床经验
临床药师会诊提出治疗方案2~3天后,应主动回访病人,了解医生是否采纳我们的会诊治疗方案。
若采纳了,应从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改善等方面综合评估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效应继续维持原方案治疗;没效应重新评估患者,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再次拟定新的治疗方案。
若没有采纳,应了解医生新的治疗方案是什么?疗效如何?总之,临床药师应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不断的临床思维训练,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才能在抗感染疾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发挥我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信.难治性感染性疾病〔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1-15.
〔2〕李忠东,刘敏,张福成.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会诊的体会[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