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3最新-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语文阅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朗读课文,了解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醉心、劳顿、先驱”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理解课题“阅读大地”的含义。
3、了解文章如何利用时代背景和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人物的奇特之处,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引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了一本奇书《徐霞客游记》。
师板书:奇人奇书(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与众不同的谓之“奇”)师: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奇人、奇书都奇在何处呢?)师: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徐霞客。
二、了解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师:徐霞客被后人所熟知,正是因为他写的这本书《徐霞客游记》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找出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的地理学家的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有着怎样的价值呢?生:科学文献、不朽杰作。
补充资料:同时代的人是这样评价他的游记,齐读“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外国科学家是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齐读“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三、走入文本,找一找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奇人”(一)、找出介绍当时背景的文字,和学生的现在的生活对比,体会徐霞客长途旅行的不易及艰辛。
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文档

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文档语文课外韩姝教学目标:1、激发同学阅读童话故事的爱好。
2、同学学会自己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3、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激发同学阅读童话故事的爱好。
教学难点: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预备:故事象鼻桥、咕咚、小猴子下山。
课件,卡片,故事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小伴侣们,你们读过童话故事吗?你眼中的童话世界是怎样的?2、今日,老师想跟你们一起去童话世界,你们情愿带上老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
二、指导阅读。
过渡:出示萝卜图,小伴侣们看看,谁来迎接我们了啊?1、课件展现故事象鼻桥。
2、读题,解题。
“象鼻桥”多好听的名字啊!看到这个故事的名字,你觉得这是个怎么样的故事呢?你急着想知道什么?(同学提问,师相机出示预备好的问题卡片贴在黑板上。
)大家有这么多想知道的啊!(大象说:我可不会告知你们答案哦!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的话,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这个故事。
)3、在读故事之前,老师还有一点担忧,假如遇到不熟悉的字该怎么办呢?(生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法。
)老师相机小结(贴出卡片一)4、同学自己带着问题读故事,边读动笔,师巡察指导。
5、刚才同学们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啊?6、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一位小伴侣来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其他同学看图认真听。
(课件展现配图指名读故事,贴出卡片二)7、能把一个故事完整地读下来的你,老师再来考考你,现在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同学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回答,贴出卡片三)8、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喜爱里面的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同学各抒己见,贴出卡片四)9、刚才的故事读完觉得童话故事的世界怎么样?还想连续走下去吗?那你知道该怎样去读一个童话故事了吗?小结读书方法:把握不熟悉的字的读音,能把故事完整地读下来,读懂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拓展阅读。
1、出示故事咕咚和小猴子下山。
用你们刚刚学会的方法自己选一个比较有爱好的故事读读吧!读完了还可以同桌沟通沟通故事讲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2、说说你的收获。
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文章。
3. 阅读理解练习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讲解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细读、跳读等。
3. 实践: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3. 学生知识储备的丰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文章。
2. 阅读理解练习题。
3. 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阅读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法: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3. 讨论法: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讲解快速阅读、细读、跳读等阅读技巧和方法。
3. 实践: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本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并写下阅读心得。
2.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十、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互动式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写读后感、书评等方式,巩固阅读成果,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阅读的基本概念和阅读的重要性;2.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预测、推测、归纳、演绎等;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阅读的基本概念和阅读的重要性;2.阅读的基本技巧;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4.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的基本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阅读的基本概念和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2.演示法:通过演示阅读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3.练习法:通过练习阅读理解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互动法: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概念和阅读的重要性。
2. 阅读的基本技巧(2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预测、推测、归纳、演绎等。
3.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4.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20分钟)教师通过互动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5. 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否有所培养;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3.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狐狸》阅读指导课教案精编版

《狐狸》阅读指导课教案精编版一、引言本教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小说《狐狸》而设计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并提升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4.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小说《狐狸》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3. 阅读小说的关键章节,并进行讨论和分析;4. 进行小组活动,展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创造力;5.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小说《狐狸》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关键章节,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展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创造力。
5. 深入研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小说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来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活动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对小说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展示。
3. 阅读材料研究:评估学生在深入研究小说时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狐狸》小说文本;2. 相关阅读材料;3.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所需的教学材料。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和风格的小说;2. 定期组织阅读分享和讨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3. 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并结合阅读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狐狸》。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和反馈,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资源选择,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精编版

1.《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解这本书所描写的历史画面。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人民文化生活的落后,他们过着愚昧无知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人们的愚昧无知。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寒假里,同学们已经读完了《呼兰河传》这部长篇小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交流一下这本书。
2.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3.了解了萧红,我们来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
(1)首先我们来看这本书的第一、二两个章节。
这两个章节告诉我们什么?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
第一章节主要写了呼兰河小城的风貌;有几条街,几条巷子及巷子里人们的生活。
写的精彩的有害人的大泥坑,火烧云,卖麻花片断。
第二章主要写了呼兰河城的民风民俗: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2)第三、四章节写了什么?(萧红的童年生活)①童年生活中,给萧红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A.和祖父一起的幸福时光;B.写院子里的几户人家;②写的最精彩的是哪一个片断?(漏粉一家坏房子的描写)(3)第五章主要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A.小团圆媳妇长的是什么样子?B.她的婆婆为什么要打她?C.小团圆媳妇是怎么死的?(小团圆媳妇经历了跳大神、抽签、开水烫,最后被折磨而死。
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1、了解语文阅读的基本方法2、掌握阅读策略3、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和重点2、给学生提供阅读策略3、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三、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如何在阅读中实现阅读目的3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1、讲解阅读的重要性通过讲解更多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了解语文的实际应用。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使学生愿意去读书,乐于阅读。
2、阅读策略的讲解提供一些好的阅读策略,例如整体式阅读、逐字式阅读、流畅式阅读等,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不同的阅读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适当的词汇和背景知识,以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3、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发现文章中的重点、关键信息和人物关系等,挖掘文章更深刻的意义。
4、个别化辅导在针对学生的少数问题时,教师应该提供个别化的辅导,并给出实际的建议,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5、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并让学生使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
6、反馈与总结将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并结合学生的个人完成情况,在班级内分享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同时,针对所发现的不足,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总结和改进,完善教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通过对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检测和评估,可以更好地探究和发现学生在阅读上的不足和短处。
在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时,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际的帮助,并重复讲解和教导。
通过反馈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技巧,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9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9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学习而言的读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借助于这个“风”和“帆”。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和谐发展——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课程与课外阅读思想的意义所在。
2、设计理念:课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事的主体活动,它以学生主体的和谐发展为旨归,其理论意义在于明确课外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有效而充满活力。
学校应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授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3、教材分析:《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
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
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
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4、学情分析:这次我把五年级学生共读书定为《小王子》,因为这本书所蕴含的太过于丰富深刻的意蕴,要有一颗童心理解书中内容。
应该把经典书反复读,师生同读,共同理解,才会使学生有深度思考。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好书交流的活动中认识到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一个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小王子,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
在阅读方法方面指导学生运用一些读书方法,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内容,在今后阅读书时能读思相结合。
3、使学生明白对于所爱的东西,必须付出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伊索寓言》,品智慧人生———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阅读目标:1.通过赏析《目光短浅的鸫鸟》这则寓言,让学生走进《伊索寓言》,喜欢读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
2.掌握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搜集介绍《伊索寓言》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火眼金睛识价值1.认识伊索的坎坷经历2.认识《伊索寓言》的价值你对《伊索寓言》有哪些了解?(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伊索寓言》的介绍。
(2)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酌情处理)(二)一吐为快说故事1.听了刚才的介绍,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寓言故事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篇故事《目光短浅的鸫鸟》,请大家读一读全文,看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读。
3.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5.讲故事比赛。
三、七嘴八舌谈智慧1.分析人物在《目光短浅的鸫鸟》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2.探讨寓意四、出口成章品人生1.联系生活谈感受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读故事——感知内容,说故事——获得人生智慧,谈感受——指引现实人生”来学习寓言。
五、拓展阅读引生活1.引读更多故事其实,伊索是世界寓言大王,他的寓言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读读里面更多的故事。
(课件出示阅读目录)2.学生自读3.班内交流:你读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感想?4.总结延伸:《伊索寓言》里面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课下自己去读《伊索寓言》里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书。
让精彩的寓言故事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遨游寓言的海洋----二年级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懂得什么是寓言故事,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3.通过阅读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道理。
二、教学准备:1.《守株待兔》、《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图片。
2.每人一份《乌鸦和狐狸》、《狐狸和葡萄》、《小花狗找朋友》故事。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寻找珍珠1.小朋友们,你们读过下面这些故事吗?[出示寓言故事图片]2.师:看来,同学们读过书真不少!你喜欢这些故事吗?为什么?3.师小结:其实这些可笑的故事,它们都比较短,内容又很有趣,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一类故事就叫寓言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遨游寓言的海洋![板书:遨游寓言的海洋]海洋里有许多神奇的智慧珍珠等着大家去寻找呢!(二)指导阅读,收获珍珠1.师:同学们,看看谁来了?2.出示:(乌鸦衔肉的图片)师:原来是乌鸦来了,喜欢它吗?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它来干吗?我可没办法告诉你答案。
要想知道自己去读吧!3.师:在读寓言之前,老师还有一点小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直接跳过去,多读读上下句,明白意思就行了。
4.师:同学们通过读故事,你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师:真棒!读完了书,还能记住故事,这就是你们在寓言海洋里找到的第一颗智慧珍珠了。
恭喜你们![师画珍珠,并在珍珠上写上“记住故事”]5.师:假如你是故事里的人物,你愿意当狐狸还是乌鸦呢?为什么?指名说。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会读书呀!不但记住了故事的内容,还会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这就是大海送你的第二颗智慧珍珠—读懂人物了。
6.师:那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说一说。
师小结:看来读书可以让你收获许多,懂得许多,这就是读寓言的奇妙之处,它能让我们懂得道理,懂得做人。
这也是你们今天得到的第三颗智慧珍珠—明白道理。
[师画珍珠,写上“明白道理”]7.让我们再次捧起这三颗美丽的珍珠,回味一下寓言的奇妙吧!师小结:这就是寓言的奇妙,这就是寓言海洋带给我们的智慧。
(三)拓展阅读,再寻珍珠师:寓言海洋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珍珠,让我们继续寻找吧!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请同学们拿出故事《狐狸和葡萄》和《小花狗找朋友》。
用你们刚刚学会的方法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读读吧!读完了还可以同桌交流交流故事讲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1.自由读。
2.同桌间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但让手里的三颗珍珠闪闪发光,还找到了更多的珍珠,老师真是好佩服你们哟!(四)推荐好书师:寓言的海洋无边无际,里面的财富无穷无尽,等着我们去阅读,去挖掘。
同学们愿意课下继续遨游寓言海洋吗?(生:愿意!)那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这些书吧!《伊索寓言》、《严文井寓言》、《叶圣陶寓言故事》。
(五)总结我们发现:寓言就象一个魔袋,虽然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好多东西,它能让我们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只是知识海洋里一朵美丽的浪花,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请走进课外阅读。
漫游童话王国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格林童话》的基础上,汲取童话中丰富的语言营养。
2.激发学生读童话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读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聊朋友1.谈话导入最近,我发现咱们班同学都在看《格林童话》,有的同学还和里面可爱的人物交上了朋友呢!现在咱们就一起聊一聊,你认识了《格林童话》中的哪些朋友?在哪个故事中认识的?(板书:聊朋友)出示:我认识了(),是在()故事中认识的。
学生畅所欲言。
2.讲故事在你的这些朋友身上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吧!谁愿意把这些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读出相关段落)(二)品朋友1.刚才大家讲述在朋友身上发生的故事可真有趣。
可老师发现有的朋友很善良、惹人喜爱,有的朋友很可恶,让人讨厌。
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我们喜欢的朋友和不喜欢的朋友。
2.小组讨论:我喜欢的朋友是(),因为()。
我不喜欢的朋友是(),因为()。
3.全班交流。
(三)猜朋友经过刚才的了解,我发现一些童话中的朋友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现在咱们来做一个“猜一猜他是谁”的游戏,看谁最先猜出来。
1.他只有拇指那么长,永远也长不高,但什么事情都做得很棒,他是()。
2.她皮肤像雪那么白,嘴唇像血那么红,头发像乌木那么黑,她是()。
3.她头戴一顶红色的天鹅绒小帽,她是()。
4.她是一个可怜但又很幸运的孩子,曾得到过美丽的树、白鸽、斑鸠、小鸟的帮助,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是()。
5.她是一个很贪心的人,曾经救过一条金鱼,过过一段很好的生活,但因为贪心不足,最后还过着贫困的生活,她是()。
(四)画朋友1.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些生动可爱的朋友,也为了让他们能永远地留在我们脑海中,我们可以想想他们在书中的样子,把他们画下来,一定要突出他们的特点哟!2.学生画朋友。
3.班级展评。
(五)交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交流了《格林童话》中好多朋友,正是有了这些朋友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多姿多彩。
课下我们可以把刚才画的这些朋友贴到教室门口的宣传栏上,让更多的同学来认识这些朋友,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让他们给更多的同学带来欢乐!<<水浒传>>读书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2.尝试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以画像激趣。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之后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一:读了《水浒传》之后,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看一看画家笔下的水浒人物,同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问题二:同自己的想象相比,你认为画家所画的人物有哪些好的地方或者不好的地方?问题三: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剧中的人物造型好不好?举例说明。
(二)表达思考与发现。
要求:用“假如我是_____(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结合人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说出人物另外的结局。
活动过程1.每组确定组长和记录人,每个成员自己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每一小组推选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者。
(三)用比较法分析人物。
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1)武松、鲁智深、李逵的性格都粗鲁豪爽的一面,但又有哪些不同?(2)在《水浒传》中,吴用是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谋堪比诸葛亮,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又有哪些不同?2.小组内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通过集体探究达成共识。
3.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四)学习创造性阅读。
活动设计:在当前的《水浒传》研究中,对于作品主题思想的判断,对于主要人物的评价,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准备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探究(多媒体显示):问题一: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你认为宋江是英雄还是奸雄?请结合其主要事迹进行说明。
问题二:联系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结合梁山泊聚义的过程和结局,你认为梁山泊聚义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吗?问题三:《水浒传》里有一些英雄滥杀无辜的描写,如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滥杀张督监家人,李逵劫法场之后滥杀围观的百姓,对此该如何评价?问题四:在《水浒传》里,晁盖与宋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想一想:为什么晁盖死时不直接把山寨之主传与宋江?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你对课堂上哪一个问题最感兴趣?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把你的思考写进日记里。
2.用一周的时间,查找资料,进一步修改,看能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写一篇论文(请相信,所谓“论文”离我们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