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中毒

合集下载

氰化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氰化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氰化物中毒应如何处理引言氰化物是一种极具毒性的化学物质,常见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由于其对人体及环境产生的严重危害,氰化物中毒的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氰化物中毒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便提高公众对氰化物中毒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氰化物中毒的症状可以根据摄入途径、剂量和暴露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氰化物中毒会导致呼吸系统受到抑制,导致呼吸急促或困难。

•头晕和头痛:氰化物中毒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心律失常:氰化物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心律不齐或心悸。

•呕吐和腹泻:某些氰化物能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精神状态改变:严重的氰化物中毒会导致精神状态改变,表现为混乱、昏迷等。

2. 处理氰化物中毒的基本步骤处理氰化物中毒需要紧急而娴熟的操作,依次进行以下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2.1 确保自身安全在处理氰化物中毒时,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接触氰化物。

2.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氰化物中毒的症状,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就医中心的紧急联系电话,并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无法正常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2.4 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室外环境,避免继续接触氰化物的气味和蒸汽。

2.5 处理皮肤接触如果发生皮肤接触,应立即将受污染的皮肤部位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用肥皂清洗。

2.6 补充氧气中毒者可能需要补充氧气以改善呼吸问题。

急救人员应尽快提供合适的氧气供应。

2.7 不要催吐在氰化物中毒的情况下,催吐可能加速毒物的吸收。

因此,氰化物中毒者不应催吐。

2.8 紧急解毒治疗不同类型的氰化物中毒有不同的解毒治疗方法。

急救人员应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和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提供适当的解毒药物治疗。

氰化物中毒的科普知识

氰化物中毒的科普知识
通过了解氰化物中毒的来源、预防和急 救措施,我们可以在意外发生同致力于预防氰化物 中毒,并在社区中推广相关知 识以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氰化物中毒的 急救措施
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如果怀疑中毒,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并告知医生氰化物中毒的症状和可能的 接触途径。 移至空气清新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 。
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尽快脱离中毒源,如从污染的 空气中逃生或冲洗受污染的皮 肤部分。
总结与建议
总结与建议
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情况,需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氰化物中毒的常见来源
部分家居产品,如化妆品和染 发剂,也可能含有氰化物。
如何预防氰化 物中毒
如何预防氰化物中毒
遵循正确的工作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特别是在接触氰化物的工作环境中。 谨慎选择和使用家居产品,尤其要读取 清楚成分标签。
如何预防氰化物中毒
避免从未知或不可靠的来源购 买或使用食物和药品。
什么是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它可以 通过吸入、摄入或接触皮肤而进入人体 。 氰化物中毒会干扰体内细胞的呼吸过程 ,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运作。
什么是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呼 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氰化物中毒的 常见来源
氰化物中毒的常见来源
氰化物常见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金 属矿石提炼、电镀和制药等。 某些植物和动物也含有氰化物,如杏仁 、苦杏仁和葵花籽等。
氰化物中毒的 科普知识
目录 引言 什么是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的常见来源 如何预防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措施 总结与建议
引言
引言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讲座,我 们将一起了解氰化物中毒的科 普知识。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氰化物(cyanide)一,化学分类1,无机氰化物如氢氰酸(又名氰化氢,化学式HCN,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可溶于酒精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可引起爆炸)、氰化钾、氰化钠、溴化氢等;2,有机氰化物腈类(如乙腈、丙腈、丙烯腈、正丁腈)、氰酸酯类、异氰酸酯类。

二,存在方式1,日常生活自然界中很多植物都含有氰苷,氰苷经水解后释放氢氰酸可引起中毒现象。

苦杏仁中氰苷的含量最高,用作菜肴时应处理得当,另外,如桃、李、枇杷等果实中的核仁,酸竹笋,高亮嫩叶,木薯等也含有较高含量的氰苷(口服苦杏仁40~60g即能引起中毒或死亡);2,工业生产工业中使用氰化物很广泛,常用的有氰化钠、氰化钾。

如从事电镀、洗注、油漆、染料、橡胶等行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多(氰化钠口服致死量为150~250mg)。

三,中毒机理氰化物的毒性作用取决于其在体内释放氰离子的速率及数目。

生物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氰离子最为敏感,氰离子可以阻断该种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造成组织细胞供氧障碍,从而引起内窒息。

特别是对于缺氧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系统,尤为显著,而中枢性呼吸衰竭成为了氰化物中毒的最常见的致死原因,而对于中毒者来说往往是脑组织最先受损,另外,某些腈类化合物的分子本身具有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四,中毒原因自杀或者他杀往往是氰化物中毒死亡的常见原因,但有机氰化物主要见于医疗意外或生产事故。

氰化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高浓度),偶见利用胃肠外途径,例如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投毒的案例。

五,中毒症状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

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症状;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最终可死于呼吸麻痹;重度中毒,可在4~6秒内突然昏倒,呼吸困难,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经约2~3分钟后呼吸及心跳停止,呈“闪电式”死亡。

氰化物中毒原理

氰化物中毒原理

氰化物中毒原理氰化物是一种极其有毒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导致中毒。

氰化物中毒的致命危险性极高,因此了解氰化物中毒的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氰化物中毒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用的帮助。

一、氰化物中毒的来源氰化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界的物质。

在自然界中,氰化物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包括一些蔬菜、水果、种子和肉类等。

而在工业界中,氰化物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电镀、制药、纸浆制造、农药制造等领域。

氰化物还被用于杀虫剂和毒气等方面,因此其具有极高的致命危险性。

二、氰化物中毒的原因当人体吸入氰化物时,氰化物将被迅速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到达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氰化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导致中毒:1. 抑制细胞呼吸氰化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线粒体呼吸链,阻断氧气在细胞内被利用的过程,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呼吸,无法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理功能。

中毒者会感觉到呼吸困难、乏力、虚弱等症状,最终可能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2. 影响细胞氧合作用氰化物能够结合血红蛋白,阻碍其正常运输氧气,从而导致身体缺氧。

中毒者因此会出现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

3. 干扰神经系统氰化物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对大脑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晕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三、氰化物中毒的症状氰化物中毒的症状表现得十分迅速、急剧和严重,常常在接触后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出现,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应急措施。

中毒者会出现以下症状:1. 头痛、头晕、眩晕等2. 心慌、胸闷、气喘等3. 恶心、呕吐、腹泻等4. 眼泪、流涎、流汗等5. 肌肉抽搐、呼吸困难等6. 意识丧失、昏迷等中毒程度越深,症状越严重。

在大量吸入氰化物后,会形成严重的代谢酸中毒,患者面部和四肢会出现红斑和发绀,呈口唇、舌根等黏膜和周围部位的青紫色,这种现象被称为“青紫色症”。

四、氰化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当发现有人中毒后,需要马上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氰化物中毒危害及预防

氰化物中毒危害及预防

总结
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情况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防是关键,通过正确的操作和安 全措施,我们可以降低中毒的风险 。
总结
如果发生氰化物要的。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氰化物的危害
高剂量或长期暴露可能导致严 重中毒甚至死亡。
氰化物中毒的 预防
氰化物中毒的预防
学习和了解有毒化学物质的特 性和安全操作。
在接触氰化物的工作环境中,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氰化物中毒的预防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避免产生氰 化物的风险。 储存和处理氰化物的设备和物品时 ,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氰化物中毒危 害及预防
目录 介绍 氰化物的危害 氰化物中毒的预防 如果发生氰化物中毒 总结
介绍
介绍
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情况 ,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氰化物中 毒的风险,并保护我们的健康。
氰化物的危害
氰化物的危害
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 ,常见于工业和农业。
暴露于高浓度的氰化物可能导 致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 状。
氰化物中毒的预防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以提高对 氰化物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如果发生氰化 物中毒
如果发生氰化物中毒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寻求专业 的医疗救助。 如果可能,将受害人移出危险 区域,并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发生氰化物中毒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提 供基本的急救措施,如呼吸和 心脏按压。
总结

了解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了解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了解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一、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症状氰化物中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喉咙肿胀、刺痛,以及喉部水肿。

另外,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和咳嗽等。

2.循环系统症状氰化物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氰化亚铁,在体内阻断细胞呼吸链,导致组织缺氧。

因此,患者会产生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症状。

在严重中毒情况下,可出现昏迷甚至心脏骤停。

3.神经系统症状毒性氰离子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导致神经元死亡。

患者在中毒初期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和恶心等非特异性早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随着中毒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瞳孔扩大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

4.消化系统症状氰化物中毒还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此外,氰化物还可以使肝脏和胃部受损,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产生溃疡。

二、处理方法1. 立即移至安全区域发现氰化物中毒时,首先要将患者迅速带离毒源区域,并置于安全的场所进行处理。

2. 停止进一步接触氰化物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气体形式的氰化物引起的,应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环境下。

如果是皮肤接触导致中毒,则需要立即用水彻底冲洗受到污染的皮肤区域。

3. 给予供氧支持中毒后大量吸入或经皮肤透入体内的氰化物会阻断细胞呼吸链,导致组织缺氧。

因此,给予氧气支持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循环系统功能。

4. 给予抗毒药物处理抗毒药物对于氰化物中毒的治疗非常重要。

临床上常用的抗毒药物包括亚硝酸盐和羟胺等。

亚硝酸盐可与氰离子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硝基氰复合物,从而减少对细胞呼吸链的影响。

5. 超过时间窗口的处理在超过时间窗口后发现氰化物中毒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例如,可考虑使用钠苏打溶液作为去除体内残留氰化物的方法。

6. 支持性治疗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并发症。

因此,在处理方法中需要注意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措施来缓解这些并发症。

氰化物中毒的诊疗

氰化物中毒的诊疗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吸入氰化氢或口服氰化钠、氰化钾史。 2.症状体征正前驱症状为眼、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口腔麻木 、灼热感、流涎、恶心、呕吐等,同时伴有头晕、头痛、乏力、 胸闷、耳鸣、大便急迫感,有的出现惊厥、大小便失禁。进一步 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呼出气中带有杏仁味,血压升高、 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皮肤黏膜呈鲜红色,肌肉松弛,感觉和反 射消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大量吸入高浓度的氰化氢或口服 较大剂量氰化钠、氰化钾,可在2~3分钟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死亡。
下载后 可复制文字哦
氰化物中毒的诊疗 (第2页)
【治疗】 1.一般治疗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 复苏。 2.解毒治疗首选亚硝酸异戊酯每次1支,压碎后放纱布内,置患者 鼻前吸入,每次15~30分钟,可连续吸入5~6支。在吸入上药的 同时,用3%亚硝酸钠10~20ml,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60ml 内,缓慢静脉注射,注射过程中应停止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再用 25%硫代硫酸钠每次10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0ml内,静脉 滴注。 3.氧气吸入酌情给予氧气吸入。 4.洗胃口服中毒者,在给予解毒疗法后,立即用温水或大量10% 硫代硫酸钠洗胃。洗胃后再服硫酸亚铁溶液,每15分钟10ml(一 汤匙),使氰化物变为无毒的亚铁氰化物。
下载后 可复制文字哦
氰化物中毒的诊疗 (第3页)
5.促进脑功能恢复酌情应用细胞色素C、胞磷胆碱、三磷腺苷 (ATP)以改善脑细胞代谢,并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6.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以提 高机体应激能力,并可防止肺水肿。 7.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各脏器功能,预防感染。 8.皮肤接触中毒者处理以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皮肤,然后用硫 化铵溶液洗涤。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中毒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病,由于体内摄入或吸入过多的氰化物而引起。

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内的氧合作用来造成中毒。

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心悸、昏迷等。

严重的中毒病例还可能出现惊厥、抽搐、呼吸停止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氰化物中毒是一种急性中毒病,患者需要立即就医,以避免生命的危险。

目前,氰化物中毒的主要发作形式是通过口服、吸入和皮肤接触。

其中,最常见的是口服中毒,即误食含有氰化物的食物或药物。

氰化物在体内能够迅速吸收到血液中,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个部位,抑制细胞内的氧合作用,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发中毒症状。

氰化物中毒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处理和解毒治疗两个方面。

对症处理主要是通过给予患者吸氧、口服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解毒治疗主要是使用解毒剂来中和体内的氰化物,以减少其对机体的损害。

常用的解毒剂包括硝普钠、羟胺脑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够发挥最佳的解毒效果。

预防氰化物中毒的关键是避免摄入或接触含有氰化物的物质。

对于一些潜在的危险物质,需要加强监管和控制,以防止其对人体造成危害。

对于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氰化物,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呼吸防护设备、穿戴防护服等。

此外,公众也应加强对氰化物中毒的认识,了解氰化物的危害性,避免误食或接触含有氰化物的物质。

在户外活动中,应尽量避免接触未知的植物,以免误食含有氰化物的植物部分。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以免因误用或滥用药物而引发氰化物中毒。

总之,氰化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病,需要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预防、监管和救治氰化物中毒的工作应该以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为出发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氰化物中毒的认识,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危险物质的监管,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别嗅觉减退。 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
感、肌肉疼痛、腹痛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氰化物的代谢产物硫氰化物在体内蓄积,妨碍甲
状腺素的合成,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不同程度的肿大。 血液变化(血红素上升、淋巴细胞数目上升)
实验室检查
中毒环境的空气及物品上可分析出毒物 中毒病人的血中可查出氰基 尿中硫氰酸盐浓度增加
物的来源 工业废水
中毒机制
氰化物进入机体后分解出具有毒性的氰离子(CN-), 氰离子能抑制组织细胞内42种酶的活性。其中, 细胞中粒线体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氰化物最为 敏感
氰离子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 铁结合,阻止其还原成二价铁,阻断能量ATP的 生成,使传递电子的氧化过程中断,组织细胞不 能利用血液中的氧而造成细胞内窒息。
尸检
尸斑、肌肉、两颊、耳轮、口唇及血液均呈鲜红 色。死亡迅速者,体表青紫红色,指甲发绀。全 身各脏器有明显的窒息征象。
口服中毒者,消化道各段均可见充血、水肿,胃 及十二指肠粘膜充血、糜烂、坏死,胃内及体腔 内有苦杏仁味。
吸入氢化物中毒死亡者,大脑、海马、纹状体、 黑质充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 生,心、肝、肾实质细胞浊肿。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故大脑首先受累, 呼吸衰竭是氰化物中毒的最严重的表现。
在消化道中释放出的氢氧离子具有腐蚀作用
正常人体内含有硫氰生成酶,能使少量CN转变为无毒的硫氰化物,由肾脏排出。但 这种机体解毒反应进行比较缓慢,当不足 以解除氢氰酸的毒性时,即发生中毒并使 得细胞缺氧窒息。
保持体温、尽早供氧,最好用高压氧
一般处理
镇惊止痉 心跳停止者,切忌口对口吹气,以免抢救
者中毒,可采用挤压胸廓或伸展双上肢等 方法; 进行人工呼吸给呼吸兴奋剂以及在必要时 持续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复为止 同时进行静脉输液、维持血压等对症治疗
特效疗法
特效解毒药有:
硫代硫酸钠 亚硝酸盐类 美蓝 含钴的化合物: 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
诊断
有氰化物的吸入史或食入史。 .急骤发生的意识障碍伴中枢神经抑制 口唇及指甲无发绀现象,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呼气和口腔内有杏仁味 实验室检查:血、尿、唾液中硫氰酸盐含量增
加(正常人为3.09mg/L, 吸烟者均值为6.29mg /L)。 对疑为氰化物中毒时,可用特效解毒剂作诊断 性治疗。 取标本作氰化物分析,方法复杂,非一般医院 所能推行
解毒机制: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如亚硝酸 盐可使血红蛋白迅速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后者三价铁离子能与体内游离的或已与细 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基结合形成不稳定 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而使酶免受抑制。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又可解离出氰 离子,故需迅速给予供硫剂如硫代硫酸钠, 使氰离子转变为低毒硫氰酸盐而排出体外。
小剂量中毒可以出现15~40分钟的中毒过程 多于食果仁后2~6小时内发生症状。皮肤接触後 会有溃烂、皮肤刺激及红斑;眼睛接触後会有刺 激、烧伤、视力模糊,过量或延时性接触会造成 眼睛永久性伤害。
一般中毒者,依据其临床表现 可分成四期:
(1)前驱期:口服中毒者有口、咽部灼热感, 恶心呕吐、呕吐物有苦杏仁味,同时伴有 头痛、头昏、乏力、耳鸣、胸闷、大便紧 迫感等。 吸入中毒时可有眼、咽喉及上呼 吸道刺激症状。两侧瞳孔先缩小后扩大, 此后神志迅速模糊、昏迷。
轻度中毒
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或美蓝三者中 任何一种均可(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见下)
也可用羟钴胺、氯化钴。
重度中毒
为了争取时间,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 放在手帕中压碎,置患者口鼻前吸入,每 隔1~2分钟吸入15~30秒,可反复应用2~3 次,直至静脉注射亚硝酸钠为止
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治疗:
)呼吸困难期:呼吸困难、脉快、瞳孔先缩 小后扩大,此后神志迅速模糊、昏迷。
痉挛期:强直性或阵发性惊厥,甚至角弓 反张、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呼吸
浅慢,最后呼吸、心跳停止。失症和出现 类似于帕金森疾病的综合征。
慢性影响
氰化物的慢性中毒多为吸入性中毒, 慢性粘膜刺激症状,如咽炎、结膜炎、鼻炎等。
氰化物可由某些细菌,真菌或藻类制造
日常生活中,水果的核中通常含有氰化物 或含氰糖苷
如从事电镀、油漆、染料、照相、橡胶等 行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多。
汽车尾气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氰化氢, 燃烧某些塑料也会产生氰化氢。
中毒途径
职业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 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为主。 自杀或投毒谋杀 通过皮肤吸收,但吸收速度比口服慢。 火灾现场的毛料、丝质衣物燃烧亦是氰化
氰化物中毒
【概述】
氰化物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 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
通常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 是指包含有氰根离子(CN-)的无机盐,常见 的有氰化钾、氰化钠、氰化氢等
有机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 是世界公认的一类剧毒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
同时尽快配制1%亚硝酸钠溶液依年龄大小用 10~25ml(或10mg/kg),加入25%葡萄糖液 20ml,由静脉每分钟注入2~3ml(密切注意血 压,如血压下降即肌注肾上腺素,血压明显下 降时应暂停注亚硝酸钠);或用1%美蓝每次 10mg/kg(即每次1%溶液1ml/kg),加25~50 %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注射时观察口唇,出 现暗紫发绀即可停药。
鉴别诊断
一氧化碳中毒:有CO吸入史,多呈昏迷, 无痉挛或伴有精神症状,皮肤粘膜樱桃红 色,尿中硫氰酸盐含量不增高。
有机磷中毒: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 经症状;皮肤粘膜紫绀、血液AchE活性下 降
治疗
一般处理:
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场所,脱去污染衣服; 皮肤或眼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冲洗;
催吐、洗胃:可用1∶2000高锰酸钾、5% 硫代硫酸钠或1%~3%过氧化氢
致死量
口服致死量氢氰酸为0.06 g 氢氰酸气体:每升空气含0.3—0.5毫克,吸
入可立即致命;
成人服苦杏40~60粒,小儿服10~20粒可引 起中毒,甚至死亡。吃未经处理的木薯3-6 两能引起严重中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或吞服大量氰化物者,可在2— 3分钟内呼吸停止,呈“电击样”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