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5松鼠》word教案 (5)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教案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对松鼠的生动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1.1.1 细节说明:利用图片、实物或故事形式,让学生对松鼠有直观的认识。

1.1.2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松鼠的特点,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1.1.3 细节说明:导入课文《松鼠》,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1.1 细节说明:对生字词进行音、形、义的解释。

2.1.2 细节说明:举例说明生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2.1.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1.1 细节说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运用。

3.1.2 细节说明: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1.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1.1 细节说明:能够正确拼读、书写生字词。

4.1.2 细节说明:能够概括课文的大意。

4.1.3 细节说明: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5.1.1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5.1.2 细节说明: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1.3 细节说明:让学生通过例子练习运用修辞手法。

(由于教案内容较多,这里仅提供了五个章节的框架和部分细节说明。

您可以根据需要继续编写后续章节的教案内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元素的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学习。

6.1.1 细节说明:课件应包含课文朗读、生字词解释、重点句子分析等功能。

6.1.2 细节说明:利用动画、声音等效果,增加课件的趣味性。

6.1.3 细节说明:课件应便于教师操作和引导学生互动。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勤劳、善良、聪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松鼠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松鼠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松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松鼠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检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去观察松鼠和其他动物,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驯良(xùn)乖巧(guāi)蛰伏(zhé)惹恼(rě)褐色(hè)矫健(jiǎo)爪子(zhǎo)遮蔽(zhèbì)分叉(chà)翘起(qiào)勉强(qiǎng)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合作探究:1.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3)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松鼠》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松鼠》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松鼠》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具体描述。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松鼠》课文。

2.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松鼠的资料、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松鼠图片,引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2)简要介绍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松鼠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进行讲解。

(2)讲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松鼠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松鼠的特点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场景。

3. 写一篇关于松鼠的小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拓展对松鼠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对松鼠的描述和赞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松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简要介绍松鼠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松鼠的短文。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科普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加强训练。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松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松鼠》。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增长关于动物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描述松鼠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事物的特点,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情怀。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松鼠》。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通过分析课文,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事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松鼠这一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松鼠》,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究:(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学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松鼠的特点和习性。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课文《松鼠》。

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篇关于松鼠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松鼠》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教学拓展环节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写作水平。

4.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松鼠》。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增长关于动物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描述松鼠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松鼠教案

《松鼠》◆教材分析《松鼠》位于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主要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松鼠》位居本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文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松鼠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看图片,猜猜看,烘托课堂氛围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有没有见过松鼠?想不想了解它的故事?那就让我们随同法国的博物馆布封去看看松鼠吧。

二、资料链接简介作者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本课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

三、整体感知1. 注意加粗字。

驯(xùn)良矫(jiǎo) 健帽缨(yīng) 榛(z hēn)子榉( jǔ)实蛰( zhé)伏编扎(zā) 苔藓(tái xiǎn)2.注意词义。

(1)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蛰伏(2)系在帽子上的穗状装饰物。

帽缨(3)和顺善良。

驯良(4)聪明、机灵。

乖巧(5)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6)对情况的变化察觉得快。

机警四、朗读课文解决问题1.本文中的小松鼠有什么特点? (请用文中词语概括)漂亮驯良乖巧2.课文分别是在哪些段落阐述这些特点的?明确:很讨人喜欢,漂亮(第2节)、驯良(第3节)、乖巧(第4、5节)3.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明确: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层次结构:由总到分鼠,你该如何向你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呢?(提示:结合文章内容,确定好自己的思路。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

七年级语文《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分析课文中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描绘松鼠的形象。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分析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松鼠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具体描述。

(2)如何通过课文发挥想象,描绘松鼠的形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感受文学作品的韵律美。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松鼠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松鼠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4. 朗读体会: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学作品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松鼠的形象。

3. 搜集有关松鼠的其他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3. 学生能够分析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鼠》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课文作者,是著名学者、作家,著有。

(6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矫健()蛰伏()苔藓()惹恼()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8分)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善良驯良温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⑵它们是十分()(警惕警觉警醒)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

⑶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美丽标致);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

⑷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警惕机警警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或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揣摩其表达作用:(6分)⑴它们从来(一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

⑵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⑶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5.如果用四张宣传画介绍松鼠,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呢?你能给每幅画取个名吗?(4分)6.课文第一段“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在文中的作用是。

(6分)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四个句子,恰当的一组是()(6分),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⑴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⑵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⑶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⑷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⑴⑶⑷⑵B、⑷⑶⑵⑴C、⑶⑷⑴⑵D、⑵⑴⑶⑷8.下列句子中所标重音与提供的情境最相符合的一项是()(6分)吴明参加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好朋友小丁得知决赛结果后,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A、你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B、你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C、你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D、你荣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片断练习:请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的片断。

(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松鼠松鼠不敢下水。

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些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2.选文第一段写了松鼠三个方面的习性,请加以概括:(3分)⑴⑵⑶3.文中写松鼠过水的细节,照应了前文“”一词。

(2分)4.第二段主要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是从哪三个方面说的?(3分)⑴⑵⑶5.写出表示松鼠搭窝次序的词语。

(3分)6.找出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表现了松鼠的什么特点?(3分)7.松鼠是怎样选择和处理搭窝所用的材料的?(3分)8.松鼠窝口的特点是,这样的好处是。

(3分)C 新颖考题集萃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苍蝇秋日晴天,苍蝇比夏日还多,嘤嘤嗡嗡。

古人有“匪鸡则鸣,苍蝇之声”的诗句。

蝇声是可厌的。

秋日蝇声特别讨厌,因为那是垂死之哀鸣——冬天一到,冻死苍蝇不足奇了。

苍蝇身体结构颇为特殊。

狗的嗅觉灵敏,它的嗅觉感官在鼻子。

蝇的嗅觉之敏锐,恐怕不下于狗。

但它的嗅觉感官却在触觉。

其微妙之处,真是一言难尽。

给苍蝇带来杀身之祸的也是它。

什么地方只要一有异味,苍蝇便纷至沓来,甚至殒身不顾。

班固感慨地说:“青蝇贪肉汁而忘溺死,众人贪世利而陷罪祸。

”科学家仔细地研究了苍蝇这种嗅觉感官微妙之处,仿此制成小巧灵敏的电子分析仪。

此“仪”用在潜艇、矿井等处,可以测量有毒气体,以便及时报警,避免祸端。

苍蝇双眼突出,宛如汽车头上的饰灯。

原来它的每只眼睛是由3000-4000个小眼组成,功能特殊,可以看到人不能看到的紫外光和光的偏振现象,能增强影像的明暗对比度,所以苍蝇看物轮廊清晰。

科学家从它那里得到启示,制成了“蝇眼透镜”。

此镜用之于照相机,则一次可拍摄1329张相同的照片,这样,邮票印刷制版就省事多了;用之于电影摄影机,则所拍镜头光怪陆离,惊险万状,我们看电影的人便可饱享眼福了;用之于“偏振光天文罗盘”,则航海、航空事业得益了。

亿万斯年以前,苍蝇有四只翅膀,不知何年何月,后面的两只退化了,变成了小棒棒。

此“棒”虽小,作用却大。

苍蝇飞行时,就靠它定向、调节。

如被剪去,则苍蝇如舟失舵,如车失去方向盘,晕头转向、乱飞乱窜,惶惶乎不可终日。

今日精巧的“振动陀螺仪”就是仿此“棒”而制成。

把该“仪”置于高速飞机及火箭上,则飞行稳定而安全,实现了自动驾驶。

岂不妙哉!但是有一点,苍蝇使得人恨之入骨,必欲灭之而后快。

那就是它身上经常带细菌,传染置人于死地的疾病。

有人抽样查验,一只苍蝇从外到内,带细菌的最高量可达4亿左右。

这个秘密在哪里?说来颇有趣——人的味觉器官在舌上,名曰味蕾。

而苍蝇的“味蕾”却在脚尖上。

《诗经·青蝇》云:“营营青蝇,止于樊(篱笆)……”要是真的仅停在这些地方,那倒也好。

可惜,脚之于味也,有同嗜焉。

只要是苍蝇喜欢的,何处不“止”?止的地方,有的说来恶心,不说也罢。

这大概就是它带细菌、传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1.文章从苍蝇的鸣声开始写起,但写作的重点却是苍蝇的器官,这两部分之间的过渡句是。

(3分)2.文章详写苍蝇的器官,目的是说明它们对于仿生学的重要意义:(3分)模仿苍蝇的嗅觉感官的结构与功能,制成了。

模仿苍蝇的眼睛的特殊结构与功能,制成了。

模仿苍蝇由翅膀退化的“小棒棒”,制成了。

3.第6段中,用加点的“但是”一词,其作用是什么?(3分)4.文章在写了苍蝇器官的功能及其仿生价值之后,为什么又写苍蝇身上带有很多病菌?选择不正确的一项()(3分)A、因为利用苍蝇味蕾的特征,将来可以仿生。

B.说明苍蝇的味蕾长在脚上是它带菌量很高的原因。

C.提醒人们苍蝇虽有仿生价值,但不可忽视它的危害。

D、写苍蝇使人痛恨,与开头写苍蝇的鸣声使人讨厌相呼应。

5.理解文中划线处加点词的含义,请各写一个含有此词此义的成语。

(3分)①垂死之哀鸣()②贪肉汁而忘溺死()③置人于死地()6.第4段中可直接表现“蝇眼透镜”给人类带来好处的词语是:、、。

(3分)7.文末引用《诗经·青蝇》中的诗句,是为了()(3分)A、说明苍蝇是青色的。

B.说明苍蝇过去只停留在蓠笆上。

C.说明苍蝇并不只停留在篱笆上,而是经常停留在非常腌脏的地方。

D、说明苍蝇如果能“改邪归正”,只停留在篱笆上,那就好了。

(二)武夷蛇市福建是古代闽越人的故乡,故而称闽。

就字而论,“闽”乃长虫登堂入室,门内之虫也。

其人以闽自名,实质昭示了对蛇的敬畏与崇拜。

福建的蛇的确很多,1996年暑期,我们几十位学员组队赴武夷山科学考察,对此终于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

武夷山是闽北的高山,素有“蛇类王国”之称。

这里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覆盖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是蛇类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

武夷山有蛇类62种,其中毒蛇16种,仅五步蛇就有50多万条。

分水关是闽赣通道的要隘,车过分水关,我们一行人就离开了江西,踏上了武夷山市的地面。

在武夷山市,街头巷尾,旅游景点,蛇市不时可见。

所谓蛇市,不过是几伙人凑在一起,合一爿简陋的店面,三两条木质案几,几只装蛇的铁丝笼子,辅之以必要的原料、工具,逢人兜售的摊点而已。

所卖尽为毒蛇,是公开的贩“毒”、卖“毒”。

毒蛇的种类很多,有眼镜蛇、竹叶青、五步蛇,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毒蛇。

眼镜蛇虽关在笼子里面,却临危不倒威,半截身子高高挺立,尖尖的三角脑袋傲然昂起,脖子鼓得扁平,犹如一面撑足的灰色船帆。

小眼睛里透出逼人的凶光,阴险的嘴角缝里不时吐出信子,轻灵快捷地颤动着,挑衅味十足。

竹叶青则是另一副模样,安娴恬静,懒于动弹。

它们小者如竹枝,大者如钓竿,通体嫩黄中泛着碧绿,蛇身圆润如玉,酷似竹节,有几许可人之处,招人怜爱。

五步蛇是武夷山的特有蛇种,也是优势蛇种,极毒。

据称,凡人遭咬之后,五步之间必死无疑,故名五步蛇。

和前两者相比,五步蛇是彻头彻尾的“土冒”,浑身的土色,窝铺成一摊,纹丝不动,与干透的水牛粪毫无二致。

半睁半闭的眼睛,似睡非睡,使人察觉到这是一堆活物。

蛇市的营生,或卖蛇酒,或卖蛇胆。

蛇酒的泡制极为简单。

顾客选蛇论价之后,摊主取来备好的玻璃缸,注入成酒,外加几味配好的中草药,然后将活蛇捺入缸中,加盖玻璃塞,再沿玻璃塞口均匀涂上水玻璃封口,即可交付顾客。

蛇酒一般要封存一年半载之后才可饮用。

蛇的毒性越大,蛇酒的品质越好。

蛇酒对于风湿病等疾病;确有独到的疗效。

眼见蛇在透明的玻璃缸中上下左右翻搅,联想到某地有人饮蛇酒时遭蛇咬的传闻,心中悚然。

蛇胆是明目的,都是现取现用。

顾客认可后,摊主便赤手伸入笼内,顺势拿住蛇颈,拽出笼外。

就在案几上,取一枚小圆钉扎住蛇尾,用剪刀自泄口处刺破蛇腹,挑出内脏,摘下蛇胆。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虽说带有卖弄的成分,但毕竟需要胆略。

蛇胆是要兑酒吞服的。

摊主备有酒盅,斟上半杯白酒,放入蛇胆。

讲究者亦有自带白酒的。

蛇胆胆壁极坚韧,要用剪刀剪破,胆汁方能溢出与酒掺和。

一般蛇种的胆汁呈墨绿色,唯五步蛇胆汁色泽金黄,化入酒中,浑如小磨麻油,口感也上好。

蛇的下脚并不浪费。

蛇肉是上等的佳肴,蛇皮可作炒“龙袍”之用。

雄性五步蛇的蛇鞭,则是名贵的补品。

据说惯于精打细算的日本人,现在连蛇肠也不丢弃,刺破洗净之后,于热汤中煲而食之。

如择其药用,最普通的就是将蛇身烘干,研成蛇粉出售。

一条一公斤开外的五步蛇,仅能制得七八两蛇粉。

五步蛇的蛇粉极平常,灰白色,带有焦糊香味,味道如餐桌上的炸鳝丝。

五步蛇粉能去湿毒,对婴幼儿尤为有益,春末夏初服用,可保一个夏秋无疖无疮。

武夷蛇市,蛇源出自地产野生山蛇。

蛇市的兴旺,会是当地蛇类悲剧的开始吗?8.《西游记》中孙悟空把称作“黑头虫”,《水浒传》中武松把称作“大虫”,本文中的蛇可称为。

(3分)9.“闽赣”分别指的是、。

(4分)10.蛇类理想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4分)11.“所卖尽为毒蛇,是公开的贩‘毒’、卖‘毒’”。

此句中的两个“毒”为什么加引号?有什么作用?(4分)12.文中对眼镜蛇、竹叶青、五步蛇的介绍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三种毒蛇的外部各有什么特征?(4分)13.对蛇酒的泡制的介绍,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这种泡制的特点本文用哪一词语来概括?(3分)14.蛇的“下脚”包括哪些东西?(3分)15.作者对于武夷蛇市抱有什么样的态度?(4分)A 基础储备卷1.布封法国《自然史》 2.矫健(jiǎo)蛰伏(zhé)苔藓(xiǎn )惹恼(rě)3.驯良警觉漂亮机警 4.此从略 5.符合题意即可 6.既是总起,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