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达到70亿:

合集下载

70亿世界人口是怎么来的

70亿世界人口是怎么来的

70亿世界人口是怎么来的D-Horse发表于 2011-11-02作者:D-Horse1999 年10 月12 日凌晨0 时2 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一名男婴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人口达到了60 亿。

时光流转,仅仅12 年之后,2011 年10 月31 日,菲律宾婴儿,丹妮卡·卡马乔的诞生象征着世界人口突破70 亿。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诧异,这个“ 70 亿”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别急,让我们从头说起……人口是如何增长起来的早期人类以狩猎和觅食为生,世界范围内数量约为100 万,到农业得到发展之前,其数量也未超过1500 万。

而公元 4 世纪时,东、西罗马帝国人数总和已超过5600 万。

但随之而来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几乎给欧洲文明以毁灭性打击,其人口数量从公元541 年到公元8 世纪间锐减50% 。

随后欧洲文明渐渐复苏,人数从公元1000 年的3850 万上升至1340 年的7350 万。

好景不长,1347 年黑死病席卷而来,3 年时间世界范围内死亡7500 万人,整个14 世纪约死亡 2 亿人。

又过了150 年,欧洲人口数量才得以恢复。

中世纪前后,疾病、战争是阻碍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原因。

但鼠疫并未彻底根除,反复爆发几次后才于19 世纪彻底结束。

世界人口变化图(图像来源:维基百科)直到近代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婴幼儿死亡率降低,人类预期寿命上升,世界人口才呈现陡然上升的趋势。

各个时期的人口模型从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我们不难发现,人口的增长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早期关注于人口统计的科学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条件,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数据分析。

他们从自身地域出发,通过观察和推测,发展出早期的人口统计学理论和模型,比如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

他认为,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人口将按恒定的净增长率,以几何级速率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
印度教人口分布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人口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和孟 加拉国等南亚地区。
语言人口分布
汉语人口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 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新加 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
区。
英语人口分布
英语是全球最通用的语言之一 ,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 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
影响
难民和移民对输出国和输入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社 会、政治等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世界人口的分布
contents
目录
• 世界人口概述 • 世界人口地理分布 • 世界人口经济分布 • 世界人口文化分布 • 世界人口迁移
01 世界人口概述
世界人口数量
世界人口数量
据统计,全球人口数量已超过70亿,并且仍 在持续增长。
人口增长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增长 速度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非洲人口分布
01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数量 超过1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约 16%。
02
非洲人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 地区,尤其是尼日利亚、埃塞俄 比亚、刚果(金)等国家。非洲 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也较高。
欧洲人口分布
欧洲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数量超过7亿,占全球总人口的 约10%。
欧洲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德国、法国、 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欧洲北部和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 低。
法语人口分布
法语是法国、比利时、瑞士等 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同时在非洲许多国家也有大 量使用者。
西班牙语人口分布
西班牙语是西班牙、拉丁美洲 国家和美国等地的官方语言,

世界人口70亿是哪一年

世界人口70亿是哪一年

世界人口70亿是哪一年世界70亿人口日是指2011年10月31日。

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2011年10月30日伦敦时间24点整时全世界人口钟显示现有6999938456个人。

10月31日,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

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世界人口达到70亿的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

1999年,波黑出生的阿德南·梅维奇被定为“第60亿人”,为此举行的纪念仪式还历历在目。

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统计显示,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

在全球70亿人口中,有18亿是10岁到24岁的年轻人。

据预测,如果目前的生育率不变,本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即将突破90亿,此后人口增速才会放缓,到本世纪末超过100亿。

在发布2011年人口状况报告的时候,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奥索蒂梅欣认为,70亿人口“是挑战也是机遇”。

“机遇”存在于何处?事实上,人口问题也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适量、适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是发展的重要动力,被称为“人口红利”,但劳动力数量过大也会带来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不高、性别比例不均衡等,则会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奥索蒂梅欣认为,全球70亿人口中的18亿年轻人,有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在教育、卫生等领域增加投入,提高他们的能力,将会为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

生活中的大数20个例子

生活中的大数20个例子

生活中的大数20个例子生活中的大数有很多,下面列举了20个例子。

每个例子都符合标题内容,且内容不重复。

1. 世界人口:全球目前人口已经超过70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2. 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的GDP在数万亿元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3. 万里长城: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物,长度达到2.4万多公里。

4. 中国面积: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总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

5. 阿里巴巴市值: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之一,市值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

6. 中国移动用户数: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亿。

7. 人民币存款:中国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已经超过了200万亿元。

8. 中国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

9. 世界贸易总额:全球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20万亿美元。

10. 中国煤炭消费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每年消费量超过20亿吨。

11. 世界铁矿石产量:全球的铁矿石产量已经超过20亿吨。

12.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20万公里。

13.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万公里。

14. 中国旅游人数:中国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0亿人次。

15. 世界邮政包裹数量:全球每年处理的邮政包裹数量已经超过20亿件。

16.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9亿。

17. 中国手机用户数: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3亿。

18. 世界飞机起降次数:全球每年的飞机起降次数已经超过20亿次。

19. 世界汽车保有量:全球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亿辆。

20. 中国电视用户数:中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亿户。

以上是生活中的20个大数例子,每个例子都体现了庞大的数量。

这些数字反映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让我们对世界的规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一地理世界的人口试题

初一地理世界的人口试题

初一地理世界的人口试题1.目前世界上人口总数已达到了:A.50多亿B.60多亿C.70多亿D.55亿多【答案】C【解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在2011年10月31日,世界第70亿居民出生,说明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

四个选项中,A、B、D已经成为过去,故C为正确选项。

【考点】了解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的现状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目前世界人口到达70亿,明确世界人口现状。

2.下列地区人口稀少的是:A.欧洲西部B.北美洲东部C.亚洲东部D.非洲北部【答案】D【解析】人口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发展历史相关。

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欧洲西部工业发展较早;北美洲东部、亚洲东部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故A、B、C地区人口稠密。

非洲北部大部分是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稀少,D为正确选项。

【考点】了解世界人口稀少地区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人口稀少分布地区,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多分布在:A.热带沿海B.温带沿海C.热带雨林D.温带内陆【答案】B【解析】世界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发展历史相关。

自然环境优越,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集。

热带沿海、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自然环境不太优越,不适宜人口分布,故A、C不符合题意。

温带内陆地区,降水较少,自然环境不太优越,不适宜人口分布,D不符合题意。

温带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故B为正确选项。

【考点】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人口稠密分布地区,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4.到目前为止,无常住人口的大洲是A.大洋洲B.南极洲C.非洲D.欧洲【答案】B【解析】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人口稠密,而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浅谈世界人口70亿

浅谈世界人口70亿

浅谈世界人口70亿以每秒两个多新生儿降生的速度计算,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名成员。

联合国号称自己的统计方法是“黄金标准”,当然,质疑总是存在:有人推算第70亿人几周前已经问世,有人推断想见这个人还得等上几个月。

尽管自诩自己的人口统计算法是“黄金标准”,但人口司承认,这一统计法仍存在不超过1%的误差。

世界人口达到70亿的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

如果把人口增长看做滴答作响的时钟,这台钟在20世纪明显走快,每增加10亿人口的间隔越来越短。

虽然由于文化普及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全球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到21世纪已显著下降,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仍会驱动着“人口时钟”快速前行。

地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据科学家测算,以生活标准计算,如果每个地球人都能享受发达国家普通人的饮食的话,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只有20亿人;而如果按照每天维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标准计算,地球可以承载120亿人。

若继续不受控制地增长,地球将不堪重负,人类将遭遇毁灭性灾难。

1798年,著名的人口问题专家马尔萨斯称,如果人口到达一定临界点,人类将面临大饥荒等危机。

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养活的人数不可能达到100亿, 当然,我们或许根本饿不死。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0亿,2100年达到100亿。

但是,也有科学家指出,人口数量或许会达到拐点,随后减少。

人口迅猛增加给世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给各国发展与稳定带来的挑战却实实在在,需要全人类妥善应对。

在英国,人们认为“70亿人口日”是地球资源稀缺进一步加剧的标志。

在世界人口70亿的大背景下,如果细看则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国家面临着各自不同的“人口挑战”。

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是挑战。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庞大、增速过快是挑战,各国粮食安全、教育、医疗、就业等面临很大压力。

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生育水平低、人口增长缓慢,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

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文档资料

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文档资料

2018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当你拿到这份报纸的时候,世界人口已超过69亿288万7287,一个月之后,这个数字将会增加622万,达到69亿931万8762。

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日前指出,地球人口正以每秒2.6人的速度增加,到2018年中后期,世界人口总数量将突破70亿大关;到2025年,世界上的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再增加22亿。

目前世界上82%的人口即57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联合国人口司近日发布报告说,在2018年中后期的某一时刻,地球人口将达到70亿。

速度:从60亿到70亿,只花了短短12年世界人口于2018年超过60亿。

美国人口咨询局负责人比尔·布茨表示,世界人口在12年间从50亿增长至60亿,从60亿增长至70亿也将在相似的时间段内完成。

目前,世界人口每年增长约8000万,超过18亿妇女正处于生育年龄,地球面临着人口爆炸。

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地球人口至少也要继续增长几十年。

到2050年,地球总人数有可能达到105亿,也可能停在80亿差别就在于一位妇女要一个还是几个孩子。

联合国的人口统计学家在估算时取了一个中间数:最新预计,2045年世界人口也许将达到90亿。

专家们普遍担心,在现在的地球上,地下水位在下降,土壤在侵蚀,冰川在融化,鱼类在消失,每天有近十亿人口挨饿。

今后数十年,可能会多出二十亿张嘴要喂,而且大都在贫穷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还有数十亿人希望挣脱贫困。

1798年,英国牧师兼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宣布了他的“人口规律”:在战争、疾病和饥饿到来,并减少人口数量之前,人口发展的速度一定比食物供应的速度快。

数量:欧洲在下降,非洲人口问题大现代医学挽救了许多生命,农业的绿色革命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人口在上世纪开始激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青霉素、天花疫苗、DDT等迅速出现,在印度,平均寿命从1952年的38岁提高到的64岁;在中国,从41岁提高到73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011年世界人口日背景材料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主题和信息回顾:70亿人口——相互扶持信息:面对这一全球性的划时代事件,机遇与挑战并存贫穷和不平等:打破恶性循环信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也能减缓人口增长妇女和儿童:解放和进步信息: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妇女和女童的力量,人类将在各个方面加快进步。

青年一代:缔造未来信息:青年充满活力、勇于尝试新科技。

今天的青年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彼此紧密联系的程度上都是空前的,他们正在改变世界的政治和文化。

生殖健康和权利:与生命有关的事实信息:如果我们能够确保每个新生命都在期待中降生、每次分娩都平安,家庭将变得更小、更巩固。

环境:健康的地球、健康的人类信息:地球的健康关乎我们所有70亿人口的命运以及未来人类的命运。

老龄化: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低生育率和长寿将给世界带来一个新挑战:人口老龄化。

城市化:规划发展信息:新增的20亿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因此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着手规划。

70亿人口——相互扶持2011年10月,地球人口达到70亿。

这个全球性的划时代事件带来了良机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健康状况改善了,虽然世界各地的夫妇选择少生孩子,但是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为每年增加大约7800万人,相当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希腊和葡萄牙人口的总和。

几乎所有这些新增长的人口(每100人中就有97人)都来自欠发达国家,其中有些国家已难于满足其现有人口的生存需要。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受食品安全、水资源短缺和与气候有关疾病威胁的人口数量之巨可谓前所未有。

同时,许多富裕和中等发达国家面临着低生育率、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

我们能否生活在一个健康的地球上取决于我们现在做出的决定。

面对全球人口达到70亿的现状,人类需要互相扶持。

1804: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27:20亿(123年后)1959:30亿(32年后)1974:40亿(15年后)1987:50亿(13年后)1998:60亿(11年后)2011:70亿(13年后)2025:80亿(14年后)2043:90亿(18年后)2083:100亿?(4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似乎正在减缓。

但是目前高达37亿的育龄人口数量意味着世界人口在未来几十年将继续增长。

世界人口将何时到达下一个10亿(以及未来更多的10亿)取决于我们今天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女童教育和扩大妇女机会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投入的资金。

趋势1950年至今,世界平均寿命已经提高了20岁,即从48岁提高到今天的69岁。

同时,由于医疗技术的突破和环境卫生、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得以拯救,死亡率呈稳定下降的趋势。

世界人口总生育率在50年中下降了几乎50%。

尽管各国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量从1950年每个妇女生5个孩子下降到了2010—2015年的2.5个孩子。

按照目前的趋势,世界人口将于2050年略超过90亿,并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

全球性的数据掩盖了各国间的巨大差异。

日本、大多数欧洲国家、新加坡和俄罗斯妇女的生育率为每名妇女生1.5个孩子或更少。

但是在阿富汗和许多非洲国家,生育率达到5.0或更高。

如果这种差别继续维持,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

生育水平很重要。

例如:德国人口为8200万,埃塞尔比亚人口为8300万,目前两国人口总量大致相当。

但是德国的生育率是每名妇女生1.4个孩子,而埃塞俄比亚每名妇女平均生4.6个孩子。

那么,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有可能下降到7500万,而埃塞尔比亚人口将几乎翻倍,达到1.45亿。

新世纪、新因素经济、政治和环境因素影响人口增长和变化的方式。

自1999年10月世界人口达到60亿以来:通信革命席卷全球。

由于手机技术和社会媒体的发展,信息得以在全球范围迅速传播,草根人群找到了表达意见观点的平台。

互联网电子商务改变了全球消费、人口流动和贸易的方式。

全球所有的人口统计、经济和环境数据统计都显示,中国已成为一个主要因素。

2001年 9月11日改变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全球政治重新洗牌,冲突区域发生改变,移民潮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千年发展目标将消除贫困列为各国领导人应优先关注的发展要务,将女性生殖健康列为关键因素。

2008-2010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食品价格上涨,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也减慢了国际援助的脚步。

目前全世界用于计划生育的捐助停滞于每年4亿美元。

而在2002年,此类捐助曾经高达7亿美元。

如果能够获得必要药物和治疗,艾滋病已经是一种可治的慢性病。

对于贫困国家的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这种传染病仍在继续蔓延,艾滋病在某种程度上仍等同于死亡判决书。

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影响波及每个国家和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贫困和不平等:打破恶性循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也能减缓人口增长。

虽然减少贫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但是国家间以及国家内部仍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

在最贫穷的国家,极度贫困、食品不安全、不平等、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构成恶性循环。

投资改善医疗卫生和教育,尤其是妇女和女童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状况,将能够减少贫困,从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将对子女健康成长更有信心。

那么许多人将选择少生孩子。

这样能够减轻家庭和政府的压力,能够增加儿童的医疗教育投入、提高生产力、使家庭和国家的未来都变得更加光明。

延长怀孕间隔时间有利于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并使其家庭和所在社区长期受益。

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工作、挣钱、消费及储蓄。

少生孩子将使国家获得“人口红利”。

如果有大量人口处于工作年龄而老人和儿童的人口相对较少,那么这将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刺激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时,减少人口迁移的最好方法就是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通过帮助女童和妇女获得教育、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信贷、培训、财产所有权和法定权利,将扩展其潜在的经济能力,使她们可以对人生有更多的选择,而不仅局限于生育子女。

现状研究显示1965年到1990年间东亚主要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人口红利”。

政府对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投入(以妇女为主要受益对象)刺激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家庭规模缩小了,工作人口增加了,这些变化都与老人和儿童的数量有关。

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是那些歧视妇女最严重的国家,这些国家禁锢了其半数人口的生产力。

按照联合国对各国性别平等的排序,依降序排列,排名最低的10个国家分别是:喀麦隆、科特迪瓦、利比里亚、中非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阿富汗、马里、尼日尔、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也门民主共和国。

农村地区儿童体重不足的几率几乎是城市的两倍。

贫穷状况最严重的是南亚。

最贫穷的26个非洲国家共计有4.1亿人口,但是在同样贫穷的状况下,仅印度的八个邦就有4.21亿人口。

趋势按照日均1.25美元或以下为赤贫的标准,生活在赤贫状况的人口从1990年的18亿下降为2005年的14亿。

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字同期从46%下降为27%。

2005年,发展中国家每4个5岁以下儿童就有1人体重不足。

这个数字在1990年曾经高达三分之一。

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自1990年以来,世界饥饿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这个成绩主要归功于亚洲的进步,尤其是东亚在这方面的进步。

但是,人口的增长意味着饥饿人口的绝对人数从8.15亿增长到了9.25亿。

在最贫困的国家,许多家庭一半以上的收入用于食品。

2010年6月以来,粮食价格的上涨致使生活在日均1.25美元之下的贫困人口新增了4400万。

东亚的贫困率1990年几乎达到60%,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20%以下。

但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进步微乎其微,贫困率仅仅从58%下降为51%。

2008-2010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估计将新增6400万极端贫困人口,这些人口主要集中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东亚和东南亚。

财富不均继续加剧。

1960年,最富有的20%人口占有全球70%的收入。

世界银行发现2005年这个比例上升为77%。

同时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的财富总量从1960年的2.3%下降为2005年的1.5%。

气候变化可能在许多方面给扶贫工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干旱、洪水和风暴将严重影响粮食作物产量。

到2050年,可能又会有2500万名儿童营养不良,这些儿童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

妇女和女童:解放和进步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妇女和女童的力量,人类将在各个方面加快进步。

世界人口达到70亿,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我们决不能让世界半数的人口失去充分发展其潜力的机会。

投资改善妇女和女童状况极具成本效益,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问题起着根本性作用。

如果妇女身体健康、受过教育并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她们将推动其家庭、所在社区和国家的进步。

然而妇女仍然面临着广泛的歧视和暴力。

她们在土地的拥有权、获得信用、得到体面的工作方面落后于男性,极少有女性充当决策者的角色。

限制她们能充当何种社会角色的因素并非她们本身作为女性的生物属性,而常常是文化和宗教的因素。

这些社会因素的地域性差异很大,并且经常变化。

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生殖健康和权利将改善她们的福祉、提高生产力,对今天和未来的人类社会将产生积极影响。

女性将大部分薪酬用于家庭的食品、教育和医疗保健。

因此投资改善女童和妇女状况将能够:促进家庭稳定、巩固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区的和平与稳定。

现状联合国1979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公约。

它为全世界妇女争取人权和平等权益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蓝图。

法律和风俗习惯常常剥夺妇女和女童的许多权利,例如上学、拥有土地、继承财产、获得信用、接受培训或者在工作领域获得提升的权利。

法律有关制止家庭暴力的条文常常得不到切实的落实。

男性在这些领域中掌握着大部分的权力,因此性别平等需要男性的支持。

全世界7.76亿成年人文盲中,三分之二是女性。

女性承担了全世界三分之二左右的工作,生产了半数的食品,但是她们的收入仅占全世界收入的10%,她们的财产仅占全世界的1%。

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性别选择性的人工流产和忽视女婴,全世界有超过1.34亿女性“失踪”。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15-24岁的女童和妇女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同年龄段男性的两倍,部分原因在于女性脆弱的社会经济地位。

尽管覆盖比例增加,但是仅有半数需要艾滋病抗逆转药物的女性能够得到所需的药物。

]高达7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曾经遭受暴力伤害。

15-44岁女性因性别暴力致死或致残的人数相当于同年龄段的癌症死亡人数。

超过1.01亿小学适龄儿童未能上学,其中半数以上是女童。

不良生殖健康是导致发展中国家15-49岁女性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

每年有超过35万名妇女(每90秒钟就有1名)死于怀孕或分娩并发症。

几乎所有这些死亡病例(99%)都来自发展中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