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润肤洗剂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手部角化性湿疹50例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与振腹推拿联合治疗能缓解老年慢性功能性腹胀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与李娅玲等[11]研究结果一致㊂老年慢性功能性腹胀患者气机升降出现阻滞,易发生排便㊁排气不畅等现象[12]㊂振腹推拿中通过推拿气冲㊁章门㊁期门㊁大横㊁关元等穴位可激发肾经经气,增强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对脾胃起温煦㊁濡养作用,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㊂两种疗法联合应用,通过温度㊁药物按摩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的活动以调整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加快肠胃的蠕动,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㊂药膏中的木香㊁冰片等药物具有开瘀通便㊁泄满消胀的作用,按摩与加热可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从而使气机运行得畅㊂观察组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无差异(P >0.05),提示中药膏摩与振腹推拿联合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㊂由此可见,联合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更符合当前临床及患者需要㊂综上所述,采用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中药膏摩与振腹推拿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腹胀,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泌素水平,调理患者气机,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陈定定,刘小琼,林佳.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7):13-14.[2]陶琼芳,戴高中.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胀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9):164-166.[3]归建尔,蒋文蔚,杨树超.艾灸神阙联合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腹胀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20):178-181.[4]翟晓梅.公共卫生实践的特点与伦理原则[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4):6-10.[5]德罗斯曼.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M ].3版.柯美云,方秀才,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李乾构,王自立.中医胃肠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8):3619-3625.[8]朱向东,安耀荣.气机升降理论探析[J ].中医研究,2006,19(9):1-3.[9]赵海娟,魏清琳.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2):110-113.[10]许爱婷,梁浩斌,李际强,等.六经辨治老年患者功能性腹胀经验分享[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9):44-46.[11]李娅玲,程宇航,薛莎.薛莎教授以 理气 为法治疗腹胀满病经验[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9):136-139.[12]谭为华,肖光志,潘传慧,等.浅析功能性腹胀从疏肝通调而治[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2):87-89.(收稿日期:2022-03-30)作者:陈焱华,E -m a i l :c yh 202288818@163.c o m 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观察陈焱华(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101500)ʌ摘要ɔ 目的:探讨与观察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择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7例㊂对照组采用甘草油膏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 <0.05)㊂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3.78%(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联合组治疗期间瘢痕㊁皮肤水疱㊁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1/37),低于对照组的21.63%(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能促进患者皮损愈合,缓解疼痛与瘙痒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总体治疗效果㊂ʌ关键词ɔ 手足皲裂性湿疹;鹅掌风;皲裂疮;甘草油膏;中药外洗中图分类号:R 275.9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621手足皲裂性湿疹为湿疹的主要类型之一,占17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023,V o l.31N o.1620.0%左右,是一种泛发性㊁局限性的炎症性㊁顽固性疾病,早期仅见瘙痒,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展为剧烈疼痛㊁苔藓样皮肤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㊂当前本病的具体发生机制还不明确,涉及的致病因素包括环境㊁免疫㊁遗传等[2]㊂皲裂性湿疹由日常生活中接触染料㊁油漆㊁清洁剂㊁剧烈日光等刺激物所致,而精神创伤㊁内分泌失调等均可加重患者病情,发病部位多见于胫前部㊁四肢㊁手部等[3]㊂当前临床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方法与药物较多,但西药治疗存在较多不良反应,物理治疗疗效有待提高[4]㊂中医药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方法多样,其中甘草油膏含甘草皂苷成分,具有去腐生肌㊁消肿止痛等作用[5]㊂中药外洗为中医外治法之一,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加大了药物接触面积,为增强药物作用提供了基础,具有快速缓解疼痛的作用[6]㊂本研究分析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就诊的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7例㊂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29ʃ2.09)岁,平均病程(4.57ʃ0.33)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5.33ʃ1.25)年,平均体质量指数(22.97ʃ1.29)k g/m2㊂联合组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36ʃ1.48)岁,平均病程(4.58ʃ0.26)个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5.28ʃ1.52)年,平均体质量指数(22.87ʃ1.36)k g/m2㊂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病程㊁受教育年限㊁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伦理要求[7]㊂1.2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掌跖部皲裂,自觉症状主要为瘙痒[8]㊂②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中阴虚血燥证的标准[9]㊂主症:皮损粗糙㊁肥厚㊁皲裂㊁干燥脱屑,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自觉瘙痒或疼痛;次症:伴有口干,不欲饮水,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㊂具备以上主症及次症两项以上者,可诊断为该证候㊂1.3纳入标准病程ȡ1个月;年龄20~80岁,自愿接受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临床资料完整㊂1.4排除标准患有皮肤癌者;手足部皮肤感染者;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遵循医嘱用药者;有神经㊁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㊂2治疗方法2.1对照组采用甘草油膏治疗㊂取甘草㊁黄芩片㊁川芎㊁白芷㊁黄连片各150g,猪脂2k g煎为膏,煎3沸,至白芷黄,去滓,外涂皮损处,每日两次㊂4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㊂2.2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润肤饮加减外洗治疗㊂养血润肤饮加减组成:当归㊁白及㊁生地黄㊁桃仁㊁鸡血藤㊁白鲜皮㊁苦参各15g,水煎20m i n,晾温后外洗㊂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 ①症状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得分为各项评分之和㊂皮损评分:皮损面积每1个手掌面积为1个计分单位,不足1个手掌计为0.5个计分单位;皮损形态:0分为无皮损,2分为轻度浸润(轻微隆起)和细碎鳞屑,4分为中度浸润(中等隆起)和片状鳞屑,6分为重度浸润(肥厚斑片)㊁厚层鳞屑㊁皲裂㊂瘙痒:0分为无,1分为偶有发作,2分为症状显著,3分为持续发作㊁坐立不安㊂疼痛:0分为无,1分为轻度疼痛,2分为中度疼痛,3分为重度疼痛㊂②观察与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瘢痕㊁皮肤水疱㊁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情况㊂3.2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无皮损,疾病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显效:无新发皮损,绝大部分皮损和症状消失(ȡ70%);有效:无新发皮损,部分皮损及症状消失(50%~<70%);无效:有新发皮损或加重现象,疾病症状加重㊂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0%㊂3.3统计学方法选择S P S 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3.4结果(1)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㊂见表1㊂27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表1 两组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x ʃs )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联合组376.77ʃ0.251.89ʃ0.11әһ对照组376.68ʃ0.343.20ʃ0.65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 <0.05㊂(2)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3.78%(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两组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联合组3722410197.30һ对照组3711146683.78注:与对照组比较,һP <0.05㊂(3)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联合组发生色素沉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对照组发生色素沉着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3%㊂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 =0.028<0.05)㊂4 讨论手足皲裂性湿疹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疼痛㊁瘙痒,部分患者可伴有过敏性鼻炎㊁哮喘等,且病程较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0]㊂西药治疗本病主要采用皮质类固醇㊁抗组胺药㊁免疫抑制剂㊁钙剂等,但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停药后易复发㊂手足皲裂性湿疹是手足部的慢性湿疹,中医学称为鹅掌风 皲裂疮 等㊂中医认为,本病可由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运化失司,使湿热内蕴,复受风湿热邪,内外邪气相搏,浸淫肌肤,或情志所伤致气郁化火㊁心火炽盛,血热郁于肌肤而成㊂湿热久羁,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致肌肤失养,故肥厚皲裂㊁瘙痒疼痛,缠绵难愈㊂本研究采用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㊂甘草油膏可清洁疮面㊁解毒㊁润肤,研究表明甘草油膏具有抗肝纤维化㊁调节免疫等作用,可发挥对皮肤的保护作用[5]㊂养血润肤饮出自‘外科证治全书“卷一,具有养血滋阴㊁息风止痒之效㊂方中当归具有排脓止痛㊁和血补血功效;生地黄 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 ;桃仁可 治血结㊁血秘㊁血燥 ;鸡血藤可 祛瘀血,生心血,流利经络 ;此四药入血分,活血养血㊂白鲜皮治 一切热毒风㊁恶风㊁风疮疥癣赤烂 ;苦参可 消风,消肿毒,消痰毒 ;此二药祛风燥湿㊁杀虫止痒㊂白及可消痈肿㊁托溃破㊁祛死肌㊁洁脓血,有托旧生新之妙用㊂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渐出现瘙痒㊁疼痛等,严重者还可导致皮肤感染㊂甘草油膏具有防止细胞炎变㊁促进血液循环㊁排钠㊁利尿等作用,还可使局部组织㊁细胞内酶的活性增强,加快局部血流速度[5]㊂研究显示,养血润肤饮还具有抗炎㊁调节免疫㊁促进机体微循环㊁抗菌止血㊁提高血浆渗透压等作用,从而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释放与抑制丙二醛的表达[11]㊂中药外洗不仅可杀菌止痒,还可清除潜伏在手足皮肤皱襞及黏附在手足黏膜上的病原菌,且有利于维持手足皮肤的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2]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瘢痕㊁皮肤水疱㊁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能缓解患者疼痛与瘙痒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总体治疗效果㊂本研究患者病例数较少,研究时间也较短,没有设置西药对照组,未观察客观指标的变化,后续研究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探索作用机制㊂综上所述,甘草油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能促进患者皮损愈合,缓解疼痛与瘙痒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治疗效果较好㊂参考文献[1]I L V E SL ,O T T A S A ,K A L D V E EB ,e t a l .M e t a b o l o m i c a n a l y s i s o fs k i n b i o p s i e sf r o m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t o p i cd e r m a t i t i sr e v e a l s h a l l m a r k s o f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d i s r u pt e d b a r r i e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J ].A c t aD e r m V e n e r e o l ,2021,101(2):407-412.[2]李斌,陈达灿.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 ].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66-169.[3]李丽真.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疗效观察[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4]原丹.健脾润肤汤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手足皲裂性湿疹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5):103-105.[5]何汉芳,何志芳.甘草香油油膏治疗久不愈合溃疡[J ].中医外治杂志,1996(4):32.[6]谢颂苗,史汉金,朱珂,等.陈汉章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皮肤疾病经验[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7):1673-1676.37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 [7]王福玲.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44-546.[8]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 ].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7.[9]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2):181-183.[10]周莹莹,张琼,张迁,等.中药外洗法治疗手部湿疹研究概述[J ].陕西中医,2022,43(2):265-268.[11]徐圆杰.中药养血润肤饮加减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J /C D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2):37.[12]沈云章,沈利玲,余宁,等.苦参蛇床子外洗方治疗湿疹皮炎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15):100-103.(收稿日期:2022-07-15)第一作者:周道安,E -m a i l :s u ji e 5257@163.c o m 浮针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疗效及治疗优势分析周道安,张 燕(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山东东营257300)ʌ摘要ɔ 目的:分析浮针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N L B P )患者的疗效及其治疗优势㊂方法:选取68例N L B P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㊂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浮针疗法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㊂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评分]和功能障碍[O s w e s t r 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 D I )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 A S ㊁O D 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浮针疗法能有效改善N L B P 患者疼痛,缓解其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高㊂ʌ关键词ɔ 非特异性下背痛;慢性腰痛;痹证;浮针疗法中图分类号:R 246.1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622下背痛(l o w e r b a c k p a i n ,L B P )并非具体的疾病名称,是指下部腰椎㊁腰骶区或骶髂区因肌肉或韧带损伤㊁劳损而出现的一种疼痛症状,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5%以上[1],可归于中医的 腰痛 痹证 等范畴㊂目前,L B P 的分类较多,根据发病因素可分为特异性㊁神经根性和非特异性3种,其中非特异性下背痛(n o n s pe c if i c l o w e r b a c k p a i n ,N L B P )临床发病患者较多,占腰背痛发病总人数的90%[2]㊂N L B P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80%以上的患者可在1个月之内自行好转,但少数患者缠绵难愈,病程较长,且该病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3]㊂临床一般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治疗N L B P ,临床疗效各有差异[4]㊂浮针疗法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扫散㊁挤压等手法作用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以疏经通络㊁行气活血[5],适用于N L B P 的治疗㊂本研究分析浮针疗法对N L B P 疼痛的缓解作用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广饶县中医院收治的68例N L B 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㊂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6.72ʃ5.2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 M I )(22.97ʃ2.15)k g/m 2,平均病程(6.32ʃ2.03)d ㊂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34~73岁,平均(55.54ʃ5.63)岁;平均B M I (23.16ʃ2.07)k g/m 2;平均病程(6.61ʃ2.16)d 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广饶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伦理审批号:20190727)㊂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文献[6]制定:在下部腰椎㊁腰骶区或骶髂区范围内出现疼痛症状,体格检查可在上述区域有明显压痛点,少数患者可伴有下肢疼痛;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发现;排除有明显病理因素引起的下背部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㊁骨折㊁椎间盘突出㊁椎管狭窄等㊂②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中 慢性腰痛 的诊断标准:慢性腰痛,位于下背部或腰部,可一侧或双侧,局部一般有压痛;病程较长,遇劳加重,按之则舒,反复发作;可因体位不当㊁过度劳累等因素而诱发或加重;可有居所潮湿㊁跌仆闪挫㊁腰椎劳损等病47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患有局限性慢性湿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不同治疗方案。

观察指标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皮肤病变面积变化等。

结果分析表明,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和皮肤病变减轻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临床疗效评价显示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良好。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该联合疗法的机制,为局限性慢性湿疹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他克莫司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局限性慢性湿疹、临床研究、治疗方案、观察指标、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且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湿疹患者往往伴有瘙痒、发红、脱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药物,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借助本研究,为湿疹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该联合治疗方案对于局限性慢性湿疹患者症状改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也将评估患者在接受该治疗方案后的生活质量和皮肤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局限性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3 研究意义局限性慢性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身体和心理的困扰。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治疗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的情况。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地奈德乳膏联用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价值分析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地奈德乳膏联用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价值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28期(总第396期)2018年10月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①三明市皮肤病医院 福建 三明 365000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地奈德乳膏联用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价值分析张群英①【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湿疹患者联用地奈德乳膏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均应用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则在该基础上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仅为85.00%(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靶皮损面积均较大而皮损面积积分较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靶皮损面积及皮损面积积分均显著缩小或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观察组为1.67%(P >0.05)。

结论:在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地奈德乳膏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皮损等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并且安全性较高,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 慢性湿疹; 地奈德乳膏;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8.28.07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8-0155-03 湿疹是由于多种内因素与外因素共同作用所引发的真皮层或者表皮层炎症,特别是慢性湿疹在临床中较为多见。

患者的症状集中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化及剧烈瘙痒等,且病程时间非常长,临床中针对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方案较多,然而大部分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甚理想,患者治愈后容易复发病情反复发作,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

地奈德乳膏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均是治疗湿疹的常用药物,本次研究将针对慢性湿疹患者治疗中联用地奈德乳膏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徐占彬【摘要】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的效果显著.【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24【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复方氟米松软膏;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作者】徐占彬【作者单位】梅河口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吉林梅河口 1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科疾病,患者多伴有皮肤干燥粗糙、角化及皲裂、苔藓化等症状,且多数患者还可见不同程度的疼痛及瘙痒现象,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1-2]。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4.6±4.6)岁;对照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5.8±5.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1天1次,晚间涂抹。

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其中复方氟米松软膏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早晚各1次,涂药后利用保鲜膜进行封包2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应避免利用肥皂等碱性洗涤剂清洗。

甘草制剂在部分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甘草制剂在部分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甘草制剂在部分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甘草制剂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归为补气药,广泛应用于某些皮肤病治疗中。

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明甘草制剂对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甘草制剂;皮肤病;治疗;疗效甘草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归为补气药,具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效等功效。

现代医药学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制剂学等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已知甘草制剂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文综述其在某些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1 湿疹古力达丽哈·波帝[1]将60例典型的湿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4个疗程,每周观察1次,共观察4周。

同时给予外用药治疗,急性期患者给予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外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

结果表明治疗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有良好效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9%、81.8%和87.5%。

而对照组则相应为75.0%、63.6%和53.8%。

不良反应是少数人有轻度头晕,恶心,面部浮肿或血压升高,在治疗结束后上述不良反应均可自行消失。

湿疹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复方甘草酸苷片有较强的ACTH 样活性,并能稳定细胞膜,拮抗炎症介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治疗湿疹的良好疗效与此相关。

2特应性皮炎王雅冬等[2]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联合1%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研究所有入选者都符合Hanifin,Rajka等于1980年制定的AD诊断标准,并均为中、重度AD。

患者被随机编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

治疗方法是复方甘草酸苷20ml静脉推注,每日1次,疗程4周。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特征为皮肤的瘙痒、红肿、起泡和渗液等症状。

局限性慢性湿疹是湿疹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病变范围较小且持续时间较长。

目前,湿疹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治疗,其中外用药物是治疗湿疹的首选方法之一。

他克莫司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控制免疫功能来治疗湿疹。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是一种具有保湿和抗炎作用的外用药物,对于湿疹患者的皮肤修复和炎症缓解有一定的帮助。

联合应用他克莫司软膏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能会对局限性慢性湿疹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对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还较为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本研究,全面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湿疹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对局限性慢性湿疹患者皮肤病变的治疗效果;2.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3.评价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全性;4.为进一步完善该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参考;5.探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局限性慢性湿疹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减轻他们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指符合慢性湿疹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

本研究纳入的病例需要满足以下包含标准: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患有局限性慢性湿疹,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渗出等,皮损局限于部位,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且其他常见皮肤疾病排除。

对于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需在研究开始前给予详细的说明,并确保其自愿参加本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年龄、性别、皮肤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

多磺酸粘多糖联合氧化锌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多磺酸粘多糖联合氧化锌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壅,蕴阻肌肤而发;或因过食辛辣刺激之物,肥甘厚味等,肺胃积热,循经上行,血随热行,上壅于面。

若病情日久不愈,久蕴不解,生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丘疹日渐变大,或出现局部结节,累累相连。

综上所述,该病病机可归纳为“湿热、瘀痰、热毒”,本研究自拟祛湿化瘀方中采用半夏、茯苓、陈皮、黄芩、茵陈利湿化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浙贝母化痰散结,方中诸药合用共凑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之功。

火针[6]来源于古代九针,火针治疗外科疾病首见于《刘涓子鬼遗方》:“凡里有脓毒,诸药贴不破者,宜用熟铜针,于油火上燎透,先用墨笔点定,却当头以针浅刺入,随针出脓者,顺也。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用于治疗痤、软坚散,使炎性物质排,损伤组织少,不易留瘢,“邪去则正安”。

,祛脓,其疗效优于B ;疗程结束后A 组不良A 组安全性更高。

,A 组治疗中重度痤,值得临床进一步[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94-295.[4] 胡凤鸣,丁世伟,戴品.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异维A 酸胶丸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7): 663-664.[5] 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3.[6] 杨徐.自拟消痤汤结合火针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11):2347-2348.[7] 林继业,赖梅生.火针疗法的机制与其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181-3182.多磺酸粘多糖联合氧化锌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疗效观察王翠彦,黄文富,陈俊钊,李庆祥,刘金花,曾 美(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 惠州 516000)【摘要】 目的 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氧化锌在局限性慢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90例湿疹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90例湿疹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14通常根据病情的发展湿疹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伴有激烈瘙痒,易反复发作,常呈慢性病变,治疗较为困难[1]。

本研究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结合中医辩证内服汤剂配合治疗,经治疗45例观察组湿疹患者疗效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取出我院皮肤科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湿疹诊断标准[2]。

其中急性湿疹患者32例、慢性湿疹患者38例、亚急性湿疹患者20例,现将9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组)各45人进行治疗,常规组男性2419人,年龄在人,女性21人,年龄在25~68之间,平均年龄(38.6±6.2)岁,病程5d~4y;观察组男性26人,女性19人,年龄在23~70之间,平均年龄(43.5±8.1)岁,病程6d~3.5y。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组给予单纯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每次60ml,1次/d;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内服汤剂配合治疗[3],急性湿疹患者药方为:板蓝根、连翘、黄芩、刺蒺藜各15g,甘草、防风、紫草、赤芍各12g,胆草、生槐花、丹皮、川草薢各10g,1剂/d,分两次服,连用3月;慢性湿疹患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90例湿疹疗效观察秦明月河北大学医学部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摘 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

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湿疹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组)每组各45人。

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中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常规组给予单纯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3周为1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

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均获得明显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疗 前 总 积 分 值 一 治 疗 后 总 积 分 值 ) / 疗 前 总 积 分 治 治
组男 2 1例 、女 2 9例 ,对 照组 男 2 3例 、女 2 7例 ,病 程均 1 ~1 月 0年不 等 。两组在 病程 、性 别等 方 面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O 0 ) P> . 5 。
疗 效 统 计 ,但 记 录 不 良反 应 。 2 治 疗 方 法 ’
减轻 ,与对 照组 比较 差异 有显 著 性 ( < 0 0 ) P . 1 ,并且
随 疗 程 的 延 长 观 察 组 止 痒 效 果 优 于 对 照 组 ( < P 0 0 ) 观 察 组 在 治 疗 2 4周 后 , 皮 损 面 积 均 减 小 , .5。 、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P> 0 0 ) 观 察 组 在 治 .5。 疗 2 、4周 后 ,皮 损 形 态 均 好 转 ,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无显 著性 ( 00 ) 结果 见表 1 P> . 5 。 。 3 3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2周 后 ,观 察 组 组 总 有 效 率 .
观察组 。
3 疗 效 观 察
3 1 疗 效 标 准 : 分 别 于 初 诊 、 用 药 后 2周 及 4周 观 .
1 1 一 般 资 料 :所 有 患 者 均 来 自本 院皮 肤 科 门 诊 , . 均 明确诊 断 为 手部 角化 性 湿 疹 。采 用 随 机 数 字 表 法 ,
洗 涤剂 的影 响而恶化 。
减轻 ,9 > 疗 效 指 数 ≥ 7 ;有 效 :皮 损 部 分 消 5 0 退 ,症 状有 所 改 善 ,7 > 疗 效 指 数 ≥ 3 ;无 效 : O O 皮损 消退不 明显 ,症 状未 见 减轻 或 反见 恶 化 ,疗 效指
数 < 3 % 。 总 有 效 率 为 临 床 痊 愈 及 显 效 、 有 效 病 例 所 0 占百 分 比 。
将患 者随 机 分 为 观察 组 、对 照 组 各 5 0例 。 其 中 观 察
察 记 录患者 临床表 现 和治 疗 反应 等 各项 指 标 。症 状及 体征按 4级评 分 标准 进行 评 判l 。总积 分 一瘙 痒 程度 3 ] 分 值 +皮 损 面 积 分 值 +皮 损 形 态 分 值 。疗 效 指 数 一
值 × 1 0 。临 床 痊 愈 :皮 损 完 全 消 退 ,症 状 消 失 , 0
疗 效 指 数 ≥ 9 ;显 效 :皮 损 大 部 分 消 退 ,症 状 明 显 5
1 2 诊 断标 准 :参 照 《 用 皮 肤病 学 》1 . 实 及 《 国亮 l _ 杨 皮 肤病学 》 制 定 :① 好 发 于 手 掌 部 或 指 腹 部 ;② 常 见损 害有 鳞屑 、皲裂 和角 化 过 度斑 块 ,干燥 ,边 界 清 楚 ,炎症 性 ;③冬 重 夏 轻 ,常 因过 多水 洗 ,受肥 皂 或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1 0 0年 9月 第 4 卷 第 9期 5
甘草润肤 合多 粘多 洗剂 磺酸 糖乳膏 治疗手部角化性湿疹5例临 研究* O 床
钟 江 付 兰 兰 方 刚 林 辰 。 覃 永 健 张 衍
1 广 西 中 医学 院第 一附属 医院 广 西 南宁 5 0 2 30 3
的治疗手 段 。笔者 自 20 0 7年 3月 至 2 0 0 9年 1 2月 用 甘 草 润 肤 洗 剂 联 合 多 磺 酸 粘 多 糖 乳 膏 外 用 治 疗 此 类 湿 疹 ,取 得 较 满 意 疗 效 。现 将 疗 效 观 察 结 果 报 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2 2 对照 组 :外 用 多 磺 酸 粘 多 糖 乳 膏 ,涂 抹 方 法 同 .
征 评 分 情 况 :观 察 组 在 治 疗 2周 、4周 后 , 总 积 分 均 明 显 下 降 ,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 O 0 ,P P .1 d 0 0 ) 观 察 组 在 治 疗 2 4周 后 , 瘙 痒 症 状 均 明 显 .5。 、
用药 、因药 物不 良反应 而退 出试 验 ,这 些病 例 不 列 入
显著 性 ( P<0 0 ) . 5 ;观察 组 临床痊 愈率 为 5 ,总有 效率 为 8 ,总有 效 率与对 照组相 比,差异有 显 2 4
著性 ( <0 0 ) P . 5 ,观 察 组 对 瘙 痒 症 状 的 改 善 尤 为 显 著 ( 0 0 ) P< . 1 。结 论 : 甘 草 润 肤 洗 剂 联 合 多磺 酸 粘 多糖 乳 膏 治 疗 手 部 角 化 性 湿 疹 疗 效 显 著 、安 全 性 好 。 关 键 词 手 部 角 化 性 湿 疹 甘 草 润 肤 洗 剂 多磺 酸 粘 多糖 乳 膏 临床 研 究 钟 ,水 煎 温 洗 。每 日 1 。 洗 后 擦 干 , 薄 涂 多 磺 酸 粘 剂
3 2 两 组 患 者 入 组 当 天 、 治 疗 2 周 和 4 周 症 状 及 体 .
1 3 排 除 标 准 :① 手 部 真 菌 感 染 者 ;② 皮 损 处 溃 烂 、 . பைடு நூலகம்感 染 者 ;③ 近 2周 用 过 其 他 方 法 治 疗 者 ;④ 已 知 对 药 物 成 份 过 敏 者 ;⑤ 在 观 察 期 问 失 访 、 不 按 规 定 的 方 法
2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 0 0 30 1
摘要 目的 :观 察甘 草 润肤 洗 剂联 合 多磺 酸 粘 多糖 乳 膏治 疗 手部 角化 性 湿疹 的疗 效 及 安 全性 。方 法 :
将 符 合 手 部 角 化 性 湿 疹 诊 断 标 准 的 1 0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各 5 。 O例 。观 察 组 用甘 草 润 肤 洗 剂 联 合 多 磺 酸 粘 多糖 乳 膏 ,对 照 组 单 用 多磺 酸 粘 多 糖 乳 膏 , 比 较 两 组 疗 效 。 结 果 : 两 组 与 治 疗 前 相 比 疗 效 均 有
角化性 湿疹 是湿疹 的一 种 特殊 类 型 ,是 一种 顽 固
难 治 的 皮 肤 病 , 又 因手 部 经 常 接 触 外 界 物 质 ,所 以 更
多 糖 乳 膏 ,辅 以轻 轻 按 摩 以促 进 吸 收 ,每 日洗 涂 2
次。
加缠绵 难愈 ,且 易于 复发 。 目前 ,临 床 上 尚缺 乏 有 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