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聚丙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2024年聚丙烯短纤维(PPSF)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聚丙烯短纤维(PPSF)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聚丙烯短纤维(Polypropylene Short Fiber,简称PPSF)是一种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的短纤维,具有优异的耐候性、抗老化性以及化学稳定性。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PPSF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聚丙烯短纤维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聚丙烯短纤维市场规模达到XX万吨,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XX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X%。
应用领域纺织行业聚丙烯短纤维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加。
由于其良好的染色性能和纤维强度,PPSF纤维被广泛用于各类纺织品的制造,如家庭纺织品、服装、地毯等。
此外,PPSF还可以混纺其他纤维材料,以增强纺织品的性能。
汽车工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聚丙烯短纤维在汽车内饰、座椅面料和车身部件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
PPSF纤维具有出色的耐磨性和抗UV性能,能够满足汽车行业对高品质纤维材料的需求。
建筑材料PPSF纤维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它可以用于增强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的拉伸强度和耐久性。
与传统的钢筋相比,PPSF纤维具有重量轻、施工方便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医疗领域近年来,PPSF纤维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PPSF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用品制造,如医用面罩、手术衣等。
市场驱动因素PPSF市场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驱动因素:1.轻量化需求:随着汽车工业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增加,PPSF纤维作为一种轻质材料,具有较高的替代潜力,可以降低汽车整车重量,提升燃油经济性能。
2.增加的建筑活动:全球建筑领域的增长推动了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增加,PPSF纤维作为一种在混凝土中增加强度和耐久性的廉价替代品,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
3.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性能、耐候性好的材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PPSF纤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聚丙烯工业现状及工艺进展

国内外聚丙烯工业现状及工艺进展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是以丙烯单体为主聚合而成的一种合成树脂,是聚烯烃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根据高分子链立体结构的不同,聚丙烯可分为三个品种:等规聚丙烯(IPP)、间规聚丙烯(SPP)和无规聚丙烯(APP)[41。
聚丙烯生产属于石化工业,其主要原料来自石油炼厂气。
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耐热性、注塑性能均比较良好,逐渐在较广泛的领域中取代钢铁、木材、纸、聚碳酸酯、尼龙等材料。
其用途包括医疗器械、机械零件、器具、水和多种酸碱的输送管道、电缆绝缘层、纤维和薄膜等。
一、国内外聚丙烯工业现状自1957年聚丙烯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各种塑料之首,是热塑性塑料中的后起之秀。
1978年聚丙烯世界年产量超过400万吨,仅次于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居世界第四位;1995年聚丙烯的世界年产量达1910万吨,超过聚苯乙烯位居第三;2000年聚丙烯的世界年产量达2820万吨,超过了聚氯乙烯位居第二位;到2002年聚丙烯的世界产量达到3383万吨。
根据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CMAI)统计,2003年全球聚丙烯需求量已达3540万吨。
据巴塞尔公司预计,到2010年PP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8.O%,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400万吨。
亚洲(除了日本)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其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9.5%,其次是南美,年均增长率约8.4%,再次分别是中东7.9%,东欧6.9%,非洲6.5%,北美5.8%,西欧5.4%,日本2.4%。
中国将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t5一ol。
在我国,聚丙烯是合成树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
截止目前,已建成的生产装置总产能达470万吨/年。
其中,大中型连续式生产装置共31套,生产能力约354万吨/年,采用国产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生产装置约50套,产能约150万吨/年。
中国PP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PP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引言PP(聚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纤维和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合成材料。
本报告旨在对PP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提供对市场趋势和前景的深入了解。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数据,PP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预计到2025年,全球PP市场规模将达到XXX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
这主要受到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和日益增长的包装行业的推动。
市场驱动因素PP市场的增长受到以下关键因素的推动:1.汽车行业的增长:汽车行业对PP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主要用于制造汽车内饰和外部部件,如车身组件和电池盖等。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PP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2.包装行业的增长: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包装需求增长迅速。
PP作为一种轻质、耐用和可回收的材料,在包装行业广泛应用。
预计未来几年内,包装行业对PP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3.塑料替代品的需求增加: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需求增加。
PP作为可回收塑料的一种,逐渐受到关注。
预计随着对塑料替代品需求的增加,PP市场将获得更多机遇。
市场挑战尽管PP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原材料价格波动:PP的价格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供应链中其他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PP价格的不稳定。
这对市场的稳定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2.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也在增加。
PP作为塑料制品之一,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市场上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也对PP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
3.市场竞争加剧:PP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众多的供应商。
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供应商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和质量改进。
市场前景尽管PP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由于其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前景依然看好。
1.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PP材料的研发不断推进。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环境影响,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bopp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bopp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人们对包装品质和效能的需求日益增长,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行业迅猛发展。
本文将对Bopp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Bopp行业是包装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各个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优良的透明度、耐候性强、热封性好等特点,因此备受青睐。
相比较于其他包装材料,Bopp具有更高的刚度和抗撕裂性,能更好地保护包装物品,延长其保质期。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Bopp生产和消费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中国的Bopp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而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在Bopp行业中迅速崛起,推动了全球Bopp市场的增长。
这是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包装品质和效能的需求增加。
此外,Bopp行业还受到一些关键因素的影响。
首先,环保意识的提高对Bopp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包装的需求越来越高,对Bopp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可降解的Bopp材料来替代传统的Bopp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将促使Bopp行业不断创新,开发更环保、可再利用的包装材料。
其次,数字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推动了Bopp行业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需求增加,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Bopp包装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性能,能够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无损。
因此,Bopp行业将与电子商务行业一起迅速成长。
未来,Bopp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首先,技术创新将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Bopp行业将不断改良和创新,以提高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
例如,超高清Bopp薄膜的开发将提高产品的透明度和光泽度,增强产品的吸引力。
此外,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并减少生产成本。
其次,可持续发展将成为Bopp行业的重要方向。
如前所述,环保意识的提高将催生出对可再生和可降解Bopp材料的需求。
题目:国内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

题目:国内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摘要: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国内家电制品如:空调、冰箱等,发展大容量性能,其间制品主要向一体化、环保化、高端化、轻量化发展。
聚丙烯具有无毒、无味、密度小的特点,易燃,熔点189℃,在155℃左右软化,使用温度范围为-30~140℃,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自行车、零件、输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产,也用于食品、药品包装。
目前国内采用间歇工艺生产的聚丙烯,受工艺影响,取热困难,一般情况下使用活性较低的催化剂,生产的聚丙烯弯曲模量低,只能应用于塑料盆等低端领域。
实验通过筛选催化剂、同时添加高效成核剂,可生产高弯曲模量聚丙烯专用料,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家电等高端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装置利润。
关键词: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市场分析引言聚丙烯(PP)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和结构功能件。
然而PP复合材料在合成、加工过程中由于自身降解,催化剂等助剂的残留等原因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有害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C),产生刺激性气味,造成车内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出现,车内气味的控制问题尤为凸显。
PP复合材料作为车内使用的主要材料,其气味的控制对于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无论是PP树脂生产企业还是改性企业,都在不断加强对PP气味问题的关注和研究1市场分析我国PP生产装置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公司有着相对较多的应用。
根据相关预计显示,在2022年前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PP产能可以达到2000万吨,能够占到国内总产能的60%左右。
为了满足市场供应的要求,我国新投产的PP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很多煤化工生产企业已经改变了过去生产全部依靠石化企业的格局。
其中以煤和甲醇为原料生产PP的企业包括包头煤化工公司、宁化煤化工公司、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公司、宁波富德能源公司等。
2024年聚丙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聚丙烯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各种行业中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聚丙烯市场规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概述聚丙烯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聚丙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聚丙烯的主要应用包括塑料制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总体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聚丙烯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聚丙烯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各地区市场规模分析•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聚丙烯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
据统计,2019年北美地区聚丙烯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全球聚丙烯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亚太地区的聚丙烯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聚丙烯市场规模也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疲软和市场饱和度的增加所致。
•其他地区:其他地区的聚丙烯市场规模整体较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
应用领域分析•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是聚丙烯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用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塑料制品的生产,如家居用品、包装材料等。
•纺织品:聚丙烯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强度高、色牢度好等,在纺织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纤维需求的增加,聚丙烯纤维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建筑材料:聚丙烯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聚丙烯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如聚丙烯薄膜在防水材料中的应用、聚丙烯纤维增强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等。
市场发展趋势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丙烯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引入使得聚丙烯的生产成本降低,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环境保护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得对于环保型聚丙烯的需求逐渐增加。
环保型聚丙烯具有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好的可降解性能,将成为聚丙烯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4年流延聚丙烯(CPP)薄膜市场发展现状

流延聚丙烯(CPP)薄膜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流延聚丙烯(CPP)薄膜是一种常用的包装材料,具有透明度高、拉伸性好、耐久性强等特点。
CPP薄膜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CPP薄膜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CPP薄膜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质量的要求提高,包装行业对CPP薄膜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CPP薄膜市场在过去几年年均增长率超过5%。
应用领域CPP薄膜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中,食品包装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CPP薄膜具有良好的食品接触性能和保鲜性能,能够满足食品包装的需求。
此外,CPP薄膜还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包装。
市场趋势1.可持续包装需求增加: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可持续包装的需求不断增加。
CPP薄膜作为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将迎来更多机会。
2.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CPP薄膜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新型CPP薄膜的研发将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CPP薄膜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市场前景CPP薄膜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包装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这将推动CPP薄膜市场的需求增长。
同时,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预计未来几年,CPP薄膜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总结流延聚丙烯(CPP)薄膜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
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市场的持续增长。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可持续包装的需求增加和技术创新的推动,CPP薄膜市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2024年改性聚丙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改性聚丙烯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改性聚丙烯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聚丙烯,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改性聚丙烯市场持续扩大。
本文将对改性聚丙烯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2. 市场现状2.1 市场规模目前,改性聚丙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工业制造、建筑材料、汽车制造等领域,改性聚丙烯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几年改性聚丙烯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以上。
2.2 市场竞争改性聚丙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性能和价格。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的改性聚丙烯制造商,如ABC公司、XYZ公司等。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来提高竞争力,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3. 市场驱动因素3.1 工业制造需求增长随着全球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对改性聚丙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改性聚丙烯作为一种优秀的工程塑料,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广泛用于制造轻量化零部件、耐磨件等。
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改性聚丙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2 建筑材料市场增长建筑材料市场是改性聚丙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改性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隔热材料、保温材料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耐候性。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改性聚丙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3.3 汽车制造市场增长改性聚丙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改性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汽车内饰件、外观件等,具有较低的密度、优异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对改性聚丙烯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4. 市场挑战与机遇4.1 环境保护要求增加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改性聚丙烯的环境友好型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制造商需要开发出更加环保的改性聚丙烯产品,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率。
这为企业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机遇。
4.2 原材料价格波动改性聚丙烯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丙烯,其价格波动对改性聚丙烯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期
宋立新, 等. 国内外聚丙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75
PP 开工 率将 慢慢恢 复至 85% 左右。2010 年~ 2015 年国外预计投产的主要 PP 装置见表 2。
表 2 2010 年~ 2015 年国外预计投产的主要 PP 装置
公司名称
产能/ ( 万 t a- 1)
投产时间
地点
博禄公司 博禄 2 博禄 3
1 生产情况
1. 1 国外生产情况 2009 年, 全球 PP 产能达到了 5 600 万 t/ a。
其中 2009 年新投产的装置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缺 乏及原料乙烷和丙烷短缺的影响, 普遍开工不顺 利。如 AlWaha 石化公司位于沙特朱拜耳的 PP 装置当前的开工率仅为 70% , 该装置此前由于技 术故障非计划停工长达 3 周。
股公司
70
2013 年
卡塔尔梅赛德
C hemaw eyaat 公司 合计
42 2014 年上半年 467
T aweel ah
在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 全球 PP 行业正在 进行重组, 特别是美国, 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美国 住宅和汽车工业的 衰退导致了 PP 需求的下 降。 莱昂德尔巴塞尔公司已经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 种困境, 该公司将在 2010 年第 4 季度关闭位于美 国伊利诺伊的一套 PP 老装置, 同时将把该装置的 产能移至公司旗下采用更为先进技术的其它装置; 全球另一大 PP 生产商陶氏化学将旗下 PP 业务转 移至 K 陶氏石化公司, 这是该公司先前宣布的与 科威特石油公司旗下石化工业公司( PIC) 的合资公 司( 双方出资比例为 50 50) , 合资公司将在 2010 年投入运营; 陶氏化学于 2007 年关闭了位于路易 斯安那的一套 22. 7 万 t/ a 的 PP 装置, 因为该装置 不能获得较经济的丙烯原料, 该装置的关闭使陶氏 化学 PP 总产能减少至 83 万 t / a[ 2] 。
预计 到 2012 年, 全 球 P P 产 能 将 增 长 到 6 857. 4万 t 。其中 2010 年亚洲和中东地区将有 400 万 t PP 新增产能陆续投产, 仅中东地区就有 望新增约 165 万 t, 然而这些新增产能对市场的影 响要到 2010 年底 或 2011 年初 才能完全 体现出 来; 中东将成为全球新建 PP 项目的热土, 仅沙特 的 PP 生产商数量就将从目前的 4 家增至 2012 年 的 11 家, 届时沙特的 PP 产能将达到 600 万 t/ a; 美 国和韩国将丧失全球 PP 净出口国的领先地位, 而 让位于沙特阿拉伯; 阿布扎比也将成为较大的 PP 出口国。到 2012 年, 随着新增能力被吸收, 世 界
公司
2008 年
2009 年
产能/
占全球 产能/
占全球
( 万 t a- 1 ) 比例/ % ( 万 t a- 1) 比例/ %
莱昂德尔巴塞尔 中石化 道达尔石化 英力士 萨比克 埃克森美孚化学 信任工业 台塑 北欧化工 中石油 合计
666. 9 288. 0 253. 0 229. 5 220. 5 212. 5 210. 5 198. 3 188. 0 110. 0 2577. 2
10. 0
2010 年
合计
464. 0
2 市场分析
2. 1 国外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预测 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 2008 年全球 P P 消费
量为 4 486. 7 万 t , 同比 2007 年增幅仅为 0. 76% ; 而 2009 年全球 P P 消费开始出现 回暖趋势, PP 消费 达 到 了 4 626. 9 t, 同 比 2008 年 增 幅 为 3. 12% 。目前亚太地 区是世界最大 的 PP 市场, 其次是欧洲和美国, 这 3 个地区约占全球 P P 消 费总量的 3/ 4; 亚洲已经成为全球 PP 主要的生产 和消费地区, P P 需求年均增长率平均约为6. 9% , 其占世界 P P 总消费量的比例已达到约 53% 。
30. 0 国产化第二代环管技术 2010 年
大庆炼化
30. 0
Spherizone 气相法 2010 年
广州石化
30. 0
2010 年
抚顺石化
30. 0
U nipol 气相法
2012 年
四川石化
45. 0
U nipol 气相法
2012 年
新疆广汇 广西石化
30. 0 20. 0
U nipol 气相法
2011 年 2011 年
神华包头 M T O 30. 0
U nipol 气相法
2010 年
中化泉州炼油
20. 0
U nipol 气相法
2012 年
武汉乙烯
20. 0
Horiz on e 气相法 2012 年
庆阳石化
10. 0
Sph eripol 工艺
2010 年
洛阳石化
14. 0
2012 年
大港石化
2009 年受新兴市场业务快速扩张的影响, 全 球十大 P P 生 产商和 供应商 的排名 正在发 生变 化。埃克森美孚化学位于中国和新加坡的石化联 合体项目完成后, 该公司已攀升为全球第六大 PP 生产商, 而该公司在新加坡的石化联合体项目将 在 2011 年建成投产, 该项 目包括一套 45 万 t / a 的 PP 装置。预计到 2012 年, 中石油将成为全球
表 3 2009 年我国主要 PP 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生产厂家
中石化福建炼化 中石化上海石化 中石化茂名石化 中石化燕山石化 中石化上海赛科石化 中石化扬子石化 中石化镇海炼化 中石化海南炼化 中石化青岛炼化 中石化广州石化 中石化长岭石化 中石化荆门石化 中石化武汉石化 中石化九江石化 中石化济南石化 中石化湛江炼油 中石化合计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 中石油兰州石化 中石油大连石化 中石油大庆石化 中石油华北石化 中石油合计 台塑工业( 宁波) 有限公司 绍兴三元石化 华锦集团盘锦乙烯 中海壳牌石化 延长集团 锦西石化 大连西太平洋 陕西延炼集团 其它 合计
预计 2011 年前后, 我国 PP 工业将进入新一轮 投资高峰期, 届时将有近 680 万 t 产能陆续投 产
76
弹性体
第 20 卷
( 包括在建和扩建项目) 。在这些新建装置中, 除了 少数几套规模 20 万 t 级外, 绝大多数超过 30 万 t 级, 达到世界级规模, 抗风险能力逐渐加强。专家 预计, 如果所有计划项目都能如期投产, 到 2011 年 中国的 PP 总产 能应达到 1 220 万 t。2010 年~ 2012 年我国部分新建 PP 装置情况统计见表 4。
2009 年,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北美的 P P 需 求下降了 7% ~ 9% 。其中一些无竞争性的 PP 装 置开始关闭; 在其它地区, 一些主要的 PP 项目也 已延迟, 包括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在 T obo lsk 的 50 万 t/ a P P 联合装置, 预计于 2012 年第 3 季度投 运, 比原计划投产要晚 2 年; Braskem 和 Pequiven 公司已延迟了其在委内瑞拉 Jo se 的 45 万 t / a PP 合资企业的开工期约 2 年, 至 2013 年投产; 另外, 雷普索尔 YP F 公司也搁置 了位于葡萄牙 Sines
表 4 2010 年~ 2012 年我国部分 PP 新建装置情况统计
项目
生产能力/ ( 万t a- 1 )
采用的技术
计划投产 时间
中石化广西北海 50. 0
2010 年
神华宁煤 M TP 50. 0
N ovolen 气相法 2010 年
天津石化
45. 0
Spherizone 气相法 2010 年
镇海炼化
专论 综述
弹性体, 2010 10 25, 20( 5) : 74~ 79 CH IN A EL A ST O M ERICS
国内外聚丙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宋立新1 , 谷海峰2 , 方 静3 , 付颖岩4 , 衣 岩5 , 于 涛4
( 1.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 公司 研究 院, 吉林 吉 林 132021; 2. 中 国石油 吉林 石化 公司 电石 厂, 吉 林 吉林 132021; 3.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动力厂, 吉林 吉林 132021; 4.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吉林 吉林 132021; 5. 中国石油天然气 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分院, 吉林 吉林 132022)
截至 2009 年底, 我国 P P 生产企业已超过 80 家, 生产装置 100 余套, 总生产能力 949. 0 万 t / a 左右,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 PP 生产国,
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其中, 中国石化 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为 354. 0 万 t / a, 占总生产能 力的 37. 3% ; 中国石 油集团 公司的 生产 能力为 165. 0万 t / a, 占总生产能力的 17. 4% 。从产能格 局来看, 中石化新增产能绝大多数辐射到珠三角 和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 中石油装置全部建在东 北老工业基地和西北开发地区。随着生产能力的 不断增加, 产量也不断增加。2005 年我国 PP 的产 量为 522. 95 万 t , 2008 年产 量达到 742. 36 万 t , 2009 年的产量达到了 820. 52 万 t, 同比去年增长 10. 53% [ 3] 。2009 年我国主要 P P 生产企业及产 能统计见表 3。
沙特 K ayan 公司80 2010 年中期 Nhomakorabea90
2015 年
45 2010 年~ 2011 年
鲁韦斯 鲁韦斯 朱拜耳
沙特 国 家 石 化公 司 ( Nat Pet )
40
2010 年第 4 季度
沙特延布
泰国 PP 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