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聚丙烯市场分析.doc

合集下载

我国丙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我国丙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一、我国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1. 装置能力与隶属关系我国的丙烯工业是随乙烯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发展壮大起来的。

多年来, 乙烯一直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龙头产品, 相应地, 丙烯则作为乙烯的联产品或炼厂副产品。

到2003年底, 我国有50余家丙烯生产工厂, 生产能力合计约为559万吨, 产量593.23万吨。

其中, 中国石化集团丙烯生产能力346.5万吨, 产量385.99万吨, 产量占全国的65.1%;中国石油集团丙烯生产能力197.1万吨, 产量194.6万吨, 产量占全国的32.8%;地方企业丙烯产量12.73万吨, 占全国的2.1%。

2003年我国丙烯产量超过10万吨的生产企业装置概况见表1。

由表1可知, 2003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是燕山石化, 装置能力为45.6万吨(不包括东方乙烯);丙烯产量最大的企业是上海石化, 产量达到53.3万吨;丙烯能力在20万吨/年以上的主要有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燕山石化、齐鲁石化、吉林石化、大庆石化、兰州石化和大连石化等企业, 多数工厂丙烯生产能力在5万~20万吨/年之间, 此外还有20家工厂的生产能力在1万~5万吨/年之间。

在我国丙烯生产企业所产的丙烯产品中, 乙烯装置联产的丙烯均为企业自用, 用于生产大宗的丙烯下游产品, 如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丙烯酸系列以及苯酚/丙酮等;炼厂所产的丙烯一般作为本厂小聚丙烯装置以及丙烯腈、苯酚/丙酮装置等原料, 少数企业对外向固定下游厂家销售, 国内丙烯产品的市场贸易较少。

2. 丙烯的主要来源世界上丙烯的来源有蒸汽裂解制乙烯联产丙烯、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干气、丙烷脱氢、甲醇制烯烃以及近年所开发的烯烃转化、烯烃易位等工艺。

2003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约7314万吨, 其中乙烯联产丙烯占60%, 炼厂副产丙烯占35%, 丙烷脱氢占3%, 其他占2%。

我国丙烯主要来自乙烯裂解装置和炼厂催化裂化及催化裂解装置。

2003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559万吨, 其中乙烯联产丙烯能力约283万吨, 占丙烯总生产能力的50.6%, 产量约287万吨, 开工率约101%;炼厂副产丙烯能力约276万吨, 占丙烯总生产能力的49.4%, 产量约306.2万吨, 开工率110%。

2024年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是一种在聚合过程中通过拉伸来改善材料性能的聚合物薄膜。

BOPP薄膜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包装和印刷行业。

本文将对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市场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市场规模由于其在包装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而不断扩大。

以下是对市场规模的分析。

区域分析亚太地区是全球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市场的主要地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亚太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和人口增长推动了包装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了该地区BOPP 薄膜市场的发展。

预计亚太地区BOPP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

欧洲和北美地区也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市场的重要地区,这些地区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高度发达的包装和印刷行业、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以及对环境友好材料的需求。

应用行业分析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食品和饮料包装、药品包装、个人护理用品包装等。

食品和饮料包装是该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保质期要求逐渐提高,这推动了对高性能包装材料的需求增加。

另外,可再封闭包装和彩色印刷包装也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市场的重要应用领域。

这些领域的增长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主要厂商分析全球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有多家知名厂商供应BOPP薄膜产品。

这些厂商包括:•印度塔塔化学品•美国因特尔•高露洁化学•日本三菱化学•泰国PTT高科技•中国中化国际•韩国SK化学这些主要厂商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市场营销策略来竞争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市场发展的趋势:1.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可持续包装材料的需求增加,这将推动生物可降解和可回收的BOPP薄膜的发展。

题目:国内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

题目:国内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

题目:国内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现状及市场分析摘要: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国内家电制品如:空调、冰箱等,发展大容量性能,其间制品主要向一体化、环保化、高端化、轻量化发展。

聚丙烯具有无毒、无味、密度小的特点,易燃,熔点189℃,在155℃左右软化,使用温度范围为-30~140℃,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自行车、零件、输送管道、化工容器等生产,也用于食品、药品包装。

目前国内采用间歇工艺生产的聚丙烯,受工艺影响,取热困难,一般情况下使用活性较低的催化剂,生产的聚丙烯弯曲模量低,只能应用于塑料盆等低端领域。

实验通过筛选催化剂、同时添加高效成核剂,可生产高弯曲模量聚丙烯专用料,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家电等高端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装置利润。

关键词:聚丙烯;生产工艺技术;市场分析引言聚丙烯(PP)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和结构功能件。

然而PP复合材料在合成、加工过程中由于自身降解,催化剂等助剂的残留等原因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有害的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C),产生刺激性气味,造成车内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的出现,车内气味的控制问题尤为凸显。

PP复合材料作为车内使用的主要材料,其气味的控制对于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无论是PP树脂生产企业还是改性企业,都在不断加强对PP气味问题的关注和研究1市场分析我国PP生产装置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公司有着相对较多的应用。

根据相关预计显示,在2022年前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PP产能可以达到2000万吨,能够占到国内总产能的60%左右。

为了满足市场供应的要求,我国新投产的PP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很多煤化工生产企业已经改变了过去生产全部依靠石化企业的格局。

其中以煤和甲醇为原料生产PP的企业包括包头煤化工公司、宁化煤化工公司、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公司、宁波富德能源公司等。

2023年聚ɑ-烯烃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聚ɑ-烯烃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聚ɑ-烯烃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一、行业简介聚ɑ-烯烃,又称聚丙烯,是以丙烯为主要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形成的一种聚合物。

其物理性质稳定,无毒,耐酸碱腐蚀,具有良好的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包装材料和纺织品等领域。

近年来,聚ɑ-烯烃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塑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塑料制品需要通过添加剂、染料等工艺进行加工生产,而聚ɑ-烯烃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使得其成为制造塑料制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目前,聚ɑ-烯烃制品已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材等多个领域,需求不断上升。

2.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聚ɑ-烯烃制造技术始终是塑料制造业的研究热点之一,行业内的许多企业致力于提高聚ɑ-烯烃的生产工艺和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聚ɑ-烯烃行业在产品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在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聚ɑ-烯烃在环保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现。

与传统材料相比,聚ɑ-烯烃的制造过程中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而且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和浪费物资源的程度。

三、市场前景展望1.需求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婴幼儿用品、日用品等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塑料制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聚ɑ-烯烃在此过程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聚ɑ-烯烃行业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2.技术不断创新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聚ɑ-烯烃行业在技术方面将不断创新。

其中,无菌生产、自控成型、再生利用等成熟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将化作技术优势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3.环保意识加强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聚ɑ-烯烃行业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未来,聚ɑ-烯烃行业在采用环保技术上也将更积极,更多地利用回收再利用技术,增强行业的整体形象。

四、结论总的来说,聚ɑ-烯烃行业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长,技术不断创新,环保意识加强,这些都将为聚ɑ-烯烃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聚丙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聚丙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聚丙烯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各种行业中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聚丙烯市场规模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概述聚丙烯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聚丙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聚丙烯的主要应用包括塑料制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总体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聚丙烯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聚丙烯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各地区市场规模分析•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聚丙烯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

据统计,2019年北美地区聚丙烯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全球聚丙烯市场最大的地区之一。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亚太地区的聚丙烯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聚丙烯市场规模也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疲软和市场饱和度的增加所致。

•其他地区:其他地区的聚丙烯市场规模整体较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

应用领域分析•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是聚丙烯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用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塑料制品的生产,如家居用品、包装材料等。

•纺织品:聚丙烯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强度高、色牢度好等,在纺织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纤维需求的增加,聚丙烯纤维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建筑材料:聚丙烯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聚丙烯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如聚丙烯薄膜在防水材料中的应用、聚丙烯纤维增强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等。

市场发展趋势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丙烯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引入使得聚丙烯的生产成本降低,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环境保护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得对于环保型聚丙烯的需求逐渐增加。

环保型聚丙烯具有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好的可降解性能,将成为聚丙烯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市场环境分析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化工行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不断蔓延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这进而严重影响到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使我国化工行业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和许多新困难。

因此,本文决定以我国东北地区化工产品聚丙烯为例进行分析,以便应对当前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竞争。

标签:东北聚丙烯市场环境分析1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市场分析1.1 市场需求空间分析东北地区是中国石油的重要化工生产基地,聚丙烯产品的产能达到105万吨/年,但东北地区的需求直到近几年来才出现了快速增加趋势。

整体而言,市场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

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的进入、其他区域产品的流入和回收料的涌入,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同时产品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

这更加剧了东北市场的需求不足的特点。

东北的塑料工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

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由于东北的大部分塑料生产企业观念陈旧,包袱较大,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有80%的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或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最终关停或转制,剩余的企业也大都勉强维持。

直到近两年随着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区的大力扶持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塑料加工行业才开始有出现了勃勃生机,市场需求稳步增加,产品价格也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和需求的增加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1.2 东北地区的产能和消费结构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产能大,但消耗少。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主要生产企业目前有7家,总产能为105万吨,但东北的聚丙烯产品总需求仅为30万吨,生产企业的大部分要调往其他地区。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2006至2008年的消费结构,2007年聚丙烯产品的主要用途在于包装袋制品(拉丝料T30S)上,其占消耗总量的49%;其次是薄膜(BOPP膜T36F、T38T)占消耗总量28%,然后是纤维丝地毯、无纺布(Z30S、HY525、H39S)占消耗总量16%,其余为管、板注塑制品(V30G、EPS30R、PPB4228),占消耗总量8%。

2024年改性聚丙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改性聚丙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改性聚丙烯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改性聚丙烯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聚丙烯,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改性聚丙烯市场持续扩大。

本文将对改性聚丙烯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2. 市场现状2.1 市场规模目前,改性聚丙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工业制造、建筑材料、汽车制造等领域,改性聚丙烯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几年改性聚丙烯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5%以上。

2.2 市场竞争改性聚丙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性能和价格。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的改性聚丙烯制造商,如ABC公司、XYZ公司等。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来提高竞争力,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3. 市场驱动因素3.1 工业制造需求增长随着全球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对改性聚丙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改性聚丙烯作为一种优秀的工程塑料,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广泛用于制造轻量化零部件、耐磨件等。

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改性聚丙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3.2 建筑材料市场增长建筑材料市场是改性聚丙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改性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隔热材料、保温材料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耐候性。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改性聚丙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3.3 汽车制造市场增长改性聚丙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改性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汽车内饰件、外观件等,具有较低的密度、优异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对改性聚丙烯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4. 市场挑战与机遇4.1 环境保护要求增加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改性聚丙烯的环境友好型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制造商需要开发出更加环保的改性聚丙烯产品,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率。

这为企业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机遇。

4.2 原材料价格波动改性聚丙烯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丙烯,其价格波动对改性聚丙烯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2024年聚丙烯(PP)中空板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聚丙烯(PP)中空板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聚丙烯(PP)中空板市场分析报告1. 简介中空板是以聚丙烯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农业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聚丙烯中空板市场进行深入分析。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聚丙烯中空板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中空板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3. 市场驱动因素3.1 包装领域需求增加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包装需求急剧增加。

聚丙烯中空板作为一种优良的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和轻便特点,受到广大电商企业的青睐。

3.2 建筑领域应用拓展聚丙烯中空板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其轻便、耐腐蚀的特点使其成为替代传统建筑材料的最佳选择,并广泛应用于屋面、墙体等方面。

3.3 农业需求增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聚丙烯中空板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作为温室棚的覆盖材料,提供良好的保温性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市场竞争分析目前,聚丙烯中空板市场存在着较多的竞争厂商。

主要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价格、研发能力和品牌知名度等。

4.1 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聚丙烯中空板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4.2 价格价格是客户购买产品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成本和市场需求合理定价,以吸引更多客户。

4.3 研发能力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聚丙烯中空板市场中,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

4.4 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可以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聚丙烯中空板市场中,具备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客户信任。

5. 市场前景聚丙烯中空板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包装、建筑和农业领域的需求增加,聚丙烯中空板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聚丙烯中空板将继续优化产品性能,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聚丙烯市场分析
近些年,随着国内煤制烯烃和丙烷脱氢装置的相继投产,国内丙烯供应相对充足。

聚丙烯(简称PP)作为丙烯下游的重要产品,由于具有成本低、高刚性、抗冲击和卫生环保等特点,再次成为了行业内关注和投资的焦点。

文中涉及的数据由作者日常工作中采集,来源包括行业研讨会、专家交流、化工数据快报、咨询类网站和其他已公开资料等。

1国内生产情况及预测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迎来了PP产能投放的高峰期。

从2008到2014年,我国PP年产能从676万t增加至1655万t,6年间增长了145%,仅2014年单年投产348万t,占总增加量的36%,这种势头并将延续至2017年。

现有产能方面,截至2015年5月,我国PP主要生产企业56家,生产线82条。

全国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包括浙江、广东、辽宁、宁夏和陕西。

新增产能方面,根据已公开信息统计(以是否完成工艺包招标为准),我国在建PP装置17家,预计到2017年底将新增产能590万t/a,届时我国以煤为路线的PP产能将达到881万t,占全国总产能的39.2%。

近十年我国PP产能统计及预测见图1。

2国内消费情况及预测
近几年我国PP消费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861万t/a[1],同比增加153万t,增速8.96%。

其中,国内自产
1374万t[2],净进口486.9万t,自给率73.8%,较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装置平均开工率83.0%。

近几年我国PP产消情况见表1。

未来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PP消费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新装置的不断投产有望使供需缺口逐步缩小,自给率将进一步提升,开工率略有降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HIS的预测,未来五年世界聚丙烯消费年均增速为4.8%,而中国将达到6.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基于此,预计2017年我国PP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267万t/a,这表明我国PP消费总量依然很大。

近几年我国PP消费情况及预测见图2。

3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PP产品主要用于产业链低端的拉丝、普通注塑、薄膜等制品,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用于工业、医疗、家电和汽车领域的PP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与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相一致。

图3为2014年我国PP消费地区和结构分布。

3.1编织制品编织制品包括编织袋、篷布和绳索等。

经熔挤拉工艺生产编织袋是我国最大、最广泛的PP应用方式,主要用于各种固体产品的包装,如化肥、水泥、粮食、化学品等。

然而,编织制品加工简单,对PP产品质量要求最低,属于PP的低端应用。

3.2注塑制品由于PP具有高刚性、耐高温和一定的常温抗冲性,
所以其注塑应用也比较广泛,产品用于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家电、玩具、汽车和耐用工业品等很多领域。

近几年国内注塑领域消费占比上升较快,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结构趋势相吻合,因此,我国PP在注塑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3.3薄膜、涂层薄膜涂层制品主要包括双向拉伸膜(BOPP)和流延膜(CPP)两种。

BOPP具有坚韧耐磨、质轻透明、无毒等特性,但不耐撕裂,热封性差,可以喷涂/镀铝后与PE薄膜复合使用,在PP薄膜中消费量最大;CPP具有耐高温蒸煮、可热封等特性,主要用于熟食包装、食品密封层等领域,消费量不高。

3.4纤维PP纤维又称丙纶,是指以PP为原料经多孔低速或熔喷纺丝等工艺制成的一种纤维制品,产品包括长纤维、短纤维、纺粘/熔喷无纺布等。

由于下游用户对高速、高洁净纤维级PP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目前国内高端应用领域仍需要进口,如高速长丝、超薄无纺布、净水滤芯等。

3.5管材PP管材具有连接方便、保温节能、寿命长、卫生环保、可回收利用等特点,是家装性价比最高的塑料管道。

2014年全国消费约74万t,数量不大。

3.6吹塑PP吹塑制品具有耐热、成本低、健康环保等特点,可用于吹瓶、中空制品等方面。

由于其耐磨损和抗老化性能不如HDPE,透明度不如PET,国内日化用品包装普遍采用HDPE材料,食品、饮料的透明包装瓶普遍采用PET材料,国内PP吹塑消费量很少。

4贸易情况
我国聚丙烯关税编码:初级形状的聚丙烯39021000,乙烯-丙烯共聚物(乙丙橡胶)39023010①,其它初级形状的丙烯共聚物39023090②。

自2012年起,我国已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海峡两岸”的三类聚丙烯进口实现零关税政策。

2014年我国PP进口量为502.82万t,增速0.29%;出口量为15.94万t,同比较少2.75万t[3]。

进口产品以特种为主,如高流高抗的汽车专用料、熔喷无纺级PP、高速纤维级PP、PPR/PPB管材料、医疗卫生级透明注塑料等。

随着国内多套PP装置陆续投产,国内自给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几年我国PP进口将出现负增长,净进口年均增速为-3%。

近几年我国PP净进口情况及预测见图4。

4.1进口情况分析同其他大宗化工原料类似,我国PP主要进口自韩国、沙特、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2014年来自韩国119.0万t,占进口总量的23.7%;来自沙特阿拉伯79.9万t,占比1
5.9%;来自新加坡78.6万t,占15.6%。

以上三个地区进口量合计占我国PP进口总量的55.2%。

按进口地区统计,2014年我国PP进口最大的省份主要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3
6.6%、沪浙苏40.2%、山东
7.0%、京津冀4.1%、辽宁2.0%,以上地区进口量合计占比94.1%。

按照贸易方式统计,2014年我国PP主要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贸易量为270.6万t,占比53.8%,其次是进料加工贸易,贸易量为166.8万t,占比33.2%。

4.2出口情况分析2014年我国出口PP1
5.9万t,发货地主要集中
在广东、上海和江苏地区,分别占出口总量的48.7%、21.8%、6.5%;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越南和泰国,分别占出口总量的37.9%、22.5%、5.3%。

5价格分析
我国PP价格主要随原料丙烯的价格波动,丙烯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关。

从2014年初至2015年5月底的统计数据看[4],我国PP均价11233元/t,平均高于丙烯1986元/t,最高价格出现在2014年6月,均价12326元/t;最低价出现在2015年2月,均价8821元/t。

按产品类型统计,无规PP、抗冲PP平均高于普通均聚PP 分别为1339元/t和617元/t。

近期国内PP价格走势情况见图5。

总之,我国PP行业正在进入第二个扩能高峰期,自给率将继续提高,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已经突显。

国内PP消费增速略有降低,但依然很高,一定程度上足以支撑新增产能的释放,同时原油价格的低位运行,对后期新增装置的建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随着民营资本的进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今后市场在PP行业资源配置方面将起到更大作用。

作者:杨涛刘玉欢单位: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