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docx

合集下载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摘要:氟化化学品被广泛使用。

由于许多高风险化学品参与氟化生产,而且存在泄漏、中毒和生产过程中爆炸等安全风险,氟公司应在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并充分实施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关键词: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安全防范;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也急剧增加。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已经从2015年的3976.11万t增加至2020年7281.81万t。

氟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氟有机废物,含氟有机物废物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氟化氢等危险气体,HF的毒性是SO2的10~100倍。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明确将氟化工产生的含有机氟化物废物列为危险废物。

1提高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同时也是确保企业未来稳定发展的关键。

在企业进行生产的时候,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将会给企业的员工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以及企业自身受到经济损失。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实现化工生产的安全保障,需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在安全管理的时候还需要结合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实际情况,推动各企业安全制度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对整个化工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化工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2氟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2.1含氟废气的危害HF常态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无机剧毒气体,极易溶于水、与水无限互溶形成氢氟酸,它也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物质,常用于许多工业工艺,如半导体工业中的蚀刻微芯片、砖清洗、皮革鞣制等。

HF在室温下是气体,吸入后容易引发肺炎及支气管炎,同时刺激眼睛及呼吸道黏膜,易造成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

通常急性中毒事件多为高浓度的氟化氢泄露事件,人在氟化氢400~430mg/m3浓度下,可引起急性中毒致死;100mg/m3浓度下,能耐受约1min,50mg/m3下感到皮肤刺痛、黏膜刺激;慢性中毒者多是因长期进食或吸入低剂量氟化物所造成的,通常会引起眼鼻咽喉的炎症,对骨骼造成损伤,诱发氟骨病,导致骨关节疼痛、肢体运动障碍或畸形,并伴有氟斑牙,有研究表明,当人们暴露于3~5mg/m3的HF超过40h,HF扩散到神经系统似乎会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耳鸣和头痛并长期伴随;氟化氢容易穿透皮肤,当HF分子扩散到人体组织中,释放出氟离子,会造成深度化学烧伤,形成顽固坏死或溃疡。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辨识及安全防范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辨识及安全防范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辨识及安全防范【摘要】氟化工生产涉及到许多危险、有害因素,例如高温、高压、有毒气体、易腐蚀、爆燃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

为了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氟化工生产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供氟化工相关企业作为参考。

【关键词】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安全防范引言依托市内丰富的萤石资源,郴州市氟化工企业大力研发多金属伴生萤石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和生产氟化学产品,实现了尾矿低品位伴生萤石综合回收的突破。

氟化工生产是一种高危工艺,涉及到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氟化工生产中发生了许多严重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加强氟化工生产的安全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氟化工生产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常见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期为氟化工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1.氟化工生产时的工艺流程氟化氢是氟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也是萤石最主要的下游加工品。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特别注意原料的质量和纯度,以避免因原料质量不良而导致的事故。

此外,因氟化氢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需要对原料的储存和搬运加强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危货运输资质的车辆运输,驾驶员、押运员也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装卸作业。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等因素,以确保反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于一些高温、高压的反应,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加装安全阀、紧急切断阀、防爆膜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分离和精制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例如,需要注意控制分离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以避免设备过热或过压而导致爆炸。

在精制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催化剂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因催化剂的不当使用而引发事故。

2.氟化工生产过程中危险分析2.1氟化氢的危害首先,氟化氢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能够灼伤人体皮肤和黏膜,引起疼痛、炎症等不适症状,甚至引发化学灼伤。

氟化工企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与规范化管理

氟化工企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与规范化管理

氟化工企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与规范化管理摘要:氟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腐蚀性强、易燃易爆,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到企业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其周边单位和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严重的威胁。

本文分析氟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提高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氟化工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对策氟化工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不仅直接影响生产企业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其周边单位和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严重的威胁,近几年发生多起氟化工安全事故,企业损失较大。

针对氟硅化工安全生产的现状,在化工企业安全规范化达标中,应进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和制定控制措施,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一、氟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氟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氟化氢危害因素分析(1)氟化氢的毒性危害工作场所存在氟化氢气体和含氟粉尘,可经呼吸道和食道侵入人体。

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氢会引起急性中毒,刺激眼睛和呼吸黏膜,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

侵入人体的氟有50%在人体骨骼、牙齿损害,氟化氢腐蚀性极强。

(2)氟化氢的腐蚀性和化学灼伤危害生产过程接触到的无水氢氟酸、氢氟酸、硫酸和发烟硫酸等属强酸性腐蚀性物品,操作人员可能造成化学性灼伤,引起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较难愈合的溃疡。

对人的眼睛、口腔、齿龈发生腐蚀、炎症及溃疡,引起牙齿损害。

生产中使用到热风炉、回转炉、高温循环风机、煤气发生炉及高温管道等设施,如果炉壁、管道或设备保温做得不好,或者发生高温气体或蒸汽泄漏时,除了造成人员化学灼伤或高温烫伤事故外,同时会连带发生中毒事故。

(3)氟化氢的刺激性危害人在25mg/m3时已感到刺激;26mg/m3时耐受数分钟;在50mg/m3时引起眼和鼻黏膜刺激症状,皮肤刺痛;100mg/m3浓度下只能耐受1min;400~430mg/m3浓度下,急性中毒致死。

有机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有机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有机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摘要:氟材料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在有机氟化工生产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一些危险因素,是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容易引起泄漏、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因此在有机氟化工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准确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关键词:有机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安全一、目前我国有机氟化技术的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与经济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其中技术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

有机氟化工技术的起源要远远晚于世界中一些早期的工业国家,发展起点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特别是有机氟技术的发展,更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高端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

在如今,有机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每个阶层和不同的领域。

小到家居生活,大到国防军事,这些都离不开有机氟技术。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有机氟技术的相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需要提高有机氟技术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环保型。

化工行业是事故频发的检验重点。

化工生产所需的大部分条件都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且化工生产过程复杂多变,对操作要求极高。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化工企业所引起的爆炸事故,占所有工业企业爆炸事故的比重超过30%。

一般在高温高压下,大部分的物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大大增加了事故危害程度和事故后果。

因此,提高有机氟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有机氟技术化工安全措施,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有机氟化技术化工生产的危害2.1生产过程中的氢氟酸。

氢氟酸本身引燃性比较低,但是一旦运输和贮存不当,或者与管道设备中的金属相互反应,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就会迅速的腐蚀木材、混凝土或者某些含硅量比较高的金属。

同时,氟化氢的气体属于剧毒介质,若不慎接触会强烈的刺激人的呼吸系统、骨骼和皮肤,甚至造成呼吸困难或者骨骼、皮肤腐蚀,危及生命。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

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摘要:当今,氟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氟化工生产中涉及许多高危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中毒、爆炸等安全隐患。

因此,氟化工企业应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氟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避免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氟化工;生产危险因素;安全防范1氟化工生产中的风险因素氟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1.1氟化氢的危险氟化氢是氟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

氟化氢是一种无色、不易燃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它可溶于水并产生氢氟酸。

溶解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氢氟酸是一种无色、透明、刺激性强、腐蚀性强的液体。

它可以与许多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存在着火和爆炸的风险。

根据GBZ230-2010《有毒物质职业接触分类》,氟化氢属于高度危险介质,职业接触最高允许浓度为2mg/m3。

如果生产现场有氟化氢气体,很容易通过呼吸道、食道、皮肤侵入人体。

当吸入高浓度的氟化氢时,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并伴有眼睛和呼吸道刺激,还可诱发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疾病。

在严重情况下,它可能导致操作员死亡。

在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氟化氢被归类为临界值为1t的有毒物质。

如果超过临界值,则构成重大危险源。

1.2氯的危害液氯和氯气通常用于氟化工生产。

氯气在室温和压力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压力下液化并转化为液氯。

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助燃特性。

大多数易燃物质都能在氯中燃烧。

乙炔、醚、氨、碳氢化合物和其他用于生产氟化学品的物质会与氯气发生剧烈反应。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爆炸。

氯可以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发生显著反应,导致严重腐蚀。

氯具有高度刺激性,根据GBZ230-2010,它被列为高度危险介质,职业接触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mg/m3。

如果生产现场存在氯气,它会通过呼吸道和食道进入人体,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

轻度中毒可引起刺激性症状,如流泪、咳嗽和发红。

有机氟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有机氟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252氟材料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在有机氟化工生产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一些危险因素,是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容易引起泄漏、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因此在有机氟化工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准确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1 有机氟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1.1 生产流程在很多的氟化工企业中,都是以氯烷烃或氯烯烃等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氟化氢进行氟化反应,产生的产物经洗涤、冷却、压缩、精馏得到有机氟化物,在有些氟化工企业还会涉及氯化、裂解、聚合等其他一些化工工艺。

1.2 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氟化工生产过程的调研,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通过对氟化工生产过程的分析,有机氟化工生产中主要存在以下危险因素。

(1)有机氟化工生产中其中一种主要原料为氟化氢,氟化氢为无色不燃气体,有强刺激性气味,溶于水,生成氢氟酸并放出热量,能与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引起爆炸,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

腐蚀性极强。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中和产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氢氟酸为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

氟化氢的职业接触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 3,工作场所存在氟化氢气体,可经呼吸道和食道侵入人体,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氢会引起急性中毒,剌激眼睛和呼吸黏膜,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侵入人体的氟有50%在人体骨骼、牙齿损害。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将氟化氢列为毒性物质,临界量为1t。

在生产、贮存过程中氟化氢数量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将构成重大危险源[1]。

(2)有些氟化工生产中使用氯气,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是一种强氧化剂与氯化剂,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烧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

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

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概述有机氟化合物是一类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中广泛使用的化学品。

然而,在有机氟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化学品和单元过程的危险因素。

本文将针对有机氟生产中的基本危险化学品和单元过程,进行详细的危险因素分析。

有机氟生产中的基本危险化学品在有机氟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以下几种基本的危险化学品:1.氟化剂:氟化剂是有机氟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化学品之一。

常见的氟化剂包括氟化氢、氟化钠和氟化铵等。

这些氟化剂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防止与氧气、水分和有机物等发生反应,并产生危险的气体。

2.溶剂:在有机氟合成过程中,常常使用到有机溶剂,如甲苯、乙酸乙酯等。

这些溶剂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操作时需注意防火防爆措施,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

3.硫酸:硫酸是有机氟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酸性催化剂。

硫酸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接触皮肤和眼睛会引起灼伤。

操作时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注意避免与有机物接触,以免产生危险的气体。

4.氨:氨是有机氟生产过程中用于中和酸性溶液的碱性试剂。

氨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适。

操作时需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氨气。

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反应器操作在有机氟生产的反应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危险因素需要重点关注:1.压力控制:由于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气体或蒸汽,需要进行压力控制。

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反应器破裂,增加安全风险。

2.温度控制:有机氟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可能引发产物分解或反应剧烈。

因此,温度控制至关重要,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范围,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

3.搅拌控制:搅拌反应器是有机氟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反应设备。

搅拌不均匀或过慢可能导致反应物浓度不均匀,产生局部过热或沉积,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氟化反应过程氟化是有机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危险因素:1.氟化剂和有机物反应时可能产生高温反应,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等安全事故。

氟化工安全

氟化工安全

氟化工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大全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有机氟生产的范围相当广泛,本文仅以典型的配置为例子,即从无水氟化氢开始,先生产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然后裂解制备四氟乙烯单体,再聚合或共聚成含氟树脂。

实质上其它的氟氯烃、全氟烃类、含氟烯烃及不同的含氟聚合物,其生产过程是基本类似的。

本文拟就按无水氟化氢、HCFC-22、四氟乙烯单体和聚合四个单元进行分析。

一、生产过程安全特点有机氟生产所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中有不少是属于《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GB 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等标准中确定为有毒品、易燃易爆品或腐蚀性物品。

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经常会因偶然泄漏、操作不当、误接触以及意外而造成的危险。

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涉及的剧毒化学品有3种;无水氟化氢、液氯和含有全氟异丁烯的四氟乙烯精馏残液,它们既广泛分布于生产流程的设备中,又贮存在钢瓶中。

由于钢瓶呈带压状态,在贮存和厂内外输送时极易泄漏。

氟化氢气体和氯气遇潮湿或遇水又会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有机氟残液中的含氟烯烃与水也很容易生成有机酸,这就更加大了设备和管道损坏的可能性。

其它典型的危险经学品有:硫酸、发烟硫酸、氟硅酸、有水氢氟酸、氢氧化钠(液碱)、氯仿(三氯甲烷)、盐酸、三氯化锑、五氯化锑、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乙胺、过硫酸盐或有机过氧化物等。

1. 无水氟化氢生产过程氟化工行业几乎所有的生产装置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原料无水氟化氢,而生产无水氟化氢的主要原料浓硫酸到和发烟硫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多因腐蚀而泄漏,最容易造成伤害的是管道焊口、法兰接口、阀门、泵的密封处,在取样时和检修时也比较容易发生溅落或喷出,一定要注意保护脸部和外露皮肤。

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含有未反应的硫酸、产品氢氟酸、还有氟磺酸等混合物,这些也是腐蚀性极强的混合无机酸,在操作时同样需要注意不可接触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
素分析
有机氟生产的范围相当广泛,本文仅以典型的配置为例子,即从无水氟化氢开始,先生产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然后裂解制备四氟乙烯单体,再聚合或共聚成含氟树脂。

实质上其它的氟氯烃、全氟烃类、含氟烯烃及不同的含氟聚合物,其生产过程是基本类似的。

本文拟就按无水氟化氢、HCFC-22、四氟乙烯单体和聚合四个单元进行分析。

一、生产过程安全特点
有机氟生产所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中有不少是属于《危险化学品名录》(20xx年版)、GB xxx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剧毒化学品目录》(20xx年版)等标准中确定为有毒品、易燃易爆品或腐蚀性物品。

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经常会因偶然泄漏、操作不当、误接触以及意外而造成的危险。

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涉及的剧毒化学品有3种;无水氟化氢、液氯和含有全氟异丁烯的四氟乙烯精馏残液,它们既广泛分布于生产流程的设备中,又贮存在钢瓶中。

于钢瓶呈带压状态,在贮存和厂内外输送时极易泄漏。

氟化氢气体和氯气遇潮湿或遇水又会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有机氟残液中的含氟烯烃与水也很容易生成有机酸,这就更加大了设备和管道损坏的可能性。

其它典型的危险经学品有:硫酸、发烟硫酸、氟硅酸、有水氢氟酸、氢氧化钠(液碱)、氯仿(三氯甲烷)、盐酸、三氯化锑、五氯化锑、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乙胺、过硫酸盐或有机过氧化物等。

1.无水氟化氢生产过程
氟化工行业几乎所有的生产装置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原料无水氟化氢,而生产无水氟化氢的主要原料浓硫酸到和发烟硫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多因腐蚀而泄漏,最容易造成伤害的是管道焊口、法兰接口、阀门、泵的密封处,
在取样时和检修时也比较容易发生溅落或喷出,一定要注意保护脸部和外露皮肤。

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含有未反应的硫酸、产品氢氟酸、还有氟磺酸等混合物,这些也是腐蚀性极强的混合无机酸,在操作时同样需要注意不可接触人体。

生产的副产品氟硅酸和有水氢氟酸又都是具有腐蚀性的强酸,尤其在开启阀门和泵时,不要使系统压力太高而造成泄漏。

在副产品包装时,经常采用人工灌装,其他搬运、称重等也常用手工进行,更容易发生意外。

于人们通常对无水氟化氢的往往偏重于强腐蚀性方面,而对它的毒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经常注意的是防止液体无水氟化氢溅到或滴落在皮肤上,对于散发在空气中的氟化氢气体没能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当大量无水氟化氢突发性泄漏时,将会对周围近距离环境空气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影响,对下风向环境影响更为明显。

氟化氢气体具有刺激性和毒性,对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氢,可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气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

无水氟化氢属于剧毒化学品,通常贮存在钢瓶或压力容器的贮槽中,分布于生产流程中多处部位。

于钢瓶和贮槽都是呈带压状态,在贮存和往外输送时极易泄漏。

在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中,目前国内的工艺流程大部分是按负压操作设计的,因此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整个工艺系统中的有害物质(除氟化氢外还有硫酸、发烟硫酸及氟磺酸等)是不会往外泄漏的,但当操作出现不正常而引起压力波动时,就可能发生物料泄漏。

此外,在检修时如事先系统处理得不彻底,残存于设备和管道死角中的有毒气体也可能逸出。

贮存无水氟化氢的容器,或存有无水氟化氢的管道于跑、冒、滴、漏也可能发生泄漏。

还有一类极端情况是装有无水氟化氢的容器和管道上的阀门、零部件突然因腐蚀损坏,或被意外撞击破坏,氟化氢大量逸出,造成严重中毒事故。

本装置中基本没有化学性爆炸的危险,只有充装在钢瓶中的成品无水氟化氢,当发生充装操作失误、仪表失灵或磅秤不准等情况时,使钢瓶内成品量超过充装系数规定值时,有可能钢瓶在以后存放过程中,于环境温度升高而使钢瓶内物料膨胀超压形成爆炸性破裂。

另一种可能是于钢瓶洗刷处理得不彻底,或使用过程中进水,瓶内残存水分。

充装完无水氟化氢后,在存放过程中,瓶内的有水氢氟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然后氢气不断积累,压力增加最后导致钢瓶爆炸。

2. HCFC-22生产过程
在HCFC-22生产装置中,易产生有毒物质泄漏或被操作人员接触的流程部位有以下几处:催化剂五氯化锑制备岗位,可能于通氯速度过快或反应温度控制不当,致使反应器内物料冲出,从而夹带着大量的氯气进入大气,造成人员伤害;液氯钢瓶贮存保管不妥,使钢瓶超压或因腐蚀而泄漏;主反应器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于加料管道、阀门及仪表等损坏或故障,使含有氟化氢、氯气、氯仿、氯化氢和催化剂(五氯化锑及三氯化锑)等的温合物逸出,影响是比较大的;当催化剂因使用时间较长而失效,需要放掉重新更换时,于放料阀门堵塞必须强行通开,也容易使部分催化剂冲出。

用量很大的主要原料氯仿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在卸料、输送、投料和贮存过程中很容易不慎而吸入氯仿气体。

HCFC-22本身虽然基本无毒,但在气柜或大型贮槽检修时,如没有把它彻底置换干净,冒然进入也会因窒息造成伤亡。

氯仿本身是不可燃的,但如果有火焰存在时也会发生燃烧,并且因燃烧而转化产生光气,使得危险性更大,所以氯仿绝不要和易燃物品存放在一起。

制备五氯化锑催化剂是比较简单的过程,在制备反应器内,先放入金属锑块,再通入氯气就能逐渐生产三氯化锑进而生成五氯化锑。

但是如果通氯的速度太快,于激烈的放热反应,升温过高有可能着火。

起初的现象是反应器外表面发烫,继而发红,最终火焰冲破薄弱环节如法兰、管道接口、垫片等向外喷出。

本流程中,有可能产生物理性爆炸的部位是贮存原料无水氟化氢和产品氟致冷剂的贮槽和钢瓶。

它们都是受压容器,当容器内物料过多或温度过高时,于物料体积膨胀或气相蒸汽压力太高,便有可能产生物理性爆炸。

液氯的性能与无水氟化氢类似,也是既有毒性又有强腐蚀性,平时可以贮存在碳钢瓶中,但是如果不慎发生泄漏,于其密度比空气大,会贴近地面扩散使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它同样遇水或潮湿的空气会生成强酸。

所以在液氯钢瓶的贮存、搬运过程以及向氟化反应器通氯或向制备催化剂的反应器通氯时,都要有防止因泄漏而形成中毒和腐蚀性灼伤的措施。

氟化催化剂三氯化锑和五氯化锑通常以液态存在,在氟化反应使用后期,催化活性下降,需要将氟化反应器内的部分液体物料排出。

此液体是一种酸性强烈的混合物,其中除有催化剂三氯化锑和五氯化锑外,还有少量的氟化氢、氯化氢及氯气、并有有机溶剂氯仿及少量R21。

混合物一遇潮湿的空气立即生成大量白色烟雾并迅速扩散,对设备和人体造成毒害及腐蚀性损害。

HCFC-22生产过程的副产物盐酸又是一种强酸,于酸中还含有少量氢氟酸以及溶剂氯仿和R21,因此输送用的管道和贮存用的容器,其材质十分关键。

普通PVC是不需耐此酸的,要选用合适的材质或涂层。

在此岗位上操作的人员应防止与其接触。

氢氧化钠是强碱,在操作时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与眼睛或粘膜部位接触。

容易造成泄漏之处为泵的密封、出口处阀门,装卸过程的管道接口等。

3.四氟乙烯单体生产过程
四氟乙烯整个生产装置中有毒物质的分布主要在以下部分:单体工段中自裂触反应器起,反应产生的裂解气体除含有氯化氢外,还含有各种全氟烃类、含氢氟烃类、氯氟烃类及四氟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物,其种类多达30几种。

许多含氟烯烃是有毒的,尤其是全氟异丁烯属于刷毒品,它是沸点比较高,因而存在于高沸组分之中,伴随着物料在系统中一直到精馏残液。

再往后的残液贮槽和残液钢瓶中都有此类重组分的有毒物质。

因此,具有毒害危险性的范围十分广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氟乙烯单体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烯烃类物质,在贮存条件下或在工艺流程中,只要外界的条件合适,四氟乙烯就会发生自聚。

促使四氟乙烯自聚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酸性、水分和氧气含量。

随着温度的升高、酸性的增加及单体中的水含量及氧含量提高,自聚会加快。

如果自聚速度不是太快,则只是在容器和管道的内壁上慢慢形成一层薄薄的聚四氟乙烯,其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危险性并不大。

但是当水分和氧含量合适时,还会生成四氟乙烯过氧化物,这是十分危险的。

少量的过氧化物吸附在四氟乙烯聚合物上,在设备和管道检修时,遇到撞击和摩擦就会产生轻微的爆炸;要是过氧化物的量较多,就有可能发生较强的爆炸。

这类过氧化物存在时,如果同时又有较高的温度则可能会产生非常强烈的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