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75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考语文必背篇目75篇

人教版高考语文必背篇目75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一、《论语》(共十则)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孟子·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左传·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考必背篇目60篇

高考必背篇目60篇

高中必背篇目60篇1. 《静女》:《诗经》2. 《无衣》:《诗经》3. 《离骚》:屈原4.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 《短歌行》:曹操6.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 《山居秋暝》:王维10. 《蜀道难》:李白1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 《将进酒》:李白13. 《燕歌行》:高适14. 《蜀相》:杜甫15. 《客至》:杜甫16. 《登高》:杜甫17. 《登岳阳楼》:杜甫18. 《琵琶行》:白居易19. 《李凭箜篌引》:李贺20. 《菩萨蛮》:温庭筠21. 《锦瑟》:李商隐2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 《望海潮》:柳永24.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 《登快阁》:黄庭坚28.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 《声声慢》:李清照31. 《书愤》:陆游32.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 《长亭送别》:王实甫40.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4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42. 《泊秦淮》:杜牧4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44. 《春望》:杜甫45. 《过零丁洋》:文天祥46. 《浣溪沙》:晏殊等47. 《己亥杂诗》:龚自珍48.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9. 《雁门太守行》:李贺50. 《夜雨寄北》:李商隐51. 《游山西村》:陆游52.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53. 《相见欢》:李煜54. 《逍遥游》:庄子55.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6. 《赤壁赋》:苏轼57. 《劝学》:荀子58. 《论语》十二章: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59. 《师说》:韩愈60. 《阿房宫赋》:杜牧.。

新高考必背古诗文60篇

新高考必背古诗文60篇

新高考必背古诗文60篇一、必修(10 篇)1.《论语》十二章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助记]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助记]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里仁》)[ 助记]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助记]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壅也》)[ 助记]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助记]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子罕》)[ 助记]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罕》)[ 助记] “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 助记]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阳货》) [ 助记]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⑪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 助记]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

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多少首 都是什么

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多少首 都是什么

2023新高考语文必背篇目有多少首都是什么新高考必背语文古诗文篇目75篇1、劝学(节选)2、逍遥游(节选)3、师说4、阿房宫赋5、赤壁赋6、氓7、离骚(节选)8、蜀道难9、登高10、琵琶行11、锦瑟12、虞美人13、念奴娇·赤壁怀古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5、关雎16、蒹葭1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8、观沧海19、饮酒20、木兰诗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22、登幽州台歌23、次北固山下24、使至塞上2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6、行路难27、观刈麦28、望岳29、春望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1、白雪歌迭武判官归京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3、卖炭翁34、钱塘湖春行35、雁门太守行36、赤壁37、泊秦淮38、夜雨寄北39、无题40、相见欢41、渔家傲·秋思42、浣溪沙43、登飞来峰44、江城子·密州出猎45、水调歌头46、游山西村4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9、过零丁洋50、天净沙·秋思51、山坡羊·潼关怀古52、己亥杂诗53、满江红54、《论语》十二则55、曹刿论战56、鱼我所欲也57、河中石兽5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0、《列子》一则61、邹忌讽齐王纳谏62、出师表63、桃花源记64、答谢中书书65、三峡66、马说67、陋室铭68、小石潭记69、岳阳楼记70、醉翁亭记71、爱莲说72、记承天寺夜游7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74、湖心亭看雪75、富贵不能淫新高考语文必背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高中必背75篇古诗文

高中必背75篇古诗文

高中必背75篇古诗文1、《论语》十二则2、孟子《鱼我所欲也》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左传·曹刿论战》5、《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诸葛亮《出师表》7、陶渊明《桃花源记》8、郦道元《三峡》9、韩愈《马说》10、刘禹锡《陋室铭》11、柳宗元《小石潭记》12、范仲淹《岳阳楼记》13、欧阳修《醉翁亭记》14、周敦颐《爱莲说》1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7、《诗经·关雎》18、《诗经·蒹葭》19、曹操《观沧海》20、陶渊明《饮酒》2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王湾《次北固山下》23、王维《使至塞上》2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李白《行路难》26、杜甫《望岳》27、杜甫《春望》2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白居易《观刈麦》3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3、李贺《雁门太守行》34、杜牧《赤壁》35、杜牧《泊秦淮》36、李商隐《夜雨寄北》37、李商隐《无题》38、李煜《相见欢》39、范仲淹《渔家傲》40、晏殊《浣溪沙》41、王安石《登飞来峰》4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3、苏轼《水调歌头》44、陆游《游山西村》45、辛弃疾《破阵子》46、文天祥《过零丁洋》4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8、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9、龚自珍《己亥杂诗》50、《礼记》一则(虽有佳肴)51、《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52、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3、张岱《湖心亭看雪》54、纪昀《河中石兽》55、《十五从军征》5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7、《木兰诗》58、崔颢《黄鹤楼》59、白居易《卖炭翁》60、秋瑾《满江红》61、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2、荀子《劝学》63、庄子《逍遥游》64、韩愈《师说》65、杜牧《阿房宫赋》66、苏轼《赤壁赋》67、《诗经·卫风·氓》68、屈原《离骚》69、李白《蜀道难》70、杜甫《登高》71、白居易《琵琶行》72、李商隐《锦瑟》73、李煜《虞美人》74、苏轼《念奴娇》75、辛弃疾《永遇乐》。

新高考古诗词附译文必背篇目75篇

新高考古诗词附译文必背篇目75篇

新高考古诗词附译文必背篇目75篇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登山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0.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8.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高考必背文言文75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75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75篇1. 《论语》十二则2. 孟子《鱼我所欲也》3.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左传·曹刿论战》5.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 诸葛亮《出师表》7. 陶渊明《桃花源记》8. 郦道元《三峡》9. 韩愈《马说》10. 刘禹锡《陋室铭》11. 柳宗元《小石潭记》12. 范仲淹《岳阳楼记》13. 欧阳修《醉翁亭记》14. 周敦颐《爱莲说》15. 杜甫《春望》16. 王维《使至塞上》17. 李白《行路难》18. 白居易《观刈麦》19. 刘禹锡《秋词》20. 杜牧《赤壁》21.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4. 文天祥《过零丁洋》25.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6.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7. 王之涣《登鹳雀楼》28. 王昌龄《出塞》29. 高适《别董大》30.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3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2. 李白《将进酒》33. 王维《山居秋暝》34. 王安石《泊船瓜洲》35. 柳宗元《捕蛇者说》36. 杜甫《兵车行》37.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38.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9.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40.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1. 陆游《游山西村》42. 文天祥《正气歌》43.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44.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5. 诸葛亮《诫子书》46.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7. 曹操《观沧海》48. 王湾《次北固山下》49.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0.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51. 贾谊《过秦论》52. 杜牧《六国论》53. 欧阳修《伶官传序》54.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5. 苏洵《六国论》56. 王羲之《兰亭集序》57.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58.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59. 姚鼐《登泰山》60.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1. 杜甫《兵车行》62. 李清照《夏日绝句》6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64. 苏轼《前赤壁赋》65.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66. 王维《山居秋暝》67.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68. 杜甫《望岳》69. 王安石《明妃曲》70. 李清照《如梦令》71.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3. 陆游《书愤》74. 文天祥《扬子江》75. 龚自珍《己亥杂诗》。

高考必备72篇

高考必备72篇

高中必背72篇必背古诗文第一部分必修十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荀子》)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二部分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第三部分诗词曲40篇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氓《诗经》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石头城》(刘禹锡)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第四部分选修教材12篇1.《老子(节选)》(李耳)2《季氏将伐颛臾》(孔子)3.《大学(节选)》(曾子)4.《中庸(节选)》(子思)5.《孟子(节选)》(孟子)6.《逍遥游》(庄周)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 (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12章2.《孟子》3章3.《左传·曹刿论战》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诸葛亮《出师表》6.陶潜《桃花源记》7.郦道元《三峡》8.韩愈《杂说(四)》9.刘禹锡《陋室铭》10.柳宗元《小石潭记》11.范仲淹《岳阳楼记》12.欧阳修《醉翁亭记》13.周敦颐《爱莲说》14.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5.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6.《诗经·关雎》17.《诗经·蒹葭》18.曹操《观沧海》19.陶潜《饮酒》2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1.王湾《次北固山下》22.王维《使至塞上》2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4.李白《行路难》25.杜甫《望岳》26.杜甫《春望》2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0.白居易《观刈麦》3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2.李贺《雁门太守行》33.杜牧《赤壁》34.杜牧《泊秦淮》35.李商隐《夜雨寄北》36.李商隐《无题》37.李煜《相见欢》38.范仲淹《渔家傲》39.晏殊《浣溪沙》40.王安石《登飞来峰》4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2.苏轼《水调歌头》43.陆游《游山西村》44.辛弃疾《破阵子》45.文天祥《过零丁洋》4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8.龚自珍《己亥杂诗》49.《礼记》一则(虽有佳肴)50.《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51.《答谢中书书》52.《湖心亭看雪》53.《河中石兽》54.《十五从军征》55.《登幽州台歌》56.《木兰辞》57.《黄鹤楼》(崔颢)58.《卖炭翁》59.《满江红》(秋瑾)60.《南乡子》(神州)61.荀子《劝学》62.庄子《逍遥游》63.韩愈《师说》64.杜牧《阿房宫赋》65.苏轼《赤壁赋》66.《诗经·卫风·氓》67.《离骚》68.李白《蜀道难》69.杜甫《登高》70.李商隐《锦瑟》71.白居易《琵琶行》7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7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74.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75. 《庄子一则》庄子1. 孔子语录《论语》十二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媵文公下》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代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 《桃花源记》陶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7.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杂说 ( 四 )》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