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文库精编版

合集下载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一集)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三十一集)

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第三十一集)蔡禮旭老師2007/2/7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檔名:10-006-031諸位朋友,大家好。

我們剛剛講到「行止不端,讀書無益」,這行止都是從一個孩子的心境、心態當中流露出來的。

剛剛我們提到的責任心,他能把家裡的事都當作自己的事情來關心、來照顧、來付出,這樣的心境對他的一生影響相當的深。

他假如把家裡當旅店,他一點責任感都沒有,那請問這樣的孩子真正當先生,當人家的太太,那他的家庭經營得一定也是會一塌糊塗的。

所以一個孩子的責任心決定了他的家庭以後會不會幸福,也決定了他以後事業能不能有好的發展。

大家聽完這段說:我兒子現在沒責任心,怎麼辦?很多人不聽課還好,聽完課之後煩惱更多。

我們發現問題,只有一個態度,就是面對、就是解決。

我們聽聞大乘佛法,那解決都是根本解決,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的心境就是正報,我們的孩子、我們身旁的親友就是依報,只要我的心境變了,慢慢的良性循環就會轉動起來。

所以當我們有了責任心,當我們有了孝心,這種態度就會傳遞給我們的小孩。

有位太太,她聽了課之後,她覺得以前回到婆家都是作威作福,都不幫忙,就等著吃而已。

但是現在這樣會給孩子不好的榜樣,所以很多的父母為了孩子,確實不容易,都會對治自己的習氣。

然後她就自己主動進了廚房幫忙,她在那裡洗菜的時候,她的孩子念小學,就突然跑進廚房裡來,然後眼睛瞪得很大,跟他媽媽說:媽,妳真幹嗎?為什麼孩子眼睛瞪很大?因為這個情景,活那麼大沒見過,給孩子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

所以孩子很吃驚,有點質疑她的母親:妳真的要做嗎?媽媽很篤定:是。

孩子就跑出去了;過了一會,孩子又跑進來,還是瞪著他母親看:媽,妳真幹?這個媽媽又很篤定的說:對,今天我來煮。

她兒子又跑出去了。

第三次又跑回來,還是那句話:媽,妳真幹嗎?結果他媽媽還是一樣很篤定回答之後,她的孩子感受到母親那分心境,母子連心,他接著:媽,那我跟妳一起洗。

就這樣坐下來一起洗菜。

而且,確實教育孩子都是用我們這顆堅定的心,還要有耐心。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24文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24文库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四集)2007/1/18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24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言语都应该是厚道,一分利益人的心。

言语,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境,是否是真正正确的处世态度。

《弟子规》里面有一些经句,开头是「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这个勿就代表这是不对的态度行为。

我们看到勿谄富、勿骄贫,这个勿就是当我们做出来的时候,会让人家感觉很难受,甚至於会让人家觉得这个人很没有人格。

我们看到当一个人都去谄媚有钱人、谄媚高官,那我们看了觉得不想跟他为伍;看到没钱的人就显得很骄傲、傲慢,这个也会让人感觉很没有修养。

所以言语绝对不要有谄媚,不要有傲慢。

这是我们学《弟子规》,每一句都应该是从心地上面去学。

所以勿谄富、勿骄贫告诉我们,不管是言语还是行为都应该离傲慢,都应该离谄媚的态度。

《弟子规》句句都是从心地去学,对我们的生活处世就会有很大的受用。

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是从根本修,从根本来观照。

人容不容易傲慢?真的,人假如不学圣教,太容易傲慢了。

比方身高比人家高一点也傲慢,鼻子比人家尖一点也傲慢,眼睛比人家大一点也傲慢,甚至於住同一层楼缴的管理费比人家多也傲慢。

这个傲慢我们假如不谨慎的来观照,看不出来。

有一个监狱,有个新的犯人进来,他进到牢房里面,刚好里面已经有一个老的犯人,这个犯人已经关了五年,看到新犯进来,他马上抬头挺胸跟他说:我告诉你,我可是已经关五年的人。

你看他关比较久也傲慢,关比较久要很丢脸!人要傲慢是一切都在傲慢,所以调伏贪瞋痴慢重要。

你说不谄媚人,我都不去谄媚高官。

但不是我们在遇高官会谄媚,甚至於我们在道场里面看到名声比较大的人,我们就过去跟他有说有笑,看到其他的人就摆个苦瓜脸,那也是什麽?也是谄媚。

在道场看到同修欢欢喜喜很高兴,回到家里马上变一张臭脸,那也是什麽?那都是谄媚好的缘。

所以谄媚的习性、傲慢的习性我们要很谨慎去观照。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8文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8文库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八集)2006/12/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08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讲到这个幼儿园园长,她听完课之後,当下就很欢喜,觉得拿着《弟子规》、拿着这些经典,可以好好的给孩子紮这些德行的根。

为什麽她能够马上得这样的欢喜?很重要的,她确实是把这些孩子的人生放在心上,她有这分愿心。

所以我们人生有了这个福分,能当园长、能当老师、当校长,我们都要好好珍惜这个职位。

因为每一个职位的背後,它代表着一分责任在。

不是说给我们当老师的,给我们当校长的,觉得很得意洋洋,要人尊敬,这就枉费了我们这个职责。

有一个小学,这个小学也是相当不容易,它的教务主任,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教学也很认真,後来也升得很快,升到教务主任。

他来听了五天的课,听完课之後,很感叹跟我们聊的时候说,他上大学上了四年,四年所抄的笔记比不上他五天抄的多。

你看他五天所记下来的这些好的经句、好的例子,胜过他读四年的笔记。

那他四年在干什麽?四年能学多少东西?那挥霍掉太可惜!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在那里挥霍生命,我们看了很不舍!但问题是在成长过程我们忘了给他教孝,我们忘了教他立定人生深远的志向。

所以他一考上大学,没目标了,心里很空虚,就挥掷岁月。

这位教务主任提到了,第一点就是他笔记抄得很多,因为他已经有那分使命感,我这些东西要马上回去给我的老师们分享,教学生。

他有责任承担,学得效果就特别好。

接着他又说,他说他抽烟抽了好多年,十来年有了,他把它戒掉了。

因为他五天都没有抽烟,觉得我可以五天不抽,还这麽多人都没有抽烟。

其实很多人有坏习惯都是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很多人都这样,不是我这样而已。

结果看到一群人都不抽烟,给他很大的震撼。

我记得到温州去演讲,差不多来了四、五百人,听课都非常认真。

有一天,也是有一个男士过来,也差不多四十来岁,他就跟我讲:蔡老师,在这里听课,我连要抽烟的念头都不见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5文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5文库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五集)2006/12/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05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昨天谈到自己如何无怨的、无悔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俗话讲「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很多的执着、烦恼就肯放下来。

所以,没有什麽比学习、比开智慧更要紧的事情。

我在还没有学习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之前,自己也是很热心的人,但是因为热心没有智慧,往往愈帮愈忙,然後别人很怨,自己也很无奈。

闽南话常讲「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做得很努力,但是并没有真正能帮到对方。

这时候我就深深在思考,一定要先长智慧。

所以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要先踏对。

这个方向踏对了,我们才能真实的帮助到他人。

今天我们为人父母,也是很用力、用心照顾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感谢我们,甚至还怨恨我们,这都是我们用的方法需要学习、需要调整,需要用智慧去判断。

你看以前父母生七、八个孩子,也都照顾得很好,挺懂事的;现在是一个孩子,父母搞不定,甚至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统统进去,还搞得天翻地覆,孩子还是脾气很大,很难管教。

所以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我们一定人生要先从开智慧开始,而智慧必须透过学习、透过明理。

所以埋怨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

其实这已经在意气用事了。

我们停止意气用事,提起智慧、提起理智。

我们昨天有提到如何自己不要有埋怨、不要有抱怨,首先是明白真相。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现在所受的,很可能是这辈子之前所种下来的因,现在在收拾这个结果。

比方从小没有教孩子孝道,没有教孩子恭敬的心,现在孩子不孝,现在孩子无理,那就是结果。

以至於是一些我们根本才刚认识的朋友,他处处与我们对立,与我们作对,这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为什麽我根本就没有得罪他,但是他处处找我麻烦?那原因很可能就不在这一世,而是在前世所结的不好的缘。

昨天我们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悟达国师,你看他十世以前是袁盎,跟晁错结了冤结;十世之後,晁错的怨气都没有减,还来报仇。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32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32

所以应该是水到渠成,有了德,自然感来有同样这种抱负、有同样这种德行的人。有了好的人,这个「土」就是一个人发展的机会,要掌握好这个机会,有土此有财;赚取了钱财,接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当我们的价值观是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所有的员工会以在这个公司为荣,觉得这个公司是真正为社会、为国家的一个好企业。会以在这个公司、在这个学校、在这个单位感到光荣。有这样的整个团队的那种向心力,那有什麽事不能做好?所以时运还没到,要紧的是什麽?赶快提升自己的德行能力,不然机会来了,德行能力又没有,那个是祸而不是福。但是人往往时运没来,在那里唉声叹气;时运来了,手忙脚乱。所以人往往没有办法看得很深远。
在二00一年,美国有一家企业叫安隆集团,它一年的营业额超过千亿美金,这样的公司大不大?大!在美国排名第七名,这麽大的一个公司。诸位朋友,一千亿的营业额是不是保障?不见得。我们常讲有财富就是後盾,不尽然,有德行才是长久的後盾。你看一个千亿营业额的公司,那全球没有几家。而且,企业界进入了一个迷思当中,叫做高薪可以聘到高人才,高薪可以聘到人才,高薪等於人才。诸位朋友,高薪会不会等於人才?那这不就告诉我们,人才看重的是什麽?钱!那麻烦了。今天他会因高薪而来,改天他会因什麽而走?那很正常,因高薪而走。人短视到这样的程度。所以「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没利益就疏远了。「以势交者」,今天是因为我们有地位了,他们来跟我们交往;势倾,你的地位没有了,这个交情就断绝了,「势倾而交绝」。
企业界在十多年前,所谓执行总裁,现在讲的CEO,他一年的收入是几百万美金,这是十多年前;十多年後,CEO的年薪是几亿美金。大家要冷静看,薪水在短短的十几年增加了一百倍,高!薪水增加了一百倍,但是请问是十多年前的公司比较稳定,还是现在的公司稳定?为什麽?十多年前是用道义,他会惜情,公司对我有恩,老老实实的干。但十多年後找人才都是用钱,大家跳槽的风气愈来愈盛,花的钱多了百倍,却得不到真正安定发展的公司。所以人自以为聪明,愈搞愈复杂。现在薪水还不够,还怕留不住这个人才,这个人才一进来,说:你好好做,公司的股票分给你。他觉得这样可以留住他,你有股票,所以公司赚钱,你也赚钱,这个制度好不好?看起来不错,用钱来拉说:我跟你休戚与共,你要好好干。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文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文库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2007/3/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37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们刚刚讲到了,经典就是我们的生活,圣贤佛菩萨的教诲当下我们都可以落实,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能够转经。

假如不落实,就会变成《弟子规》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愈学愈傲慢,这很有可能,这样就不好了。

应该是愈学愈谦卑,愈学愈能解行相应,用在生活当中。

在《六祖坛经》里面,我们就看到一个公案,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部。

那一部都要念好多个小时,可能五、六个小时以上都跑不掉。

念了三千部,很可能都念了快十年,很用功。

念了三千部,去给六祖大师请教,跪下去的时候,头没有顶地,六祖大师看了,你头都不顶地,恭敬心都没有,你不如不顶。

为什麽面对一个高僧,一个开悟的人,反而傲慢?那是被三千部害的,愈读愈觉得我读得比人家多,反而傲慢,没有用在生活当中。

我们可不能想着,我读经,一天读一部、读二部,就是保证我们在进步。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了经不去落实,会增长傲慢。

六祖大师就点他,你不去落实,这麽多年的修行你被经转,转成傲慢,现在要觉悟才能转经,才能得经典的真实受用。

这麽一点,他开悟了。

我们现在不转经典,也会被经转,也会被转得傲慢。

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佛弟子,学得愈久有没有愈谦卑?有没有愈有德行?假如有,佛法一定兴,但是为什麽佛法没兴?那可能是我们老修要去反思、要去检讨。

我们没有给世间人当好榜样,我们没有转经,我们拿着经去要求别人,没要求自己,这样反而让社会大众更不能接受,你们都讲而已,都没做。

这次在澳洲,几位法师在讲经的时候有提到一些例子,末学也觉得很有启发。

像悟行法师有一次在澳洲,安排了一位大护法,在澳洲生意做得很好,他说要亲近师父,悟行法师就成全他,成人之美,给他安排刚好坐在师父旁边。

既然要亲近,那就近一点,结果安排在旁边,这位同修反而受宠若惊,不大敢坐,「我说亲近,没有说这麽近」。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文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文库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三集)2007/1/18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23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们早上提到言语要谨慎,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假如我们的话说错了,别人把它放在心上很难受,可能会造成人家终身的遗憾,我们自己也不愿意造成别人这样的障碍。

所以言语就是懂得三思而後言,懂得谨慎来面对自己所讲的每句话。

在言语当中很重要的,言语是心声,我们的心平自然言语就能平和,所以调言语也要从根本调,就是调心。

心能净,心能平,心能安,自然言语就不会伤人,言语就不会造成自己跟他人终身的後悔遗憾。

我们这次的讲题是无怨无悔。

所以懂得言语、懂得讲话,也能减少人生很多的遗憾。

如何心平、心净、心安?跟任何一个人没有对立心就平了,跟任何一个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心就安了,对任何一个人没有怀疑心就净了。

对每个人没有怀疑容不容易?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刚好我在安徽的时候,草长的比较长,我们一起去剪草,这个朋友他刚好在旁边,他就跟我提到说:我接触了学《弟子规》的这些朋友,他感觉到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听到这句话心里高不高兴?人家接触我们就感觉到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要注意,高兴了八风就怎麽样?八风就动了。

所以他人对我们肯定的时候我们要更诚惶诚恐,所谓「闻誉恐」。

因为别人这个信任是众人的努力得到的,他这个信任能否保持下去,也是看我们往後的表现。

现在赢得大众的认同、信任,我们要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然行百里路半九十,到头来我们把该做的事没有做好,可能又让一堆人的信心丧失掉。

用这种诚惶诚恐的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所以他人相信,不只不能够在那里好像得意忘形,更重要的是要呵护大众的信心,因为信心不容易建立。

所以我就跟这位朋友讲道,不只是我们遇到学《弟子规》的人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辈子不管遇到任何人都应该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才是真正真信,於人才能没有疑虑、怀疑,才能真正心清净。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1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52-184-01

而许哲女士的人生是如意事常八九,如意到什麽程度?如意到不用去买菜,冰箱里面就有菜。诸位老师,我们家的冰箱有没有这个功效?不用买就有菜了,那可如意了。那时候我在看到采访许哲女士的VCD里面就有提到,她的冰箱都不知道是谁把菜拿来。在这个影片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很多被她帮助的这些老人以及人家,那都是几十家,当他们看到许哲女士的时候,他们那种表情、神情,就好像看到至亲一样的欢喜快乐,甚至於都已经手舞足蹈,可以感觉得到许哲女士在他们生命中的那个分量。因为把她当至亲看,所以一定也会把她当至亲一样的照顾。当至亲一样的照顾,那绝对是无私的付出,绝对不求回馈。为什麽他们能无私的去付出?因为许哲女士也是无私的对他们。
我就记得我曾经到同学家去,他成绩非常优秀,然後我们聊了一会之後,我就跟我同学讲:我要先回去了。我的同学头转过来,看着我:哦!然後我看他没有什麽反应,我只好自己走出来了。结果後来他的父亲说:同学要出去了,你连送都不会送!你看这麽基本的待人的礼貌都不懂的话,那很多时候我们什麽时候得罪人都搞不清楚。所以《论语》里面才说,时时恭敬心对别人,「君子敬而无失」,你时时有一分敬心在,诚敬的心在,就不容易得罪别人,对别人有所失礼。「与人恭而有礼」,非常的恭敬,不会怠慢,那人家跟我们相处就如沐春风,这样子自自然然从恭敬心当中能感召来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这样就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甚至於这一分至诚的恭敬心,不只在当下可以得到很多的好朋友,甚至於几千年的古圣先贤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所以一个读圣贤书的人假如会觉得很孤独,那一定是没有读进去。
我们在以这些圣哲人为榜样的当下,有一个态度很重要,就是别人做得到的,圣哲人做得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要有这一分信念跟信心。假如这分信念不在,那很难修学。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成就学问、成就家业、事业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假如我们常说:都是圣哲人做得到,我们做不到。这样的意念,其实我们在学习的当下就已经在退步了都不知道。什麽时候是进步?什麽时候是退步?我们的念头是随顺圣贤教诲,这个叫进步;我们的念头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叫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文库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6/12/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档名:52-184-07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上一节课讲到正己才能化人,这个化是自自然然的感化,绝对不是很刻意的要去做给他人看。

因为做给他人看,人家都感受得到。

我记忆当中,我在念国中的时候,有一天到学校去打球,一进门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那是我的校长。

他正在巡视校园,很自然的看到地上的纸屑他就弯下腰去把它捡起来。

而他在捡的过程当中就深深的感动着我,他那一分爱护自己的学校,爱护自己的环境,那一分心我们感受到了。

而当校长在捡这个纸屑的时候,他会不会是为了我要做给学生进来看?那绝对不是这样的心境。

这个动作就影响了我一辈子。

从此以後,我们不只不可能丢垃圾,我们还会主动的去捡垃圾。

在我们整个推展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老师都很习惯的看到纸屑就把它捡起来。

往往这个动作,却让看到的人很感动,那一分感动可能胜过於我们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课,都达不到那种感动的效果。

因为真正的去落实、去做,这种身教才能感人。

我记得我们一群老师到长城,就在登长城的过程,我们也很自然就把垃圾捡起来。

就在捡的过程里面,有一个外国人他就拿着相机把它拍起来。

你看这算是一道风景吗?因为在外国人的印象当中,中国人是很不爱乾净的。

但是这个中国人要打括号,什麽时候的中国人?失去我们圣贤教诲以後的中国人。

不然中国人是礼义之邦,讲礼的人绝对不会污染环境,会恭敬人事物。

所以这是近代失去圣贤教诲的中国人。

我们从这里也反思一个重点,因为我们做得不善,而侮辱了几千年的祖宗,这是我们应该要深深省思的。

居然礼义之邦,到现在会被外国人觉得是非常脏乱,甚至无礼的一个民族。

这种形象都已经到了连中国人自己都没信心了。

我们那时候在庐江汤池,刚好到一个学校去,当我们在参观这个学校,旁边的镇民出来,我们跟他们聊了一下,这个镇民就对着我们的老师讲:你们不是中国人吧其中有一位老师听了就很激动,他说:我当然是中国人。

接着这位镇民就说:你们为什麽这麽有礼貌你看都已经到了自己的同胞对中国人都没有信心。

不只自己同胞没信心,祖宗的脸被我们丢尽了。

我们今天连祖宗的这种颜面都保不住,对我们的下一代都教育不好,那我们学圣教,我们学佛法,没有尽到本分。

所以印光祖师在民国初年示现,叫我们修学一定从「敦伦尽分」开始做起。

而能够承传祖宗的文化,能够光大祖宗的文化,那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而且刻不容缓的是洗刷世间人对中国人的那种误解,当然也不是误解,也是我们做得来的,就是我们一定要重新振兴自己的文化。

有一群孩子,他们年龄都在七、八岁左右,一行十个人,再加上四、五个老师,一起到了孔庙去,是在山东的孔庙、孔林、孔府。

去了之後,他们在孔夫子的墓前行三鞠躬礼,大家都站得非常的整齐。

刚好遇到了当下有中国人、有美国人,还有一百多个韩国人。

说到韩国人,他们非常重视孔孟的学说,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研究所,没有一年不读孔孟的学说。

而且很多的韩国人他要到十多岁,可能到了初、高中,他才了解到原来孔子是中国人;他们本来都以为孔子是韩国人,到了那个年龄,可能上了网路,才清楚孔子是中国人。

他非常诧异,因为他从小就接受孔夫子的教诲。

我们现在中国人,一个妈妈带着小孩到街上去逛街,看到了孔夫子的像,这个孩子会对着妈妈讲:妈妈,这里有一个圣诞老公公的画像。

自己中国人已经不认识孔夫子了。

韩国人已经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是韩国人的节日,现在已经通过了;而韩国人也有继续再申请孔夫子是韩国人的祖宗,是最近已经开始在申请。

所以话不可以乱讲。

因为在两年前,我在香港演讲时候就说到,假如中国人再不好好爱惜孔夫子的教诲,很可能五十年之後,国际法庭会打一个诉讼案,孔夫子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的祖宗大家记不记得这一段,提到五十年之後结果不用五十年,两年之後,这件事情就已经在国际上在进行了。

诸位朋友,谁会打赢刚好这个法官,世界的法官,他也很有学问,他说:我重实质不重形式,来看看现在谁真正在接受孔夫子教诲、在力行孔夫子的教诲那很可能中国人会输。

很多人看到这个报导很气愤!我说不用气愤,这是真正韩国人对我们的慈悲,这是真正韩国人在唤醒我们的民族良知。

我们现在是空有一个我是中国人的这个形相而已,却没有真正孔夫子的教诲、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我们的内心里面。

所以我们不要空有外表,我们应该是好好的深入孔子的教诲,把仁义礼智信、把温良恭俭让的人生态度完全的表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

自然韩国人就不可能提这样子的要求。

这些孩子们到了孔林,在夫子的墓前要行鞠躬礼,结果非常微妙,当所有的孩子站好,本来这个墓旁有很多的游客,包含刚刚讲到的这些韩国游客、美国游客。

当他看到这些师生至诚的在那里礼敬的时候,他们不由自主的统统都退到一旁去。

你看正己,自己恭敬心提起来就感动身边的人,都不用言语。

当行完三鞠躬礼之後,旁边有一个中国人感叹的说:难得现在还有这麽讲礼的中国人。

其实这一幕会留在这个人心中多久?他很可能重新燃起对民族的一分使命感。

因为这麽小的孩子都这麽至诚恭敬,那他一个大人也应该自我期许。

韩国人看到了,那感觉也很不一样,因为确实韩国人很瞧不起中国人,因为他觉得一个人连祖宗都不恭敬,祖宗都骂,那是最折福的,忘恩负义。

曾经有一次中国的学者在韩国讲了一些中国文化的东西,居然在讲课当中对孔夫子不恭敬,用了不恭敬的字眼,当场所有的韩国人马上站起来,然後跟他讲:你没有资格在这里跟我谈中国文化。

全体退席。

你看这样的侮辱,居然在他国发生了。

当韩国人看到我们的孩子在礼敬孔夫子的时候,他们生起了一种敬畏的心。

所以当这些孩子要离去的时候,这一百多个韩国人马上走过来跟我们的老师讲:我可不可以跟这些孩子拍张照而当这个照拍下来,当韩国人拿回去的时候,他会怎麽说这张照片他会说这一群孩子都是非常恭敬礼拜孔夫子。

这个叫弘扬中国文化。

弘扬要真正自己做出来!这一群孩子他们就接着,刚好接近中午,要去吃饭。

要去吃饭的路途当中,刚好地上很多纸屑跟烟头,这些孩子已经习惯要爱护环境,很自然的蹲下来,一边捡。

结果旁边有个老太太看了很久,这些孩子到底在捡什麽她就不由自主的自己也走过来了,看他们在捡,自己也捡,在地上捡了一个烟蒂,看了半天,确定真的是烟蒂,然後又把它扔掉。

她本来以为在捡什麽好东西,好像在捡什麽宝贝一样,原来一看,还真的捡垃圾。

她为什麽把它扔掉我在想,离她的理想差太远,她本来以为什麽好东西可以捡;结果一捡,垃圾,她把它扔了。

但是当她扔完以後,对她的内心有没有振荡有!这些孩子还真的捡纸屑,现在还有这样的小孩,会打动她的心灵。

很可能她以後会教导她的孙子:你也要爱护环境,你看我曾经看过这群孩子爱护自己的家乡。

後来这群孩子到了面馆,一进去看到老板,老板差不多六十来岁,就「爷爷好,爷爷好」,喊了一路;坐好之後,很多阿姨来服务他们,马上「谢谢阿姨」,整个面馆里面都是那种对长辈尊重的话语。

吃完饭就要去付帐,这个老板他马上就说:今天不用钱,我请客。

你看小孩学了中国文化,对人有礼貌,到哪还人家会请他吃饭。

这样的行为风范一定赢得他人的信任,所以他往後工作也会遇到很多贵人提拔。

你看这麽恭敬的小孩、年轻人愈来愈少。

而真正有本事、有智慧的长者他都有一分使命感,要把他人生的智慧经验传下去。

现在找不到人传,受教的人太少。

而一个孩子从小对长者有恭敬心,他就有受教的这种态度。

这个老板看到这些孩子渐渐离去,还有点舍不得,看他们走了已经有一段路了,马上又喊了一声,他说:你们下次来先通知我,我给你们包饺子吃。

所以可以感受到,这些孩子当下在力行圣贤的教诲,他当下就已经在感化身旁周遭的人。

这是一群小孩。

还有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孩子,有的大学不念,他觉得念大学那是知识,做人更重要。

他本来考上也是相当好的大学,但是他放下了,他觉得先学做人,後学知识才艺,他的父母也很支持,就来了。

这一群年轻人虽然只有二十岁上下,他们的志向也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我们的老师去教都觉得很欢喜,因为他们都是主动学习,这些教他们的老师也觉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他们有五十八个同学,那一天集体要去做身体检查。

到了医院,他们排得很整齐,而且每个人都穿唐装,然後就有条不紊就接着就上楼去了。

因为脚步很轻盈,又没有讲话,所以沿路大家看到这些举动都觉得很好奇,现在很少看到年轻人是这样的这种模样,就觉得好像在看一道风景一样的好奇。

当这些孩子上楼坐好的时候,旁边有人就走过来对着那些老师讲:你们这些孩子是不是聋哑学校的他看现在那种年龄的年轻人到公共场合,也顾不到别人就大吼大叫的都有,在那里开玩笑的,怎麽会有这麽整齐的年轻人结果他这麽一问,全部的学生都笑了。

这个时代很颠倒,不正常的都变成正常,正常都变不正常。

年轻人应该守礼,不可以吵闹是正常,现在反而觉得都不吵的年轻人是不是有点问题所以这个时代我们要挽狂澜於既倒,太颠倒了,是吧你看现在家里要出去玩,先问谁那不是颠倒,不然是什麽应该是先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去哪里现在吃饭也颠倒了,哪里都是颠倒。

你看我们小时候都爷爷先上座的,哪有小孩先上座的道理!爷爷上座以後,都是我们帮爷爷盛饭,这叫正常。

现在假如有小孩子说:爷爷,您先坐。

那爷爷会痛哭流涕,我的孙子终於懂事,会高兴得不得了。

所以现在真的是正常的都转过来、反过来。

以前是我叫爷爷吃饭,我记得小时候,菜快煮好了,爸爸也好,妈妈也好,「来,赶快去叫爷爷」。

我爷爷又很喜欢下棋,很喜欢到处跟这些朋友聊天,但是我已经有默契知道,可能在哪些地方会找到我爷爷,甚至於是在礼拜几可能在哪,都有点默契。

我就去叫我爷爷,看到我爷爷:爷爷,吃饭了!我爷爷听了之後很高兴,马上就走回来。

当我这个话说出去的时候,不只我爷爷很高兴,旁边听到的邻居长辈也都很高兴,虽然他们没说话,但是我都可以感觉到他们露出那个笑容的喜悦。

为什麽他们很高兴?人都好善,看到这种天伦,他们也都觉得很安慰,也很随喜。

所以都是我们去叫爷爷奶奶吃饭。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都是爷爷、奶奶找孙子找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把他叫回来;然後又要好不容易侍候他,一顿饭有时候还要吃半个小时、还要吃一个小时。

然後侍候到最後,老人家说:我的老骨头快不行了,还要陪他跑百米赛跑。

这个时代的种种现象值得我们冷静!「爱之不以道」,这《资治通监》讲的,爱护後代不用正确的做人道理,「适足以害之也」,反而是害了他。

现在很多父母长辈很用心教导他的孩子,但是还被孩子抱怨;然後又看着孩子行为愈来愈不孝,愈来愈偏颇,自己又拉不回来,很是怨恨:我都费尽我几十年的工夫,为什麽教出这样的孩子?这时候别怨,教育孩子不只要用心,还要有真实的智慧。

而真实的智慧靠的是学习经典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