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引言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防治2型糖尿病,中国糖尿病学会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专家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参与下,制定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
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本指南主要关注2型糖尿病的防治。
2. 高风险人群筛查指南明确了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标准。
其中包括4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史的人群、患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群等。
对于高风险人群,应该进行定期血糖检测,以及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查。
3. 早期诊断与干预本指南提倡早期诊断和干预,旨在尽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已经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4.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指南提出了合理的饮食原则,包括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
同时,对于饮食控制的具体实施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例如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等。
5. 运动干预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明确了运动干预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频率等建议。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运动过度引发低血糖等风险。
6.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指南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原则,包括首选药物、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7. 并发症防治2型糖尿病容易引发很多并发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等。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定期检查、早期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8. 儿童、孕妇和老年糖尿病本指南也关注2型糖尿病在特定人群中的防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一疾病,中国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糖尿病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点。
1. 定义和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首先明确了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根据该指南,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等指标。
同时,该指南还对症状和病情的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2. 防治原则和目标指南明确了2型糖尿病的防治原则和治疗目标。
其中,防治原则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治疗目标则包括控制血糖水平、管理血压和血脂、预防和减轻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
3. 生活方式干预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指南中提到了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体重管理等生活方式干预的具体措施。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和科学的减重方法,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轻病情。
4. 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在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对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和其他特殊药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根据患者病情和合并症的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眼病、肾病等。
本指南提出了对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方案,并对每种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过合理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6. 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南强调了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及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自我监测,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教育和管理的参考,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经更新到2017版,该指南是国内最权威、最全面、最权威的糖尿病防治指南。
这个指南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预防2型糖尿病,同时也为进行临床治疗的医生和护士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首先,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该指南建议,诊断2型糖尿病需要根据血糖水平,并考虑患者的症状和危险因素。
如果血糖值等于或高于7.0mmol/L,需要进行糖耐受试验或随机血糖测定来进行进一步诊断。
因此,指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准确的,科学的诊断标准。
其次,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指南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和说明。
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和治疗响应,可以采用口服药物、胰岛素和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此外,指南还对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这些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恰当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定期的血糖检测等。
除了详细的评估和治疗建议外,该指南还提供了一些预防2型糖尿病的建议。
它简述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和锻炼等。
这些建议帮助人们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该指南的权威性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认可。
它的制定考虑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和最新的病例研究结果。
该指南是国内糖尿病防治领域的重要指导,为临床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是国内权威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之一,包括详细的评估和治疗建议,以及预防该疾病的建议。
它的发布,不仅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科学、完整、全面的治疗方案,也为全民普及糖尿病预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解读作为糖尿病患者,最纠结的就是每天该怎么吃。
为此《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给出了八点建议。
推荐一: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1. 合理饮食,种类多样,预防营养不良,成年人 BMI 应在 18.5~23.9kg/m2之间。
2. 控制体重,吃动平衡,谨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 90 cm,女性腰围不超过 85 cm。
3. 规律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每周至少 3次,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
推荐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及杂豆类。
1.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2. 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推荐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1. 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量以降低膳食 GI,建议餐餐有蔬菜;2. 每日蔬菜摄入量 300~500 克,深色蔬菜占 1/2 以上,其中绿色叶菜不少于 70%;3. 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 GI (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肉类等食物方面存在误区,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就有了诸多饮食禁忌”,水果不是不能吃,而应该控制好每次摄入的时间和总量,建议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在150g-200g左右,也可以模仿水果拼盘,进行多样化的摄入。
推荐四: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同时减少肥肉摄入。
1. 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肥肉摄入;2. 每周不超过 4 个鸡蛋、或每两天 1 个鸡蛋,不弃蛋黄;3. 限制腌制、烘烤、烟熏等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
推荐五,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特别推荐每日摄入300g的液态奶,临时加餐可选择坚果。
1. 保证每日 300 克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的摄入;2. 重视大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零食加餐可选择少许坚果。
推荐六,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1.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成人每天烹调油 25~30 克,食盐用量不超过 6 克;2. 推荐饮用白开水,成人每天饮用量 1500~1700 毫升;3. 饮料可选淡茶与咖啡;4.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世界范围内有着越来越多的病人。
据统计,全球人口中患糖尿病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十分之一,而中国地区的患者数量更是惊人,占到了全球患者的三分之一。
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种病症,中国糖尿病学会多次修订制定出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这份指南从多个角度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防治策略的制定,旨在引导糖尿病患者尽可能降低其糖尿病风险,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三大目标。
此外,指南还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评估与监测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的依据。
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的预测因素有着复杂的分布和关联,涉及身体因素、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等多个方面。
然而,通过专业的评估和围绕这些因素的管理方案,糖尿病患者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糖尿病患者,指南也提出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营养干预等多种手段。
在防治措施中,指南也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糖尿病患者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从而增加自信心和积极性。
同时,针对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指南也非常关注,且提供详细的防治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多个方面。
总的来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全面而详细地展示了如何从预测与评估糖尿病的风险、治疗管理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加强糖尿病的防治。
同时,这个指南的制定也证明了中国糖尿病学会等专业组织和团体在糖尿病防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糖尿病这一慢性病的防治将会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病人的健康保障作出贡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是中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第七版全面修订的指南,在2018年正式出版。
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药物选择、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份指南进行介绍:一、指南的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同时也是预防、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最为重要的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3.18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
鉴于此,中国糖尿病学会已经于1994年开始编写糖尿病防治指南。
二、指南内容该指南详细介绍了2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针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建议采取改变生活方式的方式。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改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等。
指南还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介绍,建议在症状出现时采取测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进行确诊。
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了糖尿病治疗的个体化,注重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
针对药物治疗,指南详细介绍了水平法、胰高血糖素、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的选择及应用。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对合并症的防治。
指南列出了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一系列具体药物和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应采取控制高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血糖等措施。
对于足部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推荐患者注意足部保健,穿合适的鞋袜、注意脚部保持清洁、保持足部健康状态。
三、指南的意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糖尿病学在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过程中又迈了重要一步。
该指南对医生、患者和家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医生在临床治疗中更具有指导性,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促进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曲线平滑防止糖尿病进展,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与分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后2 h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个主要类型一、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值。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1999年)标准。
糖尿病诊断、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见表2~4[14-15] 表2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表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 OGTT后的2 h血浆葡萄糖值可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如OGTT目的是用于明确糖代谢状态时,仅需检测空腹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则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 h血糖值。
OGTT其他时间点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助于诊断。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16]。
我国2010年开始进行“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教育计划”,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行业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并实行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各地区差别仍较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导言: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为了规范和提高我国T2DM的防治工作,中国糖尿病学会于2017年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旨在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防治方案。
定义和诊断:指南明确了T2DM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结果。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等,还可以根据随机血糖来进行诊断。
预防和干预:指南强调了T2DM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糖耐量受损(IGT)和糖尿病前期(IFG)患者,密切关注饮食结构、体重管理和合理运动,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在干预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运动锻炼,同时避免脂肪摄入过多。
药物治疗:对于确诊的T2DM患者,指南提供了药物治疗的方案。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等药物。
根据个体的情况和疗效评估,医务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并定期进行疗效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防治:指南还强调了T2DM的并发症的防治。
长期高血糖对人体多个脏器和系统产生损害,尤其是眼、肾、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监测、神经系统评估,并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个体化管理: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病情和生活方式,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医务人员应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与患者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和计划。
结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防治方案。
通过有效的预防、干预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
男性:11.7% 女性:10.2%
既往已知糖尿病患病率:
4.0%
男性:3.9% 女性:4.1%
发病年轻化: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
横断面研究,全国抽样170287例 采用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JAMA, 2019.
胰岛素常规治疗路径
2019年版
2019年版
胰岛素起始剂量
基础胰岛素
包括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
起始剂量为0.1~0.3U/(kg·d) 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双胍类
磺脲类 格列奈
类
TZDs
α -糖苷 酶抑制
剂
DPP-4 抑制剂
SGLT2 抑制剂
• 减少肝脏 葡萄糖的 输出
• 促进胰岛 素分泌
• 改善胰岛 • 延缓碳水
素抵抗
化合物在
肠道的消
化吸收
• 减少体内 • GLP-1 的分解
抑制尿 液中葡 萄糖的 重吸收
SGLT2抑制剂
作用机制 降糖效力 低血糖风险 其他作用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019年版
2019年版
检测指标
血糖*(mmol/L)
空腹
非空腹
HbA1c(%)
血压(mmHg)
TC(mmol/L)
HDL-C (mmol/L) 男 性
女性
TG(mmol/L)
LDL-C (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
体重指数(BMI,kg/m2)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
6.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男性:7.7% 女性:6.1%
由心血管专科医师撰写相应章节 4. 更新高血糖治疗流程图,改为单药、二联、三联、胰岛
素治疗;突出二甲双胍的地位;二联治疗区分口服药和 注射类药物,方便基层医生
2019版指南重要变更
5.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糖状态的表述更准确 6. 糖尿病流行病学继续用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暂未使用
HbA1c诊断标准 7. 将国内新上市的降糖药治疗证据写入指南 8. 重视传统医学的价值,增加《糖尿病与中医药》一章
不良反应
抑制尿液葡萄糖重吸收,促进肾脏葡萄糖排泄 HbA1c下降0.5%~1.0% 单独服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联合胰岛素或磺 脲类药物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降低TG,升高HDL-C 和LDL-C 常见:生殖泌尿道感染 罕见:酮症酸中毒(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 者),急性肾损伤,骨折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与2019年相比,2019年糖尿病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 治疗控制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JAMA, 2019.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2019年版 • 初步收集中国人群临床证据
• 使指南的体例更符合临床指南的要求
2019年版 •依据循证医学进展和中国人群资料 •修改血糖控制目标,强调综合治疗和心血管病变的防治 •制定新的诊治流程图,反映治疗新进展
2019和2019年版 •以“九五纲要”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和监护 •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三级预防提出明确目标和措施 •强调早期达标的重要性,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
25≤BMI<27.5 kg/m2 ,合并2型 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且 至少有高甘油三酯、低HDL-C 水平、高血压中的两项
代谢手术的管理
术前筛选及评估 • 内科医生进行筛选和术前评估
代谢手术治疗 术后管理
• 在二级及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疗单位开展 • 术者应是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胃肠外科
医师
• 限制总热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至 少60 ~ 120 g
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路径
2019年版
2019年版
2型糖尿病的代谢手术适应证
2019年版
2019年版
可选适应证 BMI≥32 kg/m2,有或无合并
症的2型糖尿病
BMI≥32.5 kg/m2,有或无合并 症的2型糖尿病
BMI 28~32 kg/m2且有2型糖
慎选适应证
尿病,尤其存在其他心血管风 险因素时,慎选
27.5≤BMI<32.5 kg/m2且有2型 糖尿病,尤其存在其他心血管 风险因素时,慎选
暂不推荐
BMI 25.0~28 kg/m2,合并2型 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且 至少有高甘油三酯、低 HDL-C、高血压中的两项
男性
女性
尿白蛋白排泄率
主动有氧运动(分钟/周)
目标值 4.4-7.0 <10.0 <7.0 <130/80 <4.5 >1.0 >1.3 <1.7 <2.6 <1.8 <24.0
<2.5 (22.0mg/g) <3.5 (31.0mg/g) <20 μg/min(30.0mg/d)
≥150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
本次指南修订历程
指南修订专家会
• 独立的指南编写委员会 • 由内分泌、心血管、精神心理、中医、
文献管理等多个领域专家组成 • 从2019年9月至今,经过五次专家会讨论
2019版指南重要变更
1. 纳入最新的中国人群研究证据 2. 按照中华医学会指南制定规则,每章节前增加要点提示
和证据级别 3. 糖尿病综合控制标准与国内相关学术机构保持一致,并
2019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贾伟平
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
2019年版
2019年版
2019年版
2019年版
本届分委会于2019年9月启动新版指南修订
2019年版:中国指南,中国证据,中国实践 • 尽可能采用国内最新研究资料,流行病学反映民族差异 • 将国内新上市药物纳入指南 • 高血糖治疗流程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