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与
[修昔底德陷阱出自]修昔底德史学思想,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是什么
![[修昔底德陷阱出自]修昔底德史学思想,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f3c9b5b10661ed9ad51f385.png)
[修昔底德陷阱出自]修昔底德史学思想,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是什么修昔底德出生于公园前471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
修昔底德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他以后的史学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史学家修昔底德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修昔底德雕塑史学家修昔底德出生在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相对民主的成长环境使修昔底德具有了良好的品德素质。
其实,修昔底德的一生并不顺利,他早年曾被告延误战机从而被流放。
不过,热爱国家的修昔底德从没有放弃对战事的关心。
他开始记录,他要把发生的一切都用双手记录下来。
到了后来,常年的战争使修昔底德渐渐地失去了对人性的直觉。
他的写作也开始渐渐地被加入了这种情绪,从而为他史学家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此之后,修昔底德的写作道路蒸蒸日上,而他写作的内容也渐渐地不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渐渐地站在了客观公正的观点上。
也正因如此,他的记录在以后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他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人们对修昔底德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从没有人对他的记录有过怀疑。
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记录历史必须要客观,追求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因必有果。
他从不盲从,总是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前人,坚信自己的理智。
理智、客观是史学家修昔底德做人做事的准则。
修昔底德史学思想修昔底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出生于雅典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修昔底德在历史学上卓有建树,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当时史学思想的进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修昔底德史学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历史阶段,而且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所以修昔底德史学思想是历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
修昔底德画像修昔底德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求真两个字,表现为历史资料的求真和历史原因的求真两方面,首先,在修昔底德之前历史记载秉承着所闻必记的原则,不去管史料的真假。
而修昔底德反其道而行之,以世俗立场为出发从社会人事方面入手,在历史资料的真伪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只记录真实资料,历史地点遗迹等都是有可考证的。
修昔底德陷阱与中国

修昔底德陷阱与中国‚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希腊文Θουκυδίδης英文Thucydides,B.C.460或455~400或39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是在高度成熟了的希腊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一、发展历程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
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
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给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修昔底德陷阱‛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二、案例(一)古雅典与斯巴达古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老牌陆地强权斯巴达。
恐惧迫使斯巴达人做出反应。
威胁和反威胁催生了竞争,接着是对抗,最终酿成冲突。
长达30年的战争最终毁了这两个城邦。
(二)德国与世界大战人们发现,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
最显著的就是德国。
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
在1914年和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三)日本与侵略战争在亚洲也有类似的经历。
日本崛起之后,就想挑战欧洲殖民地在亚洲建立起来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确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秩序,最终爆发了日本以反对西方列强为名而侵略亚洲其它国家的战争。
三、中国政局(一)中国崛起应避免陷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在《世界邮报》创刊号的专访中,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

“历史是一个无尽的老师,它教导我们以智慧和谨慎。”这句话出自修昔底 德之口,也是《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的核心观点。修昔底德以其冷 静、客观的态度,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告诫我们,历史的进 程并非偶然,而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这需要我们以理智的态度去面对,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本书首先介绍了修昔底德的时代背景和生平,详细阐述了修昔底德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了 一套独特的政治和历史观念。书中还深入分析了修昔底德对人性、权力和战争的看法,以及他对 民主和寡头政治的批判。
本书还对修昔底德的思想进行了现代解读,将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对比和。例 如,修昔底德对权力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于理解现代政治斗争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他对 战争的悲观看法和反对不义战争的主张,对于反对现代战争和冲突也具有启示作用。
修昔底德对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的见解也让我深受启发。他认为 这种冲突源于对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文化和思想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双方无法形成共识,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对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来说,修昔底德的见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世界, 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仍然普遍存在,这种冲突往往不仅涉及军事和政 治领域,更涉及文化和思想领域。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文化交流和思想对话,以 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从整体上看,该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按照修昔底德的生平和 思想发展历程,将全书分为若干个章节。每个章节的标题简洁明了,概括了该章 的核心内容。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可以快速了解全书的内容框架,为阅读提供了便 利。
该书的目录体现了修昔底德思想的多方面。从第一章“修昔底德的生平与时 代背景”开始,作者详细介绍了修昔底德的个人经历和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后续 章节分别探讨了修昔底德的政治思想、战争观、历史观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修昔 底德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这种全面性的介绍有助于读者对修昔底德的思想有 更全面的了解。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资料——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日益恶化,遂终于在公元前457年爆发武装冲突。雅典支配着希腊中部,并拥有优势海权。斯巴达则控制伯罗奔尼撒半岛,为一强大陆权。所以大致说来,双方旗鼓相当,到公元前454年直接冲突停止,并在公元前451年达成休战。于是雅典遂又将全部注意力用在整顿同盟组织的工作上,并利用同盟的资源以对科林斯(Corinth)和埃伊纳(Aegina)扩张其权力,而这与同盟对抗波斯的原有目标毫无关系。
也许最能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恰当比较的是春秋时代的《左传》,因为这两部书同为古代的战争史名著。修昔底德的著作到今天仍受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所重视,而蒋百里先生则曾指出:“《左传》到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部模范战争史。”所以,二者的确可以相提并论,不过其间还是有若干差异之存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著作者为修昔底德(前460-前406年),其时代和身世大致都可考。《左传》是先有书的存在而由后世替它定名。首先为司马迁,称之为《左氏春秋》,以后班固作《汉书》时,又改称《春秋左氏传》,从此后世遂简称为《左传》。司马迁和班固都确认其作者为盲人左丘明,《论语》中曾提到他,足以证明确有其人,并大致与孔子同时,不过其生卒之年已不可考。概括言之,左丘明似乎比修昔底德大约要早数十年。
摆不定。
从公元前426年起,雅典遂完全放弃伯里克利战略,改用由克里昂(Cleon)拟定的直接攻势战略。富勒认为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李德哈特认为,这样虽能获得若于卓越战术成功,但在战略上不仅要付出较大成本,而且得不偿失。
浅谈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浅谈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摘要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继希罗多德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的传世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场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结束了古典希腊的“黄金时代”。
在其著作中体现的“求真”精神、人本思想以及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对后世影响甚大,颇值得后人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修昔底德“求真”人本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史观Abstract Thucydides is a famous ancient historian after Herodotu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is his masterpiece handed on from age to age. The Peloponnesian War brought great destruction and ended the golden age of Greece. The pursuit-of-truth spirit, humanism and simple materialistic concept on history in his work have a great effect on all posterity. And all these are well worth later generations researching.Key words:Thucydides;the pursuit-of-truth spirit; humanism; simple materialistic concept修昔底德生在富贵人家,长在雅典城,有很多受大师熏陶的机会。
“贵族阶级的文化氛围首先是要造就富有修养、言谈举止优雅、在公众场合语惊四座的政治家。
修昔底德当然会依循这条传统的人生之路,而客观环境也使作为政治动物的雅典公民不可能脱离沸腾的政治生活。
但年轻的修昔底德爱好历史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当雅典和斯巴达争夺希腊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开始,他便以敏锐的历史触觉着手撰写他。
简要分析修昔底德和司马迁的思想差异

简要分析修昔底德和司马迁的思想差异
修昔底德和司马迁是古代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们分别代表了古希腊和古中国历史学两个不同的学派。
他们的思想差异如下:
1. 历史研究对象的不同
修昔底德重视个人英雄和战争,他的历史研究主要是以希腊-波斯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为主题。
而司马迁则重视国家和政治,他的历史研究主要以帝王、政治事件、官场斗争等为主题。
2. 历史刻画方式的不同
修昔底德的历史刻画方式是借助个人英雄和战争来表现希腊民族的力量和精神,他强调把个人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司马迁则通过对国家和政治事件的描述,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优雅和雄伟,他强调把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
3. 历史价值意义的不同
修昔底德认为历史是个人英雄和军事勇气的表现,他强调通过英雄的事迹来激励后人追求荣耀和胜利。
而司马迁则认为历史是国家和政治的表现,他强调通过政治事件的描述来警醒后人不要犯错误,保持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因此,修昔底德和司马迁的思想差异主要在历史研究对象、历史刻画方式和历史价值意义上。
他们各具特色,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和历史价值观。
修昔底德研究方法

修昔底德研究方法修昔底德,这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啊!他的研究方法那可真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修昔底德注重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记录和深入分析,这就好像我们平时过日子,得把每天发生的事儿都记清楚了,才能从中看出点门道来呀!他会去仔细观察各种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这不就跟我们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一样的嘛。
他还特别强调人的作用,认为人的决策和行动对历史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想想看,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会改变未来的路呢!就好比你在岔路口选择走左边还是右边,这小小的决定可能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经历。
在研究中,修昔底德可不会轻易相信表面的东西,他会深入挖掘背后的真相。
这就好像我们不能光看一个人表面上笑哈哈的,就觉得他一定开心呀,说不定心里正有事儿呢!我们得像修昔底德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探究探究那些隐藏的因素。
他还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局限于一种观点。
这不就跟我们看一个东西,要从前面看看,后面看看,侧面也看看,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嘛!比如说对于一场战争,不能光看谁赢了谁输了,还得想想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那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怎么运用修昔底德的方法呢?首先,我们得像他那样认真仔细地收集资料呀,不能马马虎虎的。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呢!然后呢,要学会分析这些资料,不能光摆在那里看呀,得动脑子去想,去推理。
而且,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怎么行呢?修昔底德要是也这样,那他能写出那么深刻的历史著作吗?肯定不能呀!我们得有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呀!遇到问题的时候,别着急下结论,多想想背后的原因,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事情的本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之,修昔底德的研究方法真的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呀!我们要好好地学习和运用,让我们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在研究和生活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修昔底德、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的理念,谁最接近战争的本质?

修昔底德、孙⼦和克劳塞维茨的理念,谁最接近战争的本质?提这个问题的⼈⼀定对三个⼈有所了解,因⽽⼀定对战争的研究⽐较深⼊。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答主试答⼀下。
修昔底德是个史家,曾经做过雅典的领军,率兵在希腊北部与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作战,结果战败,依照雅典的法律,他被雅典城邦的公民⽤陶⽚放逐法投票放逐,从此远离雅典政治,流亡海外⼆⼗多年,然⽽此间,他接触到了⼤量卷⼊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各⽅⾼级将领,并且很可能与其中颇⼤⼀部分⼈有过深⼊的交往。
在政治上既然⽆法铸就辉煌,他就决意在其其他⽅⾯有所成就,他年轻时候曾经见过希罗多德在雅典发表演说的场⾯,为希罗多德的智慧折服,打算步希罗多德的后尘,在历史记述⽅⾯创造伟⼤的功业。
当时,希腊世界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因何爆发,雅典和斯巴达的对抗趋向如何,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多数⼈认为是伯利克⾥个⼈的私欲引爆了这场战争,因⽽归罪于伯利克⾥⼀⼈。
修昔底德对此有不同意见,决意为伯利克⾥辩护,并且提出⾃⼰关于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这就是他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动机。
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深⼊,随着修昔底德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逐渐意识到,这场希腊世界史⽆前例的战争很可能已经超越了谁对谁错的区分,很可能已经超越了正义与⾮正义的界限,⽽变成了⼀种哲学,⼀种对⼈性、对战争与⼈类事务、战争对⼈类世界关系的哲学性的思辨。
在垂垂⽼矣的他看来,这场战争已经没有胜负,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死亡,只是战争带来的对⽣命的践踏,对⼈类法律、习俗、德性的全⾯颠覆,⽽所有的⼈,不论是⾝居⾼位者,还是普通百姓,都难逃战争,难逃战争的宿命。
在⽼年修昔底德的眼中,他终于看清了战争不是短促的⼀击,不是投⼊其中的双⽅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战争是暴⼒的,是流⾎的,是有其内在能动性的,是“最严厉的教师”。
战争教会投⼊其中的⼀切⼈事物去做他们在和平状态下根本不会做或者不敢做的那些事情,战争完全变幻了⼈世。
因此,修昔底德对战争的认识,应该说是哲学性的,⽽他的哲学是悲剧性的,⽆论投⼊战争的⼈或者城邦做出多么⼤的努⼒,最终都要被战争强⼒改变,变得迥异于最初的⾃⼰,⽽且没有任何⼀⽅能够获得真正的胜利,战争就是潘多拉魔盒,⼀旦开打,就会释放出吞噬⼀切的妖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我,修昔底德,一位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之时,就开始撰述这部战争史了。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我相信这是一伟大的战争,比之前任何一场战争都更值得记述........”
这是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第一卷第一章《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前的希腊国家》的开始,全书也是从介绍希腊各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到希波战争后希腊赢得胜利,雅典人利用他们在提洛同盟中的有利地位,把原提洛同盟诸邦逐渐降至附属国的地位,雅典与同盟者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关系,雅典国家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有阿提卡半岛的一个小邦一跃成为地跨亚欧,囊括爱情海的泱泱大国,焕然一新的雅典城成了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海陆交通和文化中心。
而其同时,雅典也形成第一个大规模的海上霸国。
伴随着雅典的强大对同盟国和周边领邦的威胁,同时还有路上强国斯巴达的地位受到挑战,再加经济上的矛盾和军事摩擦,两个同盟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出生于雅典的阿里摩斯德莫的一个富裕而显贵的家族,其父亲和色雷斯德王族及后代都有亲戚关系,他自己与公元前5世纪中期活跃在雅典政治和社会舞台上的一些头面人物都有亲戚关系,如客蒙,伯里克利等。
而他自己在色雷斯沿海岸拥有金库开采权,这些家庭背景,无疑为他后来写出名垂千古的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
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与当时希腊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著名历史学家色诺芬同称为希腊三大历史学家,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狄奥尼修斯称其为历史学家中最为优秀者,而其被传统观念视为历史研究的标准;托马斯.霍布斯称其著作达到了历史写作的顶点;而大卫.休谟更称其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休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
由此可见,后世学者对其的评价也是相当高。
对于休昔底德的生平,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460年,那时正直雅典和斯巴达交战,即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直到公元前446年雅典人败于凯罗尼亚;波奥提亚诸邦摆脱雅典的控制;优波亚岛发生暴动,斯巴达出兵阿提卡以及公元446/445年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签定“三十年合约”才停止。
这是休西底德童年生活环境的背景。
正当他壮年时期时,公元前431—前404雅典同盟集团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又发生战争,这就是修昔底德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这次战争。
他的一生中经历了雅典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的瘟疫而死,雅典开始了衰退。
到战争结束的公元前404年,差不多也是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他的一生中,经历的大都是城邦战事。
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它的整个结构合理、紧凑,文字简洁、流畅、生动,富于哲理和感染力,显示了作者出色的史才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全书分为8卷,严格按每年夏,冬交替之序展开战事,各卷之间保存着必然的联系。
它既是修昔底德的历史巨著,同时伯罗奔尼撒战争也是他亲身经历的,他参加过战争,当过军官,看到雅典
帝国的一步步衰落,这是一个痛苦的经历,这部著作他最终没能按计划完成就猝然死去。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战争的原因主要是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矛盾,雅典和斯巴达之间到矛盾由来已久而且错综复杂,老霸主斯巴达凭借其强大的常备军,不断向外扩征,组成军事政治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而雅典在希波战争后,国力日渐甚强,伯里克利坚决主张反对斯巴达不昔一战。
两个城邦之间的政治制度不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希腊城邦之间经常出现民主派与贵族派之间的内斗,斯巴达和雅典个支持一帮,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谁也不肯让步,结怨日深。
两城邦之间除了军事,政治上的对持和摩差之外,还有经济上的冲突。
导致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有三:其一是科基拉事件;其二是波提狄亚争端;其三是麦加拉事件。
战争主要分三段,首先是阿奇达姆斯战争(前431—421年)。
公元前431年春,底比斯人的一支300人军队袭击雅典盟邦普拉提亚,遭到惨败。
雅典因此拘留了所有在雅典的波奥提亚人。
5月底,斯巴达国王阿奇达姆斯率伯罗奔尼撒联军侵入阿提卡,战幕就此拉开。
战争打响后,双方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都想打击对方。
公元前430年雅典爆发瘟疫,这场灾难夺走了很多雅典人的生命,同时面
临战争失败,人民把不幸都发在伯里克利身上,给他罚款,其在第二年染瘟疫而死。
其后,雅典政界主要是主战的克里昂和主和的尼基阿斯。
公元前423年的波菲斯战役,两国主战人物雅典的克里昂和斯巴达的伯拉西达双双阵亡。
公元前421年春双方签订“尼基阿斯和约”,十年战争结束。
第二阶段是西西里远征。
这个阶段雅典政界的主要人物是主战派代表人阿尔基比阿德斯,主和派代表里基阿斯。
在争辩中,主战派的到了人民的支持。
在远征的前一夜发生了赫尔美斯神像事件,矛头指向阿尔基比阿德斯,他本想留下来解决问题后再远征,但他的政敌煽动人民要求他出征。
他不得不出征,但刚踏上异邦土地时,雅典派人让他回去审判。
这是雅典内部矛盾争权的又一出闹剧,阿尔基比阿的斯知道自己回去凶多吉少,便逃到了斯巴达,帮助敌人打他的国家。
公元前413年,西西里远征的最后阶段,叙拉古和雅典在大港决战,雅典战败撤军,尼基阿斯和德摩斯提尼从陆上逃走被捕,雅典全军覆没,成为此次战争的转折点。
第三阶段是伊奥尼亚之战。
西西里远征后,战争中心开始转移到东方,阿提卡遭到沉重打击,雅典处于劣势。
波斯与斯巴达联盟,干涉雅典政务,公元前411年,雅典发生了政变,建立了400人政府,之后又建立了“五千人”政府。
这就是战争的大致过程,修昔底德在写这部战争史时,表现出对伯罗奔尼撒人的贬低和对雅典人的赞扬,特别是对伯里克利的赞扬和
对黄金时代的怀念,在书中,用了大量的演讲词来表现当时的战争环境个人物性格,就像伯里克利的演讲,体现了城邦公民之上,没有公民就没有城邦。
修昔底德的这种观点受他所生活时代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帝国从黄金时代到衰落的局面,不免有些心酸和不舍。
同时,作为历史学家,这是一个艰难的职业,一方面被要求写历史要怀着公正的世界观,同时,又要怀有伟大的爱国精神,可能这不冲突,但这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在战争之后,虽然伯罗奔尼撒同盟赢得了胜利,但长期的战争导致整个希腊的衰落。
而在战争同时,希腊东北部的马其顿帝国兴起,亚历山大大帝的铁骑踏平了希腊,但不久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分裂,最终被罗马帝国灭亡。
昔日的城邦一去不复返,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希腊的文化没有随着城邦的消失随风而散,而是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传到东方和地中海,最终罗马帝国以宽阔的胸怀继承了希腊文化,使整个大希腊化时代的到来,成就了罗马帝国的,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伯罗奔尼撒战争伴随雅典城邦破坏和古希腊的灭亡也消失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廊中,但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却永载史册,活在我们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