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第7章内分泌免疫与运动运动与免疫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课件内分泌调节

运动生理学课件内分泌调节

04
内分泌失调与运动表现
内分泌失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01
02
03
运动能力下降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激素 水平异常,影响肌肉力量 、耐力和爆发力的表现, 使运动能力下降。
疲劳感增加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代谢 紊乱,使身体更容易疲劳 ,影响运动持久性和训练 效果。
恢复期延长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身体 恢复能力下降,使运动后 的疲劳恢复期延长,影响 训练计划和比赛表现。
内分泌失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情绪波动
竞技状态不稳定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如焦 虑、抑郁等,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和比赛表现。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竞技状态的不稳 定,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时 好时坏。
注意力不集中
内分泌失调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影 响运动表现。
05
定。
运动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改善代谢
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有助于调节血糖、血 脂等指标,改善内分泌
功能。
减轻压力
运动能够释放压力,减 轻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 题,有助于改善内分泌
状态。
促进激素平衡
运动能够促进多种激素 的分泌,如生长激素、 睾酮等,有助于改善内
分泌功能。
提高免疫力
运动能够增强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 预防和治疗内分泌相关
性腺
总结词
性腺主要指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够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男性的睾丸能够合成和释放睾酮等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则能合成和释放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这些性激素 对人体的生殖器官发育、性征维持和生育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性腺功能的异常会导致性腺功能减退、性早 熟等病症。

【学习课件】运动与内分泌

【学习课件】运动与内分泌
分泌失调。
甲状腺疾病康复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 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代谢
状况,促进康复。
肾上腺疾病康复
运动对肾上腺疾病患者 的康复有益,能够调节 内分泌功能,缓解症状

内分泌疾病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运动强度与时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
免过度劳累。
饮食调整
内分泌疾病患者的饮食需与运 动相结合,合理安排膳食,保
02
内分泌系统对肥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肥胖患者常常存在内 分泌失调的情况。
03
运动是减肥和控制体重的重要手段之一,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 谢,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
04
同时,运动还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内分泌失调的情况,预防和 治疗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04
CHAPTER
运动与内分泌的相互作用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免疫调节激素影 响免疫反应,对运动后的恢复和感染 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内分泌系统与肌肉生长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和 睾酮等,对肌肉的生长和修复具有重 要作用。
02
CHAPTER
激素与运动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
01
由脑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内脏器官和组织的生长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运动对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在运动过程中,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适应身体对运动的需求。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过多或过少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过多可能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症状,过少可能 导致身体反应迟钝、无力等症状。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第7章 内分泌免疫与运动激素与运动

第7章 内分泌免疫与运动激素与运动

二、激素作用机制与过程
(一)非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激素-受体复合物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
使)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内生物效应
(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与过程 激素进入细胞膜
与胞浆受体结合→H-R复合物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H-R复合物与核内受体结合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
2.催乳素
蛋白质激素。催乳素的重要生理作用是促 进妊娠期乳腺发育,使乳腺开始并维持泌乳。
3.促黑(素细胞)激素
促黑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黑素细胞中的 酪氨酸酶的合成和激活,从而促进酪氨酸转 变为黑色素,使皮肤与毛发等的颜色加深。
(三)神经垂体分泌的 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视上核、室旁核
ADH、OXT和运载蛋白
(二)甲状旁腺的内分泌 功能与调节钙、磷酸、 代谢的激素
1、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 生理作用
(1)促进骨钙入血,升高 血钙
(2)促进肾管重吸收钙
(3)促进1,25-二羟维生素 D3生成,升高血钙
1.升压素
• 又称抗利尿激素,为含9 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作 用是使全身微动脉和毛 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升高血压。
2.催产素
• 催产素是一种含9个氨基 酸的多肽,它有促进子 宫收缩和排乳两种作用, 但以排乳为主,在分娩 及哺乳时才发挥生理效 应。
下 丘 脑 垂 体 束
Ca2+
ADH、OXT 和运载蛋白
激素与组织细胞是广泛接触特异作用,关键取决于靶 细胞的特异受体。
3.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如l毫克的甲状腺激素可使机体增加产热量约 4200000J(焦耳)。

运动与免疫ppt课件

运动与免疫ppt课件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运动科学、免疫学、临床 医学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动运动与免疫研究的深入 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样化运动
总结词
多样化的运动能够全面提升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
详细描述
多样化的运动能够刺激身体的多种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例如,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 健康,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等。
避免过度运动
总结词
过度运动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相比不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群具有更强的免疫功能。此外,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适量的运动 可以降低感冒等常见感染的发病率和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适量的运动可 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这些研究成果 为推广运动免疫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 健康至关重要,任何免疫功能 低下或失调都可能导致疾病的 发生。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运动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杀伤力, 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减少炎症 发生。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是在自然环境下对特定人群进行的观察和干预研究,以探究运动对免疫 系统的影响。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癌症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例如,一项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运动可以 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复习题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理学复习题第7章内分泌

复习题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理学复习题第7章内分泌

复习题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理学复习题第7章内分泌第8章内分泌(⾮师范)⼀、名词解释1.激素2.靶细胞3.内分泌腺4.应激反应5.应急反应⼆、判断题: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进⼊⾎液循环()。

2.⼈体内部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受体,它们均可对同⼀激素产⽣反应()。

3.激素能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但不能发动⼀个新的代谢过程()。

4.激素可以认为是信息传递的第⼀信使,⽽cAMP则为信息传递的第⼆信使()。

5.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体基础代谢升⾼()。

6.含氮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

7.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体基础代谢率升⾼()。

8. 剧烈运动时,⾎浆⼉茶酚胺的升⾼,主要是由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引起的()。

9. 运动员长期服⽤睾酮衍⽣物能提⾼肌⾁⼒量,促进红细胞⽣成,从⽽,有利于提⾼运动成绩和增进⾝体健康()。

三、择题:1.多数含氮激素与靶细胞哪⼀部位受体相结合⽽发挥作⽤?A、细胞膜B、细胞浆C、细胞核D、细胞浆和细胞核2.类固醇激素作⽤于靶细胞哪⼀部位受体相结合⽽发挥作⽤?A、细胞膜B、细胞浆C、细胞核D、细胞浆和细胞核3.膳⾷中什么物质含量变化会引起甲状腺腺体增⼤A、铁化物过多B、碘化物缺乏C、碘化物过多D、钙、磷缺乏4.激素能作⽤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上存在着A、特异性受体B、特异的载体C、特异的酶D、特异的通道5.肾上腺⽪质分泌的激素,在化学结构上属于A、含氮激素B、胺类激素C、类固醇激素D、肽类激素6.下列激素属含氮类激素的是A、肾上腺素B、⽪质醇C、醛固酮D、维⽣素7.下列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A、糖⽪质激素B、肾上腺素C、甲状旁腺素D、促甲状腺素8.下列被称为第⼆信史的物质是A、ADPB、ATPC、AMPD、cAmP9.关于⽣长激素错误的叙述是A、加速蛋⽩质的合成B、促进脂肪分解C、促进脂肪合成D、⽣理⽔平的量可加速葡萄糖的利⽤10.胰岛素A细胞分泌。

()A、、促胰液素B、胰⾼⾎糖素C、⽣长素D、胰岛素四、填空题:1.胰岛素是胰岛的细胞分泌,其主要作⽤是使浓度降低。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的功能

运动生理学第七章 内分泌机能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的功能

神经垂体激素
1、血管升压素(VP) : VP因早期实验中被发现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并使血压升高而得
名,是体内维持机体水平衡的重要激素之一。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 肾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即具有抗利尿作用,故又名抗 利尿激素(ADH)。
2、催产素(OXT) OXT的主要靶器官是子宫和乳腺。对子宫的作用是促进子宫平滑
(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对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基本作用是加强基
础蛋白质合成,表现正氮平衡。 对糖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增强糖原分
解,抑制糖原合成,并可加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 生长激素的升糖的作用,因此甲状腺激素有升高血糖的趋势。
对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儿茶酚胺与胰 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作用。T4与T3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又 可通过肝加速胆固醇的降解,但分解的速度超过合成。
3、VD3 的主要生理作用 体内的VD3也是维持机体血钙稳态的重要激素。 体内的VD3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
也可由动物性食物中获取。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强骨的溶解,释放骨钙入血, 促进结合钙释放入血,促进小肠粘膜和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所以它既能 增加血钙,也能增加血磷。
第四章 内分泌调节
第二节 主要内分泌的功能
下丘脑激素
激素名称
英文缩写
主要生理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促进TSH和PRL释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
[简称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SS]
生长素释放激素
GnRH 促进LH与FSH释放(以LH为主)
GHRIH
抑制GH释放,对LH、FSH、TSH、PRL及 ACTH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运动生理学 第7章内分泌免疫与运动兴奋剂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 第7章内分泌免疫与运动兴奋剂与运动

(1)刺激剂: 如苯丙胺、咖啡因等真正的“兴 奋剂” (2)麻醉止痛剂: 主要是哌替啶和吗啡类物质, 起抑制作用 (3)合成类固醇:如睾酮类激素,促进肌肉蛋 白质的合成 (4)利尿剂:噻嗪类和醛固酮类药物,释放和 排泄尿液 (5)β-阻断剂:一种含有苯基团能与肾上腺 受体结合的物质,有抑制心脏功能活动的作用 (6)遮蔽剂:表睾酮和丙磺舒类物质,被用于 干扰药检结果 (7)内源性物质:血液和肽类物质等,被用于 逃避药检中的阳性结果
血液和肽类物质等被用于逃避药检中的阳性结果如苯丙胺咖啡因等真正的兴主要是哌替啶和吗啡类物质第二节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一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一兴奋剂对运动员体能的作用兴奋剂随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和药理效应特别是在充分的营养和高强度训练的条件下对运动员的体能油一定的增强作用或对某些专项运动员的体能油定的增强作用或对某些专项运动能力油一定的提高和辅助作用
第二节 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一、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 (一)兴奋剂对运动员体能的作用 兴奋剂随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和药理效应, 特别是在充分的营养和高强度训练的条件下,对 运动员的体能油一定的增强作用,或对某些专项 运动能力油一定的提高和辅助作用。 (二)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心理作用 较有说服力的双盲实验证实,兴奋剂的心理 作用大于生理作用。
三、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区别 1.兴奋剂 一切运动训练和正常的营养方法以外的,旨 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地人工合成地物质与特殊 手段,统称为兴奋剂。 2.使用兴奋剂 参与和准备参与体育竞技比赛地运动员及其 教练员和医务人员,采用某些药物,出于非治疗 性目的,或以非治疗剂量摄入体内,或用不正常 途径摄入生理性物质,或使用其它不正当手段, 企图以运动训练地正常营养以外地方式,增强或 辅助增强运动员地体能和影响运动员地心理状态, 以达到提高比赛成绩和战胜对手地目的,即构成 使用兴奋剂。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第七章 内分泌与激素 PPT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第七章 内分泌与激素 PPT
第七章 内分泌与运动
2 / 23
3 / 23
4 / 23
第一节 内分泌概述
6 / 23
7 / 23
8 / 23
9 / 23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 家 有 疑 问 的,可 以询问 和交流
10
10 / 23
11 / 23
12 / 23
13 / 23
14 / 23
15 / 23
12 / 24
13 / 24
14 / 24
15 / 24
16 / 24
17 / 24
18 / 24
19 / 24
20 / 24
21 / 24
22 / 24
23 / 24
作业
一、名词解释
内分泌系统 激素 应
第二信使
靶细胞
应激反应 应急反
二、问答题
1、试述激素的生理作用。 2、试述含氮类激素、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3、何谓激素分泌活动的负反馈调节。 4、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2 / 34
13 / 34
14 / 34
15 / 34
16 / 34
17 / 34
18 / 34
19 / 34
20 / 34
21 / 34
22 / 34
23 / 34
24 / 34
25 / 34
26 / 34
27 / 34
28 / 34
29 / 34
30 / 3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应激刺激
短 反 馈 ACTH
下丘脑
CRH
腺垂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长 反 馈
糖皮质激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国际上主要应用营养补充进行免疫调理,在我国,除了利 用营养措施外,尚利用我国独具的中医中药优势,进行免 疫调理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营养调理 (1)糖的补充:这是国内外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免疫 调理手段。应该注意训练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补糖。 (2)谷氨酰胺的补充:主要应用药物制剂,多在运动后 补充。 (3)抗氧化物的补充:服用抗氧化物用来对抗自由基。 (4)微量元素的补充 二、中医调理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一)基本概念 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在受神经、内分泌系统
支配的同时,反过来也可通过自身释放的信息物影 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共同维持机 体的自稳态。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构成的基础
(1)存在共同的信息物质 (2)存在共同的交汇点—这是三大系统间交叉
影响的基础 (三)运动时神经-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整合调
二、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 将免疫系统称为“流动脑”系Blalock1985年所提出
。他认为,机体具有两个大脑:一个是固定于颅腔中的 固定脑,即大脑; 另一个则为遍布全身、随血液循环不 断“流动”的大脑,即免疫系统。 (一)固定脑:固定脑能利用各种感官和感受器(感觉 神经末梢)识别并感受体内外各种感知性刺激,并通过 兴奋的传递和神经递质的介导使效应器发生相应反应。 (二)“流动脑”:即免疫系统。它能识别、感知体内 外各种非感知性刺激并做出有效应答。
6、延迟性过敏反应降低。 7、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运动训练会导致肌肉细胞受 损,并继发释放出亲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 8、在离体发生的对丝裂原和内毒素的反应过程中,所生 成的细胞因子减少;表明大负荷运动后,机体免疫系统产 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 9、鼻腔和唾液的IgA浓度下降,鼻腔黏液清除作用降低。 这表明上呼吸道清除外部病原体的能力受损。 10、MHC-II的表达以及巨嗜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降低。 表明大负荷运动后降低巨嗜细胞对于MHC-II的表达,从 而负性的影响着向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过程。
(2)抗体的基本结构
①由于无抗体话性的Ig一般很少见,故抗体与Ig可认 作为同义词。人类Ig有五类,即IgA、IgD、IgE、 IgG和IgM,是由其分子结构中相应的重链(H链 )—α.δ.ξ.γ和μ决定的。重链不同,Ig的类型就不 同。轻链(L链)则在同一抗体分子(Ig)中是相 同的,或为κ,或为λ。
2.抗原的化学结构
一个天然抗原具有二种结构,一是高分子的载体(抗 原性);二是抗原决定簇(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又称抗原 表位(epitope.) 是指抗原分子上具有决定和控制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可与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抗原 识别受体相结合的部位。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可有多个抗 原决定簇,但由于空间位阻作用,在同一时间内仅有部分 抗原决定簇暴露和相应的抗体结合。
三、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
1、将训练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 2、注意选择运动员寝室的色彩和音乐 3、注意运动员营养的合理摄入 4、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 5、降低体重的速度不宜太快 6、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7、患病期间注意减量甚至停训。
小结:
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一种生 理功能,包括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对免疫功能最基本的认识包括下列三点: (1)免疫应答不一定必然 由病原因子所引起; (2)免疫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抗感染; (3)免疫应答的后果并不是对机体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
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 能。 (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抗体就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2)MIS具有黏膜定向的细胞运输系统。
(3)MIS内有一类能下调全身免疫应答的效应T细胞 (4)口服抗原较之其它途径更易诱导T细胞耐受。 (三)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四)免疫细胞 (五)免疫分子
三、免疫反应
(一)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参见下图
(三)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1、抗原的概念
抗原即抵抗的原因。在一般人心目中,指的是细菌、 病毒、微生物等病原体。但用专业术语解释,抗原一词, 原指能就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 凡 能在机体内引起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 抗原。
抗原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特性,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抗体 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称之为免疫原性; 抗原还与相应的 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或反应,称为免疫反 应性。
2、“流动脑”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概念的产生, 提高了人们对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3、免疫反应包括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以及T细 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思考题: 1、简述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 2、简述适中运动对免疫机能的主要影响。 3、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机理。
1、感应阶段 2、增殖和分化阶段 3、效应阶段
(二)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参见下图。 (1)感应阶段 (2)增殖和分化阶段 (3)激活的Tc细胞发挥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作用。
第二节 “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
一、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 “流动脑”的概念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3.抗原的性质及种类
异性大分子特异为抗原的共同性质,凡种系越远、分 子量越大、构型越复杂、抗原决定簇暴露越多,则其抗 原性越强,特异性越高。抗原的特异性是临床诊断、预 防、治疗的基础。
抗原的类型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故抗原的名称各 种各样。 抗原有可溶和不溶性两类,后者主要包括一 些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细胞器、某些病原体等。根据 性质,抗原又可分为:
节作用
第三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适中运动与感染能力
大量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经常从事适中运 动比静坐工作者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明显降低 。
研究表明,适中运动期间,免疫系统会发生数 种有益的变化: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激素和亲炎 性、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适中运动中并未见升高。 总体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每日进行适中运 动,可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②Ig单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二条相同的轻链和二条相同 的重链组成,各自链间(轻–重或重–重链)由二硫 键(–S–S–)相连接,呈Y字构型
③Ig分子的氨基酸构型可分为可变区(N-端)和恒 定区(C-端)两部份。
(3)抗体的种类
⑴依来源分: ①免疫抗体;②天然抗体;③自身抗体
⑵依反应分: ①完全抗体;②不完全抗体。
第七章 运动与免疫
教学组成以及各组 成的特点与功能。
2.掌握体液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 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3.了解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 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一、免疫的概念及发展 (一)免疫的概念
上述结果表明,大强度运动训练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免疫 受抑制现象,对免疫机能有明显的负性影响。
第四节 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一、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一)流行病学的调研结果
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和教练员一般都有这种感觉:过度训 练会降低身体对上呼吸道感染病的抵抗力。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般都支持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大运 动量训练期间,以及参加过竞技性耐力比赛后1~2周期间 ,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 (二)实验研究的证据
⑶依制剂或制备方法分: ①多克隆抗体;②单克隆抗体;③基因工程抗体。
二、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 2、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
(二)黏膜免疫系统(MIS) MIS有如下特点: (1)MIS能分泌一类黏膜相关的免疫球蛋白,即分 泌型免疫球蛋白。在黏膜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许多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已经证实,长期大强度运动后 免疫机能有强烈的负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表明细胞免疫功 能受到损伤。 2、主要免疫球蛋白IgA、IgG以及重要补体C3和C4含量降低 。 3、运动后血浆儿茶酚胺和可的松浓度明显升高,导致细胞数 量减少以及活性降低等免疫机能的负面影响。 4、鼻腔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降低,以及血液粒细胞氧化活性 降低。 5、NK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丝裂原诱发的淋巴细胞增殖作 用降低。
①结构抗原,为组成细胞结构的成分,如细胞骨架蛋白; ②分泌抗原,为细胞所产生和分泌的酶、激素、粘液蛋白
等; ③沉淀抗原,如肾小球肾炎时,沉淀在肾小球基膜的免疫
球蛋白、补体和免疫复合物等; ④入侵抗原,主要指病原微生物。
(二)抗体
(1)抗体的概念 抗体(antibody)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由B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 与刺激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都具有抗体 活性。两者在概念上并不完全等同,抗体是生物 学和功能上的命名,而Ig是结构和化学本质上的 概念。
大量的动物和人体实验结果表明,剧烈运动会降低免疫 机能。
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 (一)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生物信息物的影响 (三)血糖水平的影响 (四)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五)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 (六)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 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一)保护安全 (二)保证训练后的恢复 (三)训练过度的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