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导言:裴斯泰洛齐(Esteve Ferrer,1944年出生)是西班牙哲学家、教育学家、和谐发展教育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旨在推动全球教育体系的改革,培养有综合素养、关注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本文将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和谐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的策略等方面探讨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个体。

他强调个体的身心健康、智力素质、情感经验和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和创造力。

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思想在于强调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素质和情感经验。

他主张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和谐发展的内涵裴斯泰洛齐提倡的和谐发展是指个体在身心健康、智力素质、情感经验以及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和谐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个体的身心健康。

裴斯泰洛齐认为,只有身心健康的个体才能更好地发展其智力素质和情感经验。

2. 智力素质:和谐发展需要培养个体的智力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情感经验:和谐发展还需要培养个体的情感经验,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等。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4. 社会责任:和谐发展的个体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贡献能力的公民。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瑞士教育家,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
学习应该基于生活经验。

裴斯泰洛齐认为,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实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体魄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对当代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了学习应该基于生活经验。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

裴斯泰洛齐主张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主张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主张的教育思想1.家庭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主要是以葛笃德为代表,兼以其他父母的行为充当对比、反衬作用中体现的。

葛笃德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小说中她教育子女方式的高明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她树立了一个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伟大母亲的形象:第二,在教育子女时,她主张“要为一切人祷告,要对上帝和世人经常存着感激的心情;第三,她认为,“与己无关,缄默不言,不完全了解的事,莫乱讲。

”葛笃德的伟大母亲形象启示我们:母爱有益于儿童品德的发展,儿童一旦具备了这种高尚的品德将有利于儿童各种技能的习得和各种优秀品质的获得。

2.学校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校长格吕菲身上,包括他提出的纺织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格吕菲认为,孩子分为两种:家庭条件一般却不务正业的孩子和贫苦家庭却十分勤劳的孩子。

要给予这两种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不务正业的孩子,他们的智力水平本身是不低,只要加以训练,就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而对于贫苦家庭的孩子,只有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发掘他们的潜力和锻炼她们的能力;他还认为教育要“恩威并施”,一味的慈爱和过度的严厉都不能成功教育好孩子。

在当代社会中,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学生犯了错,只是一味的体罚学生;学生不喜欢学习,没有去深究他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只是一味的放任不管,任其自暴自弃,讨厌学习。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也是体现在格吕菲校长的身上。

格吕菲当上坡那镇的新校长后,让学生的做第一件事就是带上自己的纺织和农耕工具来到学校,并聘请葛笃德和马格丽这两位劳动能手来学校帮助完成自己教育活动,将教育与当时的农耕业和纺织业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仍然存在,正是在学校教育中体现了这种教育思想,才会有着如此生机盎然的社会。

学生学会了新的知识,并且将理论付于实践,才会创造出如此多的辉煌壮举,造福着一代又一代人。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

其主要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和《天鹅之歌》等。

1.教育实践活动①1767-1773年,创办新庄农场;②1774-1780年,在新庄创办“贫儿之家”;③1798年,创办斯坦兹孤儿院;④1799年,在布格多夫任教,布格多夫学校被誉为近代欧洲初等学校诞生的标志;⑤1805年创立伊弗东学校,被誉为“教育圣地”。

2.教育目的论①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培养所谓的“完人”或“真正的人性”。

②对于人的天性,裴斯泰洛齐认为有两重本性,即兼具动物性与崇高性。

前者是个体保存自己的本能,是低级的;后者是追求完美,能懂得追求真善美的更高价值。

3.和谐教育论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潜在地要求人的发展趋向全面和谐。

①受教育机会的平等。

即要求每个人必须获得符合他的天性和社会地位的教育。

②教育应该适应自然。

教育应适应儿童能力的发展,遵循儿童能力发展的进程。

③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性。

每个人生来都有发展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就在于使人的这种潜在力量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完善的人。

4.要素教育论要素教育论理论是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心理学化理论的基础上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为初等教育改革所作出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可以看作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学理论的重心。

(1)致力于要素教育的主要原因①首先,他认为儿童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发展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②其次,他始终希望广大劳动人民能够接受到更加简便有效的教育。

(2)要素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裴斯泰洛齐认为一切知识都存在着最简单的要素,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能够为儿童所接受的“要素”开始,要素教育论体现在其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主要涵盖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

①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力量和技巧的发展,在体育中各关节的运动被看作最简单的要素;②道德教育被誉为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理论实践体系的核心思想,他强调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③此外,佩斯泰洛齐认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通过掌握这三个要素可以实现智育的目的。

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18世纪瑞士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是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理性和能动性。

他提倡实践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被誉为教育变革运动的先驱。

裴斯泰洛齐生于1746年,曾在瑞士农村开办学校接受贫困儿童,通过实践探索教育方法。

他的教育思想受启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教育应当与生活联系,注重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遭遇了诸多挑战与批评,但他坚持不懈地践行自己的教育信念,最终获得了赞誉与认可。

他的教育思想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得到推广与传播,对后世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背景介绍】2. 正文2.1 早期教育思想早期教育思想指的是裴斯泰洛齐在其教育学思想发展初期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的过程,在学生的整体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裴斯泰洛齐的早期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

在个体教育方面,他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指导和培养。

在社会教育方面,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公民,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裴斯泰洛齐的早期教育思想奠定了他后来教育理论的基础,对后世教育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他看来,教育是一种终身的过程,教育者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

他的早期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发展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为他后来的教育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发展阶段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在发展阶段一中主要集中在对教育目的和方法的探讨。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的,而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或技能。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总结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总结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总结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瑞士教育家,他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对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创新。

下面是对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总结,来看一下。

首先,裴斯泰洛齐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和能力来进行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统一的教学方法。

他主张从学生自身出发,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潜力,通过培养他们的智力、感性、道德和实践能力,实现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其次,裴斯泰洛齐提出了“头、手、心”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整体性的,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

他主张通过头脑思维、手工操作和感性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再次,裴斯泰洛齐注重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他主张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和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此外,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本主义。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爱和关怀为基础,倡导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与需求,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裴斯泰洛齐强调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作用,把个体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总结来说,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教育和社会性教育,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

那你知道裴斯泰洛齐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道德教育裴斯泰洛齐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

他是从道德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论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

他认为,人犯罪的根源在于人心之外,罪恶的社会环境会腐败人的心灵,为防止道德败坏,必须改善社会环境。

同时,人的犯罪并不是不可避免或无法挽救的,如果人的内在本性善良到能够抑制罪恶时,便有力量去改善周围的环境,使之不断扩大,从而避免犯罪。

因此,对人必须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还要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立法相结合。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和发展人内在的道德情感,形成人的道德观念,培养有道德的人。

在道德教育实践上,裴斯泰洛齐把爱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重视家庭式的道德情感教育。

他认为,只有家庭中亲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最亲的,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

一旦这种情感或关系破裂,儿童将会终生受苦。

他认为,母亲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母亲通过对儿童的热爱和信任,可以激发儿童爱、信任和感激的种子,爱、信任和感激交织在一起,发展良心的萌芽。

儿童从对母亲的爱开始,进而发展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

因此,裴斯泰洛齐认为,在教育中,把儿童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转移到社会,这种能力是教学艺术的关键。

他认为,还应把家庭的自然关系和爱的气氛引进学校。

在学校里,师生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学生之间关系就是手足关系,学校应像家庭一样充满亲情和欢乐。

在“新庄”和斯坦茨,裴斯泰洛齐就是以这种家庭化的爱的教育感化力量,教育儿童,发展他们的道德力量。

(二)智育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智力教育。

他认为智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天赋才能和能力,发展儿童的心智。

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论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1. 引言1.1 论题意义裴斯泰洛齐(ἐπίκουρος,生约341年—27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西方教育历史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理性和自主性,提倡人性教育和实践教育,为后世教育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影响深远,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后世的教育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启示。

裴斯泰洛齐对人的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其起源和影响、理论框架、教育实践、批判与发展以及应用与启示的讨论,全面了解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为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字数:205】2. 正文2.1 起源和影响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他是古代著名教育家之一,对西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跟随着古希腊城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壮大。

他认为教育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主张把教育视为人生的首要任务。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提倡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观念。

裴斯泰洛齐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使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在古代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后来的教育家们继承和发展。

他的观念对于当时的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教育制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西方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教育,也对现代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2.2 理论框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在理论框架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学生个体潜能的过程。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体魄等多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近代外国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 1746~1827)是瑞士着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

他接受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关于适应人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的思想,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慈善教育和普通教育上,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力图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的生活。

为此,他被誉为“贫苦者之友”。

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裴斯泰洛齐出生在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的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他和兄弟、姐姐从小在母亲和一女仆的照顾下生活。

9岁时,裴斯泰洛齐开始上学,但由于他发育不良,性格内向,学校生活带给他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

童年时代,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在农村外祖母家生活的时期。

农民生活的贫困,富人子弟的尽情享乐,使他产生了对穷人的深切同情。

从此,“消除苦难的根源”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裴斯泰洛齐生活的时代正是瑞士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旧的农业经济在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当时,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也影响了瑞士,上大学的裴斯泰洛齐接触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成了卢梭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崇拜者。

在学校里,他和一些朋友参加了一个进步的“爱国者”的组织。

由于宣传社会改良思想,这个组织被取消,裴斯泰洛齐也被迫中断了学业。

从此,裴斯泰洛齐走向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

1768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试验农场,试图帮助农民改善生活,由于管理不善试验失败了。

但失败却使他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在抚养自己儿子的过程中,裴斯泰洛齐开始了最初的教育工作。

他决心按照卢梭的方法教育孩于,但发现其中有一些缺点。

于是,他按照自己对儿童及教育方式的理解,做了观察记录,并记下了“教育3岁孩子的日记”。

同时,他也开始关注其他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贫困儿童的教育问题。

1774年,裴斯泰洛齐又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收留了50个5-10岁的孤儿和流浪儿。

裴斯泰洛齐为他们提供衣食,教给孩子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并让孩子们通过纺纱、织布等手工劳动,获得生活的技能。

从当时来看,这个机构既不像工厂,也不像学校,而是一个把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充满亲情的大家庭。

裴斯泰洛齐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把一切献给了孩子。

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裴斯泰洛齐说,我与他们在贫穷中同甘共苦,我自己生活得像个乞丐,为的是教乞丐生活得像一个人。

后来,由于孤儿院人数剧增,经费出现问题,到1780年,孤儿院停办了。

从此,裴斯泰洛齐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集中精力从事着述。

1781年,他以所熟悉的乡村教育生活为素材,写下了他的第一部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

全书从改良主义和人道主义出发,提出人类进步的根源在于通过教育发展人的内在力量,通过立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这部着作问世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裴斯泰格齐的教育思想受到人们的重视。

1798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斯泰洛齐在斯坦茨建立了一所孤儿院,收留了80个5-10岁的儿童。

在一位女仆的帮助下,他日夜操劳,负责儿童的生活和教育。

他与儿童生活、劳动、学习在一起,建立了父子般的友情。

在教育中,裴斯泰洛齐注意对儿童进行家庭化的爱的教育,并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智力、道德和体力的教育。

在教育中,裴斯泰洛齐还进行了初等简化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验,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尽管在斯坦茨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战争的原因,孤儿院又要改作军医院,裴斯泰洛齐的工作又中断了。

1799年,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继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年,他又担任布格多夫学院的领导工作。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一书,试图研究出一种简便的方法,不仅使每一家庭的主妇都能掌握,而且还能改进初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这些思想构成了“要素教育论”的基础。

1805年,布格多夫学院迁到伊佛东,改为伊佛东学院。

此后,这所学校存在了20年,在欧洲享有盛名,使得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先后来这里进行学术访问、参观,一些富人子弟也纷纷前来就学。

后来学校由于管理出现问题,于1825年关闭。

1827年,裴斯泰洛齐留下最后一部着作《天鹅之歌》而去世。

二、论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的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他的这一教育思想是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社会政治观为基础的。

在他看来,人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最初,人类社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中,人是作为自然人存在的;以后,人类进人一种社会状态,人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最后,人类社会进人一种道德状态,人成为一种道德人,通过道德的力量,人类社会充满亲情和博爱。

因此,他认为,国家的改革在于人的变革,只有人产生了力量和德行,社会环境才能变化,良好的国家始于良好的公民。

重视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也是以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为基础的。

裴斯泰洛齐在实施慈善教育活动和创办学校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民的苦难,并把解除人民的痛苦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

他同情人民的疾苦,认为人民不幸和贫困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上有剥削穷人的恶人,另一方面是人民本身贫穷愚昧,缺乏自尊和自助的力量。

如果能使每个人都有自食其力的意愿和能力,社会就会得到安宁,人民就会得到幸福与自由。

由于每个人都具有和谐发展的潜在能力,因而,人的培养只通过政治途径是不够的,还应通过教育,激发人身上存在的力量的萌芽,使其得到和谐的发展,使人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由此,裴斯泰洛齐主张所有的人都应受到教育,教育是每一个人的财富。

但当时瑞士的社会现状是只有少数富人子弟能够获得教育,而绝大多数贫困人民是没有受教育权的。

对于这种等级社会的现状,裴斯泰洛齐表示了强烈不满。

但他并不主张所有的人都应接受相同的教育,相反,他认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的天赋力量各不相同,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不一样,因而,每一等级的人所受的教育也应各异,不同等级的人应接受适合其等级和地位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在解决人民接受教育问题上的一般态度和做法。

从上面的认识出发,裴斯泰洛齐提出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

他认为,要使人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就要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对儿童来说,就是要“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因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和谐地发展一个人的各种能力。

裴斯泰洛齐关于和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三个方面。

(一)道德教育裴斯泰洛齐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

他是从道德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论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

他认为,人犯罪的根源在于人心之外,罪恶的社会环境会腐败人的心灵,为防止道德败坏,必须改善社会环境。

同时,人的犯罪并不是不可避免或无法挽救的,如果人的内在本性善良到能够抑制罪恶时,便有力量去改善周围的环境,使之不断扩大,从而避免犯罪。

因此,对人必须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还要与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立法相结合。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和发展人内在的道德情感,形成人的道德观念,培养有道德的人。

在道德教育实践上,裴斯泰洛齐把爱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重视家庭式的道德情感教育。

他认为,只有家庭中亲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最亲的,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最亲密的。

一旦这种情感或关系破裂,儿童将会终生受苦。

他认为,母亲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母亲通过对儿童的热爱和信任,可以激发儿童爱、信任和感激的种子,爱、信任和感激交织在一起,发展良心的萌芽。

儿童从对母亲的爱开始,进而发展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

因此,裴斯泰洛齐认为,在教育中,把儿童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他人,转移到社会,这种能力是教学艺术的关键。

他认为,还应把家庭的自然关系和爱的气氛引进学校。

在学校里,师生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学生之间关系就是手足关系,学校应像家庭一样充满亲情和欢乐。

在“新庄”和斯坦茨,裴斯泰洛齐就是以这种家庭化的爱的教育感化力量,教育儿童,发展他们的道德力量。

(二)智育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智力教育。

他认为智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天赋才能和能力,发展儿童的心智。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发展心智主要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包括思考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和接受印象的能力。

但这些能力的形成要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为基础。

因此,裴斯泰洛齐强调,智育的进行主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儿童的学习是从已知物到未知物发展的,儿童必须从直接的经验上入手。

二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儿童所有的学习都必须从具体开始,逐渐过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

与此相关,裴斯泰洛齐要求,在智育上应给予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教学要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联系来获得,教学方法要注重感觉直观的作用。

(三)体育和劳动教育裴斯泰洛齐把体育看成是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主张体育与劳动教育应紧密联系。

他认为,体育是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生理能量,全部发挥出来。

因此,从小就应通过抓、蹬、伸、举、拖、拉、走、跑、跳、转等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体力,养成强健的体魄。

同时,他认为,劳动教育是以体育为基础的。

如果人的各种体力没有得到发展,那么劳动中各种习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都谈不上。

当然,劳动教育还是儿童获得独立的生活能力,改善贫困状况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劳动教育中,通过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进行一定的职业训练,是使儿童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教学理论(-)论教学心理化从对人的自然发展的认识出发,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

它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求教学适应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裴斯泰洛齐虽然崇拜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但他不同意卢梭的教育过程中让儿童任意发展的观点,而主张应探寻人的发展规律及心理发展特点,并依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指导。

他说:“智力和才能的发展要有一个适合人类本性的、心理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我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

为此,裴斯泰洛齐研究了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他认为,在教学中,学习知识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并逐步向复杂过渡。

同时.知识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以适合儿童的本性。

在教学中.裴斯泰洛齐要求而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裴斯塞洛齐关于教学心理化的论述,为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需要而选取和利用客观材料,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的教学心理化思想主要是通过他的要素教育论的方法体系实现的。

在后期从事的初等教育实践中,裴斯泰洛齐十分重视简化初等教育方法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