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民法概论-ppt课件

民法概论-ppt课件

2019/8/13
27
(3)配偶权 是指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基于夫 妻身份所互享的民事权利。 2.财产权 3.社员权 社员对社团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体,称为社员权 。
2019/8/13
28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9
(三)以权利的作用为划分标准
以权利的作用划分,可以将权利划分为以下四类:
问: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019/8/13
31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第二节 自然人的住所 第三节 监护 第四节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六节 个人合伙
32
2019/8/13
32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33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分析该案中的做法是否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并说明 理由。
2019/8/13
20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
21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2019/8/13
21


22
例3:甲乙是好朋友,某日,甲邀请乙夫妇于周日中午 到家中吃饭,乙欣然同意。甲遂精心准备一桌饭菜,耗资600 元。但周日中午乙一时心情不好,因此没有携妻前往。该饭 菜只能由甲夫妇自己吃。
问:甲能否要求乙承担法律责任?
2019/8/13
22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
23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
(一)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民事主体,指参加民事法 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民法课件(新培训课件)全

民法课件(新培训课件)全
1、民事权利的概念:权利主体对自己或者要求他人实施还 是不实施一定权利的自由选择权。
2、民事权利的分类
民事 权利
按 内 容
按 效 力
特 点
按 效 力 范 围










按 是 否 现
实 取 得
按照 权利 与权 利人 的关

人 身 权
财 产 权
支 配 权
请 求 权
形 成 权
抗 辩 权
绝 对 权
(二)特征:
平等性、自治性(意思自治方面)、补偿性(即发生民事 责任后,多以补偿被损害方所遭受的损失方式来承担责任)
民 事法律 事实
是 不是以 意思表 示为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事实行为
素 ,并且 按意思 表示的 内 容发生 法律效 果
即民事法律关系的行要为 素,其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方面构成。
第四章 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自 然人
自然 人 的特殊 制度
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两个“宣告”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法定监护 指定监护 委托监护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解释、指导、 补充法律的功能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民法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公平原则
自愿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一)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 益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 方——首要原则
要求:资格、地位平等,且合法权益平等受法律保护
3、民事权利的保护(P52)——当民事权利受侵害时,用民

《民法概述》PPT课件

《民法概述》PPT课件
凡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都需要民法。商品经济发达,民法就发展;反 之,民法则衰落。
公民都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主要由宪法规定,民事 权利则主要由民法规定。民法的重要内容是规定和保障民事主体的民事权 利。民法的一切制度都以权利为轴心建立。
民法之所以为权利法,在于它的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
市民社会,英文名civil society,最早出现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一般解释为 “表示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 非政治领域”。
三 、
民法 的性 质
1、民法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法 2、民法是权利法
3、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4、民法原则上是私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法是“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了社 会的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
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是社会分工、身份独立、交换自由,民法是在这种 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由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
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不同,财产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与企业事
业单位之间所发生的财产关系,即纵向的财产关系,主要由行政法调整;另一类是 横向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两种,前者体现为物权(所有权), 由物权法调整;后者表现为债权,由合同法调整。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 又不具有直接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则进行概括性的规定;在内容上规定了法人制度和法律行为,对所有权进行必要限 制和干预,增设了无过失责任等。
《法国民法典》是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映, 《德国民法典》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反映。
我国民法发展的简要回顾
(1)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法律文化,但长期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民事立法不发 达。

民法概论PPT

民法概论PPT
(2)请求权是得请求他人实施一定给付的 权利,如赔偿损失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 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赔礼道歉请求权 2、抗辩权:针对“有效的”请求权而言 要点:区分“抗辩”与“否认”--提出新 的抗辩事实;还是否认对方的“请求权基 础” 3、形成权:单方意思表示,决定特定法律关 系的命运的权利
第四节 监护 一、监护人的确定
●当然监护: 1、未成年人 2、精神病人 ●协商监护 1、未成年人 2、精神病人
一、监护人的确定
●指定监护 前提:协商不成 1、机关指定(前置程序) 2、法院指定 ●机关监护—单位、民政机关 ●委托监护
二、监护职责
《民法通则》第 18 条:“监护人应当履行监 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 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 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关系
1、宣告失踪并非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2、申请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即使符 合宣告死亡的条件,也只能宣告失踪 3、同一顺序有的要求宣告失踪,有的 要求宣告死亡的,应宣告死亡 4、同一顺序有的申请宣告死亡,有的 不同意宣告死亡,应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的撤销
撤销的效力: 1、婚姻关系:配偶未再婚,自行恢复 选择题:死亡宣告撤销后,哪种情况下,婚 姻关系不自动恢复? A 原配偶再婚 B 原配偶再婚又离婚 C 原配偶再婚后,配偶又病故 D 原配偶虽未再婚,但拒绝恢复婚姻关系
三、权利的救济方式
1、公力救济 2、私力救济(自卫、自助) 自力救济的条件: (1)权利受到侵害 (2)强制侵害人的人身、财产 (3)情况紧急,别无选择 (4)尽快纳入公力救济途径
案例
例: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钱即想离开旅馆去车 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 报警电话。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 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 你们赔偿”。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 定?(单选) 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利 B.属于侵权,系积极侵害债权 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 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

民法总论课件

民法总论课件
根据法人的成立基础,可分为公 法人和私法人;根据法人的活动 性质,可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 法人。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 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 终止时消灭。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进行民事法 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 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 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经理层
由董事会聘任的公司执行机构 ,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
作。
06
CATALOGUE
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 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 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
组织。
非法人性
不具有法人资格,无法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组织性
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 内部规则。
民事活动能力
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 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
法定事实
法定事实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事实,如宣告死亡、宣告失踪等。这些 事实不需要当事人的意志表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可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04
CATALOGUE
自然人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 2
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 力。
3
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死亡后,其民事权利能力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 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 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

法学概论民法课件

法学概论民法课件
民法学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
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我国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 之间的财产关系 2.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包括平等主 体间的人身关系
民法的根本原那么
⑤恢复原状:适用于财产被他人损坏或改变,但 通过修复从而恢复其本来面貌的情况。
⑥修理、重做、更换:适用于债权人在履行合同 时交付的标的物质量不合格时采取的民事责任方 式。
⑦赔偿损失:用给付货币等财物的方式补偿受害 人损失的民事责任方式。最常见、最主要、适用 范围极广的民事责任方式。
⑧支付违约金:适用于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适用于对姓名权、名称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根据民法通那么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 要有:
①停止侵害:适用对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
②排除阻碍:适用于财产所有权、经营权、承包 权、使用权、相邻权的保护。
③消除危险:适用于由于其他人的经营活动或财 产管理不善而可能带来危险的场合。
④返还财产:适用于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的情况, 尤指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一〕成心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
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绝对丧失:〔一〕、〔二〕、〔四〕
相对丧失:〔三〕
胎儿〔遗腹子〕的继承权
遗腹子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他的妻子正怀 孕的尚未出生的子女。我国?继承法?第28 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存胎儿的继承 份额。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保存的份额 应按法定继承程序办理。 ——胎儿享有继 承权。

《民法学概论》课件

《民法学概论》课件

法人
01
02
03
法人的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 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 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分类
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 特别法人。
法人的设立
设立法人,应当依法向登 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的概念
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 民事活动的组织。
《民法学概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主体 • 民事法律行为 • 物权法 • 合同法 • 侵权责任法
01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总结词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基于民事法律规范而形成的权利义 务关系。
详细描述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 利义务关系。它具有平等性、自愿性和合法性的特点,是基 于民事法律规范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社会关 系的基本形式,是民法体系的基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来实施的行为,这种行为能够产生民事 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法律效果。它是民法中重要的法律事实 之一,是实现私法自治的重要手段。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总结词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 分类,如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 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有偿行为 和无偿行为等。
非法人组织的类型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非法人组织的设立与解散
设立非法人组织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并在依法解散 时进行清算。
03
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 事义务的行为。

法学概论民法课件

法学概论民法课件
无权代理指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实施 民事行为的现象。
法学概论民法
4.代理的适用范围
可以代理的事项: 代理进行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进行民事诉 讼;代理进行某些有关履行财务、行政义务的 行为; 不可代理的事项: 凡意思表示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必须由 表意人亲自作出决定和进行表达的行为,不许 代理。如订立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关系密切的其 他亲属或朋友
法学概论民法
监护人必须认真履行监护职责:
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除为被监 护人的利益外,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 的财产。
如果由于被监护人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 财产或其他利益的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
民事责任。 监护人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法学概论民法
(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丧失
所有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 原始取得:所有权的取得不以原所
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为根据。如无主财 产取得、扩大再生产。
继受取得:基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 和意志,并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 所有权。如买卖、继承。
财产所有权的丧失:基于一定的法律事 实而丧失。
法学概论民法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 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 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 由。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 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法学概论民法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一)公民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民事主体
法学概论民法
(二)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 条件,不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1.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20
8

例:
9
例1:甲为某市市长,乙为甲的秘书。某日,甲乙一起外
出在商场购物。乙的钱包丢失,遂向甲借钱1000元用于购物。
问:甲乙之间的借钱是否受民法调整?
2013-7-20
9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0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人格关系和 身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人身关系具有如 下特征: 1.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种。
2013-7-20
11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12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 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 则。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上,承认了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 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
2013-7-20
12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30
(1)正当防卫
(2)紧急避险 (3)自助行为
2013-7-20


31
例5: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
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 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 问: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013-7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2013-7-20
23
第三节 三、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关系
24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 消灭,总是存在一定的原因。这个导致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 原因,称为法律事实。 1.事件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 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可以表述为,这些事实的 出现与否,是个人无法预见或者控制的 。 2.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指人有意识的活动,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动。
旧厂房时,因房梁折落,造成张国胜左踝关节挫伤,引起局部
组织感染坏死,导致因脓毒性败血症而死亡。张国胜生前为治 伤用去医疗费14 151.15元。为此,张国胜的父母张连起、焦容
兰向雇主张学珍等索赔,张等则以“工伤概不负责”为由拒绝
承担民事责任。张连起、焦容兰遂向法院起诉。 分析该案中的做法是否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并说明理由。
律上一般均设有特殊规定,以保护胎儿的利益。 国内外立法例
2013-7-20
34
案例
35
例1:甲、乙是夫妻,甲有父母。后甲因病去世,去世时 遗留个人财产6万元。当时乙已怀孕,小孩在出生后2个小时 因呼吸衰竭死亡。问:遗产如何分配?
析:首先应当保留小孩的继承份额,即1、5万元。由于 小孩是在出生后去世,故小孩可以取得为其保留的遗产份额, 该财产最后由其母亲乙继承。
和人身关系。”
该调整对象的局限?
2013-7-20
7
第一节 民法概述
8
三、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 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以财产支配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 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 3.等价有偿。
2.从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相互联系来看,人身关系与
财产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2013-7-20
10
第一节 民法概述
11
四、我国的民事立法
我国的民事立法道路曲折,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巨 大进展。以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为龙头,大量的民事 立法。 在司法实践中,除了以民事法律作为法律依据以外,还 可以将一些民事法规、行政法律法规中的民事规范、民法性 质的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国际条约等作为法律适用的依 据。
2013-7-20
27
(3)配偶权
是指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基于夫妻 身份所互享的民事权利。 2.财产权 3.社员权 社员对社团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体,称为社员权 。
2013-7-20
28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9
(三)以权利的作用为划分标准
以权利的作用划分,可以将权利划分为以下四类: 1.支配权 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同 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请求权 3.形成权
2013-7-20
15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16
法律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
(1)对于合同的内容,设一定法律上的限制,以缩小当事 人自由约定的范围。即任意法规强行化。
(2)已成立的合同的内容,可依法律原则的要求而变更。
(3)对于格式条款的限制。
(4)合同的强制订立。 强制缔约:邮政,电信,供用电、水、气、热力,交通 运输,医疗等领域; 定式合同:在保险、运输等许多领域盛行。
第二十二章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第二十三章 违约责任 第四编 知识产权法 第五编 婚姻法与继承法
第十一章 物权变动 第十二章 所有权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
2013-7-20
2
第一章 民法概论
3
2013-7-20 3
本 章 结 构
第一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
绝对权与相对权。
2013-7-20
26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7
(二)以权利内容为划分标准 以权利内容即被保护的利益为标准,可以把民事权利划 分为以下五类: 1.人身权 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 让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 (1)亲权 是指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所行使的权利。 (2)亲属权 是指民事主体因血缘、收养等关系产生的特定身份而享 有的民事权利。
民法概论
任课教师:张庆华
2013-7-20
1

第一编 民法通则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章 代理 第六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第七章 人身权 第八章 债权概述 第九章 民事责任 第二编 物权法 第十章 物权概述

第十五章 占有 第三编 合同法 第十六章 合同法概述 第十七章 合同的成立 第十八章 合同的效力 第十九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章 合同的担保 第二十一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4
2013-7-20 4
本 章 结 构
阅读完本章,你将概括了解下列内容:
★民法概述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5
2013-7-20 5
第一节 民法概述
6
一、民法的历史发展
民法发端于罗马法,特别是起源于罗马私法。罗马人将 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即政治国家的法和市民社会的法。
2013-7-20
22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
23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 (一)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民事主体,指参加民事法律 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二)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三)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所享 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负担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2013-7-20
24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5
一、权利的概念
民事权利指民法规范赋予当事人为实现其利益而可实施 的行为范围。民事权利受国家强制力保护。
2013-7-20
25
第四节
权利及权利的行使
26
二、民事权利分类
民事权利,可以根据其效力所及范围、内容、作用、性 质的不同,作如下分类: (一)以权利效力所及的范围为划分标准 根据权利效力所及的范围,可以将民事权利划分为
政治国家的法以权力为核心,主要是服从与命令的关系, 体现政治、公共秩序及国家利益;
市民社会的法以权利为核心,主要以平等和自治为基本 理念,称为“市民法”。日本学者将其翻译成“民法”,后 来为我国借用。
2013-7-20
6
第一节 民法概述
7
二、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 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32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 事义务的资格。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故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2013-7-20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民法通则》根据行为人年龄与智力状况,将自然人的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问:支持该法谚正当性的理由是什么?
2013-7-20
14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15
(二)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
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其基本理念是保障和鼓励人
们依照自己的意志参与市场交易,强调在经济行为中尊重当
事人的自由选择,让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合理的预期。
2013-7-20
17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18
诚实信用原则指从事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 履行义务时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与 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使当事人 之间的利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常被奉为“帝王条款”。 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 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伦理道德准则在民法上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