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粗饲料组合全混合日粮对泌乳奶牛体外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生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日粮中添加不同脂类对杂交母牛瘤胃消化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述
日粮 中添加不同脂类对杂交母 牛瘤 胃消化和瘤 胃微 生物的影响
F i o r e n t i n i G , Me s s a n a J D , D i a n P H M, R e s R A , C a n e s i n R C , P i r e s A V , B e r c h j e l l i T T
显著 高于过瘤 胃脂肪处理组( P - O . 0 4 5 ) ,但 与其他 处理组之 间无显著差异( P > 0 . 0 5 ) 。大豆 油和大豆籽 粒处理组 肉牛 的微生物蛋 白质 含量 显著 高 于过 瘤 胃脂肪 处理 组 ( P = O . 0 0 1 ) ,过 瘤 胃脂 肪处理组 的原 生动物 和真 茵含量极显 著 高于另 两个处理组 ( P <
关键词 :细茵 ;真菌 ;过瘤 胃脂肪 ;豆油 ;原生动物;大豆籽粒
摘译 自A n i ma l F e e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3 , 1 8 1 ( 1 - 4 ) : 2 6 - 3 4 .
2 O 1 3 年第8 期 饲料博览 1 7
0 . 0 0 1 ) 。不同脂肪来源的 日粮对 p 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P > 0 . 0 5 ) ,而过瘤 胃脂肪处理组的氨态氮和醋酸
的含量高于其他 处理组。研 究表明 ,日 粮 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无显著影响,但添加 大豆油和大豆籽粒可 减 少瘤 胃真菌和原生动物含量 ,改进微生物蛋 白质的合成效率 ,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采用 T u k e y 检验 。试验结果表 明, 日 粮 中的脂肪 来源对 肉牛的营养摄入量无显著影响 ( P > O . 0 5 ) o处理组除对有机物表现 消化率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及产奶性能的影响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及产奶性能的影响袁庆启;姜发彬;王亚琼;庄苏;沈向真【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6(037)007【摘要】试验将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以及门静脉、肝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精料(LC)日粮组相比,高精料(HC)日粮组瘤胃液pH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日粮对瘤胃液乙酸、丁酸和TVFA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HC日粮能显著提高门静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P<0.05)浓度.在两种日粮条件下,VFA肝静脉-门静脉血浆浓度差(H-P)均为负值.HC日粮显著增加丙酸和丁酸的H-P值(P<0.05).与LC日粮相比,HC日粮显著增加乙酸和TVFA(P<0.05)的肝静脉-动脉血浆浓度差(H-A),显著降低丙酸(P<0.05) H-A值.HC日粮显著提高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P<0.05)浓度以及显著提高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P<0.05)含量.试验结果表明,HC日粮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肝脏的VFA代谢以及生产性能.【总页数】8页(P36-43)【作者】袁庆启;姜发彬;王亚琼;庄苏;沈向真【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1.4【相关文献】1.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 [J], 郭冬生;彭小兰2.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对南方奶牛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和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J], 张石蕊;易学武;贺喜;肖兵南;刘海林;戴求仲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免疫力的影响 [J], 朱芬花;冯秉福;罗永珍;范秀兰4.日粮纤维的物理有效性对奶牛咀嚼活动、瘤胃发酵、产奶性能的影响 [J], 向承西; 谢珊5.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泌乳奶山羊肝脏氨基酸代谢和产奶性能的影响 [J], 张桂芳;石蕊;姜发彬;贾志新;沈向真;庄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免疫力的影响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免疫力的影响朱芬花;冯秉福;罗永珍;范秀兰【摘要】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混合饲粮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免疫力的影响,确定泌乳中期奶牛饲粮的适宜精粗比.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45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饲喂精饲料与粗饲料比例为40∶60、50∶50、60∶40的混合日粮,试验期为60 d,通过测定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料奶比、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乳体细胞数、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等检测指标,比较分析不同精粗比饲粮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Ⅱ组与Ⅰ组相比较,平均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gG含量、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较,平均日采食、平均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IgG含量、IgA含量、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奶比、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Ⅱ组相比较,平均日产奶量、IgG含量、Ig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表明饲喂不同精粗比饲料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乳品质、免疫力的影响较大,日粮中精粗比为60∶40的饲喂效果最好,精粗比为50∶50次之,精粗比为40∶60最差.%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concentrate to roughage on milk yield,milk quality and immunity,determine the lactating cow diets suitable for coarse and fine ratio,this study adopted single 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45 healthy Holstein cows with similar milk yield and at mid-lactating peri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Ⅰ,gr oup Ⅱ,group Ⅲ),and were fed diets with concentrate to roughage of40∶60,50∶50,60∶40,the test period was 60 d.By measuring the averagedaily feed intake,average daily milk yield,milk feed ratio,milk fat percentage,milk protein percentage,lactose,milk dry matter ratio,and somatic cell count,IgG content,IgA content,IgM content and other indexes,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atios of concentrate to roughage on milk yield,milk quality and immunity was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daily milk yield,milk protein content,IgG content,IgM content of both group Ⅱ and group I were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but somatic cell cou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for group Ⅲ and group Ⅰ,th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verage daily milk yield,milk fat percentage egg white,milk,lactose rate and IgG content,IgA content,IgM content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but the ratio of feed to milk and somatic cell count significantly dropped (PP<0.05);for group Ⅲ and group Ⅱ,the average daily milk yield,IgG cont ent and IgA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but somatic cel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It reveals that different ratios of concentrate to roughage affected the Holstein cows in mid-lactating period on milk yield,milkquality,immunity,among which the ratio of 60:40 was the best,50:50 next,and 40:60 the worst.【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奶牛;精粗比日粮;产奶性能;乳品质;免疫力【作者】朱芬花;冯秉福;罗永珍;范秀兰【作者单位】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畜牧兽医站,青海湟源 812100;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湟源 812100;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畜牧兽医站,青海湟源 812100;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青海湟源 8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5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观念的不断改变,对牛奶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对牛奶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升。
不同粗精料比全混合日粮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不同粗精料比全混合日粮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作者:孙德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3期摘要:瘤胃作为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加工厂,其内环境稳定和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影响着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建立与数量的多少对反刍动物的生活与生产有着重大意义,适宜的精粗比例是科学饲养反刍动物的基础。
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作用和多样性,以及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各项指标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日粮精粗比;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瘤胃作为反刍动物消化道独特的部分,历来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
反刍动物的瘤胃就像一个庞大密闭的发酵罐,瘤胃内含丰富的微生物菌群,加上其密闭、厌氧的特点,适宜的微生物区系结构维持着这个天然发酵罐的平衡。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具有重要的营养学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日粮粗精比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为反刍动物饲养中确定精粗料比提供依据。
1、瘤胃微生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可分为细菌和纤毛虫两大类,其中细菌有 60 多种,纤毛虫有 40 多种,都为厌氧。
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将各种饲料转化为宿主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素。
协同关系和竞争作用普遍存在于瘤胃微生物之间,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被其它微生物利用,而不同发酵产物被微生物利用底物转化的代谢之间相互依赖,更好地维持瘤胃的内环境。
瘤胃中的原虫和细菌也存在着竞争和寄生的双重关系。
1.1 瘤胃细菌瘤胃中根据细菌不同的功能,可将其分为纤维降解菌、半纤维素降解菌、淀粉降解菌、脂肪降解菌、蛋白降解菌、酸利用菌、乳酸产生菌、瘤胃产甲烷菌和其他瘤胃细菌。
1.2 瘤胃真菌瘤胃中有厌氧真菌,根据游离抱子的形态和菌丝的形成方式,将它们划分为2个类型,即多中心类型真菌和单中心类型真菌,这些真菌能分泌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该酶的活性在所有瘤胃微生物中最高,因此,利用瘤胃真菌降解纤维素成为研究的热点。
1.3 瘤胃原虫瘤胃中原生动物在数量上比细菌少很多,但在生物量上并不比细菌少。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消化代谢及乳脂肪酸成分影响的研究

3、测定指标及方法
3、测定指标及方法
(1)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 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分别在试验开始前和结束时进行。 将收集的粪便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再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干物质重量。
3、测定指标及方法
(2)氮素代谢 采集血样,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氮素代谢指标。采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浓度。
2、日粮精粗比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0:40 13.5±1.6a 4.3±0.5a 57.8±6.9a 7.8±0.9a
2、日粮精粗比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70:30 16.1±1.3a 4.9±0.4a 64.2±5.7a 9.3±0.7a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全球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如何优化日粮配置以提高奶牛生产效率成为了 的焦点。其中,日粮精粗比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演示以不 同精粗比日粮泌乳奶牛氮素代谢及限制性氨基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奶牛生产 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日粮精粗比,奶牛,消化代谢,乳脂肪酸
Keywords: dietary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iber ratio, dairy cows, digestive metabolism, milk fat acids
一、引言
一、引言
在奶牛饲养中,日粮配比是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粗 纤维和精蛋白质的配比对于奶牛的消化代谢和乳品质量尤为关键。本次演示探讨 了日粮精粗比对奶牛消化代谢和乳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旨在为优化奶牛日粮提供 参考。
关键词:日粮精粗比,奶牛,消化代谢,乳脂肪酸
milk fat acids. By optimizing the dietary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iber ratio, the milk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milk quality of dairy cow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及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 养牛技术

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及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养牛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原料奶的质量,奶牛养殖场的核心问题从产奶量转变为牛奶的质量。
奶质量的评定指标主要为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
影响这两个重要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奶牛的品种、年龄、胎次、泌乳阶段、饲料及饲养管理水平。
在实际中常出现重视产奶量而忽略牛奶品质的误区,从而使牛奶的质量不佳,会影响销售的价格,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及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1、奶牛的品种不同的奶牛品种有其固有的遗传特性,因此所产牛奶的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每一个奶牛的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奶牛养殖为了提高产奶量以及提高牛奶的质量,通过科学的技术对奶牛进行选育,可获得优良的奶牛品种,以达到稳产、高产,并保持质量的目的。
另外,同一奶牛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由于个体之间也存在着遗传差异,因此,即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奶牛的产奶量以及牛奶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2、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奶牛所产牛奶的质量会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胎次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其中牛奶中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有所下降。
一般第一胎奶牛的乳成分最高,以后随着胎次的增长而下降。
在同一泌乳周期的不同泌乳阶段不但奶牛的产奶量有所不同,牛奶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在泌乳的前23个月内,牛奶中的乳蛋白和脂的浓度会下降,然后会呈上升的状态,即在泌乳前期的产奶量增加,而乳脂率和无固形率减少,在泌乳后期的产奶量减少,但是乳脂率和无脂固形率增加。
其中泌乳阶段对蛋白质的影响要小于对脂肪产量的影响。
3、饲料因素奶牛日粮的组成。
奶牛日粮中不同的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产物不同,会对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和比例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而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则影响着牛奶的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常存在养殖者为了追求产奶量而给奶牛饲喂大量的精料,而导致奶牛对粗饲料的采食不足,使瘤胃中乙酸的浓度下降,而导致乳脂率降低。
不同粗饲料组合混合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不同粗饲料组合混合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温嘉琪;马平【摘要】本试验通过给奶牛饲喂不同粗饲料组合的TMR日粮,探讨日粮中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鲜重的精粗比从30∶70提高到40∶60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地增加(P<0.05).随着精料比例增加,其能量水平、蛋白含量和乳蛋白率增加.同时,蛋白含量和产奶量都有所提高.在试验二组中用青贮代替了全贮,提高了奶牛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说明,奶牛全混合日粮(TMR)可以提高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产奶量和改善乳蛋白质水平.青贮饲料的蛋白质的降解和利用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和吸收,从而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奶牛;全混合日粮;泌乳;乳脂率;乳蛋白质;经济效益【作者】温嘉琪;马平【作者单位】天水市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中心,甘肃天水741000;天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奶牛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养技术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充分混合,配制成一种全价饲料,在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
TMR 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瘤胃pH 值,防止瘤胃酸中毒;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为瘤胃微生物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加速瘤胃微生物的繁殖。
奶牛饲粮精、粗搭配不合理,营养供应不平衡,造成奶牛生产中存在采食量低、乳脂率低、经济效益低。
进而导致饲料粮费、利用率低,营养不平衡又进一步引发抗逆性下降,免疫机能紊乱和营养缺乏症,最终激发一系列疾病,导致生产性能低,产品品质下降,是造成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
本试验就现有的饲料和饲养条件,调整日粮结构、合理的配制精料补充饲料和搭配粗饲料,在管理程序上依泌乳奶牛生物学特性做调整,提高奶牛群整体水平和生产效益。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秦正君;王若勇;时国峰;辛亚平;昝林森【摘要】精粗比是决定奶牛瘤胃发酵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奶牛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通过对四组试验奶牛进行不同精粗比饲喂对比,研究不同精粗比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精料比例越高瘤胃液丙酸浓度越高,pH值越低,VAF总量和NH3-N质量浓度越高;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产乳量也升高,但乳脂率降低.【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精粗比;瘤胃发酵;泌乳性能;奶牛【作者】秦正君;王若勇;时国峰;辛亚平;昝林森【作者单位】西安市灞桥区扶贫办,陕西西安710038;渭南市畜牧兽医局;张掖市畜牧兽医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1.5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饲养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精粗比是决定奶牛瘤胃发酵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各个牛场存在着高粗料比例、精粗料比例适中及高精料比例等典型日粮结构类型。
若饲养水平较低,奶牛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影响养殖效益,而增加日粮精料水平,固然可提高奶牛产奶量,但过多的精料易导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因此,根据不同饲养模式及奶牛生理阶段和特性对典型日粮进行合理调整,对奶牛不同水平的科学饲养非常关键。
本试验研究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奶牛养殖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在杨凌某奶牛场选择20头产后60 d,体重相近,体况良好,日产奶量基本处于25 kg左右水平的二胎奶牛。
日粮组成:精料由玉米、麦麸、豆粕、预混料等组成;粗饲料为玉米青贮、紫花苜蓿、燕麦干草、麦秸。
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试验牛随机分四组(A、B、C、D组),每组5头。
各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4:6、5:5、6:4、7:3。
试验期共20 d,前10 d为预饲期,后10 d为正式期,每组分别喂对应精粗比的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 受关 注 。瘤 胃是 反 刍 家 畜 进 行 微 生 物 消 化 主 要 场所 , 饲 粮 养 分 结 构 和 组 成 可 以 改 变 瘤 胃微 生 物
区 系和 数 量 , 进 而 影 响 养 分 消化 分 解 及 挥 发 性 脂
不 同粗 饲 料 组 合 全 混 合 日粮 对 泌 乳 奶 牛 体 外瘤 胃 挥 发 性 脂 肪 酸 生 成 动 力 学 特 性 的 影 响
白萨茹 拉 杨红建 李胜 利
( 中 国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 院 , 动 物营养学 国家 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1 9 3 )
摘 要 :本 试验 旨在研 究不 同粗 饲料 组合 全 混合 日粮 ( T MR) 对 泌 乳 奶 牛 体 外 瘤 胃挥 发 性 脂肪
中图 分 类号 : ¥ 8 2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2 6 7 X( 2 0 1 3 ) 1 2 — 2 9 2 0 - 0 8
肪酸 ( V F A) 产 量 J 。早 在 2 0世 纪 6 0和 7 0年
近 十年 来 , 我 国奶 牛 养 殖 业 发 展 迅 速 , 但 与 发
T MR。综上 所 述 , 不 同粗 饲料 组合 T MR瘤 胃微 生物发 酵 乙酸 、 丙 酸和 丁 酸 生成 动 力 学参 数 存在
显著差异 , 但采 用体外批次培养法测算的奶牛瘤 胃乙酸、 丙酸、 丁酸 日产量较 同位素示踪体 内法 偏低 , 故 不 适 于测 算 奶牛 体 内挥 发 性脂 肪 酸 日产量 。 关 键 词 :粗 饲料 组合 ; 泌乳奶牛; 挥 发 性 脂肪 酸 ; 体 外批 次培 养 法
和 日产量 ( 2 9 . 0 1 mo l / d ) 最高, 分别显著 ( P<0 . 0 5 ) 和极 显著 ( P<0 . O 1 ) 高 于 其 他 3种 T MR。 T MR 2丙酸 产 量 潜 在 增 幅 ( 8 . 0 et r oo l / L) 最低, 极 显 著 低 于其 他 T MR( P <0 . 0 1 ) , T MR1 ( 1 3 . 5 mmo VL) 最高, 但与T MR 3和 T MR 4之 间差 异 不显 著 ( P> 0 . 0 5 ) ; 不同 T MR 丙酸 产 量 增 速 常 数 差异 不 显著 ( P>0 . 0 5 ) ; T MR 2丙酸 日产量 最低 ( 1 . 3 5 mo Vd ) , 显 著低 于 T MR 3和 T MR 4
黄贮 + 5 0 %羊草 ( T MR 3 ) 、 5 0 % 羊草 - 4 - 5 0 % 全株 玉米青贮 ( T MR 4 ) 。在预 试期 1 5 d 后, 晨饲前 采集各头奶牛瘤 胃液 , 分别以各 头奶牛所饲喂 的 T MR为底物 , 进行体外批 次培养试验 , 采样 时
间点 分 别 为 发 酵 后 2 、 5 、 l 0 、 l 4 、 2 0 、 2 7 、 3 6 、 4 8和 7 2 h 。结果表 明: T MR 4 乙 酸 产 量 潜 在 增 幅 ( 4 6 . 8 mmo L / L) 最低 , 极 显 著低 于其 他 T MR( P<0 . 0 1 ) ; T MR 2 乙酸 产 量 增 速 常数 ( 0 . 1 4 %/ h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7—2 2
测 定 了绵 羊 瘤 胃 中 V F A 日产 量 ’ 加 J , 发 现 因 部
( P< 0 . 0 5 ) 。不 同 T MR 丁 酸 产 量 潜 在 增 幅 差 异 不 显 著 ( P> 0 . 0 5 ) ; T MR 3丁 酸 产 量 增 速 常 数
( 0 . 0 9 1 %/ h ) 和 日产 量 最 高( 2 . 8 2 mo l / d ) , 分 别极 显 著 ( P<0 . 0 1 ) 和显著 ( P<0 . 0 5 ) 高 于 其他
谢 主要 V F A产 物 乙酸 、 丙 酸 和 丁 酸 产 量 约 占总 挥 发 性脂 肪 酸 ( T VF A) 的9 5 %E 4 , 不 仅 可 为宿秆 等粗 饲 料 资 源饲 用 效 率
体 提供 能 量 , 而 且 是 乳 脂 和 体 脂 合 成 的重 要 前 体 物 J 。有研 究 报道 , 瘤 胃中产 生 的 7 6 % V F A 可被
达 国家 相 比 , 苜 蓿 等 优 质 牧 草 供 给 不 足 成 为 制 约 提高 产奶 量 及 奶 品 质 的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 为 了 提 高
奶 品质及 养 殖 效 益 , 缓 解草 、 畜供 给矛盾 , 如 何 进
一
代, 就 有 研 究 得 出 奶 牛 和 绵 羊 瘤 胃微 生 物 消 化 代
酸生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选用 4头体重、 年龄 、 泌乳期和 日均产奶量相近、 安装有永久性瘤 胃 瘘 管 的荷 斯 坦奶 牛 作 为试 验 动物 , 分 别 饲喂 4种 T MR。T MR精 饲料 组 成相 同 , 精粗比为 6 1 : 3 9,
粗 饲料 组 合 分别 为 1 0 0 % 玉米秸 ( T MR 1 ) 、 5 0 % 玉 米秸 +5 0 %玉米秸黄贮( T MR 2 ) 、 5 0 % 玉 米秸
动物 营养学报 2 0 1 3 , 2 5 ( 1 2 ) : 2 9 2 0 — 2 9 2 7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n i m a l N u t r i t i o n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2 6 7 x . 2 0 1 3 . 1 2 . 0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