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工程概况、自然环境评价、技术路线取舍、经济评价等内容,并
合理布局,文字精炼、数据准确,报告编制应较为详细,遵循规范的报告
编制格式。

一、工程概况
淮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淮河上游段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实现淮河
河道的优化水质、调整流量、提高洪水防洪能力、减少污染、改善水环境
和提升生态质量等河道治理的目标。

在本次治理中,拟实施淤泥疏浚修整、堤防增宽冲淤等工程,确保淤泥清理、河床改建、水位调整等工作的顺利
完成,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效可持续进行。

二、自然环境评价
淮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区域自然环境总体上较为稳定,物种多样性较
丰富,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淮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拟
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建立生态恢复保护区,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系
统的破坏,积极调整水文及水质环境,优化生物多样性,确保淮河河道综
合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路线取舍。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对策2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 安全。
风险2
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 情况,需要制定应急预案

对策1
加强现场监管,确保施工 质量。
对策3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投资 成本。
03
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项目投资成本估算
直接投资成本
包括河道治理工程的主体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及安装 等费用。
间接投资成本
包括工程前期准备、工程管理、培训、科研等费用。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2
目录
• 项目背景 •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 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 项目社会可行性分析 • 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01
项目背景
项目来源
政府规划
政府根据当地环境和生态需要, 提出河道治理工程,以改善河道 水质、提高防洪能力、增强生态
功能。
群众需求
康。
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项目综合评价
社会经济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需要考 虑的。
就业机会
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提供就 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农业与渔业
河道治理工程可能会影响当地农业和渔业的生产 ,需要制定合理的补偿措施。
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项目综合评价
技术可行性
河道治理工程技术是成熟的,但在具体工程中 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评估。
施工工艺
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技术难题
针对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需要提前制定解决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步骤3
进行方案实施,包括河道疏浚、护 岸工程建设、湿地建设等。
03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介绍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为了改善河流水质、保护河岸生态环境、预防洪水灾害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项目。

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水质污染、水位下降等,因此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项目目标1.改善水质:通过治理工程,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水质标准,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河岸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河道周边的植被、土壤等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景观质量。

3.预防洪水灾害:加强河道的防洪设施建设,增加河道的水容量,提高治理区域的抗洪能力。

三、项目内容1.河道疏浚:对河道进行淤泥疏浚,清除淤积的污泥、垃圾等,保证水流顺畅。

2.河道补水:通过引水渠道、水库蓄水等方式,增加河道的水量,保证河道的水位不下降,提高水质。

3.生态绿化: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工作,种植水生植物和护岸植被,增加生态景观,保护生态环境。

4.防洪设施建设:建设河道防洪堤岸、闸门、水闸等设施,提高治理区域的抗洪能力,预防洪水灾害。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1.技术可行性:治理河道的技术已经得到很好的实践,例如疏浚、补水、防洪设施建设等技术已经有成熟的经验。

2.经济可行性: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资金投入较大,但可以通过政府资金、社会投资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来解决。

3.社会效益: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以改善河流水质,提高生态环境,预防洪水灾害,对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五、实施计划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工程的具体内容、时间进度、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规划。

2.需要组织专业的工程团队进行工程实施,确保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3.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合理利用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风险分析1.资金风险: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能会面临资金的不足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支持或者社会投资来解决。

2.工程风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工程质量问题、施工期延误等风险,需要制定科学的工程计划和管理措施来防范。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许多河道存在着淤积、污染、河岸坍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改善河道状况,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背景(一)河道现状本项目所涉及的河道位于_____地区,全长_____千米。

目前,该河道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行洪能力大幅下降,每逢暴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

2、河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3、河岸缺乏防护措施,部分河岸坍塌,威胁周边农田和建筑物的安全。

(二)整治的必要性1、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3、修复河岸生态,美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任务和规模(一)工程任务本次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河岸防护加固、污水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二)工程规模1、河道清淤疏浚长度为_____千米,清淤量约为_____立方米。

2、河岸防护加固长度为_____千米,采用_____等防护措施。

3、建设污水处理设施_____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_____吨。

4、生态修复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种植水生植物和沿岸绿化。

四、工程布置及建筑物(一)工程布置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尽量保持河道原有形态和生态环境。

2、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置工程建筑物,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3、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确保工程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主要建筑物1、清淤疏浚工程:采用机械清淤和水力冲淤相结合的方式,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

2、河岸防护工程:根据河岸的地质条件和水流情况,选择重力式挡土墙、生态护坡等防护形式。

3、污水处理设施:采用_____污水处理工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道的生态环境和防洪能力对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越发重要。

本次河道整治工程旨在改善河道的行洪能力、生态环境,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二、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河道基本情况本次整治的河道全长____公里,流域面积____平方公里。

河道平均宽度____米,河底高程在____至____米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1、防洪能力不足部分河道堤岸低矮、单薄,甚至出现坍塌现象,无法抵御较大洪水的侵袭。

2、河道淤积严重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疏浚,河道内泥沙、垃圾等淤积物较多,导致行洪断面减小,水流不畅。

3、生态环境恶化河岸植被破坏严重,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失衡。

4、河道管理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维护机制,乱占乱建、乱倒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整治目标及任务(一)整治目标1、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在设计洪水标准下,河道两岸的安全。

2、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

3、提升河道的景观效果,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整治任务1、河道疏浚工程对淤积严重的河段进行疏浚,清除淤积物,拓宽行洪断面。

2、堤岸加固工程对低矮、单薄的堤岸进行加固,提高堤岸的防洪能力。

3、生态修复工程在河岸种植植被,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改善水质。

4、河道管理设施建设设置河道管理标识牌,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四、工程设计方案(一)河道疏浚设计根据河道的淤积情况和行洪要求,确定疏浚的深度和宽度。

采用机械疏浚和人工疏浚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疏浚效果。

(二)堤岸加固设计堤岸加固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生态护坡等形式。

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稳定,能够有效抵御洪水的冲击;生态护坡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能够减少水土流失。

(三)生态修复设计在河岸种植柳树、杨树等乔木,以及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

设置生态浮岛,增加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四)管理设施设计在河道两岸设置管理标识牌,明确管理范围和责任。

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市某河道进行整治可行性研究,分析了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和意义,探讨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整治方案及实施建议,旨在为河道整治提供可行性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整治是一项必要且可行的工作,可有效改善河道环境,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河道整治;可行性研究;环境改善;城市发展一、引言河道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承载着城市的水运、供水、排水等功能,对城市环境及居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河道出现了环境问题,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对河道进行整治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选取某市某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河道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探讨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施河道整治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南。

二、问题分析1. 河道环境问题根据调查分析,某市某河道存在以下环境问题:(1)水质污染:受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河道水质恶化,浑浊度高,PH值偏低,重金属含量超标。

(2)河岸垃圾堆积:河岸上垃圾、废弃物大量堆积,影响河道景观,增加了治理难度。

(3)水生生物缺乏:河道水域受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生生物种群稀少,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2. 其他问题(1)河道治理体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对河道治理责任不明确,沟通协调不畅,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2)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河道整治的经费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整治技术条件有限:缺乏先进的河道整治技术和设备,制约了整治效果的提升。

三、整治方案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河道水质、水生态、河岸环境等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河道治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的河道治理机制,加强协调合作,提高治理效率。

3. 强化经费保障:增加河道整治的经费投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 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河道整治技术和设备,提高整治效果和工作效率。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淤积、堵塞等。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做好河道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治理,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确保水生态系统健康。

二、项目内容和技术方案1.河道清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除淤泥,恢复河道原有的水流能力。

2.河道排污与水质改善:优化河道的排污系统,引进先进的水质改善技术,提高河道水质。

3.河道景观提升:在河道两岸美化和修建绿化带,改善河岸环境,提升居民休闲娱乐体验。

4.河道防洪措施:修建防洪堤坝,加强河道的防洪能力,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5.河岸整治:对河道两岸建设规划安全的居住区,完善交通建设,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社会环境可行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该项目可有效改善河流水质和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2.经济可行性:该项目实施需要一定的财政投入,但从长期来看,治理后的河道将成为城市的独特资源,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推动力。

3.技术可行性:河道综合治理项目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清淤、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等,这些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政策可行性: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和规定,鼓励和支持城市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评价和监督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四、项目实施计划和预期效益根据上述分析,本项目可行性较强,具体实施计划如下:1.第一年: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方案研究。

2.第二年:申请项目立项,筹措项目资金,启动项目实施。

3.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技术方案实施河道治理工程。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项目的认可和支持度。

4.第六年及以后:进行项目效果评估和巩固,做好长期维护和管理工作。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可行性作出全面论证,为项目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内容与方法本次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修建护岸、疏浚河道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等,旨在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品质。

项目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地勘察、数值模拟和环境评估等。

三、项目可行性论证1.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人口增长情况和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该河道的治理对于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经过实地勘察和数值模拟,结合相关理论和经验,可以确认项目所采用的河道治理工艺和方法是可行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经济可行性:通过对项目的投资规模、工程造价、运营维护成本和收益的评估,可以得出该河道治理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

4.社会可行性:河道治理工程将有效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5.环境可行性:项目将通过清淤、疏浚和恢复湿地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

四、风险与对策1.工期风险:河道治理工程可能会遇到施工期间的恶劣天气和不可预见的情况,从而导致工期延误。

项目管理团队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备用预案、加强施工监管等。

2.资金风险: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涉及到资金筹措、财务管理和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风险。

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增加项目资金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3.环境风险:河道治理工程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河综合治理工程1.2 承办单位:市建设委员会1.3 承办单位负责人: ****1.4 承办单位概况市建设委员会是主管市城镇基础建设的国家执法单位。

近年来市建委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征用和各项建设规划管理,严格按《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以及城市规划有关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以法执政,为市的城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5编制依据(1)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9月7日第6号文《市政府第6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市政府第21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3)亳政办[2015]53号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4)《市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5)《河截流工程初设技术方案》;(6)市建委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

1.6 编制范围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布局、建设条件、工程设计、节能环保、组织管理、实施计划、投资概算、经济及社会效益评价等。

1.7项目概况1.7.1工程选址市河治理工程选址于河市城区段,其北起涡河,南至南二环路,全长9550米,覆盖范围包括河两岸延伸30米范围。

1.7.2建设内容项目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河底清淤、截污工程、河坡整治、亮化、河岸绿化、人行休闲道路铺设、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辅助设施建设八个方面。

1.7.3建设规模河底清淤320.88万立方;截污管道铺设23.875km,其中主干管19.1 km,支管4.775km;河坡整治面积191000㎡,二级平台建设面积34380㎡,自由活动大空间平台面积12000㎡;干砌石块和湿砌块石体积19100m3,斜面护坡石块11460 m3、垫层820 m3;路灯、草坪灯、景观射灯等691739个;人行休闲道路铺设57300㎡;节点景观及泵房、配电房共计3000平方米;拆迁还原3000平方米。

1.7.4项目实施进度本工程预计从2017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至2018年12月底结束。

1.7.5投资估算工程概算投资为27179万元,所需资金由市地方财政配套3179.37万元,其余2.4亿元申请国建资金解决。

1.7.6项目效益项目国民经济净现值(ENPV)6262411.13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33.47%,大于社会折现率10%。

1.8项目评价结论1、恢复主城区河道水环境的意义重大。

因为市区河道既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又是天然排水通道。

而整治好城市内河,使其排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城面积、人口、城市化程度和排水、排污量等主要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划、设计赶不上变化,滞后严重,应当重新规划水环境治理与保护,高度重视天然水系和水体在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中的作用,将城区河道水环境摆到与绿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2、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河综合整治工程拉动了建筑建材等行业,激活了相关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同时滨河带土地因综合整治而增值约20亿-30亿元。

洪灾损失的免除、污染损失的减少等,隐性经济效益也不可低估。

河综合整治工程对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形象,将长期发挥潜在经济效益。

1.9问题与建议1、由于本地经济发展较为薄弱,项目资金来源上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所选路段较为平坦,坡降较小,但不排除存在部分特殊地段。

2、建议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保证项目资金能按时到位,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要进一步做好设计工作,尽可能节约投资,对路线经过的控制线,要尽可能照顾沿河居民的利益,节约土地。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2.1 项目提出的背景1、河现状河是涡河南岸的一条支流,横穿市主城区,北起人民大桥西侧,向南至幸福桥折转向西,经城南关后再转向南至蚂蚱庙,由此沿105国道向西南方向入西淝河,全长45km,其中城区段河防洪闸—凤尾沟口长6.1km。

河是市城区的一条主要排水通道,也是谯城区向南引水的主要输水河道。

经过现场细致调查发现,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未治理的河段淤积严重,两岸边坡上垃圾成堆,部分建桥堵坝拆除不彻底,华佗国药厂占据主河道建停车场,影响洪水排泄;(2)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入河中,河水呈黑色,腥臭难闻,蚊蝇滋生,严重污染了河水及生活环境;(3)幸福桥—南关桥段两岸民房建至河道边坡,沿河无法通行。

2、项目提出的背景河是市区内一重要水系,自南而北穿过市区,融入涡河,对城市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河沿岸地段被污染、挤占现象十分严重,河本身功能变成了行洪与排污,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河的去浊返清及周边环境规划成立民众注视的焦点。

河沿岸规划和建设工作,强调改善河水系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滨河用地功能,强化沿河道路和绿地建设,为市民提供便利、宜人的休闲游憩环境,构筑市区内纵横的亲水景观带。

河的区域位置非常重要,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最终将与涡河景观绿地系统连为一体,构成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主框架,成为生态、文化,功能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主轴,形成市的主要亮点。

为建立和谐社会,维护人民利益,市政府已把河城区段治理工程作为2017年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下决心对河城区段进行全面治理改造。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2.2.1 对河和万人坑进行污水治理, 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拯救母亲河,继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需要。

河流是城市文明诞生的摇篮。

在全世界城市中,有半数以上依河而筑。

河流为城市提供饮用水源和舟棹交通之利,对城市形态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河网水系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河流孕育了城市。

丰富的水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相映衬,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没有城市水系的点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会充分展现。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却成为城市的排污管道,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危及人类的健康。

严酷的事实,终于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从60年代起,西方国家分别对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进行防治,并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虽较滞后,但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城市河流的污染已严重到刻不容缓进行治理的地步。

是千年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区主要河流河曾经养育出:商朝开国圣君成汤,道家始祖老子、庄子,外科鼻祖华佗,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诗人曹植等等。

对河进行污水治理, 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拯救母亲河,继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需要。

2.2.2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河网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有了水,才有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才有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们的安居乐业。

可以说,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河是涡河的支流,是市城区的主要排水通道,河也是谯城区向南引水的主要输水河道。

由于长期的排污,河水污染变质,河水腥臭刺鼻,蚊虫大量孽生,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

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良好的环境正在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

尽快改善河河水环境质量,是市政府的既定方针,更是沿河群众的迫切要求。

2.2.3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污染的根本措施。

近几年来,沿河两岸工厂企业和居住人口大量出现,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中。

原本清澈见底的河逐渐变成河水浑浊、污染严重的臭河,令人不堪忍受。

据调查河污水小洋桥至药都大道段约6公里,沿岸157个排污口是造成河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发挥河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进行污水截流,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

2.2.4是美化城市,建设城市滨水环境的需要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一个城市能见水、近水、亲水的特色景观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热点。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空间、景观、环境、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生动、优美、富于特色的城市水空间形象。

自6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使其原有的码头、工业区等逐渐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开敞区。

通览世界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活动,清醒地告诉人们:恢复城市水空间,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也是是美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章治理规划与工程建设规模3.1 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3.1.1市河污染的演变历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或缩窄,导致城市水面积急剧减少。

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多争一块土地,许多单位和个人盲目填河,将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将软排水改为硬排水,城市排水管网与城市河道不配套,排水系统不协调。

同时当城市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恶臭难忍时,人们往往迁怒于河,干脆“活埋”了事,或以此作为与河争地的借口。

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经济迅猛发展,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利用,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河道功能遭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河的城市段已达不到Ⅲ类水水质标准。

河流污染使鱼虾生物基本绝迹,而代之以适应污染的各类底栖微小生物类群,导致城市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3.1.2市河污染治理规划目标河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城市排污口截流、河道排水清淤、边坡护砌及两岸绿化美化等。

河城区段9.55km的水体要全部予以置换。

防洪闸(0+000)—凤尾沟口(6+100)段河道断面按十年一遇除涝标准疏浚,疏浚河线基本上沿原河道中心线布置,局部弯道沿原河道中心线向滩地较宽一侧开挖,以满足十年一遇除涝要求。

河防洪闸(0+000)—幸福桥(1+400)段两岸边坡已进行硬化处理,其余河段边坡垃圾成堆,须进行清基削坡处理。

根据本河段河道特性、地质条件及现有河道边坡情况,防洪闸(0+000)—凤尾沟口(6+100)段按拟定的设计除涝流量、除涝水位及设计河底高程,初步确定河城区段河道疏浚的横断面为:设计河底高程为31.0m。

因天然河道宽窄不一,设计底宽定为10—15m,两岸堤顶宽客留出3.0m,其中靠近河沿1.5m为绿化带,靠近城区的1.5m为12 cm厚的C20混凝土人行休闲便道;沿河每隔500m设置混凝土踏步,踏步宽2.0m,共计20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