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2020年中考古诗词鉴赏之一(画面描写)

合集下载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泰州(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

(6分)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

②觞(shāng):酒杯。

③浦:水边。

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

(2分)(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

上阕写桥上送别。

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

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撼人心肺。

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

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

”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

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

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

将柳絮纷飞比作雪花飘飘,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浓浓的离愁。

(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江苏专用)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江苏专用)

专题05 古诗词鉴赏(解析版)【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5.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之说,请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4. “阔”是“宽广”的意思。

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

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5. 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使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

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解析】【4题详解】考查诗歌炼字的赏析。

解答时,先明确“阔”字的本义是“宽广”,然后分析颔联的意思: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可见“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恢弘阔大的感觉。

【5题详解】考查诗句的赏析。

可从意象、炼字、修辞、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

“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诗词赏析2020嘉兴--3.【任务三】展板·领略诗韵诗词情韵篇一剪梅·咏柳[明]夏完淳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①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②,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注释】①金沟:御沟。

②陈宫:陈后主的宫殿;隋宫:指隋炀帝的宫殿。

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隋堤柳由此得名。

小舟:在找资料时我发现夏完淳的一首词符合活动的主题。

也想做成展板,并为这首词配上一段60字左右的解说词,来帮助大家赏析词的内涵,该怎么办好呢?小嘉:我觉得首先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

你: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学过他的诗(1)《___________》,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小嘉:对对,读诗还应该把握诗句的意思。

小舟提供的几个注释很有帮助。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入手撰写解说词了。

你:是的。

我来试着写一段吧:(2)___________。

小舟:太好了!这次活动收获真大!【答案】(1). 《别云间》(2). 例1:这首词选用了伤心夕照、御水隋堤、飞絮笼烟、长条滴翠等意象,营造了深邃的意境,托物言志,借咏柳的方式抒发了亡国之痛。

例2:“故国凄凉”句,写故国败亡,如同百花园里风吹雨打,只剩下一片残红,下面三句以写首都皇宫的衰败景象,抒发世事变幻、故国沦亡的伤感。

例3:第一句,写柳丝默默无语低垂在斜阳中,这是多么伤心的形象。

例4: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解析】【详解】(1)夏完淳,明末诗人、抗清英雄,我们曾学过他的《别云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2)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注释,从意象的把握、情感的表达、表现手法的使用等方面来拟写解说词即可。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1)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1)

2019-2020学年山东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鉴赏一、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窘况为许衡州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人名)的组诗《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古诗词鉴赏》1. (2019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8分)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②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

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

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

③燕山支: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3分)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②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2. (2019宿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9分)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

(3分)(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分)(3)颈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 (2018宿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6分)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①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注】①贾至曾谪守巴陵。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XXX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XXX”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解析】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XXX”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表示墨客漂泊的出身。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

惟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照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光阴不再,事过境迁,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1饮湖上初晴后雨XXX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1.这首诗的作者XXX,号___居士。

【答案】XXX【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把握,文学知识正误的判别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首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XXX,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XXX居士,世称XXX、XXX。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热点难点重点-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热点难点重点-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备战2024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研究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设○题○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例○题○示○范[例3-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策○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分○步○指○导第一步,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

“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第二步,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

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第三步,运用修辞,生动描绘。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一、(2020年浙江杭州)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唐]李白[明]李攀龙杨花落尽子规啼,青枫飒飒雨凄凄,闻道龙标过五溪。

秋色遥看入楚迷。

我寄愁心与明月,谁向孤舟怜逐客,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1.【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年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4分)五、(2020年新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六、(2020年浙江绍兴)古诗阅读(6分)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之一
《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品读、思考、研讨、归纳,掌握诗歌画面描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步:诗词鉴赏——朗读
分析: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

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

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

方法:1.听朗读录音,感受朗读的魅力;(配乐诗朗诵:孟浩然《春晓》、高鼎《村居》、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叶绍翁《游园不值》、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杜甫《绝句(一)》、《绝句(二)》、《江畔独步寻花》、贺知章《咏柳》、朱熹《春日》、白居易《忆江南》、张志和《渔歌子》)
2.配乐朗读,体会朗读的美丽;(与春有关的古诗)
3.反复朗读,强化积累。

(比一比,谁积累得多)
第二步:诗词鉴赏——画面描写
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1.观美景,猜诗句。

(抢答题)(五张ppt)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当中,画意往往取代了诗情的成分。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俯仰的顺序);二是画面色彩(情感基调);三是动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四是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下面,我们就用具体的诗句来体会一下如何用语言文字来描绘诗的画面美。

例1: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更精彩。


注意步骤: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莺、树、燕、泥;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莺(早)、树(暖)、燕(新)、泥(春);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莺:早出生的黄莺;
树:向阳的树木;
燕:刚会飞的燕子;
泥:春天的泥粒。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方法总结:画面描写:1.找全景物;2.加修饰语;3.展开联想、想象;4.语言流畅生动。

例2: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分析:诗里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
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

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例3: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分析: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描绘画面: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

二、“诗中赏画”——运用修辞和联想想象,描述诗的画面美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例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教学成果:
练一练:(先用文字描述,再用铅笔把你描述的画面描绘下来。


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