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诗歌赏析题 docx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诗歌赏析题 docx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诗歌赏析题(129套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三)古诗词赏析(共1题,6分)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21.(1)D(3分。

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分)(2)示例:赞同。

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分;答出“烘托”或“反衬”1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二、阅读(4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5分)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新目标版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诗词赏析专题 新目标版

古诗词赏析专题衡阳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邵阳市岳阳(二)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22. 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3.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和“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答案】22. 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围绕“侠骨豪情” “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3. (1). 纵、 (2). 犹【解析】22.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试题总汇

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试题总汇

2019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及试题总汇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两处典故,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一是吕尚,九十岁在溪边钓鱼,得遇文王;一是伊尹,在受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终得重用的经历,诗人又增加了信心。

表达诗人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顽强的追求。

表明诗人对重回朝廷建功立业仍然抱有希望。

4.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理解。

总有一天,我会乘着长风破万里巨浪,以展自己的志向,高挂云帆,直渡茫茫大海,达到理想的彼岸。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行或春行钱塘湖早春美景)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从动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如“争”和“啄”两个动词,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几处”照应“早莺”,“谁家”照应“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的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1.(2019*天津)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拾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打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铮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顼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宠,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杆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靖。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奇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现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牡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ABC.正确:D.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不说白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诗人间接抒发了白己的思乡之情。

故选:D。

【点评】这首苛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商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遥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牡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2.(2019•泪博)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荃赏有误的一项()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铀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苛中的“前朝二指东汉末年的成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曾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由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分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曾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汇编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汇编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结合加点词,分析第三句诗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2019•上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 的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7.(2019•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2019 年全国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汇编
1.(2019•辽阳)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 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
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2.(2019•淄博)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一、【2019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二、【2019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诗词鉴赏专题 人教新版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诗词鉴赏专题 人教新版

古诗词鉴赏专题安顺(一)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0.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1.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9.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1.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

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10.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11.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

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试题)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试题)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试题)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安徽省】(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

(共6分)次北固山下XXX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个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答: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们国家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福建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5分)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墨客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情形?请扼要分析。

(2分)【甘肃省兰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5分)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XXX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①,同到XXX家。

[注]①警《荆楚岁时记》载,XXX曾派XXX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

XXX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贵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

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第二联用一个 “独”字, 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 孤独、感伤之情。( 3分)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
( 2)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
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3分)
7. ( 2018 中考·江苏宿迁卷)
5
(1)高山、落叶、秋风( 2) 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8. ( 2018 中考·江苏淮安) (1)写“潇潇暮雨” ,创设了一种凄厉、 伤感的情境, 从反面烘托了下阕 “谁道人生无再少”
3.(1)(3 分) 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 凉的感情基调。
(2)(3 分 ) 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 的担忧之情。
4. ( 1)“茁”是旺盛的意思, “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 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3 分)
7. ( 2018 中考·江苏宿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5-6 题(6 分 )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3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 ( 其一 )
【唐】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 选自《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年版 )
4. ( 2018 中考·江苏省盐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 2)题。( 6 分) 宿牛群头 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 1)诗中“拙” “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2018 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 10 题。(5 分)
6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1. ( 2018 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 (2)题。(5 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 2 分)
答: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熟读诗歌,识记古典的语言风格术。 结合“典型剖析”及实战真题,掌握炼句和语言风格作答的一般方法学会规范。 【典例剖析】 (一)炼句题设问方式 有关语句的内容(解释含义 重要语句的情感(对主旨探讨) 关键语句的手法(艺术层面鉴赏) 答题模式: 解释语句→指出的特点表达效果或作用 (二)语言风格术举隅 平实质朴素自然直接陈述,或用白描显得真切深刻易近人。贾岛《寻隐者不遇》 含蓄隽永委婉蕴藉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之中让读者想。李商隐《夜雨寄北》 清新明快简洁雅致用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意境,表达怡然喜悦感情。杨万里《小池》 诙谐幽默讽刺批判诗中多指、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味。章碣《焚书坑》
(2)( 3 分)衬托(反衬对比陪衬) ,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
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
2. ( 1)夜凉枕蕈 更听寒蛩 ( 2)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 " 在江亭醉歌舞 " , 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现 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他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这两句 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及作者内心的寂寞、凄凉、愁苦,尽在不言中。
(1) 上阕通过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 分 )
(2) 赏析划线句。 (4 分 )
答:
3. ( 2018 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
秋兴八首 ( 其一 )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 55 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 (766) 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6 分 ) (1) 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 分 )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 分 ) 答:
【示例】(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示秬秸①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市东西人行吹衣射我忧单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色透露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同情关怀其他如“人未行”街忧心态表均语浅而意深
3 分)
答:
2. ( 2018 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
1)
( 2)题。 (6 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 (dian): 竹席。②蛩 (qiong): 蟋蟀。③江亭 : 江边的亭子。④君 : 指其弟子由。此 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的人生态度。 (2)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 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诗歌鉴赏()炼句及语言风格 李仕才 【考纲说明】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侧重于领会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体会古典诗歌的语句之妙和把握言风格。 .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句与语言风格答题技巧,提高解能力。 .激发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
2
潭上作 [ 唐 ] 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 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2018中考·江苏苏州卷)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 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3 分)
(2) 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注】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 : 江水、
。 (3 分 )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 (3 分 )
答:
8. ( 2018 中考·江苏淮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 6 题。( 6 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源自白发唱黄鸡。(1)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4 分)
(2)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题红叶》 ) 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 分)
( 宣宗宫人
4
2018 年江苏省各地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答案
1. ( 1)( 2 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 着。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5. ( 1)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坐了铺垫。
(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6. ( 2018 中考·江苏苏州卷)
(1)示例:
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 “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 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示例】(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时虑运了种现手法,再特点或富有力的词然后分效果二:理诗歌内涵既层义更挖掘深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出的挺拔造语新奇。个字动写静赋予使与层成尖耸广阔、跃态相结合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