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第81首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九年级下册 第81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1 文学常识 2 写作背景 3 重点注释 4 作品主旨
5 理解探究
文学常识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 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写作背景
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招任陕西行 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的。
作品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表达了对 统治者的谴责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 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理解探究
1、仔细品味“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说说“聚” “怒”两字的运用好在哪里。
“Hale Waihona Puke ”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 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注 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4、这首散曲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 之情?
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 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 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经之路。
悲愤之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望西都②, 遥望古都长安,我 内容理解:描
意踌躇③。 心潮起伏。途中所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
伤心秦汉 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所见所想,历代改朝
经行处④, 引发了无限伤感, 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
宫阙万间 万间宫殿早已化作 景跃然纸上。
都做了土。 了尘土。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炼字:山本是静止的,“如
山峰从四面八方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
聚集,河流的波
峰峦如聚,
人教版 中考 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全部)

人教版中考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全部)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
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
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
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过零丁洋

[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2)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8.答案:(1)①甲诗在叙事、写景中抒发感情,表明心志;乙诗是咏物诗,将诗人的感情寄寓在对形象的描写中;②甲诗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乙诗修辞手法较单一,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甲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设问句,表现了诗人忠君爱国、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和气节;乙诗的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诗人为了保持清白的操守不畏牺牲的高尚品质。
解析:(1)逐句分析两首诗,体会其写法的不同。
《过零丁洋》首联,自叙生平,思今忆昔;颔联,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叙述;颈联,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尾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
全诗在叙事、写景中抒发感情,表明心志,用“风飘絮”来形容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局面,用“雨打萍”写自己无依无附的凄凉景象。
“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对仗工整,出语自然,修辞多样,形象生动。
《石灰吟》首句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
(2)先找到诗中直接或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两诗中的抒情句。
然后结合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去分析。
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

酒—多表达豪情、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孤寂。 月—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绪、寂寞思归之情。
名师点拨
强化训练
【江西】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甲]春尽
[乙]春尽
[唐]韩偃
[宋]郑解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四)研读诗词的注释
注释中有的介绍写作背景,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 有的介绍相关诗句,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 作者,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仔细研读注释,利于理解 诗词的相关内容及情感。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五)体会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考点聚焦
考点三:两首古诗词的对比阅读 给出内容、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首课外古诗词进行对比 阅读,考察的题型和单首诗词是相似的。
名师点拨
考点一:古诗词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解
(一)结合诗词的题材
根据题材,古诗词的主要分类有:
1.送别诗
2.边塞诗 3.写景抒情诗
4.托物言志诗 5.羁旅诗 6.闺怨诗
7.爱国诗
8.怀古诗
[清]张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①绳力健,水啮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②雁骛丰。 但无沧海警③,安乐是吾通。 【注释】①趋:疾行。②菰:生长在水里的一种草本植物。③沧海警:海 上传来的倭寇侵扰的警报。 1.本诗颔联中“啮”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2.请以首联或颈联为例,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必考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必考古诗词赏析【关睢】(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窃宛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存菜,左右流之。
窃宛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存菜,左右采之。
窃宛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存菜,左右芼之。
窃宛淑女,钟鼓乐之。
一、重点字词(1)关关睢鸠:睢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睢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2)洲:水中的陆地。
(3)窃宛:文静美好的样子。
(4)逑:配偶。
(5)存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6)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流,捞取。
(7)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8)思服:思念。
(9)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10)芼:挑选。
(11)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译文关关和鸣的睢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三、考点链接(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答: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窃宛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答: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答: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存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望和良好的愿望。
(4)能统领全诗对全诗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是什么?答:窃宛淑女,君子好逑。
(5)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呢?答: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式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种手法的特点),使用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咏唱,作用是:增强了音乐感、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三十四首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三十四首古诗词赏析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十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商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尚无定论。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
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
“巴山楚水”,泛指贬地。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
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
另一是“烂柯人”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乡”指洛阳。
诗的颈联,紧承颔联而来。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
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可以不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法:动态描写。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为下文展开想象作铺垫。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画面: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好像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写法:虚写,想象;夸张。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景的凌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以及对妻子深切思念之情。
第七首泊秦淮
杜牧(唐)
原文
诗文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描绘画面: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面的沙滩。
夜泊秦淮近酒家。
作用:点题,交代叙事的时间和地点;“近酒家”为下文描写“商女”做铺垫。
闻道龙标过五溪。
内容:写闻讯。“过五溪”表明了迁谪之地的荒凉,暗含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写法:拟人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想象。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思念和同情之情。
主旨: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原文第一首观沧海诗文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临”两字的作用:“临”字写出了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观”是全诗的线索,统领全篇。引出一系列的状阔画面。
水河澹澹,山岛耸峙。
写法: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是远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2011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分)答案: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意思对即可。
2分)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意思对即可。
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江苏省宿迁市201123.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案: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13、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答案:(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湖北襄阳2011、阅读与欣赏(40分)(一)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分)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案:10、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11、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湖北潜江2011(一)古诗赏析(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2分)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11.国破或:破(2分)12.C(2分)湛江20111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6.(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一)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
(共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6、c 7、a山东日照2011(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答案: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四川达州2011(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答案: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分,意同即可)18.C(2分)四川内江2011(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答案:(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2011·大连市)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0.D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
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答:。
10.诗歌鉴赏。
(4分)(1)(2分)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1分)(2)(2分)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
(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
(1分)(2011·聊城市)(一)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策勋..十二转②当户.理红妆6.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2分)5.①记功②窗户6.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
(2011·娄底市)(二)古诗文阅读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分)。
(2011·南昌市)(二)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
(4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