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课件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课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 1 课时 物质的分类
基础梳理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交叉分类法
(1)含义:根据 不同 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 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
①Na2CO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 属于 钠 盐。 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 碳酸 盐。
按其溶解性来分类, 属 于 可溶性 盐。
答案 (1)从左往右:Fe、Cu S、H2 HCl、H2SO4 NaOH、Ba(OH)2 NaCl、NaHCO3 K2O、CuO (2)分类标准 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为 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反应⑤不是化合反应。分类标 准 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①②为一类,都是非金 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③④为另一类,都是金 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反应⑤是化合物与氧气反应。分 类标准 3: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⑤ 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我们第三节将学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阅读一下)。
2.交叉分类法或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 系? 答案 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不同类别之间是并列与 交叉关系,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包含,如钠盐和钾盐, 它们是并列关系,但可以在硫酸盐这一类别上进行交 叉;而树状分类法中的类别之间有并列关系,也有从 属关系:如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是并列关系,不是 从属关系,也不是交叉关系;但金属单质属于单质, 单质又属于纯净物。
答案 S+O2 SO2
SO2+H2O
H2SO3
H2SO3+2NaOH===Na2SO3+2H2O
4.根据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完成下列表格。 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
金属 非金属

《物质的分类》复习课件

《物质的分类》复习课件

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 [师生互动] 【提示】 分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合理地分类可以帮 助我们对事物的处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用分类法判断或预测物质的性质,例如锌和铁都是金属单质, 已知它们均能跟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跟某些酸反应、跟某些盐反应 等等。又知铝、锰也是金属单质,则它们也应具有锌、铁等金属单质 的一般性质。 (2)用分类法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质。例如盐酸(HCl)、 硫酸(H2SO4)都是酸,具有酸的通性。在①磷酸(H3PO4)、②氢氧化镁 [Mg(OH)2]、③高氯酸(HClO4)、④氧化钙(CaO)、⑤碘(I2)、⑥氢溴酸 (HBr)等物质中,具有酸的通性的是①③⑥。
常见分类方法有哪些?下列分类方法属于哪一 种类型?

②Na2CO3按按其其组组成成的的阳阴离离子子来来分分类类,,属属于于钠碳盐酸盐 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可溶性盐
③石油加工产品及其用途的分类 ④某些碱的分类
[学生交流] 【提示】 常见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 树状分类法。 其中②④属于交叉分类法,它的依据是对同 一种事物(或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存在 并列与交叉关系;①③属于树状分类法,它是对 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细分类的一种方法,存在 并列和从属关系。
④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a.加入电解质溶液,b.加入带相反电荷的 胶粒,c.加热或搅拌。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吗? 【提示】 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 小。
5.纳米科技的发展 纳米科技发展迅速,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 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助于纳米科技的发展。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1.交叉分类法或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 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

高一化学简单分类法及应用

高一化学简单分类法及应用

; https:/// 会员管理系统 会员管理软件 会员卡管理系统
chl453vgw
莫艳艳说“你得知道,不是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的女人都是活的这么有原则的,朋友夫不可俘!”莫艳艳每每总是躲在角落将孤独晓寂推向 了司空阳宇路过的地方,可惜孤独晓寂总是非常不争气的佯装跑步、或者路过的样子,匆匆从那位男子的身边溜了过去。 莫艳艳为此十分的恨铁不成钢“我说晓寂妹子,你就不能大方一点、奔放一点、主动一点么?人家现在也是十分适婚的年纪,就算他不着 急、难道他父母不着急么,难道他那么优秀的人的身边就没有觊觎他的人么,我说,你这都是什么事,人家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你这近 水楼台拱让月!你可真是既大方又蠢笨到无可救药!”莫艳艳觉得自己简直是操碎了心,奈何某位姑娘总是羞涩得可以! 在孤独晓寂结业的那一天,莫艳艳终于下了最后通牒“晓寂妹子,你已经修成正果了,你赶紧的吧,明天你就要去师兄哪里报道了,你不 会还是要以这种别扭的方式出现在别人面前吧,你不着急,我都替你急死了!” 那一个晚上,孤独晓寂因为那样的一种事情都过得惴惴不安,睡不好觉,第二天一大早,莫艳艳便拿了一大堆衣服来到孤独晓寂的房间, 她十分悲壮的开口“我决定了,要亲自改造你,今天,你必须去跟你的师兄打招呼,然后跟他一起去单位报到!” 莫艳艳果断的催促着孤独晓寂抓紧时间洗漱,然后拿出她认为比较适合孤独晓寂的衣服一件件的给她试穿,直到她觉得很满意为止。换好 衣服,又将她的脸蛋涂抹了起来,尽管孤独晓寂小声的抗议“艳艳,我不喜欢化妆,而且我也不会化”。 莫艳艳直接无视她的抗议“妹子,这年头素颜就等于自杀,懂么,姐这是在拯救你!” 将她收拾利索之后硬是将她拽了出去,等在司空阳宇必经之路的转角处。虽然孤独晓寂仍是碎碎念“艳艳,要不今天就算了吧,我觉得这 样的自己好奇怪呀!” 莫艳艳不容置疑的瞪她一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敢质疑姐姐我的化妆水平!”顺势对她举了举握紧的拳头、孤独晓寂便悄悄地闭了嘴。

物质的分类dmq

物质的分类dmq

小 结:常用的简单分类方法
分类角度多样
交叉分 类法 特点:物 质类别间 有相交叉 的部分 特点:同 层次中各 类别间相 互独立
树状分 类法
分类标准唯一
• • • • •
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 分类上不同,将这种不同类的物质找出来,并说 明你的理由。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 HCl 、 H4SiO4、H2SO4 (4)空气、N2、HCl、CuSO4 (5)铜、金、汞、钠
( >10-7m )
不稳定
介稳体系
1~100nm (10-9m ~ 10-7m)
?
1nm=10-9m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 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及胶体、溶液、浊液外观特 征的比较: 实验步骤: ①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 25mlCuSO4溶 液和25ml泥水。 ②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 沸腾 ,向 沸水 中逐滴加入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 溶液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 即制得红褐色的 Fe(OH)3胶体 。 ③对比三种分散系: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溶液属稳定的分散系,而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胶 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 稳定存在 ,属 于 介稳体系 。
A.萃取 B.重结晶 C.沉降 D.过滤
D
]
D]
小结:溶液、胶体与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粒子的直径 溶液 >1nm 均一、透明、 稳定 能 胶体 1nm~100nm 均一、透明 较稳定、 能 浊液 <100nm 不均一、不透 明、不稳定 不能

2.1.1物质的分类(linqiyu)

2.1.1物质的分类(linqiyu)

液化石油汽
汽油 石 油 产 品 及 其 应 用 煤油 柴油 矿物油
石蜡
汽车发动机燃料 飞机、煤油炉燃料 柴油发动机燃料
印刷用油墨 各种化工原料
铺路
沥青
树状分类法
二、分类法的应用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 质之间的关系: ① CaO ――→ ② Ca(OH) ――→ ③ CaCO 如 Ca ――→ 2 3 ④ CO ――→ ⑤ H CO ――→ ⑥ CaCO C ――→
网络中的信息分类
垃圾的分类处理
化学实验室中的分类
复习回忆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 金属 元素和 非金属元素; 其中Na、Mg、Al、Fe、Cu、Zn等属于 金属 元素,O、 S、P、Cl等属于 非金属 元素。 2、我们还知道,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 为 气 、 液 、 固 三态。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 空气 矿石、石油、煤炭,从状态分类,可以将 归 为一类,将 水、石油、硫酸 归为一类,将 矿石、煤炭 归 为一类。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 为: 氧化物 、 酸 、 碱 、 盐 四大类,是否还可 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B
)
A.K2CO3 C.NaCl
B.Na2CO3 D.NaHCO3
解析
符合钠盐集合的是 B、C、D,符合正盐集合的是
A、B、C,符合碳酸盐集合的是 A、B,Na2CO3 既是正 盐、碳酸盐,又是钠盐,故 B 正确。
2.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 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硝酸、食盐水、烧碱 (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一般步骤:
确定分类标准
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实践活动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
用简图表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 转化关系
金属
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有关概念 ⑴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 (或多 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⑵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FeCl3+3H2O(沸)△==Fe(OH)3胶体+3HCl
Fe(OH)3胶体 CuSO4 溶 液
红褐色,澄清透明 蓝 色,澄清透明


浑 浊,不 透 明
科学探究2
⒉分别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Fe(OH)3胶体 CuSO4溶液
氯化钠固体 Na+
氯化钠水溶液
H2O
蔗糖晶体
⑵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
的大小来分:
溶液
胶体
1nm
100nm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可以通过滤纸
树状分类法 分散系 稳定性:
溶液 浊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均径一大、小稳在定1―、1透00明nm 之间 的分浊散液系(即胶体区别不于均其一他、分不散稳系定的本、质不特透征明)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图2 图书馆陈图列1 的实图验书室陈放的图试3剂商场摆放的商品
2
《开心辞典》
考考你的记忆力
• 生物
• 五 • 气体
• 春天
• 英语

第一节_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课件

第一节_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课件

简单分类法及应用
姚 明 罗 纳 尔 多
田 亮
刘 翔
一、常见的分类法 ---- 交叉分类法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标准)不同
中国运动员 外国运动员
球类运动员 非球类运动员 同一事物可同时分属不同类别
一、常见的分类法 ---- 交叉分类法 一、常见的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同一事物 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 进行多种分类的一 种分类方法。
实 践 活 动
一、常见的分类法 ---- 树状分类法 【思考】 这种的分类法属于什么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 的特点是什么? 金属单质 Cu 单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空气、盐酸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酸 H2SO4 碱 Ba(OH)2 O2
He
KNO3 盐 氧化物 CO2、MgO
一、常见的分类法 ---- 树状分类法
树 状 分 类 法
分类标准唯一
二、分类法的应用
二、分类法的应用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 间的转换关系: ① ② ③ 如 Ca ――→ CaO ――→ Ca(OH)2 ――→ CaCO3 ④ ⑤ ⑥ C ――→ CO2 ――→ H2CO3 ――→ CaCO3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 ③CO2+Ca(OH)2===CaCO3↓+H2O, 点燃 ④C+O2=====CO2, ⑤CO2+H2OH2CO3 ⑥H2CO3+Ca(OH)2===CaCO3↓+2H2O。
一、常见的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的分类特点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没有交叉的。
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
小结:常用分类方法的特点

高一化学第二章

高一化学第二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应用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单质:强弱是否含氧酸挥发性电离出氢离子个数纯净物化合物强弱碱物质电离出氢氧根的个数盐氧化物混合物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 分散系(1)定义: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3)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2、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a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b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实验:注意:abc原理:(4)胶体的性质:a 丁达尔效应——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b布朗运动——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

不带电: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d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胶体凝聚的方法:(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而且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这个时段的教学,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教育者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随时关注学生动态,适时调整教学难度。

教材分析本课时属于高一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连接初、高中化学的桥梁和纽带,对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高中化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复习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进新知识。

物质的分类初中已经涉及到一些,学生并不陌生,因此,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复习所涉及到的初中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对常见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且能学以致用。

(二)过程与方法从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分类现象引入,强调分类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继而推进新课;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适时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控制知识的难度;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简单分类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常见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明白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应用,常见物质及相关概念的辨别。

教学难点常见物质及概念的辨别,物质分类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推进新课交叉分类法例题【讲述】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物质,就必须对这些物质进行一定的分类。

【板书】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提问】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分类现象?【分析】生活中存在很多分类现象,比如,图书馆里的图书分类收藏,超市里的商品分类存放,垃圾的分类回收,等等。

将事物进行分类,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同样,在化学学习中,将物质进行分类更是至关重要。

【讲述】在将物质进行分类时,通常需要选择一定的分类标准,例如,NaOH,从常温常压下所处的状态看,他是固体,从物质的属性看,他属于碱。

即是说,在分类时,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同。

如果只选择一个分类标准,这种单一的分类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不能满足人们研究物质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物质,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板书】1.交叉分类法【例题】分别从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角度,将下列四种盐进行分类。

Na2CO3,Na2SO4, K2SO4, K2CO3【分析】以Na2CO3为例,从其阳离子的角度看,它属于钠盐,从其阴离子的角度看,它属于碳酸盐;同理,Na2SO4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K2SO4既属于钾盐又属于硫酸盐,K2CO3既属于钾盐又属于碳酸盐【板书】例1. 碳酸盐 Na2CO3 钠盐Na2SO4硫酸盐K2SO4 钾盐K2CO3【提问】请找出从交叉分类法图中可以看出物质间的哪些关系?【分析】交叉分类法实质上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物质的共同属性。

比如,从阳离子的角度看,Na2CO3和Na2SO4都属于钠盐。

钠盐【板书】板书引导学生回答副板书板书例题讲解引导回答板书单个提问板书认真听讲自由回答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自由回答作笔记单个回答做笔记突出物质分类的必要性从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重点内容关注学生动态形象的表示使学生更加明白,容易理解Na2CO3 Na2SO4习题树状分类法【习题】1.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2CO3B.K2CO3C.NaClD.NaHCO3【答案】A【提问】根据以下情况选择阴影部分对应的物质。

①把碳酸盐换成无氧酸盐;②把钠盐换成钾盐;③把正盐换成酸式盐。

【答案】①C;②B;③D2.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①②③④A NaCl K2SO4KCl (NH4)2SO4B NaCl K2SO4KCl NH4ClC Na2SO4K2SO4KCl NH4ClD Na2SO4K2SO4KCl (NH4)2SO4【答案】C【引入】下列两组物质,每组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请将这种物质找出来。

(1)空气 N2 HCl NaOH(2)NaCl NaOH O2 Na2CO3【分析】(1)中空气是混合物,其他是纯净物;(2)中O2是单质,其他是化合物。

【设问】如果是同类物质,又该如何进行分类?【分析】如果是同类物质,还可以进行再分类。

【例题】初中学过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单个提问提问副板书做习题自由回答思考回答自由回答及时巩固新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碳酸盐钠盐正盐钠盐钾盐铵盐硫酸盐盐酸盐例题习题物,酸,碱,盐等物质。

请用恰当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分析】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板书】2.树状分类法【讲述】根据物质所含成分的多少,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又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板书】金属单质(Fe,Cu...)单质非金属单质(O2,N2...)纯净物氧化物(CaO,CO...)酸(HCl,H2SO4...)物质化合物碱(NaOH,KOH...)盐(NaCl,Na2CO3...)其它(NH3,CH4...)混合物(空气,食盐水...)【设问】请从这个树状图中找出各物质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

【分析】树状分类法实质上是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表示出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

比如......【习题】1.如图所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答案】C【分析】......设问引导回答引导板书引导讲解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做笔记自由回答认真听讲思考回答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学习化学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突出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①②⑤③④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以Ca和C 为例,请找出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①到⑥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②③Ca CaO Ca(OH)2 CaCO3④⑤⑥C CO2 H2CO3 CaCO3【答案】① 2Ca + 02 == 2CaO② CaO + H2O == Ca(OH)2③ Ca(OH)2 + CO2 == CaCO3↓ + H2O点燃④ C + O2 == CO2⑤ CO2 + H2O == H2CO3⑥ H2CO3 + Ca(OH)2 ==CaCO3↓ + 2H2O3.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填出其化学式。

甲:Na、H2、O2、Cl2乙:CO、Na2O、CO2、SO2丙:NaOH、K2CO3、KHCO3、K2SO4丁:NaOH、Ca(OH)2、KOH、NaCl(1)甲、乙丙、丁(2)根据下图写出序号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③甲→乙→丙→丁①②③【答案】(1)甲:Na;乙:Na2O;丙:NaOH;丁:NaCl (2)①4Na + O2 == 2Na2O②Na2O + H2O == 2NaOH③NaOH + HCl == NaCl + H2O 副板书副板书单个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思考回答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B ABA A B布置作业【过渡】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找出物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同样,我们还可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讲述】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比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习题】(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面适当的位置。

化合物 a纯净物金属单质 b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 c混合物 d(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答案】(1)a、碳酸钙;b、铁C、氧气;d、稀盐酸高温(2)①CaCO3 == CaO + CO2↑点燃②3Fe + 2O2 == Fe3O4③Fe + 2HCl == FeCl2 + H2↑④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作业】《优化设计》相关练习题。

引导做题回答巩固新知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板书设计§2.1 物质的分类(二)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例1. 碳酸盐 Na2CO3 钠盐Na2SO4硫酸盐K2SO4 钾盐K2CO32.树状分类法例2.金属单质(Fe,Cu...)单质非金属单质(O2,N2...)纯净物氧化物(CaO,CO...)酸(HCl,H2SO4...)化合物碱(NaOH,KOH...)物质盐(NaCl,Na2CO3...)其它(NH3,CH4...)混合物(空气,食盐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1.时间安排比较恰当,准备内容恰好讲解结束;2.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通过相关习题的讲解,进一步强化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应用;3.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核心,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提问,引导,与学生互动。

本节课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1.教学设计还需要改进,要能预见实际教学中的突发问题,以做到灵活处理;2.教师语速稍快,需要放慢语速;3.要适当增加单个提问的频率,以做到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教学深度和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