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光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

综述与专论148·2024.30 引言自从生命起源,生物适应数10亿年非生物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各种变化,其中光照因其多样性而脱颖而出。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不仅可以作为能量的来源主导物理气候和日常季节性生理变化,而且可作为生物体的信息来源,使其产生刺激行为。
对光照的研究已经成为畜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光照时长、强度、波长等都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利用光照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的方式已经普遍出现在现代畜牧的养殖过程中。
近年光照对动物生长发育的研究逐渐增多,多数被应用并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不同条件光照对畜牧生产过程中的影响以及部分光照作用机理。
1 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1.1 光照来源光照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人工光照和自然光照,人工光照可以分为白炽灯、荧光灯、LED 灯等,不同来收稿日期:2023-12-25基金项目:盐藻甘油脂代谢与甘油代谢的碳流导向研究(编号:纵20220257)作者简介:楚永帆(1999-),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基础兽医学。
楚永帆.光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J].现代畜牧科技,2024,106(3):148-151. doi :10.19369/ki.2095-9737.2024.03.041. CHU Yongfan.The Effect of Light on Livestock Production[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106(3):148-151.光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楚永帆(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摘要:光照作为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影响动物的方方面面,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关注的重点。
其中光照与动物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影响畜禽的生长,如降低料重比,提高肉品质和多种畜禽水产的成活率等。
另一方面光照通过不同的光周期影响禽类产蛋率、哺乳动物发情等方面,提高畜禽繁殖性能。
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关键措施

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关键措施作者:杨娟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6期通过分析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各种因素,按照科学的方法,采取相应措施,注重日常种鸡养殖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产生影响鸡群健康的各种应激因素,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
1 影响种鸡产蛋率的因素(1)疾病因素。
细菌性疾病。
鸡在产蛋过程中出现大肠杆菌病、白痢、鼻炎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和搞好环境卫生,使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超标。
传染性疾病,主要有鸡新城疫、减蛋综合症、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鸡痘、鸡肿头综合症和传染性脑脊髓炎等。
免疫因素包括接种疫苗不到位、免疫抗体水平低、发生相应的非典型性传染病,以及诱发细菌病等。
因此,做好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是养好种鸡的基础。
(2)应激因素。
产蛋鸡适宜的温度为15~28℃,鸡舍温度低于15℃或高于28℃鸡就会产生应激而影响产蛋。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和防寒保暧工作,另外给鸡群多补充维生素。
光照的影响。
鸡体已成熟但没有及时加光,鸡群推迟产蛋;光照时间增加过快,恒定后突然减少,白天有时天气阴暗,光线不足,不开灯等都会使鸡产生应激而影响产蛋。
其他方面的应激还有随意减料,不按时喂料;不按时授精,授精人员不固定;免疫接种时粗鲁捉鸡,插针不正确;消毒、铲鸡粪不避开每天的产蛋高峰时间;鸡群被鼠、猫、狗惊吓,产生应激而减少产蛋。
(3)喂料量的影响。
首先是没有合理地控制喂料量,特别是前期鸡体未成熟阶段盲目限料造成鸡体质损伤。
其次是不考虑鸡只为何食欲减少,见有剩料就马上减料。
再次是产蛋量未趋于正常下降,即突然减料。
(4)日常工作不到位。
不定期做、少做或不做各项消毒工作,包括带鸡消毒、环境消毒和饮水消毒;水箱、水缸、水管不定期清洗,饮水不卫生,有时饮水器不出水或漏水、料槽被滴湿而发臭;不定期或不及时铲鸡粪,氨气浓度超标引起鸡群发病或产生应激;没有定期喂砂,影响鸡的消化能力和采食量,从而影响产蛋;没有定期投喂维生素、钙等保健品补充鸡体额外所需;免疫不及时,产蛋较多时接种疫苗,接种后导致产蛋量下降。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三章 光环境

当太阳高度角小于350时,这段紫外线难以到达地面,
所以在冬季纬度大于320的地区,太阳辐射的抗佝偻
病作用较差,纬度愈高,动物愈容易出现佝偻病和 骨软症,低纬度地区的动物则不易出现。
白色或浅色家畜的皮肤易被紫外线透射,形成VD的 效力较强,因而在同样条件下,黑色皮肤的家畜较
白色皮肤的家畜易患佝偻病。
(2)产蛋性能
禽类对光照的刺激更为敏感,小母鸡在短光照尤其是逐 渐缩短光照时间的环境中性成熟延迟,在长光照尤其是 逐渐延长光照时间的环境中性成熟提前。 延长光照可使小母鸡性成熟提前,10h/d以下的光照, 性成熟的日龄随光照时间缩短而延长。 产蛋鸡最佳光照时间为14~16h/d,光照时间超过17h/d, 反而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禽类产蛋期,应保持光照时间恒定,突然增加光照时 间或突然减少光照时间,都会扰乱内分泌系统机能,导 致产蛋率下降。
啄癖和争斗。此外,在夜间或无窗鸡舍内捕鸡时,用 红光照射,鸡不能迅速移动,很易捕捉。
(2) 繁殖
红光可延迟鸡的性成熟,使产蛋量增加,蛋的受精率下降。
红光也可延长小母猪性成熟时间
(3) 产蛋
绿光、蓝光和黄光可使产蛋量下降,蛋形变大。
(4) 生长肥育和饲料利用率
红光、绿光、蓝光、黄光可促进鸡的生长,降低饲料利用 率,使鸡增重快,成熟早。
镇痛机理:
A、 热本身对感觉神经有镇静作用;
B、 热作为一种新刺激,与疼痛冲动同时传入 中枢神经系统,使后者受到干扰,因而减弱了 疼痛感觉。 C、 上述消肿结果,使组织张力下降,肿胀减 轻,加之肌痉挛随之减弱,因而痛感减缓。 D、 缺血性疼痛,因血液循环改善而得以减轻。
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硒沉积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YS.
Key words: laying hen; yeast selenium; nano-selenium; antioxidant capacity
础日粮中不添加硒,具体组分与营养水平见表 1。
亚硒酸钠组,基础日粮+0.3 mg·kg-1 亚硒酸钠;酵母
硒组,基础日粮+0.3 mg·kg-1 酵母硒;纳米硒组,基
础日粮+0.3 mg·kg-1 纳米硒(四川某公司提供)。
表1
吸收和利用不理想,而且硒中毒的风险很高[ 2 ]。有
机硒主要以酵母硒或者硒代蛋氨酸的形式存在,
肠和回肠样品。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
壳强度、蛋白高度和蛋壳厚度;使用蛋壳强度测试
(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使用试剂盒(南
小接近的鸡蛋(每个组 30 枚),测定鸡蛋重量、蛋
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过氧化氢酶
仪(型号为 Model P-1,Ozaki MFG 公司产品)测定
和软壳蛋率(P<0.05),提高鸡蛋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P<0.05),增加血清和鸡蛋中硒的含量(P<0.05),同时能够提高
蛋鸡肝脏、胸肌、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P<0.05),此外,纳米硒
与酵母硒相比,提高了蛋鸡肝脏、胸肌、十二指肠和回肠中 GSH-Px 的活性(P<0.05)。结果表明蛋鸡日粮中添加酵母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2

家畜环境卫生学简答题2第一章家畜环境与应激1.问答: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答:一、应激与疾病1、应激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性溃疡。
2、应激能抑制免疫反应,阻碍抗体形成,从而削弱了对肿瘤的抵抗力,使肿瘤容易发展和转移。
3、高强度的应激会提高鸡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寄生虫等侵袭的抵抗力。
4、导致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如猪肺疫、沙门氏菌病等。
二、应激与生产性能1、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2、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
3、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4、应激对肉质的影响: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 肉,以及少数产生DFD 肉。
三、环境应激的预防: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
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
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
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
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
3、药物的应用4、加强锻炼第二章温热环境一、等热区在畜牧业生产上有何意义?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舍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动物引种育种提供依据二、为什么说无论气温高低,高湿对于热调节都是不利的?①高温时家畜主要依靠蒸发散热,空气水汽量大,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减小,蒸发散热受阻,畜体的散热困难,可以说高湿加剧了高温对畜体的影响。
②低温高湿低温时家畜以非蒸发散热为主,低温时湿度大对家畜极为不利。
在高湿时,家畜的被毛和皮肤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导热系数加大,降低体表的热阻作用,使体内的热量易散失。
三、温度对家畜健康及生产性能有哪些影响?答:1、①温度对生长肥育的影响无论是在寒冷或是炎热的环境中都会导致家畜的生产力下降。
蛋鸡的光照管理

蛋鸡的光照管理1 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
就是说,光照对鸡的作用是同步信号作用的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的效果表现为开产日龄的控制和产蛋率的变化;而同步信号作用效果则表现为对排卵和产蛋时间的制约。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作用于光感器,刺激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GnRH 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前叶,引起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并维持其机能,使母鸡出现冠变红、耻骨开张等第二性征。
同时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亦利于蛋壳的形成,LH 则引起排卵。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
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
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2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2.1 关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
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
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
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2 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
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
光照对鸡的影响

鸡群害怕哪些光饲养实践表明,红光、绿光、蓝光等光色,对鸡的生理机能和生长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些光色的负作用,既能影响鸡的生长和增重,又可降低鸡的产蛋率;然而,在鸡的饲养过程中,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从而给养殖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规避某些光色对鸡群的危害,对于提高养鸡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红光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故雏鸡和青年鸡应禁止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因而种公鸡也不宜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绿光绿光对成年母鸡的产蛋性能有抑制作用,可使产蛋率下降,产蛋高峰期缩短,种蛋质量降低,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低下;因而产蛋鸡和种母鸡不宜用绿色灯光照明;蓝光蓝色光线容易诱发鸡啄癖,降低各年龄阶段鸡群的抗病力,并可使成年母鸡产蛋率下降;因此,鸡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不宜用蓝色灯光照明;黄光黄光可降低成年母鸡产蛋率,种母鸡降低受精率,故产蛋鸡和种母鸡场应禁止用黄色灯光照明;黄光也会诱发鸡啄癖,故各年龄阶段的鸡群均不宜用黄色灯光照明;此外,饲养员常换服饰色彩,也会对鸡产生不利影响;鸡习惯了养鸡人员服饰的某种颜色后,会产生亲切感,饲养员一进鸡舍,即引起鸡精神振奋,食欲增强,采食增加;若饲养员突然更换服装颜色,鸡群会有惊恐表现,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和产蛋;因此,养鸡者除了不穿光色禁忌的外衣,也不宜随意换穿服装;红色:鸡舍用红色灯光照明,或将鸡舍门窗玻璃涂成红色,可以防止鸡啄癖,并提高产蛋率;据报道,饲养18日龄雏鸡800只,70%患啄癖,将普通灯泡换成5-10勒克斯的红色灯泡,8小时后鸡群变得安静,啄肛开始减少,16小时后减少一半,24小时后减少大半,36小时后停止啄肛,以后继续使月红色灯泡,未发生啄癖;绿色:绿光可使鸡加快生长,并提高抗病力;蓝色:蓝色可使幼鸡增重快,成熟早;用蓝色灯光照明,有减少和制止鸡恶癖发生的作用;橙色:橙色光线有增加鸡蛋产量的作用;灰色:将产蛋鸡的产窝做成灰色,可使产蛋率提高%;光照对鸡的影响光照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成活的多少、成鸡产蛋率的高低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养好鸡,必须懂得光照的管理与控制;1 光照的种类光照有两种,一种是白天的自然光照,即日光;另一种是人工光照,就是在夜间给鸡补充光照或在密闭鸡舍内,以灯光给鸡照明;2 鸡在生长发育各阶段所需要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雏鸡出壳后2~3天内,每天需24小时光照,便于雏鸡采食和饮水;4日龄以后直到140日龄,整个生长期以每日光照8~10小时为宜;产蛋期每日光照需14~16小时;肉用种鸡每日15~小时光照,鸡需要较暗的光,因此,给予的光照不能过强;3 怎样控制光照密闭式鸡舍,靠电灯照明,因此,光照时间的长短、强弱都比较容易控制;然而,为节约用电,降低成本,防止因停电而带来的鸡群骚动,绝大多数养鸡户,用有窗的开放式鸡舍养鸡,受昼夜时间长短的约束,因此控制光照的工作,就比较复杂了;在修建鸡舍时,窗口要留适当,最好不要超过一般住房窗口的2/3;用全玻璃窗的房舍养鸡,白天光照过强,须用窗帘遮挡,使舍内变暗些,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在昼短夜长的季节,靠白天的自然光照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数时,就要补充人工光照;首先要在放入鸡前安好电灯,每10平方米安1个,其高度以距地面2m为宜;除了雏鸡出壳后3~4天内可用大瓦数的灯泡外,以后所用的每个灯泡,不要超过60W,并要经常擦拭,去掉上面的灰尘;补充光照的方法,一般采用早晚两头补光,在日出前半小时开灯,开始计算光照时间,喂完早食闭灯,日落前半小时开灯,直到照足应给予的光照时间闭灯;补充时,如遇停电,须点燃煤油罩灯或蜡烛;阴雨天舍内过暗,白天也须开灯补光,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光照;4 生长期的光照鸡在生长期每日给予的光照只能递减,可由16小时白天最长的自然光照时间逐渐减到8小时不能低于7小时,但不能递增,如每日光照由7、8小时,增加到10小时以上,特别是超过11小时,就会使鸡发育过快、早熟早产、体重轻、蛋重小、产蛋率低、死亡率高;从3月下旬到8月份孵化出的鸡雏,在其生长期,取其自然光照,即可形成递减光照;因此在每日的光照时间上,无须加以控制;其他月份孵化的鸡雏,如白天自然光照时间长,形成递增光照时,须在早晨和傍晚,用挂厚窗帘的方法,使舍内变暗,来缩减光照时间,达到要求的标准光照时数;5 产蛋期的光照鸡由生长期进入产蛋期,每日光照时间应缓慢增加,如140日龄时,鸡的体重已达到要求标准时即可开始增加光照;肉用种鸡从154日龄开始增加光照,如体重未达到要求标准,可延迟1周增加光照;首先把每日光照增加到13小时,以后每周分数次递增1小时,直至每日光照增加到14~16小时,肉用种鸡增至15~小时,以后恒定在这个水平上;增加光照如操之过急,从每日8小时,突然猛增到14~16小时,会使鸡产蛋增加过快,致使有的鸡造成输卵管外翻掉蛋包,招引其他鸡叼啄而致死;此外,也不能把每日光照从已增加到的16小时,再减到15小时,这样鸡的产蛋率就会随着光照的减少而下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开放式鸡舍:自然光照与人工补光相结合;灯光设计:开放式与密闭式鸡舍相同;具体设计如下:灯具:节能灯或白炽灯,同时安装伞形灯罩;灯泡的布局应使灯光照到料槽,特别注意下层笼的光照强度;白炽灯:1、高度:一般安装高度为米超过顶层笼米2、位置:安装在鸡舍过道中央;两排以上的灯泡应交错排列;前7天60w灯泡20-30lux 或9w节能灯;7天后改用45w10-20lux或7w节能灯;3、间距:间距为安装高度的倍左右;电线采用封闭式线路;密闭式鸡舍:采用人工光照计划:重型肉鸡育成期的重要目标是保持种鸡的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理想的蛋重和开产后产蛋率的不断上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性成熟的均匀一致性和体重的均匀一致性同样重要;实际的体重和光照方案与农场所处的地理位置、饲养季节、鸡舍类型以及本场对最低蛋重的要求有较大的关系;光照对种鸡的影响包括光照的长度和强度两个方面,光照强度和长度的共同运用刺激效果更明显;即使是开放式鸡舍,光刺激前适当遮暗也是有一定效果的;使鸡群能够快速均匀地性成熟的关键,是使公鸡和母鸡的体重在14周龄以后直至光刺激前都达到体重标准,然后才实施足够强度和长度的光刺激;对于体重没有达到标准,发育状况不好的鸡群,不管均匀度如何都应推迟第一次开始光照刺激的日龄,因而在育成期14周龄以后,必须使体重达到标准,并且确保以后每周都保持体重的一定增幅;艾维菌种鸡的正常开产周龄周平均5%产蛋率应为25~26周龄,所有的光照方案的体重方案都是为此而设计的;为达到性成熟按时和整齐一致,所有的灯必须保证干净且工作正常,不能工作的灯泡必须立即更换;特别是对于密闭式鸡舍,这点尤为重要;应经常检查灯光定时钟是否准确且工作正常,并定期观察开灯时间与设定的开关时间是否一致;无论哪种饲养方式,当种鸡体重达不到标准或种鸡发育不好时应推迟光刺激;育成期间,绝对不能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光刺激开始以后直至产蛋期结束,绝对不能减少光照时数和强度;育成期内要保证闭灯以后鸡舍遮黑良好,闭灯后光照强度应小于等于勒克斯;鸡舍漏光或达不到要求,会降低密闭鸡舍的效果,因而进风口和排风扇必须加装遮光挡板;密闭鸡舍的最大优点在于能严格人工控制光照,使得处在“逆季”的鸡群开产正常,产蛋量增加,可使用灯光定时器控制光照方案,另外鸡舍内卷帘或窗口打开或升降必须灵敏有效,停电时最好能自动打开;密闭式鸡舍的光照方案如下:0~3日龄光照时间23小时,4~14日龄光照时间16小时,15~21日龄光照时间12小时,22~146日龄光照时间8小时,147日龄至见蛋光照时间14小时,见第一枚蛋时光照时间15小时,30%产蛋时光照时间小时;如何控制后备母鸡舍光照光照制度不仅影响后备母鸡达到性成熟的日龄,而且影响母鸡的其他经济指标;一般在育成期有规则地减少光照可推迟后备母鸡的性成熟最多可推迟3周,并能增加母鸡产蛋前期的产蛋量和蛋重;1.光照的阈值后备母鸡育成期的光照强度应维持在5l勒克斯左右;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鸡群通常会有啄癖,而且变得神经质;若一个光照周期的光照时间短于11小时,母鸡的性成熟日龄和开产日龄将会推迟;否则,就会提前;2.限制光照的日龄育成期减少光照最好在育雏期结束后尽快开始;多数育种公司建议于后备母鸡3周龄左右开始实行每天恒定10~12小时的光照制度,也有的建议实施渐减光照制度;具体执行哪种光照制度应根据能否具体保持后备母鸡的目标体重而定;如果后备母鸡到12周龄还未实施限制光照制度,则日后不会获得最佳的生产效果;3.后备母鸡的光照制度生产中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和人工控制光照;对于全黑暗鸡舍,很容易实施人工控制光照制度,推荐从后备母鸡约3周龄开始实施恒定的8~10小时光照,一直维持到其性成熟;如果鸡群体重低于该品系或日龄的标准体重,也可采用恒定10小时光照;但对有窗或挂帘的鸡舍,在利用自然光照的情况下补充人工光照则较为复杂;原则上,于3月5日~4月30日孵出的雏鸡可成功地在完全获得自然光照的鸡舍中饲养;当出雏日期在9月1日~次年2月28日时必须用人工光照来干预自然光照,因为这些鸡的育成后期是在日照增长期度过的;具体的干预方法有两种:一是恒定光照制度,即依据鸡群达到性成熟日龄16~22周龄前昼间最长的日照小时数,从3周龄开始至开产为后备母鸡提供上述光照总量;二是缩短光照制度,即首先确定达到性成熟16~22周龄时鸡群能获得的日照时数,然后加上6小时,这就是从第2周开始雏鸡应得到的光照长度;此后,总光照长度每周减少20分钟,直至后备母鸡达到性成熟为止;。
畜禽环境卫生

一. 名词解释1.气象因素:对流层发生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因素。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
3.等热区: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4.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温下降而使空气达到饱和和这时的温度。
5.风向玫瑰图: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主风向的图示。
6.高山病:发生在2000~3000米或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临床表现为呼吸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鼻孔流血体虚流汗食欲减退腹胀痛等得病理变化。
7.有效温度:根据气温,气湿,气流三个主要气象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在人工控制三要素不用组合条件下,以人的主观感觉相同为基础而制定的。
8.温湿度指标: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估计炎热程度的指标。
9.风冷却指标: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
10.长日照动物:春夏季日照时间延长,一些动物和鸟类的性机能活动旺盛,开始表现交配生育。
11.短日照动物:一些动物如绵羊,鹿及野生反刍动物等则在秋冬季节即逐渐缩短日照时进行交配。
12.入射角:畜禽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外侧和下缘内侧引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
13.透光角:畜禽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14.介水传染病:用过饮用或接触病原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
15.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消耗的溶解氧量。
16.物理调节 17.化学调节18.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或水汽分压力。
19.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0采光系数: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即窗户玻璃的总面积)与舍内地面之比通常用1:x表示。
21.天气:气象因素在一定地区和空间内变化的结果所决定的大气物理状态如:阴晴风雨等。
22.气候:一个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的天气状况 23: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得差。
24.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