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罗健【摘要】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3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妇女作比较.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孕酮(P)水平非常显著的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血清P、AsAb、AcA和EmAb水平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密切关系.【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1(029)004【总页数】2页(P314-315)【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孕酮;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作者】罗健【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文献证实,孕酮(AsAb)是一种重要的性激素,不仅在月经周期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也是维持妊娠必需的一种激素[1]。
AsAb为体内同种异体抗体,是造成免疫不育和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2]。
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体测定对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以及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3]。
本文报告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P)、AsAb、AcA和EmAb水平的变化,并就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患者组:32例,均为我院门诊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
流产﹥ 2次以上,年龄 23-38岁,平均31.2岁。
以上患者均排除外生殖器器质性病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遗传病等。
正常人组:35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无流产史正常生育妇女,年龄 20~36岁,平均年龄30.4岁。
1.2 方法 (1)血清P水平测定:放射免疫分析法。
试剂盒由北方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2)血清AsAb、AcA、EmAb水平测定:采用ELISA法。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显微镜计数法
通过人工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计数血小板数 量。
其他方法
如流式细胞术、电镜技术等,用于特殊情况下或进一步研究。
血小板计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血性疾病的 重要指标,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栓性疾病等。
监测抗凝治疗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定期 检测血小板计数有助于评估治疗 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检测血小板表面的活化标记物, 了解血小板活性状态。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诊断血栓性疾病
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有助于诊 断血栓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 肌梗死、脑卒中等。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通过检测血小板功能,可以评估个体 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依据。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来自血小板活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血栓性疾病
01
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通过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
有助于诊断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02
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有助于评
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03
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小板
活化程度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小板活化检测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标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避免过 度挤压和抗凝剂不足,防 止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检测方法选择
不同检测方法对血小板活 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 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结果解读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 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血小板 活化检测结果,避免误诊 和漏诊。
课程资料:复发性流产常见问题与对策

在孕早期采用新的(亚甲减)诊断标准进行TSH检测,发现不少
孕前甲功正常者在孕早期都出现TSH异常。
※ATA(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孕早期TSH在2.5~10.0mIU/L之间,
FT3、FT4正常,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对策4:
建议对于RSA患者即使在非孕期检查甲功正常,在孕 早期仍应复测,以便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时 给予治疗,减少流产及孕期并发症。
※妊娠前及妊娠6周前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至理想状态。
对策6:
建议在孕前将HbAlc水平控制在≤7.5%。 若降至≤6.6%,还可避免除流产以外的其他妊娠不良 结局。
4、免疫因素
自 身 免 疫 型 RSA 主
与免疫有关的RSA
要包括: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APS)、系
1/3
统性红斑狼疮(SLE)、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 2/3
3
其中三体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对策1:
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5-30),优生优育, 计划生育。 对伴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RSA夫妇进行胚胎 植入前诊断(PGD)。
2、解剖因素
在RSA的病因中,生殖道解剖异常约占8%~16%,包括先天性
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先天性子宫畸形
纵隔子宫、双角子 宫、弓形子宫、双 子宫、单角子宫
免疫性疾病导致的
自身免疫型 同种免疫型
流产。
同 种 免 疫 型 RSA (原因不明型), 指母胎间免疫平衡 失衡所致的流产,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 清楚,诊断主要是 在排除其他流产病 因的基础上建立的。
APS是目前惟一被证明与RSA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型RSA
与RSA有关 的自身抗体
与RSA
血小板六项临床意义

血小板六项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血小板六项是常规血液检查的一部分,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是血小板六项的临床意义:1.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2.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3.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低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与骨髓功能异常相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淋巴细胞亚群及检测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及检测意义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类别,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5%;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B、NK细胞等。
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表达CD3抗原,T细胞又包括辅助T细胞(Th)和抑制T细胞(Ts),它们分别表达CD4和CD8。
CD4+T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 TH)包括TH 1和TH 2细胞。
TH 1细胞与抗原接触后,可通过释放IL-2、IFN-α、TFN-β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TH1细胞又称为炎性T细胞;TH2细胞可通过释放IL-4、5、6、10等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以上则够用,350-500免疫力偏低,200-350时需要警惕。
CD8+T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T细胞(Tc或CTL)和抑制性T细胞(Ts)。
Tc细胞为细胞免疫效应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死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抑制性T细胞(Ts,其存在尚有争议)具有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和IFN-γ,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表达CD19抗原;NK细胞表达CD16和/或CD56,在机体中不依赖抗原刺激自发地发挥细胞毒效应。
1.T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1) CD4+T细胞绝对计数小于200个/μl,考虑停用药物。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当小于500个/μl,提示需要注意控制用量。
(2) CD4/CD8的值小于0.5,考虑停用药物。
(3)如果CD4+T维持低位,建议使用胸腺素等免疫增强剂。
(*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易发生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鸟分枝杆菌感染常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病人,极少见于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的病人)2.调节性T细胞(Treg)检测的临床意义3.B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4.NK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价值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已被一些研究用于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免疫反应,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胎盘形成和维持;而阿司匹林则可以改善胎盘灌注,减少血液黏稠度,提高胎儿的营养供应。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多个途径对URPL患者产生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与其他治疗方案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目的目的是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验证其对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流产率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比较其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选择。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育前景。
2. 正文2.1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在流产过程中,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儿排斥或胎盘功能障碍,从而引发流产。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恢复子宫内环境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小板聚集过度可能导致胎盘血流不畅,影响胎儿供氧供养,甚至引发血栓形成而导致流产。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胎盘血流,从而降低流产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还可以相互增强彼此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而阿司匹林则可以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血小板作用,使两者共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诊断的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没有经过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两组的治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4.55%,显著更优(P<0.05)。
结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并且经过治疗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治愈率明显更高。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复发性流产;诊断效果复发性流产是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出现的自然流产,这种情况会影响女性的正常生育,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终生不育[1]。
血小板聚集率在一定程度上能预示患者的出血风险,当血小板的聚集率变低时,可能会出现再生性贫血障碍或肝硬化、尿毒症等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诊断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本院进行诊断的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
患者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0.42±2.28)岁。
患者和家属均签字同意。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1.方法所有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
早上空腹采血,800r/min低速离心10分钟,将血小板丰富血浆(PRP)吸取500ul放到试管里备用,然后颠倒混匀,3000r/min 离心10分钟,吸取乏血小板血浆(PPP)500ul,准备诱导花生四烯酸(AA )、腺苷二磷酸(ADP )试剂25μL。
使用美国海伦娜血小板聚集分析仪检测。
1.1.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②对比两组的治愈率情况。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

129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
路鸿艳 , 宋海波 , 崔艳国 摘 (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 心 , 山东 55000) 要 : 反复性自然流产 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 病因极其复杂 , 其中不明原因者约 占 40% ~ 80% 。 近几年 研究表
明 ,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主要与免 疫因素有关 。 现将近几年对不明原因反复性 自然流产 的免疫学病 因及治疗方 法作以 综述 。 关键词 : 反复性自然流产 ; 免疫学病因 ; 免疫治疗 ; 淋巴细胞 中图分类号 : R 714 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9534 ( 2009) 03- 0129- 03 反复性自然 流产 (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 rtion , R SA ) 是 指临床上连续 2 次或 2 次以上的自 然流产 , 是一种 常见的妊 娠并发症 , 其发 病率约 为 0. 4% ~ 0 . 8 % [ 1] 。 关于 RSA 的病 因十分复杂 , 主要包括染色体异常 , 内分泌异 常 , 生 殖解剖异 常 , 感染 , 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 等几个方面。 然而 , 目前仍有 40% ~ 80% RSA 原因不明 , 称为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 unexpla 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 SA ) 。 近 几年 研 究表明 , URSA 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 , 是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 的结果 [ 2] , 对 URSA 的治疗亦多集中 于免疫学领 域。现将近 几年对不明原因反 复性自 然流 产的免 疫学 病因 及治疗 方法 作以综述。 1.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免疫 学病因及分类 关于 U RSA 的免疫学分类 , 传 统概念上可 分为自 身免疫 型和同种免疫 型两 类 , 现根 据其 免疫 病理 改变 , 可 归 纳为 5 种情况 : 类免疫紊 乱 : 表现 为封闭 抗体 产生 不足的 同种 免疫 紊乱 , 病理学 特点为 : 滋 养细胞 浅着床 , 血管 重铸障 碍 , 滋养细胞的合体层 形成不 足以 及在种 植部 位有 针对滋 养细 胞的免疫攻击现象。 类免疫紊 乱 : 表 现为产生 抗磷脂类 抗体 ( an tiphospholip id antibody , APA ), 胎 盘微 循环 血栓 的形 成 , 胎盘的病理学特点为 : 蜕膜血 管炎、 蜕膜血管 栓塞。 类免疫紊乱 : 表现 为组 织非 特异 性抗 体 ( 如 抗核 抗体 ANA, 抗 ds- DNA 抗体 ) 形成 , 损害 胎儿 和胎盘 DNA, 引起胎 盘炎 症 , 病理学特点为 : 绒毛炎 , 绒毛间质炎 和蜕膜炎。 类免 疫紊乱 : 表现为组织特异性抗体 ( 如抗精子抗 体 , 抗 子宫内膜 抗体 , 抗甲状腺抗体 , 抗 孕激素 抗体 等 ) 形成 , 可 损害胎 盘和 滋养细胞 , 胎盘表现出存在 A PA 和抗 ds- DNA 抗体的 特点。 类免疫紊乱 : 表现为 NK 细胞 ( CD56+ CD 19+ 5+ ) 数量增 加或 活性升高 , 病 理学特 点为 : 蜕膜坏 死 , 蜕膜炎 症 , 纤 维蛋 白沉着和纤维蛋白样 物质形成 , 滋养细胞形态学异常 [ 3] 。 ( 1) 类免疫紊 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 乱主 要表 现为 封闭 抗体 ( b lo ck ing antibody , BA ) 产生不足。 BA 最初 发 现于 肿瘤 免疫 中 , 因血 清中 有一 种 IgG 成分能阻 抑 自身 淋巴 细 胞对 癌 细 胞的 杀 伤而 得 名。 20 世纪 70 年代有学者首次报道 URSA 与夫妇人白 细胞抗原 ( HLA ) 之 A, B 抗 原相容 性有 关。由于 夫妇存 在 HLA - A, B 类抗原的不相容性是胚 胎组织 所含有的 父源性 H LA 抗原 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种不 对称性抗体 , 即封 闭抗体。此 类抗体及相应抗独特型抗体能 抑制混合淋巴 细胞反应 , 并与 滋养 细胞 表面的 HLA 抗原 结合 以覆盖 来自 父方 的 HLA 抗 胎和胎儿免受排斥 [ 4] 。 HLA 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其与 U RSA 的 关系 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 : 夫妻间 HLA - 和 H LA - 类 分子相容性增加 , 可导致母体对胎儿半同 种抗原的识 别和反 应性降低 , 从 而导 致流 产的 发生。 H LA 特别 是 HLA 类分子的 DQ 位点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 , 中 国人群 RSA 的 易感基因 为 DQB1 * 0604 /0605 单 元 型 , DQA1* . 01 - DQB1 * 0604 /0605 与 R SA 有关 [ 5, 6] 。另有文献报道 U RSA 夫 妇共有 HLA - DR 的频率 显著高于正常生育夫妇 [ 7] 。这是因 为夫妇 间 HLA 相似性过大 , 导致缺乏适宜的同种 免疫反 应 , 产生封 闭抗 体不足 , 造成 R SA。 研究发 现 , 滋养细 胞表面 缺乏经 典的 HLA - , HLA - 分 子的表 达 , 但绒 毛外 滋养层 有非 经典的 HLA - C 分子表 达 , 这种 独特 的 HLA 表达 模式 可能 与妊娠成功与否有关。 ( 2) 类免疫紊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乱表 现 为产 生抗 磷 脂类 抗体 ( APA ) 。 A PA 是一组以狼疮抗凝物 ( lupus anticoagu lant, LAC) 和抗 心磷脂 抗体 ( anticard io lipin antibody , ACA ) 为 代 表 的 自 身 免 疫 抗 体 [ 8] 。 APA 阳性并伴有血栓 形成或 病理妊 娠的 一组临 床征 象 , 称 为 抗 磷 脂 抗 体 综 合 征 ( an tiphospholip id syndro me , A PS) 。 APA 通过多种 途径促 进血 栓形成 , 可 能与 APS 患者 发生 RSA 有关 [ 9] : 作用于血管 内皮上的 磷脂 , 抑制 花生四 烯酸的释放及前列腺素产生 , 从而促进血 管收缩及血 小板聚 集。 与血小板磷脂结合 , 诱导血小板 的黏附与活 化。 与 的 结合抑 制了其抗 凝血活 性 , 引起胎 盘发生 病理改 2 GP 变 , 造成胎盘和胎儿的缺血、 缺氧 、 死亡 , 导致 自然流产、 死胎 等。另有研究表明 , APA 还 可直接 干预 受精 卵的发 育、 着床 和胚胎的生长 , 其机理可 能是 : APA 可 抑制 细胞 滋养细 胞的 分化、 增殖 , 使胎盘 - H CG 合 成和分 泌减 少 , 同时 , APA 可 减弱滋养 细胞 侵 袭 能力 , 干扰 子 宫螺 旋 动 脉血 管 重铸 [ 10] 。 临床资料 表明 A PA 中抗 心 磷脂 抗 体 ( ACA ) 的增 高 较其 他 A PA s 更常见 , 该 抗体可以抑制滋养 细胞功能 , 导致胚泡植入 受损及蜕膜损害而致流 产 [ 11] 。 ( 3) 类免疫紊乱与 U RSA 类免疫紊 乱表 现为 组 织非 特异 性 抗体 ( 如抗 核 抗体 ANA, 抗 ds- DNA 抗 体 ) 形成。其 中 , 抗 核抗 体 ( ANA ) 是针 对细胞核内成分所产生的抗体 , 也包括针 对与核内成 分相同 的物质所产生的抗 体。 ANA 的形 成是由 机体活 跃的自 身免 疫状态所致 , 针 对自 身任 何器 官、 组织 均 有可 能 产生 A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1·
文章编号: 1001-764X( 2012) 07-491-02
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意义
·血栓与止血·
张宏a,范银银a,张弘b,朱雪明a(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a. 检验科,b. 妇产科,江苏苏州 215004)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 2010 年 8 月至 2012 年 1 月就诊的 RSA 患者。行妇科检查、B 超、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夫妇双方外周 血染色体、女性生殖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抗磷脂 抗体、自身抗体初筛、T 淋巴细胞亚群、TORCH 及白 带常规等检测,排除解剖、染色体、内分泌和免疫功 能异常以及生殖道感染等病因后,诊断为URSA者共 110 例,其中 URSA 妊娠组 42 例,年龄 24 ~ 38 岁,平 均 29. 9 岁,URSA 未妊娠组 68 例,年龄 19 ~ 39 岁, 平均 28. 9 岁。健康妊娠组 30 例,年龄 20 ~ 36 岁, 平均 27. 2 岁,为我院同期门诊的健康妊娠者。健康 未妊娠组 30 例,年龄 21 ~ 37 岁,平均 27. 8 岁,为同 期我院体检健康的非妊娠妇女。以上研究对象近期 均未服用任何药物。 1. 2 仪器与试剂 普利生 LBY-NJ4 型血小板聚集 仪( 北京普利生公司) ,TECAN Sunrise 酶联仪( 瑞士
( AA) 诱导的 PAR 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 ( P < 0. 05 ) ; 血浆 GMP-14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URSA 组 PAR 及
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 P < 0. 01) ; URSA 妊娠组与 URSA 未妊娠组比较,PAR 及 GMP-14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简介: 张宏,1971 年生,男,副主任技师,大学本科,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
·492·
临床检验杂志 2012 年 7 月第 30 卷第 7 期 Chin J Clin Lab Sci,July. 2012,Vol. 30,No. 7
2 结果
2. 1 各组 PAR 及血浆 GMP-140 水平 健康妊娠 组 ADP 及 AA 诱导的 PAR( ADP-PAR、AA-PAR) 均 显著高于 健 康 未 妊 娠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t = 2. 11、t = 2. 38,P 均 < 0. 05) ,血浆 GMP-140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t = 1. 88,P > 0. 05) 。URSA 妊娠组及 未妊娠组 PAR、血浆 GMP-140 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 组及 未 妊 娠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t = 3. 36 ~ 15. 73,P 均 < 0. 01) 。URSA 妊娠组与 URSA 未妊 娠组 ADP-PAR、AA-PAR 及 GMP-140 差异均无统计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 URSA) 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R) 及血小板 α 颗粒膜蛋白( GMP-140) 的变化,
为 URSA 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 用比浊法及 ELISA 法检测 42 例 URSA 妊娠、68 例 URSA 未妊娠、30 例健
康妊娠和 30 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 PAR 及血浆 GMP-140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妊娠组 ADP 及花生四烯酸
( P > 0. 05) 。结论 URSA 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 PAR 及 GMP-140 水平,有助于 URSA 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
物治疗。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妊娠;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 α 颗粒膜蛋白
中图分类号: R446. 1;反复自然流产 (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 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 发生 3 次或 3 次以上自然流产,且不存在染色体、解 剖、内分泌 和 免 疫 功 能 异 常 以 及 生 殖 道 感 染 等 病 因[1]。研究表明,自身免 疫 性 RSA 与 血 栓 前 状 态 ( prethrombotic state,PTS) 密切相关,用阿司匹林和 肝素治疗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 ACA) 和狼疮抗凝因 子( LAC) 阳性的 RSA 妇女效果明确[2-3]。本研究检 测了 URSA 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R) 及血小板 α 颗粒膜蛋白( GMP-140) 的变化,为 URSA 病因诊 断和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TECAN 公司) 。ADP、花生四烯酸( AA) 试剂( 批号: Bcdd6321V、20111129D) 购自北京普利生公司,血浆 GMP-140 检测试剂盒 ( 批 号: 210106、211093 ) 购 自 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1. 3 标本采集与检测 采集两管空腹静脉血,一管 以 109 mmol / L 枸橼酸钠抗凝,800 r / min 离心 6 ~ 8 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 PRP) ; 3 000 r / min 离心 10 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 PPP) 。用血小板聚集仪检 测 5 min 的 PAR,诱导剂分别为 ADP 和 AA( 终浓度 分别为 5 μmol / L 和 2 mg / mL) ,实验在 2 h 内完成。 另一管用 EDTA-K2 抗凝,3 000 r / min,离心 15 min, 取 PPP 用冻存管分装,- 70 ℃ 冻存,检测前室温下 复溶,充分混匀,用 ELISA 法检测 GMP-140,严格按 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 4 统计学分析 正态分布数据以 x珋± s 表示; 多 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均数比较 用 t 检验; 率的比较用 χ2 检验,以 P < 0. 05 为有统 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