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部分PPT课件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共25张PPT)

特别邀
区域
请人士
代表
75人
116人
说明了政协会议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党的根本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 作用: 临时宪法
唐太宗: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步 辇
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图
》
元朝 (中央)宣政院;(地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清朝
顺治帝,册封达赖 康熙帝,册封班禅 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乾隆帝,金瓶掣签制
十世班禅 确吉坚赞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1951年 人物 阿沛·阿旺晋美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多党合作、民主联盟
毛泽东
张澜 宋庆龄 李济深 (民盟主席) 高岗
(民革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党的根本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 作用: 临时宪法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
首都:北京 国旗: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纪年:公元纪年
建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
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南昌起义
顺利渡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 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通史复习之中国现代史课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强调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国 现代史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研究者 关注的重要议题。
全球史观视角
全球史观视角强调全球各地历史的互动和联系,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 史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世界历史背景:全球史观视角下,中国现代史的研究离不开对世界历史 背景的考察。研究者关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对中国的
通史复习之中国现代史课件
目录
• 中国现代史概述 • 中国现代政治史 • 中国现代经济史 • 中国现代文化史 • 中国现代社会史 • 中国现代史研究方法与视角
01
中国现代史概述
定义与背景
01
02
定义
背景
中国现代史是指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历 史时期。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被迫开放门户,逐渐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同时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社会观念的变革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社会观念变革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观念逐渐受到挑战,新的观念逐渐 形成,如自由、平等、民主等。
价值观念多元化
随着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人 们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追求,如个人主义、功利 主义、爱国主义等。
06
中国现代史研究方法与视 角
文化启蒙与新文化运动
文化启蒙的背景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深入,文化启 蒙运动逐渐兴起。这是为了推动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中国的政
治、经济变革提供思想支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 场文化启蒙运动,旨在推翻封建
文化,建立新的民主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33张ppt)

1、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 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下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游行 方阵,其中喻指新中国诞生的是( )
A.开天辟地方阵 B.艰苦创业方阵
(4)世界广大人民欢呼中国革命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
③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 国 都和纪年方式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 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54——代表当时已知的我国 54个民族
28——中共成立于1921,到 1949年革命胜利,历时28年
28响代表了中国共产党 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 奋斗了28年。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时,西南、东南沿海、 海南岛、新疆等地仍盘踞着大量 的国民党军队,为了解放全国领 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在开国大典上命令人民解放军继 续进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
一的历史事件是( A )
A. 西藏和平解放 B.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结束 D.新中国的成立
9.阅读分析材料: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 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中国现代史课件2

(三)一二八事变 日本驻兵上海
• 1、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 一二八事变 年 月 日 • 2、《淞沪停战协定》1932年5月5日 、 淞沪停战协定》 年 月 日 • 协定规定:第一条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自中 协定规定:第一条中国及日本当局既经下令停战,兹双方协定, 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 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确定停战。双方军队尽其力之所及,在 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 上海周围停止一切及各种敌对行为。关于停战情形,遇有疑问发生时, 由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 由与会友邦代表查明之。 • 第二条中国军队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之常态恢复, 第二条中国军队在本协定所涉及区域内之常态恢复,未经决定办 法以前,留驻其现在地位。此项地位,在本协定附件第一号内列明之。 法以前,留驻其现在地位。此项地位,在本协定附件第一号内列明之。 • 第三条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 越界筑路, 第三条日本军队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一如中 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之前。 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之前。但鉴于须待容纳之日本军队 人数,有若干部队可暂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方。此项地方, 人数,有若干部队可暂驻扎于上述区域之毗连地方。此项地方,在本 协定附件第二号内列明之。 协定附件第二号内列明之。 • 第四条为证明双方撤退起见,设立共同委员会, 第四条为证明双方撤退起见,设立共同委员会,列入与会友邦代 表为委员。 表为委员。该委员会协助布置撤退之日本军队与接管之中国警察间移 交事宜,以便日本军队撤退时,中国警察立即接管。该委员会之组织, 交事宜,以便日本军队撤退时,中国警察立即接管。该委员会之组织, 及其办事程序,在本协定附件第三号内列明之。 及其办事程序,在本协定附件第三号内列明之。 • 第五条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发生效力。 淞沪停战协定》 第五条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发生效力。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 上海地区的战争状态暂时消失了, 后,上海地区的战争状态暂时消失了,但日本则以此取得了在上海驻 军的特权。 军的特权。
中国现代史部分PPT优秀课件 北师大版

思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 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和平 的国际环境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巩固 1、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运动 3、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政策、意义
土地改革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1、新中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6
2、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6--1966 3、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966—1976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7—今
第七单元 新中国的诞生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过渡时期
建设时期
文革时期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3课
曲折探索
内容标准: (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 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成立--- 开国大典
时间、过程、意义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
•结束了中国大陆几千年来的剥削阶级的统治 •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任人宰割的屈辱地位,真正实现了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 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结束了长期内外战乱,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 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由新民主主义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新时期。
第22课
初建社会主义
内容标准: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中国现代史》课件

民国时期
1 新文化运动
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化 发展。
2 五四运动
学生运动,为中国的民主与科学提供了动力。
3 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抗击外敌,为中国 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4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 政府。
抗日战争
1
七七事变
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激起全国人民的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 务,加强与其他国家 的合作与交流。
政治改革与人 权问题
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 和人权问题上面临新 的挑战。
反腐斗争
中国政府加大了反腐 力度,取得了显著成 效。
结语
1 中国现代史的意义
了解中国现代史有助于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 展望未来的中国
中国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中国的未来发展。
三大改造运动
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义建设
中国进行的一场大规模革命运动,促进了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
中国进行的一场大规模革命运动,促进了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
现代中国
经济飞速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 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
对外开放与全 球化
《中国现代史》PPT课件
中国现代史PPT课件
清朝末期
鸦片战争
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 强的不平等条约时代。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改革,为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
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曾一度动摇清政府统 治。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 国。
八一南昌起义
中国现代史课件

中国现代史教学(1919——1949年)前言要点▪1、本课程讲授1919年至1949年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
此段历史分期为五期:1919·5—1924·1、1924·1—927·7、1927·7—1937·7、1937—-1945·8、1945·8—1949·10。
▪2、本课程讲授力求全面展示现代中国由农业文明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全过程。
并加强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和学术等领域内容讲授。
▪3、尽可能引入近年国内外中国现史学界的学术研究新成果。
▪4、致力将中国现代史置于广阔的国际背景下,分析中国卷入世界潮流并继续西方列强争夺的殖民地的过程。
▪ 5.努力将中国现代史置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广阔背景下,全面展示中国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联系及其不断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
▪3、历史分期▪1)五段说,接近革命史范畴▪(1)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至1923年12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时期。
▪(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至1927年4月四一二政变,这是国民革命高涨时期。
(第一次内战时期)▪(3)1927年4月12日至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是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内战争时期)。
▪(5)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6)1945年8月抗战胜利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次内战时期)▪1、历史分期:▪2)六段说,更接近中国现代史实际,以北京师大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为代表。
▪(1)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统一战线建立时期。
▪(2)1924年1月至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这是国民革命高涨时期。
▪(3)1927年4月至1931年9月,是为国民党政权建立时期巩固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中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6
2、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6--1966 3、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966—1976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7—今
第七单元 新中国的诞生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过渡时期
建设时期
文革时期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 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 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筹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二、成立--- 开国大典 三、巩固--- 1、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运动 3、土地改革运动
初建社会主义
二、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第22课
二、三大改造
初建社会主义
1、农业 1)原因: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完成:1956年底
第22课
二、三大改造
初建社会主义
1、农业 2、手工业 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成:1956年底
第22课
二、三大改造
初建社会主义
1、农业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1)形式:公私合营 2)政策:赎买政策 3)完成:56年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4、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第22课
初建社会主义
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思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 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和平 的国际环境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巩固 1、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运动 3、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政策、意义
土地改革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一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是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国家的性质 2)公民的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正式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两大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5)宪法的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巩固 1、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1)追歼残敌 2)西藏和平解放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巩固 1、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运动
背景、目的、经过、结果、意义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 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 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 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第22课
初建社会主义
内容标准: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第22课
初建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
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1、新中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6
2、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6--1966 3、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1966—1976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 发展新时期1977--1982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982—1991 6、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今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成立--- 开国大典
时间、过程、意义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
•结束了中国大陆几千年来的剥削阶级的统治 •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任人宰割的屈辱地位,真正实现了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 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结束了长期内外战乱,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 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由新民主主义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新时期。
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 身。农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巩固 1、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运动 3、土地改革运动
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 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22课
初建社会主义
一、“一五”计划凯歌高奏
时间、基本任务、成就
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
第22课
初建社会主义
一、“一五”计划凯歌高奏
时间、基本任务、成就
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成就: 工矿业方面,列出一些重大建设项目 农业方面,粮棉增产情况 交通业,一些公路、铁路的建成
第22课
第23课
曲折探索
内容标准: (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 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筹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时间、地点、中心议题、《共同纲领》及其内容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 ———毛泽东
——周恩来在国庆节大会上作的《为巩 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斗争》报告
思考题: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
第2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三、巩固 1、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运动
背景、目的、经过、结果、意义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 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 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从多瑙河到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