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 202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1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6分)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主题为“中轴话鸟,和谐共生”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准备在本班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学习成果,你参与了文稿的编审工作,请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一:文物探“鸟”历史小组走进中轴线上的博物馆。
找到不少中国古代带有鸟类造型的文物,搜集了一些资料。
其中有两段配图的文字,还需审核完善。
春秋莲鹤方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莲鹤方壶形体巨大,有1米多高。
双层镂雕莲瓣盏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铸造得①。
据记载,复杂青铜器的铸造、通常会使用失蜡法、分铸法等工艺。
本器的仙鹤、双龙耳与器身主体采用分铸法,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
雁鱼青铜釭灯整体造型为鸿雁双足站立并回首叼着一条鱼。
位于雁背部的灯盘带有手柄,其上的灯罩可转动开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yù()来风。
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suì()道”溶入水中,可减少污染。
这样的设计达到了器物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堪称②。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括号中的汉字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镂雕”的“镂”应读作“lóu”“防yù”应写为“防御”B.“镂雕”的“镂”应读作“lòu”“防yù”应写为“防卸”C.“记载”的“载”应读作“zǎi”“suì道”应写为“隧道”D.“记载”的“载”应读作“zài”“suì道”应写为“邃道”2.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入木三分②妙手偶得 B.①入木三分②巧妙绝伦C.①惟妙惟肖②妙手偶得 D.①惟妙惟肖②巧妙绝伦栏目二:胡同寻“鸟”地理小组走进中轴线附近的胡同,寻找各种各样“鸟”的踪迹。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之际,年级语文学科组织了“走近国家公园”的主题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本次活动的主题,回答问题。
从“雪域高原”的三江源头到南海之滨的热带雨林,从白山黑水的虎豹栖息地到碧水丹霞的武夷胜景……千山(jìng)__________秀,草木葱茏;万壑争流,鸟兽灵动。
透过作为“国之大者”的国家公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甲】,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透过这扇窗,看百物生,随四时行,与自然、文化、生命对话,感受惊喜悄然..而生,共享生命动态交织!(1)依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汉字,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悄.然(qiǎo)B.竟悄.然(qiāo)C.竞悄.然(qiǎo)D.竞悄.然(qiāo)(2)结合语境,在【甲】处填入使语段节奏匀称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看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B.可以感受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C.可以看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D.可以感受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3)结合活动主题内容,你认为“这扇窗”在这里指的是。
2.阅读同学们整理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甲】2021年10月,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乙】在这5个国家公园里,庇护着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可可西里,每年盛夏,超过3万只雌性藏羚羊,汇集到卓乃湖产仔。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粗词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踌躇(chú)俯瞰(kàn)簇拥惟妙惟肖B.狼藉(jí)嶙峋(xún)婆娑摩肩接踵C.濒临(bīng)鲜腴(yú)跋涉自出新裁D.秀颀(qí)遒劲(qiú)颓唐络绎不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经常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C.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
”句中的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6、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②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③几年前,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归省.(sh ěng ) 砂砾.(l ì) 幽悄.(qi ǎo) 糜.子(m éi)B 、欺侮.(w ǔ) 翌.日(y ì) 物候.(h òu) 蓦.然(m ò)C 、拾.级(sh è) 龟.裂(j ūn) 两栖.(q ī) 享.受(xi ǎng)D 、剥.豆(b āo) 楔.形(xi ē) 缄.默(ji ān) 斡.旋(w ò)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帷幕 枯燥 致密 销声匿迹B 、黧黑 次弟 陨石 天衣无缝C 、扫帚 迁徙 腈纶 衰草连天D 、弥漫 奠定 燎原 戛然而止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B 、当老师走进我们教室的那一刻,全班的起哄声都叹为观止....了。
C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
D 、当时光的脚步悄然远逝,我才大彻大悟....岁月蹉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 、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第三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C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 、学校研究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倡导全校践行。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①如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
②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的辉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准确填涂姓名、班级等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 选择题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 àn.殆慢.d à.. 恬静(ti á..嘎然而止.ji.) B.嘱咐(zh ǔ. 晦暗.hu.. 羁绊(b à.. 销声匿迹.n. ) C.冗杂(r ǒng.缄默.ji à..蓦然(m...草长鹰飞(zh ǎn.) D.儒家.y..虔诚.qi ǎn. 俯瞰(k àn..接踵而至(zh ǒn.)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真不愧是技术能手, 造模具的技术一流, 一个个模具络绎不绝地从他的手中造了出来。
B.这位经理明知那个法国人是有意刁难他, 但他却能袖手旁观, 以幽默的方法接待了这位顾客。
C.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雄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D.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B.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 高兴得两颊红红的, 跟喝过酒似的。
C.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4.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受到广泛媒体的关注, 被喻为是传播文化的又一股“清流”。
B.专家们提出建议, 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否 则 作 “0” 分 处 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连翘(qiáo)褶皱(zhě)携带(xié)戛然而止(gā)....B.蓦然(mò)翩然(piān)糜子(mì)拈轻怕重(niān)....C.摒弃(bìng)嫉妒(jí)啁啾(jiū)狩猎(shòu)....D.龟裂(guī)羁绊(jī)斡旋(wò)缄默(jiā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撺掇嘱咐偏僻天衣无逢B.追溯携带磅礴销声匿迹C.沙砾雾霭水畦目空一切D.沟壑眼眶亢奋海枯石烂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谈论云南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B.提高研究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一口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切合实践的。
C.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来,我市各乡镇、村屯根据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渣滓处理模式。
D.纷扬的白雪里,一个小女孩兴高采烈地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姓名得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
(2分)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
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2、填空:(10分)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②,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 _。
⑤)山水之乐,。
⑥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⑦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描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8)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描写塞外奇特风光,被誉为“千古名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0)王老师退休后仍在学校心理咨询室义务“坐诊”,可用《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称赞王老师。
3.有这样一副对联:(3分)洞庭月,衡月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这副对联提到了中国三大楼,分别是、、,以及崔灏、范仲淹、王勃三人关于三大楼的作品:《》、《》、《》。
4.至少运用下面提供的一个成语,简要介绍你读过的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或情节(学过的课文除外)。
(2分)错综复杂若即若离急不暇择充耳不闻局促不安。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0个字)(2分)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八年级语文练习卷2024.01请考生注意: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8页,共14题。
全卷满分120分(含全卷书写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作文不能另加附纸。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
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表现!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典籍里的湖州”研学活动,请你参加。
【研学准备】根据要求答题。
【任务一】初探典籍,明要义1.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交流,请你补充完整。
我找到了“典”这一字的多个解释(如右),我觉得“典籍”一词的意思应该是(1)。
①〈名词〉重要的书籍、文献。
②〈名词〉法则;制度。
③〈名词〉从前的文物、制度。
④〈动词〉掌管;主管。
⑤〈动词〉抵押。
⑥〈形容词〉文雅;不粗俗。
⑦〈名词〉典礼。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嗯嗯。
“典籍”是根zhí(2)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yùn(3)涵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任务二】典籍溯源,定方案走进“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材料一《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坐落于“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所在地,总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文化陈列、科普展示、沉浸式体验、创意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典籍文化时空。
茶圣陆羽在湖州著就世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惊艳于世的凌、闵两家五色套印技术,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推向了顶峰;湖州高超的印刷技术结合独具特色的“书船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籍贸易与交流的发达盛况;书写典籍的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湖州词学大师朱祖谋词学研究成果颇丰……(选自微信公众号《湖州微宣》)◎材料二湖州与典籍的不解之缘及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选择落地湖州的理由。
一厅(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体验厅)、一阁(研学品读阁)、一廊(文化回廊),以独特视角讲述古籍的前世今生,让古籍里的文字和这座古城一同“活”起来,“火”起来。
一厅:数字沉浸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天书径”(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①瓦砾.()②推崇.()③两栖.()④镂.空()⑤.藻.井()⑥伧.俗()⑦愧怍.()⑧追溯.()(二)诗文名句积累、对联(10分)请在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对联。
(第2-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4.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5.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6 .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7.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抒发作者怀乡之情的两句:,。
8.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益处多多,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本学期,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品味经典、汲取精华”读书报告会活动。
本次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内涵。
请根据所给内容自创一幅对联。
上联:下联:二、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 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人名)和(朝代)的苏轼。
(1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惟吾德馨.()②念.无与为乐者()1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陋室的环境。
(2分)12.《陋室铭》全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作者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请说说这篇文章中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3分)(乙)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1)漏断:滴漏的声音断了。
(2)省:这里引申为理解。
14.“漏断人初静”中的“初”的意思是:。
(1分)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所写的景色。
(2分)16.词的下阕集中描写了“孤鸿”的形象,作者想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境?(2分)(二)现代文阅读(26分)王小波,晚上能出来谈谈吗?刘心武北京有三座金刚宝座塔。
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至今还记得十九年前深秋到五塔寺水彩写生的情景。
在空旷的寺庙里,多亏有许多飞禽穿梭鸣唱,才使我摆脱了灵魂深处寂寞咬啮的痛楚,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雌雄异体,单独存在,人与银杏其实非常相近。
个体生命必须与他人,与群体,同处于世。
什么是友情?友情的最浅白的定义是“谈得来”,尽管我们每天会身处他人、群体之中,但真的谈得来的,能有几个?人生苦短,得一“谈伴”甚难。
但人生的苦寻中,觅得“谈伴”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谈伴”的出现,又往往是偶然的。
记得那是1996年初秋,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
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
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确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我要买下那书,却懊丧地发现自己出来时并未揣上钱包。
从书店往家走,还回味着读过的文字,多年来没有这样的阅读快感了。
我无法评论,只觉得心灵受到冲击。
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
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我报上姓名。
那边依然懒懒的:“唔。
”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
”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
”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我就问他第二天下午有没有时间,他说有,我就告诉他我住在哪里,下午三点半希望他来。
第二天下午他基本准时到了我家。
坦白地说,乍见到他,把我吓了一跳。
我没想到他那么高,都站着,我得仰头跟他说话。
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
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
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提及因为没带钱所以没买下那本书,书里其他几篇都还没来得及读哩。
说着我注意到他手里一直拎着一个最简陋的薄薄的透明塑料袋,里面正是一本《黄金时代》。
我问:“是带给我的吗?”他就掏出来递给我,我一翻:“怎么,都不给我签上名?”我找来笔递过去,他也就在扉页上给我签了名。
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
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我已经不记得随后又聊了些什么。
只记得渐渐地,从我说得多,到他说得多。
确实投机。
我真的有个新“谈伴”了。
他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谈伴”吗?眼见天色转暗,我邀他到楼下附近一家小餐馆吃饭,于是我们一起下楼。
在餐厅里选了一张靠犄角的餐桌,我们面对面坐下,要了一瓶北京最大众化的牛栏山二锅头,还有若干凉菜和热菜,其中自然少不了厨师最拿手的干烧鱼,一边乱侃一边对酌起来。
我不知道王小波为什么能跟我聊得那么欢。
我们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
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
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
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
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
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
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
微醺中,我忽然发现熟悉的厨师站到我身边,弯下腰望我。
我才惊醒过来——原来是在饭馆里呀!我问:“几点了?”厨师指指墙上的挂钟,呀,过十一点了!再环顾周围,其他顾客早无踪影,厅堂里一些桌椅已然拼成临时床铺,有的上面已经搬来了被褥——人家早该打烊,困倦的小伙子们正耐住性子等待我们结束神侃离去好睡个痛快觉呢!我酒醒了一半,立刻道歉、付账,王小波也就站起来。
出了餐厅,夜风吹到身上,凉意沁人。
我望望王小波,问他:“你穿得够吗?你还赶得上末班车吗?”他淡淡地说:“太不是问题。
我流浪惯了。
”我又问:“我们还能一起喝酒吗?如果我再给你打电话?”他点头:“那当然。
”我们也没有握手,他就转身离去了,步伐很慢,像是在享受秋凉。
我望着他背影有半分钟,他没有回头张望。
回到家里,我沏一杯乌龙茶,坐在灯下慢慢呷着,感到十分满足。
这一天我没有白过,我多了一个“谈伴”。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我又打电话约王小波,他又来了。
我们仍旧有聊不尽的话题。
1997年初春,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
”我本能地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
李银河去英国后,王小波一个人独居。
他去世那夜,有邻居听见他在屋里大喊了一声。
总之,当人们打开他的房门以后,发现他已经僵硬。
医学鉴定他是猝死于心肌梗塞,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
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
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甚至还出现了关于他为什么生前被冷落的问责浪潮。
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谈谈吗?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⑴咬啮.()⑵微醺.()⑶呷.着()⑷打烊.()18.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⑴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⑵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
19.文章开头段写自己到五塔寺写生的事情有什么作用?(4分)20.作者在初次见面时觉得王小波很丑,在文章中也没有避讳,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王小波丑陋的外貌呢? (4分)21.文中的王小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他的形象。
(4分)22.文中“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
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一句语言生动,意蕴丰富,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此句评析。
(4分)23.文章结尾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无以言说的情感?(4分)(三)名著阅读(5分)24.请你说说下面这段话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并结合这部书的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1)作品:《》(1分)(2)作者:(1分)(3)阅读感受:(3分)三、口语交际与写作(60分)(一)口语交际(10分)25.根据情境,完成语言表达。
2016年11月12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我国首位歼-10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
与余旭朝夕相处过的教员们回忆到:余旭平时训练非常刻苦,克服了一切困难,每次训练考核拿的都是优。
她训练时从不偷懒,队长下达的每一个口令,她都认真体会。
余旭烈士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强军事业,把无悔的青春融入了祖国蓝天,余音千秋绕梁,旭照万古丹心。
班级召开了“向英雄余旭学习”的主题班会,作为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班会的开场白?(二)写作(50分)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那份温暖自难忘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是谁新津春子不是什么大人物,她只是日本东京羽田机场一名最普通的清洁工。
每天面对的,就是马桶、洗手台和人们根本不会留意的犄角旮旯。
这种体力劳动,很枯燥。
日复一日,可能很快就倦怠了。
但新津春子没有。
23年来,她靠着一把拖把、一块抹布,硬是把羽田机场打扫成全世界最干净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