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
2017年北京西城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精校版).doc

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九年级统一测试语文试卷 2017.4一、基础·运用(共22分)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举办了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为主题的校园戏剧节。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戏剧节中,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某一方面的戏剧知识。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而准备的材料。
请你帮他完善材料。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一幕幕戏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表达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和悲欢离合)。
在我国,戏剧多称为戏曲,具有丰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百花园中瑰丽的奇葩。
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艺术于一炉,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戏剧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
【乙】北京的京剧雍容华贵,河南的豫剧高亢激越,江浙的越剧委婉悠扬,河北的评剧通俗亲切,安徽的黄梅戏淳朴流畅。
【丙】它们与其他各类剧种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横线上所选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弦.(xián)悲欢离合B.心弦.(xuán)悲欢离和C.心弦.(xián)悲欢离和D.心弦.(xuán)悲欢离合(2)有同学认为材料中应补入下面一句话:各剧种因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
你认为这句话应补在【甲】【乙】【丙】哪个位置上最为恰当?(2分)(3)结合文字内容,解释文中“奇葩”一词的意思。
(2分)答:2.戏剧节期间,同学们欣赏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亲身感受了戏剧的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戏剧欣赏水平,语文老师举办了东西方戏剧鉴赏讲座。
(1)讲座开始的时候,老师先让同学们补出下文横线上剧作家的名字。
北京市2017年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7年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2017.5一、基础▪运用(共20分)名人故居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
走进名人故居,可以发现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
1.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右边的这幅“浩然之气”匾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
请你欣赏匾额,完成(1)-(3)题。
(共6分)(1)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墨浓笔畅,笔力道劲有力。
B.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D.四字道出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2)请你配合“浩然之气”匾,为文天祥祠内侧大门两侧的楹柱拟写一副楹联。
下联为“永剩丹心照古今”,下列最恰当的上联选项是(2分)A.河岳日星垂万世B.唯留正气参天地C.长荣青史壮乾坤D.报国文章尊李杜(3)看到匾额,你能联想到的关于“浩然之气”的诗句是什么?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答:。
2.高楼林立的北京城里,坐落着不少名人故居,齐白石故居就位于南锣鼓巷雨儿胡同。
作为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以“耕砚牛”自称。
请你结合下面这首小诗,推测解释“耕砚牛”的意思。
(2分)自嘲齐白石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耕砚牛:。
3.东晓市大街203号是满清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居。
洪承畴原为明朝大臣,相传他曾以一联句感谢皇恩。
在他降清之后,有人将此联句的标点稍作修改,就表达了对洪承畴的强烈讽刺。
结合上述内容,依次填在下面方框中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修改前: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修改后: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A.!。
B.!? C .?。
D.,?4.名人故居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共4分)名人故居一般是指名人出生或较长时间居住生活过的住宅建筑,是名人成长和生活的见证。
它提供.了①(保存保护)和传承名人信息的场所,讲述着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版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大兴区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一、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共4分)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它是借助“笔墨纸砚”“印章”“镇纸”“搁笔”等工具来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
汉字书法字体,传统讲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五种。
篆书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风格古朴,笔画繁复,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形体方正,横平竖直;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1)下面不属于“文房四宝”的一项是(2分)A.湖笔 B.徽墨 C.镇纸 D.端砚(2)下面对4幅书法作品所属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②③④A.①篆书②隶书③草书④楷书 B.①草书②隶书③篆书④楷书C.①篆书②楷书③草书④隶书 D.①草书②楷书③篆书④隶书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
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寒食也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禁(jīn)“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B.禁(jīn)“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C.禁(jìn)“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D.禁(jìn)“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⑥④②⑤③①C.②④⑥③①⑤ D.②⑤①④⑥③3.2016央视猴年春晚开场,主持人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五副春联,其中一副的上联是“蓝天日丽,九州千里秀”,与之相对应的下联应该是(2分)A.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 B.碧海春融,两岸一家亲C.古都西望,一路展宏图 D.大地春回,草原锦绣天4.下面语段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017各地中考及北京各区一、二模数学试题分类整理——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类型2:平四与特殊平四的性质与判定(1)选填 1、(广东中考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点E 是BC 边的中点,DE 与AC 相交于点F ,连接BF ,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2、(朝阳一模8)如图,广场中心的菱形花坛ABCD 的周长是40米,∠A =60°,则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 .5米B .53米C .10米D .103米3、(通州一模8)如图,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旋转90°后再对折,然后沿着右图中的虚线剪下,则剪下的纸片打开后的形状一定为( ) A .三角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4、(海淀二模4)如图,ABCD 中,AD =5,AB =3,∠BAD 的平分线AE 交BC 于E 点,则EC 的长为( )A .4B .3C .2D .1 5、(平谷一模2)把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 ,则点A对应的数是( ) A .1B .2C .3D .26、(河南中考9)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AB 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 ,固定点A ,B ,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 落在y 轴正半轴上点D ′处,则点C 的对应点C ′的坐标为( )A .(√3,1)B .(2,1)C .(1,√3)D .(2,√3)7、(青岛中考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O ,AE ⊥BC ,垂足为E ,3=AB ,AC =2,BD =4,则AE 的长为( ) A .23 B .23C .721 D .7212ABF ADF S S =△△4CDF CBF S S =△△2ADF CEF S S =△△2ADF CDF S S =△△A -13210B E CA D8、(德州中考11)如图放置的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小正方形CEFG 边长为b (a >b ),M 在BC 边上,且BM =b ,连接AM ,MF ,MF 交CG 于点P ,将△ABM 绕点A 旋转至△ADN ,将△MEF 绕点F 旋转至△NGF .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AND =∠MPC ;②CP =;③△ABM≌△NGF ;④S 四边形AMFN =a 2+b 2;⑤A ,M ,P ,D 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2B .3C . 4D .59、(苏州中考10)如图,在菱形CD AB 中,60∠A =,D 8A =,F 是AB 的中点.过点F 作F DE ⊥A ,垂足为E .将F ∆AE 沿点A 到点B 的方向平移,得到F '''∆A E .设P 、'P 分别是F E 、F ''E 的中点,当点'A 与点B 重合时,四边形CD 'PP 的面积为( )A .283B .243C .323D .3238-10、(顺义二模15)如图,在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中,顶点E 在边AD 上,连接DG 交EF 于点H ,若FH =1,EH =2,则DG 的长为 . 11、(西城二模13)如图,正方形ABCD ,AC 为对角线,点E 在AC 上,且AE =AB ,则∠BED 的度数为 °.12、(怀柔一模13)如图,在ABCD 中,ED =2,BC =5,∠ABC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则AB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 13、(通州一模15)如图,Rt △ABC ≌Rt △DCB ,两斜边交于点O ,如果AC =3,那么OD 的长为_____________.14、(苏州中考18)如图,在矩形CD AB 中,将C ∠AB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C B 的对应边C ''B 交CD 边于点G .连接'BB 、CC ',若D 7A =,CG 4=,G ''AB =B ,则CC '='BB 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2b b a-E DCB AOABCDH GF EDCB A D GC B AFEM NP15、(北京中考20)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非常重视古代数学家贾宪提出的“从长方形对角线上任一点作两条分别平行于两邻边的直线,则所容两长方形面积相等(如图所示)”这一推论,他从这一推论出发,利用“出入相补”原理复原了《海岛算经》九题古证. (以上材料源于《古证复原的原理》、《吴文俊与中国数学》和《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 请根据上图完成这个推论的证明过程.证明:()ADC ANF FGC NFGD S S S S ∆∆∆=-+矩形,ABC EBMF S S ∆=-矩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知,ADC ABC S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NFGD EBMF S S =矩形矩形.(2)解答题(基础、中等) 16、(顺义一模19)如图,□ABCD 中,BE ⊥CD 于E ,CE =DE .求证:∠A =∠ABD .17、(通州一模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连接对角线AC ,BD ,延长BC 至点E ,使BC =CE ,连接DE . 求证:DE =AC .18、(燕山一模19)在△ABC 中, AD =BF ,点D ,E ,F 分别是AC ,BC ,BA 延长线上的点,四边形ADEF 为平行四边形. 求证: AB =ACAB C D EEDBA C FE DAB C19、(杭州中考2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G 在对角线BD 上(不与点B ,D 重合),GE ⊥DC 于点E ,GF ⊥BC 于点F ,连结AG 。
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分类汇编新概念专题

【2017东城一模】29.设平面内一点到等边三角形中心的距离为d ,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r ,外接圆半径为R ,关于一个点与等边三角形,给出如下概念:知足r ≤d ≤R 的点叫做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关联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等边△ABC.(1),在D ,E ,F 中,是等边△ABC 的中心关联点的是 ; (2)如图1①过点A 作直线交x 轴正半轴于点M ,使∠AMO =30°。
假设线段AM 上存在等边△ABC 的中心关联点P (m ,n ),求m 的取值范围; ②将直线AM 向下平移取得直线y =kx +b ,当b 知足什么条件时,直线y =kx +b 上 总存在...等边△ABC 的中心关联点;(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进程) (3)如图2,点Q 为直线y =-1上一动点,圆Q 的半径为. 当点Q 从点(-4,-1)动身,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运动时刻为t 秒,是不是存在某一时刻,使得圆Q 上所有点都是等边△ABC 的中心关联点若是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t 的值;若是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图1 图2【2017西城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假设点P和点P1关于y轴对称,点P1和点P2关于直线l 对称,那么称点P2是点P关于y轴,直线l的二次对称点.(1)如图1,点A(-1 , 0).①假设点B是点A关于y轴,直线l1: x=2的二次对称点,那么点B的坐标为;②假设点C(-5 , 0)是点A关于y轴,直线l2: x = a的二次对称点,那么a的值为;③假设点D(2 , 1)是点A关于y轴,直线l3的二次对称点,那么直线l3的表达式为;(2)如图2,⊙O 的半径为1.若⊙O 上存在点M ,使得点M '是点M 关于y 轴,直线l 4: x = b 的二次对称点,且点M '在射线(3)E (t ,0)是x 轴上的动点,⊙E 的半径为2,假设⊙E 上存在点N ,使得点N '是点N 关于y 轴,直线l 5:的二次对称点,且点N '在y 轴上,求t 的取值范围.【2017海淀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假设P ,Q 为某个菱形相邻的...两个极点,且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别离与x 轴,y 轴平行,那么称该菱形为点P ,Q 的“相关菱形”.图1为点P,(3y x x =≥1y =+图1图2Q的“相关菱形”的一个示用意.图1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的坐标为(b,0),(1)若b=3,那么R(1 ,0),S(5,4),T(6,4)中能够成为点A,B的“相关菱形”极点的是;(2)若点A,B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求b的值;(3)BC的坐标为(2,4).若B上存在点M,在线段AC上存在点N,使点M,N的“相关菱形”为正方形,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2017朝阳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0,m ),且m ≠0,点B 的坐标为(n ,0),将线段AB 绕点B 旋转90°,别离取得线段BP 1,BP 2,称点P 1,P 2为点A 关于点B 的“伴随点”,图1为点A 关于点B 的“伴随点”的示用意.(1)已知点A (0,4),①当点B 的坐标别离为(1,0),(-2,0)时,点A 关于点B 的“伴随点”的坐标别离为 ;②点(x ,y )是点A 关于点B 的“伴随点”,直接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2)如图2,点C 的坐标为(-3,0),以C为半径作圆,假设在⊙C 上存在点A 关于点B 的“伴随点”,直接写出点A 的纵坐标m 的取值范围.图1【2017丰台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关于任意三点A ,B ,C ,给出如下概念:若是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 ,B ,C 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那么称该矩形为点A ,B ,C 的覆盖矩形.点A ,B ,C 的所有覆盖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形称为点A ,B ,C 的最优覆盖矩形.例如,下图中的矩形A 1B 1C 1D 1,A 2B 2C 2D 2,AB 3C 3D 3都是点A ,B ,C 的覆盖矩形,其中矩形AB 3C 3D 3是点A ,B ,C的最优覆盖矩形.(1)已知A (-2,3),B (5,0),C (t ,-2).备用图图2①当2=t 时,点A ,B ,C 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②假设点A ,B ,C 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40,求直线AC 的表达式; (2)已知点D (1,1).E (m ,n )是函数)0(4>=x xy 的图象上一点,⊙P 是点O ,D ,E 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优覆盖矩形的外接圆,求出⊙P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2017石景山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隔离直线”给出如下概念:点(,)P x m 是图形1G 上的任意一点,点(,)Q x n 是图形2G 上的任意一点,假设存在直线:(0)l y kx b k =+≠知足m kx b +≤且n kx b +≥是图形1G 与2G 的“隔离直线”. 如图1,直线:4l y x =--是函数6(0)y x x=<的图象-4与正方形OABC 的一条“隔离直线”.(1)在直线12y x =-,231y x =+,33y x =-+中, 是图1函数6(0)y x x=<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的“隔离直线”的为 ;请你再写出一条符合题意的不同的“隔离直线” 的表达式: ;(2)如图2,第一象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DF 的两腰别离与坐标轴平行,直角顶点D的坐标是,⊙O 的半径为2.是不是存在EDF △与⊙O 的“隔离直线”假设存在,求出此“隔离直线”的表达式;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正方形1111A B C D 的一边在y 轴上,其它三边都在y 轴的右边,点(1,)M t 是此正方形的中心.假设存在直线2y x b =+是函数22304y x x x =--(≤≤)的图象与正方形1111A B C D 的“隔离直线”,请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017房山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关于点P (x ,y ),若是点Q (x ,'y )的纵坐标知足图1xy备用图y=2x 2O()()⎩⎨⎧<-≥-=时当时当y x xy y x y x y ',那么称点Q 为点P 的“关联点”. (1)请直接写出点(3,5)的“关联点”的坐标 ;(2)若是点P 在函数2-=x y 的图象上,其“关联点”Q 与点P 重合,求点P 的坐标; (3)若是点M (m ,n )的“关联点”N 在函数y=2x 2的图象上,当0 ≤m ≤2 时,求线段MN 的最大值.【2017平谷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 为坐标系上任意一点,某图形上的所有点在∠Q 的内部(含角的边),这时咱们把∠Q 的最小角叫做该图形的视角.如图1,矩形ABCD ,作射线OA ,OB ,那么称∠AOB 为矩形ABCD 的视角.(1)如图1,矩形ABCD ,A (﹣3,1),B (3,1),C (3,3),D (﹣3,3),直接写出视角∠AOB 的度数;图1图2 备用图(2)在(1)的条件下,在射线CB上有一点Q,使得矩形ABCD的视角∠AQB=60°,求点Q的坐标;(3)如图2,⊙P的半径为1,点P(1,3),点Q在x轴上,且⊙P的视角∠EQF的度数大于60°,假设Q(a,0),求a的取值范围.【2017通州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x1,y1),B(x2,y2),若x1x2+ y1y2=0,且A,B均不为原点,那么称A和B互为正交点.比如:A(1,1),B(2,-2),其中1×2+1×(-2)=0,那么A和B互为正交点.(1)点P和Q互为正交点,P的坐标为(-2,3),①若是Q的坐标为(6,m),那么m的值为____________;②若是Q的坐标为(x,y),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2)点M和N互为正交点,直接写出∠MON的度数;(3)点C,D是以(0,2)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上的正交点,以线段CD为边,构造正方形CDEF,原点O在正方形CDEF的外部,求线段OE长度的取值范围.【2017门头沟一模】29.咱们给出如下概念:两个图形G1和G2,在G1上的任意一点P引出两条垂直的射线与G2相交于点M、N,若是PM=PN,咱们就称M、N为点P的垂等点,PM、PN为点P 的垂等线段,点P为垂等射点.(1)如图29-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1,0)为x轴上的垂等射点,过A(0,3)作x轴的平行线l,那么直线l上的B(-2,3), C(-1,3),D(3,3),E(4,3)为点P的垂等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是一次函数图象过M(0,3),点M为垂等射点P(1,0)的一个垂等点且另一个垂等点N也在此一次函数图象上,在图29-2中画出示用意并写出一次函数表达式;(3)如图29-3,以点O为圆心,1为半径作⊙O,垂等射点P在⊙O上,垂等点在通过(3,0),(0,3)的直线上,若是关于点P的垂等线段始终存在,求垂等线段PM长的取值范围(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即可).【2017顺义一模】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关于双曲线(0)m y m x =>和双曲线(0)ny n x=>,若是2m n =,那么称双曲线(0)m y m x =>和双曲线(0)ny n x=>为“倍半双曲线”,双曲线(0)m y m x =>是双曲线(0)n y n x =>的“倍双曲线”,双曲线(0)n y n x =>是双曲线(0)my m x=>的“半双曲线”.(1)请你写出双曲线3y x =的“倍双曲线”是 ;双曲线8y x=的“半双曲线”是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是双曲线4y x=在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过点A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4y x=的“半双曲线”于点B ,求△AOB 的面积;(3)如图2,已知点M 是双曲线2(0)ky k x=>在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过点M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2ky x=的“半双曲线”于点N ,过点M 与x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2ky x=的“半双曲线”于点P ,假设△MNP 的面积记为MNP S ∆,且12MNP S ∆≤≤,求k 的取值范围.【2017怀柔一模】2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x,y),若过点p的直线与x轴夹角为60°时,那么称该直线为点P的“相关直线”,(1)已知点A的坐标为(0,2),求点A的“相关直线”的表达式;(2)假设点B的坐标为(0,3),点B的“相关直线”与直线y=32交于点C,求点C的坐标;(3)⊙O的半径为3,假设⊙O上存在一点N,点N的“相关直线”与双曲线y=x 33(x>0)相交于点M,请直接写出点M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017燕山一模】2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咱们不妨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称为梦之点,例如,点(1,1),(﹣ 2,﹣ 2),(2,2 ),…,都是梦之点,显然梦之点有无数个. (1)假设点 P (2,b )是反比例函数xny = (n 为常数,n ≠ 0) 的图象上的梦之点,求那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 ⊙ O 的半径是2 ,①求出⊙ O 上的所有梦之点的坐标;②已知点 M (m ,3),点 Q 是(1)中反比例函数xny =图象上异于点 P 的梦之点,过点Q 的直线 l 与 y 轴交于点 A ,tan ∠OAQ = 1.假设在⊙ O 上存在一点 N ,使得直线 MN ∥ l 或 MN ⊥ l ,求出 m 的取值范围.。
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4题。
(共10分)【材料一】里约奥运会上,被称为“飞鱼”的菲尔普斯在4×100米自由泳的接力比赛中获得了他在里约的第一枚金牌。
伴随着菲尔普斯一起走红的还有他肩膀处的黑紫色印记——拔火罐之后留下的痕迹。
一夜之间,火罐真的“火”了。
国外各大媒体也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伴随着里约奥运会选手的中国元素上。
其实,拔罐,并非中国独有。
拔罐疗法在欧洲医学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
欧洲最早的拔罐疗法记载出自希腊。
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在大约公元前400年时,放血和拔罐已被埃及人广泛使用,医生们在划破患者身体后,利用罐的吸拔来放血,或者单独采用拔罐的方式治病。
那时,拔罐被用来缓解头痛,恢复食欲并促进消化。
中世纪的阿拉伯医生们十分①(推崇推举)拔罐疗法,后来又传播到了意大利。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疗法最终传遍了整个欧洲。
19世纪初,各种各样制作精巧的改良玻璃罐应运而生,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拔罐并亲身体验它的功效。
拔罐疗法在现代西方医学中属于补充替代疗法的一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医学专家和主流医学界的医师们发表文章关注罐疗。
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一些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从自己专业的视角来探讨和研究拔罐,这是十分可喜的,也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
【材料二】拔罐疗法,古称“角法”。
在我国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激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最早的拔罐疗法。
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在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
史料记载,汉代已应用火罐治病。
公元281至361年间,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的记载。
至唐代,又有用“竹罐”治疗疾病的记载。
至宋代,《苏沈良方》记载了用火筒法治疗久咳的方法。
明代《济急仙方》、《外科正宗》等书均有角法的记载。
[小初高学习]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2多选
![[小初高学习]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2多选](https://img.taocdn.com/s3/m/8154b38afd0a79563c1e72cd.png)
二、多选一、热学概念辨析及现象识别及应用 (2)二、电和磁概念辨析、现象识别及应用 (6)三、力学概念辨析 (10)四、力学之运动状态的分析 (13)五、规律及应用 (17)参考答案:一、热学概念辨析及现象识别及应用8.(17通一)C 16.(17朝会)BC 16.(17朝一)ACD 16.(17房一)ABD18.(17门一)BD 16.(17密一)BC 16.(17平一)ACD 17.(17石一)BD16.(17顺一)AC 17.(17西一)BD 16.(17延一)BD 23.(17平一)BCD24.(17海一)C 18.(17门一17怀一)AB 28.(17石一)CD 16.(17通一)AC17.(17丰一)ABD 16.(17海一)BD二、电和磁概念辨析、现象识别及应用16.(17怀一)ACD 17.(17朝一)ABD 16.(17门一)BD 17.(17密一)AC18.(17平一)BD 18.(17顺一)CD 12.(17房一)A 23.(17丰一、17石一)AD 16.(17西一)ABD 22.(17西一17平一)B 29.(17怀一)A 18.(17朝会17房一)ACD 27.(17丰一)BD 13.(17顺一)B 29.(17石一)AC 27.(17顺一)D18.(17通一)BD 11.(17海一)C三、力学概念辨析15.(17延一)A 18.(17朝会)AB 19.(17房一)BC 19.(17海一)BC15.(17门一)B 19.(17密一)BD 15.(17密一)B 19.(17平一)AC19.(17石一)AB 19.(17顺一)BC 19.(17门一)AC 12.(17石一)B17.(17平一)AD 16.(17东一)AD 15.(17朝一)B 18.(17西一)AB15.(17海一)D四、力学之运动状态的分析24.(17西一)A 19.(17朝会)BD 19.(17通一)CD 12.(17通一)D19.(17丰一)DA 19.(17怀一)BCD 14.(17通一)C 19.(17东一)AC18.(17延一)BC 15.(17顺一)A 19.(17西一)AC 28.(17通一)C29.(17通一)AD 13.(17海一)C 15.(17东一)D 19.(17朝一)AB28.(17怀一)ABD 26.(17石一)BD五、规律及应用17.(17房一)AD 17.(17门一)AC 17.(17顺一)AD 17.(17通一)ACD18.(17密一)AB 25.(17平一)ABD 19.(17延一)BD一、热学概念辨析及现象识别及应用8.(17通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B.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6.(17朝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春暖花开时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16.(17朝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零摄氏度的冰具有内能B.我们不敢大口的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C.提高热机的效率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D.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16.(17房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18.(17门一)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B.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获得机械能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16.(17密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B.固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走过加油站附近,闻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16.(17平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B .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17.(17石一)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 .海边比沙漠昼夜温差小,原因是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 .高压锅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6.(17顺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 .雾霾弥漫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却不一定增加D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17.(17西一)关于物体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B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D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16.(17延一)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B .在热水中滴入墨水,热水很快变色,属于扩散现象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36℃D .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热量,沙石比热容较小,其升高的温度比水多23.(17平一)图13所示的实验中,能直接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D .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5年后互相渗入24.(17海一)关于图15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物体,主要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B .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表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C .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压缩冲程18.(17门一17怀一)关于图9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28.(17石一)关于图16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这是大气压的作用B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瓶中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C .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管内的乙醚温度升高甲乙丁丙图16ADCD .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此冲程中有燃气的内能转换化为活塞的机械能16.(17通一)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2多选

二、多选一、热学概念辨析及现象识别及应用 (2)二、电和磁概念辨析、现象识别及应用 (6)三、力学概念辨析 (10)四、力学之运动状态的分析 (13)五、规律及应用 (17)参考答案:一、热学概念辨析及现象识别及应用8.(17通一)C 16.(17朝会)BC 16.(17朝一)ACD 16.(17房一)ABD18.(17门一)BD 16.(17密一)BC 16.(17平一)ACD 17.(17石一)BD16.(17顺一)AC 17.(17西一)BD 16.(17延一)BD 23.(17平一)BCD24.(17海一)C 18.(17门一17怀一)AB 28.(17石一)CD 16.(17通一)AC17.(17丰一)ABD 16.(17海一)BD二、电和磁概念辨析、现象识别及应用16.(17怀一)ACD 17.(17朝一)ABD 16.(17门一)BD 17.(17密一)AC18.(17平一)BD 18.(17顺一)CD 12.(17房一)A 23.(17丰一、17石一)AD 16.(17西一)ABD 22.(17西一17平一)B 29.(17怀一)A 18.(17朝会17房一)ACD 27.(17丰一)BD 13.(17顺一)B 29.(17石一)AC 27.(17顺一)D18.(17通一)BD 11.(17海一)C三、力学概念辨析15.(17延一)A 18.(17朝会)AB 19.(17房一)BC 19.(17海一)BC15.(17门一)B 19.(17密一)BD 15.(17密一)B 19.(17平一)AC19.(17石一)AB 19.(17顺一)BC 19.(17门一)AC 12.(17石一)B17.(17平一)AD 16.(17东一)AD 15.(17朝一)B 18.(17西一)AB15.(17海一)D四、力学之运动状态的分析24.(17西一)A 19.(17朝会)BD 19.(17通一)CD 12.(17通一)D19.(17丰一)DA 19.(17怀一)BCD 14.(17通一)C 19.(17东一)AC18.(17延一)BC 15.(17顺一)A 19.(17西一)AC 28.(17通一)C29.(17通一)AD 13.(17海一)C 15.(17东一)D 19.(17朝一)AB28.(17怀一)ABD 26.(17石一)BD五、规律及应用17.(17房一)AD 17.(17门一)AC 17.(17顺一)AD 17.(17通一)ACD18.(17密一)AB 25.(17平一)ABD 19.(17延一)BD一、热学概念辨析及现象识别及应用8.(17通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B.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6.(17朝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B.春暖花开时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16.(17朝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零摄氏度的冰具有内能B.我们不敢大口的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C.提高热机的效率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D.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16.(17房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18.(17门一)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B.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获得机械能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D.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教室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不停地运动16.(17密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B.固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走过加油站附近,闻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2316.(17平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B .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17.(17石一)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 .海边比沙漠昼夜温差小,原因是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C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 .高压锅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16.(17顺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 .雾霾弥漫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其内能却不一定增加D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17.(17西一)关于物体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B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D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16.(17延一)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B .在热水中滴入墨水,热水很快变色,属于扩散现象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36℃D .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热量,沙石比热容较小,其升高的温度比水多23.(17平一)图13所示的实验中,能直接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C .清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现象B .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D .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5年后互相渗入424.(17海一)关于图15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物体,主要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B .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表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C .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压缩冲程18.(17门一17怀一)关于图9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28.(17石一)关于图16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这是大气压的作用B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瓶中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C .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管内的乙醚温度升高D .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此冲程中有燃气的内能转换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甲乙丁丙图16ADC516.(17通一)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1)—(3)题。
(共6分)2017年的春天已如期而至,新的一年是农历丁酉年。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谐音为“吉”。
晋人王嘉《拾遗记》提及,早在帝尧时代,百姓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公鸡图形以镇宅驱灾的做法,可见,民间张贴大公鸡年画或大公鸡剪纸的习俗,__________(渊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__________(遐暇)思出来的瑞鸟。
鸡还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______________;“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1)文段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渊远流长案几.(jǐ)“及”的第一笔是B.源远流长案几.(jī)“及”的第一笔是丿C.遐思承载.(zǎi)“及”的第一笔是D.暇思承载.(zài)“及”的第一笔是丿(2)古诗词中鸡的意象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精神。
请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本试卷中所有已出现的诗句除外)(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酉年正月初一,恰逢小明的爷爷六十大寿。
小明要送给爷爷一副寿联,下面最适合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只填序号)2.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段资料,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完成(1)—(3)题。
(共6分)【资料】①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法国,各有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中西方的艺术殿堂被震撼了。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艺术巨擘虽非同年而生,却是同年而逝。
这是巧合,也是一种艺术奇观。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各自秉承了中西方文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盛而衰的人生际遇,使汤显祖用戏剧的形式描绘出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而由衰而盛的人生际遇,使莎士比亚阅尽世态炎凉,他的戏剧逼真地映现出惊世骇俗的现实世界。
②汤显祖剧本中纯口语式的道白与高度格律化的曲词交相呼应,精妙到难以言喻。
莎士比亚剧本中的道白则多以素体诗①形式呈现,其剧本往往由长达二三千行的诗行构成,这对剧本写作者是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难怪莎士比亚只好多采用素体诗形式,而非行行押韵了。
【注释】①素体诗: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诗不拘行数,不押韵。
(1)第①段中,文学常识和句子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2分)文学常识:_________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汤显祖重在写真莎士比亚重在写情B.莎士比亚重在写真汤显祖重在写情C.汤显祖重在写情莎士比亚重在写真D.莎士比亚重在写情汤显祖重在写真(3)请根据上面的资料或你的阅读积累,用“不但……,而且……”的句式,对汤显祖或莎士比亚进行点评,然后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2分)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剧节。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戏剧节中,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某一方面的戏剧知识。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而准备的材料。
请你帮他完善材料。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一幕幕戏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表达着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和悲欢离合)。
在我国,戏剧多称为戏曲,具有丰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百花园中瑰丽的奇葩。
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艺术于一炉,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戏剧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
【乙】北京的京剧雍容华贵,河南的豫剧高亢激越,江浙的越剧委婉悠扬,河北的评剧通俗亲切,安徽的黄梅戏淳朴流畅。
【丙】它们与其他各类剧种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横线上所选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弦.(xián)悲欢离合B.心弦.(xuán)悲欢离和C.心弦.(xián)悲欢离和D.心弦.(xuán)悲欢离合(2)有同学认为材料中应补入下面一句话:各剧种因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
你认为这句话应补在【甲】【乙】【丙】哪个位置上最为恰当?(2分)(3)结合文字内容,解释文中“奇葩”一词的意思。
(2分)答:2.戏剧节期间,同学们欣赏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亲身感受了戏剧的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戏剧欣赏水平,语文老师举办了东西方戏剧鉴赏讲座。
(1)讲座开始的时候,老师先让同学们补出下文横线上剧作家的名字。
(1分)《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1959年,中国现代戏剧家田汉到江西临川拜访汤显祖故居,作诗:“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
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
”他认为杜丽娘与朱丽叶不相上下,中国的汤显祖与英国的旗鼓相当。
(2)表述有误的一句是(2分)A.杜丽娘的唱词,把美好的青春比作姹紫嫣红的繁花和良辰美景。
B.《牡丹亭》中,以断井颓垣来表现凋零的青春,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情。
C.罗密欧巧妙地把天上星与朱丽叶眼睛互作替换,赞美了朱丽叶眼睛的明亮。
D.罗密欧把朱丽叶的眼睛比作朝阳的光辉,在太空大放光明,使灯光黯然失色。
3.戏剧节展演前,同学们准备在舞台两边张贴对联,在剧院门口张贴戏剧节招贴画。
(1)一位同学写好了上联,其他四位同学对了下联。
你看看哪句下联对得更好。
(2分)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下联:A.生旦净丑,演人演戏演古今 B.抑扬褒贬,评事评理评人生C.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 D.人间哀乐,人前人后人生里(2)在戏剧节招贴画征集活动中,下面两幅作品脱颖而出,请你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戏剧节特点的招贴画,并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2分)图一图二选择:理由:4.戏剧社同学排演课本剧《智取生辰纲》,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过黄泥冈,路遇卖酒的,众军士想买酒喝,被杨志阻止。
杨志说:“你们全不知路上的危险!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演员们对划线句子的重音处理产生了分歧,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2分)○1重音放在“多少”上○2重音放在“好汉”上○3重音放在“蒙汗药”上○4重音放在“麻翻”上选择:理由:1)-(2)题。
(共5分)丁酉之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我们惊奇地发现两馆都以“鸡”为题材,分别举办了“凤鸣朝阳”“金鸡唱晓”的主题展览。
陶俑、玉雕、瓷盘、青铜器、绘画等展品,让我们领略到金鸡或威武或温婉的风采。
站在韩美林先生的“百鸡迎春”画展前,我们仿佛听到作为光明使者、吉祥象征的金鸡,正鸣唱着最美妙的歌儿,召唤着我们步入温暖祥和的2017年!(1)参观展览后,请你从同学们书写的“金鸡报晓”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幅作为“博物馆之旅”手抄报的标题,并结合这幅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说明选择的理由。
(3分)你选择:第①幅书体:②理由:③(限4个字)(2)右图是韩美林先生创作的水墨鸡画,小组成员想在手抄报中用对联来表达观赏感受。
请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2分)雄姿威武迎春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闻鸡起舞事业兴B.清音嘹亮唤福临C.鸡唱曙光报吉祥D.莺歌燕舞贺新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6分)桃李生长.在春日里,也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
文人墨客由桃李花开时的①(生机轰然兴味盎然)联想到人的青春年华,从此青春有了一个花样美称“桃李年”。
而从《诗经》中的那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开始,“投桃报李”就成为了互相馈.赠、礼________(shàng)往来这一传统礼仪的形象表达。
同时,桃李花朵芬芳果实甜美,虽默默无言,但仍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树下因此被踩出一条小路来。
司马迁便借此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的美德。
当然,更②(鲜为人知广为人知)的是,桃李可以代指弟子门生。
白居易就曾用“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来表达对裴令公弟子满门的赞誉。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应填写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馈.赠guì“长”字的第一笔是:丿礼上往来B.馈.赠guì“长”字的第一笔是:一礼尚往来C.馈.赠kuì“长”字的第一笔是:丿礼尚往来D.馈.赠kuì“长”字的第一笔是:一礼上往来(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生机盎然鲜为人知B.生机盎然广为人知C.兴味盎然鲜为人知D.兴味盎然广为人知(3)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由此可知飞将军李广具有的特点是(2分)A.诚恳真挚,深得人心B.骁勇善射,战果丰硕C.弟子满门,德高望重D.智谋超群,意气风发1.明朝嘉靖四十一年,福建倭患严2.涨潮时横屿岛四周汪洋一片,3.戚继光勘察地形后,对众将说4.出征前,戚继光告诉将士们此役5.登岛作战开始。
戚继光让每个6.戚家军很快便登上了横屿岛,7.戚继光见倭寇扼守的是座木城,8.倭寇死伤大半,只有少数驾船9.平定倭寇后,戚继光班师回朝。
击败倭寇。
(2分)(2)结合连环画的相关内容,在第4幅画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以弱胜强B .破釜沉舟C .稳扎稳打D .各自为战(3)阅读连环画后,如果要引用一句诗来评价戚继光抗倭的功业,下面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文化价值。
1.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右边的这幅“浩然之气”匾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
请你欣赏匾额,完成(1)-(3)题。
(共6分)(1)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墨浓笔畅,笔力道劲有力。
B .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 .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D .四字道出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2)请你配合“浩然之气”匾,为文天祥祠内侧大门两侧的楹柱拟写一副楹联。
下联为“永剩丹心照古今”,下列最恰当的上联选项是(2分)A .河岳日星垂万世B .唯留正气参天地C .长荣青史壮乾坤D .报国文章尊李杜(3)看到匾额,你能联想到的关于“浩然之气”的诗句是什么?请写出连续的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