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生屯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棚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棚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棚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中,棚户区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居民长期居住在无法达到基本安全和卫生标准的房屋之中。
棚户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棚改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改造和拆除现有的棚户区,建设符合城市规划和居民需求的新居住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城市环境更加整洁美观。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棚户区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改造和建设新的居住区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2. 政策支持:政府将棚改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棚改项目提供支持。
政府提供的资金、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3. 技术可行性:棚户区改造项目需要借助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目前,建筑技术和设备已经相对成熟,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
4. 财务可行性:棚改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土地购置、建设拆除等环节。
通过项目的规模和销售收入,可以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并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
四、项目实施方案1. 规划设计: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居民需求,确定改造和建设的区域、居住类型和配套设施。
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投资者投资等方式,筹措项目的资金。
确保项目的资金供应和项目进展。
3. 工程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先拆后建、分批进行的方式,确保棚户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严格控制拆迁和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4. 后期运营:项目建设完成后,对新建的居住区进行管理和运营。
确保居住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满意度。
五、项目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动态。
有关项目建议书合集9篇

有关项目建议书合集9篇项目建议书篇1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富宁县里达镇1000亩标准化油茶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呈报单位:里达镇人x政府项目主管单位:富宁县林业局项目实施单位:里达镇人x政府建设地点:里达镇那坡、老寨、木领村建设规模:标准化油茶基地建设1000亩建设期限:1年,即20__年11月至20__年11月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22。
8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72万元,企业自筹50。
8万元。
经营管理模式及运作方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林农土地合股的经营模式。
基地的经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镇政府组织对基地经营管理进行邀标,由受邀标企业种植大户进行经营管理。
二、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臵里达镇位于富宁县西南腹地,距县城19km,地处东经105°30′—105°39′,北纬23°23′—23°35′之间,跨经度0°9′纬度0°2′。
东西长15。
8km,南北宽18。
8km,平均海拔1477m。
东接板仑乡,南连田蓬镇,西靠木央镇,北交新华镇,是富宁县通往田蓬口岸、麻栗坡、西畴及越南等地的重要门户。
(二)自然条件里达镇属乌蒙山之余脉,六昭山尾部,最高海拔1628m,最低海拔1100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15C,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年降雨量1213。
7mm,冬春干旱、夏秋洪涝,无霜期285天以上。
全镇总面积为190k㎡,有耕地面积20654亩,其中:水田7031亩,旱地13623亩,人均耕地0。
91亩,主产稻谷、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
实有宜林荒山37000亩,累计造林71448亩,其中:八角31944亩,油茶12484亩,茶叶4750亩,核桃__0亩,油桃1500亩,草果770亩,退耕护岸林7000亩。
全镇森林覆盖率33。
2%。
主要树种有:杉木、冬瓜、麻栗等,经济林果主要有八角、油茶、核桃等。
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一、总论二、市场预测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四、选址方案五、环境影响评价六、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七、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八、项目实施进度九、投资估算十、融资方案十一、财务评价十二、社会评价十三、风险分析十四、研究结论与建议十五、附图、附表十六、组员评价一、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城中村改造2、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是定远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亿,开发资质为一级。
公司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商品房销售、物业管理等。
公司实行规划、开发、管理、销售、服务一体化,一贯秉承"诚信、创新、合作、"的经营理念,开拓进取。
定远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的经营宗旨是:为客户创造生活--提供高质量的住宅产品和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创造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充分实现定远房地产集团的社会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定远集团人的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创造回报--以长远利益回报定远集团股东。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文件(2)国家及昆明市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3)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4)昆明市2009、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2000—2020年)(6)大白庙城中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7)房地产开发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8)《昆明市市区基准地价》(9)昆明市及项目周边地区市场调研和现场勘察资料(10)投资项目方签定的协议书或意向书(11)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12)其他有关依据资料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房地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发展房地产经济有利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现在房地产经济(尤其住宅经济)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房地产经济,可以拉动一系列行业发展。
开发公司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项目概述 (2)第二章项目所处的背景 (5)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第四章某某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与预测 (8)第五章建设该项目的相关分析 (9)第六章项目总体规划 (13)第八章项目投资估算 (19)第十章社会评价效应 (22)第十一章项目研讨结论 (22)某某县某某家属院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编制依据及项目概述1.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某某县总体规划》(2011-2015年);2)《某某县近期建设规划》;3)《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4)某某属院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2.所在地块的现况某某属院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某某交叉口西南角。
该地块用地面积**余亩, 现居住村民**余户, 人口***多人, 住房面积****平方米, 土地用途为国有土地原某某家属院, 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极差, 加上租房的外来人口增多, 管理难度较大, 严重影响了某某县县城面貌。
3.改造的总体方案为改善该片区住户的居住条件, 完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 进一步改变某某县整体面貌, 经全体住户会议讨论通过, 决定申请实施城中村项目改造。
计划由该片区代表牵头成立拆迁组, 将某某属院整体拆除, 遵循某某县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 依法报批报建, 建设居民小区并成立社区。
建成后的小区以优先安置该片区原住户为主, 剩余的部分住房可以对外出售。
4.城改项目的简介第二章项目所处的背景1.某某县情①基本县情某某县位于冀中南部。
是某某省进入某某东部的“东大门”。
②人文旅游某某县历史悠久, 史迹遗存荟萃, 地貌类型多样, 自然景观神奇瑰丽。
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壮丽的山河荟萃, 形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某某县经济发展状况①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以来, 某某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 抓住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等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 团结一心, 奋力拼搏, 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棚改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棚改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一、课题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棚改政策出台之初,虽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棚改工作,提高其实施效果,有必要对棚改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棚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棚改政策的落实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棚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棚改项目的政策依据、背景情况、实施过程等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棚改项目的具体情况。
四、研究内容1.棚改政策的背景及意义分析2.棚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3.棚改项目实施路径探讨4.棚改项目的效果评估五、研究成果1. 棚改政策的背景及意义分析棚改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推动城市更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棚户区住房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需要通过改造改善。
棚改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 棚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进行棚改项目可行性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来源、项目规划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良好的配合,才能确保棚改项目的顺利推进。
同时,需要考虑棚户区居民的意愿和利益,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3. 棚改项目实施路径探讨在实施棚改项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包括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民主决策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让棚改项目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棚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4. 棚改项目的效果评估在完成棚改项目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居住环境改善程度、居民满意度等。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棚改项目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棚改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棚改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棚户区的问题日益凸显。
棚改工作是当前我国城市更新改造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棚户区进行改造,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形象,还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因此,对于棚改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某城市棚改区项目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从项目的背景和现状、项目的市场分析、项目的技术可行性、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项目的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为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一、项目背景和现状1.1 项目背景某城市棚改区项目位于该市中心城区,总面积约为1000亩,主要是对现有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和提升。
该项目旨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1.2 项目现状目前该城市的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居住条件较差,建筑老化严重,安全隐患大。
对这些棚户区进行改造,将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的市场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品质住宅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通过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开发出品质住宅,将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2.2 竞争对手分析在该城市,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开始对棚改区进行改造和开发,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因此,在项目进行中,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动态进行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三、项目的技术可行性3.1 技术可行性分析在项目进行中,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包括对现有建筑的改造、新建建筑的技术方案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3.2 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进行中,需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确保项目的建设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项目的经济效益4.1 投资回报分析通过对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市场预期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项目的预期投资回报率,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棚户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棚户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棚户区问题日益突出。
棚户区是指城市中存在的违法建设和非法居住,包括违章建筑、自建房、无证房等。
棚户区的存在不仅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城市功能的完善,还对居民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报告对某城市的棚户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旨在探讨棚户区改造的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案,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2. 项目位置:某城市某区3. 项目规模:约1000亩4. 项目内容: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包括拆除违法建筑、改善居住环境、新增公共设施等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城市环境改善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住环境成为民生领域的重要问题,政府需要积极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同时,居民也逐渐意识到良好的居住环境对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 技术可行性棚户区改造项目需要依托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设施,包括拆除设备、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等。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资源,可以满足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技术要求。
3. 经济可行性从经济角度来看,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改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劳动力等,这将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将提高城市的房地产价值,改善周边环境,减少治安隐患,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从长远来看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社会可行性在社会层面上,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政府对城市环境改善和民生保障的一项积极措施,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周边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同时,改造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和产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从而赢得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棚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棚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棚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棚改项目是指对城市中原有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和提升的项目,旨在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增加城市的居住供应,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本报告将对棚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旨在评估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实施。
二、市场需求分析1. “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差,需要改善生活环境。
2. 城市居住供应不足,需要增加住房供应。
3. 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需要改善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
三、项目规划和内容1. 棚改项目应统筹规划,确定改造区域、改造方式和改造标准。
2. 改造内容包括拆除旧楼、修建新楼、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等。
3. 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四、项目可行性评估1. 技术可行性:- 棚改项目已有成功案例,技术上可行。
- 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建设技术成熟,可实施。
2. 经济可行性:- 棚改项目可以提高改造区域的整体房价,增加土地和房地产税收。
- 棚改项目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 棚改项目的投资收益周期较长,需要谨慎评估投资回报。
3. 环境可行性:- 棚改项目可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 棚改项目需注重生态环保,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五、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 棚改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和时间进度需要把控。
- 棚改项目可能会遇到土地纠纷和征收问题,需要政府提供辅助和协调。
2. 经济风险:- 棚改项目的投资规模庞大,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需要谨慎考虑。
- 棚改项目需要保障改造区域居民的合理福利,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
3. 政策风险:-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是棚改项目成功的关键,政策变动可能会对项目造成影响。
六、总结与建议棚改项目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工程,对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增加城市的居住供应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棚改项目面临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多项风险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项目1.1.2项目单位项目承办单位:卫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建设单位:省繁强房地产开发1.1.3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卫州路以南,友谊路以西,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东及太公路以南,翟阳路以东,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以西区域。
地块一位于劳动路以南,太公路以北,劳动路以南,胜利路以东,学院路以西。
地块二位于卫州路以南,胜利路以东,劳动路以北,学院路以西。
地块三位于卫州路以南,学院路以东,劳动路以北,友谊路以西。
1.2报告编制单位可研编制单位:达华工程管理(集团)资格证书号:工咨甲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中央1号文;4、国家、省、卫辉市关于土地征用、拆迁、出让等方面的法规或文件;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6、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4 研究围与编制容受卫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围和深度的规定,我公司编制完成了《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主要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容、建设方案、公用工程、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环境保护、节能、项目组织与实施、项目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初步的指导性建议和依据。
1.5 项目概况1.5.1建设规模与容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167.75亩,拆迁建筑面积320000m2,涉及住户1568户,共5486人。
安置房占地面积共计15334.1m2(约合230亩),安置房建筑面积共计352000 m2,共可居住2473户,容纳7912人。
1.5.2建设期限根据项目规模、项目承办单位能力和资金情况,该项目安置区建设期限拟定为3年。
1.5.3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71928.8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6470.92 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182.52万元,基本预备费3105.18万元,拆迁补偿费2451.2万元,建设期利息6720.00 万元。
资金筹措:承办单位自筹15928.83万元,占总投资的22.1%;银行贷款56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7.9%。
1.6 结论与建议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积极扩大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总的产业政策原则,符合国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的思路,符合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精神,符合卫辉市发展的实际需要。
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且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尽快落实资金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项目大力支持,以加快项目的实施进程,争取早日给社会带来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为进一步扩大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央出台了十项扩大需的措施。
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
加快城中村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城中村改造问题,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居有其所”。
落实好对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
实施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等相关减免政策,促进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加快住房二级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门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继续落实对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税费优惠政策,主要以实物方式,结合发放租赁补贴,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配合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原城市群战略,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良好效果。
卫辉作为中原城市,只有把卫辉市中心真正建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发展合力上的互补、互动、互推。
卫辉市中心的发展在卫辉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它将成为卫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其次,它将成为卫辉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带动卫辉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第三,它将成为卫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试验区,按照城市现代化、工业新型化、环境优美、文化发展的要求来推进建设。
第四,它将成为卫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强磁场,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企业到卫辉来。
因此,本工程是有力配合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需要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现象,同时对住房需求的旺盛、地方政府追求高额的土地租金收益、房产开发成本提高等因素推动了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虽然达到了28平方(米),但是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当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还有1000多万户,约占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5.5%,存在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仍然有1000万户。
“住房难和买方难”是这部分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好该问题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为此,必须将这部分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而城中村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城中村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经过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通过城中村改造,能够使多数普通群众告别城中村搬迁上楼,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因此,项目的建设是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需要。
2.2.3项目建设是加快卫辉市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卫辉市政府根据区域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卫辉市产业优势,准确定位产业布局,切实加强对卫辉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因地域和发展战略的因素,卫辉市城中村理所当然地成为卫辉市城市改造战役的桥头堡和主战场。
因此,实施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是加快卫辉市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2.2.4项目建设是全面提高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绝大部分已脱离农业,转向其它产业,但这些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缺乏,许多人仅仅依托出租房屋的租金和社区集体的福利生活,缺乏其它正常劳动收入。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改革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从根本上解决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的出路问题,把他们统筹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之中,提升和改善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文明社区,推动他们融入城市文明,进而从根本上、长久地保障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的利益。
因此,该项目是全面提高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生活质量的的需要。
2.2.5项目建设是提高卫辉市城市形象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卫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卫辉市的各种建筑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片又一片区域呈现出新容貌,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仍旧比较破旧,严重影响了卫辉市的城市新形象,卫辉市贺生屯就是其中之一。
卫辉市贺生屯的建筑物大部分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造,已经破旧不堪,并且那些建筑参差不齐、坐落无序,浪费了很多建设用地,严重影响了卫辉市的新形象。
卫辉市正通过加大力度开展城中村改造,加快村庄向城市社区、村民向居民转变,这样不仅整合了资源,又建设了和谐、统一的生态城市。
因此,该项目是提升卫辉市城市形象的需要。
综上,实施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顺应了卫辉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加快卫辉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全面提高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卫辉市城市形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容3.1 项目建设规模与容该项目拆迁区面积1167.75亩,拆迁建筑面积320000m2,涉及住户1568户,共5486人。
安置房占地面积共计153334.1m2(约合230亩),其余937.75亩土地出让。
安置房建筑面积共计352000 m2,共可居住2473户,容纳7912人。
3.2 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该项目安置区占用3个地块,各地块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3-1、3-2、3-3。
三个地块中住宅部分为本项目安置区建设容,不包含其余容。
地块一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1注:本表中住宅建筑面积101432m2为本地块安置房,可居住户数855户,容纳人口2736人。
地块二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2注:本表中住宅建筑面积109184m2为本地块安置房,可居住户数930户,容纳人口2976人。
地块三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注:本表中住宅建筑面积203048m2中的141384m2(占地54.29亩)为本地块安房,可安置户数688户,容纳人口2200人。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该项目建设选址位于卫辉市卫州路以南,友谊路以西,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东及太公路以南,翟阳路以东,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以西区域。
项目区周边建设条件良好,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宜项目建设。
卫辉市地处省北部、太行麓,古黄岸,属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市境位于北纬35°19′—35°42′,东经113°51′—114°19′之间。
卫辉是中国财神之乡、省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自西汉高祖二年设置汲县,先后为州治、路治、府治和道治,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卫辉市东连浚县,西靠辉县,南临延津,北接淇县,西北和林州接壤,西南与市市区、县毗邻,素有“十省、北拱神京”之称。
卫辉市现辖13个乡镇、342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49万;版图略呈靴形,东南部宽,西北部窄,南北长大约43.0公里,东西长大约35.0公里,区域面积868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为258、158、45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居八县(市、区)之首。
4.2项目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卫辉市属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446.9小时,年均降水量576.5毫米,无霜期20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