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纪录片文献综述
体育文献综述2000字

体育文献综述2000字1前言我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查找有关文献,共搜集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资料二十几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
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1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文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
”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
”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
2.2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文中表明:“高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3.1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3.2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事业来认定规程》。
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4.1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一文中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
关于体育学科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体育学科的文献综述范文一、引言。
体育可不只是在操场上跑跑步、投投篮那么简单哦。
体育学科那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奥秘的领域呢。
为了好好探究一下这个学科,咱就来做个文献综述,看看各路大神都对体育学科研究出了啥好玩的东西。
二、体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体育的起源。
体育的历史那可老长了。
在古代,体育就像是人们生活中的调味料。
古希腊人就超爱体育,他们搞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时候的运动员就跟现在的明星似的,大家都可崇拜了。
那些光着膀子跑步、扔铁饼的古希腊帅哥,其实也是在展示他们城邦的实力和文化。
咱中国古代也有不少体育项目呢,像蹴鞠,那就是古代版的足球啊。
还有射箭、武术,这些项目可不光是为了强身健体,还跟军事训练、礼仪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射箭,在古代那可是君子六艺之一,讲究的是礼仪和技艺的完美结合。
# (二)近现代体育学科的发展。
到了近现代,体育就开始慢慢从民间游戏和军事训练向一门独立的学科转变了。
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锻炼变得更加重要了。
学校里开始设置体育课程,体育学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像顾拜旦先生复兴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可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的重启,更是推动了全球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体育学科的发展。
各种体育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制定规则、组织比赛、培养运动员,体育学科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
三、体育学科的研究内容。
# (一)体育教育。
1. 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校里,体育教育就像给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一股活力源泉。
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不仅身体倍儿棒,而且在学习上也更有专注力和创造力。
体育课堂上的各种运动项目,能让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就像打篮球的时候,大家得互相传球、配合才能得分。
而且,体育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在比赛中知道怎么努力去争取胜利,同时又能接受失败。
这就像人生一样,有起有落嘛。
2. 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那体育老师该怎么教呢?这也是个大学问。
体育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体育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可以参考如下参考答案:
近几十年来,体育文献研究范围及其呈现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局限于
作者的个人主观意义,而是在其实践的基础上,以适当的理论及其实践支持,探讨现象的规律性和关联性,而深化它的功能。
因此,如何采用正确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来论述体育文献,对于深入研究体育文献成果,及其对体育发展与活动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运动、运动传播和运动强身等体育活动与文献,呈现出一个特定的价值体系,会因文化背景、科学研究和传播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的优势。
此外,还存在对多元文化的反应、拓展新运动空间的发掘和运动性别能力及社会化差异的考量等特殊特色。
针对以上特征,围绕体育活动及其文献研究,采用集中研究视角,将重点放在
行为理论、传播理论、实践理论等方面,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体育文献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探讨体育文献系统的发展规律、实践认知的渠道形成以及文献的技术性特征,从而实现它有效的促进作用,为体育发展提供优质资源和指导性支持。
关于体育学科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体育学科的文献综述范文体育,那可是个超有趣又超有活力的领域。
从古代奥运会的诞生到现代各种酷炫的体育赛事,体育学科一直在不断发展,涵盖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一、体育的历史与文化方面。
在研究体育的历史文献里,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
好多资料都显示,体育从古代开始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活动。
比如说古希腊,那时候的奥运会可不仅仅是为了争个第一,它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是对人体美、力量和竞技精神的一种崇拜。
古代的体育项目,像赛跑、掷铁饼等,都是古希腊人展示自身素质和荣耀家族、城邦的方式。
这种把体育和文化紧密相连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再看咱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是博大精深。
像武术,那可不仅仅是打架的功夫,里面包含着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养生之道。
太极拳讲究的以柔克刚,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中的体现。
从这些文献中能深刻感受到,体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体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这可是体育学科绕不开的话题。
大量的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就像魔法一样神奇。
从身体机能方面来说,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让我们的心脏像一个更强劲的发动机,肺部能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
那些经常运动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得多。
而且运动对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就像给房子加固一样,让我们的身体更结实。
在心理健康方面,体育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当我们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东西,这可是天然的“快乐激素”。
很多有压力或者情绪低落的人,在进行体育活动后都会感觉心情变好。
文献里还提到,团队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还能提高人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体育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
学校里的体育教育,那可是关系到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大事。
不少文献强调,体育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里,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他们的一生健康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体育)

文献综述(体育)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外在功能,对社会保持健康和积极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中,呼吁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声音不断发出。
研究者们似乎普遍认同,参与体育运动对健康有益,可以帮助降低因静坐不动而引起的慢性疾病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
近年来,许多关于参与体育运动的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个人的身心和精神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Wrisberg, G., & Lambrecht, J.(2018)发表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心理健康,提高情绪、认知能力和免疫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人类获得了更多的健康和身心福利,比如减轻年龄相关病变,提高社会技能和社会参与度,减少孤独感和改善生活质量。
利用体育运动,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压力,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
Almeida, C., Correia, C., & Macedo, B. (2017)的研究证实,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例如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对精神健康也有益。
他们研究了一组运动者,发现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一组非运动者,证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不良心态,增强免疫力。
他们认为,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压力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抵抗精神紊乱,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Killgore和Hastings(2017)的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加心肺功能,缓解情绪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他们发现,体育运动也能够改善年老体质、预防癌症活动百岁老人的心脏病症。
此外,他们认为运动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
他们发现,学生经过定期的体育运动干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的下降。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获得许多健康和福利,无论是身体上、心理上、或是情绪上,都可以得到改善。
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理健康、减轻压力,并减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健身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健身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健身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健身是一种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就近年来发表的与健身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健身对健康的影响和健身的实践方法。
1. 概述
健身是指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达到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健身不仅是运动员、健美爱好者、专业教练的选择,也成为普通人保持健康的一种常见方式。
2. 健身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量的健身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预防许多慢性疾病,并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而过度的运动可能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如运动伤害、过度疲劳等。
3. 健身的实践方法
健身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普拉提等。
不同的健身方式有不同的健身效果和适用人群,因此选择合适的健身方式很重要。
此外,健身前的热身和健身后的拉伸也非常重要,
能有效减少运动伤害和疲劳。
4. 健身的推广和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加大了对健身活动的支持和投入,如建设多功能健身房、组织健身比赛等,以推广和发展健身运动。
综上所述,健身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健身方式并合理实践,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运动赛事文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1500字

运动赛事文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1500字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全球性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将进一步在世界广阔范围内更迅速普及发展提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比赛的人文氛围全面提高篮球运动由于自身的本体性特点、规律和功能,使它充满活力。
为此,新世纪大众性篮球运动将进一步在全球普及,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社会文化和民众健身强体、修德养身的工具和手段。
而这种运动性人文、文化色彩的氛围将不断的深化为社会特殊人文景观和人们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
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社区和工矿企业的篮球运动开展将日益广泛,热爱篮球运动的各界人士将进一步支持推广篮球运动。
(二)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篮球运动的增智、健身、教育、宣传、社交功能越来越被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领导认同,积极开展学校篮球运动将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健身水平、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修养品行、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意识的特殊教育形式。
各种形式的业余篮球俱乐部将成为校园生活地一种基本社团组织。
未来优秀运动幼苗将由此启蒙和得到发展。
(三)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扩展,商业化气息加强,观赏性加浓职业篮球比赛的竞技水平的技艺化,进一步产生了特殊社会性魅力和经济效益,促使新世纪职业篮球俱乐部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立,职业性竞赛的商业化行为将日益在规范中完善法治经营,逐步形成一种新兴产业。
随之现存的国际性和各国的篮球组织形式迟早会有新的组合,竞赛的规则、竞赛的制度与方法的不断变革势在必行,以适应人们观赏、健身和发展科、艺化篮球竞技运动的需要。
(四)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现代科技对篮球运动的渗透,使传统篮球观念,篮球理论、技术、战术和体能水平与训练手段将有新的创新和要求。
实践训练手段将更科学化,多元科技将与训练比赛实践相结合,形成篮球观念的新转变,新的理论观点将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战术不断产生,新的竞赛制度不断完善,新的规则再充实、再发展,从而形成从篮球理论到篮球实践内容的新结构、新体系。
体育纪录片文献综述

体育纪录片文献综述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体育纪录片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大型纪录片《体育的力量》为例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姓名:吴对体育纪录片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大型纪录片《体育的力量》为例1、前言我国的体育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自媒体平台的迅速普及,人们获得影像资料的途径也愈发便捷与多元,体育纪录片以其特定的主题以及影像表现形式愈发深刻地影像着现代社会的体育文化。
本文以大型体育纪录片《体育的力量》为具体研究个案,探索体育纪录片对于当代体育文化传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体育纪录片的关注对象、镜头语言及对社会各领域体育文化的表达方式与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体育纪录片通过以故事传播体育文化,以人物传承体育精神,以镜头记录体育发展,影响着体育文化的传播,实现满足观众的情感与审美需求、面向大众传播体育文化中的不足之处,记录对象狭隘、表达方式单一、精英化方式制作都影响了其传播体育文化的效果,并提出扩展纪录片选题对象、探索新的创作手法、采取大众化的策略等建议。
关键词:体育纪录片;《体育的力量》;文化传播2、研究历史周欢在《真实:纪录电影的基石》一文中,首先提出纪录片是电影艺术最早的前身,尽管由于其微薄的经济效益而无法在日益兴起的商业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纪录片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它在记录生活、还原生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单万里在其《先驱者的足迹—记录早期的记录电影大师》一文中,对罗伯特·弗拉哈迪、约翰·格里尔逊以及吉加·维尔托夫等着名纪录片导演的个人经历及其所指导的纪录片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纪录片的现状,提出了不少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文中,单万里首先肯定了纪录电影的积极价值,他认为无论从电影发展的历史方面而言还是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而言,纪录片都堪称是电影王国中的半壁江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纪录片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大型纪录片《体育的力量》为例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学号:**********
姓名:吴*
体育纪录片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
—以大型纪录片《体育的力量》为例
1、前言
我国的体育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自媒体平台的迅速普及,人们获得影像资料的途径也愈发便捷与多元,体育纪录片以其特定的主题以及影像表现形式愈发深刻地影像着现代社会的体育文化。
本文以大型体育纪录片《体育的力量》为具体研究个案,探索体育纪录片对于当代体育文化传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体育纪录片的关注对象、镜头语言及对社会各领域体育文化的表达方式与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体育纪录片通过以故事传播体育文化,以人物传承体育精神,以镜头记录体育发展,影响着体育文化的传播,实现满足观众的情感与审美需求、面向大众传播体育文化中的不足之处,记录对象狭隘、表达方式单一、精英化方式制作都影响了其传播体育文化的效果,并提出扩展纪录片选题对象、探索新的创作手法、采取大众化的策略等建议。
关键词:体育纪录片;《体育的力量》;文化传播
2、研究历史
周欢在《真实:纪录电影的基石》一文中,首先提出纪录片是电影艺术最早的前身,尽管由于其微薄的经济效益而无法在日益兴起的商业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纪录片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意义,它在记录生活、还原生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单万里在其《先驱者的足迹—记录早期的记录电影大师》一文中,对罗伯特·弗拉哈迪、约翰·格里尔逊以及吉加·维尔托夫等著名纪录片导演的个人经历及其所指导的纪录片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纪录片的现状,提出了不少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文中,单万里首先肯定了纪录电影的积极价值,他认为无论从电影发展的历史方面而言还是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而言,纪录片都堪称是电影王国中的半壁江山。
在郭讲用的论文《从体育人间看体育纪录片》一文中,首先整合梳理了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历史并作出如下总结:“体育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弘扬体育精神,促进我国民众参与锻炼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然而我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其相关研究仍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
我国第一个电视体育纪录片的播出始于1996年,中央电视台所播出的《世界体育报道》也为我国电视体育纪录片事业的发展拉开了帷幕”。
3、现状分析
对国外体育记录片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的文献仅有一篇《外国体育纪录片的历史回顾》,足以见得我们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不足,尽管有北京奥运的带动,但也只有一篇对大型体育纪录片《筑梦2008》的研究作品发表出来。
可以说体育纪录片这块平地任然处于蛮荒状态,尚待学界人士的努力开垦,没有理论的指导和批判,我国的体育纪录片制播事业是不能得以良性发展的。
关于我国体育纪录片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有学者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探讨,提出我国目前的电视体育纪录片在选题、拍摄手法、体育精神传达等方面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体育电视纪录片的题材种类、促进其继续质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
4、趋势预测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可见,纪录片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
对体育纪录片而言,通过文化传播让受众关心了解进而审视中国的体育文明,传递中国意识形态,注重美学效应与文化资源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体育日益走进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体育纪录片在记录和反映不同的内容时,按照体育的类型对社会各领域的体育文化进行反映与展现。
体育纪录片应全面扩展选题对象。
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手法、采取大众化的策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5、结论建议
体育纪录片对体育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三点,分别是满足观众的情感与审美需求;面向大众传播体育精神;鼓励大众参与体育锻炼。
与此同时,体育纪录片对体育文化传播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记录对象狭隘削弱了影片传播范围;表达方式单一减弱了受众观赏兴趣;精英化制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纪录片大众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和社会文化的日益蓬勃,体育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体育纪录片作为一种新闻呈现方式,对于反映我国体育事业丰硕成果,激发全民体育精神,倡导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价值传播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比,我国体育纪录片仍有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重点关注和提升。
可从扩展纪录片选题对象、探索新的创作手法、采取大众化的策略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6、参考文献
[1]王黎燕.《体育的力量》:为体育精神:“画像”[J].中国电视,2015,12:68-72.
[2]杨恩东.论人类学纪录片中的文化反思及其传播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孙婧.论网络视频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2.
[4]曾建辉.体育纪录片界定解析[J].新闻窗,2009,02:118-119.
[5]裴申燕.纪录片传播文化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9.
[6]魏少为.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状况及发展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顾荡,单万里.北京奥运会筹备过程实录:与顾琦谈奥运纪录片《筑梦2005》.
[8]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9]周鼎.新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程[J].当代电影,2008,07:38-41.
[10]彭晖.纪录片在体育节目中的地位.新闻前哨,2002,06.
[11]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06.
[12]周欢.真实:纪录电影的基石[J].电影艺术,1991,06: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