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七次试题

合集下载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一地理周考(第7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一地理周考(第7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一地理周考(第7次)试题时量:30分钟分值:50分命题人:罗瑾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都要写在答卷上。

一、选择题(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不包含地壳2、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B.全球地壳的厚度均匀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3、岩石圈的下界在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4、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A.只有左右前后摇晃 B.先左右前后摇晃,后上下颠簸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 D.只有上下颠簸5、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6、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7、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为A.17千米B.33千米 C.6千米 D.60~70千米二、综合题(3个小题。

每空2分。

共36分)8、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

(2)A层富含氧、硅和______等化学元素,B层富含氧、硅和______等化学元素。

(3)________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________,B__________。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_______(写名称)不连续界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三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三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三次)试题班级_________ 班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计分______________ 将选择题答案填入末页的表格内。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5分×10 =50分〕甲、乙两城镇位于成都左近。

8月7日,一辆旅游大巴从乙城镇左近上高速开往甲城镇方向。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北京时间12:10,旅游大巴上的游客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

据此判别此时旅游大巴行驶的路段为A.1路段B.2路段C.3路段D.4路段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相关于乙城镇的高度能够为A.158米B.420米C.289米D.535米3.该日假定山区某人看到日落时太阳在正西方向,那么他最能够位于图中A.RB.LC.KD.P以下图为〝极冰消融后某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剖析图〞。

读图,回答4~5题。

4.该岛屿A.地势周围高,中部低B.受暖流影响,气候温凉C.热带草原面积广阔D.河流短小,水能丰厚5.依据该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可以推断A.①处较②处坡度小B.②处有该岛面积最大的沼泽C.M河径流时节变化大D.冰川腐蚀招致N处海岸线迂回图1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

读图回答6~8题。

6.甲处水井的水面离空中的距离能够为A.1.5米B.2.5米C.7.5米D.8.5米7.从图1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效果是A.地下水开采过度B.地下水污染严重C.有盐碱化趋向D.有荒漠化趋向8.甲地环境效果出现的时间能够是A.4~5月B.6~7月C.7~8月D.12~1读我国大陆局部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9~10题。

10.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区分是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11.假定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古登堡面二、综合题〔共50分〕读一年内抵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纬向散布表示图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表,回答以下效果。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11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11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11次)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

将答案填写在末页的表格内,否那么不计分〕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表示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判别,影响该地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最能够是A .人口的老龄化B .婚姻家庭C .政治要素D .经济要素 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迁移缘由有清楚相关性的是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 .乙、丁国际上普通把人口担负系数≤50%称为〝人口时机窗口〞期,一个国度或地域的〝人口时机窗口〞开启时期,是经济快速开展的时期。

人口担负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读我国某市2021年人口统计数据图,回答3-4题。

0-14岁15-64岁65岁以上10 20 30 40 50 60 70 80 〔%〕3.该市人口担负系数约是A .33.8%B .66.8%C .22.3%D .48% 4.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该市开展能够发生的影响,正确的选项是①休息力供应充足 ②吸引人口少量迁入 ③延缓经济开展速度 ④社会养老担负逐渐减轻A .④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以下图是某兴旺国度A 国和某开展中国度B 国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口构成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A 国和B 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1937~2021年,B 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向 B .1961~2021年,A 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向 C .2021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 .2021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6.1980~2021年,B 国产业人口数质变化最小的是A .农业B .工业C .商业D .旅游业以下图为1950~2021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进程。

依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进程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1950~2021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 .1990~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流域内各点的水量汇流速度和汇流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九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九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九次)试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末页的表格内,否则不计分)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9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9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9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

下图示意1950~2019年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及其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变化。

读图完成4~5各题。

4.中国大陆沿海岸线总长度减少最明显的时段为A.1960~1970年B.1970~1980年C.1980~1990年D.1990~2019年5.导致自然岸线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海水侵蚀增强C.海湾岸线开发D.流域植被破坏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B.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向斜谷地内力作用D.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7.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陡崖的垂直高度可能是1190米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19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下列8~10题。

8.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 B. 3~6月 C. 6~9月 D. 9~12月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八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八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八次)试题第 2 页第 3 页7.该湖泊可能位于A.松花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中下游D.塔里木河流域8.图甲显示的时段最有可能是A.1~3月B.4~6月C.6~8月D.8~10月9.水利枢纽对该湖泊的调度作用表现为A.降低枯水期水流速度B.减小蓄水期对湖盆的侵蚀C.使水位变化趋于平稳D.改变了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0小题。

10.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B.等温线的数值②大于①C.洋流流向与虚线弯曲方向一致D.等温线弯曲受暖流影响二、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区域已达6万多平方公里,占华北平原面积的近一半,北京、天津、沧州等地沉降最严重。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沧州大约沉降了2.4米。

材料二天津市地面下沉,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及塘沽海平面变化关系图(下图)。

材料三北京和伦敦各月降水量表(单位: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北京 2.6 7.7 9.1 22.4 26.1 70.4 196.6243.563.9 21.1 7.9 1.6672.9伦敦51.9 34 42 45.2 47.2 53 38.3 47.3 56.9 61.5 52.3 54 583. 6(1)根据材料二可知:天津市1950—2019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地面沉降比伦敦严重,根据材料三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五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五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五次)试题常德市七中2019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五次)试题大气的运动班级姓名一、选择题(50分)下图表示1961—2019年青藏高原降雨量、降雪量、雪雨比的年际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对50多年来青藏高原的降雨量、降雪量、雪雨比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①降雨量持续增加②降雪量呈下降趋势③雪雨比年际变化幅度持续减小④雪雨比最大值出现在1975年前后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雪雨比的变化会影响到地表反射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

一般来说()A.雪雨比下降,即降雪量减少,冰川表面反射率减少,冰川消融减缓B.雪雨比下降,即降雪量增多,冰川表面反射率增加,冰川消融加速C.雪雨比上升,即降雪量减少,冰川表面反射率减少,冰川消融加速D.雪雨比上升,即降雪量增多,冰川表面反射率增加,冰川消融减缓〚2019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14 ℃。

图1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5题。

3.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4.19日夜间至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5.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2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A.增强大气逆辐射B.阻挡地面辐射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980—2019年年平均电线积冰日数分布。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五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五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9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五次)试题大气的运动班级姓名一、选择题(50分)下图表示1961—2019年青藏高原降雨量、降雪量、雪雨比的年际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对50多年来青藏高原的降雨量、降雪量、雪雨比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①降雨量持续增加②降雪量呈下降趋势③雪雨比年际变化幅度持续减小④雪雨比最大值出现在1975年前后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雪雨比的变化会影响到地表反射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

一般来说()A.雪雨比下降,即降雪量减少,冰川表面反射率减少,冰川消融减缓B.雪雨比下降,即降雪量增多,冰川表面反射率增加,冰川消融加速C.雪雨比上升,即降雪量减少,冰川表面反射率减少,冰川消融加速D.雪雨比上升,即降雪量增多,冰川表面反射率增加,冰川消融减缓〚2019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14℃。

图1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5题。

3.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4.19日夜间至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5.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2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A.增强大气逆辐射B.阻挡地面辐射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980—2019年年平均电线积冰日数分布。

读图,完成第8~9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一地理周考(第9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一地理周考(第9次)试题

常德市七中2018年下期高一地理周考(第9次)试题时量:30分钟 分值:50分 命题人:罗 瑾__________班 班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共4道题。

每空2分,共50分) 将答案直接写在问卷上。

1.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西320公里处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了8.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这次地震发生在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位于__________地震带。

(2)图例甲、乙表示板块边界类型,甲是____________边界(“生长”、“消亡”)。

从图上可见,这种边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大洋、大陆)中部。

(3)图中丙国是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很少的国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是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位于_______板块。

(5)冰岛多火山和地热资源,因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 _______边界(“生长”、“消亡”)。

2、读下左图回答问题:(8分)⑴图中A 、B 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是 (填字母)。

⑵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②是 ;④是软流层;①+②+③甲 乙 智利地震丙合称为;C是。

3.读上右图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8分)(1) 图中地震波F是_________;图中界面A是 ____ 。

(2) 在A界面地震波速变化情况: ______________ ;在B界面纵波波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市七中2019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七次)试题
一、选择题(将答案填写在末页的表格内,否则不计分)
1.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2-4题。

2.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4.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读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及近地面与600米
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处风向可能为西北风②b处盛行上升气流
③甲处气压低于乙处④丙处气压高于丁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若图为该地区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M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②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N地
③城市绿化带应建在距市中心16千米以外④火电厂宜建在距市中心16千米以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9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页 1 第
.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7 .丁.丙 DA.甲 B.乙
C .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8 .阴,东北风.晴,东南风 D.阴,西北风C.晴,西南风A B对应的海cb、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
题。

米。

读图完成9~10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①、②、③、④沿线坡度最平缓
的是9 D.④C.③BA.①.②
流动P.降落到点的雨水会向________10 .北方C.西南方 B A.南方.东南方D 二、综合题分)下图为串联欧、亚、北美三洲的铁路规划示意图,白令海峡海底隧道示意图,3411.(诺姆、乌厄连气候统计图。

与诺姆相比,乌厄连的气温有何特点?解释原因。

(1) (2)比较诺姆和乌厄连两地降水差异,并解释原因。

(16分)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2.。

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A(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与B中低压中心是,B 。

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AB、C________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2) 间的热力环
流示意图。

ABAB(3)下左图为沿作的剖面图,完成页 2 第
A、B、A′、B′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B、A′、B′的气温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右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所受的力。

(5)
1 2 3 4 5 6 7 8 9 10
常德市七中2019年下期高三地理周考(第七次)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1-5.ABCDD 6-10.CACAD
二、综合题
11.(32分)
(1)特点:(与诺姆相比,乌厄连)全年气温更低(2分);气温年较差更大(2分)。

成因:(与诺姆相比,乌厄连)纬度更高,年太阳辐射总量更少(2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季节变化更大(2分),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更大(2分)。

(2)差异:年降水量乌厄连多于诺姆(2分);降水季节变化乌厄连小于诺姆(2分)。

原因:乌厄连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气流影响(2分),而诺姆主导风向为离岸风(2分),故年降水量乌厄连多于诺姆;夏季盛行西南风(2分),乌厄连地形平坦(2分),海岸线大致与西南风平行(2分),诺姆位于山前迎风地带(2分),降水乌厄连略少于诺姆;其他季节诺姆吹离岸风(2分),且为山地背风坡(2分),而乌厄连受海洋气流影响明显(2分),降水乌厄连多于诺姆。

12.(18分)
(1)B(2分)C(2分)(2)B(2分)(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3分)
A>B>B′>A′(2分)
B>A>B′>A′(2分)
(4)B(2分)(5)如右图(3分)
页 3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