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潜意识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深度心理学)!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深度心理学)01潜意识决定命运,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个慎重的人生抉择,一段关系的开始和结束;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又将到达怎样的高度……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内在潜意识推动的结果。
比如:性格枷锁难以冲破我们对一件“自以为做不到”的事,比如社交、恋爱,总会拿“性格不合适”当借口。
其实是潜意识里有太多限制性信念,让自己无法挣脱,控制了自己。
亲密关系总在重复有的人会不断在亲密关系里闹矛盾、证明爱,然后失望,甚至反复爱上同一类人。
其实是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然后反复去寻求一种自以为是的“认可”。
情绪困扰恶性循环很多人常常会间歇性感到莫名的空虚、烦躁或抑郁,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是敏感的潜意识在提醒你多关注自己。
财富瓶颈无法打开人人都想赚到很多钱,但是很多人潜意识里却习惯了自己是个“穷人”,不值得也不相信自己能拥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潜意识就要把自己弄得很累才会有存在感,导致又累又穷。
原生家庭延续悲剧明明想要跟孩子好好沟通,但脾气上来就忍不住朝孩子“吼叫”,事后又很后悔,发现“孩子变成了小时候自卑讨好的我,而我变成了充满控制欲的‘我妈’”。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总倾向于寻找小时候熟悉的关系。
小到家庭关系、婚姻情感,大到族群习俗、社会文化;近到一餐一饭,远到子孙后代:潜意识决定命运,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02让潜意识被看见,你才真正自由如果潜意识不被呈现,模式就在重演,人就会一直重复自己的模式,甚至遗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所以哲学家荣格说:“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光是知道如何让那些控制不住的歇斯底里,变成可接受的不愉快,人生就非常受益了。
荣格还研究得出:潜意识是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心理,往往拥有比意识更为优异的分析、洞察和知识。
03找到内心冲突根源,挖掘心灵蕴藏能量以下的方法训练,可以帮助你逐渐让潜意识浮出水面,找到内心冲突的根源,挖掘心灵深处蕴藏的能量。
潜意识学习法

2.视觉刺激法:
在房间建立一个梦想板,把自己的目标画成图片剪下来,贴在梦想板上天天看,可以天天刺激你的潜意识,达成你的梦想。
3.观想刺激法:
利用潜意识不分真假的原理,在大脑中引导出你所希望的成功场景,从而达到替换你潜意识中负面思想的目的,通过反复的观想暗示,改变自我意像,树立成功信念,并使自我产生积极的行动,达到预定的目标。
右脑通常与绘画 艺术 音乐和其他更多的空间能力相关。设计师 建筑师和音乐家是适合倾向与右脑从事的职业!!
潜意识: 潜意识是大脑的三部分最强大的,因为它包括“古老的大脑”通常被称为原始脑,原始脑更像动物的大脑,它不能进行思考,但是能够反应 搏斗 逃避 和停住。
自我认知智能与潜意识有更多的关联。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认知智能最终决定了他在生活 爱情 健康和金钱方面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潜意识是大脑最强大的部分,在压力的作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我这一生不曾工作过,我的幽默和伟大的著作都来自于求助潜意识心智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仍不断传送成功意念的人。他们不但鼓舞自己,也振奋他人,不达成功,誓不休止。 (Unlimited Power 作者:安东尼罗宾)
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的延长线上产生,而是在破除逻辑或常识的地方才有灵感。 (爱因斯坦)
开启深层大脑学习的回路的关键是人的听觉刺激。原因是,声音由内向外发出,但在背诵时,声音将向深层大脑传递,并在脑腔中产生振动音,和隐藏在大脑深层的可发出振动音的部位发生共鸣,从而可以打开大脑的深层学习的回路。
左右脑的潜意识
左脑用于读 写 说和逻辑分析!! 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孩子,因为左脑主要关系到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作家 科学家 律师 会计和教师是适合左脑倾向的人从事的职业!!
潜意识的力量 PDF

潜意识的力量 PDF潜意识的力量持续更新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潜意识的力量在我个人理解而言一方面是习惯成自然通过不断条件反射积累正向激励固化形成一种技能式的条件反应另外一方面是一种思维模式在实际工作当中潜移默化以一种类似“第六感觉”的方式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因此潜意识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要想发挥潜意识的力量首先要谋淙现绞酱踊蛏辖嵌然袢?挛锏恼啡鲜丁,硕际峭ü 袢?饨绲闹胨柯砑,降乃槠ü 诓啃闹悄,浇薪舛痢,虼斯サ木椤? 拖肮咧苯佑跋熳湃说娜现挥写尤现忝娓谋涠允挛锏娜鲜督嵌炔拍芙 ? 返乃嘉绞健,杂谌现匀吮匦胱龅街鞫 ? ?颖局噬瞎鄄焓澜纭, 说男闹悄,绞侨颂取?形钠鹪词侨现牟握障岛偷赝肌?奇迹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达成的结果因此而改变人的命运这就是潜意识的威力。
潜意识是在正确的思考习惯下形成的一个人潜意识中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
就如电脑的鼠标人的点击到哪里自然会打开哪里的画面也就是说正确的思维习惯指导下人会竭尽全力寻找条件从显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向往成功目标前进。
人生的结局都是因为有潜意识的主宰万事都有因果关系。
魔力潜意识从表象上来说是超自然的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就如本文所述的恶性肿瘤因为发挥潜意识的治愈力量获得新生。
从故事可见人要有操之在我的主动性积极动用潜意识的力量。
科学的祈祷可以带来奇迹祈祷是一种自我对话倾听自我、了解自我然后理智的思考和行动。
信仰信仰是心头所想之事一个人进行祈祷然后就会得到结果源自潜意识中对结果的图景深信不疑。
所以就如文中所述“生命的法则就是信仰的法则”一个人在心中思考、感受和信仰的一切都会牵动思想、身体和周围的环境。
这种围绕潜意识中的愿景的全身心投入源于对自己的目标的深信不疑。
身心只要能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为感情生活找到新的方向那么心智水平将会显著提高。
起作用的一直都是内在的思想而不是外在的习惯。
要让你的世界发生改变你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心。
驱动汽车的其实并不是液体的汽油只有变成气态汽油才能在发动机里燃烧。
心理的组成——四个自我

四:四个自我之间的关系
外潜就好比外主的忠实奴仆,外主就好像内主手里的遥控器,而内主就好像内潜的管家,而我们自身内心真正的主宰者就是内在潜意识。
外潜是设置好的实质性组合动作,无需太过用心去管,它会自动在相应的时机开启和关闭,是四个自我中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
外主就好像水手手中的船舵,像游戏时需要的键盘。内主把自身内心的命令传递给外主,外主去执行,这就是我们的各种行为的由来。如果外主没有接受内主的命令或是接受了却因某种限制不能完全性操作,我们的动作一样无法完成。内主一直和外主形影不离,所以外主是近似被忽略的一种存在。如,外主是水手手中的船舵,内主是水手,船舵通过其他一些条件也可以自己转动,而水手转动船舵时,也有可能船舵卡住不动。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外主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当我们从婴孩开始到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时,我们似乎就已经被设定了好多精神上的条条框框,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经过身边的环境影响,逐渐形成了我们内心中的顽固性思想,我们称之为“本性”。那么,这个“本性”就是我们的内潜。
有人会怀疑到底是内主还是内潜具有更高的主宰权?其实内主只是一个思考,一个认知,一个认为,就好像一个公司的会议室,会有很多的论证,有论证就有争辩,然而,最终的决定权在某个人的手中,而不是这个会议讨论出的结果。
“内在潜意识”;在21世纪里更多的人认识了“潜意识”这个词语,而更多的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词语的意义,所以习惯把“潜意识”判定为身体的习惯性组合动作。习惯性组合动作也确实是“潜意识”,只不过它是“外在潜意识”。但,我们的思维同样拥有潜意识,这就是我要说的“内在潜意识”。内在潜意识其实就是我们思想上的“习惯性组合动作”,是通过日常的思维运作,一些精神上的运作,理解和思考,从而编排成一个思想上的习惯。就好像会汉字的人看到“爸”这个字,大脑会瞬间闪现所有关于这个字的意义、发音、写法以及实体的映射。因为是精神上的,所以一般人很难区分,有的还会说:“看到这个字的人都会想那么多啊。”现在你做一个设想,外国人或是不认识这个字的人看到这个字,他的大脑中会做出什么反应?他们大脑中没有的,而我们大脑中有的那些思想上的反应,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功劳。
潜意识的力量读后感

潜意识的力量读后感【篇一:读《潜意识的力量》有感】你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健康和幸福。
你可以选择友好,也可以选择不友好。
友好一些,整个世界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一种可以实现所有愿望的能力时,你就会拥有信心和内心的宁静。
不管你选择做哪一行,你都需要了解潜意识的运行规则。
依我看一个人的潜意识会给人带来力量,这种力量也会给人带来内心的澎湃。
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
我觉得我十分需要这种潜意识来支配我的日常工作状态。
我时常被爱是永无止息这句话作为我潜意思的行动指南。
让我懂得了,爱。
这个字不是狭隘的爱一个人,爱自己的家庭,爱社会,爱国家。
它让我渗透的是一种精神。
这种爱能让人感觉幸福,感觉这个世上尽有如此美好的心境。
我想更大的是告诉我是一种心灵的力量。
这就与我潜意识的去吸收这一理念有关了。
潜意识向一股能量在每个人的内心活跃这。
当然有些人内心很脆弱没有或者很少有这种能量在内心活跃。
潜意识一旦在内心活跃我想针对你所从事的工作,你的人生态度,世界观,价值观,都会有强烈的影响。
有人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中最优秀一面的并将之施展出来的人,我想最重要的是幸福不仅仅是那些优秀的人,更多的是能利用好你潜意识的人,发挥你潜意识好好生活的人。
幼教这行有太多说不清的累,道不明的苦,做不完的事情,扯不清的情结。
如何利用好的潜意识支配好我们的工作状态是我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我常想有什么样的一种心境能使我每天有活力去面对我的工作。
有好多天我对这行产生恐惧,这是我心里的一种想法。
于是我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好的期待上,期待每个幼儿天真的笑容,期待他们能给你一个拥抱,期待他们能配合你工作,期待今天不要发生事故,沉静在这样的美妙的想象中,这种信念会给我信心。
让我振奋。
潜意识会帮助我前进,它不会让我失望,让我得到平和和自信。
于是我告诫自己,不要怕累,不要怕麻烦,不要说自己不适合这行,毕业了,你不在是学生,我是个大人了。
【潜意识理论】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潜意识所控制

【潜意识理论】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潜意识所控制作者:李中莹人脑如何储存数据,让我们知道什么能给我们带来痛苦或快乐?我们总是想避免痛苦,追求乐趣。
我们的大脑如何产生新的想法和实践?当孩子们学习时,为什么他们总是想避开书本,继续努力玩耍?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脑的基本构成单位——脑神经细胞,学术上称为神经元——开始。
每个人脑大约有10亿个神经元,上下不超过1%~2%,因此一个人的智力不是由神经元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决定的。
1.神经元的构造每个神经元都是一个带有细胞体的细胞。
信息从树突传递,在细胞体中处理,并通过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在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触须之间有一个微小的间隙,称为突触。
讯息在神经元体内传递的方式是电行,在突触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所用的方式则是体内自制的生化物,称为神经传递素。
目前,有80多种生化物质可以做神经递质的工作,其中8~9种完成了约98%的工作。
我们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反应,都是由这些神经递质控制的:不同的神经递质有不同的反应。
2.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大脑中几乎所有1000亿个神经元都准备好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非常稀疏。
因为婴儿无法有意识地思考,他只能根据外部刺激创建一个连接网络。
任何声音、景物、身体活动,只要是新的(第一次),都会使得脑里某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生长,与其他神经元连接,构成新的网络。
当同样的刺激第二次出现时,它将使第一次建立的网络再次活跃。
换句话说,新的网络只有在有新的刺激时才能产生。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新的网络不断涌现,而旧的网络则不断缩小和消失。
一个旧的网络,对同样的刺激会特别敏感,每次都会比前一次启动得更快、更有力。
多次之后,这个网络便会深刻到成为习惯或本能了。
这便是学习和记忆的成因。
在某些情况下,一项研究可以记住很长时间,这就是恐惧症和一见钟情的成功。
这种现象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存在,这里不再讨论。
潜意识成功法则

潜意识成功法则(一)、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我们经常会问:“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富人与穷人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有人成功?为什么有人失败?……”“是不是长相不一样,身高不一样,胖瘦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不一样,工作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国籍不一样……”这些都不是。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脖子以上的部分不一样,是思想不一样。
不一样的思想使每个人的观点、看法、决定、选择不一样;这些又使每个人讲的话,做的事,行动的方向不一样;从而表现为每个人的性格和习惯不一样;最终人生的命运不一样。
思想的形成是很复杂的,最主要是后天环境的因素形成的。
包括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学校的环境,自我选择的环境,还有地域、国度、民族、风俗、信仰的不同,最终形成了个性化的思想和外在表现。
所以,只有改变环境,才能改变思想,改变命运。
(二)、思想的五大支柱思想是个大概念,又大又模糊。
具体来讲它由五大部分组成:信念、价值观、想象力、情绪、思考。
简单的讲,信念就是你认为存在的事实,错的或对的事;信念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价值观,就是你认为重要的事;价值观有先后之分;价值观决定行动的方向。
想象力,就是你平时头脑的景象,对未来事物的猜测和评估;通常来讲你想什么就会实现什么;想象力决定未来。
情绪,就是你每天的心里状态,心情的好坏;遇到问题的心理变化,是否喜怒哀乐形于色;失败者被情绪控制,成功者控制情绪。
思考,就是每天问自己的问题,给自己的答案;就是一问一答的过程;学会问问题你就成功了一半。
要想改变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就要先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五大支柱,进而改变之。
(三)、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人的思想有两部分来控制。
一部分叫意识,是我们经常用的理性思考的部分。
可以判断、分析、储存日常思考信息的部分。
另一部分叫潜意识,是人脑不通过意识而直接思考的部分。
是潜在的意识,非理性思考的部分。
简单的比喻,意识是个小房间,潜意识是个大仓库。
小房间与大仓库之间有一扇门,是交换信息的通道。
一个人如何才能意识到潜意识?

一个人如何才能意识到潜意识?展开全文只有在否定的状态下,你才能观察;所以重要的是否定地对待你不知道的东西。
但是,否定地看待心理问题要困难得多,因为我们正处于折磨之中,我们陷入了自己的情感困境,我们想要找到一条出路。
因此,要发现潜意识,一个人必须首先非常清楚地自己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个人只有在一个空无的心中才能真正地看他不知道的东西。
当心处于否定的状态,一种空无的状态时,潜意识的揭示就发生了,也就是说,它是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观察。
Questioner: Would you mind going into the problem of the unconscious?发问者:你介意进入潜意识的问题吗?How can one be conscious of the unconscious?一个人如何才能意识到潜意识?How can one examine it, uncover it, roll it out?怎么才能检查它,揭开它,铺开它?Krishnamurti: Do you all see the problem?克:你们都看到问题了吗?You do not know the unconscious, you are not aware of it, so how are you going to uncover it?你不知道潜意识,你不知道它,那么你要怎么去发现它呢?How am I - who am so caught up in the daily activities and routine of the conscious mind - to look into the unconscious?我--我如此沉迷于意识思维的日常活动和常规--如何去审视潜意识呢?Now, see what you have already done by putting this question.现在,通过提出这个问题来看看你已经做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意识心理综合创始人Roberto Assagioli(1888-1974),领先风骚,可谓為超个人心理学的先驱,基於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对东方经典的深入接触,他发展出一个融汇东西方心理学的学说体系,他不取法於欧洲十九世纪典范,而以人类的普遍经验作為研究的起点。
Assagioli的下列图表,心理学家一般称之為蛋形图表,有助於一览此学派的基本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图表可以说综合了我们先前所论及的几个主题。
1.低层潜意识2.中层潜意识3.高层潜意识4.意识界5.意识的中心,自我6.高层自我,超个人自我,真我7.集体潜意识(注:虚线表示不同的区域可以彼此渗透,例如潜意识的内容可以进入意识,反之亦然。
而且,每个区域也都有扩大、缩小的可能。
)1.低层潜意识人类与一般动物有许多相通之处,低层潜意识中大部份代表著人动物性的一面:本能、衝动、驱力、生理机械反应等等。
Walter B.Cannon在他的书:The Wisdom of the Body中,从学术的角度描绘这一层次:人若没有这些生理机能,根本不可能生存及成长。
我们的身体知道如何呼吸,我们的肠胃知道如何消化,我们的心臟知道如何跳动,真是奥妙又真实。
这观念正和Maslow需求层次论低层需求相互呼应。
它包含了人类原始而「不文明」的一面,有时会表现在犯罪衝动及暴力行為中,难怪Freud十分悲观地形容它说:「人在我们的眼中好似残暴的野兽一般,他对於放他的同类一条生路这些道理都不懂。
」它也包括了压抑下去的东西,因而形成了恐惧症、强迫性的思想行為、妄想、幻觉及噩梦。
我们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的经验,虽受到压抑,却仍然活跃於当前的生活。
人就是透过这隐晦却强烈的理性之下的潜意识,才能与有机及无机的宇宙力量相联繫。
心理分析有时也称為「深度心理学」,特别热衷於挖掘这一领域,Freud在致友人书中说:「我只对人的地下室有兴趣。
」这种热忱本身无罪,不幸的是Freud因為自己的悲观倾向及化约论的观点,企图以他在低层次所发掘的资料来詮释整个人。
2.中层潜意识心理分析又称此為「前意识」,只要我们醒著便不难接触到它的内容。
凡是埋藏在低层潜意识的东西都很难发觉,但中层潜意识的东西则很容易藉著反省而引入意识层次,有时甚至只需一个反问就足够了。
好比:「你有几个兄弟姊妹?」「你年纪多大了?」「你数学老师叫什麼?」诸如此类。
这些问题尚未提出以前,这类资料并不在你的意识界,而是藏在中层潜意识中。
3.高层潜意识我们应记得,Freud的潜意识观念是发展在十九世纪末及廿世纪初,正是唯物论──机械论──决定论──化约论当道的时期,Freud就是透过那典范来认识人,难怪他无法看到低层潜意识以外的东西。
可是许多心理学家都无法接受这片面的观点,因它罔视许多基本的现象。
我们已经看到Frankl、Rogers、Assagioli及其他心理学家一致疾呼修正这不适当的潜意识观,Aldous Huxlex也曾如此反驳Freud的观点:「难道灵魂之屋是一个只具地窖的平房?在意识的第一层之下既有储藏废物的地下室,上面可有楼上?极其有名及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Freud,就是倾向於只具地下室的人性观。
这也难怪,因Freud是位医生,他和所有医生一样,所注意的常是疾病而非健康,他所关切的主要是地下的鼠辈及虫类,以及那些害虫及腐味如何骚扰意识中的自我。
」Frankl也同样地抨击Freud的化约论观点:「Freud把自我如此贬低,仅视它為一种附带现象,他实在背弃了自我,将它交到本我(id)的权下;同时,他又侮辱了潜意识,仅视它為本能,而忽略了灵性。
」Huston Smith在肯定Freud的贡献之同时,也指出它的限度:「如果马克斯揭开了我们的社会潜意识,Freud则揭开了我们的个人潜意识。
他们都能透视高等结构,更好说是次等结构中所隐藏的真正原因及动机,这是人类最好的机会,继续向深处挖掘,直到发觉那形成自我之根基的『神圣潜意识』。
」 WillamJames则一再指向那高层潜意识:「我们平常清醒中的意识,通常称為理性意识,只不过是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已,在它四周,隔在一层极薄的薄膜之下,潜藏著其他完全不同形式的意识,我们可能一生从未想到它们的存在,但只要施予必要的刺激,各种形态的意识便当下呈现,它们本来各有自己发挥领域。
若忽略了上述意识形式,没有一种宇宙整体观可以视為最后的定论。
」究竟东西文化及世世代代所传统的何种经验,肯定了超理性、超越性或超个人的潜意识之存在?我将会在往后文中详细讨论这一问题,目前只能提出几个重点。
我们只需回想一下伟人,天才、圣贤、英雄、神秘家等人的生活,心中大致会有些概念,因為那些经验在这些人身上特别显著。
可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会有那些现象,我们常给予不同的名称:「灵感」「光照」「觉悟」、「直观」(不只是灵光一线而已)、「洞识」「醒寤」「最高动机」「高级驱力」等等,我们常感到它们是由上突如其来的「天赐」「动力」「吸引」「指引」或「召唤」,总之,它们超越了自我的层次。
人们若能欣然相应,便会產生有共目睹的转变:艺术创作、深刻创见、科技上的突破、人格的转变、新的融汇贯通、忘我的奉献、价值的改变、博爱的行為、改变生活方向、对人类的积极贡献,為使命献身的更深热忱……上述的经验显示出高层潜意识的运作,暂时介入意识界,格外地啟发它或赋予额外的能力。
Maslow形容这一过程说:「人格中早就存有种『高级电路』,就像低层潜意识一样,操纵了我们的喜怒哀乐。
高峰经验、创造能力、美学观点以及灵性修持,都是这些高层能力的表现,它是实现比我们内显的完善境界的自然趋向。
」 Maslow在The Fu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一书中多次地提到这类经验。
美国社会学学会的前届会长Pitirim Sorokim,在哈佛大学社会系担任主任约三十年之久,也曾针对Freud的潜意识观念补充了以下的观点:「人的心智架构中还有更高的层次,更高形式的能力及活动,也就是指高层潜意识的能力及活动,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它是构成人的人格、能力及活动的第四层也就是最高的层次。
这高级潜意识使人在真、善、美的境界上成就了伟大且开创性的凯旋……人类早已知道高层潜意识的创造直观及其他特质的存在,然赋予不同的名称……名称虽不同,几乎所有东西方杰出的思想家都肯定人内高层潜意识及其特质的存在。
」按著他提供两章有关超级潜意识的丰富资料,旁徵博引东西方各大文化中人类在各方面奋斗累积下来的无数经验及资料。
4.意识界我们对於意识界的内容都很熟悉,无需多加解释,它就是我们此刻所直接意识到的东西,可能是种知觉、感受、念头、欲望、意象、衝动、记忆、期待、计划等等,它的内涵不断变化。
意识界能扩大或缩小,因此蛋形图中以虚线表达。
5.意识的中心自我由於我们在前章已经讨论过自我的问题,故不再重覆。
它是纯粹意识的中枢,与意识内容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它比意识内容更先天、更超越,它是自我认同及一体感的一贯中心。
6.高层自我 (超个人的自我)我们在前一章中已开始探讨真我,可是大半的篇幅都用来澄清「假我」,也就是我们的角色、人格及次级人格、自我观念或自我形象以及各种意识内容或「客体我」。
文中也介绍了几个不与「假我」认同的练习,帮助我们发现超越我所有一切的主宰、超越我们复杂多元性的一体核心,超越变化无常的认同之一贯核心,超越意识内容的纯粹意识中枢或觉者。
如果我能够持之以恒地练习,而且领受这样的一个真我观的积极效果,如果我们真有此经验,我们便已上道了,但仍未抵达目的,这只是追寻真我的遥远行程的一个起步,我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释,也许比较容易了解一些。
设想一个中秋节的晚上,你坐在湖边,欣赏月映湖心的美景,湖中的月亮是真的月亮吗?当然不是,它只是湖中的倒影。
然后你抬起头来望著月亮本身,欣赏它的光辉,那麼这个可是真的月亮?仍不是,因為真正的月亮并不是这麼正圆及这种顏色,这只是月亮在空中的映影而已,真正的月亮比这遥远得多,超越这个映影之上。
可是,此刻你至少找对了方向,如果你由望远镜望去,那麼你离真的月亮就更近了,你用愈精密、愈庞大的望远镜,你便离真的月亮愈来愈近。
当然,找到它的最佳途径便是登陆月球。
当我们把真我与假我混淆不清时,就好比在湖中找到月亮,找错了方向,我们必须经过「非认同」的过程,才能转方向,越过假我而向上瞻望,如此才能惊鸿一瞥真我之境。
儘管这只是极肤浅而不圆满的一瞥,仍能带给我们心理方面无比的益处,而且我们已找到正确的方向,开始朝向空中寻找月亮。
可是这个纯粹意识的核心之自我(见蛋形图表第五项)只不过是那高层自我(见图表第六项)向下的投影而已,就像追寻真月的过程一样,我们也能不断在追寻真我的过程中进步。
图形中以5至6的虚线来表达。
表示它们并非两个不同的自我,而是对真我两种不同程度的体验而已。
换句话说,我们的真我体验能够不断加深,这是一辈子的功夫,在我们交友或恋爱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验,交往几年后,虽然他仍和初次邂逅的是同一个人,可是我们对他的体验却深刻多了,而且这个经验有不断加深的可能。
因此Assagioli警告我们说:「记住……事实这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自我,而是一个真我(Self),两种不同程度的自我实现而已,因此在一般或日常活动中的自我与圆满实现的灵性自我之间,有许多中间的阶段或层次,愈来愈广阔、清晰、圆满。
」这儿,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真我并不是一个客体,不论是以月亮或情人来比喻,都有它的限度,我们应该小心,不要被文字所困。
我在前章中已声明过,真我,这高层的自我是根本无法把捉的;但其餘的人生经验,不论是感官的或是理性的,基本上都主客二元的,因此我们很自然地会误用同一模式来追寻真我。
真我的经验完全属於另一种层次,二者极其不同,因為我们就是那个真我。
存在主义哲学家Gabried Marcel看出:「我愈深入我自己,我愈发觉那超越自己的层面。
」不少人也有类似的经验,故称那真我為「内在超越的一位」,也有人称為「我的超越核心」(Rogers)、「内在之源」(Emmons)、「超越之我」(Brunton)、「超越之灵」(Emerson)、「深度之我」(Lilly)、「较深的自我」(AldousHuxley)、「隐藏之心智」(Harman);Assagioli则使用「高层自我」、「超个人自我」、「真我」、「泉源」、「核心」、「顶峰」等等;Carl Jung则称之為「未发现的真我」、「原型之真我」,有时他借用犹太--基督宗教之词汇:「上帝的肖像」。
其他常见的诸如:「我存在之基」、「我存在的核心」、「我最内在的本质」、「更好的真我」、「至善的真我」、「超越的真我」等。
如今许多学者延用Jung及Assagioli的词汇,以英文大写的 Self来表达高层的自我,小写的self指称个人性的自我或意识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