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分离纯化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合集下载

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

!!!!!!!!!!!!!!!!!!!!!!!!!!!!!!!!!!!!!!!!!!!!!!!!!!!!!
[2] 李玲珍, 赵淑桂, 易杨柳.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
丁酯[J].辽宁化工, 1995(2):23 ̄25.
化学通报, 1988( 4) : 33.
[5] 陈耀祖编著.有机分析[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60
为 362 nm, 说明 B 为黄酮醇类 化 合 物; 加 入 诊 断 剂 NaOMe
后 , 带 Ⅰ 红 移 48 nm, 且 强 度 不 下 降 , 示 有 4’- OH;
NaOAc/H3BO3 谱图中, 带Ⅰ红 移 4 nm, 带Ⅱ红 移 4 nm, 表 示 环、A 环均没有邻二酚羟基结构。
2.4.2 MS 检测结果及分析
依据。
点颜色及 Rf 值。
1 材料与方法
1.2. 颜色 反 应 分 别取 荷 叶 提 取物 少 许 , 甲 醇溶 解 , 加 入 不
1.1 原料与主要仪器
同的定性试剂, 观察其颜色反应。
原料: 新鲜荷叶( 十月上旬采于上海青浦区) 。
1.2.5 结构鉴定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完成。
主要仪器: UV- 1700 紫外分光光度器(日本岛津); 真空
相( 上层) 和流动相( 下层) 。荷叶提取物上高速逆流色谱仪,
有消暑、清肺、安心神等作用[1]。现代研究表明, 荷叶营养丰
柱 温 25 ℃, 首 先 泵 入 固 定 相 , 接 着 泵 入 流 动 相 , 达 到 平 衡
富, 除含有普通植物所共有的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单
时, 固定相保留量为 265 mL。取少许荷叶提取物, 用固定相
盐酸- 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铁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论文-荷叶提取物工艺的研究

论文-荷叶提取物工艺的研究

荷叶提取物最佳工艺的研究摘要:荷叶提取物有较好的调节血脂功效,有药理[1]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组分为荷叶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

并且目前荷叶生物碱[2]、黄酮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缺少方便有效的分离分析荷叶生物碱和黄酮的方法[3],限制了对荷叶资源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本实验通过对荷叶生物碱、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寻找荷叶提取物的最佳工艺,以期为荷叶提取物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荷叶提取物;黄酮;生物碱;分离纯化Abstract: Better regulation of blood lipid effect of the extract from Lotus lea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group into the alkaloid from Lotus leaf, its main activity of flavonoid compounds. And Lotus Leaf alkaloids, flavonoids in demand now increasing, but the lack of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alkaloids and flavonoids in Lotus leaf, limi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 Lotus leaf. This experiment by alkaloids from Lotus leaves, extraction,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flavonoids, finding best technology of Lotus leaf extract, for in-depth research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tus leaf extract of reference.Key words: Lotus leaf extract; flavonoids; alkaloids;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1.前言荷叶属睡莲科植物(Nelumbo nuxifera Gaerth)的叶片,作为一种天然、安全有效的保健食品和药物[4],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方法及其优化条件等方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多酚结构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蔬菜等生物体内。

根据结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不同类型。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不同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较多的植物主要包括银杏、柑橘、黑枸杞、虎杖等。

其中,银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等;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黑枸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虎杖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传统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方法两类。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渗漉、煎煮等,而现代提取方法则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等。

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例如,溶剂萃取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渗漉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提取效率;煎煮法虽然操作简便且提取效率较高,但是不适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相比之下,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渗漉法、煎煮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提取过程中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

在溶剂萃取法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将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原料中萃取出来,然后进行分离纯化。

渗漉法则是在溶剂渗入植物原料的同时,将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进而收集渗漉液进行分离纯化。

双水相萃取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双水相萃取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师, 2004, 103( 4) : 37- 40. [ 6] 卢楠. 双水相萃 取技术 在生 物、医药 方面的 应用 [ J] . 河北 工业 科
参考文献 [ 1 ] R a jn iH att i- K au .l A queous Tw o- Phase System s: M ethods and Proto
co ls [ M ] . N ew Jersey: H umana P ress Inc, 2000: 1- 10. [ 2] 汪家鼎, 陈家镛. 溶剂萃取手册 [ M ] . 北京: 化学工业出 版社, 2001:
黄酮类化合物是 一组 在自 然界中 广泛 分布, 具 有多 种生 物 活性的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 物的分离分 析对医药 及食品 工业 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一种新型萃取分 离方法, 双水相 萃取技 术在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分析中得到了应用。
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 具有抗炎、抗菌、解热、降压、 利尿、利胆、保肝以及 调节免疫 等作用。赵爱 丽等 [ 7] 利用聚 乙二 醇 ( PEG ) /K2HPO4 - H2O 双水相体系对黄芩苷进行分离纯化, 结 果表明双水相中 PEG 的分子量、PEG 浓度、K2HPO 4 浓度、pH 值及 温度等因素都对双水相体系的相比、分配系数及黄芩 苷的收率有 一定影响, 在最佳分离条件下, 黄芩苷最大的分配系数可达 29. 8, 最大收率 98. 6%。黄芩苷大部分被分配在 PEG 相 (上相 )中。
1 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1. 1 双水相的形成
双水相现象是当 两种聚合物或一种聚 合物与一 种盐溶 于同 一溶剂时, 由于聚合 物之间 或聚 合物 与盐之 间的 分子空 间阻 碍 作用, 无法相互渗透, 当 聚合物 或无 机盐浓 度达 到一 定值 时, 就 会分成不互溶的 两相, 因 为使用 的溶 剂是水, 所 以称 为双 水相。 两种聚合物 形成 的 双水 相体 系 是由 于高 聚 物的 不相 溶 性产 生 的。高聚物与无机盐形成的双 水相体系的 成相机理 尚不十 分清 楚, 但一般认为是高价盐的盐析作用, 使高 聚物和无 机盐富 集于 两相中 [ 2- 3] 。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姓名常姣专业微生物学摘要文章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酮;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民以黄酮类化合物也称黄碱素,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大多与糖结合成甙的形式存在, 也有部分以游离状态的甙元存在。

由于最先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一个酮式羰基结构, 又呈黄色或淡黄色, 故称黄酮[ 1]。

目前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较多,如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及半仿生提取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和点。

用上述方法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仍然是一个混合物, 不仅是含有其它杂质的粗品, 而且是几种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 需进一步分离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柱层析法、重结晶法、铅盐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肝脏病毒、抗炎、抗菌、解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癌、防癌、降血糖、镇痛和免疫等生理活性[ 2-5]。

这些生理活性已被关注,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课题。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而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多年来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探讨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度高、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6]。

1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多具有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且母核上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助色取代基团。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固体,多数具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则无旋光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 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型分子,故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中溶解度稍大。

荷叶提取物成分分析及其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的影响演示稿件

荷叶提取物成分分析及其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的影响演示稿件
未来研究可以探索荷叶提取物在临床试验中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与其他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 效果。
此外,还需要深入研究荷叶提取物对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安全性问题,为荷叶提取物的广 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荷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
荷叶提取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
碱、有机酸和挥发油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 、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方
面具有保护作用。
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 的药理作用,如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等。
有机酸和挥发油对调节人体代 谢有一定作用,能够促进肠道 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等。
荷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荷叶提取物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 岛素抵抗,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
荷叶提取物能够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相关酶和蛋白,影响胰岛素 的信号转导,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抑制炎症反应
荷叶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糖脂代 谢紊乱。
荷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
01
荷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 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02
荷叶提取物能够降低血糖、调节 血脂,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脂
代谢有积极影响。
荷叶提取物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 护作用,如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等。
03
荷叶提取物还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改善消化功能,对肠道健康有
一定益处。
04
02
降低血糖水平
荷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水平,其作用 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抑制糖异生有 关。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荷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荷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荷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梁佳文;刘艾洁;马冰馨;王有为【摘要】为了探索同时测定荷叶茶及饮片中6种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本研究以8种不同的荷叶样本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6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同时测定.样品经过前处理,以0 5%甲酸-水(A)和0 1%甲酸-乙腈(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 uL,经Agilent TC-C18(2)(150 mm×4.6 mm,5 um)色谱柱分离,于360 nm波长处检测,结果显示,芦丁、金丝桃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6种黄酮类成分分别在1.6 ~ 160、1.8 ~ 180、2.16 ~ 216、1.4~140、2.12~212、1.6~160 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2),其检测稳定性、重复性、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以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2%.进一步用该方法对不同来源的8个荷叶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荷叶样本中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以槲皮素最高,并且以样本G荷叶茶(购自G 公司,批号为130802)的槲皮素含量最高.本研究建立的同时测定6种荷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荷叶有效成分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15(033)006【总页数】6页(P861-866)【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荷叶;黄酮【作者】梁佳文;刘艾洁;马冰馨;王有为【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1;武汉大学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1;武汉大学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1;武汉大学药学院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8荷叶为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干燥叶,夏、秋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即得。

荷叶炮制前后有效成分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

荷叶炮制前后有效成分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

荷叶炮制前后有效成分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小类:生命科学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简介:本项目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生物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并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通过测定荷叶炮制前后其主要有效成分—生物碱及总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探讨这两类成分的变化与荷叶灰降脂减肥功效的相关性。

从化学成分角度来研究荷叶炮制后对降脂减肥成分总黄酮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并对这两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

详细介绍:近年的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其主要活性部位在生物碱和黄酮。

本项目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生物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并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通过测定荷叶炮制前后其主要有效成分—生物碱及总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探讨这两类成分的变化与荷叶灰降脂减肥功效的相关性。

从化学成分角度来研究荷叶炮制后对降脂减肥成分总黄酮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并对这两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

本研究发现荷叶生品炒制、煅制后其总生物碱及总黄酮含量均明显减少,即荷叶降脂的主要成分——总生物碱、总黄酮炮制后含量均减少,从化学成分角度说明荷叶炮制后的降脂功效明显减弱。

明代戴元礼的《证治要诀》一书中明确记载:“荷叶灰服之,令人瘦劣,故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荷叶灰方”。

即荷叶烧存性,研末,有消肿降脂减肥之功。

古书记载提示荷叶灰也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无毒的荷叶灰方来减肥。

就从本研究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看,荷叶灰的降脂减肥功能似乎大大降低,这与古书记载不甚相符,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从药效角度探讨荷叶灰是否仍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同时探讨荷叶灰中是否还有其他降脂减肥成分,为明确荷叶灰的炮制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对古书中“荷叶灰服之,令人瘦劣” 这一理论找到根据。

(收起)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比较荷叶炮制前后其有效成分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