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
移动通信基础习题库

移动通信基础习题库一、选择题1、移动通信系统中,以下哪个频段属于超高频(UHF)频段?()A 30 300 MHzB 300 3000 MHzC 3 30 GHzD 30 300 GHz答案:B解析:超高频(UHF)频段通常指 300 3000 MHz 频段。
2、以下哪种多址接入技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A FDMAB TDMAC CDMAD SDMA答案:B解析: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如 GSM 系统)广泛应用的是 TDMA (时分多址)技术。
3、在移动通信中,小区分裂可以()A 增加系统容量B 降低干扰C 提高信号质量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小区分裂可以通过减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增加小区的数量,从而增加系统容量,降低干扰,提高信号质量。
4、以下哪个不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类型?()A 硬切换B 软切换C 更软切换D 固定切换答案:D解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类型主要有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没有固定切换这种类型。
5、 GSM 系统采用的调制方式是()A BPSKB QPSKC GMSKD 16QAM答案:C解析:GSM 系统采用的是GMSK(高斯最小移频键控)调制方式。
二、填空题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种。
答案:单工、半双工、全双工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WCDMA、CDMA2000、TDSCDMA3、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抗衰落技术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分集接收、均衡、纠错编码、跳频4、 4G 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OFDM、MIMO、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5、在 CDMA 系统中,通过_____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答案:不同的码序列三、简答题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移动性: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课后题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习题P251.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必须适用于移动环境中使用。
2.答: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其优点是信道的全部带宽都用于由发送方到接收方的数据传送且功耗小;缺点是信息只能在一个方向传送,发送方不能接收,接收方不能发送。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方式。
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接收和发射可同时进行。
缺点是电源消耗较大,对移动台不利。
3.答: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4.答: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类型:(1)无线电寻呼系统;(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卫星通信系统:(6)分组无线网。
9.答:移动通信主要技术:(1)调制技术。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并提高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
(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在移动信道中,发送到接收机的信号会受到传播环境中地形、地物的影响而产生绕射、反射或散射因而形成多径传播,这会使得接收端的合成信号在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上发生随机变化,严重地降低接收信号的传输质量。
(3)多址方式。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运用多址方式来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移动通信习题解答

移动通信习题解答移动通信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通讯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无法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移动通信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移动通信习题的解答,帮助读者增进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题目一: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答:移动通信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到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网络系统。
这种系统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媒介,实现了在移动的情况下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的传递。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如GSM、CDMA等)、无线局域网(WLAN)和卫星通信系统等。
题目二:什么是GSM网络?答: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全球通用的移动通信标准,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系统。
GSM网络采用蜂窝网络结构,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蜂窝单元,每个蜂窝单元内有一个基站负责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GSM网络采用时分多址技术(TDMA)进行信号的分配和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通话质量。
题目三:请简要介绍CDMA网络。
答: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技术。
与GSM网络采用的时分多址技术不同,CDMA网络采用码分多址技术(CDMA)进行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CDMA网络通过对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扩频码,实现了多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还具有抗干扰性能强、通话质量好等特点。
题目四:什么是移动通信中的“漫游”?答:在移动通信中,“漫游”指的是移动用户在跨越不同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区域时,仍能够保持通信的能力。
当用户在自己所属运营商的服务区之外时,移动设备会搜索附近的其他运营商并建立连接,实现“漫游”。
这样,用户在异地仍然可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以及使用移动数据服务,享受与在本地服务区无差别的通信体验。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第一章引言1.1 移动通信的定义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1.3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1.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第二章无线传输技术2.1 无线传输基础知识2.2 无线信道的特性2.3 调制与解调技术2.4 多址技术2.5 空分复用技术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3.1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3.2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3.3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3.4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4.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4.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章移动通信技术及协议5.1 频率分配与管理技术5.2 移动通信制式与协议5.3 移动通信的网络接入技术5.4 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技术5.5 移动通信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第六章移动通信终端与设备6.1 方式终端6.2 基站与天线6.3 其他移动通信设备6.4 移动通信终端的性能指标第七章移动通信业务7.1 语音通信业务7.2 短信业务7.3 数据业务7.4 多媒体业务7.5 移动互联网业务第八章移动通信市场与发展趋势8.1 移动通信市场概述8.2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附件:附件1:移动通信系统模拟实验实验报告附件2: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白皮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 电信法:指国家为保障公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范和管理电信业务,制定的法律。
2. 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监督、管理、指导全国电信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的专业监督管理机构。
3. 移动通信频率:指无线电波中为移动通信业务预留的频带,用于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
4. 号码资源:指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标识用户和设备的数字编号资源,包括方式号码、设备识别码等。
(完整版)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tfl①移动通信利用无後电沁行信息传衛②移动也fims干扰I不境下工⑦通信吝呈有用,逋億癡纷宾杂丿⑤対移动台的要求高。
】?2移动台主夢受坯些干扰彭响?坯总千吒是埠同系统所特有的?答,①互谓干扰,②邻说干拣③同倾干扰■(蛉宵毎艸所特有吊)多址干执.1.,旬注妊淇式移功連伯旳犬匡万史?说明善代话功週百东统旳柿魚:S.策一代(1G)以横拟式軽窩网为左養待征.是20也SP年代束的坪优初就幵怕商用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的AMPS (Advanced Mohle Phone System J 以渭的TACS (lota! Access Communicatoa System)两大系扯?另外述有龙殴的NMT艮日本的HCMTS系统執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內态性中瑕基本的用戸这一莖幼态協核"F渲当老虑到姜二至信道动态性。
王要是擋施是乘用炽分多址fDMA方式翊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坊违:.并以妹窝丈网络结构和预车规划痢m敢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走需无苓范国和帚足用户数苛烤他京札在信总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彼优良的橫猷涸頻方式.并刑用茶站二ixfB)分集方式抿抗之碗杼性袞轧第二代(20)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翩孚式蛭黑移动谢信系统它干20曲己90年代初正式去向侖用.耳*昂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 GSM (GSM Group Special Mobile, 19S9年以gar>3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xucidoQ).北姜曲田分多址(CDHA)的IS-9S 两大郭克.男外还有0*05 PDC 系统轨从技木持色上音.它杲以坟字化为荟趾牧全血地誉庭了信型5用户的二生动态特性艮湖应的匹記猎施,主要扌:丄山揑Wg:才匸TDXfAi.GSX:.K CDX(1)采甲杭干批性館优良的訣字式调制I GMSK(GSM). QPSKC1S95).性能优良的拭干扰纠榕编码,肯枳真(GSM. (S-95K矩联码<0SM)i⑵ 彳用功率校制衣TIE抗罢京转和远近效应?这1疔CDMA方求的IS?9$尤为或負(3)采用R适应畑j (GSM)和Rake檢收(IS 95)杭坝李选摄怡衰蒂与多径干状■(4)釆用值2定肘(码如竦用恼间交织方式(GS\D和块交织方罠(1S-9S)曲加性秤罷据三代.(3G)以纟圾U业务为主翌缚征?它于*世圮初和M投人裔业化迄岀有代表性的有北芙的CDMA2000.欧汕和E*的UCDMA及我国握岀的TD SCDMA三尺系疝另外还有欧制的DECT及北美的UMC-B6.从技术上看.3G是住2G系扰适配信追与用户二垂功态約性的基瑞上又引入了业务用动态也即在3G 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倍音、细职国悅也可以是多嫖洌1务,且用户适择业务是幢机的,这个是第三运渤态性的引人忡禺貌大大复卒化。
移动通信课后题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习题P251.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必须适用于移动环境中使用。
2.答: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其优点是信道的全部带宽都用于由发送方到接收方的数据传送且功耗小;缺点是信息只能在一个方向传送,发送方不能接收,接收方不能发送。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方式。
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接收和发射可同时进行。
缺点是电源消耗较大,对移动台不利。
3.答: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优点:(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4.答:常用移动通信系统类型:(1)无线电寻呼系统;(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5)移动卫星通信系统:(6)分组无线网。
9.答:移动通信主要技术:(1)调制技术。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并提高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
(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在移动信道中,发送到接收机的信号会受到传播环境中地形、地物的影响而产生绕射、反射或散射因而形成多径传播,这会使得接收端的合成信号在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上发生随机变化,严重地降低接收信号的传输质量。
(3)多址方式。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运用多址方式来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移动通信(第三版)课后答案部分第五章习题

计算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
频谱利用率定义
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方法
频谱利用率是指单位频谱资源上所能 传输的信息量或者服务能力,是衡量 频谱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可以采用高效 调制技术、频谱复用技术、多天线技 术等,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提高通 信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率。
频谱利用率计算公式
频谱利用率(bit/s/Hz)=系统总信 息速率/频谱带宽。在实际应用中,还 需要考虑信号衰减、干扰等因素对频 谱利用率的影响。
Part
04
案例分析题
分析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总结词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步骤
详细描述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是确保网络覆盖、容量和质量的关键 过程。其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网络规模估算、网络布局 、频率规划、覆盖和容量规划等。需求分析涉及收集用 户需求、业务类型和流量数据;网络规模估算基于用户 数量和业务需求进行设备配置;网络布局涉及基站、中 继站和核心网等设施的选址和配置;频率规划通过合理 分配频谱资源来减少干扰和提高效率;覆盖和容量规划 则要确保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
时变性和随机性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会随着时间 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时变 性和随机性。
干扰和噪声
移动通信信道中存在多种干扰和 噪声源,如其他用户的信号干扰、 背景噪声等。
Part
02
论述题
论述移动通信中多径传播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号衰减
2
多径传播导致信号在传输
1
过程中发生反射、折射和动通信中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
基本原理
扩频通信采用扩频技术,将信息扩展 到更宽的频带上,通过相关解扩实现 信号的解调与恢复。
(完整版)移动通信课后答案1

1.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的特点?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2、移动通信的特点。
a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b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c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d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e 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4、全球3G 的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5、基站: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6、移动台: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7、交换中心: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3.5 某一移动信道, 传播路径如图3-3(a)所示, 假设d1=10 km,d2=5 km,工作频率为450 MHz, |x|=82 m, 试求电波传播损耗值.[Lfs ] = 32.44+20lg(5+10)+20lg 450 = 109dB由式(3 - 21)求第一菲涅尔区半径x1为 m d d d d x 1.47101531010105233321211≈⨯⨯⨯⨯⨯⨯=+=λ3 -4 查得附加损耗(x/x1≈-1.74)为21dB, 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 为[L ] = [Lfs ]+21 = 130dB3.6. 某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 ,天线增益为Gb =6dB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 ,天线增益Gm 为0dB 。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 ,工作频段为150MHz , 试求:(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 10W , 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
(1) 根据已知条件, KT=0, LA=LT , 式(3 - 68)可分别计算如下:由式(3 - 13)可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 ] = 32.44+20lgf+20lgd= 32.44+20lg150+20lg10= 96dB由图 3 - 23 查得市区基本损耗中值 Am(f,d) = 25dB由图 3 - 24(a)可得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hb, d) = -8dB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Hm(hm, f) = 0dB把上述各项代入式(3 - 68), 可得传播路径损耗中值为LA = LT = Lfs+Am(f, d)-Hb(hb, d)-Hm(hm, f) =96+25+8 = 129dB(2) 由式(3 - 63)和式(3 - 64)可求得中等起伏地市区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中值[][][][][][][][][]dBmdBW L G G P f h H d h H d f A G G L P f h H d h H d f A G G d P P T m b T m m b b m m b fs T m m b b m m b T P 831131290610lg 10),(),(),(),(),(),(42-=-=-++=-++=++-++-=++-⎥⎥⎦⎤⎢⎢⎣⎡⎪⎭⎫ ⎝⎛=πλ4.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宏分集”; 另一类称为“微分集”.其中微分集又可以分为6 类:a 空间分集b 频率分集c 极化分集d 场分量分集e 角度分集f 时间分集接收端主要有三种分集合并方式:a 选择式合并b 最大比值合并c 等增益合并4.3、为什么说扩频通信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而交织编码起到了时间分集的作用?RAKE 接收属于什么分集?答:扩频通信在发端采用了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需的宽度,收端采用相同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那么扩频调制后的信号频率间隔肯定大于相关带宽,这正好符合频率分集的实现要求;交织码在交织时收发双向均要进行生存后续的数据处理所以有一个处理时间的延迟,从而各次发送的时间间隔可以足够大,各次发送的信号出现衰落彼此独立,即实现时间分集.RAKE 接收属于频率分集.5.55. 移动通信网的某个小区共有100个用户,平均每用户C =5次/天,T =180秒/次,k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基础重点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只考填空题,大家自己翻书看吧。
第二章2.1无线电波传播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P18地面波传播:传播损耗随着频率升高而急剧增加,传播距离迅速减小。
天波传播:以短波方式为主,可进行数千公里的远距离传播。
由于电离层的随机变化,天波传播的衰落现象严重。
直射波传播:主要以VHF/UHF频段为主地面反射波:容易与直射波形成干涉进而影响信号传播。
2.2自由空间传播的特点?P19电波的传播不存在反射、折射、绕射、色散及吸收等现象,而且传播速率等于真空中光速。
2.3计算路径损耗,见教材P202.6什么是大气折射效应?有哪几种类型?P23-24在对流层中大气折射率随着高度不同也会跟着变化,这导致电波在对流层传播时会不断折射,从而使传输轨迹弯曲,这种现象称之为大气折射。
电波传播在大气中的折射分为三类:A无折射,B负折射,C正折射(又可分为标准大气折射、临界折射、超折射三类)2.7什么是等效地球半径?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标准大气的等效地球半径是多少?P23-24等效地球半径是指电波在以等效地球半径Re为半径的球面上空沿直线传播与电波在实际地球上空沿曲线传播等效。
实际中电波传播很难忽略大气折射的影响,为方便计算,工程上采用等效法处理,即将电波弯曲传播等效成直线传播,此时就要用到等效地球半径的概念。
标准大气折射下等效地球半径Re=8500km2.13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的特点?P28-29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遭受来自不同途径的衰减损害,陆地移动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
2.14计算最大多普勒频移,见P302.17计算衰落率,见P32-342.18什么时候遭受平坦衰落?什么时候遭受频率选择性衰落?P35 发生什么样的衰落由信号和信道两方面因素决定,对于移动信道来说,存在一个相关带宽。
当信号带宽小于相关带宽,则发生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即平坦衰落;反之则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第三章3.1分析移动通信领域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P45A要有高的频带利用率和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B要求在恶劣的信道环境下,输出信噪比较大或误码率较低C应使用高效率的放大器3.2 QPSK、OQPSK调制的星座图和相位转移图的异同?P50-52 QPSK、OQPSK星象图一样,只是oqpsk的相位变化不会出现pi。
而Pi/4 QPSK得星象图与qpsk的差别是整体偏移pi/43.3 MSK调制和FSK调制的区别与联系?P56区别:FSK:频移键控,其相位通常是不连续的。
MSK:最小移频键控, 其相位始终保持连续不变的一种调制。
联系:MSK是在FSK基础上对FSK信号作某种改进,是调制系数为0.5 的连续相位的特殊FSK3.7与MSK调制相比,GMSK调制信号的功率谱为什么会得到改善?P58 GMSK多了一个预调制高斯脉冲成形滤波器。
高斯脉冲相当于对信号有一个LPF的作用,平滑了MSK信号的相位曲线,使得发射频谱上的旁瓣水平大大降低,因此GMSK的功率谱可以更加集中,频谱利用率更高。
3.8矩形QAM星座和圆形QAM星座有何异同?P64信号点的分布成方型,称之为方形QAM;信号点的分布成星形,称之为星形QAM。
星形QAM只有两个振幅值,而方形有三种振幅值。
星形QAM只有8种相位,而方形QAM有12种相位。
这两点使得在衰落信道中,星型16QAM比方型16QAM更具有吸引力。
3.10 OFDM调制方式和传统调制方式有何异同?它的优缺点是什么?P71OFDM技术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首先,抗衰落能力强。
OFDM把用户信息通过多个子载波传输,在每个子载波上的信号时间就相应地比同速率的单载波系统上的信号时间长很多倍,使OFDM对脉冲噪声(ImpulseNoise)和信道快衰落的抵抗力更强。
同时,通过子载波的联合编码,达到了子信道间的频率分集的作用,也增强了对脉冲噪声和信道快衰落的抵抗力。
因此,如果衰落不是特别严重,就没有必要再添加时域均衡器。
其次,频率利用率高。
OFDM允许重叠的正交子载波作为子信道,而不是传统的利用保护频带分离子信道的方式,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
再者,适合高速数据传输。
OFDM自适应调制机制使不同的子载波可以按照信道情况和噪音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
当信道条件好的时候,采用效率高的调制方式。
当信道条件差的时候,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方式。
再有,OFDM加载算法的采用,使系统可以把更多的数据集中放在条件好的信道上以高速率进行传送。
因此,OFDM技术非常适合高速数据传输。
此外,抗码间干扰(ISI)能力强。
码间干扰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除噪声干扰之外最主要的干扰,它与加性的噪声干扰不同,是一种乘性的干扰。
造成码间干扰的原因有很多,实际上,只要传输信道的频带是有限的,就会造成一定的码间干扰。
OFDM由于采用了循环前缀,对抗码间干扰的能力很强。
OFDM技术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方面: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
OFDM技术区分各个子信道的方法是利用各个子载波之间严格的正交性。
频偏和相位噪声会使各个子载波之间的正交特性恶化,仅仅1%的频偏就会使信噪比下降30dB。
因此,OFDM系统对频偏和相位噪声比较敏感。
功率峰值与均值比(PAPR)大,导致射频放大器的功率效率较低。
与单载波系统相比,由于OFDM信号是由多个独立的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相加而成的,这样的合成信号就有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峰值功率,也就会带来较大的峰值均值功率比,简称峰均值比。
对于包含N个子信道的OFDM系统来说,当N个子信道都以相同的相位求和时,所得到的峰值功率就是均值功率的N倍。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通常OFDM系统内的峰均值不会达到这样高的程度。
高峰均值比会增大对射频放大器的要求,导致射频信号放大器的功率效率降低。
负载算法和自适应调制技术会增加系统复杂度。
负载算法和自适应调制技术的使用会增加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并且当终端移动速度每小时高于30公里时,自适应调制技术就不是很适合了。
与其他载波调制方式的比较不同的无线载波调制方式有不同的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在不同距离上传输不同数据量的能力。
以下提及的载波调制方式已被运用到各种无线技术中,正交频分复用与他们相比的区别分别为:(一)固定频率在一个特定的频段范围(通常非常窄)内传播信号的方式。
通过此方式传输的信号通常要求高功率的信号发射器并且获得使用许可。
如果遇到较强的干扰,信道内或者附近的固定频率发射器将受到影响。
对于许可证的要求就是为了减少相邻的系统在使用相同的信道时产生的干扰。
(二)跳频扩频使用被发射器和接收器都知晓的伪随机序列,在很多频率信道内快速跳变以发射无线电信号。
FHSS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一旦信号在某信道中受阻,它将迅速再下一跳中重新发送信号。
(三)直接序列扩频在设备的特定的发射频率内以广播形式发射信号。
用户数据在空间传送之前,先附加“扩频码”,实现扩频传输。
接收器在解调制的过程中将干扰剔除。
在去除扩频码、提取有效信号时,噪声信号同时剔除。
(四)正交频分复用同时在多个子载波频率上以广播形式发射信号。
每个子载波的带宽都很窄,可以承载高速数据信号。
OFDM适用于严酷的信道条件。
由于OFDM具有较高的复杂度,有很多方式来抗干扰。
对窄带干扰的抗干扰能力也不错,因为大量的正交的子载波和与DSSS相似的信道编码机制。
第四章4.1简述线性均衡与非线性均衡的异同?P82线性与非线性均衡技术的差别主要在于均衡器的输出被用于反馈控制的方法。
通常,模拟信号通过接收机中的判决器,然后由判决器进行限幅或阀值操作,并决定信号的数字逻辑值d(t)。
如果d(t)未被用于均衡器的反馈逻辑中,那么均衡是线性的;反之,如果d(t)被应用于反馈逻辑中并帮助改变了均衡器的后续输出,那么均衡是非线性的。
4.3分集技术的种类及各种分集技术的优势与适用范围?P91-92A空间分集要求在基站处的分集天线之间必须隔得相当远,通常是波长的几十倍,才能实现信号的非相关。
空间分集接收的优点是分集增益高,缺点是还需另外单独的接收天线。
B极化分集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其分集支路只有两路,而且要求支路信号是正交的,天线可以使用一个。
在移动环境下,两副在同一地点,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呈现出不相关的衰落特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只需一根天线,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缺点是它的分集接收效果低于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并且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将会造成3dB的信号功率损失。
分集增益依赖于天线间不相关特性的好坏,通过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天线位置间的分离来实现空间分集。
C角度分集使电磁波通过几个不同路径,并以不同角度到达接收端,而接收端利用多个方向性尖锐的接收天线分离出不同方向来的信号,由于这些分量具有相互独立的衰落,因而实现角度分集。
D频率分集要求频率之间的间隔足够大,大于相干带宽,这样在接收端才可以得到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
频率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其优点是在接收端可以减少接受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量,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频带资源,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带内(频带内)分集,并且在发送端可能需要采用多个发射机。
E时间分集要求时间间隔足够远,大于信道的相干时间,以保证各次接收到的信号具有独立的衰落环境,从而产生分集效果。
由于相干时间与移动台的速度成反比,所以当移动台静止时,时间分集基本上没有用处。
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优点是减少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缺点是占用时隙资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4.5比较各种典型的合并技术的合并增益,并且说明各自的应用方式?P93-94A选择式合并、选择式合并系统采用选择式合并技术时,N 个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先送入选择逻辑,选择逻辑再从N 个接收信号中选择具有最高基带信噪比的基带信号作为输出。
每增加一条分集支路,对选择式分集输出信噪比的贡献仅为总分集支路数的倒数倍。
合并增益为接收机N的倒数之和。
B最大比合并、在接收端由多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在接受端各个不相关的分集支路经过相位校正,并按适当的可变增益加权再相加后送入检测器进行相干检测。
在做的时候可以设定第i个支路的可变增益加权系数为该分集之路的信号幅度与噪声功率之比。
最大比合并方案在收端只需对接收信号做线性处理,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检测即可还原出发端的原始信息。
其译码过程简单、易实现。
合并增益与分集支路数N 成正比。
C等增益合并增益合并也称为相位均衡,仅仅对信道的相位偏移进行校正而幅度不做校正。
等增益合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最佳合并方式,只有假设每一路信号的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在信噪比最大化的意义上,它才是最佳的。
它输出的结果是各路信号幅值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