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

的影响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国煤化工发展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1在高油价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具有竞争力,将成为石油化工产业的有益补充

世界油气资源紧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为煤化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间,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2-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年均增长%和%,煤炭年均增长%。到2008年底,全球煤炭消费连续六年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煤炭需求增长已成为推动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世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2008年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约为1708亿吨,储采比为42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0年;而煤炭的探明储量约为8260亿吨,储采比为122年。据BP公司统计,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煤炭占%,天然气占%,核能、水电等约占%。由此可见,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就中国而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征十分显着。据2009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截至2008年底,中国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为亿吨,储采比为年;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26511亿立方米,储采比为34年;煤炭储量约为1145亿吨,储采比约为41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交通运输燃料快速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达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约占70%,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0%,核电、风电及水电约占10%。在此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以年均%的速度增长,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仅%,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发展替代资源,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客观上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原油价格持续高位,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全球石油供应链遇到“瓶颈”,加上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因素及投机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例如,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05年的平均55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的72美元/桶,2008年7月竟达到了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2010年原油价格则一直在80美元/桶上下高价位区间波动。低成本的驱动,使得包括煤化工在内的替代燃料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在高油价的推动下,中国煤化工技术加快了自主开发的进程。煤气化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清洁化发展,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装置和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的成功投产,煤基甲醇制烯烃、制二甲醚等技术的商业化,都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煤化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环保技术的不断提升,必将促使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从而使煤化工产业在高油价下相对常规石油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将成为油气资源的有益补充。

2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

尽管国外的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领域先后建成过实验装置,开发了有关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环境、油价、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的煤间接液化工厂和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工厂。而中国煤化工产业在近几年则获得了较快发展。

传统煤化工总体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也开始拥有传统煤化工产业,但规模很小、产品单一,产品主要包括焦炭、合成氨、电石和甲醇等。近年来,随着中国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源丰富地区的崛起,传统煤化工和部分产品产能较快增长。从产品的供需来看,中国传统煤化工总体上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2009年,中国焦炭消费量约亿吨,产能约为亿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91%;电石消费量

约1500万吨,总产能约2200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低于70%;甲醇消费量约1660万吨,总产能高达3000万吨/年左右,装置平均开工率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甲醇生产中,70%以煤为原料,甲醇作为新型煤化工的重要中间体,近年来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据统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甲醇项目产能达2500万吨/年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甲醇总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年以上,而届时的甲醇需求量最乐观预计也仅增加到3100万吨左右,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新型煤化工呈现较快发展势头

近年来,在高油价的推动下,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煤液化合成油、煤基甲醇制烯烃、煤基甲醇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煤直接液化首条百万吨级工业示范生产装置已建成投产

中国的煤直接液化技术最早由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和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合作,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成功。中国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分两期投资建设总规模为500万吨/年的煤直接液化工程。2008年12月30日,一期工程的先期工程100万吨/年煤直接液化合成油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油品和化工品。该工程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承担EPC总承包。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

2)煤间接液化示范工程成功建成

国内从事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兖矿集团。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煤化所在消化吸收国外工艺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成功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目前,山西煤化所研发的煤间接液化工艺已经应用到山西潞安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神华集团等三套16万吨/年示范项目中,目前已相继投产。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与南非萨索尔公司合资的宁东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

3)煤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正在建设

目前国内拥有煤制烯烃技术的研究机构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DMTO)完成了中试。2005年,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在陕西建设了规模为万吨/年(以原料甲醇计)的工业试验装置。2006年2月,装置投料试车,8月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这项技术实现了约%的甲醇转化率,双烯(乙烯+丙烯)碳基选择性达%。目前,神华集团采用这项技术,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承担EPC+M,于2010年5月31日在内蒙古包头建成了60万吨/年(以双烯计)MTO装置。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目前已在燕山石化建成了甲醇进料规模为万吨/年的中试装置,并进行了累计116天的工业试验。中试结果显示,乙烯+丙烯选择性平均达%,甲醇转化率平均为%。目前已完成了180万吨/年(以甲醇计)的SMTO装置工艺包设计,并在中原石化建设60万吨/年(以甲醇计)SMTO装置,计划2011年底建成投产。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从2003年起就开始进行甲醇制丙烯(MTP)技术(固定床工艺)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中试。中试结果表明甲醇转化率大于99%,丙烯单程选择性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工艺在2010年进行工业侧线试验,同时开展大型工业化装置工艺包研发。

清华大学、中化集团和安徽淮化联合开发了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技术,其规模为3万吨/年甲醇进料的试验装置连续运行了470小时,甲醇转化率为%,丙烯选择性%,吨丙烯消耗甲醇吨。

4)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基础技术,煤气化装置作为煤化工产业链中的龙头装置,具有投入大、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