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速生丰产林

合集下载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摘要:马尾松适应性很强,因此被用作荒山造林与绿化树种,发展马尾松人工用材林可以更好发掘其经济价值。

马尾松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

木材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之说,特别适用于水下工程。

本文就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性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马尾松;育苗技术;造林技术马尾松是亚热带的适生树种,适应性强、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长,且种源丰富,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都较容易,是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

马尾松既可以作水土保持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一个长纤维树种,其木材是制浆、造纸的高级用材。

木材脱脂后还是美观、漂亮的装饰面板材。

枝丫还可用作纤维板原料。

1马尾松育苗技术1.1如何对马尾松圃地的选择。

马尾松对生长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在众多要求中,相对来说对水的要求比较高一些。

所以,在选择苗圃的时候,应该最大可能地选择一些排水特别便捷的地方,比如山坡。

另外在采光要求上尽可能地保证马尾松苗圃周围没有过大的遮挡物,以免影响马尾松的采光要求。

1.2对泥土进行精耕细作。

马尾松的幼苗质地比较脆弱,故而在对土壤选择的生活,一定要选择一些土地地质较好的地方,并对土壤给予适度地浅耕。

深度一般来说要达到16-18厘米的标准。

不易深耕,深耕会导致苗木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受到一些影响。

因为苗木的根系在深耕的土壤中会一直朝着土壤的深处进行生长,故而导致苗木的侧根须减少,这样一来,苗木就会生长不稳定。

此外,还要对苗棚畔斗加强管理,在通过几次犁耙之后施好基肥,以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充足。

常规来说,应该保证每亩25一50公斤磷肥的用量。

1.3对苗床的修筑。

在对土壤进行精工细作之后,就是对苗床的修筑。

在修筑之前,还有一步是不可忘记的就是对苗床的消毒处理,即在苗床上撒可湿性6%的六六粉,一般是每亩2-3公斤。

然后就是修筑苗床。

马尾松实用栽培技术

马尾松实用栽培技术
FORESTRY AN D ECOLOGY l科技长廊
马尾松实用栽培技术
文/邬颖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 有的乡土树种,为松属乔木,适 应性强,生长迅速,是人工造林 的主要用材林树种。马尾松木材 质量好,能广泛用于家具、建材、 造纸、人造板等行业,并且其松 脂含量高,也是采脂的主要树种。 本文对马尾松的栽培技术做简要 阐述,以期帮助广大种植者能适 时、适地的栽种马尾松。
地、梯状整地、全面整地等五种 方法。穴状整地在山区、丘陵及 地势平坦地区采用,规格应不小 于40×40×30厘米,速生丰产 用材林及多杂灌、草地带整地规 格不应小于50X50X40厘米, 同时应做到表土返穴。鱼鳞坑整 地适宜在山地陡坡、水蚀严重地 带采用,整地应成半圆形,外高 内低.半径不小于60厘米。块 状或带状整地也在山区、丘陵及 地势平坦地区采用.其规格不小 于70X70厘米。带状整地带宽 不小于60厘米,深度不小于20 厘米.沿等高线进行。梯状整地 常在山区坡度35度以下及丘陵 地区采用,梯面外高内低,宽 不小于35厘米.深度不小于20 厘米,同样沿等高线进行。全面 整地在25度以下的坡地必要时 可采用,但坡度在15~25度 的山地,应在山坡中部沿等高线 保留1条2~3米宽的自然植 被带。
填土及压实过程中提苗及紧挨苗 基重锤,以免损伤苗木根系。培 土时需将苗木植入穴(缝)中再 填土踏实,将四周土壤及枯落物 堆扒于苗木基部,做成直径不小 于50厘米.高度为10~15厘米 且中心低、四周高的圆台状土堆。
直播造林。在播种前,要对 种子进行粘胶化处理,即以稀浓 度水溶性高分子粘胶剂作粘附 剂.按500~800比的浓度加 入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钾及一 定剂量的磷化锌和适量PT菌根 剂或马勃菌孢粉混合摇拌成颗粒
如果不是紫薇树的开花季

马尾松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马尾松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马尾松苗的栽培管理技术作者:刘露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一、简介马尾松,常绿乔木。

是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

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一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

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贵州及云南,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

为中国长江流域各省重要的荒山造林树种,也是江南及华南自然风景区和普遍绿化及造林的重要树种。

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其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

马尾松也是中国主要产脂树种,松香是许多轻、重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造纸、橡胶、涂料、油漆、胶粘等工业。

松节油可合成松油,加工树脂,合成香料,生产杀虫剂,并为许多贵重萜烯香料的合成原料。

松针含有0.2—0.5%的挥发油,可提取松针油,供作清凉喷雾剂,皂用香精及配制其他合成香料,还可浸提栲胶。

树皮可制胶粘剂和人造板。

松籽含油30%,除食用外,可制肥皂、油漆及润滑油等。

球果可提炼原油。

松根可提取松焦油,也可培养贵重的中药材——茯苓。

花粉可入药。

松枝富含松脂,火力强,是群众喜爱的薪柴,供烧窑用,还可提取松烟墨和染料。

由于木材纤维长,是造纸和人造纤维板的重要原材料。

二、采种采种时应选15-40年生树冠匀称、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

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球果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采集。

用人工加热法使种子脱粒(出籽率3%),将采集到的种子经筛选、风选,晾干,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种子纯度为80-95%,千粒重10.4克,每公斤纯种子76,000-90,000粒,室内发芽率85%。

福泉市马尾松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措施

福泉市马尾松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措施

左右,并捞出放置温水器皿中浸泡至膨胀,最后用清 水淋沥阴干后播种 [5]。 5.3 控制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直接影响到马尾松的生长质量,马尾松 造林注意以下 4 个要点。1)避免马尾松连片式种植, 将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种植,如米槠、泡桐、木油桐、 醉香含笑及乌桕等阔叶树种,既能实现不同植物生长属 性与性能的合理搭配,又可改善森林的生态系统,维护 良好的水土环境。并且,阔叶树不适宜马尾松毛虫的传 播,将其与马尾松混合种植,可一定程度上减少马尾 松毛虫数量与暴发风险。2)造林地立地条件较差的, 初植密度要适当大一些,每 667 m2 栽植 500 ~ 600 株 [6]。 立地条件较好、土壤厚度在 50 cm 以上、肥力中等偏上, 且交通便利,经营集约度较高的地方,每 667 m2 栽植 300 ~ 400 株,以培养中大径级材为目的。3)合理控 制马尾松株行距,原则上为了保证马尾松的生长条件, 株行距尽量选择 1.5 m×2.0 m 或 1 m×2 m,以该株行 距为标准,每 667 m2 栽植 500 ~ 600 株。另外,马尾 松的株行距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种植地大小进 行具体调整。
马尾松的病虫害防治重点是“防”与“治”有效 结合,同时改变仅使用化学农药的单一做法,让生物 技术、化学农药技术、物理技术及虫害检疫技术等有 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马尾松病虫害防治体 系 [8]。例如,松疱锈病是马尾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病 害,主要出现在马尾松的树干上,具有侵染性强的特 点,可借风传播,因此预防方法应从清理种植地开始, 每年秋末清理林地内的马尾松病枝、落果、枝条等, 雨雪天气后,清扫落枝,彻底将潜伏在植物残体的病 虫移出林地。同时,杜绝松类与芍药等转主寄主植物 混栽。治疗方法上,主要是在马尾松发病初期,及时 喷洒 0.2 ~ 0.3° Bé 的石硫合剂,或 70% 代森锰锌可 湿性粉剂 500 倍液。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最主要的害 虫,预防上,可人工采卵,置于寄生蜂保护器中,使 寄生蜂能够飞出,幼虫无法逃出。防治上,可在马尾 松毛虫经常出没的树干、枝条上喷施 50%马拉松乳剂 和 50%杀螟松乳剂,二者浓度均为 1 500 ~ 2 000 倍液。 也可用 50%敌敌畏乳剂 1 000 ~ 1 500 倍液,保证施 药均匀,确保防治效果 [9]。 6.4 合理抚育间伐

红锥育苗技术及优化马尾松林分生长表现

红锥育苗技术及优化马尾松林分生长表现

著差异,达 1%水平,说明上层林分密集度大小直接影响红锥幼 地之间其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差异达极显著,其树高、胸径、冠
年生长(表 3)。
幅的变异系数达 35.2%、39.6%、30.4%,但受林分密集度的影响
使红锥个体之间早期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达 1%水平。表明选
择红锥做为营造马尾松改造针阔混交林,应采取强度疏伐或择
2
2
留密度从 3000 株 /hm 降到 1200 株 /hm 。2015 年以松林优化提
升为目标,以近自然经营培育理论为指导。按照培育马尾松大径
材为主进行强度疏伐,保留原林分中的木荷、酸枣等阔叶树,伐
2
2
后马尾松及木荷等树种保留株数 350 株 /hm 至 450 株 /hm ,使
林分郁闭度从 0.9 降到 0.5。2015 年冬对林地进行林地清理,定
林业果树
红锥育苗技术及优化马尾松林分生长表现
陈武荣
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 364400
摘 要:采用近自然经营方式对马尾松纯林进行间伐套种红锥,已达到培育针阔复层混交林的目标,研究表明在郁闭度 相同情况下,树冠密集程度越小,其红锥幼年生长越优。其平均树高、胸径、冠幅分别达到 3.9m、3.8cm、1.2m。但受上层林分树 冠密集程度和坡向的影响,其红锥单株早期生长达显著差异。
2.1.3 幼苗生长期水肥的管理。红锥是喜肥喜湿的树种,要在 日常的培育中保持土壤的湿润,并控制好积水的含量。在苗木的 生长过程中,可以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来配合根外追肥,如果侧
根较少,叶色较淡时就要采用绿芬、植保素以及磷酸二氢钾等直 接的喷洒在幼苗的叶面之上,以促进生长的改善。第三,对于病 虫害的防治。红锥的幼苗生长非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常见 的病虫害有根腐病、叶枯病等,常见的虫害有尺蝮、金龟子等。根 腐病主要是在幼苗的生长前期阶段,可以对浇水量进行控制或 者是把有病虫害的苗拔除,喷洒 1%的波尔多液以及多菌灵 0.1% 溶液等进行治理,金龟子则是喷洒 90%的敌百虫配制成 0.2%溶 液、40%乐果乳剂配制成 0.04%的溶液防治。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分析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分析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分析作者:马志辉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09期摘要:对马尾松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树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无显著影响,对单株材积和林分单位面积积蓄积影响显著,随着造林密度增加,投资额增加,根据生物与经济并重的原则,在积极采用营林新技术和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宜密植,以2500株/hm2的造林密度最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密度;效果中图分类号:S7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027021 引言马尾松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干旱,耐瘠薄,是福建省主要造林用材树种,也是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

为更好地发展和经营马尾松,提高人工栽培技术,本试验在不同立地条件类型情况下,进行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在不同的立地类型下造林密度对林木的影响,探讨其生长规律,选择最优化的造林密度。

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清流国有林场场部工区4大班6小班,地貌为低丘陵,海拔380~603 m,土壤为红壤,试验地前茬为杉木人工林。

3 材料与方法3.1 试验材料1996年12月,进行试验地劈草、炼山、清杂。

翌年1月进行试验地定点放样,挖穴回表土规格为40 cm×30 cm×30 cm。

种源来自漳平五一林场,1997年春季造林。

造林第1年,抚育2次,5~6月1次,8~9月2次,进行扩穴、除草、培土。

造林后第2年,每年5月、9月对试验地进行全面除草抚育各1次。

造林后第3、4年各劈草1次。

本试验田间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设计,4种处理,每一种造林密度(处理)为一个小区,每一小区约为1亩。

每个处理3次重复。

造林密度分别为667株/hm2、4440株/hm2、333株/hm2、2500株/hm2,株行距离分别为1 m×1.5 m、1.5 m×1.5 m、1.5 m×2 m、2 m×2 m。

马尾松

马尾松

马尾松常绿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亦有3针1束,马尾松针叶又分长短,长的达30厘米,叫长叶马尾松;短的仅10厘米以内,叫短叶马尾松。

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

种长4-5MM,翅长1.5CM 。

子叶5-8。

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中文学名:马尾松拉丁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 别称:松树、枞树、青松界:植物界门:裸子植物门纲:松柏纲目:松柏目科:松科PINACEAE Lindl. 亚科:松亚科PINOIDEAE Pilger 属:松属分布区域:在我国分布极广简介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装;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12-20CM,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

种长4-5MM,翅长1.5CM。

子叶5-8。

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长方形剥落;内皮枣红色微黄。

心边材稍明显。

边材浅黄褐色,甚宽,常有青皮;心材深黄褐色微红。

年轮极明显,极宽。

木射浅细。

树脂道大而多,横切面有明显油脂圈。

材质硬度中等,纹理直或斜不匀,结构中至粗。

干燥时翘裂较严重。

不耐腐。

长纵裂,长片状剥落;木材纹理直,结构粗;含树脂,耐水湿。

重要材用树种。

树干可采割松脂,叶可提芳香油。

油漆、胶接性能不良。

握钉力强。

主要产地山东、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湾省。

马尾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马尾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马尾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马尾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1、种植环境:
马尾松适宜半阴环境,耐荫性强,适宜温和凉爽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

一般在砂质壤土、砂砾土上栽培,搭配日照充足的情况下,发育效果极佳。

2、土壤处理:
马尾松的土壤比较宽松,湿度要求较高;在栽培前,应将充分混和和提酸的土壤处理好,以确保树木生长;另外,还可以根据土壤实际状况,添加腐殖质、有机肥等促进树木生长。

3、栽培方式:
马尾松适宜露地栽培或挖沟栽培,露地栽培要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在土壤表层播种,播种后要将土壤清理平整;挖沟栽培,要在土壤表层挖出10厘米的沟槽,在沟槽中依次播种,播种完成后,土壤需要拉平,不能太靠拢,以保证树木的通风历程。

4.施肥与灌溉:
在植树处理完毕,必须进行施肥,以保证树木发育正常;施肥方式以撒施硝酸铵、尿素为主,补进补施油剂微量元素;灌溉方式以常规灌溉为主,采取浅浸式灌溉,以保证树木水分充足。

5、除草、整枝:
马尾松整枝要仔细、灵活;除草时要使用老式的正锯把,轻刀轻把,不宜用机械除草或简单草除,以免影响树木的发育。

6、枯损病益虫防治:
及早发现马尾松的枯损病害和害虫,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正确使用有害物质,适当降低外来害虫的入侵概率;采用物理隔离、添加有机物和细菌等技术,可以有效减低害虫对树木的危害程度。

7、开发利用:
马尾松树木可以开发利用,如:用于装置、家具、文化办公用品等制品的制作;也可以将原料加工成木材和木器系列,作为工艺品外销;另外,马尾松还可以用作园艺工程,吸引生活中的游客,为家庭和公共空间增添色彩。

总之,正确选择环境,合理处理土壤,正确栽培,加以施肥灌水、除草整枝,及时防治病害、开发利用是栽培马尾松活产成果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标准制订说明书项目名称:贵州马尾松速生丰产编号:2006-02委托单位:贵州省林业厅承担单位:贵州大学报告编写人:丁贵杰起止时间:2006~2009年4.3.1 计算年龄建筑材速生丰产林的生长量以20年为计算标准,纸浆材以15年为计算标准,二者均不包括苗龄。

本标准把20年作为建筑材林达到生长量标准的计算年龄,即速生丰产林20年时必须达到的生长指标。

把15 年时的生长量作为纸浆材速生丰产林的考核计算年龄。

把20年和15 年分别作为不同培育目标的计算年龄,不是丰产林的成熟年龄或轮伐期,而是既要考虑培育目标特点,尽量缩短考察丰产林的年限,又要考虑丰产林的稳定性。

根据马尾松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纤维特性,15时纤维特性已很优良,且已接近最佳利用期;对于建筑材林而言,20年时林分生长已趋于稳定,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在编制立地指数表时,也把马尾松的标准年龄定为20年。

其次,一些中小径材20年时也已达到相应规格,因此,把15年和20年分别作为纸浆材和建筑材林的标准计算年龄是比较合理的。

4.3.2 制定生长指标的依据确定合理的生长指标是制订“标准”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标准”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多数国家认为: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每公顷达到10.5 m3~12m3( 0.7 m3/亩~0.8 m3/亩)以上,即可认为达到了速生丰产。

我国林业界及有关技术政策论证会上也认为:每公顷蓄积年平均生长量达10.5 m3(0.7 m3/亩)以上,即可认为是速生丰产林了。

也有人认为:在16以下指数级,达9 m3/公顷(0.6 m3/亩)即可。

1982年部颁《造林技术规定(试行)》中也提出,应达到9~15 m3/公顷(0.6~1.0 m3/亩)或更高些。

但这些都是较笼统的概念,既无标准年龄、工艺要求,更没有科学合理地考虑立地因素,也无面积标准。

本标准制订时,除考虑生长量标准外,还考虑了培育目标特点、经济效益、达标年龄、工艺要求和面积要求等。

特别是更加科学合理的详细划分了立地条件,是分立地指数确定的生长指标,这样更加科学合理,便于科学考核,同时也给生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考虑生长指标时,应着眼于较大面积,有一定生产规模,速生丰产林不能是小面积的高额丰产。

马尾松在局部面积上,生长量达到15~18 m3/hm2·a(1.0~1.2 m3/亩·a)是常有的,甚至还可以达到21 m3/ hm2·a(1.4 m3/亩·a)。

但从林地资源、良种化水平、经营强度、技术要求各方面来看,大面积都达到这种指标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生长指标在不失其先进性的前提下,指标不宜定得过高。

此次制订,已按立地指数给出了生长指标,使得检查考核更加详细具体,避免了以前类似标准高立地指数和中等立地指数采用同一检查考核标准(如:20指数和16指数的考核指标是一样的),本标准对生产和经营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便于生产和经营单位提高育林水平和经营效益。

所确定的指标是根据长期以来大量调查资料(包括很多定位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所建的数学模型,并在反复比较和征求相关生产单位意见后,按实际情况确定的。

据500多块标准样地的调查结果,并结合近期多项试验林的定位研究,Ⅰ1、Ⅰ2产区的立地指数多在16.0~18.0m之间, 最高可达21以上,平均生长量可达9.0~10.5m3/hm2·a,经营丰产林可达12~15 m3/hm2·a以上;Ⅰ3产区的立地指数多在15.0~16.5m之间,最高可达20指数,平均生长量可达7.5~9.0m3/hm2·a,经营丰产林可达10.5~12.0 m3/hm2·a以上;Ⅱ类产区立地指数多在14.0~16.0m之间,最高可达18指数,平均生长量可达6.75~8.25m3/hm2·a,经营丰产林可达9.0~11.25 m3/hm2·a以上。

单位面积的产量与密度关系,在一定条件下遵循产量—密度效应模型。

马尾松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而胸径则减小,为了木材能达到一定的工艺要求,必须调整产量与密度关系。

根据市场需求及立地情况,本标准建议18及以上指数级以培育大、中径材为主,16指数级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14指数级以培育小径材为主。

各材种的规格标准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但考虑到建筑材计算年龄为20年,是用20年时的胸径作为控制标准的。

为此,规定培育大径材的林分,要求20年时的林分平均胸径应达到20.0~21.0㎝以上,培育中径材20年时林分平均胸径应达到18.0㎝以上。

规定该指标是因为:如果20年时尚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密度过大,以后胸径生长量的增加就很困难。

另一方面,如果继续培育大径材,此时的间伐木均可达到规格材的标准。

14及以上各指数级均可培育纸浆材林,但为了满足速生丰产林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纸浆材丰产林应尽量布局在较好立地上,且在15年时必须有足够的株数作保证,以保证收获量达标。

纸浆材采伐年龄一般控制在15~19年。

16及以下指数级,在15年时株数控制在1875~2325株/hm2,18及以上指数级,在15年时株数控制在1575~1875株/hm2。

制订速生丰产林标准还需考虑林地资源,标准过高,选地很难。

按照目前的生长指标,选择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地相对还是较容易的。

在贵州马尾松中心产区,14及以上指数级所占比例高达60%~70%以上。

从提高投资效果和缩短培育周期角度考虑,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基地建设、投资方向应集中在成材快,效益高的地区,应以中心产区为主,适当兼顾Ⅱ、Ⅲ类产区立地条件较好(16以上指数级)的立地。

为了随时检查和考核速生丰产林生长能否达到标准,提出了不同立地指数级在不同林龄时的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生长量应达到的指标(纸浆材还包括生物量)。

这些指标是根据400多株解析木(包括:优势木、平均木、径阶标准木)、500多块标准地、12块各类生物量样地(包括了不同年龄、立地、造林密度)的265株径阶生物量解析木、以及包括各营林技术环节的试验林及固定样地的多年测定资料,建立的各类林分生长模型及密度控制模型准确求出的。

其中,对6年以前的树高和胸径还适当参考各类固定试验林的多年实测资料加以调整,个别年的伐后胸径生长指标也结合间伐试验做了微调。

科学确定林分各阶段的合理保留密度是准确确定各林龄阶段的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基础,为此,根据林分密度试验和所调查的临时样地中密度较大(郁闭度在0.9以上)的林分资料,建立林分密度控制上限模型(N=a*D -b),运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优化密度控制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用以合理控制林分密度。

当林分密度达到上限密度时,必须进行间伐,间伐后的林分密度用优化密度模型控制(当年保留密度低于优化密度10%~15%)。

最后根据部颁马尾松二元材积计算公式求算出材积,进而算出材积生长量。

不同林龄的生长指标,在速生丰产林检查验收标准中可作进一步的规定,如6年前应以树高作为主要检查考核指标,6~10年时,应以树高+胸径两个指标作为检查考核的主要指标,10年后再加上材积的指标要求。

4.3.3 培育目标及采伐年龄根据对市场需求、木材价格及不同立地的生长潜力的综合分析,建议:20及以上指数级以培养大径材为主,18指数级以培养大中径材为主,16指数级以培养中小径材为主,14指数级以培养小径材为主。

在综合考虑不同培育目标林分的经济成熟龄、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纸浆材林还适当考虑了纸浆得率与采伐年龄的关系)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数级不同培育目标的采伐年龄(见表1)。

表1 马尾松人工速生丰产林各指数级采伐年龄培育目标 14 16 18 20 22小径材 22-24 20-22中径材 24-26 21-23 20-22 20-21大径材 27-29 26-28 25-27纸浆材 17-19 16-18 15-17 15-17 15-16对于纸浆材林,16及以下指数级,在15年时株数控制在1875~2325株/hm2,18及以上指数级,在15年时株数控制在1575~1875株/hm2。

4.3.4 面积要求对于速生丰产林面积要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一是马尾松经营,当前多数为纯林,因而要避免造成大面积连片集中,二是一片速生丰产林面积不应过小,否则很难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标准中提出了相对集中的处理办法,要求一个小班不少于15亩,小班间不一定相连,相对集中面积不小于100公顷(1500亩)。

相对集中指相当于一个乡或一个中型林场的范围内。

4.3.5 成活率,保存率马尾松初期生长恢复较困难,一旦初期过多的补植,将影响林分结构和日后的密度调整。

为控制造林质量,要求成活率、保存率必须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

4.4 技术措施要点技术措施是确保达到速生丰产林标准的基础和保证。

标准技术要点中提出的是各主要生产环节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而不是每一生产环节、生产过程的操作细则。

本标准中提出的技术措施要点,主要是根据成熟的传统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提炼而成。

应把“速生丰产林”看作是现有各项成功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组装”成果。

为了确保大面积的马尾松林都能达到速生丰产标准,仅靠个别传统经验是不够的,必须采用新的组装技术措施和较高的经营强度。

本标准强调要从良种壮苗、立地控制和密度调控三大关键技术抓起,并分别针对各主要育林环节提出了技术规定。

4.4.1 选用良种选用适于本地的优良种源区的母树林、优良林分及经过遗传改良的种子园中生产的良种育苗。

Ⅰ类产区可优先选用本地种源或选用广西的古蓬、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等优良种源,Ⅱ类产区可优先选用广西古蓬、江西崇义、广东英德或贵州的都匀、黄平等优良种源。

为了扩大贵州各地选种范围,还给出了贵州各造林区的优良种源和参考利用种源(见标准表3)。

此外,还可参照马尾松种子区划(GB/T 8822.6)及各造林区优良种源研究结果进行调种。

有条件的地方,应优先选用经过国家或地方认定的种子园混系、优良家系或优良无性系造林。

种子按GB/T 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质量应满足GB/T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中规定的马尾松Ⅰ级种子标准。

4.4.2 选用壮苗造林营造速生丰产林时,须按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执行,采用1年生Ⅰ级实生苗或优良扦插繁殖苗造林;或用6~8个月生的Ⅰ级优质容器壮苗造林。

4.4.3 合理选择造林地立地是林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其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培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造林地选择是技术关键之一。

速生丰产林应尽量布设在Ⅰ、Ⅱ类产区16指数级以上立地。

造林地应尽量选择在以板岩、砂页岩、长石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等为主发育的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排水良好的立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