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蒙药部分“巴夏嘎”类药物品种整理研究
蒙药吉当嘎-7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蒙药吉当嘎-7是由酸藤果、大蒜、紫铆子、苘麻子、荆芥、铁杆蒿、马蔺子等七味药材组成。
本方性温,为治疗内、外虫病之方,具有杀虫功能。
主治胃肠内虫病,黑、白、斑亚玛病等颅脑虫病,皮肤虫病等。
本方遵循蒙医药“君、臣、佐、使”基本原则,以具有驱虫、调火、消肿之功能的酸藤果(信筒子)为君药,以大蒜、马蔺子、紫铆子等为臣药,以具有消黏、驱虫之功能的荆芥、铁杆蒿炭为佐药,以燥协日乌素、消黏虫之功效的苘麻子为使药,配伍组成。
临床上依据不同的用途,制成丸剂或散剂以及熏香、栓剂等。
用于内虫病时制成丸剂或散剂,用于颅脑虫病时制成熏香剂,用于肛门、阴道虫病时制成栓剂,用于皮肤虫病制成涂抹剂使用。
本方最早记载于8世纪《四部医典》,后期《甘露白晶》《蒙医金匮》等古籍文献中均有记载,不同书籍中记载的蒙药吉当嘎-7配伍剂量及入方药材、主治功效以及用法都略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
但在命名方面统一用吉当嘎-7,吉当嘎汉文翻译为酸藤果,而本方君药均为酸藤果。
文献记载的藏文名为吉当嘎屯巴,屯巴是藏文音译而来的数字7,汉文名为七味酸藤果。
目前本方的现代医学研究仅限于临床疗效研究且较少,藏医七味酸藤果散用于治疗痔疮、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1,2]。
查阅相关数据库文献发现本方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为更好地认识蒙药吉当嘎-7在蒙医中使用情况以及充分发挥本方成分多样和药理作用广泛的优势,本文对蒙药吉当嘎-7的本草记载和各组方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拓展蒙药吉当嘎-7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组方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1酸藤果酸藤果是紫金牛科植物百花酸藤果Embelia ribes Burm.f.或矩叶酸藤果(Embelia oblongifoliaHemsl)的干燥成熟果实。
7~8月份采摘,太阳底下晒干。
又名叫信筒子、蒙古名吉当嘎、浩如海·达日拉嘎、毕达麻嘎。
蒙医中此药味甘、酸、辛,性温,效锐、糙。
具有杀虫、调温(温胃)、消肿等功效。
蒙药清热八味散的研究进展

蒙药清热八味散的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蒙药清热八味散的实验以及临床上的研究进展、现代的药理作用、蒙药成分分析这些维度做了全面的讲述,为深入进行蒙医蒙药临床这一领域的探究和再次研发使用供应了借鉴的根据。
关键词:清热八味散额日赫木-8 研究进展综述额日赫木-8味大体上通过檀香、石膏、红花、苦地丁、瞿麦、胡黄连、麦冬、牛黄这8类中药材料进行构成的[1]。
它的具体药方来源于非常有名的蒙药医学书籍-《四部医典》,它还被叫做蒙药八尊。
它具有清脏腑热的作用效果,对由于肺热造成的咳黄痰、血痰、血和协日热、瘟疫热等都存在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
除此以外,也能依据实际的发病症状添加或减少冰片、甘草、沙棘、木香等相应的药材。
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它可与沙棘-5味、檀香-8味、松石-8味等一同重建新方进行救治,使用非常普遍并且可依据病情做相应的调整且疗效好[2]。
蒙医治疗热病的常用方剂,蒙药称之为“额日赫木-8”,中文名为“清热八味散”。
具有清热之功效,用于脏腑热、尤其是肺热、血和协日热、流感热、瘟疫热等新热和旧热的治疗。
此方剂性凉,为蒙医治疗血液病、温病的常用药剂,疗效显著,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清热八味散的临床、化学成分、药理、方剂剂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文根据近二十年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实验研究进展已有的文献当中明确指出,额日赫木-8味在进行小鼠淋巴细胞以及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试验以后,其结果显示,将它进行口服对非特异性或者特异性免疫性能都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免疫强化效用。
尤其是在对表现免疫特性的溶血素的干扰方面,它的药效表现出了剂量梯度;可是在表现细胞免疫特性的淋巴细胞扩增繁殖反应试验当中,中等剂量的药效更显著[1]。
从该实验结果来看,治疗组比对照组的发热周期减少了2.0天左右,并且其体温改进治疗效果积分是2.31+0.60,比对照组好很多,并且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改进也有显著性差异。
常用蒙、藏药材对比研究

常用蒙、藏药材对比研究胡和珠拉;布和巴特尔【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5【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所载成药品种所用药材进行整理,根据研究两者的频数与用量的对比进一步了解蒙、藏医学在常用药材方面的异同点,凸显蒙医药在常用蒙药方面的特色.方法:采用文献对比研究方法,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版)所载入成药的药材用excel表格的形式录入计算机;进行系统数据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版)共收载128个制剂,所用药材235味,其中药材所用频数最多的是诃子64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版)共收载198个制剂,所用药材279味,其中所用药材最多的是诃子116剂.根据系统数据分析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版)交叉品种92味,只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版)的药材有143种,只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版)的药材有187种.结论:蒙医、藏医理论体系基本一致,但临床认用药材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该研究可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总页数】4页(P442-445)【作者】胡和珠拉;布和巴特尔【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相关文献】1.ICP-MS法测定青海地区常用40种藏药材中8种重金属 [J], 张弓;黄剑林;李海涛;张步有;段旺旺;程圆圆2.中俄蒙边境地区金成矿作用对比研究——第三届中俄蒙边境地区地质及成矿作用对 [J],3.常用藏药材种类情况的调查分析 [J], 多吉仁青;才让南加;却样4.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J], 达娃卓嗄5.常用藏药材丛菔质量标准提升 [J], 东知多杰; 班玛才仁; 多杰; 杜连平; 孙跃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药榜嘎的资源与使用情况调查

藏药榜嘎的资源与使用情况调查为明确藏药榜嘎的实际基原,掌握榜嘎的使用情况、资源分布及其蕴藏量,该文采用文献调查、走访调查以及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探明藏药榜嘎的实际基原主要为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或船盔乌头A. naviculare的干燥全草或地上部分。
其中甘青乌头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昌都地区),船盔乌头主要分布在西藏。
四川、甘肃、青海等藏区主要使用资源量较大的甘青乌头,西藏地区(除昌都地区外)主要使用船盔乌头,船盔乌头的资源趋于濒危状态,文献记载的其他品种未见使用。
表明榜嘎药材的使用与其资源状况有关,建议需加强保护,并引导市场流通。
标签:藏药;榜嘎;资源调查;使用情况[Abstract] The study is aimed to clarify the actual original plant,find out the usage status and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of the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Bangga”. By using the way of the literatures survey,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it found out that the actual original plant of the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Bangga” were the whole dried plant or the aerial part of Aconitum tanguticum or A. naviculare of Ranunculaceae,among which A. tanguticummainly distributed in Sichuan,Gansu,Qinghai,Tibet (Qamdo),and A. navicul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ibet. Sichuan,Gansu,Qinghai and other Tibetan areas mainly used the resources of A. tanguticum,Tibet (except the Qamdo area)mainly uses the A. naviculare,which resource was imminent in danger. Other specie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not used. It showed that the use of herbs related to their resources,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guide the market.[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al plant;Bangga;resource investigation;usage status藏药“榜嘎”()是藏医临床常用特色药材,《晶珠本草》[1-3]等文献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收口、燥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传染病引起的发热,肝胆热病,血症,胃热,疮疡,蛇蝎咬伤以及“黄水病”。
蒙药巴勒古纳研究进展

C5 包龙. 3} 蒙药哈塔 嘎其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 并疼 痛性 溃疡 l J. 例[】 中国民族 医药杂志, 9 ,( )3. 1 62 2 : ’ 9 6 [6 常 明, 居友. 木 朱 尔治 疗鼻 窦炎 [ ) 蒙 医药 , 3] 郭 嘎 J.
20 年 1 1 收稿 09 2月 5日
中图 分 类号 : 2 1 2 R 9 .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覃编 号 :0 6—6 1 { 00)3—0 6 0 10 80 2 1 0 0 3— 3
蒙 药 巴 勒古 纳 为 树 柳 科 ( a ai ca ) 柏 枝 属 T m r aee 水 c ( r a aD s) Myi r ev 植物水柏枝 o( p n u t . Z ag— cl M. ail a h e c aP n C .. YJ ) 河柏 ( a pcmieShek 的嫩 枝 叶 , 和 M. oeu d sc r ) l u
蒙 药 巴勒 古纳 研究 进展 △
李 占军 薛培凤
( 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 5 ) 10 9
摘 要: 本文综述 了蒙药巴勒古纳在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贾量控制 、 临床应 用等方面 的研 究进展 。
关键词 : 蒙药: 巴勒 古纳;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 螺床应 用
氧基 一反式 桂皮 酸 ( 3一h doy一4一m to i m}a- yrx e  ̄cn h n a cc i) 5个五环三萜 苷元 , d: 包括表无 羁萜醇 (pfett o)3 eii e nt 、 rc a
・
药典籍< 认药 白晶鉴> 无误 蒙药鉴 > 巴勒古纳均 有记 及< 对 载 , 药 为蒙 医临 床 常用药 物 , 涩 、 , 凉 , 钝 、 、 该 味 甘 性 效 重 固, 热、 可清 燥协 日乌 索、 透疹 、 毒 , 敛 主治 毒热 、 陈热 、 伏 热、 热症扩散 、 肉毒症 、 日乌素 、 协 血热 、 麻疹 n 。本文综 】 述 了蒙药 巴勒古纳 的研究进展 , 期望 为该蒙药 的进 一步研 究开发提供依据 。
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的研究概况

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的研究概况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是蒙医传统药方,通过整理吉如很-阿嘎如-8的传统应用、实验研究、单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显示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显著疗效,具有控制心律失常并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目前對其组成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对复方制剂药效研究及药理研究较少,同时也需重视临床研究,为该药的进一步应用、开发、推广提供参考。
标签: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综述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为蒙医治疗心脏病的传统用方,笔者对其实验、药理、临床等研究概述如下,以期为该药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基础。
1 传统应用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又名“雄-阿各日-扎德巴”、“其朱德-阿嘎如-8”、“清心八味散”、“八味沉香散”。
本方剂来源于《医序医典》,又可称为后序医典八味沉香散。
由沉香25 g,广枣30 g,诃子、肉豆蔻、木香各20 g,木棉花蕊、天竹黄或石灰华各15 g,白云香10 g组成。
共研细末,加白糖75 g,混匀,制成散剂[1]。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心脏病。
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方中以能清心赫依热、止刺痛、平喘的沉香为主药,辅以广枣,可清心热、补心益气;心脏良药肉豆蔻镇心赫依;诃子调和体素;木香调和气血相搏致心绞痛;白云香止痛,共为佐药;天竺黄性凉,具清热功能。
诸药合用,共奏清心赫依热之效。
主治心赫依热、心悸、心外伤、伤热、搏热、胸前胁肋刺痛、癫狂、口吃等症。
2 实验研究陈常莲等[2]应用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法对蒙药吉如很-阿嘎如-8进行了定性研究。
显微鉴别:显微镜下观察到外胚乳细胞、木化细胞、木射线细胞、石细胞、薄壁细胞;薄层色谱鉴别:成药与组成药材的相应位置出现特征斑点;化学鉴别:呈钙盐和硫酸盐的特征反应。
该研究为该药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海平等[3]介绍提取吉如很-阿嘎如-8中水溶性多糖的方法,并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了该药中总糖、水溶性多糖、不溶性多糖和游离糖的含量。
蒙药夏枯草八味丸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蒙药夏枯草八味丸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目的:建立夏枯草八味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夏枯草八味丸处方中的夏枯草球和板蓝根进行定性鉴别。
夏枯草球鉴别中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酸(15∶3∶3.5∶0.5,V/V)为展开剂;板蓝根的鉴别中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
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夏枯草球、板蓝根的特征斑点。
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夏枯草八味丸的定性鉴别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标签:夏枯草八味丸;薄层色谱;质量控制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eight flavor Xiakucao-pill suppositories,and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its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Method The TLC method is mainly applied on major ingredients of this formula including Selfheal ball,and Radix isatidis. The developing solvent for Possession of Selfheal ball is Cyclohexane - Ethyl acetate - Isopropanol sopropanol tat(15∶3∶3.5∶0.5,V/V),for Radix isatidis is Petroleum Ether (60~90 ℃)- Ethyl Acetate(1∶1).Results The characterised spots of Xiakucao ball,and radix isatidi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TLC methodology.Conclusion TLC is a simple,reliable and specific method with good reproducilility,and recommended to be used as quality control index for eight flavor Xiakucao-pill suppositories.Keywords:Eight Flavor Xiakucao-pill;TLC;Quality Control蒙藥夏枯草八味丸是全国名老蒙医专家乌氏对蒙医学历代文献记载诊治甲状腺病的相关理论和方药进行系统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研制出的主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方,其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作为院内制剂使用[1]。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组方及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组方及用药规律研究作者:班玛仲安拉太多德吉郑萍萍郭肖李啟恩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4期【摘要】目的:闡释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和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藏药方剂大全》和《四部医典方剂大全》中搜集所有含藏药材榜嘎方剂,利用Spss Modeler 18.0 应用软件分析各藏药之间的关联性,用Gephi 制作各药物之间的可视化关联图。
结果:共收集到331首含藏药材榜嘎方剂,涉及285味药材。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榜嘎多与治疗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的药物联合使用,频次、置信度和支持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分别为榜嘎-诃子、榜嘎-牛黄、榜嘎-藏红花。
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主治疾病依次是藏医“赤巴”病、中毒症和疫热病。
结论:含藏药材榜嘎方剂的组方特点与主治疾病性质息息相关,充分彰显藏药药性和方剂配伍理论特点。
这一规律在含榜嘎藏药方剂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创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藏药材;榜嘎;配伍规律【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8-0014-06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04Study on the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Rule of Prescription Contain Zang HerbalMedicine Aconitum tanguticum Based on Data MiningPadma Dron 1 Gnamlha Thar 1 Dorbde Kyi 1 ZHENG Pingping 4 GUOXiao 1,3 LI Qien 1,2,3*1. Zang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2. Zang 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Drug Development of Zang Medicine,Xining 810016,China;4. Colleg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prescription composition and medication law of Aconitum tanguticum containing prescription,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Methods Data mining method was adopted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Zang medicine from the Four Medical Classics and the Complete List of Zang Medicine Formulas . Spss Modeler 18.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rugs, and Gephi was used to make the visual correlation diagram between drugs. Results A total of 331 Tibetan medicin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Aconitum tanguticum were collected, those involving 310 medicinal materials. Its showed that Aconitum tanguticum was commonly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drugs for treating chiba disease, toxic fever and plague in Zang medicine. The drug combinations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confidence and support were Aconitum tanguticum - Terminalia chebula, Aconitum tanguticum - Crocus sativus and Aconitum tanguticum - Swertia chirayita, respectively. The attending diseases of the Zang medicin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Aconitum tanguticum are chiba disease, toxic fever and plague. Conclusion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cription containing Aconitum tanguticum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 fully demonstrating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Zang medicine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prescriptions. This rule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clinical use and new drug creation of Zang medicin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Aconitum tanguticum .Key words:Bangga;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Rule;Medication Rule藏族常用药材榜嘎为毛茛科( 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1984,298-305.[9]内蒙古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整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58-61.[10]苏日力格.蒙医传统整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2):9-10.[11]杜孟特.舟状夹板对固定锁骨骨折的作用[J].中国蒙医药(蒙)杂志,2015,10(8):70-73.[12]奥•乌力吉.蒙医传统手法结合蒙药治疗锁骨骨折33例[A].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全国中医药信息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编辑部,2005:1. [13]包青松,张金玲.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治疗锁骨骨折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12):65.[14]吴金海,那日苏.蒙医传统整骨术治疗锁骨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9):17-1& [15]那•阿乐木斯.治疗锁骨骨折临床体会[J].中国蒙医药(蒙)杂志,2016,11(9):55-58.2018年11月22日收稿浅谈藏、蒙药部分“巴夏嘎”类药物品种整理研究°旦增曲培2阿茹娜2J尼玛次仁"(1.西藏藏医学院,西藏拉萨850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级民族医药学博士,北京100029;3.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摘要:藏医药和蒙医药是两个民族在实践中,不断同区域疾病斗争中,积累、归纳、总结的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民族医药宝贵财富。
“巴夏嘎”是藏、蒙医常用药材之一,疗效显著,使用历史悠久,具有凉血、解毒、止剌痛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血热、血刺痛、肝热、产褥热等疾病E。
由于地区传承有异,“巴夏嘎”类藏、蒙药应用中同名异物。
本文通过近年相关文献归纳整理、本草考证、传统药物学调查,对藏、蒙药“巴夏嘎”类的鸭嘴花、瞿麦药用植物进行梳理,并对鸭嘴花、瞿麦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在此基础上,探讨"巴夏嘎”正晶的药用植物。
关键词:藏药;蒙药;巴夏嘎;晶种整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291.4文献标识码:A 蒙、藏医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互相交流,蒙医临床用药实践同藏医有很多交叉融合之处。
“巴夏嘎”是常用藏药、蒙药材之一。
由于不同地区对藏药、蒙药来源阐述不一致,“一名多药”现象较为严重。
尽管这些植物的属种不同、形态各异,但因其在藏医、蒙医临床使用过程中均发挥疗效而被广泛使用。
笔者以藏医上品“巴夏嘎”鸭嘴花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源植物为爵床科植物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的树干及树枝叫用于清热凉血、消炎止痛,主治血热、肝热、胆热、多血症。
蒙医临床上多用于“巴夏嘎”的蒙药材为瞿麦。
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是石竹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药用部位是地上部位BT。
蒙药名为“高优•巴夏嘎”0已异名为红花瞿麦、野麦、木蝶花、剪刀花、十样景、竹节草叫性味功能:味苦、性寒,其功能凉血、止痛、解毒,用于血热、血热性刺痛、肝热,包括热寒兼杂期瘀症、产后发热日。
1草本考证《晶珠本草》》记载:“植株形状如沙棘,茎空有髓,分枝处如鸟爪,有节,花黄白色,聚生顶端;白、红、蓝三种为佳品,但藏地不产;次品产藏地,茎叶似香蕾,花黄色或蓝色,也有佳次之分,可代用。
据罗达尚叫四部医典》的彩色挂图△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ZR-ZY-04)*通讯作者:尼玛次仁,教授,西藏藏医药大学。
E-mail: 378153074@。
文章编号:1006-6810(2019)03-0054-04中的“’巴夏嘎’是木本植物,枝粗短,节膨大,叶片大而对生。
”《无误蒙药鉴》t叫己载:“’巴夏嘎'茎、叶大,似沙棘幼枝,茎孔,分枝处如鸟爪,有节,花灰黄、灰红、蓝三色。
”"产于西藏的茎、叶似香蕾,花黄、蓝两种或白、红、蓝三种。
”“不产巴夏嘎的地方的代用品具清热。
叶、花状如糙果紫荃,但花黄色,茎方形,较长,味苦,茎叶断面放射状。
”《认药白晶鉴対记载:"’巴夏嘎'生长于山谷草地,状似刚长岀的核桃树,茎叶大,似香蕭,茎心疏松,断面中空,节明显,略膨大,分节处似鸟爪,开黄蓝两色或白红蓝三色花。
”根据《四部医典》的彩色挂图和《晶珠本草》《无误蒙药鉴》的记载考证,巴夏嘎的正品为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其余无疑不是正品。
与《四部医典》的彩色挂图相符,即叶对生,大而厚,枝有节,节膨大。
《中华本草•蒙药卷》问中记载瞿麦、石竹,又名高优-巴夏嘎,茎丛生,直立,茎节明显,折断面中空,花淡红色、白色或淡紫红色,其形态特征与“巴夏嘎”相似。
此外,瞿麦、石竹味苦,性寒,清血热,止刺痛,解毒;主治血热、血刺痛、肝热、包如相搏、痂症、产褥热等症,其性味、功效与“巴夏嘎”相同,因此将瞿麦、石竹定为“巴夏嘎”基原植物的依据。
据罗达尚载:“西藏拉萨、云南迪庆保存的巴夏嘎正品经鉴定为鸭嘴花的枝,味很苦。
”语音相近,鸭嘴花在印度语、孟加拉语、梵语中称“Vasaka”,梵语又称“v asiak”,拉丁植物名称中加词“vasiae”是由上述语音“vasiak”音译而来。
而藏语“哇沙嘎”、蒙古语“巴夏嘎”,也据此音译的谐音得名。
对《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冋中对“巴夏嘎”的正品原植物定名为石竹、瞿麦的根据考证为:石竹、瞿麦的形态特征与《认药白晶鉴》记载相似,均为草本植物,高30~60cm,节明显,略膨大,断面中空,花棕紫色或棕黄色。
《无误蒙药鉴》的记载虽为木本植物,附图与石竹、瞿麦极为相似。
性味、功效与鸭嘴花相同,味苦、性寒。
名称的语音相似,均为“vasiak”音译的谐音得名。
历代蒙医自采自用的“巴夏嘎”均为草本植物,临床用药证实,疗效确切可靠。
为此,《内蒙古蒙药材标准》中“巴夏嘎”的正品原植物定名石竹、瞿麦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况且这两种植物在内蒙古广布,足以满足蒙医之需。
具体涉及的基原植物名称及药用部位见表lo表1“巴夏嘎”类藏药、蒙药基原植物序号植物名科属药用部位鸭嘴花Adhatoda vasica爵床科鸭嘴花属干燥枝和叶瞿麦 D.superbus石竹科石竹属地上部分2藏医,蒙医“巴夏嘎”的用药《论说医典》记载“巴夏嘎”可清血热,《认药白晶鉴》记载其可止刺痛,解疫,清血热,常入复方以丸剂或散剂使用,功效止痛、凉血、解毒。
《志高要方》中收载的六锐丸由诃子、红花、瞿麦(闹羊花或齿叶草)、木香、黑云香、麝香6味药组成,主治血、协日热,黏亚玛性头痛、偏头痛。
《观者之喜》收载的五味紫草汤,由紫草、地锦草、熊胆、龙胆花、瞿麦(闹羊花或齿叶草)5味药组成,主治血热偏盛、月经淋漓等各种出血症o藏药佐木阿汤散是藏民族医典中经典方药,该处方最早记载于藏医典籍《米旁临床集萃•医方甘露精华》网。
由藏锦鸡儿、巴夏嘎(鸭嘴花)、矮紫堇、松生等组成,清血、降血压、降血脂,用于"查隆”病、多血症、高血脂症、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胸背疼痛、胸闷气促、局部紫组等问。
《部颁标准藏药》(第一册)和《藏药标准》(第一、二册合编本)中分别收载有六味木香丸(如达周贝日布)和六味木香散(如达周巴),两制剂处方组成药物相同(木香、石榴子、豆蔻、草菱、巴夏嘎、余甘子),但两者收载的各药物配伍比例不同,丸剂服用剂量略高于散剂。
《中国药典》收载了“蒙古族验方”六味木香散,其处方组成中有2味药材(梔子•瞿麦)与藏药六味木香丸(余甘子、巴夏嘎)不同,两者的功能主治和适应症基本相同個。
六味木香丸是藏药传统制剂,具有止痛、止吐功效,常用于胃溃疡,特别是慢性胃溃疡(培根木布)的治疗何,对于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暧气、腹胀、呕吐等症状,疗效确切。
现代藏医、蒙医在传承传统用药的基础上,将“巴夏嘎”用于更多的方剂中。
经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個蒙药分册共收载含“巴夏嘎”的成方制剂共22个,其中使用瞿麦(高优-巴夏嘎)的19个。
藏药巴夏嘎作为常用藏药材,藏医临床常以多味药材组成药方,陈静等冋共整理藏药46方,其中大部分使用鸭嘴花,其功效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温胃止吐、理气助消、宣肺镇咳、祛风活络、行气散寒、愈溃疡、降压、调经、利尿等。
本文对部分处方名称、所用“巴夏嘎”类品种及功能主治进行比较,见表2O3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巴夏嘎”类藏、蒙药主要含生物碱、黄酮、笛醇、挥发油、祜类等化学成分。
根据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巴夏嘎”类蒙药各科植物的药理作用有所差异。
本文对藏药的鸭嘴花、蒙药的瞿麦的不同来源基原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对比。
化学成分及对应药理作用,见表3O3.1主要的药理研究比较3.1.1抑菌(1)鸭嘴花:抗病原体作用鸭嘴花碱(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中度抗菌作用。
鸭嘴花挥发油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冏。
(2)瞿麦:杨红文等閃报道瞿麦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李建军等阿检测出瞿麦具有抗衣原体活性。
3.1.2兴奋子宫(1)鸭嘴花:鸭嘴花碱有显著的子宫兴奋作用,其作用强度与缩宫素(Oxytocin)和甲基麦角新碱(Methylergometrine)相似,其作用机制与前列腺素(PG)相关,雌激素可促进PG合成,能使鸭嘴花碱的作用加强;阿司匹林或耐喙美辛抑制PG合成,可使鸭嘴花碱作用减弱创。
王世渝网研究报道,鸭嘴花碱可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底,对子宫颈无显著兴奋作用,10、20mg・kg,的鸭嘴花碱给已妊娠小鼠sc,有显著的抗早孕作用,其流产率分别为80%、93%(P<0.01)。
鸭嘴花碱的盐酸盐,能使未孕、早期妊娠及足月妊娠的子宫肌肉兴奋,使张力增加,收缩幅度加大,其作用较缩宫素和甲基麦角新碱更强讯苗。
(2)瞿麦:汪向海报道瞿麦所含的3、4-二轻基苯甲酸甲酯对受孕大鼠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
郭连芳等閃发现瞿麦对大鼠离体子宫、兔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3.1.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鸭嘴花:鸭嘴花碱有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冠脉流量、轻度降低血压的作用;鸭嘴花酮碱,经立体豚鼠和兔心灌流实验表明,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閃。
(2)郭连芳等讯报道瞿麦能抑制心肌、扩张血管、降压及兴奋肠管等。
饶曼人研究表明离体蛙心,离体兔心的实验指出了,瞿麦对心脏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极小的剂量就能使心撑受到很大的影响,瞿麦的降压作用是可能由于强烈抑制了心脏而致血压下降,虽然血压又重复上升,但第2次又持续下降,再也不能恢复,因此瞿麦虽能降压,但由于心脏受抑制,此作用并无临床价值阿。
Hikino发现瞿麦可止痛和抗肝病毒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