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8课 国家利益至上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优质课教案_13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8课 国家利益至上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优质课教案_13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授课内容:部版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八课第二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

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争取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借班上课,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上课预设与生成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重、难点: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2017年春晚中,成龙与清华北大学生一起演唱的《国家》视频自然引出课题。

二、问题导读,探讨新知1、展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作业,在课文中标出学习要点,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2、多媒体播放《黄旭华开讲了》演讲视频,理解知识(1)师生共同观看黄旭华的精彩演讲(2)学生自愿组合,开展小组讨论;“黄老先生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你?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评价黄老先生的一生。

”(3)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畅谈观后感要求:1):认真观看、感动时可以鼓掌。

2):认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感悟。

3、分析问题,强化、巩固知识(1)教师用PPT展示问题(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并踊跃发言,教师做适当点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国家利益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缺乏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国家利益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境体验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引出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上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智慧目标:政治认同: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心怀爱国之情,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意识: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们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难点:如何捍卫国家利益三、教学过程:(一)智慧导入:视频:心疼!边防战士被蚂蟥叮咬后往伤口撒盐投影展示:在守护祖国的最前线,中国边防军人从未叫苦、从未退缩!“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会用生命捍卫守护!决不能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思考:“以身许国,寸土不让”表达了中国边防军人怎样的一种情感?强烈的爱国情感、责任感今天我们通过“卫国戍边战士”的故事来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二)智慧碰撞: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探究一: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问题:分享你所知道的具有爱国之情的人物故事。

课堂笔记: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P91投影展示:中国军队3位边防战士的脸猜猜他们多大年纪?思考:有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为什么还需要戍边战士守卫边疆呢?视频:缅北战火波及云南,停课停工难民聚集,五星红旗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投影展示:时政新闻:当今世界局势局部战争不断投影展示:餐馆老板混成间谍,潜伏中国30年之久,每个月的工资仅一千美元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局势?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问题2:从当今世界局势对我们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有何启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问题3:你了解关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吗?课堂笔记: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精品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含义。

教学难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叙利亚战乱的图片)观看图片,谈谈感受。

教师讲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曾饱受帝国主义的蹂躏。

青年学生曾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他们不怕寒风凛冽,不怕被捕坐牢,甚至不怕流血牺牲,他们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无私的、真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

学生的呐喊发出了所有同时代人的共同心声,激发了民众对山河沦陷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思考,帮助民众意识到覆巢无完卵的道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认识国家利益(一)爱国情感材料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1.邓小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提示:邓小平这句话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不自觉地怀有爱国情感。

材料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2.结合材料二诗句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情感?教师总结: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这一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因为没有了国家,就没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国家利益与我们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请同学们列举一些自己知道的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名言。

(多媒体展示材料)提示: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界限,容易受到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诱惑,忽视国家利益。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主义情操。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观念。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认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观念。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

进而引出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

案例可以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可以是现代社会的典型事例。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帮助学生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并明确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取舍。

引导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模拟等方式,体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行为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利益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帮助学生树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和行为表现。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一些有关国家利益的新闻图片或视频,如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国家荣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或视频,思考并感受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教学材料,引出国家利益的话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教师讲解】介绍国家利益的定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个方面。

强调国家利益是关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益。

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如国家安全事件的影响等。

【学生活动】听讲、记笔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国家安全对国家利益有何影响?”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教师讲解】阐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同时强调,国家尊重和保障合法的个人利益。

【学生活动】听讲、记笔记,参与小组讨论。

讨论话题如:“你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 教材分析《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为什么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应如何服从国家利益还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达成共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利益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提问:“什么是国家利益?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例如,可以讲述一些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或者分析一些实际案例,如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如何处理等。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8课-国家利益至上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8课-国家利益至上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1.知识目标:知道国家利益的含义,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明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升阅读及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爱国家的情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1.重点:(1)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难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广泛查阅资料,搜集教学资源;精心编制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本课时内容,在有疑问之处做出标记;搜集典型人物事迹、名言,以备课堂交流展示。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2015年3月29日,也门战乱持续升级,根据中国政府统一部署,海军舰艇编队于29日赶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在也人员任务。

500多名中国公民快速撤离,令世界赞叹。

材料二:1927年,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

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而且政治上受歧视。

有个洋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问题】对比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材料,深切感受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国家利益活动一:观看视频《钱学森的艰难回国路程》内容简介:钱学森,36岁时便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其间,他曾随美国空军顾问团去考察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但是,这位世界闻名的导弹专家为了回到祖国经历了5年多的磨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含义。

教学难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叙利亚战乱的图片)观看图片,谈谈感受。

教师讲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曾饱受帝国主义的蹂躏。

青年学生曾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他们不怕寒风凛冽,不怕被捕坐牢,甚至不怕流血牺牲,他们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无私的、真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

学生的呐喊发出了所有同时代人的共同心声,激发了民众对山河沦陷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思考,帮助民众意识到覆巢无完卵的道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认识国家利益(一)爱国情感材料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1.邓小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提示:邓小平这句话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不自觉地怀有爱国情感。

材料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2.结合材料二诗句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情感?教师总结: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这一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因为没有了国家,就没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国家利益与我们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请同学们列举一些自己知道的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名言。

(多媒体展示材料)提示: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等。

(二)国家利益的内涵1.展示教材P87“探究与分享”。

2.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述: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一”代表;三是以代表古代兵器的“戈”,象征军队组织,“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四是疆土与地域的境界和范围,以大“口”代表。

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國)字。

“国”字的原创形态直接告诉我们:国家就是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域。

教师总结: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三)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多媒体展示材料)39岁的Daad从叙利亚来到黎巴嫩,离开叙利亚以后她失去了家、失去了4岁的儿子、失去了工作以及几乎所有的财产。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Daad要求不要拍摄她的脸,并改变了名字。

她只是叙利亚1100万无家可归者中的一员,Daad与5位家人目前住在Baalbek农场的一个帐篷里。

这段材料给我们哪些感受?教师总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

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四)国家利益的范围1.学生阅读教材P88“探究与分享”。

2.分析一下国家利益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总结: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部署在韩国的萨德。

(多媒体展示材料)往大了说这就是美国架在韩国的一枚大炮而且这枚大炮的观测范围确实广可以一直盯着中国看4.萨德的部署威胁了我们国家的哪些利益?教师讲述:威胁到安全利益、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等。

萨德对中国所造成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其作用对于中俄都会是致命性的打击。

目标导学二: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活动一:新年说愿望设计意图:我们每个人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

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全面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1.学生阅读教材P89“探究与分享”。

2.在新的一年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3.请简单阐述个人愿望与国家利益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活动二:“两会”展利益(多媒体展示材料)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外交,体现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时刻铭记自己的入党“初心”,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更是我们党永不脱离群众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有怎样的关系?提示:(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2.感受国家力量(多媒体链接视频——中国军舰也门撤侨)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及国家利益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国家利益。

同时也知道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密切联系。

我们要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 板书设计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认识国家利益⎩⎪⎨⎪⎧爱国情感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国家利益的范围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4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国家利益的了解,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从而树立国家利益观,养成维护国家利益的习惯。

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基础知识,也能够形成一定的情感,促进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本课内容表面上简单,实际上教学内容扩展面大,只有不断地扩展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因个人能力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呈现知识的形象化方面做得不够好,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机械。

第2课时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父亲何力1984年在中印边境地区原始丛林留影;右图为儿子何宇恒2016年6月16日在拉萨市留影。

父亲何力1983年入伍进藏,在位于中印边境的解放军某团三连当兵3年。

何宇恒2014年研究生毕业入警进藏,在边境一线工作。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有这么一群“父子兵”:数十年前父辈们远离亲人,翻山越岭来到西藏守卫边疆,他们渐渐老去,相继离开了曾经战斗过的雪域高原;如今,他们年轻的孩子长大成人,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

“接力棒”指的是什么?“父子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教师总结:接力棒是指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怀爱国之情,以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努力维护国家利益。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一)国家利益至上的要求设计意图:聚焦网络安全,旨在教育学生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平时网络交往活动中提高警惕,提高辨别能力,避免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给国外情报机构以可乘之机,泄露国家秘密,损害国家利益。

活动一:随手拍有讲究(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名军事发烧友在成都某军用机场附近用手机拍下一张军机照片,发到互联网上。

这位发烧友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个投入巨资也没有挖到的军事机密——正在试验中的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

媒体评论称,这名发烧友“随手一拍胜过了美国一年耗资800亿美元的情报业”。

1.军事发烧友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我们要有爱国之情,要有危机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2.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强调:信息保密与窃密之间的斗争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严重影响国家利益的维护。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

教师总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二)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活动二:危害国家利益的种种行为(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参加境外各种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或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或者将防地设施、武器装备交付他国或敌方的行为;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捏造、歪曲事实,发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论,或者制作、传播音像制品,危害国家安全的;利用设立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事业组织,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制造民族纠纷,煽动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境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不听劝阻,擅自会见境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者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重大嫌疑的人员的。

材料二:我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了具有恐怖性质的行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提示:当今时代,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表现在多个方面。

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学会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目标导学二:捍卫国家利益设计意图: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树立捍卫国家利益意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活动一:抵制萨德(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韩国乐天集团宣布出让旗下土地给政府布置萨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