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解读之一

《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解读之一

《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解读之一作者:梁惠卿来源:《档案管理》2010年第02期《历史图牒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37~2008)(以下简称《规范》)作为一项全国性标准,经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作为档案行业修裱标准之一,该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将使历史图牒档案修裱工作有所遵循,并将档案修复与修裱标准化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由于工作关系,本人对档案修裱工作有一些粗浅的了解,这里结合我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个人对这一规范的理解与认识。

今天先让我们从总体上对《规范》有一个概略性的了解。

《规范》分正文与附录两个部分。

正文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则、修裱工作室要求、修裱材料、修裱前准备、图牒修裱要求及程序、图牒修裱形式9个部分。

两个附录分别是修裱操作程序和图牒装裱形式介绍。

1范围《规范》就其运用范围从工作方式、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与工作机构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从工作方式上本《规范》仅适用于手工修裱,而不包括非手工修裱;从工作对象上仅仅指历史图牒,而非一切纸质档案;从工作内容上涉及历史图牒手工修裱过程的基本法则、质量要求、工具设备、环境要求和操作程序;适用机构包括各类档案馆及保管历史图牒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吸收了原有相关档案工作标准与规范的成果,并通过引用《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 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2000)的相关条款成为其条款。

《规范》对此特别强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规范》对其所涉及的图牒、揭旧、托、裁、镶、扶覆褙、砑装等7个专用术语进行了定义。

这是因为中文词汇中多义词较为普遍(全国范围内同一种工序和工具名称也存在差异),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由于理解上的不同,而造成执行时的偏差。

同时还在英译方面进行了统一。

浅析档案修裱技术

浅析档案修裱技术

浅析档案修裱技术作者:朱明亮来源:《卷宗》2020年第19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和粘结剂对破损的纸质档案载体进行修补和托裱,以恢复或增加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

其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利用。

1 档案修裱历史唐代张彦远所著《历史名画记》中“论装背裱轴”一章指出:“自晋代已前,装背皆不佳。

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也就是说,我国早在晋代以前就有了修裱技术。

据史料考证,我国档案修裱技术是伴随着纸张的广泛使用以及图书、字画的修裱而同时出现的,隋唐五代时期基本成熟,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明清时期得到持续发展并且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理论体系,距今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修裱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使档案修裱真正成为一门以古代传统精湛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方法而形成起来的综合性技术。

有专家认为,档案修裱源于中国字画托裱和古书修补技术,现代档案的修裱技术,沿用了我国传统的书画装裱技术,在秉承古代修书裱画的精湛技术基础之上,注入了许多新的技术与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冯乐耘教授的观点:“姑且不去追究档案修裱、图书修裱、字画修裱的产生谁先谁后,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最早的档案、图书、字画,不仅它们的载体材料、记录材料基本相同,其形式也基本一致,都存在过卷轴、册叶等几种类型,作为修裱卷轴、册叶的修裱技术,应当是共同的一致的。

”“传统修裱技术是在修复已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的实践中产生,同时也是为修复已破损的档案、图书、字画服务的。

”图书、字画和档案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但它们在原始属性、制成材料、基本形式和文化功能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之处,甚至有时根本就难分彼此,在修裱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法上也是一脉相承、彼此相通。

可以这么认为,传统修裱技术既可以在修复档案中使用,也可以在修复图书与字画中使用。

同时,由于档案在其法律效能和使用价值等方面不同于书画,因此,档案修裱在其要求和方法上与书画修裱不完全相同,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是档案修裱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DAT 64.2-2017 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 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

DAT 64.2-2017 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 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

ICS01.140.20A 14备案号: DA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DA/T 64—2017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 Specifications for rescue and restoration of paper archivesPart 2:Survey methods of preservation condition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档案保管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 (2)4.1 档案实体保存现状的调查 (2)4.2 档案保存条件的调查 (2)4.3 档案抢救保护大事记 (2)5 调查方法 (3)5.1 普查 (3)5.2 抽样调查 (3)5.3 重点调查 (3)5.4 调查规划的制定 (3)前 言DA/T 64 《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包括如下部分:——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方法;——第3部分:修复技术质量要求。

本部分是DA/T 6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国家档案局技术部。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丽华、张美芳、孙洪鲁、吴秀云、陈敏、王新阳、彭璨。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引 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各类档案馆所藏档案保存现状、破损程度、馆库条件和管理情况等,需要开展全面调查,建立档案保存信息数据库,以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保护与抢救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调查是档案保护的基础性和前期性工作,是档案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部分规定了档案馆对馆藏纸质档案保存情况、保管条件及其管理数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范围等,编制档案保存现状调查表和档案保存环境调查表;介绍调查方法,以便调查工作的开展。

破损档案修复记

破损档案修复记

破损档案修复记作者:方黎莹来源:《卷宗》2018年第32期暑期,笔者应邀修裱一批民国32年至1950年的户籍档案。

据有关部门介绍,这批档案在我市是首次发现,在全省也不多见,对研究我国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户籍管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人们寻根问祖和编写家族谱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然而这批档案已霉变、虫蛀严重损坏,不修裱根本无法对外提供利用。

为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有关部门要求我们在修裱时应保持档案原貌,不得损害原件上任何历史痕迹,不得造成文字等信息洇褪扩散;修裱成品应具有较高的耐折度和撕裂度,裱件舒展平整,不崩裂,不变形走样,托纸与档案原件不得形成空壳。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深知这批档案的价值和工作的分量。

在仔细研读《档案修裱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小心翼翼地进行修裱,并把操作过程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随笔记下,以备向行家讨教和交流。

1 扫尘去污质本洁来还洁去那些损坏严重的档案,用千疮百孔来形容实不为过,那可恶的害虫把案卷当成安乐窝,在里面吃喝拉撒,不仅蛀坏了档案,还留下了大量的排泄物、纸屑,稍微抖动,粉状颗粒就会纷纷落下,异味扑鼻而来。

这些潜伏在案卷中的污物如不在修裱前除去,遇水后会沾污档案,污物上附有的各种菌类,会侵蚀档案,污物的棱角在修裱档案过程中会磨损纸张与字迹。

除尘是修裱档案前的最初处理,是档案修裱的基础性工作。

除尘是一项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但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除尘需要一页一页地扫除,而受到虫蛀霉变的档案纸张之间多少都会相互粘连,要全面干净地去尘必须把把粘连在一起的档案一页一页的揭开,好在这批档案还未成档案砖,粘连的档案用起子、镊子等工具还是可以揭开的。

问题是,在揭开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档案碎片掉落,碎片虽小,但事关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作为一名档案修裱人员爱惜档案,维护档案的历史面貌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对散落的档案碎片,要做到片纸只字不言弃,每扫一页都要仔细检查,小心收存,破损严重,碎片较多的档案,在揭开前宜先拍照,修裱时认真辨认,对号入座,最大限度地保持档案的完整性。

质量保证措施(档案整理)

质量保证措施(档案整理)

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保障服务承诺我公司承诺:如若中标,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质量要求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我公司承诺:如因我公司原因出现违约的,我公司承当所有责任,采购人有权终止合同。

我公司承诺:档案整理服务质量和进度满足采购人的要求。

我公司承诺:保证档案实体和数据的安全。

在加工过程中,不能丢失、损毁档案,档案内部资料不能丢失或放错案袋;对加工过程中和加工完成的档案数据,保证信息安全。

我公司承诺:各项加工进度必须满足采购人的要求。

在项目实施阶段,我公司所有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进度的情况要及时与采购人沟通解决。

否则,若因此影响加工质量或进度,产生不良后果,采购人将按签订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我公司承诺:所有工作人员(以下说明的“工作人员”均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保密守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泄露档案信息的内容。

我公司承诺:由项目经理统一安排每天的工作,工作人员保质、按量完成。

我公司承诺:档案原件处理完成后必须立即原样归还,不得损坏和丢失档案原件;不得私自复制任何档案文件,不得将复制的档案文件偷带出工作场所。

我公司承诺:在全部工作中,派遣项目经理1名,常驻实施地点,负责管理和协调各项工作。

我公司承诺:档案整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纸必须存放在指定的纸箱内,每星期集中清理一次。

清理时要安排专人对纸张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中没有夹带任何档案文件后,交由采购人审核处理。

我公司承诺:本项目质量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遵循法规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3.《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4.《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5.《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范》6.《纸质归档文件装订规范》7.穗档馆函〔2O19〕90号《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档案接收标准》8.其它与本项目有关的相关标准二、质量要求1、因派驻的服务人员工作失职、故意行为、违法犯罪行为造成采购人经济损失的,本公司除协助采购人对服务人员进行处理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古籍修复档案 标准

古籍修复档案 标准

古籍修复档案标准一、古籍基本信息古籍基本信息是古籍修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古籍名称:记录古籍的名称或标题。

2.古籍年代:记录古籍的创作年代或出版年代。

3.古籍类型:记录古籍的类型,如书籍、画卷、手稿等。

4.古籍来源:记录古籍的来源,如捐赠、购买、发掘等。

5.古籍保存状态:记录古籍的保存状态,如完好、破损、虫蛀等。

二、古籍修复方案古籍修复方案是针对具体古籍的修复计划和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修复目标:明确修复后的古籍应达到的目标,如还原外观、加固纸张、清除污渍等。

2.修复方法:根据古籍的类型和保存状态,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如传统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等。

3.材料选择:根据修复方法和古籍的类型,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如纸张、颜料、粘合剂等。

4.技术要求:对修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修复质量。

5.时间安排:根据修复的复杂程度和所需材料等因素,合理安排修复时间。

三、古籍修复记录古籍修复记录是详细记录古籍修复过程和结果的文档,包括以下内容:1.修复前照片:记录古籍修复前的外观和状态。

2.修复过程记录:详细记录修复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等。

3.修复后照片:记录古籍修复后的外观和状态。

4.修复总结:对整个修复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四、古籍保护措施古籍保护措施是确保古籍长期保存的重要手段,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控制:确保古籍保存的环境符合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以避免损坏和老化。

2.防虫防蛀:采取防虫防蛀措施,如使用驱虫剂、定期清理等,以防止虫蛀和霉变。

3.防火防盗:确保古籍保存场所具备防火防盗设施,以保障安全。

4.定期检查:定期对古籍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状态良好。

5.使用规范:对古籍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如限制使用次数、使用方式等,以减少损坏风险。

五、古籍修复评估古籍修复评估是对整个修复过程的评估和总结,包括以下内容:1.目标完成情况:评估修复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外观还原程度、纸张加固程度等。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00-12-06批准2001-01-01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纸质(缣帛)档案手工修裱的要求和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其他文献保管机构可参照使用。

2 总则2.1 目的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粘结剂对破损的纸质(缣帛)档案载体进行修补、托裱,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

其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

2.2 修裱原则2.2.1 适宜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具有最适宜延长档案寿命的强度和特性,修裱材料和技术方法不得对档案制成材料产生副作用或损害。

2.2.2 相似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与被修裱档案载体具有相类似的厚度、颜色和结构。

2.2.3 可逆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应具有可逆性。

修裱处理后的档案,在必要时应能通过再处理使档案载体与其修裱材料相分离。

3 设备和工具3.1 修裱设备和工具3.1.1 裱台,又称案子、裱案,裱台主要有木质裱台、玻璃灯箱式裱台,用于修补托裱档案。

要求:a)台面平整、光滑、无缝,不损坏原件,操作方便;b)台面颜色易于衬托出裱件的字迹和破碎的地方;c)台面不破裂、不变形,耐水浸,耐酸、碱的腐蚀。

3.1.1.1 木质裱台应选用结实、无节疤、经干燥处理不易变形的木材制作。

外形规格:一般为长260cm~400cm,宽100cm~200cm,厚度8cm~13cm,台面支架高度70cm~80cm(见图1)。

3.1.1.2 玻璃灯箱式裱台用于修裱严重破损档案。

台面应选用白色有机玻璃板,下面安装灯具。

其外形规格应根据裱件幅面而定。

3.1.2 干燥设备主要有纸墙、纸绷、板墙、贴板,用于晾干律件。

3.1.2.1 纸墙、纸绷用木格和纸张贴层制成的干燥设备,它利用多层纸吸水方法使裱件干燥。

要求吸水性好,表面光、平。

适用于干燥地区。

纸墙规格应根据修裱室墙壁高度和宽度而定(修裱工作间的要求见附A)。

第十章档案修复技术

第十章档案修复技术

(三)过氧化氢去污 1.去污原理 2.去污方法 (1)过氧化氢溶液去污 (2)过氧化氢——乙醚混合液去污。
(四)氯胺T去污 1.去污原理 2.去污方法 (1)配制2%~3%的氯胺T溶液,加酸调整溶液的 PH值至7。 (2)然后将档案放入溶液中浸泡,直到污斑去除。 (3)取出档案在清水中漂洗,放在吸水纸中压干。
第八节 特殊载体档案修复技术 一、胶片档案的修复 胶片档案的修复 (一)去除胶片上的污斑
(二)胶片变黄的清除方法 (三)去除乳剂膜上皱纹的方法 (四)胶片机械性损伤的修复 (五)修复退色黑白胶片的方法 (六)粘连胶片的修复..\..\如何处理粘在玻 璃上的照片.doc (七)彩色胶片的修复
二、唱片档案的修复 唱片档案的修复 (一)唱片的清洁方法
二、有机溶剂去污 颜料 有机溶剂可去除档 案上的油斑、蜡斑。 漆 油斑和蜡斑都是有 油 机物,不溶于水, 蜡 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虫胶 不同污斑有其合适 脂肪 的去污溶剂 树脂
焦油
污斑种类
对应的去污有机溶剂 酒精(乙醇)与苯的混合物、四氯化 碳 丙酮、甲醇、吡啶(最好) 三氯甲烷、甲苯、四氯化碳或苯 甲苯、汽油、乙醚 三氯甲烷、甲苯、苯与甲苯混合物 酒精、石油、醚、吡啶 酒精、吡啶 丙酮 苯、汽油、四氯化碳、吡啶 普通酒精、苯 50%草酸(勿用于柔软的纸张)
(三)圆珠笔、复写纸字迹的再现 圆珠笔、 因为圆珠笔和复写纸字迹的色素成分主 要是碱性品蓝和碱性紫5BN。它们均为染料, 不耐久,易退色,并且字迹中含有溶解色素 的油和蜡。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易产生油渗 扩散现象,字迹模糊不清。
第六节
纸质档案修裱技术
一、档案修裱前的准备工作 (一)修裱室 修裱室是进行修裱的场所,主要要求如下: 第一,修裱室要求宽敞明亮,并且避免阳光的直射 和强光的照射。 第二,修裱室要求有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第三,修裱室要注意防霉、防虫和防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的位置:-- *提示:双击鼠标自动滚屏。

法规类别标准名称<<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发布单位国家档案局发布日期2000-12-6
主题词档案修裱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2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00-12-06批准
2001-01-01实施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纸质(缣帛)档案手工修裱的要求和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
类档案馆、档案室,其他文献保管机构可参照使用。

2 总则
2.1 目的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粘结剂对破损的纸质(缣帛)档案载体进行
修补、托裱,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

其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便于档案
长期保存和利用。

2.2 修裱原则
2.2.1 适宜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具有最适宜延长档案寿命的强度和特性,修裱材料和技术方
法不得对档案制成材料产生副作用或损害。

2.2.2 相似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与被修裱档案载体具有相类似的厚度、颜色和结构。

2.2.3 可逆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应具有可逆性。

修裱处理后的档案,在必要时应能
通过再处理使档案载体与其修裱材料相分离。

3设备和工具
3.1 修裱设备和工具
3.1.1 裱台,又称案子、裱案,裱台主要有木质裱台、玻璃灯箱式裱台,用于修补托裱档案。

要求:
a)台面平整、光滑、无缝,不损坏原件,操作方便;b)台面颜色易于衬托出裱件的字迹和破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