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国家电网公司供电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功能规范DOC
电压监测管理制度

电压监测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电压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电压监测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电压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管理规范。
二、目的1. 规范电压监测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提高电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对电压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4. 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与电压监测有关的工作,包括电压监测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内容。
四、基本要求1. 电压监测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具有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2. 电压监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采集和记录,并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4.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
五、管理制度1. 电压监测设备的管理(1)设备采购:根据实际需求,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选购电压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3)设备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4)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监测设备进行分类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2.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1)数据采集:按照规定的频率对电压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2)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归档和整理,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
(3)数据通报:对监测数据的异常情况和重要信息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响应。
3. 监测人员的管理(1)人员培训: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规程

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规程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变得越发重要。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规程进行论述。
I. 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在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中,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
首先,安全是监测与控制工作的首要目标。
电力系统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必须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有效性和高效性是目标。
监测与控制工作应当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系统的运行。
最后,监测与控制工作应当具备可持续性。
电力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是一个长期进行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完善。
II. 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标准1.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标准在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中,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采集设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应符合国际标准,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应具备高效性和稳定性。
2. 监测设备技术标准电力系统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监测与控制的效果。
因此,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标准应包括监测设备的质量要求、安全要求和性能指标等方面的规定。
III. 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的操作规程1. 值班操作规程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是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因此需要制定值班操作规程来确保监测与控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规程应包括值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换班交接的要求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等内容。
2. 事故处理规程事故处理是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事故处理规程应包括事故的定义、紧急事故处理的步骤和程序、事故报告和分析的要求等内容。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事故,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IV. 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监测与控制的效率和精度,同时也增强了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在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中,电力监控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电力系统的“眼睛”和“大脑”,时刻关注着电力的运行状态,为保障电力的安全、稳定和高效供应发挥着关键作用。
电力监控系统的首要功能是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测。
它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和采集,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功率因数等等。
这些数据通过传感器和智能仪表被源源不断地传输到监控系统中,让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
想象一下,在一个大型工厂里,成千上万的设备同时运转,如果没有实时的电力数据监测,一旦出现电压波动或者电流过载,很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引发生产事故。
不仅如此,电力监控系统还具备强大的远程控制功能。
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程控制中心对电力设备进行开关操作、参数调整等控制动作。
比如,在遇到突发情况或者需要进行设备检修时,无需亲自到现场,只需在控制中心轻点鼠标,就能完成相关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作业风险。
电能质量分析是电力监控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它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压波动、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监测和分析。
谐波会导致电力设备发热、损耗增加,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电压波动和闪变则会影响到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精密设备,如计算机、医疗设备等,电能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从而提高电能质量,保障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故障报警与诊断是电力监控系统保障电力安全的重要手段。
当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情况,如短路、接地故障、过压、欠压等,系统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和类型。
这使得维修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及时排除故障,减少停电时间和损失。
同时,系统还能够对故障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故障预防和设备维护提供有力的依据。
电力监控系统还具备能耗分析功能。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本文档涉及附件:1.系统结构图2.功能需求清单3.用户界面设计图4.数据库设计方案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力监控系统:指用于监测、管理和控制电力设备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系统。
2.功能需求清单:出电力监控系统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需求。
3.用户界面设计图:展示了电力监控系统的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文档1.系统概述1.1 目标电力监控系统旨在实现对电力设备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远程管理和自动控制。
1.2 系统架构电力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数据。
- 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
- 数据存储模块:存储历史运行数据和实时状态数据。
- 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展示数据和进行操作。
2.功能需求2.1 实时监测功能2.1.1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 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关状态、温度、电流等。
- 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故障状态,包括过载、短路等。
2.1.2 电力系统状态监测- 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负荷情况,包括电网负荷、电池负荷等。
- 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
2.2 远程管理功能2.2.1 远程控制- 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开关控制。
- 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运行控制,如调整负荷分配等。
2.2.2 远程配置- 实现对电力监控系统的远程配置,包括设备信息设置、报警参数设置等。
2.3 报警功能2.3.1 报警通知- 实现对电力设备异常状态的报警通知,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 实现对电力系统异常状态的报警通知,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2.3.2 报警记录- 记录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报警事件,包括报警时间、报警类型等。
- 提供报警事件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3.用户界面设计3.1 登录界面- 提供用户登录功能,确保系统安全。
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度监控信息规范(doc 39页)

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度监控信息规范(doc 39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更多资料请访问.(.....)ICS xx.xxx Q/GDW20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重庆市电力公司 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信息接入应遵循的原则 (2)5 信息采集与控制 (3)6 信息分类 (6)7 信息命名 (7)8 信息优化处理 (9)9 图形与数据 (11)10 监控工作站的配置 (14)11 调度机构信息采集范围与信息传输流向 (14)12 通讯规约 (15)附录A:设备硬接点信息规范 (17)附录B:保护软信息规范 (29)前言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稳妥地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
为规范重庆市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采集和展现的原则,提高运行设备监控质量,提高事故处理速度,更好地满足电网调度运行和变电站集中监控的需要,提高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指信息是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采集的厂站端一、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
本规范意在制定一种标准、统一、高效的信息采集与信息展现的技术原则,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重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重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重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城区供电局、永川供电局、万州供电局、璧山供电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由重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解释。
重庆市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度监控信息规范(试行)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庆市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采集与人机界面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电网35kV及以上厂站自动化系统和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有关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单位均应遵守本规范。
地区电网电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产品介绍

地区电网电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产品介绍地区电网电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电压监测、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与处理、远程操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监测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公司、电网运行管理机构、电力设备制造商等单位,可帮助用户实现对电网电压信息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提高电网稳定性、优化供电质量,减少故障发生,提高运行效率。
一、系统架构1.采集系统:采集系统由电压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终端组成,负责实时采集电压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系统进行存储和分析。
2.传输系统:传输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服务器系统,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传输方式。
3.服务器系统:服务器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存储和分析电压数据,并提供各种数据查询、分析和报表生成等功能。
服务器系统还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扩展,可以集成其他功能模块,如报警管理、数据可视化等。
4.终端管理系统:终端管理系统提供了对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功能,包括系统设置、数据查询、报表生成等。
终端管理系统可安装在PC端和移动设备上,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监测和管理电压数据。
二、系统功能1.电压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数据存储:服务器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电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历史数据,并可以设定数据保存的时间范围。
3.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电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生成各类报表、图表等,帮助用户了解电网的运行状况和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4.远程操作:系统支持用户对电网进行远程操作,可以通过终端管理系统进行开关控制、参数设置等操作,方便用户进行电网运行管理。
5.报警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阈值对电压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用户,及时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监测监控系统供电、断电及复电管理制度范本

监测监控系统供电、断电及复电管理制度范本1. 供电管理1.1 供电系统建设1.1.1 监测监控系统的供电系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1.1.2 供电设备应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监测监控系统的供电需求。
1.2 供电设备检查与维护1.2.1 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1.2.2 定期检测供电设备的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其正常工作。
1.2.3 设备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资质,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2. 断电管理2.1 断电原因分析与处理2.1.1 出现断电情况时,应及时排查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1.2 根据断电原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监测监控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2.2 断电预案2.2.1 制定监测监控系统的断电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措施。
2.2.2 断电预案应包括应急备用电源的使用和切换等内容。
2.3 断电记录与分析2.3.1 对每次断电事件进行记录,包括时间、原因和处理过程等。
2.3.2 定期对断电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3. 复电管理3.1 复电程序3.1.1 在断电原因排除后,应按照复电程序进行复电操作。
3.1.2 复电程序应确保设备能够逐步恢复供电,避免对设备产生额外负荷。
3.2 复电测试3.2.1 复电后,应进行相应的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2.2 复电测试应包括设备功能测试、通信连接测试等。
3.3 复电反馈与记录3.3.1 复电后,应向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反馈,确保其知悉复电情况。
3.3.2 对每次复电事件进行记录,包括时间、过程和测试结果等。
4. 应急管理4.1 应急备用电源4.1.1 监测监控系统应配备应急备用电源,用于在断电情况下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
4.1.2 应急备用电源应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4.2 应急预案4.2.1 制定监测监控系统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和责任人。
输电线路装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输电线路装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包括功能规范、系统架构、前置子系统、再线监测信息交换模块、业务应用子系统、GIS集成、数据存储与管理、用户界面展示、视频子系统、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及软硬件等技术要求,是构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指导性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各级线路状态监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蹦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IEC 61968电力企业应用集成IEC 61970—1 2005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1部分:导则和一般要求IEC 61970—301 20032005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30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IEC 61970—401 20052005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301部分:组件接口规范(CIS)框架IEC 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B/T 13720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 476—1992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T 547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334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Q/GDW 242—2008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温度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243—2008架空输电线路气象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244—2008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245—2008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 173—2008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价导则Q/GDW 215—2008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T ransmission Lines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预警、辅助决定、数据分析的软硬件平台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供电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功能规范Regulations of The supply voltage monitoring system2008——发布2008——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前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代内电压管理规定,为规范和有效发展供电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为了标准的规范和统一,本规范内容涵盖供电电压检测管理系统主站,子站以及电压监测装置等各方面。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供并负责解释。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电力公司。
本规程参加起草单位;华北电力网有限公司,河北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陕西省电科院,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华北电科院,西南电力设计院。
本规程的主要起草人;曹基华,吴斌,牛晓民,孔涌,刘连睿,苗俊杰,王敏,陈栋新,郭泉辉,杨明刚,李胜川,苗竹梅,刘伟,王维洲,马世英,梁才浩,倪学峰,张章奎,李群炬,张化良。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批准。
供电电压检测管理系统功能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供电企业供电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及电压监测装置的定义、规范了系统结构、功能要求、技术性能、通信规约等。
本规范适用于供电电压监测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传输和数据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使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DL476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500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T630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DL/T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Q/GDW 130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Q/GDW 140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运行检验管理规程W2019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假设与运行管理办法3、定义与符号3.1供电电压检测管理系统The supply voltage monitoring system基本现代通信等技术,对广泛分布的电压检测点进行检测,分析和管理的系统。
3.2主站Main station安装在各网、省电力公司,用于接收、管理、存储、分析、告警、下达和上报电压监测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3.3子站Sub-station安装在各地(市、区)供电公司,用于接收、管理、存储、分析和上报电压监测数据的计算机系统3.4电压监测装置Voltage monitor installation具有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的电子式仪器或仪表等装置。
包括:电压监测仪,失压计时仪,配变综合检测控仪等满足电压监测管理功能和性能指标的终端设备。
3.5数据接口Data interface主站国家电网公司之间,主站与子站之间以及子站与其它电力自动化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接口规定。
4、系统结构主站设在各网、省电力公司电压职能管理部门;子站在各地(市、区)供电公司电压职能管理部门;电压监测装置分布在变电站、用户侧。
图1系统总体结构5、总体要求5.1主站和子站的软件、硬件及结构设计要求 51.1主站系统结构电压监测数据报表上报电压质量数据查询图2主站系统结构示意图子站系统结构负荷管理系统统图3.子站系统结构示意图5.1.3系统硬件配置要求硬件配置应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根据系统功能的需要适当考虑冗余配置;硬件设备、系统架构必须遵循高安全性原则,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安全法规、条例的要求,确保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的噪声、辐射等其他指标必须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或条例的要求。
5.1.4数据库服务器及备份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应采用安全成熟的操作系统,可采用冗余配置。
备份软件与设备必须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能够自动执行备份策略。
5.1.5应用服务器、客户终端根据系统设计的需要可选用高性能的工作或服务器。
所选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灵活的可扩展性,单个设备故障不应引起主要功能的丧失。
5.1.6软件配置要求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将来系统完善和扩展的需要。
应用软件按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构建。
后台服务必须保证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终端的请求。
客户端要求易于使用、易于安装维护。
5.2安全防护要求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目标是:防止电压监测管理系统遭受攻击和侵害,保护系统的实时和历史数据,防止数据被非授权修改和删除。
在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安全防护部署中采用的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防病毒及入侵检测系统、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的备份与恢复、安全Web、数字认证书等必须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
5.3主站总体要求5.3.1主站功能规范a)主站应能接收、管理、存贮由子站上报的电压统计和汇总数据;b)主站应能对子站上报的电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电压合格率汇总报表;c)主站应具有历史电压监测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功能;d)主站对于子站上报的电压检测数据报表经统计分析后在网上发布功能;e)主站应具备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
5.4子站总体要求5.4.1子站功能规范a) 安全性:采用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严格的用户认证,对操作用户进行授权与赶里,保证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b) 完整性,要保证数据在系统偶然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时,应有补救措施;c) 一致性:要保证各子站系统上报数据传输格式规范统一。
5.4.1子站功能规范a) 子站应能采集,管理,存村电压检测点的电压检测数据;b) 子站应具有对获取的电压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表的功能:c) 子站应能够按约定的传输信息格式向主站上报电压合格率报表:d) 对于已经安装其他系统终端并且符合电压监测要求的监测点,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统,负荷管理系统以及其它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等,子站通过数据接口获取该系统的电压监测据:e) 台帐管理功能。
5.4.2技术要求a)安全性:采用安全防护措施,提供严格的用户认证,对操作用户进行授权与管理,保证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b)完整性:要保证数据在系统偶然故障造成数据丢失时,应有补救措施;c)开放性: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兼容不同类型的电压监测装置以获取电压监测数据。
6、主要性能功能6.1电压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所有的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在实际的电压监测管理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功能。
6.1.1台帐管理功能6.1.1.1监测点台帐信息监测点台帐数据包括:监测点名称,安装地点,电压登记,监测点类型,电压检测装置类型,装置生产厂家,监测装置型号,通信方式,电压上限下限值,监测装置投运,效验日期等数据。
6.1.1.2监测点台帐信息查询维护功能监测档案信息数据应具有存贮、查询和维护功能。
6.1.2监测点运行数据管理电压监测管理系统应具有电压数据的采集、存贮、查询统计功能。
6.1.2.1电压监测数据采集功能a) 根据电压监测装置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工作进行数据采集:b)应具备使用手持抄表机,USB移动盘或IC卡等抄收工具进行现场电压数据采集,然后接上位机导入基本抄收工作方式:c)对于具有GPRS/GSM或以太网远程抄收功能的电压监测装置,应具备自动定时远程抄收及操作员即时远程抄收监测点数据的功能:d)可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西,负荷管理系统以及其它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接口接收电压检测数据。
6.1.2.2 电压检测数据存贮功能电压监测点的档案信息数据及运行数据应保存在数据库中。
6..2.3电压监测数据查询分析功能a) 数据查询功能应强大、简洁和直观,应能按监测点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各项参数进行查询。
b) 应能按要求对月度、季度、累计数据进行综合统计c) 应根据报表格式要求,形成电压合格率报表,并具有数据导出功能。
d) 应具备对电压合格率进行月度指标分析和指标考核的功能,并对年度指标进行分解管理。
6.1.2.4 电压合格率报表上报功能应能自动分类统计电压合格率形成汇总报表,上报主站系统。
6.2 电压监测装置的主要功能6.2.1 电压采样功能电压监测装置对被监测电压采用真有效值采样,其采样周期每秒至少1次,并作为预处理值贮存,1分钟作为一个统计单元,取1分钟内电压预处理值的平均值,作为代表被监测系统即时的实际运行电压。
6.2.2合格率统计功能电压监测装置应具有按月和按日统计的功能,包括电压监测总时间,电压合格率及合格率累计时间,电压越上限累计时间,电压越下限累计时间。
6.2.3 数据传输功能6.2.3.1 电压监测装置基本通信接口电压监测装置应具有本地通信接口,可采用光电口,RS485等通信口用于同手持抄表机等抄收装置直接连接进行数据抄收或初始参数设置。
6.2.4电压检测装置主要性能指示电压检测装置可以根据系统设计的需求扩展通信接口,接口方式可支持USB接口,GPRS/GSM通信接口,以太网通信接口等。
a)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证电压监测装置在被监测额定电压Un±20%范围内,电压测量误差不大于±0.5%(以相对误差表示)。
b)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整定电压值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基本误差均为rc≤±0.5%。
c)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综合测量误差rz≤±0.5%。
d)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时钟误差每天不大于±1秒或每年不大于±5min。
6.5.5数据存贮功能6.2.5.2数据冻结内容电压监测装置应能每天冻结如下数据:a)日总监测时间(分钟);b)日偏高累计时间(分钟);c)日偏低累计时间(分钟);d)日电压合格率;e)日最高电压及发生时间;f)日最低电压及发生时间;g)日电压曲线至少一天24点数据要求;6.2.5.2 数据存贮周期电压监测装置应能保存最近60天的日运行数据记录,并且数据在停电后保持一年以上不丢失。
6.3 电压监测数据来源A类电压监测点,除安装电压监测仪以外也可以利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电压监测功能,监测和统计变电站母线、出线电压合格率。
B、C、D类电压监测点,可采用电压监测仪、配电综合测控仪、负荷管理终端以及其它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监测和统计的各类电压合格率,6.4 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压采集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压采集样的统计单元应不大于5分钟,作为被监测系统即时的实际运行电压。